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王受之世界現代設計史封面建築是什麼
在書上第324頁,是後現代主義建築設計,飛利浦約翰遜等1981-1984年期間設計的德克薩斯州休斯敦共和銀行大廈~~呵呵希望這個答案你能滿意
Ⅱ 《世界現代設計史》中德國工業同盟形成原因、後現代主義設計形成原因、裝飾藝術運動在北歐的影響
Deutscher Werkbund一般都譯為德意志製造聯盟吧
德意志製造聯盟的形成原因:
首先由於19世紀下半葉至20世紀初在歐洲各國都興起了形形色色的設計改革運動,他們在不同的程度上和不同方面對設計的新態度做出了貢獻,這些都對之後德意志製造聯盟的形成有一定影響。但無論是英國的工藝美術運動,還是歐洲大陸的新藝術運動,都沒有實際上擺脫拉斯金等人否定機器生產的思想,更談不上將設計和工業有機的結合起來。但隨著工業化大生產的不斷發展。新的科技使生產力有很大的提高,工業產品代替手工製品逐漸成為主流。於是促成了德意志製造聯盟的形成,他們明確了對機械的承認,通過藝術、工業和手工藝的結合,提高德國設計水平,設計出優良產品。
後現代主義設計形成原因
後現代主義設計是旨在反抗現代主義純而又純方法論的一場運動,形成原因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及戰後西方動盪不安的社會生活有密切關系。對環境的影響首先體現於建築界,1966年,美國建築師文丘里在《建築的復雜性和矛盾性》一書中 ,提出了一套與現代主義建築針鋒相對的建築理論和主張,在建築界特別是年輕的建築師和建築系學生中,引起了震動和響應。到二十世紀70年代,建築界中反對和背離現代主義的傾向更加 強烈。對於這種傾向,曾經有過不同的稱呼,如「反現代主義」、「現代主義之後」和「後現代主義」,以後者用得較廣。 這本書成了後現代主義最早的宣言。而後迅速波及到其它設計領域。
裝飾藝術運動在北歐的影響
在西歐和美國如火如荼地開展「新藝術」運動的年代裡,地處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北歐的芬蘭、丹麥、瑞典、娜威和冰島王國,因獨特的自然條件、地理環境和地域文化,而形成了自成體系的設計風格。
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由於緯度較高,部分地區處在北極地區,因此不僅冬季寒冷而漫長,氣候反差大,人口密度小,森林覆蓋率高,礦產資源較為貧乏,而且與西歐等歐洲其它國家關系相對鬆散,具有相對獨立的文化傳承和設計傳統。當歐洲其它國家工業革命迅速發展時,北歐五國還處於傳統的手工業時代。直到19世紀70年代,工業革命之風才徐徐吹來。但是,這里與英國等國家的設計領域表現出了明顯的不同,即北歐五國的設計在工業革命的過程中,並未出現工業化與手工藝的強烈沖突和對抗,而是處於一種和諧共處的平衡關系。在這種狀況下的設計,具有崇尚朴實自然,忠實於自然材料的平民化風格,這正好與工業革命下機械化生產所要求的產品設計簡潔、經濟和高效的要求相吻合。因此,就總體而言,北歐的設計所體現出的風格特徵是:既包含嚴謹精細的手工藝傳統精神,又體現大工業功能主義和理性主義,既有時代特徵,又極富人情味。
北歐的斯堪的納維亞國家是受裝飾藝術運動影響最小的國家,只有丹麥的王家哥本哈根大公司和瑞典玻璃工業產品中依稀可見裝飾藝術的影子。
