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學校體育館的建築設計原理有哪些
1本措施適用於供比賽、訓練、健身用的新建、改建和擴建的體育場館、體育中心的電氣內設計,不適容用於重要運動會電氣臨時系統的設計。
2在體育場館電氣設計中應做到安全可靠、經濟合理、技術先進、整體美觀、維護管理方便。體育中心的電氣設計還應從整體考慮,統一規劃、統一要求。
3體育場館電氣設計應對電磁污染、聲污染及光污染採取綜合治理,達到環境保護相關標準的要求,確保人居環境安全。
4體育場館的電氣裝備水平應與工程的功能要求和使用性質相適應。為重大賽事所建的工程應充分考慮賽後的使用和經營,以發揮其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5體育場館電氣設計應採用經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新技術,電氣設備應選擇符合國家技術標準的產品;並應採用成熟、有效的節能措施,降低電能消耗;嚴禁使用已被國家淘汰的產品。
㈡ 國家體育館建築設計標准3級是什麼意思
國家體育館位於北京奧林匹克公園中心區的南部,總建築面積為80890平方米,是奧林匹克中心區的標志性建築之一[1] 。國家體育館俗稱摺扇,作為北京奧運會三大主場館之一。
國家體育館該工程主要由體育館主體建築和一個與之緊密相鄰的熱身館以及相應的室外環境組成。[2] 該場館內設有固定座位數18000個及臨時座位數2000個。在奧運會期間,賽時功能為競技體操、蹦床、手球的場館,在殘奧會期間的用途則是輪椅籃球的比賽場館。奧運會後,國家體育館作為北京市一流體育設施,成為集體體育競賽、文化娛樂於一體,提供多功能服務給市民活動中心。
設計理念
國家體育館以中國「摺扇」為設計靈感,充分體現「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的奧運理念和「節儉辦奧運」的原則,注重功能設計、環保設計和美感設計相結合,體現了功能第一、技術第一、滿足比賽、遵守規范、節能環保、賽後利用的設計原則。[2]
據國家體育館業主單位國奧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沈永山介紹,這是中國國內空
國家體育館館內外圖片 (7張)
間跨度最大的雙向張弦鋼屋架結構體系,它滿足了結構設計的三個要素:1、結合建築設計的美觀要求,2、承載方式安全可靠,3、結構受力體系簡潔合理且造價低廉。沈永山說,設計時充分考慮施工的要求。由於結構復雜、技術難度大,鋼屋架安裝採用縱向張拉後攜帶雙向索進行整體滑移安裝技術。高效的、節省工期的施工方法,使屋頂的鋼結構一次成型,填補了中國國內空白。在施工中也採用了由第三方對主要受力杠桿,支撐架系統、所有焊縫進行監測,布置和安裝健康監測點,提高整個工程在施工過程中的安全性。
㈢ 全民健身中心場館選哪個建築規范標准設計
內蒙古全民健身設計的時候主要看你做什麼用,想容納多少人,一般的都是圓形⭕️建築,這樣做什麼都好用,健身人群的鍛煉,還有各種演出都是合理的,希望有幫助 望採納!
㈣ 知名的體育建築設計師知名體育場館建築設計師謝謝幫忙!
