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程設計 > 康定斯基建築設計

康定斯基建築設計

發布時間:2020-12-12 18:51:16

❶ 與包豪斯設計相關的哲學思想

樓主請所的詳細點!哲學思想?
包豪斯是20世紀現代藝術、設計精英的匯集之地。現代藝術各個流派的代表人物、著名的建築師、設計師有不少曾到包豪斯學校任教或講學,如俄羅斯藝術家康定斯基、美國藝術家費寧格、瑞士藝術家克利和伊頓、風格派代表人物陶斯柏及構成派主要成員李西茨基、匈牙利藝術家納吉、建築師漢斯?邁耶等。而在20世紀最偉大的四位現代建築師和設計師中,有兩位(即格羅披烏斯和米斯)曾先後擔任包豪斯的校長。

包豪斯早期深受英國工藝美術運動的影響,重視傳授手工藝,它的教學時間為三年半,學生進校後要進行半年基礎課訓練,然後進入車間學習各種實際技能。在車間中取消了「老師」與「學生」之類正式稱呼,代之以「師傅」、「工匠」和「學徒」等中世紀手工行會的稱呼。但包豪斯與工藝美術運動不同的是它並不敵視機器,而是試圖與工業建立廣泛的聯系。

在格羅披烏斯的指導下,學校在設計教學中貫徹一套新的方針、方法,逐漸形成了以下特點:1、在設計中提倡自由創造,反對模仿因襲、墨守成規;2、將手工藝與機器生產結合起來,提倡在掌握手工藝的同時,了解現代工業的特點,用手工藝的技巧創作高質量的產品,並能供給工廠大批量生產;3、強調基礎訓練,從現代抽象繪畫和雕塑發展而來的平面構成、立體構成和色彩構成等基礎課程成了包豪斯對現代工業設計作出的最大貢獻之一;4、實際動手能力和理論素養並重;5、把學校教育與社會生產實踐結合起來。在設計理論上,包豪斯提出了三個基本觀點:①藝術與技術的新統一;②設計的目的是人而不是產品;③設計必須遵循自然與客觀的法則來進行。這些觀點對於工業設計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使現代設計逐步由理想主義走向現實主義,即用理性的、科學的思想來代替藝術上的自我表現和浪漫主義。
「包豪斯」的成就實際上是現代設計思潮的集大成。它總結和發揚了自英國工藝美術運動以來各種設計改革運動的精髓,繼承了德意志製造聯盟的傳統。包豪斯對於現代設計的貢獻是巨大的,特別是它的設計教育有著深遠的影響,其教學方式成了世界許多學校藝術教育的基礎,它培養出的傑出建築師與設計師把現代建築與設計推向了新的度。
在一段時間內,包豪斯的思想被奉為現代主義的經典。但包豪斯的局限也逐漸為人們所認識到。包豪斯為了追求新的、工業時代的表現形式,在設計中過分強調抽象的幾何圖形。無論何種產品、何種材料都採用幾何造型,從而走上了形式主義的道路,有時甚至破壞了產品的使用功能。另外,嚴格的幾何造型和對工業材料的追求使產品具有一種冷漠感,缺少應有的人情味。而對於包豪斯最多的批評是針對所謂「國際式」風格。盡管格羅披烏斯本人反對任何形式的風格,但由於包豪斯主張與傳統決裂並提倡幾何構圖,加之一些建築師曲解了包豪斯的精髓,以抄襲代替創造,使得以平屋頂、白牆面、通長窗為特徵的方盒子式建築風行世界各地,形成了千人一面的「國際式」風格,對各國的建築文化傳統產生了巨大沖擊,因而受到廣泛的批評。

無論對於包豪斯有多少保留意見,它的巨大影響是無可爭議的。集合在格羅披烏斯旗下的精英都有其鮮明的個性,但又發展了一種強烈的共性。當他們從第三帝國移民各地時,都懷著堅定的信念,在各自工作的地方傳播了包豪斯的思想,並使其發揚光大。

不知道是不是樓主想要的。

❷ 有沒有可以推薦的有關介紹各種建築風格的書籍

巴洛克建築風格 建築空間組合論(第三版)外國近現代建築史(第二版) 目擊者文化專指南—屬—建築藝術 等等
梁思成的 中國的建築史建築設計分兩大方面,方案和施工圖設計。要做到能勝任工作,要看的較經典書有
《空間組合論》
《圖解與思考》
《建築:形式、空間和秩序》
《公共建築設計原理》
《住宅建築設計原理》
美術方面的書籍(這個多、不細說)並且要求在繪畫方面有一定進步、能力
《材料力學》
《理論力學》
《結構力學》
《建築結構設計》
建築施工
《建築構造》
《建築設備:水,電,暖通空調》
還有就是前面說的《資料集》、各種規范

城市規劃:
《城市規劃概論》、《城市規劃原理》,還有就是與建築設計相通的知識的書,比如上頁講到的
《空間組合論》
《圖解與思考》
《建築:形式、空間和秩序》
美術方面的書籍(這個多、不細說)
《建築施工》
《建築構造》
《建築設備:水,電,暖通空調》
《資料集》、各種規范 。

❸ 簡要評述20世紀最偉大的設計教育家,建築大師 格羅比烏斯對於現代設計的影響

格羅比烏斯是20世紀現代主義建築的倡導人,現代工業設計教育最重要的奠基人之一,現代第一所培養工業設計人才的學校——包豪斯的創辦人。

格羅比烏斯原籍德國,出身於建築師家庭,早年就讀於柏林和慕尼黑高等學校學習建築設計,1907—1910年在柏林貝倫斯建築事務所工作,1910—1914年獨立創辦建築設計事務所。1915年開始在德國魏瑪公立美術與工藝學校任教,1919年被任命為校長,將該校與魏瑪美術學院合並,對傳統的辦學方法進行了全面的改革,他創建的設計教育一套新的教學方法,後來成為國際的典範。與此同時更改校名,創建了著名的「國立包豪斯學校」,由此開始了20世紀規范化設計教育的歷程。他的教學原則是:設計師必須先經受實際工藝訓練,既要掌握手工藝,更要了解現代工業生產的特點,用手工藝的技巧創造高質量的產品設計,供給現代化工廠大規模生產。培養學生既有理論素養和造型能力,又要能夠動手製作,學校設計教育與社會生產結合,提倡「藝術與技術的新統一」。

1929年格羅比烏斯辭去包豪斯校長之職,專心從事設計工作。1933年包豪斯學校被德國納粹政權強行關閉,格羅比烏斯避難倫敦,1937年定居美國。在美國期間從事設計和教育工作,廣泛傳播包豪斯的教育觀點和設計思想,完成了眾多的重大設計項目。

他出版的著作有《國際建築》編入《包豪斯叢書》,重要論文《新建築與包豪斯》影響深遠,是現代設計的寶貴文獻。

包豪斯:

20世紀初在德國創辦的建築及產品設計學校。該校最早是在1919年3月20日由原來的魏瑪市立美術學院與魏瑪市立工藝學校合並後成立的。他的創始人是現代著名建築設計師格羅比烏斯。包豪斯的建立與發展並非偶然現象,它是拉斯金、莫里斯及後來的德國工業聯盟以來的優秀設計思想的影響與20世紀歐洲經濟發展相結合的必然結果。它的出現對現代設計理論、現代主義設計教育和實踐,以及後來的設計美學思想等方面的作用,都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

包豪斯經過設計實踐,形成了重視功能、技術和經濟因素的正確的設計觀念,其設計思想的核心為:

(1)設計的目的是功能,而不是產品;

(2)藝術與技術的新統一;

(3)必須遵循自然與客觀法則進行。

包豪斯教學體系是其設計思想在教學中的具體化,重視科學技術和藝術在課程中的結合。當時學校集中了一批著名的設計師和藝術家,如格羅比烏斯、康定斯基、克利、伊頓、納吉、艾伯斯等,特別是1921年構成主義畫家杜斯伯格到包豪斯之後,重視科學與藝術的關系,注重結構法則的意義,在包豪斯的發展歷程中受到重視,並成為一個重要的思想特徵。

包豪斯的歷史雖然比較短暫,但在設計史上的作用是重要的。包豪斯建立了一整套設計教學方法和體系,給後來的工業設計科學體系的建立、發展奠定了基礎,影響到整個藝術設計學科。包豪斯遵循的設計思想和實踐觀點真正實現了技術與藝術的統一,形成了理性主義的設計原則,開創了面向現代工業的設計。由於包豪斯所處的歷史時期,本身存著一定的局限性,對於人對產品的心理需求重視不夠,缺少對人性化的關注。但是,包豪斯的產生和發展對現代設計的影響是巨大的,形成了系統的理論和方法,是現代設計教育的先驅。

❹ 包豪斯提出的設計理論

包豪斯是20世紀現代藝術、設計精英的匯集之地。現代藝術各個流派的代表人物、著名的建築師、設計師有不少曾到包豪斯學校任教或講學,如俄羅斯藝術家康定斯基、美國藝術家費寧格、瑞士藝術家克利和伊頓、風格派代表人物陶斯柏及構成派主要成員李西茨基、匈牙利藝術家納吉、建築師漢斯?邁耶等。而在20世紀最偉大的四位現代建築師和設計師中,有兩位(即格羅披烏斯和米斯)曾先後擔任包豪斯的校長。

包豪斯早期深受英國工藝美術運動的影響,重視傳授手工藝,它的教學時間為三年半,學生進校後要進行半年基礎課訓練,然後進入車間學習各種實際技能。在車間中取消了「老師」與「學生」之類正式稱呼,代之以「師傅」、「工匠」和「學徒」等中世紀手工行會的稱呼。但包豪斯與工藝美術運動不同的是它並不敵視機器,而是試圖與工業建立廣泛的聯系。

在格羅披烏斯的指導下,學校在設計教學中貫徹一套新的方針、方法,逐漸形成了以下特點:1、在設計中提倡自由創造,反對模仿因襲、墨守成規;2、將手工藝與機器生產結合起來,提倡在掌握手工藝的同時,了解現代工業的特點,用手工藝的技巧創作高質量的產品,並能供給工廠大批量生產;3、強調基礎訓練,從現代抽象繪畫和雕塑發展而來的平面構成、立體構成和色彩構成等基礎課程成了包豪斯對現代工業設計作出的最大貢獻之一;4、實際動手能力和理論素養並重;5、把學校教育與社會生產實踐結合起來。在設計理論上,包豪斯提出了三個基本觀點:①藝術與技術的新統一;②設計的目的是人而不是產品;③設計必須遵循自然與客觀的法則來進行。這些觀點對於工業設計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使現代設計逐步由理想主義走向現實主義,即用理性的、科學的思想來代替藝術上的自我表現和浪漫主義。

1925年4月1日,由於受到魏瑪反動政府的迫害,包豪斯關閉了在魏瑪的校園,遷往當時工業已相當發達的小城德騷。遷到德騷之後,包豪斯有了進一步的發展。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包豪斯新建的校舍(圖1),這座由格羅披烏斯設計的校舍在建築史上有重要的地位,是現代建築的傑作。而包豪斯最有影響的設計出自納吉負責的金屬製品車間(圖2,3)和布勞耶負責的傢具車間。包豪斯金屬製品車間致力於用金屬與玻璃結合的辦法教育學生從事實習,這一努力為燈具設計開辟了一條新途徑;在包豪斯的傢具車間,布勞耶創造了一系列影響極大的鋼管椅(圖4,5),開辟了現代傢具設計的新篇章。盡管在誰先想到用鋼管來製作傢具這一點上尚有爭議,但包豪斯首先實現了鋼管傢具的設想並進行了工業化生產卻是沒有疑義的。這些鋼管椅充分利用了材料的特性,造型輕巧優雅,結構也很簡單,成了現代設計的典型代表(圖6,7)。

1933年7月,由於希特勒的國家社會黨上台,蓋世太保佔領學校,包豪斯宣告正式解散。學校解散後,包豪斯的成員將包豪斯的思想帶到了其它國家,特別是美國。從一定意義上來講,包豪斯的思想在美國才得以完全實現。格羅披烏斯於1937年到美國哈佛大學任建築系主任,並組建了協和設計事務所;布勞耶也於同期到達美國,與格羅披烏斯共同進行建築創作;米斯1938年到美國後任伊利諾工學院建築系教授;納吉於1937年在芝加哥成立了「新包豪斯」 ,新包豪斯後來與伊利諾工學院合並。

「包豪斯」的成就實際上是現代設計思潮的集大成。它總結和發揚了自英國工藝美術運動以來各種設計改革運動的精髓,繼承了德意志製造聯盟的傳統。包豪斯對於現代設計的貢獻是巨大的,特別是它的設計教育有著深遠的影響,其教學方式成了世界許多學校藝術教育的基礎,它培養出的傑出建築師與設計師把現代建築與設計推向了新的高度(圖8,9)。
在一段時間內,包豪斯的思想被奉為現代主義的經典。但包豪斯的局限也逐漸為人們所認識到。包豪斯為了追求新的、工業時代的表現形式,在設計中過分強調抽象的幾何圖形。無論何種產品、何種材料都採用幾何造型,從而走上了形式主義的道路,有時甚至破壞了產品的使用功能。另外,嚴格的幾何造型和對工業材料的追求使產品具有一種冷漠感,缺少應有的人情味。而對於包豪斯最多的批評是針對所謂「國際式」風格。盡管格羅披烏斯本人反對任何形式的風格,但由於包豪斯主張與傳統決裂並提倡幾何構圖,加之一些建築師曲解了包豪斯的精髓,以抄襲代替創造,使得以平屋頂、白牆面、通長窗為特徵的方盒子式建築風行世界各地,形成了千人一面的「國際式」風格,對各國的建築文化傳統產生了巨大沖擊,因而受到廣泛的批評。