根據《世界現代設計史》和《工業設計史》的內容,自己整理總結。我把認為有用的都寫上了,有點長,你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再縮減一下。希望對你有幫助。
Ⅲ 建築設計史展開相關書籍世界有名的建築師及作品介紹
知道戴帆很牛的,以前衛的建築設計著名,
Ⅳ 世界頂級建築設計師
一、世界級來的年收入肯定要用億源人民幣為單位進行計算了。今年國內知名的建築師,就有人收入破億。二、建築設計師的簡單介紹:建築設計師是指單純的建築專業的設計師,簡稱建築師,包括建築主體設計、外牆設計、景觀設計、室內設計。建築工程師是泛指建築行業的各個工種的工程師,包括電氣、給排水、暖通、消防、建築、結構、土建、裝飾等。 建築師 通過與工程投資方(即通常所說的甲方)和施工方的合作,在技術、經濟、功能和造型上實現建築物的營造。
Ⅳ 歷史在設計著建築,建築在濃縮著歷史。隋朝傑出工匠李春設計並主持建造的________,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
趙州橋;盧溝橋 |
Ⅵ 世界著名建築的設計師都是誰
貝聿銘,世界著名現代主義大師,普利策獎獲得者。代表作品有美國國家美術館東館,蘇州博物館,香港中銀大廈,漢考克大廈,香山飯店,日本美秀博物館等 羅傑斯,現年73歲,07年普利策獎獲得者,世界著名建築大師。代表作品有和皮亞若合作的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其把管道、自動扶梯、服務設施外露的做法,是對石制博物館的一次變革。他的其他代表作品還有倫敦辦公樓和倫敦千年穹頂。 哈迪德、唯一的女性普利策獎的獲得者,世界著名建築大師。代表作品有廣州歌劇院、北京SOHO物流中心、辛辛那提現代藝術中心、羅馬藝術中心、香港之峰俱樂部方案等等。 湯姆·梅恩(英語:Thom Mayne;1944年1月19日-)是一位世界知名的美國建築師,2005年的普利策建築獎得主。建築特色以結構嚴謹的施工過程,和骨架型構造為主。形式上喜用拼貼的長矩狀和片段式的結構。舊金山聯邦大廈(en:San_Francisco_Federal_Building)、多倫多大學的學生宿舍、辛辛那提大學的學生娛樂中心、洛杉磯科技高中(the Science Center School in Los Angeles)、加州波諾馬市的鑽石農場高中(en:Diamond Ranch High School),還有奧勒崗州尤金市的美國法院大樓。 約翰·伍重:2003年普利茲克建築獎獲獎者。代表作品有悉尼歌劇院。 另外輔助介紹一下普利策獎。 普利茲克建築獎(The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設立於1979年,它是由美國海厄特基金會(The HyattFoundation)設立的一個國際型的獎項,它在全世界范圍內,每年度都會提名並授予一位正在進行建築行業工作的建築師,用以表彰其在建築設計中所表現出來的設計才華和獻身精神,以及他(她)通過建築藝術的行為為人類及創造人工環境方面所做出的持久努力和傑出的貢獻。普利茲克獎一向被認為是國際建築界最具影響力的獎項,並被世人稱之為「建築界的諾貝爾獎」。普利茲克建築獎的評選程序與獎項均依照諾貝爾獎的做法進行,每名獲獎者將獲得10萬美元的獎金和獲獎證書,而從1987年開始該獎項會頒發一枚銅質獎牌以表示對獲獎者的贊賞。