ROSSETTI,一個網球大滿貫知名場館的設計師
㈤ 奧運場館的建設單位和設計者
鳥巢
2008年北京奧運會主體育場—中國國家體育場(鳥巢)的設計方案是由瑞士赫爾佐格和德梅隆設計公司與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聯合設計。
鳥巢的建築中標方是北京城建集團與中國中信集團公司為代表的聯合體。
其中報批的建設單位是國家體育場有限公司。
報批的施工單位為北京城建集團總承包部。
水立方
國家游泳中心又稱「水立方」(Water Cube),位於北京奧林匹克公園內,是北京為2008年夏季奧運會修建的主游泳館,也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標志性建築物之一。它的設計方案,是經全球設計競賽產生的「水的立方」([H2O]3)方案。2003年12月24開工,預計在2007年10月竣工驗收。其與國家體育場(俗稱鳥巢)分列於北京城市中軸線北端的兩側,共同形成相對完整的北京歷史文化名城形象。國家游泳中心規劃建設用地6295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65000-80000平方米,其中地下部分的建築面積不少於15000平方米,長寬高分別為 177m × 177m × 30m.目前已經收到來自9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3萬多港澳台僑同胞的捐款8億多元人民幣,其中鄭裕彤、鄭家純父子及屬下企業曾捐贈五千萬元人民幣。
【投資】:約為10.2億
【建築面積(㎡)】:79532平方米
【座席數】:永久座席為4000個,2000個可拆除的,臨時性座席11000個
【奧運會期間的用途】:游泳、跳水、花樣游泳、水球
【殘奧會期間的用途】:游泳、跳水、花樣游泳、水球
【業主單位】:北京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
【設計單位】:中建設計聯合體
【總包單位】:中建一局建設發展有限公司
㈥ 國家游泳中心的場館設計
國家游泳中心的設計方案,是經全球設計競賽產生的「水的立方」([H2O]3)方案。設計體現出 [H2O]3(「水立方」)的設計理念,國家游泳中心由北京市國有資產經營公司負責建設、管理和運營,於2003年年底開工,2007年底前完工並投入試運行,接受國際游泳聯合會和國際奧林匹克運動委員會的檢查和驗收。「水立方」是北京奧運會國家游泳中心,它的膜結構是世界之最。它是根據細胞排列形式和肥皂泡天然結構設計而成的,這種形態在建築結構中從來沒有出現過,創意十分奇特。 「水立方」位於奧林匹克公園B區西側,和國家體育場『鳥巢』隔馬路遙相呼應,建設規模約8萬平方米,最引人注意的就是外圍形似水泡的ETFE膜(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膜是一種透明膜,能為場館內帶來更多的自然光,他的內部是一個多層樓建築,對稱排列的大看台視野開闊,館內乳白色的建築與碧藍的水池相映成趣,ETFE膜還能防火,離開火就熄滅了。國家游泳中心採用的設計方案,是經全球設計競賽脫穎而出的「水的立方」方案。該方案由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澳大利亞PTW建築師事務所、ARUP奧雅納工程顧問有限公司聯合設計。其中中方設計者:中建國際(深圳)設計顧問有限公司:水立方方案第一設計人鄭方、公司總裁兼總建築師趙曉鈞、暖通總工程師毛紅衛等,PTW建築事務所的兩名方案輔助設計師為約翰·保林(John Pauline)與托比·王(Toby Wong)。
設計體現出 (「水立方」)的設計理念,融建築設計與結構設計於一體,設計新穎,結構獨特,與國家體育場比較協調,功能上完全滿足2008年奧運會賽事要求,而且易於賽後運營。 這個看似簡單的「方盒子」是中國傳統文化和現代科技共同「搭建」而成的。中國人認為,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按照制定出來的規矩做事,就可以獲得整體的和諧統一。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天圓地方」的設計思想催生了「水立方」,它與圓形的「鳥巢」——國家體育場相互呼應,相得益彰。方形是中國古代城市建築最基本的形態,它體現的是中國文化中以綱常倫理為代表的社會生活規則。而這個「方盒子」又能夠最佳體現國家游泳中心的多功能要求,從而實現了傳統文化與建築功能的完善結合。
