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礦業大學力學與建築工程學院的學院簡介
中國礦業大學力學與建築工程學院具有悠久的辦學歷史 。
1909年,焦作路礦學堂創辦之初,設有礦冶、路工方面的課程必修,到福中礦務大學時期,本科三年級開設有建築計劃等課程。
1931年7月,學校易名私立焦作工學院後,設立土木工程科。
1933年8月,土木工程科改為土木工程系。
1950年3月,華北礦業高等專科學校與焦作工學院合組後成立土木工程學系。
1952年4月24日,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批復的中國礦業學院系、教研組組織系統一覽表中,土木工程學系更名為礦山土木工程學系。同年9月礦山土木工程學系更名為礦山企業建築系。1953年10月,礦山企業建築系更名為礦井建設系。
1953年10月,礦山企業建築系更名為礦井建設系。
1956~1958年,力學教研組分為理論力學教研組、材料力學教研組。
1963年8月,礦井建設系與採煤系合並成立采礦系。
1980年5月22日,采礦系的煤礦建井、煤礦工業與民用建築兩個專業分出來成立礦山建築系。
1985年3月15日,理論力學教研組、材料力學教研組更名為理論力學教研室、材料力學教研室,還設有理論力學實驗室、材料力學實驗室,隸屬於應用數學力學部。
1996年4月19日,成立建築工程學院。
2000年,在理論力學教研室、材料力學教研室、理論力學實驗室、材料力學實驗室的基礎上,成立力學與工程科學系,隸屬於理學院。
2010年1月18日,力學學科整體從理學院劃出,與建築工程學院合並,組建力學與建築工程學院。
學院辦學的指導思想是:以培養人才的綜合素質、實踐能力以及創新創業精神和能力為宗旨;以「教學與科研並重,研究優先;科研縱向與橫向並重,縱向優先;本科生與研究生教育並重,研究型教育優先;數量與質量並重,質量優先」為原則;強調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科學研究相結合,特別加強實踐教學和研究型教學,努力創造科學研究條件;利用各種條件和資源,積極擴大工程實踐視野;不斷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努力拓展國際視野;充實內涵、注重質量、提高效益、辦出特色。
B. 重慶大學城市建設與環境工程學院的實驗室概況
城市建設與環境工程學院設有6個實驗中心(實驗室)和1個網路中心:
重慶大學三峽庫區生態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國家城市給水排水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慶大學分中心
重慶市三峽庫區人類聚居區水環境保護與水資源綜合利用重點實驗室重慶市三峽庫區固體廢棄物污染控制重點實驗室
市政與環境工程實驗研究中心
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實驗研究中心
城環網路與計算中心
市政與環境工程實驗研究中心是建設部、重慶市重點實驗室。包括給水室、污水室、微生物室、生化室、環境監測室、流體力學室、水泵室、固廢室。現有用房面積2872m2。實驗人員共11人,其中高級職稱2人,中級職稱6人。每年能為給水排水專業開出26個教學實驗。實驗中心現有各類實驗儀器設備約200種、600台(套),價值約為375萬元 。
C. 天津大學建築工程學院的重點實驗室
港口與海洋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濱海土木工程結構與防災實驗室 天津市房屋鋼結構技術工程中心
土木工程結構及新材料天津市重點實驗室
天津市港口與海洋工程重點實驗室
天津市現代工程力學重點實驗室
天津市建築物理環境與生態技術重點實驗室
天津市土木工程結構及新材料重點實驗室
D. 武漢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的實驗室管理
土木工程實驗中心是武漢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土木工程學科的專業教學實驗和科學研究實驗中心。是在原武漢水利電力大學結構實驗室,岩石力學實驗室,土力學實驗室,施工實驗室,給水排水實驗室和原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土力學實驗室,建材實驗室的基礎之上於2000年8月新武漢大學成立之際合並組建而成。
