導航:首頁 > 工程設計 > 大跨空間建築結構施工技術

大跨空間建築結構施工技術

發布時間:2020-12-14 04:31:44

❶ 請問 目前世界最大的空間結構建築 和跨度最大的薄殼結構建築

大跨度空間結構技術在奧運會建築中,一直處於核心地位。國家體育館鋼屋架,是目前國內空間跨度最大的雙向張弦鋼屋架結構體系。
大太陽在線消息1896年,皮埃爾·顧拜旦在古代奧運會的發源地希臘重新燃起奧運之火後,現代奧運會已經走過了100多年的歷史,在這100多年中,她幾乎周遊了全世界,並在世界各地的奧運舉辦地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痕跡——美侖美奐的奧運百年建築。

大跨度空間結構技術促進奧運建築的發展
對於這些豐富多彩的百年奧運建築來說,沒有一種技術能像大跨度空間結構技術對它們產生更大的促進作用了。而奧運建築也為大跨度空間結構技術提供了精美的展示舞台和實踐機會,因為最先進的大跨度空間結構技術往往首先運用於奧運會。
綜觀奧運近50餘年的發展歷史,大跨度空間結構技術一直居於核心地位。如奧運歷史上著名的羅馬大小體育館(1960年義大利羅馬奧運會)均採用了裝配現
澆式鋼筋混凝土薄殼結構,莫斯科中央紅軍之家綜合體育館(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採用了空間桁架網架結構,東京代代木國立體育中心(1964年東京奧運會)
採用了張拉結構,巴塞羅那聖喬地體育館(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採用了網殼結構,……等等。
大跨度空間結構 國家體育館堪稱「老大」
當現代奧運會走進具有悠久歷史燦爛文化的中國時,國家體育館奉獻了目前國內空間跨度最大的雙向張弦鋼屋架結構體系——跨度最大的雙向張弦鋼桁架結構。
國家體育館鋼屋架南北長144米,東西寬114米,整個體育館鋼屋架工程由14榀桁架組成,總用鋼量達2800噸,鋼屋架形狀呈扇形波浪曲線,是目前國內空間
跨度最大的雙向張弦鋼屋架結構體系。但表面上看去,卻輕盈而富於動感,賦予了國家體育館靈動之美。
據國家體育館業主單位國奧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沈永山介紹,這是目前國內空間跨度最大的雙向張弦鋼屋架結構體系,它滿足了結構設計的三個要素:1、結合建築設計的美觀要求,2、承載方式安全可靠,3、結構受力體系簡潔合理且造價低廉。
沈永山說,設計時充分考慮施工的要求。由於結構復雜、技術難度大,鋼屋架安裝採用縱向張拉後攜帶雙向索進行整體滑移安裝技術。高效的、節省工期的施工方法,使屋頂的鋼結構一次成型,填補了國內空白。在施工中也採用了由第三方對主要受力杠桿,支撐架系統、所有焊縫進行監測,布置和安裝健康監測點,提高整個工程在施工過程中的安全性。
為了給國家體育館屋頂架上鋼屋架,施工技術人員首次採用了9個「機器人」進行的滑移施工技術。施工人員先對鋼屋架在地面進行組裝,然後把組裝好的每部分鋼屋架吊上屋頂進行拼裝,並嚴格控制鋼屋架焊接點位置。安裝在鋼屋架與軌道之間的9個「機器人」用一台電腦進行控制,統一編成行進程序,控制滑移的時間和行程。

❷ 關於大跨建築結構,你知道多少

大跨建築即大跨度建築,通常是指跨度在60m以上的建築,主要用於民用建築的回影劇院、體育場答館、展覽館、大會堂、航空港以及其他大型公共建築。在工業建築中則主要用於飛機裝配車間、飛機庫和其他大跨度廠房。
大跨建築結構包括網架結構、網殼結構、懸索結構、桁架結構、膜結構、薄殼結構等基本空間結構及各類組合空間結構。