無論對於包豪斯有多少保留意見,它的巨大影響是無可爭議的。集合在格羅披烏斯旗下的精英都有其鮮明的個性,但又發展了一種強烈的共性。當他們從第三帝國移民各地時,都懷著堅定的信念,在各自工作的地方傳播了包豪斯的思想,並使其發揚光大

❺ 工藝美術運動時期建築設計師就作品

工藝美術運動(the Arts & Crafts Movement)是起源於19世紀下半葉英國的一場設計改良運動,其產生受藝術評論家約翰·拉斯金(John Ruskin)、建築師A. W. Pugin等人的影響,參考了中世紀的行會制度。運動的時間大約從1859年至1910年。得名於1888年成立的藝術與手工藝展覽協會(Arts and Crafts Exhibition Society)。 其起因是針對裝飾藝術、傢具、室內產品、建築等,因為工業革命的批量生產所帶來設計水平下降而開始的設計改良運動。當時大規模生產和工業化方興為艾,工藝美術運動意在抵抗這一趨勢而重建手工藝的價值。主要成員是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察爾斯·馬金托什(Charles Rennie Mackiniosh)、C·F·A·沃塞(Charles Francis Annesley Voysey)和拉菲爾前派(Pre-Raphaelite)等。由沃爾特·克蘭(Walter Crane)和C·R·阿什比(Charles Robert Ashbee)傳到美國。工藝美術運動是英國19世紀末最主要的藝術運動。並影響了接下來的設計史發展 新藝術運動是在20世紀之初,位於大眾文化最高點的藝術和設計風格。當時,它只是被簡單地稱為現代風格,就象洛可可風格在它那個時代的稱呼一樣。另一方面,很多小范圍團體的互相聚集,稍微改良了當時矯飾的流行風格,形成20世紀現代主義的前奏。其中包括因時髦的先鋒派期刊《青年》(Jugend)而得名的德國青年風格;維也納的維也納分離派運動,那裡的高瞻遠矚的藝術家和設計師脫離主流的(一年一度在巴黎舉行的)沙龍畫展,而把風格一致的作品集合在一起展覽。在義大利,用倫敦商店的櫥窗為來源於工藝美術運動,又歸於好的現代設計,命名為自由風格。其包括新藝術運動的商業外觀,同時又保留了義大利重要特色標志。 這種風格中最重要的特性就是充滿有活力、波浪形和流動的線條。象是使傳統的裝飾充滿了活力,表現形式也象是從植物生長出來新藝術運動中好的一面,是其考慮了完整的風格。這意味著它無論是在建築風格、室內設計、傢具和織物設計、器皿和藝術品、燈具等方面,都有了一個等級尺度。 新藝術運動發展的最高峰是1900年在巴黎舉行的世界博覽會,現代風格在各方面都獲得了成功。在此後十年,新風格因為在最普通的大批量產品中迅速地普及,導致新藝術運動在大約1907年以後就開始被忽視。 Art Deco(裝飾藝術)一辭起源於一九二五年在法國巴黎舉辦的 「Exposition Internationale des Arts Decoratifs Instriels et Modernes」(現代工業裝飾藝術國際博覽會),指的是兩次大戰期間,大約是一九二○年代至三○年代一種流行風格。此一風格不僅反映在建築設計上,同時也影響了當時美術與應用藝術的設計格調,如傢俱、雕刻、衣服、珠寶與圖案設計等等。 俄國構成主義 在俄羅斯,立體主義的繪畫和雕塑的突破來自於兩個方面。一是1914年馬利奈蒂在莫斯科和聖彼得堡給未來主義講演時做的宣言。另一部分來自於康定斯基所著的《論藝術的精神》,這本書寫於1910年在德國完成,1912年部分翻譯成俄文。俄羅斯藝術家就此完成了步入完全的非客觀世界的所有前期准備。

❻ 簡要評述20世紀最偉大的設計教育家、建築大師格羅比烏斯對於現代設計的影響。

格羅比烏斯是20世紀現代主義建築的倡導人,現代工業設計教育最重要的奠基人之一,現代第一所培養工業設計人才的學校——包豪斯的創辦人。 格羅比烏斯原籍德國,出身於建築師家庭,早年就讀於柏林和慕尼黑高等學校學習建築設計,1907—1910年在柏林貝倫斯建築事務所工作,1910—1914年獨立創辦建築設計事務所。1915年開始在德國魏瑪公立美術與工藝學校任教,1919年被任命為校長,將該校與魏瑪美術學院合並,對傳統的辦學方法進行了全面的改革,他創建的設計教育一套新的教學方法,後來成為國際的典範。與此同時更改校名,創建了著名的「國立包豪斯學校」,由此開始了20世紀規范化設計教育的歷程。他的教學原則是:設計師必須先經受實際工藝訓練,既要掌握手工藝,更要了解現代工業生產的特點,用手工藝的技巧創造高質量的產品設計,供給現代化工廠大規模生產。培養學生既有理論素養和造型能力,又要能夠動手製作,學校設計教育與社會生產結合,提倡「藝術與技術的新統一」。 1929年格羅比烏斯辭去包豪斯校長之職,專心從事設計工作。1933年包豪斯學校被德國納粹政權強行關閉,格羅比烏斯避難倫敦,1937年定居美國。在美國期間從事設計和教育工作,廣泛傳播包豪斯的教育觀點和設計思想,完成了眾多的重大設計項目。 他出版的著作有《國際建築》編入《包豪斯叢書》,重要論文《新建築與包豪斯》影響深遠,是現代設計的寶貴文獻。包豪斯: 20世紀初在德國創辦的建築及產品設計學校。該校最早是在1919年3月20日由原來的魏瑪市立美術學院與魏瑪市立工藝學校合並後成立的。他的創始人是現代著名建築設計師格羅比烏斯。包豪斯的建立與發展並非偶然現象,它是拉斯金、莫里斯及後來的德國工業聯盟以來的優秀設計思想的影響與20世紀歐洲經濟發展相結合的必然結果。它的出現對現代設計理論、現代主義設計教育和實踐,以及後來的設計美學思想等方面的作用,都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 包豪斯經過設計實踐,形成了重視功能、技術和經濟因素的正確的設計觀念,其設計思想的核心為: (1)設計的目的是功能,而不是產品; (2)藝術與技術的新統一; (3)必須遵循自然與客觀法則進行。 包豪斯教學體系是其設計思想在教學中的具體化,重視科學技術和藝術在課程中的結合。當時學校集中了一批著名的設計師和藝術家,如格羅比烏斯、康定斯基、克利、伊頓、納吉、艾伯斯等,特別是1921年構成主義畫家杜斯伯格到包豪斯之後,重視科學與藝術的關系,注重結構法則的意義,在包豪斯的發展歷程中受到重視,並成為一個重要的思想特徵。 包豪斯的歷史雖然比較短暫,但在設計史上的作用是重要的。包豪斯建立了一整套設計教學方法和體系,給後來的工業設計科學體系的建立、發展奠定了基礎,影響到整個藝術設計學科。包豪斯遵循的設計思想和實踐觀點真正實現了技術與藝術的統一,形成了理性主義的設計原則,開創了面向現代工業的設計。由於包豪斯所處的歷史時期,本身存著一定的局限性,對於人對產品的心理需求重視不夠,缺少對人性化的關注。但是,包豪斯的產生和發展對現代設計的影響是巨大的,形成了系統的理論和方法,是現代設計教育的先驅。