在中國文化里,水是一種重要的自然元素,並激發起人們歡樂的情緒。國家游泳中心賽後將成為北京最大的水上樂園,所以設計者針對各個年齡層次的人,探尋水可以提供的各種娛樂方式,開發出水的各種不同的用途,他們將這種設計理念稱作「水立方」。希望它能激發人們的靈感和熱情,豐富人們的生活,並為人們提供一個記憶的載體。
為達此目的,設計者將水的概念深化,不僅利用水的裝飾作用,還利用其獨特的微觀結構。基於「泡沫」理論的設計靈感,他們為「方盒子」包裹上了一層建築外皮,上面布滿了酷似水分子結構的幾何形狀,表面覆蓋的ETFE膜又賦予了建築冰晶狀的外貌,使其具有獨特的視覺效果和感受,輪廓和外觀變得柔和,水的神韻在建築中得到了完美的體現。輕靈的「水立方」能夠奪魁,還在於它體現了諸多科技和環保特點。合理組織自然通風、循環水系統的合理開發,高科技建築材料的廣泛應用,都共同為國家游泳中心增添了更多的時代氣息。泳池也應用了許多創新設計,如把室外空氣引入池水表面,帶孔的終點池岸,視覺和聲音出發信號等,這將使比賽池成為世界上最快的泳池。 「水立方」設計注重細節,充分考慮運動員和觀眾需求,體現了北京奧運會「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的三大理念。
作為奧運會的比賽場館,國家游泳中心首先要滿足奧運會期間的比賽需要。「水立方」的設計將盡可能的讓運動員在這里感到舒適,讓觀眾感到舒適。而這種舒適往往來自很小的細節。「水立方」擁有跳水池、比賽池、熱身池,這些池子的水溫及其所在廳的溫度沒有太大的差異,這就為運動員穩定發揮創造了良好條件。
此外,「水立方」在地面的設計上也花費了不少心思,由於比賽池和熱身池中間有一定距離,運動員在這兩池之間往往是赤腳往返,「水立方」對這段路程的地面做了特殊、細致的處理,屆時,「運動員走過去都很舒適」,不會覺得腳涼。
防雷設計
「水立方」與「鳥巢」相似,也是採用了傳統的防雷技術。「水立方」的地下及基礎部分是鋼筋混凝土結構,地上部分是鋼網架,鋼結構與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通過焊接連接,共同形成了一個立方體的籠子。屋面上,鑲嵌、固定一塊塊充氣枕的是槽形的鋼構件,鋼構件又寬又厚,與「水立方」四壁的鋼網架焊接為一體,支撐著整個屋頂。雷雨天氣里,這些鋼構件的作用更是非同小可。它們一方面作為天溝,收集、排除屋面的雨水;同時又充當了接閃器,及時將雷電流引到「籠式避雷網」,保護整個建築物的安全。這是一個非常理想的「籠式避雷網」,完全依靠建築物自身結構中的材料,無須單獨架設避雷針、做引下線或接地體,屋面沒有突出的避雷針或避雷帶,既經濟美觀又安全可靠。
抗震設計
「水立方」是典型的外柔內剛。外部只看到充氣薄膜,好像弱不禁風,而支撐這些薄膜的是堅實的鋼結構,裡面觀眾看台和室內建築物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水立方」的牆壁和天花板由1.2萬個承重節點連接起來的網狀鋼管組成,這些節點均勻地分擔著建築物的重量,使其堅固得足以經受住北京最強的地震。「水立方」的地下部分是鋼筋混凝土結構,在澆築混凝土的時候,在每根鋼柱的位置都設置了預埋件(上部為鋼塊),鋼結構的鋼柱與這些預埋件牢固的焊接在一起,就這樣,地上部分的鋼結構與地下部分的鋼筋混凝土結構形成一個牢固的整體。正是靠著優越的結構形式和良好的整體性,「水立方」才擁有了「過硬的身體」,達到了抗震8級烈度的標准。
建聲設計
國家游泳中心採用的ETFE膜氣枕 在大型建築中大規模使用在國內外尚屬首次,國內外還未有相關ETFE膜氣枕聲學性能的准確數據。因此,在國家游泳中心聲學設計之初,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建築聲學與室內設計研究所對ETFE膜氣枕進行了模型測試,獲得了詳實的ETFE膜氣枕聲學性能參數,為國家游泳中心比賽大廳室內聲學問題的完滿解決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提出的聲學解決方案較為圓滿地解決了國家游泳中心的聲學問題,竣工實測數據表明比賽大廳現場混響時間與計算機模擬值、設計值三者較為吻合,也說明了前期模型實驗檢測工作的重要性和檢測結果的真實有效性。 「水立方」不僅是一幢優美和復雜的建築,它還能激發人們的靈感和熱情,豐富人們的生活,為人們提供記憶的載體。因此設計中不僅利用水的裝飾作用,同時還利用其獨特的微觀結構。採用在整個建築內外層包裹的ETFE膜(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是一種輕質新型材料,具有有效的熱學性能和透光性,可以調節室內環境,冬季保溫、夏季散熱,而且還會避免建築結構受到游泳中心內部環境的侵蝕。更神奇的是,如果ETFE膜有一個破洞,不必更換,只需打上一塊補丁,它便會自行癒合,過一段時間就會恢復原貌!
