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鐵路上統計 有調輛數怎麼計算出來的
車輛里程錶被調了之後是不能檢測出來的。
車輛里程錶盤上的數字是循環轉動的,沒有什麼標記,所以無法檢測。
❷ 鐵路機車統計規則 最新版是哪一年頒布的
鐵路機車統計規則
1990年9月1日,鐵道部
第一章 總 則
第1條 鐵路機車統計是鐵路運輸統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系統地反映機車運用、檢修和燃料(煤、油、電)消耗情況,為制定運輸生產計劃和經營管理提供依據。為了保障全路機車統計的統計范圍、口徑、指標涵義、計算方法和報告制度與統計資料使用標準的統一,根據國家《統計法》、《統計法實施細則》和鐵道部有關規章,特製定本規則。
第2條 凡鐵道部管轄的營業線、臨時營業線的機車統計均按本規則辦理。全路各級統計部門和使用機車統計資料部門,提供和使用統計資料均以本規則規定統計口徑為依據。
第3條 各級統計部門和統計人員的職責是負責貫徹執行《統計法》和本規則及有關規定;負責統計基層基礎工作建設的檢查指導,使基層基礎工作建設規范化、標准化;為了充分發揮統計信息作用,要加強統計監督、咨詢和預警工作。
第4條 各單位領導要加強對統計工作的領導,切實支持和維護《統計法》和本規則賦予統計人員的職權,保證統計工作按規定的報告制度准確、及時地完成。
第5條 為了適應運輸生產發展和加強生產經營管理工作對統計信息日益增長的需要,鐵路機車統計信息的搜集,要達到直接從源點進網,實現從數據搜集、存貯、處理和傳輸四個環節緊密銜接的機車統計信息系統。
❸ 2015年鐵路統計公報
要到5月份才發布2014年鐵道統計公報
2014年5月,『國家鐵路局』發布2013年鐵道統計公報
公報反映了2013年全國鐵路運輸生產、鐵路建設、科技創新、勞動效率和節能減排等情況。其中,全國鐵路旅客發送量完成21.06億人,較2012年增長10.8%。
2013年,全國鐵路旅客發送量完成21.06億人,比2012年增加2.04億人、增長10.8%,全國鐵路旅客周轉量完成10595.62億人公里,比2012年增加783.29億人公里、增長8.0%。全國鐵路貨物發送量完成39.61億噸,比2012年增加0.66億噸、增長1.7%,全國鐵路貨物周轉量完成29031.61億噸公里,比2012年增加63.61億噸公里、增長0.2%。
2013年全年未發生特別重大、重大鐵路交通事故和旅客列車較大鐵路交通事故,鐵路交通事故路外死亡人數同比下降5.7%。
報告顯示,2013年,中國鐵路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657.45億元。其中,全國鐵路共完成投資5327.70億元,其中國家鐵路和合資鐵路完成投資5308.88億元。路網大中型項目332個(含23個台帳管理項目),完成投資5308.05億元。全年共投產新線5586公里,其中高速鐵路1672公里,津秦、西寶、寧杭、盤營、杭甬等高鐵開通運營;投產復線4180公里、電氣化鐵路4810公里。完成新線鋪軌7025公里、復線鋪軌5954公里。
報告還披露,2013年,國家鐵路機車車輛購置完成投資1038億元。全國鐵路機車擁有量為2.08萬台,比2012年增加38台,其中和諧型大功率機車7017台,比2012年增加972台。內燃機車佔47.8%,電力機車佔52.1%。全國鐵路客車擁有量為5.88萬輛,比2012年增加0.11萬輛;其中空調車4.86萬輛,佔82.6%,比2012年提高4.8個百分點。「和諧號」動車組1308組、10464輛,比2012年增加225組、1800輛。全國鐵路貨車擁有量為68.8萬輛,比2012年增加1.74萬輛,增長2.6%。