❸ 目前,我國大跨度大空間的建築主要採用那種結構形式

不同結構形式關於大跨度的標准也不同,鋼筋砼框架結構,超過18米即為大跨度;鋼結構、桁架超過60米,希望你滿意

❹ 什麼叫大跨建築

大跨建築即大跨度建築,通常是指跨度在60m以上的建築,主要用於民用建築的影劇院、體育場館、展覽館、大會堂、航空港以及其他大型公共建築。在工業建築中則主要用於飛機裝配車間、飛機庫和其他大跨度廠房。
大跨建築結構包括網架結構、網殼結構、懸索結構、桁架結構、膜結構、薄殼結構等基本空間結構及各類組合空間結構。
知識點延伸:
大跨度建築迅速發展的原因:
1、一方面是由於社會發展使建築功能愈來愈復雜,需要建造高大的建築空間來滿足群眾集會、舉行大型的文藝體育表演、舉辦盛大的各種博覽會等;
2、另一方面則是新材料、新結構、新技術的出現,促進了大跨度建築的進步。一是需要,二是可能,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缺一不可。例如在古希臘古羅馬時代就出現了規模宏大的容納幾萬人的大劇場和大角斗場,但當時的材料和結構技術條件卻無法建造能覆蓋上百米跨度的屋頂結構,結果只能建成露天的大劇場和露天的大角斗場。19世紀後半期以來,鋼結構和鋼筋混凝土結構在建築上的廣泛應用,使大跨度建築有了很快的發展,特別是近幾十年來新品種的鋼材和水泥在強度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各種輕質高強材料、新型化學材料、高效能防水材料、高效能絕熱材料的出現,為建造各種新型的大跨度結構和各種造型新穎的大跨度建築創造了更有利的物質技術條件。

❺ 大跨度建築如何進行鋼結構的安裝

大跨度建築通常是那些跨度在30米以上的建築物,一般常見於影劇院、體育場館、展覽館、大會堂、航空港以及其他大型公共建築以及其他的飛機裝配廠、 車間庫、飛機庫和其他大跨度廠房建築。一般來說,大跨度建築的結構主要有著以下幾種:
1 網架結構
在生活中,具有著網架結構的建築物一般就是體育館、展覽館、影院、飯堂等。它們都有著屋蓋結構,具有工業程度化高、自重比較輕輕、穩定性好、外形美觀等優良的特點。
從大體上來說,網架的鋼結構有著焊接球節點、螺栓球節點與鋼板節點這三種節點方式。網架結構建築物的基本單元一般是三角錐、三棱體、正方體、截頭四角錐等等,平面形狀的三邊形、四邊形、六邊形、圓形或其他任何形體都是有這些基本單位組建的。
2 懸索及索桁架結構
這種結構的特點是要以一系列拉索為主要承重的構件,這些拉索按一定的規則組建成不同的各種形式,並且懸掛於相應的支撐結構上,使建築物的材料強度在受拉情況下能得到充分發揮的結構形式。這類建築物外形美觀、設計施工技術比較復雜,一般常見於大跨度的屋頂。
3 網殼結構
同第一種網架結構差不多,這類結構的網殼也是由許多桿件按一定規律組建,通過節點連接成空間桿系的結構。不同的是,網架結構網架的外形是呈平板狀,而網殼結外形則呈曲面狀。
這類結構一般來說為單層或者雙層,按其外形來分,有單曲面或者雙曲面構成的網狀穹頂、網狀筒殼,以及雙曲拋物面網殼等等多種多樣的形式。
這類網殼結構有著外形美觀、通透感好,建築空間大、用材省,設計施工較復雜等優良的特點,一般來說比較受歡迎。
結合大跨度建築的這些特點,在大跨度建築的鋼結構安裝時,也要因地制宜,用不同的方法來安裝。
詳見網路文庫:大跨度建築如何進行鋼結構的安裝

❻ 大跨空間結構建築有哪些

滿意答案 熱心問友 2009-10-28 1983年建成的加拿大卡爾加里體育館採用雙曲拋物面索網屋蓋,其圓形平版面直徑135m,它是為1988年冬權季奧運會修建的,外形極為美觀,迄今仍是世界上最大的索網結構。70年代以來,由於結構使用織物材料的改進,膜結構或索-膜結構(用索加強的膜結構)獲得了發展,美國建造了許多規模很大的氣承式索-膜結構;1988年東京建成的「後樂園」棒球館,也採用這種結構技術尤為先進,其近似圓形平面的直徑為204m;美國亞特蘭大為1996年奧運會修建的「喬治亞穹頂」(Geogia Dome,1992年建成)採用新穎的整體張拉式索一膜結構,其准橢圓形平面的輪廓尺寸達192mX241m。許多宏偉而富有特色的大跨度建築已成為當地的象徵性標志和著名的人文景觀。