Ⅶ 米蘭理工的「建築設計與歷史」這個碩士方向怎麼樣
-
米蘭理工大學的服裝設計專業擁有價值非常高的城市品牌。在義大利理工科方面排名第一,是義大利最大也最負盛名理工科大學
米蘭理工大學,坐落在義大利最富饒的倫巴第大區首府米蘭市中心,在倫巴第大區擁有七個校區。這是一所有著悠久歷史,專業分布極為廣泛,師資力量極其雄厚的大學,在歐洲乃至全世界都享有極高的聲譽,在義大利理工科方面排名第一,是義大利最大也最負盛名理工科大學。
在知名的QS世界大學排名中,其工程和技術排名全球第31位,同時,根據最新的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顯示,米蘭理工大學土木和結構工程排名全球第13位,建築學/建築環境專業全球第14位,藝術設計專業全球第11位,機械、航空和製造工程排名全球第22位,歐洲著名的理工大學,也是歐洲前20強大學之一。
是義大利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最高的省份,城市工人平均所得位居義大利首位,在世界上則排名第26位。此外對於外籍員工而言,米蘭是世界第11昂貴的城市。根據2010年一項經濟學人信息社的研究顯示,米蘭是全球第12昂貴的居住城市。據一些研究報告顯示,它的經濟環境位於世界第20位,也是歐洲的第10重要的商業和金融中心,擁有價值非常高的城市品牌。
米蘭是公認的世界時尚和設計之都,商業、工業、音樂、體育、文學、藝術及媒體皆具有全球重要影響力,也是一個主要的全球城市。全市擁有豐富的文化古跡和遺產,擁有充滿活力的夜生活,並具有獨特的料理,例如義大利麵包和義大利調味飯,耶誕節的點心巴內多內則是米蘭另一個著名的特產。
這個城市曾經舉辦過1906年世界博覽會並將於2015年再次舉辦世界博覽會。米蘭2005年7月啟用的RHO新展會會場佔地250萬平方米,展覽面積46萬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博覽會場。米蘭也以阿爾法·羅密歐汽車品牌和絲綢工業著稱。
Ⅷ 能給我發一份 王受之 世界現代設計史的復習資料嗎 謝謝 [email protected]
※ 德國青年風格運動
德國的新藝術運動是以「青年風格」來稱謂的,藝術家、建築家以《青年》雜志為中心,希望通過手工藝的傳統恢復來挽救頹敗的當代設計,思想上也受拉斯金等人的影響。初始帶有明顯的自然主義色彩,但於1897年後逐漸擺脫以曲線裝飾為中心的法國等新藝術運動主流,開始和格拉斯哥四人相似的探索,從簡單的幾何造型和直線的運用上找尋新的形式發展方向。青年風格運動最重要的設計家是貝倫斯,他是德國現代設計的奠基人(德國現代設計之父),早期受新藝術運動影響,也有類似於分離派的探索。他以慕尼黑為中心進行設計試驗,其功能主義和採用簡單幾何形狀的傾向都表明他開始有意識地擺脫新藝術風格,朝現代主義的功能主義方向發展。對米斯•凡德羅和科布西耶等人影響巨大。代表作有德國電器集團的廠房建築(現代主義幕牆式建築的最早模式)。
※奧地利分離派