該中心現設有工程結構實驗室、岩土力學與道路橋梁實驗室、工程施工實驗室、給水排水等四個實驗室。中心總面積3700餘平方米,擁有儀器設備700多台(套),價值1758萬元以及大量的試驗工具。中心配備有一個864平方米的結構試驗大廳、華中地區最大的L型反力牆,擁有日本公司生產的真三軸材料試驗機、美國生產的電液伺服控制應力路徑動三軸儀(stx—200)、富麗通達公司生產的電液伺服液壓系統、大噸位的現代化預應力施工檢測設備等大型儀器設備。同時購置了最新的道路橋梁檢測裝備以及一大批靜動態精密信號採集分析系統和檢測儀器設備,水處理及消防實驗設備。中心實驗設備齊全,保障了實驗教學和科學研究的正常開展。同時,依託武漢大學工程檢測中心和武漢珞誠工程檢測有限公司開展社會服務。
中心依託武漢大學學科的人才優勢,已形成了一批把握中心發展方向、指導中心建設的高水平專家隊伍和一支教學經驗豐富的、高水平的實驗教學隊伍。中心採取專家+骨幹教師+實驗技術人員的師資隊伍模式。中心現有正教授22人(其中包括15位博士生導師),副教授31人(其中包括1位博士生導師),高級工程師3人,形成了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專家——骨幹教師——教輔人員組成的實驗教學隊伍。他們大部分都活躍在理論教學和科研工作的第一線。同時將參與三峽工程、南水北調工程、廈門國際機場改擴建,武漢長江隧道,武漢客運站等國家重大工程中的科研項目提煉並開設了綜合型、創新型實驗項目,用於實驗教學,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經過多年建設與發展,中心在實驗教學與人才培養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高質量的人才。在歷次國家數模競賽、結構設計比賽及省級各類學科競賽中取得了優異成績,多篇學術論文被三大檢索收錄。
中心面向校內土木建築工程學院、水利水電學院等2個學院的4個本科專業開設不同類型的實驗,同時還承擔了碩士生的結構實驗課程。特別是承擔了大量的博士及碩士生的畢業研究性試驗。在保證課堂實驗教學的前提下,中心場地對我院所有師生開放,中心儀器設備對校內校外開放,實現優質資源共享。每年都有校外單位來中心做工程實驗,產生了積極的社會影響。
土木工程實驗中心現開設試驗課如下:
工程結構實驗教學實驗項目
混凝土梁正截面和斜截面破壞試驗(面向水利水電學院農水專業、土木工程專業,6個學時)。
電阻應變片的粘貼與保護,橋路連接,魚腹梁靜載試驗以及動應變的測量(面向土木工程專業,8個學時)。
岩土力學實驗教學項目
土的液塑限,土的壓縮以及土的剪切等三個試驗(面向水利水電學院、土木工程專業,每個試驗2個學時)。
道路橋梁實驗教學項目
路基路面擊實試驗,彎沉試驗,平整度試驗,抗滑性能測定試驗等4個學時的工程實驗,針入度試驗,軟化點試驗,延度試驗等2個學時的建築材料實驗(面向土木工程專業)。
施工實驗教學項目
千斤頂校核試驗,預應力張拉試驗(面向土木工程專業,2個學時)。
給水排水實驗室
水質凈化,建築給排水及消防等試驗(面向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共計56個學時)。 武漢大學力學實驗教學中心是在原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力學實驗室和原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力學實驗室基礎上於2000年8月新武漢大學成立之際合並組建而成,涵蓋固體力學與流體力學兩大力學學科領域。2001年中心通過湖北省教育廳合格實驗室評估。2006年被評為湖北省力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中心現有專職實驗教學教師17名,專職實驗技術人員19名,其中具有高級職稱人員22名。設有材料與破壞力學、振動力學、水力學流體力學、力學模擬四個實驗室;其中水力學流體力實驗室達到了國內一流水平。中心總面積6805平方米,擁有853台(套)儀器設備...