❼ 大跨空間建築即屋蓋結構跨度超過多少的空間建築

沒有明確的界定。僅僅GB50017-2003《鋼結構設計規范》8.6.1提及到,「8.6.1大跨度屋蓋系指跨度等於或大於60m的屋蓋結構,可採用......等空間結構」。

❽ 大跨空間結構建築有哪些

大跨空間結構建築有:

  1. 國家游泳中心又被稱為「水立方」,位於北京奧林匹克公園內,是北京為2008年夏季奧運會修建的主游泳館,也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標志性建築物之一。工程佔地62828m²,賽時建築面積79532 m2,建築物檐口高度31m,基底面積177m×177m,標准坐席17000個(其中臨時坐席約13000個,永久坐席4000個)。本工程主體結構設計使用年限100 年。「水立方」的建築外圍護採用新型的環保節能ETFE(四氟乙烯)膜材料,由3000多個氣枕組成,覆蓋面積達到10萬m2。這些氣枕大小不一,形狀各異,最大一個約9 m²,最小一個不足1 m²。牆面和屋頂都分為內外3層,9803個球型節點、20870根鋼質桿件中,沒有一個零件在空間定位上是完全平行的。「水立方」最大的設計特色是建築中氣泡和自由結構的加入,使得形體上的極端簡潔與表現上的極端豐富愈發相得益彰,體現出東方思想與現代的契合。共由3000多個氣枕組成,覆蓋面積達到11萬平方米的「水立方」膜結構,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膜結構工程,也是唯一一個完全由膜結構來進行全封閉的大型公共建築。

  2. 上海世博日本館,基地形狀狹長而不規則,長向兩端最長距離約為115.5 米,寬度最大約為60 米,基地面積為6448 平方米。展館主體為地上2 層局部3 層,整個建築由穹頂覆蓋,穹頂結構與各層樓板結構各自獨立,穹頂採用鋼骨空間網架結構,外表面裝飾材料為雙層ETFE 內充氣膜。穹頂內為主要展示空間、多功能劇場及輔助空間,地下為地熱架空層、雨水儲存槽及泵房等。外部結構圍護體系分為主網殼和小網殼,均採用單層鋼結構網殼,網殼外覆ETFE 膜。主網殼長94.5 米,寬51.9 米,高23.85 米,內設6 根異性鋼網殼柱支撐。小網殼為橢圓行網殼長27 米,寬20 米,高11.5 米。內部結構體系採用帶支撐的鋼框架結構,主體地上二層,局部三層、四層,一層地下室。框架結構總高度為19.5 米。樓屋面採用壓型鋼板組合樓板體系,舞台上部採用鋼桁架結構。鋼結構防火採用超薄型塗料,耐火等級一級。

  3. 北京奧運會國家體育場,跨度為333mx297m,結構形式為微彎平板網架結構,結構特點為屋蓋主體結構是兩向不規則斜交平面桁架系組成的橢圓平面網架結構,網架外形呈微彎形雙曲拋物面,由24榀門式桁架圍繞體育館內部碗狀看台旋轉而成,屋蓋支撐在24根不等高的立體桁架柱上,柱距為37.958m。

  4. 新加坡綜合體育館,採用兩對曲線形的脊桁架和四塊三角形網殼組成人字形剖面的屋蓋。該館平面為菱形200m×100m.支承在周邊58根鋼拄和兩對內拄上.總復蓋建築面積1 3750m²,用鋼指標86kg/m²。1 990年建成。該網殼採用地面和低空拼裝,並設置三道鉸線用千斤頂提升就位。在安裝階段.屋蓋各部分之間駛邊柱上、下兩端均為鉸接。待施 工完後再加以固定,這種由日本空問結構專家川口衛開發的所謂Pantadome施工法,曾在巴塞羅那奧運會主體育館網殼穹頂(平面尺寸106m×128m)施工時採用。