國際上在建築使用膜結構時,多用的是PTFE膜,這是一種纖維材料,特點是不透明,但是,使用技術比較成熟。而「水立方」使用的是ETFE膜,這是一種透明膜,能為場館內帶來更多的自然光。在國內對這種薄膜結構的理論研究幾乎就是空白。
2006年德國世界盃主要賽場之一的慕尼黑安聯體育場也使用了ETFE氣枕式外牆,但與水立方相比,兩者的區別在於,德國安聯體育場的氣枕覆蓋面積為6萬平方米,而水立方則達到為10萬平方米;安聯運動場是單層氣枕並且是規則排列的,水立方則是雙層氣枕,並且幾乎沒有形狀相同的兩個氣枕。
按照設計方案,水立方的內外立面膜結構共由3065個氣枕組成(其中最小的1-2平方米,最大的達到70平方米),覆蓋面積達到10萬平方米,展開面積達到26萬平方米,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膜結構工程,也是惟一一個完全由膜結構來進行全封閉的大型公共建築。無論對設計還是施工、使用都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對ETFE膜的材料、通風空調、防火、聲、光、電的控制等技術提出了一個難度很大的課題。
㈦ 廣州亞運會場館建築設計
亞運城綜合體育館包括體操館、檯球館、壁球館及廣州亞運歷史博物館,賽後將成為廣州新城集體育、商業、公共服務等多功能於一體的建築綜合體。其中,體操館設固定觀眾席位六千二百三十三個,賽後可改造為八千座籃球館。該館的設計構思凸顯了「飄逸綵帶」的主題,既貼合體操的藝術魅力,又以流動線條展現嶺南建築輕靈飄逸的神韻,具有強烈標志性。且結構復雜多變,使用多種工程新技術,節能環保,屋面雨水可以收集再利用。
廣州自行車輪滑極限運動中心包括自行車館、輪滑場、極限運動中心區等。該中心的設計充分結合了舉辦項目的特點,採用蘊含極限運動之極、共享之核、技巧之旋、風尚潮流之風的「極、核、旋、風」理念。其中,自行車館的設計借鑒了粵式騎樓,在東西向設計了遮蔭外廊、南北向設計自然通風窗。
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游泳跳水館,將舉行游泳、跳水和現代五項游泳比賽及亞殘會游泳比賽,賽後將作為國家南方訓練基地,滿足國家隊冬訓及亞運會之後舉行重大賽事的要求。跳水館總坐席四千五百八十四座,採用雙色螺旋流動造型,外立面白、藍色相間,隱喻了廣州「雲山珠水」的城市地理特徵,又是對主體育場「飄帶」曲線的延續,並很好地滿足了內部布置需要。
南沙體育館是亞運會武術比賽場館,其外殼的九個曲面單元,單元間片片層疊,並分為南北兩組以比賽大廳圓心為中心呈螺旋放射狀展開。這樣處理是隱喻中國武術的最高境界——「陰陽俱合,天人合一」。結合廣東地區海洋文化的特徵,借鑒了富有肌理變化的「海螺」外殼作為造型設計的意向。完
㈧ 鳥巢場館是誰設計的
鳥巢設計者:the designer of the nest
瑞士建築大師皮埃爾·德麥隆(Pierre Demeuron)和赫爾佐格(Herzong)
奧運「鳥巢」見證中國胸懷
「鳥巢」,這件被譽為「第四代體育館」的偉大建築作品,見證的不僅僅是人類21世紀在建築與人居環境領域的不懈追求,也見證著中國這個東方文明古國不斷走向開放的歷史進程。
2002年10月25日,受北京市人民政府和第二十九屆奧運會組委會授權,北京市規劃委員會面向全球徵集2008年奧運會主體育場——中國國家體育場的建築概念設計方案。
國家體育場是第一個進入建築設計程序的北京奧運場館設施。據北京市規劃委介紹,國家體育場建築概念設計競賽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資格預審;第二階段為正式競賽。截止到2002年11月20日,競賽辦公室共收到44家著名設計單位提供的有效資格預審文件,經過嚴格的資格預審,最終確定了14家設計單位進入正式的方案競賽,他們分別來自中國、美國、法國、義大利、德國、澳大利亞、日本、加拿大、瑞士、墨西哥等國家和地區。
奧運會不僅吸引著世界上最偉大的運動員創造最好的成績,而且吸引著世界上最偉大的建築師創造最偉大的作品,包括世界建築設計最高獎——「普利茨克獎」得主在內的全球許多最具實力的設計團隊和最有才華的設計師都參與了這次競賽。2003年3月18日,最終參與競賽的全球13傢具有豐富經驗的著名建築設計公司及設計聯合體,將他們理想中的中國國家體育場的壯麗構想送抵北京。13個設計方案中,境內方案2個、境外方案8個、中外合作方案3個。