❼ 藝術設計史 經歷哪幾個時期

原始彩陶裝飾紋樣的現代感

黃河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燦爛文明的發源地,早在新石器時代,中國人就發明了陶瓷,並在陶瓷的表面出現了或多或少的裝飾,繼而產生了彩陶。彩陶是黃河流域史前藝術的代表,最能反映我國新石器時代陶器藝術輝煌成就。從現代審美的角度去審視原始彩陶,也不得不佩服它造型的優美,裝飾紋樣的考究,充滿著現代氣息。

原始彩陶由於時期先後、地域差異等因素的影響,呈現出不同的特點,各有個的藝術特色,,但卻在裝飾方面有著相通相似之處。彩陶有很多不同的類型,以黃河上中游的仰韶文化和馬家窯文化的最具代表性。彩陶可以說是中華民族文明史上的一顆明珠,令彩陶燦爛生輝的不僅有它的造型,更是因為它的裝飾紋樣。。彩陶的裝飾紋樣大致可以分為動物紋、植物紋、人物紋和幾何紋,其中幾何紋是在動物紋和植物紋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下面我按彩陶類型談一談現代藝術的特點和形式美法則在原始彩陶裝飾中的體現。

首先是仰韶文化彩陶,距今有7000到5000年,主要分布在河南山西等地,由於時間、地域的不同,在裝飾上有著很大的不同,包括半坡型和廟底溝型兩種。半坡彩陶的裝飾紋樣主要有人面紋、魚紋和蛙紋,「人面魚紋盆是半坡彩陶的代表,它的圖案形式有寫實和抽象兩種。寫實的有魚紋、蛙紋等,它從一方面反映了人民的勞動生產活動,說明捕魚是人們的主要勞動,在勞動生產中原始人發現了美,並出現了一些簡單的符號裝飾並運用到彩陶裝飾中去;另一方面,其中也體現出了人們的某鍾思想,有一定的寓意,「彩陶裝飾作為有意味的形式,在形象之中寓意和象徵著非常豐富的不直接加以言說的內容」①,魚和蛙都是生殖能力比較強的動物,都有著深刻的象徵意義,把這些紋樣較多的運用到彩陶裝飾中,希望自己子孫繁衍不息,家族興旺,魚紋和蛙紋的裝飾不僅美化了陶器,也包含了人們的美好期望,寓意於紋著與現代藝術中的雙關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都有表面意和寓意。這一時期寫實紋樣也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簡練、概括。除了寫實外,半坡彩陶還有不少抽象的幾何紋,給人一很強的視覺沖擊。說明人們已經不滿足與對客觀物象的摹寫,開始從更高一點的角度思考問題。運用直線條,規則或不規則的幾何形概括對象,比如魚紋,用簡單的三角形就刻畫出了魚的頭部與軀體,然後對魚身進行分割,塗以黑白相間的色塊,而不是細致的描畫魚身上的魚鱗,圖形接近幾何化,雖然是經過了高度的概括誇張和抽象,卻抓住了對象的特徵,並且生動,富有感染力,裝飾性也更強。就現代圖案構成來看,「幾何形的紋理能夠以靈活的變形變化完全適合於各種器物和裝飾面的起伏轉折,紋樣變化自由,視覺效果好」②,由此可見,原始人似乎已經意識到了經過抽象的幾何紋比寫實的紋樣有更好的適應性,幾何形是對實物的抽象,用來裝飾陶器表面,給人的印象深刻,視覺沖擊力強。這時候原始人已經開始用自己已有的思想對自然界的物象進行抽象達到裝飾的目的,現代藝術的幾何化特點在這一時期得到了完美的體現。

廟底溝型彩陶是仰韶文化彩陶的另一個分支。受半坡彩陶裝飾的影響較深,但在原先的基礎上有了長足的發展,比如對線的運用,已經出現了曲線,主要是黑色彩陶和塗有白衣的彩陶,裝飾紋樣上除了繼承半坡彩陶中鳥紋、蛙紋等動物形象外,還有帶條紋、圈點紋、勾葉紋、曲線紋等,在紋樣的組織上也比較超前,出現了連續紋樣,甚至用到了現代裝飾圖案的形式美法則,如定點連線、弧線分割的使用,產生明快的節奏感和韻律,並且重視紋樣對稱與均衡,在裝飾紋樣的排列上也多用到了重復排列。節奏與韻律、條理與反復等都是現代裝飾圖案的形式美法則,早在幾千年前的原始社會,原始人已開始發現並運用到彩陶裝飾中去,難怪著名的圖案學家雷圭元先生在分析廟底溝彩陶時高度評價了起運用裝飾美的法則只精道:「廟底溝彩陶圖案的設計者,也善於把生活中常常感受到的平衡、對稱、變化、統一、齊整、重復、運動、韻律等現象用點線面組織成抽象而優美的種種母題,並用反復出現的藝術手法給人帶來愉快,就像原始的音樂舞蹈,激盪在人們心中。」③這使我們不得不佩服原始社會人們在生產力極其低下的情況下想到如此先進的裝飾手法,使之作品充滿現代氣息,與現代裝飾藝術中的某些觀點不謀而合,真是一個奇跡,即使在現在,這種作品也是一件精品。