❾ 大跨空間結構建築有哪些

大跨度空間結構是國家建築科學技術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世界各國對空間結構的研究和發展都極為重視,例如國際性的博覽會、奧運會、亞運會等,各國都以新型的空間結構來展示本國的建築科學技術水平,空間結構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建築技術水平高低的標志之一。
隨著科技水平的提高,我國空間結構理論分析近年來得到了長足的發展,計算方法由連續化分析到離散化分析,由近似計算到精確分析,由等效靜力分析到直接動力分析,由線性分析到非線性分析。研究方法向理論、試驗與大量計算機分析相結合的方向發展。
1、研究手段的進展
結合具體工程進行了大量的試驗研究,其中包括了懸索、網架、網殼、組合結構和張拉整體等各類空間結構。編制了大量的計算程序對各類空間結構體系進行計算分析,揭示了各種新型結構動力特性與地震反應特點及隨參數變化的規律。給出了各類空間結構的響應規律,試驗結果與計算分析值基本得到相互驗證,新的研究成果使得新結構、新體系層出不窮,極大地豐富了空間結構領域,進一步展示了我國建築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
2、計算理論的進展
空間結構的計算理論由彈性分析到彈塑性地震響應分析,在多遇地震作用下按彈性階段進行計算的同時,還要防止結構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倒塌並考慮到設計的經濟性對結構彈塑性進行分析。利用圓桿截面空間梁系彈塑性本構關系,結合分割有限元法、Newmark 逐步積分法和Euler 一次Newton 一RaPhaon 迭代法,編制了空間網殼結構彈塑性地震響應時程分析程序,給出了單層球面與單層柱面網殼彈塑性響應規律和斜拉網格結構彈塑性響應規律,推導出了單元彈塑性剛度矩陣,研究了雙層與單層柱面網殼彈塑性反應隨參數變化的情況。對柔性結構全面考慮了幾何非線性的影響,使得計算精度得到極大地提高,計算理論不斷完善。
此外,空間結構與支承體系協同工作性能得到進一步地明確。在
最初進行這類結構分析時,大多數採用離散分析,考慮到計算機容量及計算時間問題,常把支承體系用三向固定鉸支承代替,將空間結構與支承拆開,單獨進行計算P 但由於實際支承體系往往不是三向剛度無限大,周邊簡支模型與實際出人較大,後來進展到採用彈性支承的空間結構計算模型。有關共同工作問題,空間結構學術界不斷進行研究,提出各種鋼網格結構與混凝土支承不同材料組合體系的阻尼簡化公式,給出了修正的彈性支承計算模型。現有的分析軟體也逐漸實現整體分析。
3、結構抗震分析理論的進展
大跨度空間結構抗震分析從單維地震反應分析發展到多維地震反應分析。由於地震時地面運動是多維的,同時各方向地震動引起的地震響應一般為同數量級的,因此為更真實地掌握結構地震反應,進行多維地震反應分析剝良必要的。地震動有六維分量,由於結構設計形式盡量保證了均勻對稱,同時計算轉動分量將帶來過大的計算土作量,自前研究的震動以三個平動分量輸人為主,為考慮三維地震輸人,空間網殼結構曾用時程法進行確定分析;近年來,北京工業大學引用了林家浩等提出的單維虛擬激勵法推導出網格結構多維地震輸人的虛擬激勵隨機分析方法,編制了相應程序,並提出了隨機參數取法,用此程序對單層、雙層柱面網殼、球面網殼進行了系統的多維地震反應分析,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結論。
4、空間結構隔震、控震分析
結構震動控制包括基礎隔震、被動控制、主動和半主動控制及近年來提出的智能控制。有關土建結構振動控制研究與應用約有30 年的歷史。我國空間結構中採用橡膠支座隔震已相當普及,但在空間結構振動控制方面尚處於起步研究階段,現已取得了二些可喜的科研成果。在基礎隔震方面,同濟大學、浙江大學等單位給出了各種支座的隔震性能、設計計算方法,浙江大學提出了適合於網格結構的粘彈性阻尼材料代替橡膠支座,北京交通大學研製出萬向支承方向轉動抗震減震支座,獲得了專利。在網殼結構控制方面,哈爾濱工業大學提出了多個TMD 調頻質量阻尼器的MTMD 系統,建立了隨機振動計算模型,採用傳遞函數演算法和非線性數學規劃方法確定其最優控制參 數,並針對各類單層網殼進行了振動控制分析;設計了粘滯阻尼器,安裝在網殼上進行地震模擬震動台試驗,得出了相關結論。北京工業大學對網殼結構進行了半主動控制研究,提出將半主動控制器做成變剛度變阻尼桿件以替代網殼桿件的方法,並給出了控制桿件的最優布置准則。蘭州理工大學提出採用約束屈曲支撐(B RB )代替部分網殼結構桿件的做法,利用通用有限元軟體ANSYs 對這種新型結構體系的各種形式進行分析,尋找約束屈曲支撐在整體結構中的最優布置和影響規律,在參數分析的基礎上,探索網殼結構減震體系的減震機理與變化規律,分析結構減震控制的關鍵因素。