19世紀末奧地利的一批設計家公開提出與正宗的學院派分離,他們組織的團體自稱分離派。口號為「為時代的藝術,為藝術的自由」。他們在形式方面的探索和德國青年風格近似,對當時德文國家流行的曲線風格產生了嚴重沖擊,成為一股新的設計運動力量。分離派運動的代表人物有華格納和霍夫曼等。華格納是現代建築的先驅之一。他提出了建築設計應為人的現代生活服務,以促進交流,提供方便的功能為目的。霍夫曼設計上與華格納原則一致,風格也較接近,代表作斯托克列宮是向現代設計發展的里程碑式建築。
※新藝術和現代主義設計間的過渡
德國青年風格與奧地利分離派都是從新藝術運動中發展的設計運動,這兩個運動和格拉斯哥四人,特別是馬金托什,以及弗蘭克•賴特的探索一樣,開始擺脫單純的裝飾性,而向功能第一的設計原則發展,因此他們被視為新藝術和現代主義設計間的一個過渡性階段的設計運動。
※新藝術運動的平面設計
平面設計是新藝術運動最早的基礎之一。平面設計最集中、最典型的代表了這場運動的基本風格。另外日本風格的影響也是個重要因素。新藝術運動在平面設計上的影響主要是從法國與英國開始的,然後影響美國。1、法國:1881年法國政府解除對商業海報的控制和禁止是平面設計的一個轉折點。法國新藝術平面設計的開創人是謝列特和格拉謝特。謝列特的作品都講究流動的線條和構圖,惹人喜愛的插圖和鮮明的色彩。他創造的一種優美的女性形象被稱為謝列特女。謝列特是當時最具影響力的平面設計家之一。代表作有海報《森林中的鹿》。格拉謝特則採用單純的線描方式,線條彎曲而富有裝飾特點,影響也很大。19世紀末新藝術平面設計發展迅速,最具影響的是穆卡。他的風格影響了整整一代法國平面設計師,作品充分發揮了新藝術運動風格的曲線、有機形態特點,具有非常高的裝飾性,被認為是新藝術平面設計的最高典範。代表作有JOB香煙。2、英國:英國的新藝術運動僅限於平面設計。《工作室》的出版是對早期風格的最早突破,成為新藝術運動插圖的一個重要的中心。英國的新藝術平面設計重要代表是比亞茲萊和里克茨。比亞茲萊的設計前衛、激進,受日本平面風格影響,採用黑白單線描繪方法,作品想像力強,色情趨向驚人,引起保守的藝術界很大的震動。代表作有《月光下的女人》、《莎樂美》等。里克茨則和比亞茲萊不同,他的作品比較講究典雅的裝飾味道,雖也採用簡單的線描,但動機更多來源於希臘瓶畫。能夠將莫里斯的凱姆斯科特公司風格與新藝術風格結合起來。
※裝飾藝術運動
裝飾藝術運動是20世紀20年代到30年代以法國、美國和英國等為代表的一次風格特殊的設計運動。它發源於法國,主要集中於豪華和奢侈的產品與藝術品的設計上。由於這場運動和現代主義運動幾乎同時發生,所受影響很大,兩次運動既對立又存在著密切的聯系。 「裝飾藝術」之名來自1925年的巴黎裝飾主義展覽。「裝飾藝術」並不僅指一種單純的設計風格,而是包含廣泛(爵士圖案)。它是對矯飾的新藝術運動的反動,反對古典主義、自然(特別是有機形態)、手工業傾向,主張機械化的美。在形式上影響裝飾藝術運動風格的有:1、埃及等古代裝飾風的實踐性。埃及圖吞哈蒙墓出土器物的裝飾動機是繼日本風格後又一次重要的外來影響。2、原始藝術。主要是來自非洲和南美的原始部落的影響。3、簡單的幾何外型。與工業生產相關,時代特徵強烈的簡單幾何外型成為20世紀20年代研究的中心。4、舞台藝術。俄國芭蕾舞團舞台和服裝設計,法國服裝設計,美國爵士樂影響。5、汽車。汽車作為20世紀文明的象徵,在設計形式和思想上都具有重要的啟迪作用。6、獨立的色彩體系。具有鮮明強烈的色彩特徵,特別重視原色和金屬色彩。裝飾藝術運動對工藝美術運動、新藝術運動的自然裝飾、中世紀復古表示反對,而對於單調的工業化風格加以批評,它承認工業化,不同於前兩次運動,但在裝飾趨向上又有相似之處;又由於強調裝飾化,與現代主義存在區別。因此它是新藝術運動和現代主義間的一場銜接。裝飾藝術很大程度上仍然是傳統的設計運動,服務對象仍是社會上層。其普及的原因是自身的折衷風格為大批量生產提供了可能,很大程度上只是設計界的探索,很難形成一種統一、流行的風格。