此外,節能減排數據顯示,國家鐵路能源消耗折算標准煤1743.0萬噸,比2012年減少9.9萬噸、降低0.56%。單位運輸工作量主營綜合能耗3.88噸標准煤/百萬換算噸公里,比2012年減少0.02噸標准煤/百萬換算噸公里、降低0.5%。國家鐵路化學需氧量排放量2103.3噸,比2012年減排40.1噸、降低1.9%。二氧化硫排放量3.55萬噸,比2012年減排0.23萬噸、降低6.1%。
❹ 求鐵路客車統計規則
《鐵路客車統計規則》基本任務是,適應鐵路運輸生產、經營管理和產品結構發展變化的需要,收集、整理、分析鐵路客車統計資料,為鐵路運輸組織、經營管理和科學決策等提供依據。為規范開展客車統計工作,鐵道部統計中心自2010年3月份開始,專門組成了客車統計規則專家編寫小組,廣泛徵求了各鐵路局和鐵道部有關部門的意見,經過充分調研、反復完善完成了《鐵路客車統計規則》的制訂工作。
2 C2 U+ E0 S5 K3 J6 o+ I+ m《鐵路客車統計規則》的特點是:規范了統計口徑,通過規范分類標准,使得各項客車相關統計指標口徑實現在收集、整理、分析、提供等環節的統一;豐富了統計報表和指標,將有關統計規則以及近年來鐵道部發文電中有關客車統計的規定整體優化後納入新規則;統一了相關原始記錄,將分散在客運站、客車車輛段、動車段、客運段的原始記錄進行了統一規范;規范了報表結算時間,為適應新形勢,充分體現客運工作的特點,便於與財務結算制度、客票系統、客運精密統計系統對接,規范了統計結算時間。該規則的建立填補了鐵路運輸統計的空白,進一步豐富和完善了鐵路統計指標體系。2 K6 {3 H8 J1 X7 k% ^% J
為保證客車統計規則順利實施,鐵道部統計中心制訂了具體推進方案,並會同鐵道部運輸局、勞動和衛生司、人才服務中心、信息技術中心等部門組織做好人員配備、規章培訓、客車統計系統開發和報表傳輸格式制訂等准備工作。
❺ 鐵路部門的統計員屬於什麼部門的
統計員大概有以下幾類:
生產統計員、財務統計員、倉庫統計員、銷售統計員、綜合統計員、車間統計員
他們對應所在的部門就清楚了。
❻ 中國鐵路的統計數據
2013年,鐵路管理體制政企分開改革有序推進,鐵路部門以改革為動力,深入推進安全風險管理、運輸組織改革、鐵路基本建設,維護鐵路安全穩定,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績 。
一、運輸生產
旅客運輸。全國鐵路旅客發送量完成21.06億人,比上年增加2.04億人、增長10.8%。其中,國家鐵路20.75億人,增長10.7%;非控股合資鐵路0.24億人,增長15.0%;地方鐵路0.07億人,增長18.4%。全國鐵路旅客周轉量完成10595.62億人公里,比上年增加783.29億人公里、增長8.0%。其中,國家鐵路10550.32億人公里,增長8.0%;非控股合資鐵路38.02億人公里,增長17.7%;地方鐵路7.28億人公里,增長5.9%。
貨物運輸。全國鐵路貨運(含行包)總發送量完成39.67億噸,比上年增加0.63億噸、增長1.6%。其中,國家鐵路32.22億噸,下降0.4%;非控股合資鐵路4.95億噸,增長12.6%;地方鐵路2.50億噸,增長9.1%。全國鐵路貨運(含行包)總周轉量完成29173.89億噸公里,比上年減少13.20億噸公里、下降0.05%。其中,國家鐵路26845.01億噸公里,下降1.4%;非控股合資鐵路2173.94億噸公里,增長18.8%;地方鐵路154.94億噸公里,增長13.8%。
全國鐵路貨物發送量完成39.61億噸,比上年增加0.66億噸、增長1.7%。其中,國家鐵路32.16億噸,下降0.3%;非控股合資鐵路4.95億噸,增長12.6%;地方鐵路2.50億噸,增長9.1%。全國鐵路貨物周轉量完成29031.61億噸公里,比上年增加63.61億噸公里、增長0.2%。其中,國家鐵路26702.85億噸公里,下降1.1%;非控股合資鐵路2173.82億噸公里,增長18.8%;地方鐵路154.93億噸公里,增長13.8%。