❿ 大跨度建築結構問題

大跨空間結構是目前發展最快的結構類型。大跨度建築及作為其核心的空間結構技術的發展狀況是代表一個國家建築科技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本文就空間網格結構和張力結構兩大類介紹了國內外(但主要是國外)空間結構的發展現狀和前景。對這一領域幾個重要理論問題,包括空間結構的形態分析理論、大跨柔性屬蓋的動力風效應、網殼結構的穩定性和抗震性能等問題的研究提出了看法。 一、概述 在這實際的三維世界裡,任何結構物本質上都是空間性質的,只不過出於簡化設計和建造的目的,人們在許多場合把它們分解成一片片平面結構來進行構造和計算。與此同時,無法進行簡單分解的真正意義上的空間體系也始終沒有停止其自身的發展,而且日益顯示出一般平面結構無法比擬的豐富多彩和創造潛力,體現出大自然的美麗和神奇。空間結構的卓越工作性能不僅僅表現在三維受力,而且還由於它們通過合理的曲面形體來有效抵抗外荷載的作用。當跨度增大時,空間結構就愈能顯示出它們優異的技術經濟性能。事實上,當跨度達到一定程度後,一般平面結構往往已難於成為合理的選擇。從國內外工程實踐來看,大跨度建築多數採用各種形式的空間結構體系。 近二十餘年來,各種類型的大跨空間結構在美、日、歐等發達國家發展很快。建築物的跨度和規模越來越大,目前,尺度達150m以上的超大規模建築已非個別;結構形式豐富多彩,採用了許多新材料和新技術,發展了許多新的空間結構形式。例如1975年建成的美國新奧爾良"超級穹頂"(Superdome),直徑207m,長期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大的球面網殼;現在這一地位已被1993年建成夏徑為222m的日本福岡體育館所取代,但後者更著名的特點是它的可開合性:它的球形屋蓋由三塊可旋轉的扇形網殼組成,扇形沿圓周導軌移動,體育館即可呈全封閉、開啟1/3或開啟2/3等不同狀態。1983年建成的加拿大卡爾加里體育館採用雙曲拋物面索網屋蓋,其圓形平面直徑135m,它是為1988年冬季奧運會修建的,外形極為美觀,迄今仍是世界上最大的索網結構。70年代以來,由於結構使用織物材料的改進,膜結構或索-膜結構(用索加強的膜結構)獲得了發展,美國建造了許多規模很大的氣承式索-膜結構;1988年東京建成的"後樂園"棒球館,也採用這種結構技術尤為先進,其近似圓形平面的直徑為204m;美國亞特蘭大為1996年奧運會修建的"喬治亞穹頂"(Geogia Dome,1992年建成)採用新穎的整體張拉式索一膜結構,其准橢圓形平面的輪廓尺寸達192mX241m。許多宏偉而富有特色的大跨度建築已成為當地的象徵性標志和著名的人文景觀。 由於經濟和文化發展的需要,人們還在不斷追求覆蓋更大的空間,例如有人設想將整個街區、整個廣場、甚至整個山谷覆蓋起來形成一個可人工控制氣候的人聚環境或休閑環境;為了發掘和保護古代陵墓和重要古跡,也有人設想採用超大跨度結構物將其覆蓋起來形成封閉的環境。目前某些發達國家正在進行尺度為300m以上的超大跨度空間結構的設計方案探討。 可以這樣說,大跨空間結構是最近三十多年來發展最快的結構形式。國際《空間結構》雜志主編馬考夫斯基(Z.S.Makowski)說:在60年代"空間結構還被認為是一種興趣但仍屬陌生的非傳統結構,然而今天已被全世界廣泛接受。"從今天來看,大跨度和超大跨度建築物及作為其核心的空間結構技術的發展狀況已成為代表一個國家建築科技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 世界各國為大跨度空間結構的發展投入了大量的研究經費。例如,早在20年前美國土木工程學會曾組織了為期 10年的空間結構研究計劃,投入經費 1550萬美元。同一時期,西德由斯圖加特大學主持組織了一個"大跨度空間結構綜合研究計劃",每年研究經費100萬馬克以上。這些研究工作為各國大跨度建築的蓬勃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和技術條件。國際殼體和空間結構學會(IASS)每年定期舉行年會和各種學術交流活動,是目前最受歡迎的著名學術團體之一。 