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樣處理建築施工垃圾
建築垃圾處理方法:
建築垃圾綜合處理方法,首先將拆除建築物、房屋裝修和改造道路中產生的建築垃圾用車運到處理場所,然後,用人工的辦法將建築垃圾中的可直接再生利用的物質,如金屬材料、木質類材料和塑料類材料分選歸類
2. 建築垃圾的危害
隨著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建築業也同時快速發展,相伴而產生的建築垃圾日益增多,中國建築垃圾的數量已佔到城市垃圾總量的1/3以上。
截至2011年,中國城市固體生活垃圾存量已達70億噸,可推算建築垃圾總量為21億至28億噸,每年新產生建築垃圾超過3億噸。如採取簡單的堆放方式處理,每年新增建築垃圾的處理都將佔1.5億至2億平方米用地。中國正處於經濟建設高速發展時期,每年不可避免地產生數億噸建築垃圾。如果不及時處理和利用,必將給社會、環境和資源帶來不利影響。
我國建築垃圾的數量已佔到城市垃圾總量的30%-40%。 以500-600噸/萬平方米的標准推算,到2020年,我國還將新增建築面積約300億平方米,新產生的建築垃圾將是一個令人震撼的數字。然而,絕大部分建築垃圾未經任何處理,便被施工單位運往郊外或鄉村,露天堆放或填埋,耗用大量的徵用土地費、垃圾清運費等建設經費,同時,清運和堆放過程中的遺撒和粉塵、灰砂飛揚等問題又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
1、建築垃圾隨意堆放易產生安全隱患
大多數城市建築垃圾堆放地的選址在很大程度上具有隨意性,留下了不少安全隱患。施工場地附近多成為建築垃圾的臨時堆放場所,由於只圖施工方便和缺乏應有的防護措施,在外界因素的影響下,建築垃圾堆出現崩塌,阻礙道路甚至沖向其他建築物的現象時有發生。在郊區,坑塘溝渠多是建築垃圾的首選堆放地,這不僅降低了對水體的調蓄能力,也將導致地表排水和泄洪能力的降低。
2、建築垃圾對水資源污染嚴重
建築垃圾在堆放和填埋過程中,由於發酵和雨水的淋溶、沖刷,以及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浸泡而滲濾出的污水——滲濾液或淋濾液,會造成周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嚴重污染。
垃圾堆放場對地表水體的污染途徑主要有:垃圾在搬運過程中散落在堆放場附近的水塘、水溝中;垃圾堆放場淋濾液在地表漫流,流入地表水體中;垃圾堆放場中淋濾液在土層中會滲到附近地表水體中。垃圾堆放場對地下水的影響則主要是垃圾污染隨淋濾液滲入含水層,其次由受垃圾污染的河湖坑塘滲入補給含水層造成深度污染。垃圾滲濾液內不僅含有大量有機污染物,而且還含有大量金屬和非金屬污染物,水質成分很復雜。一旦飲用這種受污染的水,將會對人體造成很大的危害。
3、建築垃圾影響空氣質量
隨著城市的不斷發展,大量的建築垃圾隨意堆放,不僅佔用土地,而且污染環境,並且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空氣質量。
目前我國的建築垃圾大多採用填埋的方式處理,然而建築垃圾在堆放過程中,在溫度、水分等作用下,某些有機物質發生分解,產生有害氣體,如建築垃圾廢石膏中含有大量硫酸根離子,硫酸根離子在厭氧條件下會轉化為具有臭雞蛋味的硫化氫,
廢紙板和廢木材在厭氧條件下可溶出木質素和單寧酸並分解生成揮發性有機酸,這種有害氣體排放到空氣中就會污染大氣;垃圾中的細菌、粉塵隨風飄散,造成對空氣的污染;少量可燃建築垃圾在焚燒過程中又會產生有毒的致癌物質,造成對空氣的二次污染。
4、建築垃圾佔用土地 降低土壤質量
隨著城市建築垃圾量的增加,垃圾堆放點也在增加,而垃圾堆放場的面積也在逐漸擴大。垃圾與人爭地的現象已到了相當嚴重的地步,大多數郊區垃圾堆放場多以露天堆放為主,經歷長期的日曬雨淋後,垃圾中的有害物質(其中包含有城市建築垃圾中的油漆、塗料和瀝青等釋放出的多環芳烴構化物質)通過垃圾滲濾液滲入土壤中,從而發生一系列物理、化學和生物反應,如過濾、吸附、沉澱,或為植物根系吸收或被微生物合成吸收,造成郊區土壤的污染,從而降低了土壤質量。
此外,露天堆放的城市建築垃圾在種種外力作用下,較小的碎石塊也會進入附近的土壤,改變土壤的物質組成,破壞土壤的結構,降低土壤的生產力。 另外城市建築垃圾中重金屬的含量較高,在多種因素的作用下,其將發生化學反應,使得土壤中重金屬含量增加,這將使作物中重金屬含量提高。受污染的土壤,一般不具有天然的自凈能力,也很難通過稀釋擴散辦法減輕其污染程度,必須採取耗資巨大的改造土壤的辦法來解決。 目前我國建築垃圾的主要處理方法是將其填埋地下。其危害在於:
首先是佔用大量土地。僅以北京為例,據相關資料顯示:奧運工程建設前對原有建築的拆除,以及新工地的建設,北京每年都要設置二三十個建築垃圾消納場,造成不小的土地壓力。