全國鐵路行包發送量完成598萬噸,比上年減少340萬噸、下降36.2%。其中,國家鐵路593萬噸,下降36.3%;非控股合資鐵路5萬噸,下降23.1%;地方鐵路0.2萬噸,下降8.9%。全國鐵路行包周轉量完成142.28億噸公里,比上年減少76.81億噸公里、下降35.1%。其中,國家鐵路142.16億噸公里,下降35.1%;非控股合資鐵路0.12億噸公里,下降22.9%;地方鐵路0.01億噸公里,下降12.4%。
重點運輸。全國鐵路煤炭運量完成23.22億噸,比上年增長2.7%。冶煉物資運量完成8.51億噸,下降0.8%。石油運量完成1.39億噸,增長0.8%。糧食運量完成1.10億噸,增長5.4%。化肥及農葯運量完成0.87億噸,下降6.0%。集裝箱運量完成0.88億噸,下降4.5%。全國鐵路口岸共完成進出口貨物運量0.58億噸,增長7.3%。其中:滿洲里、綏芬河、二連、阿拉山口四大口岸站共完成進出口貨物運量0.56億噸,增長4.5%。
換算周轉量。全國鐵路總換算周轉量完成39769.51億噸公里,比上年增加770.10億噸公里、增長2.0%。其中,國家鐵路37395.33億噸公里,比上年增長1.1%;非控股合資鐵路2211.96億噸公里,比上年增長18.8%;地方鐵路162.22億噸公里,比上年增長13.4%。
運輸收入。國家鐵路完成運輸總收入6050.35億元,比上年增加741.45億元、增長14.0%。
運輸效率。國家鐵路貨運機車日車公里493公里,比上年延長2公里、增長0.4%;貨運列車平均總重3548噸,提高18噸、增長0.5%;貨運機車日產量139.7萬噸公里,增加1.4萬噸公里、增長1.0%。全國鐵路日均裝車完成168482車,增加2410車、增長1.5%;國家鐵路貨車平均靜載重完成64.4噸,提高0.4噸、增長0.6%;貨車周轉時間完成4.72天,延長0.04天。
運輸安全。全年未發生特別重大、重大鐵路交通事故和旅客列車較大鐵路交通事故,鐵路交通事故路外死亡人數同比下降5.7%。
服務質量。客運方面:繼續深化客運改革,完善售票組織方式,強化站車服務措施。實現12306網站技術升級,推出手機購票業務,推廣自動售取設備。210個車站實現二代證刷卡進站功能。貨運方面:大力實施貨運組織改革,實貨制運輸取得成效,貨改以來鐵路發運客戶增長8%,零散白貨當日受理率達99%以上。全路門到門運輸辦理站數量達到1909個。全路零擔辦理站從貨改前的29個增加至181個。
二、鐵路建設
鐵路固定資產投資(含基本建設、更新改造和機車車輛購置)完成6657.45億元。
基本建設。全國鐵路共完成投資5327.70億元,其中國家鐵路和合資鐵路完成投資5308.88億元。路網大中型項目332個(含23個台帳管理項目),完成投資5308.05億元。其中,新建鐵路完成投資4291.0億元,既有線擴能改造完成投資1017.05億元,分別佔80.8%和19.2%。地方鐵路完成投資18.82億元。
全年共投產新線5586公里,其中高速鐵路1672公里,津秦、西寶、寧杭、盤營、杭甬等高鐵開通運營;投產復線4180公里、電氣化鐵路4810公里。完成新線鋪軌7025公里、復線鋪軌5954公里。
更新改造。國家鐵路更新改造完成投資291.75億元,比上年增加23.10億元、增長8.6%。
路網規模。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0.3萬公里,比上年增長5.7%。其中,高鐵營業里程達到1.1萬公里;合資鐵路營業里程達到3.2萬公里,地方鐵路營業里程達到0.4萬公里。路網密度106.9公里/萬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5.7公里/萬平方公里。其中,復線里程4.8萬公里,比上年增長10.4%,復線率46.8%,比上年提高2個百分點;電氣化里程5.6萬公里,比上年增長9.4%,電化率54.1%,比上年提高1.8個百分點。西部地區鐵路營業里程達到4萬公里,比上年增加2245公里、增長6.0%。