馬家窯文化彩陶是原始彩陶的另一個重要分支,馬家窯彩陶主要是裝飾紋樣中點線面的運用,造型更加完善,並且裝飾面積大,甚至布滿整個陶身。馬家窯文化彩陶又分為馬家窯型、半山型和馬廠型。馬家窯型彩陶的代表作是「旋紋雙耳尖底瓶」,像它一樣,馬家窯型彩陶較多的使用同心圓和大片網格紋幾何抽象紋樣以及螺旋紋,常常以一點為中心,在其周圍按一定的規則排列線條,線條也多為曲線,分為不同的若干組,在線的排列上也注意疏密變化,並留出相應的空白區域,一點帶動線,線面結合,在裝飾面積上,紋樣鋪滿整個陶身,在裝飾時也注意紋理與結構的結合。旋渦紋是主要的紋樣,富於動感與韻律,充滿活力,給人以旋轉飛動的感覺;半山型彩陶的裝飾與陶器結構緊密相結合,不同的部位裝飾不同,如腹部的裝飾主要為旋紋發展而來的渦紋,頸部的裝飾為弦紋和鋸齒紋,其中鋸齒紋在原始陶器裝飾中首次出現。在裝飾色彩上出現了紅黑二色,通常紅色線紋和黑色鋸齒紋相間使用,裝飾更富有層次感和立體感。半山彩陶的裝飾大多很密,構圖復雜,但很注意層次,有了地紋和主紋之分,地紋大多為魚網紋,然後在上面添加比較醒目的主紋或特別繁密的主題性紋樣。半山彩陶注意多種紋樣的組合與重復排列,還考慮了紋樣的主次安排。最後一個是馬廠型,把渦紋發展為旋渦紋,還有了自己獨特的紋樣如:米字紋、圓圈紋、波折紋、連珠紋等,盡管有這么多的紋樣,馬廠型的裝飾卻日益簡單,粗率,隨意性就業增強了。總而言之,馬家窯彩陶重視彩繪裝飾,且面積較大,裝飾給人以很強的動感與韻律,活力十足。

我認為馬家窯文化時期的彩陶在點、線、面的組織運用上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先定點,然後圍繞這點進行大面積線的排放,或平行、或交叉,注意線的虛實與疏密變化,線也有弧線、螺旋線等變化;還適當的留出空白,「裝飾有度」

在黑白的比例安排上比較均衡。現代的平面構成設計中,點線面的搭配是圖案的構成形式,其次還有黑白灰的層次,點是基礎,由點可以構成線面,線有粗細虛實的變化,面決定著整體的調式點線面結合形成了豐富的畫面層次和不同質地的肌理。馬家窯彩陶裝飾的點線面運用中也滲透出現代藝術中平面構成的思想。

綜觀原始彩陶裝飾,不能不為祖先的智慧而贊嘆,其中滲透著人類早期朦朧的裝飾意識,並且與目前的現代藝術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原始人在簡陋的條件下創造出的一些裝飾紋樣至今仍在沿用。根據幾種主要的彩陶類型,可以概括出原始彩陶裝飾的特點:抽象化,幾何化和表號化。而現代藝術也有幾何化、雙關、抽象等特點;在圖案的組織形式上多為點線面相結合。「幾何化」是二者的共通之處,在原始彩陶中就體現出來,自古至今,集合形圖案或幾何形紋飾都被大量的應用,幾何形是對自然界進行寫實後再抽象形成的,抽象是目的,幾何化是形式。在現代藝術中,為了提高視覺沖擊力,大部分的設計都要求簡練概括,只有這樣才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而經過抽象的幾何化圖形能滿足這樣的要求,「抽象的藝術形態更能反映藝術的本質,也更能反映社會生活和自然現象的本質」④在現代藝術領域曾經掀起的抽象主義運動,認為抽象的形態不僅簡潔明快富有沖擊力,而且還有深刻的意蘊,給人以廣闊的聯想空間,這些現代藝術的理論在幾千年前的原始彩陶裝飾紋樣中找到解釋。比如,半坡彩陶中經過抽象、變形的魚紋、蛙紋等紋樣簡潔明快的概括出了實物的基本特徵,其次還含有人的生殖崇拜的意思。

在從現代裝飾美的法則來看,現代藝術中裝飾美的法則在當時的彩陶裝飾中得到體現。如多樣與統一,節奏與韻律等。「裝飾藝術的統一性首先表現在裝飾形式與器物造型的統一,與被裝飾物結構的統一,外觀與內在的統一,使裝飾品成為一個統一的整體」「在裝飾形式的統一上,最主要的是幾何形狀的統一」⑤幾何形是最簡單的形,對被裝飾物的適應性也很強,根據陶器的形狀,廟底溝彩陶裝飾上已經出現了二方連續這一現代圖案形式,在半山彩陶中出現了四方連續的菱形方格紋。馬家窯彩陶裝飾中彎曲的線條與點相結合,充滿著節奏感和韻律。現代藝術中的形式美法則都可以在這一時期的彩陶裝飾中找到與之相對應的。除此之外,原始彩陶裝飾中很多紋樣與現代裝飾設計的表現方法是相對應的,尤其馬家窯文化彩陶,點線面的表現技法都已運用,點是現代設計中常用的表現方法,線有著豐富的表現力,這些都已在原始彩陶裝飾中出現過。

原始彩陶是中國藝術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其中流露出原始人對於美的追求,創造了一系列的藝術成就,並且在裝飾紋樣上頗具現代感與現代氣息,其裝飾原則與幾千年後今天的現代藝術有很多的相似、相通之處,原始彩陶裝飾的現代感十足。

(1) 淺談羅可可藝術的女性化特徵
內容摘要 :產生於法國18世紀的羅可可藝術反映的是上流階層的審美趣味和審美價值,是集享樂、奢侈、豪華於一體的藝術樣式的代名詞。文章通過研究法國路易十五時期的社會和文化特徵,探討表現在建築、傢具、繪畫以及服飾方面的女性化風格特徵。

關 鍵 詞 :羅可可 宮廷貴族藝術 女性化

18世紀的法國是啟蒙運動的時代,由於國家對工商業與文化實行獎勵政策,促使資本主義經濟飛速發展,文學藝術也隨之蓬勃與興盛。經歷了男性理性時代的法國人開始渴望柔和曖昧的女性化情感,尤其是沒落的封建貴族們,他們從路易十四時期的繁文縟節中解脫出來之後,開始追求奢侈享樂的生活,崇尚輕浮華麗的藝術,羅可可藝術便應運而生,並且迅速成為法國乃至歐洲的主流藝術和社會風尚。
「羅可可」一詞意為「貝殼工藝」,指用貝殼、石子等做假山,或以旋渦紋、花飾為主的裝飾形象,後來引申為一種纖巧、華美、富麗的藝術風格。羅可可藝術強調浪漫情調,它從東方、中世紀和古羅馬的裝飾風格之中得到啟發,還吸收了中國清代絲綢、瓷器、漆器等工藝所特有的精緻細膩的紋樣,以及鑲金嵌銀的裝飾風格。羅可可藝術崇尚自然,多以貝殼、山石、花草作為裝飾題材,用富於女性化象徵的S形、C形或旋渦狀曲線誇張地伸展和纏綿捲曲,因此優雅、柔媚、華麗與繁縟成為羅可可藝術的典型特性。如果巴洛克藝術是男性化藝術象徵,那麼羅可可藝術則是典型的女性化藝術。路易十五的情婦蓬巴杜夫人不僅是羅可可藝術的保護人和倡導者,又是羅可可藝術的象徵性人物,她引領了整個法國的藝術潮流,在她的推波助瀾下,羅可可藝術成為壓倒一切的藝術風尚,因此羅可可藝術又稱「蓬巴杜風格」。
羅可可藝術風格幾乎侵襲了宮廷貴族精神生活的一切領域。「在18世紀,羅可可趣味是隨處可見的,貝殼、草莖和花朵是羅可可樣式最常採用的裝飾母題;即便是一件日用器皿,也能感到是羅可可時代的一個縮影。」①可以說,羅可可風格滲透到法國人日常生活的每個角落,它不僅體現在繪畫與建築上,還涉及到音樂、文學等多個藝術領域。