其次是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建築垃圾中的建築用膠、塗料、油漆不僅是難以生物降解的高分子聚合物材料,還含有有害的重金屬元素。這些廢棄物被埋在地下,會造成地下水的污染,直接危害到周邊居民的生活。
再次是破壞土壤結構、造成地表沉降。現今的填埋方法是:垃圾填埋8米後加埋2米土層,但土層之上基本難以重長植被。而填埋區域的地表則會產生沉降和下陷,要經過相當長的時間才能達到穩定狀態
3. 建築垃圾處理的綜合利用
綠色施工即在工程施工過程中將建築垃圾增量控制落到實處。為落實各方建築垃圾減量化責任,《意見》要求施工單位在建築垃圾源頭減量(源頭減量措施包括設計深化、施工組織優化、永臨結合、臨時設施和周轉材料重復利用、施工過程管控等)、分類收集與存放、就地處置、排放控制等方面採取相應措施;也引導各參建主體採用先進技術、工藝、設備和管理措施,應用技術力量實現建築垃圾減量化。其中,圍繞《意見》提出的「鼓勵以末端處置為導向對建築垃圾進行細化分類」,《手冊》也制定了施工現場建築垃圾的分類收集與存放細則,這也將為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以及垃圾分類提供助力。另外,《手冊》還從施工現場建築垃圾減量化專項方案的編制、源頭減量、就地處置、排放控制等維度進行了部署。
存量治理與增量控制齊頭並進,方能夠做好建築垃圾減量化工作,促進綠色建造和建築業轉型升級。在此基礎上,建築垃圾治理體系也應加緊完善:通過在建築垃圾收集、運輸、資源化利用和處置管理全周期落實建築垃圾減量化,我國建築垃圾治理能力才能得到整體提升,建築業也將為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做出應有貢獻。
4. 建築施工產生的費棄石屬於建築垃圾嗎
建築施工中產生的廢棄石渣(塊)等,屬於建築渣土類垃圾。建議結合現場施工情況綜合利用。
5. 施工現場多少多少米內不得在道路上有泥和對垃圾建築
w=9000*6=54000
p=w/25=2160
t=8000*60/16000=30
f=12000*3*60/200=10800
6. 小區里在施工時產生的建築垃圾可以就地掩埋處理嗎
小區里在施工時產生的建築垃圾不可以就地掩埋處理,要外運處理。
7. 怎樣處理建築施工垃圾
建築垃圾處理方法: 建築垃圾綜合處理方法,首先將拆除建築物、房屋版裝修和改造道權路中產生的建築垃圾用車運到處理場所,然後,用人工的辦法將建築垃圾中的可直接再生利用的物質,如金屬材料、木質類材料和塑料類材料分選歸類
8. 建築施工現場的垃圾要如何處理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近日發布《關於推進建築垃圾減量化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根據《意見》,2020年底,各地區初步建立建築垃圾減量化工作機制。2025年底,各地區進一步完善建築垃圾減量化工作機制,實現新建建築施工現場建築垃圾(不包括工程渣土、工程泥漿)排放量每萬平方米不高於300噸,裝配式建築施工現場建築垃圾(不包括工程渣土、工程泥漿)排放量每萬平方米不高於200噸。
為實現相關目標,《意見》提出,要開展綠色策劃。落實企業主體責任。按照「誰產生、誰負責」的原則,落實建設單位建築垃圾減量化的首要責任。實施新型建造方式。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築,積極推廣鋼結構裝配式住宅,推行工廠化預制、裝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的建造模式。採用新型組織模式。推動工程建設組織方式改革,指導建設單位在工程項目中推行工程總承包和全過程工程咨詢,推進建築師負責制。
要實施綠色設計。樹立全壽命期理念。統籌考慮工程全壽命期的耐久性、可持續性,鼓勵設計單位採用高強、高性能、高耐久性和可循環材料以及先進適用技術體系等開展工程設計。提高設計質量。設計單位應根據地形地貌合理確定場地標高,開展土方平衡論證,減少渣土外運。選擇適宜的結構體系,減少建築形體不規則性。
要推廣綠色施工。施工單位應組織編制施工現場建築垃圾減量化專項方案,結合工程加工、運輸、安裝方案和施工工藝要求,細化節點構造和具體做法。施工、監理等單位應嚴格按設計要求控制進場材料和設備的質量,嚴把施工質量關,強化各工序質量管控,減少因質量問題導致的返工或修補。加強對已完工工程的成品保護,避免二次損壞。
結合《意見》出台,住建部還印發了《施工現場建築垃圾減量化指導手冊》(試行)。
9. 施工現場的垃圾分為可回收垃圾和建築垃圾
分生活垃圾和建築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