移動裝備。國家鐵路機車車輛購置完成投資1038億元。全國鐵路機車擁有量為2.08萬台,比上年增加38台,其中和諧型大功率機車7017台,比上年增加972台。內燃機車佔47.8%,電力機車佔52.1%。全國鐵路客車擁有量為5.88萬輛,比上年增加0.11萬輛;其中空調車4.86萬輛,佔82.6%,比上年提高4.8個百分點。「和諧號」動車組1308組、10464輛,比上年增加225組、1800輛。全國鐵路貨車擁有量為68.8萬輛,比上年增加1.74萬輛,增長2.6%。
合資建路。2013年,新組建合資鐵路公司9家,鐵路建設規模約1600公里,投資總額約1800億元,項目資本金約880億元,吸引社會資本協議出資約340億元。
三、科技創新
鐵路安全技術創新。研發了高速列車追蹤接近預警系統、動車組防脫線技術裝備等安全技術裝備,並逐步推廣應用機車安全防護系統(6A)。會同國家電網公司開展高鐵雷電防護技術研發,與中國地震局共同開展高鐵地震監測預警技術研究及試驗,取得重要進展。
重點技術攻關。大力推進中國標准動車組研製工作,推進30噸軸重機車車輛關鍵技術深化研究和樣車研製。深入推進高速鐵路CRTSⅢ型板式無砟軌道、長大復雜橋梁、列控系統、牽引供電、30噸軸重重載鐵路道岔、軌枕、扣件、無砟軌道技術及評估監測、新一代客票系統、貨運電子商務系統、運營維護等關鍵技術研究。
重大綜合試驗。組織開展了既有線27噸軸重綜合試驗、75米長鋼軌普通平車運輸裝載加固運行試驗、液化天然氣(LNG)罐式集裝箱運輸試驗、接觸網防融冰、京廣高鐵坪土隧道空氣動力學效應試驗、浮置板道床試驗、福廈地震監測試驗等試驗工作。開展大西客專、滬昆客專高速綜合試驗和山西中南部通道重載綜合試驗相關准備工作。
重要技術標准制定。繼續完善鐵路技術標准體系,發布了五批共73項行業標准,發布了鐵路專用產品標准性技術文件151個。推進標准國際化工作,主持和參加修訂了國際鐵路聯盟(UIC)標准、國際電工組織牽引電器標委會(IEC/TC9)標准、國際標准化組織標准共11項。
知識產權及獲獎成果。鐵路行業5項科技成果榮獲2013年度科學技術獎,其中《三索麵三主桁公鐵兩用斜拉橋建造技術》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高速鐵路供電綜合監控技術與裝備》、《橋建合一及功能可視化立體疏解客流鐵路車站設計建造技術》、《濕陷性黃土地區高速鐵路修建關鍵技術》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新型自密實混凝土設計與制備技術及應用》榮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鐵路6項專利榮獲第十六屆中國專利獎優秀獎,分別為「縱連板式無砟軌道水泥乳化瀝青砂漿」、「機車用四軸高速轉向架」、「既有線三維約束測量方法」、「無砟軌道系統」、「蓄電池充電控制方法」、「貨車及其底門裝置」。中國鐵路總公司科技研究開發計劃2013年結題項目獲得專利、軟體著作權及論文1249項,其中,專利340項,軟體著作權40項,論文或專著869項。
四、勞動效率
勞動用工。國家鐵路從業人員為218.44萬人,比上年增加3.91萬人。其中,運輸業從業人員為175.41萬人,比上年增加6.77萬人。