羅可可建築與室內裝飾

羅可可建築是在巴洛克建築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由巴洛克式的富麗堂皇、氣魄宏偉的宮殿轉變為優雅別致的別墅與私邸,而且還處處體現了女性化的安逸、親切和舒適的裝飾風格,如室內的柱子與樓梯修長而小巧;天花與牆面間以弧面婉轉相連;房間的角落砌成柔和的圓形。羅可可式室內裝飾總體傾向自然主義,它將草葉、貝殼、石子、薔薇和棕櫚作為裝飾題材,不僅用在牆面和天花板上,還用在欄桿、窗檯、壁爐、鏡框、門窗等一系列裝飾構件上。此外,還在室內張掛綢緞的幔帳和晶體玻璃吊燈,陳設瓷器古玩,以顯示主人的豪華與高雅。羅可可建築與室內裝飾多採用嬌嫩明快的色調和富有光澤的色彩,並且盡量避免強烈的對比,如牆麵粉刷,多用白色、粉紅色、嫩綠色、淡黃色等淺色調,線腳多用金色,使室內閃爍著迷人的光澤。由於在裝飾上過於繁縟花
巧,羅可可建築與室內裝飾的格調顯示出過濃的脂粉氣。

羅可可傢具

羅可可傢具由其裝飾形式的新思想出發,整個傢具設計都由富有節奏感的曲線或曲面構成,可以說,女性化的柔美與纖巧的格調在羅可可傢具上體現得淋漓盡致。設計師從嫵媚修長的女人體得到啟發,創造出秀氣、高雅、輕巧的傢具,以芭蕾舞為原型的椅子腿最為典型。沙發靠背、扶手、畫框大都採用細致典雅的雕花,椅背的頂梁有玲瓏起伏的「C」形和「S」形的旋渦紋的精巧結合。羅可可傢具在製作工藝上採用了青鍍金、雕刻描金、線條著色,或鑲嵌花線與雕刻相結合的裝飾手法,講究精緻繁瑣,這種富於想像力的細線紋飾使得傢具顯得愈加輕盈纖柔。所有這些致力於追求外形特點的傢具,構成了羅可可風格時代的貴族們浮華絢麗的生活場景的不可缺少的元素。

[next] 羅可可繪畫

「羅可可」以一種輕松優雅的風格使繪畫徹底擺脫了宗教神學的教化思想,此時的藝術理想由雄偉轉向了愉悅,享樂的世俗生活和歡愉的愛情是羅可可繪畫的主題。特別是青年男女愛情的風流韻事成為廣泛的題材,羅可可繪畫講求細膩入微的感官享受,甚至追求形象肉感和性感描寫,即使是男人肖像也帶有女性化的纖柔。畫家華多以輕柔的筆觸和淡雅的色彩,在畫面中渲染出一種如夢的境界,以此來襯托動作優雅、綺羅遍身的男女們。這些男女們雖在遠離塵世的仙境中野餐,談情說愛,盡情地安逸享樂,然而甜美中卻浸有淡淡的憂郁。正是這種「夕陽無限好」的意味,使華多避免了淺薄的思想而超越了其他羅可可畫家。羅可可風格在布歇和弗拉戈納爾的作品中表現得更為突出,他們對感官之美真實大膽,富於情調效果的追求,成為了那個無憂無慮、奢華萎靡時代的詮釋者。

羅可可服飾

羅可可時代是女人的時代,女性浪漫而華貴的服飾把那個時代渲染得無比精彩。突出婦女的體形美是羅可可女裝最大的特點,羅可可女裝流行內穿束身緊身胸衣,胸衣領口開口很低,並以褶襇、荷葉邊和蕾絲花邊裝飾領口,以襯托女性豐滿的胸部。受東方文化影響,女裝裙子面料流行飄逸溫軟、高雅而精緻的絲織物,內以鯨骨做撐架,這種裙撐越來越大,猶如盛開的花朵,裙撐外的多層襯裙要將外裙前擺捲起至後臀處打褶垂放,目的是為了使臀部更突出,腰肢更纖細。羅可可女裝經常在局部飾有精巧的刺綉工藝、蝴蝶結、玫瑰花,再配上獨特而誇張的假發和帽子,顯盡了女人的華麗與嬌柔。男子服飾沒有領子,領口有一排長而密的扣子,將前襟去掉,就形成了日後的燕尾服,而頸前的蝴蝶結,就是今天的領結。

結語

風靡一時的羅可可風格隨著蓬巴杜夫人的亡故逐漸被新古典主義取代。由於羅可可藝術一直被禁錮在高雅文化中,只為上流社會蒼白、頹廢、嬌弱的思想生活服務,不免顯得過於嬌媚浮華,缺少了精神內涵的深刻性。但是,羅可可藝術誇張的手法和獨特的表現形式則使它具有了超時代藝術生命力,甚至至今還為藝術家們提供著創作思路。