我國大跨度空間結構的基礎原來比較薄弱,但隨著國家經濟實力的增強和社會發展的需要,近十餘年來也取得了比較迅猛的發展。工程實踐的數量較多,空間結構的類型和形式逐漸趨向多樣化,相應的理論研究和設計技術也逐步完善。以北京亞運會(1990)、哈爾濱冬季亞運會(1996)、上海八運會(1997)的許多體育建築為代表的一系列大跨空間結構--作為我國建築科技進步的某種象徵在國內外都取得了一定影響。 ? 種種跡象說明,我國雖然尚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但由於國大人多,隨著國力的不斷增強,要建造更多更大的體育、休閑、展覽、航空港、機庫等大空間和超大空間建築物的需求十分旺盛,而且這種需求量在一定程度上可能超過許多發達國家。這是我國空間結構領域面臨的巨大機遇。 但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我國大跨空間結構的發展仍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現在結構形式還比較拘謹,較少大膽創新之作,說明新穎的建築構思與先進的結構創造之間尚缺乏理想的有機結合,尤其是150m以上的超大跨度空間結構的工程實踐還比較少;結構類型相對地集中於網架和網殼結構,懸索結構用得比較少,而一些有巨大前景的新穎結構形式如膜結構和索-膜結構、整體張拉結構、可開合結構等在國外已有不少成功的工程實踐,在我國則還處於空白或艱難起步階段。情況看來是,我國空間結構的發展經過十餘年來在較為平坦的草原上的馳騁之後,似乎遇上了一個需要努力躍上的新台階。這一新台階包含材料和生產條件等技術問題,也包含尚未很好解決的一些理論問題。為促進我國空間結構進一步的更高層次的發展,有待科技工作者和企業家努力創造條件,以求得這些技術問題和理論問題較快較好地解決。 大跨空間結構的類型和形式十分豐富多彩,習慣上分為如下這些類型:鋼筋混凝土薄殼結構;平板網架結構;網殼結構;懸索結構;膜結構和索-膜結構;近年來國外用的較多的"索穹頂"(Cable Dome)實際上也是一種特殊形式的索-膜結構;混合結構(Hybrid Structure),通常是柔性構件和剛性構件的聯合應用。 在上述各種空間結構類型中,鋼筋混凝土薄壁結構在50年代後期及60年代前期在我國有所發展,當時建造過一些中等跨度的球面殼、柱面殼、雙曲扁殼和扭殼,在理論研究方面還投入過許多力量,制定了相應的設計規程。但這種結構類型日前應用較少,主要原因可能是施工比較費時費事。平板網架和網殼結構,還包括一些未能單獨歸類的特殊形式,如折板式網架結構、多平面型網架結構、多層多跨框架式網架結構等,總起來可稱為空間網格結構。這類結構在我國發展很快,且持續不衰。懸索結構、膜結構和索-膜結構等柔性體系均以張力來抵抗外荷載的作用,可總稱為張力結構。這類結構富有發展前景。

閱讀全文

與大跨空間建築結構施工技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司社保賬戶變更說明 瀏覽:719
威遠縣嚴陵建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瀏覽:797
鄂州住房公積金帳號 瀏覽:250
江都區建設局與引江棚戶區 瀏覽:717
揚州住房公積金比例 瀏覽:516
無業買社保還需要買公積金嗎 瀏覽:403
退伍軍人住房補貼新政策 瀏覽:385
工資5000深圳交社保後最後拿到多少 瀏覽:373
管城區城鄉建設和交通運輸局招聘 瀏覽:777
杭州濱江住房公積金 瀏覽:856
社保繳費基數有試用期工資嗎 瀏覽:377
建築工程城市規劃專業 瀏覽:656
現代設計建築設計 瀏覽:9
2014年天津社保繳納基數是多少 瀏覽:758
社保交基數高 瀏覽:275
南京社保卡每月返還多少 瀏覽:732
北京社保卡辦理點 瀏覽:827
黃陂前川衛生院生化分析儀中標公告 瀏覽:677
安徽和君建築工程有限公司亳州市 瀏覽:455
社保卡上沒有錄入繳費信息嗎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