勞動生產率。國家鐵路多元化經營勞動生產率完成48.26萬元/人,比上年增長5.6%。運輸業勞動生產率價值量完成35.94萬元/人,比上年增長9.9%;實物量完成221.9萬換算噸公里/人,比上年下降2.6%。 中國鐵路總公司最新發布的2014年年度財務報告顯示,中國鐵路總公司2014年全年收入9948.53億元,全年實現利潤6.36億元。雖然收入同比下降4.65%,但是相比2013年2.57億元凈利潤,中國鐵路總公司2014年凈利潤同比增長147%。在收入當中,運輸收入為5920.36億元,占總收入59.5%;其他收入為4028.17億元。在運輸收入中,客運收入保持微漲態勢,全年完成2127.24億元,較上一年增長1.95%,占總收入比重的21.4%。貨運收入則出現下滑,全年共完成收入2578.85億元,較上年下降3.1%。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14年年底,中國鐵路總公司負債達到3.675萬億元,創下新高,同比增長13.94%,負債率為65.52%。
中國鐵路總公司發布2015年前四月國家鐵路主要指標完成情況。2015年1至4月,我國鐵路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321億元,同比增長22%。其中,鐵路建設投資完成1172億元,同比增長20%;國家鐵路機車車輛購置149億元,同比增長45%。此外,2015年第一季度受宏觀經濟的影響,全國鐵路貨運發送量完成8.7億噸,同比下降約9%。但大量新線的開通推動了鐵路客運量增長,2015年第一季度,全國鐵路旅客發送量完成59077萬人次,同比增長8.8%。截至2015年3月31日,中國鐵路總公司的負債增至3.747萬億元,較去年底再增717億元,負債率為66.2%。
❼ 鐵路交通事故調查處理規則的第六章 事故統計、分析
第七十七條鐵道部、安全監管辦、鐵路運輸企業及基層單位應按照本規則規定,建立事故統計分析制度,健全統計分析資料,並按規定及時報送。
各級安全監察部門負責事故統計分析報告的日常工作,並負責監督指導有關部門(單位)做好事故統計分析報告工作。
第七十八條事故的統計報告應當堅持及時、准確、真實、完整的原則。
第七十九條事故的統計應按照事故類別、等級、性質、原因、部門、責任等項目分別進行統計。
第八十條每日事故的統計時間,由上一日18時至當日18時止。但填報事故發生時間時,應以實際時間為准,即以零點改變日期。
第八十一條責任事故件數統計在負全部責任、主要責任的單位,非責任事故和待定責事故件數統計在發生單位,相撞事故統計在發生單位。
負同等責任或追究同等責任的,在總數中不重復統計件數。
第八十二條 一起事故同時符合兩個以上事故等級的,以最高事故等級進行統計。
第八十三條發生人員傷亡的事故應按以下規定統計:
(一)人員在事故中失蹤,至事故結案時仍未找到的,按死亡統計。
(二)事故受傷人員因正常手術治療而加重傷害程度的,按手術後的傷害程度統計。
(三)事故受傷人員經救治無效,在7日內死亡,按死亡統計;經醫療事故鑒定委員會確認為醫療事故的,或7日後死亡的,按原傷害程度統計。
(四)事故受傷人員在7日內由輕傷發展成重傷的,按重傷統計。
(五)未經醫療事故鑒定委員會確認為醫療事故的傷亡,按責任事故統計。
(六)相撞事故發生後,經調查確認為自殺、他殺的,不在傷亡人數中統計。
第八十四條鐵路各級安全監察部門應建立《鐵路交通事故登記簿》(安監統1)、《鐵路交通事故統計簿》(安監統2)、《鐵路運輸企業安全天數登記簿》(安監統3)、《鐵路作業人員傷亡登記簿》(安監統4)和《鐵路交通事故分析會記錄簿》。
鐵路運輸企業專業部門、各基層站段應分別填記《鐵路交通事故登記簿》(安監統1),並建立《鐵路交通事故分析會記錄簿》。
以上台賬長期保存。
第八十五條有關部門、單位應按以下規定填寫、傳送、管理各種事故表報。
(一)各級安全監察部門須建立《鐵路交通事故(設備故障)概況表》(安監報1)和《鐵路交通事故基本情況表》(安監報3)的管理制度,規范統計、分析、總結、報送及保管工作。要及時補充填記「安監報3」各項內容,事故結案後,必須准確填寫。
鐵路運輸企業調度部門應當及時、如實填寫《鐵路交通事故(設備故障)概況表》(安監報1),建立登記簿,進行統計分析,並制定管理制度。
鐵路運輸企業的專業部門應當建立「安監報1」登記簿,認真統計分析。