在隨後的方案評審中,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關肇鄴和荷蘭建築大師庫哈斯等13名權威人士組成的評審委員會對參賽作品進行嚴格評審、反復比較、認真篩選,經過兩輪無記名投票,選舉出3個優秀方案,分別是由瑞士赫爾佐格和德梅隆設計公司與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組成的聯合體設計完成的「鳥巢」方案、由中國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獨立設計的「浮空開啟屋面」方案、由日本株式會社佐藤綜合計畫與中國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合作設計的「天空體育場」方案。
在此基礎上,評審委員會又以壓倒多數票推選「鳥巢」方案為重點推薦實施方案。在討論「鳥巢」方案時,共有8票贊成、2票反對、2票棄權、1票作廢。在國際建築競賽中,一個方案能獲得如此多的共識,應屬少見。
為徵求公眾意見,競賽組織單位又將全部13個設計方案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公開展出。展出歷時6天,徵得觀眾投票6000餘張。其中被中外評委重點推薦的「鳥巢」方案獲票3506張,「浮空開啟屋面」獲票3472張,「天空體育場」獲票3454張,排名前三位。「鳥巢」名列第一,表現出觀眾與評委在相當程度上的認同。
經決策部門認真研究,「鳥巢」最終被確定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主體育場——中國國家體育場的最終實施方案。
滿足奧運需求,重視「後奧運開發」
——不僅要築造歷史性建築,而且要體現節儉辦奧運理念,為實施「後奧運開發」奠定基礎
許多看過「鳥巢」設計模型的人這樣形容:那是一個用樹枝般的鋼網把一個可容10萬人的體育場編織成的一個溫馨鳥巢!用來孕育與呵護生命的「巢」,寄託著人類對未來的希望。
的確,整個體育場結構的組件相互支撐,形成網格狀的構架,外觀看上去就仿若樹枝織成的鳥巢,其灰色礦質般的鋼網以透明的膜材料覆蓋,其中包含著一個土紅色的碗狀體育場看台。在這里,中國傳統文化中鏤空的手法、陶瓷的紋路、紅色的燦爛與熱烈,與現代最先進的鋼結構設計完美地相融在一起。
讓人驚嘆的是,整個建築通過巨型網狀結構聯系,內部沒有一根立柱,看台是一個完整的沒有任何遮擋的碗狀造型,如同一個巨大的容器,賦予體育場以不可思議的戲劇性和無與倫比的震撼力。這種均勻而連續的環形也將使觀眾獲得最佳的視野,帶動他們的興奮情緒,並激勵運動員向更快、更高、更強沖刺。在這里,人,真正被賦予中心的地位。
更為匠心獨具的是,「鳥巢」把整個體育場室外地形微微隆起,將很多附屬設施置於地形下面,這樣既避免了下挖土方所耗的巨大投資,而隆起的坡地在室外廣場的邊緣緩緩降落,依勢築成熱身場地的2000個露天座席,與周圍環境有機融合,並再次節省了投資。
評審委員會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關肇鄴評價說,這個建築沒有任何多餘的處理,一切因其功能而產生形象,建築形式與結構細部自然統一。
評審委員會和許多其他建築界專家都認為,「鳥巢」將不僅為2008年奧運會樹立一座獨特的歷史性的標志性建築,而且在世界建築發展史上也將具有開創性意義,將為21世紀的中國和世界建築發展提供歷史見證。
設計並搭建「鳥巢」不易,要讓「鳥巢」在未來的日子裡充滿生機與活力更為不易。據介紹,「鳥巢」設計之初和深化設計的過程中,一直貫穿著節儉辦奧運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在滿足奧運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充分考慮永久設施和臨時設施的平衡。按照要求,「鳥巢」共設10萬個座席,其中8萬個是永久性的,另外兩萬個是奧運會期間臨時增加的。
在此基礎上,設計中將「鳥巢」的功能與周圍地區日後定位乃至整個城市的中長遠發展規劃結合起來考慮。根據已確定的規劃方案,「鳥巢」所在的奧林匹克公園中心區賽後將成為一個集體育競賽、會議展覽、文化娛樂、商務和休閑購物於一體的市民公共活動中心。作為北京奧運會主體育場,「鳥巢」將成為北京的標志性建築之一,在相當長時期內,也將成為參觀旅遊的熱點地區。同時,「鳥巢」在設計建設中,還在場地和空間的多功能上下了很大功夫,以提高場館利用效率,除能夠承擔開幕、閉幕和體育比賽外,還將滿足健身、商務、展覽、演出等多種需求,為成功實施「後奧運開發」奠定堅實基礎。
在探索中加快體制和機制創新
——運用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模式,促奧運「鳥巢」孵出產業「金蛋」