※法國的裝飾藝術運動
法國是裝飾藝術的發源地,巴黎是運動的中心。1925年的裝飾藝術展覽會是法國這場運動的集大成者。運動20世紀30年代達到頂峰,二戰前逐漸衰落。
※ 法國裝飾藝術運動的傢具與室內設計
法國裝飾藝術風格最集中體現在傢具設計,此時期傢具和室內設計產生了兩種不同的風格:1、比較注重東方的、怪異的形式,受俄國芭蕾舞團的舞台、服裝設計影響。2、受現代主義影響,注重新材料運用,另外科布西耶的探索也給此風格帶來明顯影響。這兩種風格創造了一種新的室內與傢具設計的美學價值。法國設計貴重的材料、豪華的紋樣、特殊的裝飾動機體現了為權貴服務的特性,它並沒有像德國設計師一樣完全摒棄裝飾,而是將簡練和裝飾融為一體,這是法國裝飾藝術傢具的最大特點。室內設計則創造出一種boudoir style的特殊風格來,強調豪華與誇張,往往採用多種裝飾動機以形成鮮明的對比效果,強調舒適感。較有影響的有布瓦列特、格雷、魯爾曼。魯爾曼喜用象牙鑲嵌,造型趨於簡單的幾何形,簡單明快,對比強烈。布瓦列特奠定了法國時裝設計國際地位的大師,他的室內設計採用了東方裝飾動機和流行的立體主義風格。格雷把裝飾主義運動與國際現代主義運動聯系的重要人物。
※法國裝飾藝術運動的陶瓷設計
主要以人物與強烈的幾何圖案為特點,在二三十年代達到高潮。陶瓷設計受到中東和遠東古典文明的陶器設計影響,特別是中國釉彩風格。重要的陶瓷設計家有德科和里諾伯,他們作品造型單純、典雅,受中國影響很大。裝飾性陶瓷的主產地是西維爾和里莫日的工廠。
※法國裝飾藝術運動的漆器設計
裝飾藝術運動對東方的迷戀導致了對漆器的模仿和發展。比較突出的是杜南,他的漆器屏風和室內壁板採用華貴的色彩計劃,還以抽象的幾何形態作漆器裝飾,在漆器上用蛋殼鑲嵌裝飾是其學習東方漆器的成果。
※法國裝飾藝術運動的玻璃器皿設計
法國的玻璃設計師在運動中取得了傑出的成就。重要的有拉里克、艾米爾•德科切蒙、道姆兄弟等,拉里克的設計動機來源於東方藝術、古典風格、以及現代藝術的某些因素。早期受新藝術風格影響,20年代左右形成自己的裝飾藝術風格。作品能夠批量生產,常用動物圖案進行裝飾,極具裝飾性。是法國裝飾藝術運動玻璃器皿設計的代表人物。德科切蒙走玻璃作品雕塑化的道路,作品沉重而不透明。道姆兄弟是採用腐蝕玻璃技法達到裝飾效果的代表人物。
※法國裝飾藝術運動的金屬品和人物裝飾品
20年代法國的金屬製品大多受到埃及或者東方風格的影響,但中期後開始轉向簡單、明快的風格。代表有普弗卡特和杜南,普弗卡特採用簡單的幾何形體來設計作品,後受流線型風格的影響開始轉化。人物雕塑的金屬裝飾品是法國裝飾藝術風格中一個重要類別。多數是女性舞蹈形象,主要用於室內裝飾,注重不同材料肌理對比效果,格外豪華絢麗,正是裝飾藝術風格的特徵,代表有齊巴魯斯等。
※法國裝飾藝術運動的首飾與時裝配件