(2)
包豪斯的發展對現代設計的影響
在當今社會生活中,現代設計參與並影響著人們的生產、生活。藝術設計、環境藝術、工業造型等各個領域,都直接或間接受到「包豪斯」的影響,或多或少有其設計理念的意識存在,如「藝術與技術相結合」的指導思想,產品的使用價值與審美價值的辯證關系等。
德國包豪斯(Bauhaus)學院,成立於1919年,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為發展設計教育而建立的學院,是由德國著名建築師現代主義建築與現代主義設計的奠基人格羅皮烏斯(Walter Adolf Georg Gropius,1883—1969)建立。
「包豪斯」一詞是從中世紀的「土木行會」轉化而來的,其意思是建立像中世紀匠師們那樣通力合作的關系,力圖打破純藝術和工藝技術之間的界限,團結藝術家和工藝技師一起創造出精神和物質合一的、完美的美術作品,其實質是推進現代新技術下造型藝術的創造。包豪斯學院是世界上第一所建築工業設計學校,它的誕生是現代建築工業設計的一個里程碑。①根據其校長的任期,包豪斯可以分為三個階段:格羅皮烏斯任校長的1919—1928年,邁耶任校長的1928—1930年和米斯·凡德羅任校長的1930—1933年。校長的作用對包豪斯具有重要的意義。②根據校址的三次遷移,包豪斯經歷了魏瑪時期(1919—1924年),迪拜時期(1925—1930年)和柏林時期(1931—1933年)。
在學校構成、教學思想、專業課程設置、師資制度及設計理念等方面,包豪斯學院發生過許多重大變化。即格羅皮烏斯的理想主義與其浪漫的烏托邦精神,邁耶的共產主義政治目標,米斯的實用主義方向與嚴謹的工作方法。所有這些雖都具有強烈而鮮明的時代烙印,但同時也成就了包豪斯精神內容的豐富性、文化特徵的復雜程度,這為現代設計教育奠定了基礎,對現代建築及工業設計革命做出了巨大貢獻,同時對世界文化也有著深遠的影響。
1919年4月1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包豪斯正式在魏瑪成立,格羅皮烏斯親自擬訂並發表了《包豪斯宣言》,在宣言中他提出:「完整的建築物是視覺藝術的最終目的……建築家、雕塑家和畫家們,我們應該轉向應用藝術……藝術不是一門專門職業,藝術家與工藝技術人員之間並沒有根本上的區別……讓我們建立一個新的藝術家組織,在這個組織裡面,絕對不存在使得工藝技師與藝術家之間樹起很大障礙的職業階段觀念……」③在《包豪斯宣言》中,格羅皮烏斯的核心思想:一是打破藝術種類的界限。二是將手工藝人的地位提高到藝術家的層次。這就是格羅皮烏斯所說的「藝術和技術——新的統一」的含義。
約翰內斯·伊頓(Johannes Itten,1888—1967)是一位瑞士畫家,是被公認為世界上第一位系統地創造現代設計基礎課程的人,是包豪斯預科基礎課程的第一位主持人。在基礎課程中,他特別強調兩個方面:一是對形態、色彩、材料、肌理的深入理解與體驗,包括平面與立體形式的探討與理解。二是通過對繪畫的分析,找出視覺的形式構成規律,特別是韻律和結構兩個方面的規律,逐步使學生對自然事物有一種特殊的視覺發展的敏感性。同時,伊頓也是最早開設現代色彩系統教學的教育家之一,但是伊頓醉心於早期基督教哲學和中國哲學,具有敏感力和濃厚的宗教意識。所以,其教學方式與內容往往是將科學視覺形式與神秘主義精神混作一體,有些干擾了正常教學,從而遭到了很多批評和抨擊。最終他於1923年離開包豪斯,去蘇黎士從事藝術創作,並繼續研究中國哲學。
1922年10月份,拉茲羅·莫霍里·納吉(Moholy Nagy,1895—1946)接替了伊頓位置。他年輕活躍,才華橫溢,曾被格羅皮烏斯譽為「在建立包豪斯教育中最活躍的同事之一,包豪斯的許多建樹都是他的功績」。④納吉使包豪斯預科擺脫了哲學傾向,具有明顯的技術傾向。在藝術設計中,他使美學適應於結構邏輯,他為預科學生安排了三組課程,即工藝類、藝術類、科學類,使學生了解材料的屬性,掌握形式表面、結構、容積、空間和運動等概念的內容,學會使用手動工具和生產設備,熟悉造型表現的原理,讓學生的形象知覺和理性思維結合起來。納吉是一位把包豪斯的藝術概念運用到工業和建築上去的主要理論家,是繼格羅皮烏斯之後,成為包豪斯思想傳播和發展最有影響的人物,影響了整整一代藝術家、建築師、設計師。 [next] 包豪斯預科的第三位主持人阿爾伯斯(Joset Albas,1888—1961),同樣具有理性思維的教學傾向,但比納吉更具有實踐性。他十分強調學生認識材料及工藝特性,使學生在製作工業產品上完全貼近實際任務。阿爾伯斯經常和學生一起討論、分析作品。他認為,雙向交流比教師單向講授更有助於發展學生的結構思維。
表現主義畫家克利(Paul Klee,1897—1940)與抽象繪畫開拓者康定斯基(Vassily Kandinsky,1897—1944)也是包豪斯最有影響力的成員,他們對完善學院的教育體系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克利的理論知識豐富,是現代藝術中敏感性極強的人。他所關注的不是抽象與具象的分野,而是如何把所有元素從統一規范中解放出來,分解、組合、重建,構成多聲部的整體,通過動態平衡,造就永恆的和諧,使之接近創造的核心。⑤克利的「自然現象的分析」「造型、空間,運動和透視研究」這幾門課程,從造型的作用說起,論述自然與物理、數學的關系,以及與人的認知之間的關系。他盡量把理論簡單化、明確化,注重形式的分析,並善於將元素進行組合研究,強調感覺與創造性之間的關系。康定斯基是一位偉大的表現主義大師,現代抽象藝術的先驅。他的教學是從完全抽象的色彩與形體理論開始,然後把這些抽象的內容與具體的設計聯系起來。其關於點、線、面的論述在包豪斯的基礎課教學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而這些內容已成為現代設計教育體系中平面構成的先聲。
包豪斯強調造型藝術的結合,提出藝術與技術相結合的思想;強調新的工業產品的使用價值與審美價值的辯證關系;強調使用新的物質材料、新技術和實用功能決定的現代抽象形式;強調藝術設計才能與工藝製作勞動相結合;強調藝術家之間的協作和打破藝術家與匠師之間的壁壘。包豪斯奠定了現代設計教育體系的基礎,其課程結構與教學方式成為世界許多學校設計教育的出發點,培養的傑出設計師把現代設計推向了新的高度,其精神、觀念與方法在相當長的時間被奉為現代主義的經典。包豪斯在設計中提倡自由創作,反對模仿因襲、墨守成規,提倡在掌握手工藝的同時,了解現代設計的特徵,大力開展國際、國內之間的交流合作,培養具有現代設計文化性格的新型人才,具有創造性思維能力,集藝術、工藝、設計於一身的新型人才。
包豪斯的設計思想為現代設計思想的拓展和完善提供了可遵循的依據和准則,使現代設計思想更趨於系統化、規范化。包豪斯所提倡的功能化的設計原則,使現代設計對產品功能的物質載體重新加以探索,有效地利用載體,使載體多功能化,對材料、造型、使用環境等諸要素也進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包豪斯的發展是坎坷的、短暫的,但其影響在世界范圍內卻是巨大的,我們在吸收包豪斯的設計理論和教育思想的同時,應該結合現實中具體的問題,將科學探索精神及現代審美意識與本民族傳統文化有機地結合起來,更好地促進現代設計的發展。
如今,人類已進入21世紀,現代設計如雨後春筍,呈現出突飛猛進的態勢,並滲入到與人們息息相關的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並且跨越眾多學科門類和體系。雖然僅開辦14年的包豪斯已經過去了86年,但是包豪斯的設計思想對現代設計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❽ 對比康定斯基與蒙德里安的作品不同

1、蒙德里安的作品傾向於嚴謹的、理性的、極致簡約與冷靜的,被稱為"冷抽象",而康定斯基的作品則傾向於直覺的、感悟的、自由奔放與多變的,被稱為"熱抽象"。

2、康定斯基在繪畫上受到野獸派畫風的影響更多,而蒙德里安則受立體主義的影響更多。

3、康定斯基是用音樂打通了建築和繪畫的隔閡,蒙德里安則是用理性的藝術和思維建構了傳統與現代、藝術與設計、藝術與建築之間溝通的橋梁。

(8)康定斯基建築設計擴展閱讀:

瓦西里·康定斯基是現代藝術的偉大人物之一,同時也是現代抽象藝術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奠基人。他在1911年所寫的《論藝術的精神》、1912年的《關於形式問題》、1923年的《點、線到面》、1938年的《論具體藝術》等論文,都是抽象藝術的經典著作,是現代抽象藝術的啟示錄。

蒙德里安是幾何抽象畫派的先驅,以幾何圖形為繪畫的基本元素,與德士堡等創立了「風格派」,提倡自己的藝術「新造型主義」。他還認為藝術應根本脫離自然的外在形式,以表現抽象精神為目的,追求人與神統一的絕對境界,也就是現在我們熟知的「純粹抽象」。

❾ 包豪斯受到康定斯基的影響後,產生了哪些具體的作品

包豪斯早期的一批基礎課教師有俄羅斯人康定斯基、美國人費寧格、瑞士人克利和伊頓等。 1921年底,康定斯基從俄羅斯又回到了德國,不久被任命為魏瑪新成立的包豪斯的一位教授,後來成為副校長。<德國的「包豪斯」(Bauhaus),被稱為「現代設計的搖籃」> 康定斯基是包豪斯學院最有影響的成員,這不僅因為他是一位偉大的藝術家、現代抽象的先驅、帶來俄國抽象藝術革命第一手知識的有才能的教師,還因為他能夠有系統、清楚而准確地表達他的視覺和理論上的概念。1926年,他把他的構圖課程《點、線到面》一書出版。康定斯基的這本書,想給藝術作品的要素和他們之間的關系,下一個比較絕對的定義。這種關系,是指一個要素對另一個要素,以及對整體的關系。他那脫俗、浪漫的藝術基礎,在這里表現得十分明顯。 師資
包豪斯的教師中,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教授紡織品設計的保羅·克利(Paul
Klee)以及費寧格是公認的20世紀繪畫大師。構成派成員莫霍利·納吉(Mo-holyNagy)使
包豪斯的教學由手工藝轉向工業設計。此外畫家約翰·伊頓,建築家米斯·凡·德洛、漢內斯·邁耶、傢具設計師馬賽爾·布魯爾,燈具設計師威廉·瓦根菲爾德都是包豪斯的骨幹。 基本課程:
康定斯基的課程:1)自然的分析與研究;2)分析繪圖
保羅·克利的課程:1)自然現象的分析;2)造型、空間、運動和透視的研究
約翰·伊頓的課程:1)自然物體練習;2)不同材料的質感練習;3)古代名畫分析
莫霍利·納吉的課程:1)懸體練習;2)體積空間練習;3)不同材料結合的平衡練習
4)結構練習;5)質感練習;6)鐵絲、木材結合的練習;7)構成及繪畫
艾伯斯的課程:1)結合練習;2)紙造型練習;3)紙切割造型練習;4)鐵板造型練習;
5)鐵絲造型練習;6)錯視(illusion)練習;7)玻璃造型練習康定斯基與包豪斯學院的關繫到1933年便終止了。 我個人認為,康定斯基產生重要影響是在藝術理論方面,而不在於具體產生哪些建築作品。

❿ 論述康定斯基與蒙德里安作品的聯系與區別

康定斯基和蒙德里安都屬於抽象藝術大師。不過一個是熱抽象---康定斯基,一個是冷抽象---蒙德里安。康定斯基強調運用形式語言點、線、面、色表達一種偶然的、即興的情感表達,這種表達趨向於感性的表達。而蒙德里安認為藝術的基本元素(點、線、面、色)本身就可以表現整個世界,而且表現得更為本質。他認為藝術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存在,它是普遍的美,是世界的本質,另一種是人們按照自己的需要對事物的表現,他是相對的、短暫的,因而是不真實的。冷抽象強調理性的表達,分析性是它典型的特徵。

康定斯基:作品多採用印象主義技法,又受野獸主義影響,被認為是抽象主義的鼻祖。 蒙德里安:早期大量作品風格介於印象主義和後印象主義之間。20年代初開始從事純幾何形的抽象創作。 康定斯基的後期從表現主義逐步過渡到抽象主義 他主張感受是藝術品通向感情的橋梁。即: 感情(藝術家的)->感受->藝術作品->感受->感情(觀賞者的) 他認為靈感來自1,印象——對自然直接的記憶感覺 2,即興——人無意識的心裡活動 3,構成——個人感情的運動。除了心理活動外,他還涉及繪畫元素分析,被稱為他的「繪畫的數學」] 同樣是脫離自然形態的以線條色塊為主體的抽象藝術,荷蘭的藝術家蒙德里安卻與康定斯基有著很多不同。如果說康定斯基是抒情抽象或者熱抽象,蒙德里安就是幾何抽象或冷抽象。 1,康定斯基認為繪畫最重要的是表現內心;蒙德里安認為是追求風格和構成(內心、風格) 2,康定斯基與音樂相通,講究抒情即興;蒙德里安則通過「純粹造型」達到畫面的力學平衡(音樂流動、力學平衡) 3,康定斯基的畫面充滿色斑曲線,迷亂卻具有整體沖擊力,猶若交響詩;蒙德里安則不用曲線,手法簡單統一,完全脫離自然,追求絕對境界。(曲線、直線) 4,康定斯基20年代在德國著名的包豪斯建築設計學院任教,對藝術教學體系貢獻很大;蒙德里安的藝術理論對當今傢具、裝飾、建築設計影響很大。(藝術教育、現代設計) 5,康定斯基著有《論藝術的精神》、《關於形式問題》、《點、線、面》的論文;蒙德里安則發表了《造型藝術與純粹造型藝術》一文。

閱讀全文

與康定斯基建築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司社保賬戶變更說明 瀏覽:719
威遠縣嚴陵建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瀏覽:797
鄂州住房公積金帳號 瀏覽:250
江都區建設局與引江棚戶區 瀏覽:717
揚州住房公積金比例 瀏覽:516
無業買社保還需要買公積金嗎 瀏覽:403
退伍軍人住房補貼新政策 瀏覽:385
工資5000深圳交社保後最後拿到多少 瀏覽:373
管城區城鄉建設和交通運輸局招聘 瀏覽:777
杭州濱江住房公積金 瀏覽:856
社保繳費基數有試用期工資嗎 瀏覽:377
建築工程城市規劃專業 瀏覽:656
現代設計建築設計 瀏覽:9
2014年天津社保繳納基數是多少 瀏覽:758
社保交基數高 瀏覽:275
南京社保卡每月返還多少 瀏覽:732
北京社保卡辦理點 瀏覽:827
黃陂前川衛生院生化分析儀中標公告 瀏覽:677
安徽和君建築工程有限公司亳州市 瀏覽:455
社保卡上沒有錄入繳費信息嗎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