作為社會公益項目,過去體育場館建設一般由政府投資,主管部門經營,出現虧損則由財政補貼。這導致許多體育設施在建成後往往成為政府財政補貼長期甩不掉的「包袱」。
北京決心「換腦筋」。面對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體育場館建設,北京以市場經濟的思維方式,在借鑒國外先進經驗的基礎上,加快體制創新和機制創新,積極探索「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的奧運項目建設和運營運作模式。
按照規劃,由北京市負責的場館及配套設施項目,將運用市場機制融資建設,通過社會公開招標的方式確定項目法人,由項目法人負責項目的融資、設計、建設和運營。用一位北京奧組委專業人士的話說,就是「奧運『鳥巢』要孵產業『金蛋』」。
第一個要建的當然就是將在2008年舉行奧運會開幕式和閉幕式、可容納10萬名觀眾的主體育場。在深入調研、認真分析、科學測算的基礎上,北京將其建設投資方式分兩部分:北京市政府出資58%,授權北京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作為出資代表;另外的投資部分則通過全球招標,由最終中標的項目法人合作方出資。
考慮到國家體育場投資額度大,賽後營運成本高等特點,為吸引投資商,北京市開出了相當優惠的條件,除國資公司代表政府投資58%外,在土地轉讓、拆遷等方面也都給予了相當優惠的政策。
2002年10月28日,北京向全球公開發售奧運項目資格預審和意向徵集文件,標志著國家體育場項目法人招標工作正式啟動;2003年1至2月,由中外專家組成的評審委員會對投標申請人的投標資格、建設方案設想、融資計劃思路、運營方案意向等進行評估,確定了5名投標入圍者;2003年7月,在對投標人遞交的優化設計、建設、融資、運營以及移交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審後,推薦了2名中標候選人;隨後,經過談判並報有關部門批准,最終確定項目法人合作方中標者。
2003年8月9日上午,國家體育場項目法人合作方簽約儀式舉行,以中國中信集團公司為代表的聯合體,最終成為國家體育場項目法人合作方招標的中標人。這個聯合體成員包括北京城建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美國金州控股集團公司及中信集團公司所屬國安岳強有限公司。中標聯合體與北京市國資公司共同組建項目公司,項目公司將獲得2008年奧運會後30年的國家體育場經營權。國資公司30年不參與分紅,經營期滿後收回完好的體育場。北京奧組委提供的資料顯示,截至目前,北京2008年奧運會主要場館及相關設施項目法人招標工作已圓滿結束,完成項目法人招標工作的國家體育場等6個項目,總投資約205億元,其中85%即174億元的資金通過項目法人招標,運用市場機制融資完成。
讓我們期待著:2008年夏季,在「鳥巢」——雄偉壯觀的中國國家體育場內,全世界與中國共同起舞
㈨ 體育場館建築造型有哪些設計要求
體育場館建築造型設計要求如下:
1、體育館採用自然通風換氣、及採光方式
2、保證今後日常體育教學,必須有足夠的室內場地。如:場地架空的形式,把主場設在第二層,場下做成半場下的風雨操場。
(1)看台下空間設計一個籃球場、二個排球場和一個網球場、若干條100米田徑跑道。從比賽、訓練和教學三結合的角度上看,單項體育設施能擁有如此多的場地,可節約資金。
(2)場館合一聯體修建的新做法,會產生明顯的社會經濟和環境效益,它不僅使建築的空間豐富多彩,造型宏偉壯觀,更主要的在於它能節省土地和投資。(大約節省20畝土地和約200萬元資金)其內部設施,包括貴賓室、裁判、教練員、休息室、衛生沐浴間、照明電控和消防、廣播用房等均能做到場館兼用,在總體布置上也可留出寬松的餘地,為整體學院環境的優化創造了條件。
3、學院體育館設施除強調其體育教學條件之外,每年新生入學都需要舉行一次盛大的大學典禮,迫切需要一個能容納幾千學生集會的場所,而體育館具備這種條件。
4、體育館發揮舞台演出功能:在比賽場一側專門設置舞台,建築時應考慮相應的燈光音響設施,舞台上安置1012排的活動座席,隨意進行靈活移動,來滿足不同規模的使用要求,可為使體育館發揮更大的使用效率。對舞台的形態作仔細推敲。
㈩ 羽毛球場館的建築設計標准應該是怎樣的
按照正常的羽毛球場地的劃分是長度為13.40米,雙打場地寬為6.10米,單打場地寬為5.18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