首飾與時裝配件設計師是法國裝飾藝術運動的重要成就。卡蒂爾等廠家聞名於世。由於1905年前後法國出現了現代意義的服裝設計,布瓦列特成為最早的時裝設計師。這就導致了首飾設計的繁榮,許多設計師將裝飾藝術風格引入其中,在二三十年代達到高潮。代表有桑多斯,他仿效機械式的幾何圖案,加上昂貴的材料,很具特色。杜南和拉里克也涉足於首飾設計。
※英國的裝飾藝術運動
裝飾運動時期,英國似乎完全退縮回復古主義中去了。英國在20世紀20年代還基本維持傳統,沉溺於對17世紀傳統風格的借鑒,幾乎不受新藝術和裝飾藝術運動的影響。直到20年代末30年代初,在工業化風格和裝飾藝術風格影響之下,英國設計才開始變革。新材料的使用、大眾化是英國裝飾藝術風格的顯著特徵,特別在包裝和平面設計上,此傾向在法國和美國都很少見。
※英國裝飾藝術運動的建築與室內設計
英國建築和室內設計上採用簡單強烈的色彩和金屬色作為裝飾的趨向,還與一些富於想像的裝飾動機結合。英國裝飾藝術風格最主要的成果表現在大型公共場所的室內設計。代表有愛奧尼德的克拉里奇旅店,伯納德的斯特蘭宮殿大旅館。英國奧迪安連鎖影線則受到美國好萊塢影響。波特蘭廣場上的英國廣播公司大廈是兼具裝飾藝術和現代主義的高層建築代表。即採用標准現代主義的玻璃幕牆結構,又具有明顯裝飾藝術特徵。胡佛工廠大樓則把裝飾藝術與流線型運動合為一體,又具有俄國芭蕾舞團、埃及等設計風格,是罕見的。
※英國裝飾藝術運動的裝飾藝術品與實用品
二三十年代英國的裝飾藝術品極為奢華,阿斯柏雷公司的銀器,沃林等公司的豪華傢具都帶有裝飾藝術特徵。首先流行的是傢具設計和餐具、茶具、首飾設計等,風格往往趨向簡單的幾何造型,此類型的陶瓷被稱為皇家茉莉式。30年代英國進入裝飾藝術的高潮,出現了克里夫、庫柏、里德等設計家。克里夫主要設計餐具和陶瓷裝飾品,他的陶瓷往往採用強烈的對比色,圖案比較抽象,有時用裝飾化的人物等裝飾動機。庫柏、里德都從事餐具,風格也體現了裝飾藝術的動機。陶瓷工廠維奇伍德30年代也生產過一批具有裝飾藝術風格的陶瓷(穆雷),造型簡單明快,釉色淡雅,幾何與人物圖案嚴謹,對當時影響很大。
Ⅸ 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築設計師是那幾位
戈地(Antoni Gaudi, 1852-1926) 戈地是西班牙最有名的建築師之一,也是加泰羅尼亞建築史上最負國際聲譽的人物。這 種盛名是基於他將傳統與現代融為一體的能力、他技術手法的大膽創新以及他對明艷,風 格獨特和富有創造性的裝飾品的使用。戈地生於流斯的一個銅匠家庭中,十七歲時到巴 塞羅那學習建築。這座城市成為他盛年時的活動中心,在這里發展了他自己的主要風格。 戈地對於所謂風格的單純從來沒有興趣,他的設計充滿了各種風格的折衷處理,對於他 來說,所有他喜歡的過去的風格都是可能借鑒的源泉。因為對於哥特式風格的情有獨鍾 ,他前期的作品大部分都有哥特式風格的明顯特徵。從中年開始,戈地逐漸擺脫了單純 哥特式風格的影響,開始逐步走出了自己的風格道路,他的新風格具有有機的特徵,同 時又具有神秘的,傳奇的色彩,不少裝飾圖案都有很強烈象徵性。1904-1910年間,他設 計了巴塞羅那的巴特羅公寓和米拉公寓,極具浪漫的塑性藝術特色,標志著他的個人風格 的形成。戈地設計的神聖家族大教堂成了巴塞羅那市的標志性建築。 龐蒂(Gio Ponti,1892-1979) 龐蒂出生於米蘭,是義大利著名建築師和設計師,1918-1921年在米蘭學習建築學。他廣 泛參與了建築、室內、傢具、燈具、包裝、展示及玻璃等領域的設計。