力學實驗教學中心遵循「堅持教學改革,重在教書育人」的教學理念,以培養「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強能力的創造、創新、創業」的復合型人才為宗旨,團結協作、銳意進取,不斷推進實驗教學改革,取得了可喜成績
中心配備了英國英斯特朗公司生產的電液伺服動靜態材料試驗機、日本鷺宮公司生產的2米×2米振動試驗台、美國TSI公司生產的PIV粒子圖像流速場儀和擬動力實驗系統等一批大型精密試驗設備,擁有國際通用的ansys、abaqus、adina等大型有限元軟體。中心實驗設備齊全先進,達到教育部要求,保障了實驗教學和科學研究的正常開展。中心大樓安裝了監視、防盜報警器等現代化智能設備,並聘請專業物業公司進行24小時不間斷安全管理。
中心自主研製了流線演示實驗儀、能量方程演示儀、轉動滑動摩擦實驗機和卧式拉伸實驗機等二十餘種儀器設備,中心自製的水力學流體力學儀器設備和創立的水力學流體力學實驗教學模式已被全國二十多所高校採用。在國內起到了很好的示範作用。
中心建立了專屬網站,用於網上輔助教學和科學研究,實行學生網上預習實驗、網上預約實驗時間、網上輔導答疑等。
為適應學科發展的需要,中心不斷改進與更新實驗內容,適時更新實驗教材。近年來分別出版了力學系列理論教材、實驗教材和特色教材,滿足了力學實驗教學和改革的需要。
中心依託武漢大學力學學科的人才優勢,已形成了一批把握中心發展方向、指導中心建設的高水平專家隊伍和一支教學經驗豐富的、高水平的實驗教學隊伍。中心現有正教授7人(其中包括五位博士生導師),副教授6人,高級工程師9人,他們大部分都活躍在理論教學和科研工作的第一線。同時將參與三峽工程、南水北調工程等國家重大工程中的科研項目提煉並開設了綜合型、創新型實驗項目,用於實驗教學,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近年來中心教師已發表力學實驗教學與改革研究論文13篇,主持完成科研課題357項,科研經費3704萬元,發表學術論文336篇(其中三大檢索收錄56篇),承擔校級以上教學研究項目16項,公開發表教學研究論文12篇,獲得校級以上教學獎勵13項,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獎勵11項。「水力學流體力學實驗教學改革與實踐」獲2005年度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水力學2006年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理論力學2007年被評為湖北省精品課程,結構力學被評為湖北省優質課程
中心在力學實驗、教學與人才培養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在歷次國家周培源力學競賽、數模競賽、結構設計比賽及省級各類學科競賽中取得了優異成績,共有27項人次獲獎,14名工程力學專業學生湖北省大學生優秀畢業論文獎。
中心面向校內土木建築工程學院、水利水電學院、動力與機械學院、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城市設計學院、測繪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等7個學院的15個本科專業開設不同類型的力學實驗,同時還承擔了碩士生與博士生的力學實驗課程。在保證實驗教學的前提下,中心的儀器設備對校內、外開放,實現優質資源共享。每年都有校外單位來中心做工程實驗,產生了積極的社會影響。 1、建築物檢測與加固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2、岩土與結構工程安全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3、水工岩石力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4、湖北省大型岩土與結構工程安全控制研究產業技術創新基地 1、武漢大學工程檢測中心
2、武漢大學災害監測與防治研究中心
3、武漢大學重大工程安全與技術研究院 1、武漢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岩土工程研究所
2、武漢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結構振動研究所
3、武漢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鋼結構研究所
4、武漢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結構破壞數值模擬研究所