(二)安全監管辦須建立《鐵路交通事故處理報告表》(安監報2)管理制度。基層單位按要求做好填記上報。「安監報2」保管3年。
(三)安全監管辦於月、半年、年度後次月5日前填寫《鐵路交通事故報告表》(安監報4),報鐵道部。「安監報4」長期保存。
(四)安全監管辦於月、半年、年度後次月5日前填寫《鐵路交通事故路外傷亡統計分析表》(安監報5),報鐵道部。「安監報5」長期保存。
(五)有從業人員傷亡的事故,事故發生單位填寫《鐵路作業人員傷亡概況表》(安監報6-1),上報安全監管辦;一般B類以上事故,安全監管辦填寫《鐵路作業人員傷亡概況表》(安監報6-1),上報鐵道部。
安全監管辦於次月5日前(次年1月10日前),填寫《鐵路作業人員傷亡統計報表》(安監報6-2),報鐵道部。
第八十六條鐵道部所屬鐵路運輸企業每月27日前將本月安全分析總結報鐵道部安全監察司。企業內部各業務部門須按月、半年、年度,對本系統事故進行分析總結,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並抄送安全監管辦安全監察部門。
合資鐵路、地方鐵路、專用鐵路須按月、半年、年度,對本單位事故進行分析,並報安全監管辦。
❽ 鐵路行車事故處理規則的第六章 行車事故的統計、分析、總結報告
第6.0.1條 各單位應備有《行車事故登記簿》(安監統—1),詳細記載各種行車事故的發生經過、原因及處理情況;定期分析總結,認真填寫「行車事故處理報告」(安監報—2),對職工進行安全生產教育。
第6.0.2條 鐵路分局安全監察室(無分局的由站段安全室)應將發生事故情況每日報告鐵路局安全監察室。鐵路分局於月、季、半年、年度後5日內,鐵路局於月、季、半年、年度後10日內做成「行車事故報告表」(安監報—4),逐級上報。
第6.0.3條 鐵路局、分局各業務部門應於月、季、年度末,對本系統行車事故進行分析總結,向上級主管業務部門報告,並抄送同級安全監察室。
第6.0.4條 各級行車安全監察部門負責對行車事故定性定責。上級行車安全監察部門發現 下級行車安全監察部門對事故定性定責不準確時,有權加以糾正。
全路行車事故的統計數字和責任部門,均以安全監察部門的記載為依據。
事故涉及兩個以上單位或部門時,應將件數列入主要責任單位或部門。
所發生的事故即使確定為他局責任,仍由發生局統計件數。
鐵路所屬機車、車輛、人員,在本規則第1.0.2條規定適用范圍以外的鐵路線路上作業,及在鐵路所屬線路上的機車、車輛溜入路外線路,造成行車事故,責任屬於鐵路的,由鐵路統計件數,責任不屬於鐵路的,不統計件數。路外單位的機車、車輛、人員在鐵路所屬線路上作業及在路外線路上作業的機車、車輛溜入鐵路線路,造成行車事故,無論責任屬於何方,均由鐵路統計件數。路外單位租用鐵路的機車、車輛,借調的人員發生行車事故時,按雙方簽定的合同規定辦理。
第6.0.5條 每日行車事故件數的統計,由前一日18時0分起至當日18時止計算。但填報事故發生時間時,應以實際時間為准,即以零點改變日期。
第6.0.6條 凡企業自備車(包括外國車)、路內專用車、檢修車、淘汰型車等(包括已批准淘汰轉入非運用但還在使用的車輛)發生事故時,應按路內運用的機車、車輛發生事故統計。
第6.0.7條 未交付運營的工程臨管線路發生的行車事故,由鐵路局、工程局制定補充規則自行統計和掌握,但須報部核備。
凡經正式驗收交付鐵路局運營的線路,發生事故後均應統計鐵路局事故件數。
在運營線上施工封鎖區間內發生行車事故,一律按本規則規定進行定性、統計和處理。
❾ 求一個鐵路統計路基工程量的EXCEl表格
每條線都有不同的工程數量計算方法,匯總的表頭每條線的數量表頭也不同。
本人編制過很懂數量計算表,客專施工圖的,專用線的等
❿ 鐵路企業傷亡事故處理規則的第五章 事故統計、責任判定與考核
第十九條各級勞動安全監察部門負責傷亡事故性質、責任的判定(包括生產性事故和非生產性傷害)。上級勞動安全監察部門發現下級勞動安全監察部門對事故的定性、定責不準或處理不當,有權糾正;必要時,可直接組織事故調查,並有權對事故性質、原因、責任等提出結論性意見。