1928年起,龐蒂 先後創辦過《多姆斯》和《風格》兩種設計刊物,大力宣傳現代設計思想,曾發表過依 據功能結構重新塑造產品形態,摒棄傳統求得"真實形式"的見解。他還是義大利蒙扎設 計雙年展和米蘭設計三年展積極的組織者,"金羅盤獎"的發起者、"設計工業協會"的共 同創辦者。從1936年起,龐蒂擔任米蘭理工大學的建築學教授。他的晚期設計作品包括 :為卡西那公司設計的"超輕型椅子" (1957年)、為帕瓦尼公司設計的咖啡機(1949)、 為阿雷多盧西公司設計的公園燈(1957年)和為理想標准公司設計的衛生潔具(1954年 )。龐蒂在戰後最重要的建築作品,是與著名工程師納爾維共同設計的皮瑞利大廈,該 作品被公認為是具有國際水準的傑作。 塔特林(Vladimir Tatlin,1885-1953) 塔特林是俄羅斯構成派的中堅人物。他出身於工程技術家庭,很早就在社會上獨立謀生 ,當過水兵、畫家助手、劇院美工等。1902-1910年間塔特林先後就讀於莫斯科等地的藝 術學校並獲得"風景寫生畫家"的職業證書。由舞台美術工作開始,他嘗試進行繪畫與雕 塑相互轉化的實踐。他的早期設計大多是藉助於自然的類比。1913年他在巴黎受到了畢 加索用木材、紙張和其他材料所作的三維空間建築的啟發,開始利用玻璃、金屬、電線 、木材等工業材料來進行抽象浮雕的創作。他1919-1920年完成的第三國際紀念塔是構成 派最重要的代表作,對歐洲新建築運動產生丁莫大的影響,成為構成主義的宣言式作品。 他對材料、空間和結構有著深入的研究。他認為藝術家要熟悉技術、應該也能夠把生活 的新需求傾注到設計創意的模式中來。在設計上有目的創造出的結構形態,同樣是合乎 功能要求的,而不必局限於實用功能狹義的設計或藝術范圍。塔特林把藝術家、設計師 看成是創造生活、富於探索精神的人,這正是他與其他構成派成員不同的地方。
Ⅹ 中國建築發展歷史
1、創立時期:
周至春秋戰國(同時期西方建築分野:埃及、希臘、西要)
2、成熟時期:
秦漢(同時期西方建築分野:希臘、羅馬)
3、溶匯時期:
魏晉南北朝(同時期西方建築分野:早期基督教時期、拜占庭時期)
4、全盛時期:
隋唐時代(同時期西方建築分野:拜占庭時期、早期歌德時期)
5、延續時期:
宋遼金元(同時期西方建築分野:歌德時期)
6、停滯時期:
明清(同時期西方建築分野:文藝復興之後)
(10)世界建築設計史擴展閱讀:
中國從上古至清末,營造了許許多多傳世的宮殿、陵墓、廟宇、園林、民宅,其建築形態及營造方式遠播東亞各國。
中國古代建築不僅是我國現代建築設計的借鑒,而且早已產生了世界性的影響,成為舉世矚目的文化遺產。欣賞中國古建築,就好比翻開一部沉甸甸的史書。
中國古建築有著豐富的雕塑裝飾。古建築的雕塑一般分作兩類,一類是在建築物身上的,或雕刻在柱子、梁枋之上,或塑制在屋頂、梁頭、柱子之上的。題材有人物、神佛故事、飛禽、走獸、花鳥、魚蟲等等,龍鳳題材更被廣泛採用。
雕塑的材料根據建築物本身的用材而定,有木有石,有磚有瓦,有金有銀,有銅有鐵。另一類是在建築物裡面或兩旁或前後的雕塑,它們大多是脫離建築物而存在的,是建築的保藏物或附屬物。建築物內的雕塑多為佛、道寺院內的佛、道教內容。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建築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