5、武漢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工程結構減災防災研究所
6、武漢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水工金屬結構安全檢測研究所
7、武漢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結構風工程研究所
8、武漢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道路與橋梁工程研究所
9、武漢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項目管理研究所
E. 哈爾濱理工大學建築工程學院的院系介紹
哈爾濱理工大學建築工程學院下設個系:建築學系、土木工程系、工程力學系。學院設有建築學、土木工程、工程力學3個本科專業,目前在校本科生690人。現有教職工50名,專職教師41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1人,具有博士學位5人。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2人。教師中有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人,黑龍江青年科技獎獲得者1人,國家一級注冊建築師2人,國家一級注冊結構師3人。
學院建有工程力學、建築節能、建築模型、建築測繪、建築材料、土力學與地基等實驗室,建築面積約1600多平方米,擁有許多用於教學與科學研究的先進儀器設備。學院教師主持和參與了多項國家和省部級科學研究項目,包括:國家「863」項目、國家「973」項目、國防「97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黑龍江省教育廳項目以及多項橫向課題。近年來,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其中30餘篇被SCI、EI收錄,完成出版專著10餘部。
學院現有材料力學性能測試、振動、疲勞等實驗室。在2007年上半年建成土木工程實驗室(包括建築測量、建築材料、土力學和結構檢驗),建築物理(聲、光、熱)與節能實驗室和計算機室,並計劃在三年內繼續充實使其達標。學院將依託哈爾濱理工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作為教學實習基地。
建築學專業培養具有建築設計及理論、生態建築與技術、城市規劃與景觀知識的高級建築設計與管理人才;土木工程專業培養建築結構、道路和橋梁等方向的設計、施工和管理等方面的高級人才;工程力學專業培養有寬厚的數學、力學理論基礎和工程建模與計算領域知識,能在機械、航天、土木工程等領域從事強度分析、優化設計、系統故障診斷以及軟體開發和管理等方面的復合型人才。
學院以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為契機,緊密結合城市工程建設發展需要,堅持理論教學與工程實踐相結合的辦學方向,形成了嚴謹、務實、和諧的學術氛圍和優良的育人環境。
F. 山東建築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的簡介
現有土來木工程、地理信息系統自、地下工程、測繪工程四個本科專業。2003年11月土木工程專業順利通過國家專業教育評估委員會的評估,使該校成為山東省唯一一個通過該專業評估的高校,進入當前全國340所具有土木工程專業的正規本科院校中的32強,標志著該院土木工程專業的辦學水平進入全國先進行列。1995年學院所屬「結構工程實驗室」被列為山東省省級重點實驗室;1998年「結構工程」、「工程力學」學科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2005年獲得土木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道路與鐵道工程二級學科碩士點。「結構工程學科」為山東省「十五」強化建設重點學科,「十一五」重點學科;「結構工程實驗室」為山東省「十五」重點實驗室,「十一五」強化建設重點實驗室。2006年土木工程專業被評為山東省特色專業。
G. 湖北工業大學土木工程與建築學院的學院簡介
學院辦學環境優美、設施精良,該院現有四個系---建築工程系、路橋系、工程管理系、建築與藝術系,有二個研究所---岩土及地下工程研究所、工程結構與數字化模擬研究所,有六個實驗室---工程結構與數字化模擬室、土工實驗、建築材料、測量實驗室、岩土工程實驗室、工程管理實驗室,有二個微機室、一個圖書資料室、一個作品陳列室和一個建築設計院;有土木工程(含有建築工程、道路、橋梁、防水材料與工程四個方向)、工程管理、建築學(含有建築學、室內設計兩個方向)、交通工程、力學與土木工程(中法聯合)四個本科專業;有土木工程和力學一級學科碩士點,同時還擁有一個建築與土木工程碩士點,其中,土木工程一級學科為湖北省重點學科,結構工程二級學科還是湖北省有突出成就的創新學科;現有在校生(含研究生、本科生)近1600餘人。另外,十年,該院一直與兄弟院校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
H. 廈門理工學院建工系實驗室介紹
土工實驗室
土工實驗是土力學課程學習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土工實驗可以加深對土力學基本理論的理解,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土工實驗又直接為生產服務,為工程設計、施工提供可靠的計算參數。本實驗室在不良土壤的處理技術,新型土工材料研製,土的本構模型等方面進行開發與研究,培養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
實驗室主要設備
● 光電液塑限聯合測定儀
● 單杠桿固結儀
● 應變控制式剪力儀
● 全自動三軸儀
● 全自動氣壓固結儀
● 數控電動擊實儀
● 電動相對密度儀
● 電子天平
實驗教學項目與內容
● 含水量實驗
● 密度實驗
● 土粒比重實驗
● 顆粒分析實驗
● 界限含水量實驗
● 擊實實驗
● 固結實驗
● 直接剪切實驗
● 三軸壓縮實驗
材料力學實驗室
材料力學實驗是學習材料力學課程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本實驗室瞄準該材料力學實驗技術的發展前沿,一方面使學生通過實際的操作與應用,掌握實驗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驗證材料力學理論及實驗應力分析的基本概念,另一方面注重學生的思維訓練和動手能力的培養,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探索科學的興趣。
實驗室主要設備
● 教學用材料試驗機
● 球鉸式引伸儀
● 智能型數字應變儀
● 扭轉試驗機
● 微機控制電子萬能試驗機
● 疲勞試驗機
實驗教學項目與內容
● 低碳鋼拉伸實驗
● 鑄鐵拉伸實驗
● 低碳鋼壓縮實驗
● 鑄鐵壓縮實驗
● 低碳鋼彈性模量測定
● 低碳鋼扭轉實驗
● 鑄鐵扭轉實驗
● 電測純彎曲正應力實驗
● 疲勞實驗
建築材料實驗室
土木工程材料試驗是使學生熟悉主要土木工程材料的技術要求,培養對土木工程材料進行質量檢定的能力;通過實際操作,使學生對材料的性狀有進一步的了解,鞏固理論知識,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本實驗室重視土木工程材料技術發展的前沿,對新型混凝土外加劑、保溫材料和建築功能材料等方面進行開發與研製,培養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
實驗室主要設備
水泥凈漿攪拌機、水泥膠砂攪拌機、負壓篩析儀、沸煮箱、電動抗折試驗機、微機控制電液伺服全自動水泥壓力試驗機(300kN)、微機控制電液伺服壓力試驗機(2000kN)、微機控制電子萬能試驗機(10 kN 、100 kN 、600kN)、切割機、抗滲儀、砼攪拌機等。
實驗教學項目與內容
● 建築材料基本物理性質實驗
● 水泥技術性質檢驗
● 混凝土用砂和石檢驗
● 普通混凝土實驗
● 燒結普通磚實驗
● 瀝青和防水材料
I. 江西建築工程學校
去江西工程學校吧 該校是江西地礦局下屬單位,就業特別好!而且工程測量專回業是該校優勢答特色專業,一般畢業都去測繪院,地質隊。工程測量實驗室設備價值300萬!
工程測量專業實驗室介紹
由地形測量實驗室 控制測量實驗室 GPS測量實驗室三大部分組成
控制測量實驗室負責控制測量課程的階段性實習和控制測量實習的儀器配給,主要的器設備有各種型號的經緯儀、水準儀。
地形測量實驗室經過持續不斷的建設,擁有國、內外各種測量儀器,能滿足教學和實習的需要。主要的儀器有 J6 經緯儀、 S3 水準儀、 P3 平板儀、陀螺經緯儀。實驗室負責學生平常階段性實習和地形測量實習,同時及時維護儀器的正常使用。
GPS 實驗室在學校領導關懷下,購置先進GPS(1+2)數套,實驗設備得到跨越性改善。隨著測量儀器的高科技化而產生的新興實驗室,實際上是控制測量實驗室的發展。 GPS 實驗室新裝備國內外各種型號的全站儀、 GPS 接收機和測距儀。 GPS 實驗室的產生使控制測量實習的儀器由光學轉變為電子儀器,開辟了實習的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