下級單位對調查組或上級主管部門認定意見有異議時,可以提請復議或越級向上反映。
第二十條鐵路企業從業人員在企業生產經營過程、執行公務(含上下工等)中造成自身或他人傷亡的,列主要責任單位責任事故。
第二十一條不論從業人員是否在其本職崗位,但其行為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有關,或由於企業設備設施、勞動條件或作業環境不良、企業管理不善等造成的傷亡事故,列責任事故。
第二十二條從業人員在自然災害後參加由企業組織的搶修復舊工作中發生傷亡事故,列責任事故。
第二十三條乘務人員在企業內候班室、外地公寓、客車宿營車等處候班、間休期間,發生與生產活動、設備有關的責任事故造成傷亡,列責任事故。
第二十四條因旅客列車責任事故造成值乘人員傷亡,列主要責任單位責任事故。
第二十五條因列車上拋擲物體造成鐵路沿線當班人員傷亡的,列值乘該列車客運單位責任。
因貨物墜落、貨物裝載加固不良、篷布繩索松開、車門開放或脫落、機車車輛配件脫落等,造成鐵路沿線當班人員傷亡的,列主要責任單位責任事故。
貨物裝載加固不良或篷布苫蓋捆綁不良的,列裝車站責任;貨檢站未按規定檢查處理的,列貨檢站責任。機車、客車車輛配件脫落的,列值乘作業人員所屬單位責任;貨車配件脫落的,按《鐵路行車事故處理規則》確定責任單位。
第二十六條鐵路當班人員在疏導道口、引導或幫助旅客上下車、維持站車秩序過程中被列車撞軋而傷亡的,列責任事故。
第二十七條因鐵路行車事故造成作業人員、間休人員等傷亡的,列行車事故主要責任單位責任傷亡事故。
第二十八條從業人員在工作或間歇時間擅自動用企業設備、設施、工具導致傷亡事故的,列責任事故。
第二十九條鐵路公檢法人員在參加生產活動中發生事故,造成傷亡的,列責任事故。
第三十條企業在承包的工程中發生傷亡,若事故責任單位為實行單獨核算的單位,則由其所屬的獨立法人企業承擔事故責任。凡是違反有關規定承發包工程的,列發包企業責任。
第三十一條具有相應資質等級的施工企業,按規定分包技術簡單的小型及小型臨時工程,應自行承擔事故責任。若承包單位營業執照、資質等級證書沒有按規定年檢,工程承包合同(協議)不規范,無證或越級承包,企業資質等級與實際不符等,均視為無效,此類承包單位在所承包的工程中發生傷亡事故,列發包企業責任。
第三十二條小型建設、改造、安裝工程竣工驗收後因施工質量等問題造成人員傷亡,列驗收單位責任。
第三十三條鐵路局所屬臨管鐵路發生的責任傷亡事故,列該鐵路局責任。
第三十四條從業人員駕駛或乘坐本企業交通工具外出執行任務或上下班途中發生交通肇事,造成人員傷亡,按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或水運安全管理部門)的認定,列主要責任單位責任事故;若肇事各方所負責任均等,列傷亡人員所屬企業責任事故。
第三十五條企業從業人員乘坐本企業車輛參加企業組織的旅遊、文體活動等發生傷亡事故,經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認定,系因司機處置不當、車輛失火、爆炸或狀態不良等造成的,列責任事故。
第三十六條鐵路企業機動車輛在企業內通道、施工便道、站場內通道、公路便道等肇事,造成司乘人員及鐵路企業搭乘人員傷亡的,列主要責任單位責任事故並按全部傷亡人數考核。
第三十七條無證駕駛或擅自動用企業機動車輛肇事導致司乘人員及其他人員傷亡的,不論是否在工作時間內,均屬安全管理不善,列責任事故;肇事者與車輛不屬同一企業的,列車輛配屬企業責任。
第三十八條鐵路企業將機動車輛連同司機一並借與或租與外單位臨時使用,有合法的書面合同、協議的,發生責任傷亡事故,列租人、借出方責任;沒有合法的書面合同、協議的,列出租、借出方責任。
第三十九條鐵路企業機動車輛在執行公務過程中,在鐵路道口與鐵路機車車輛相撞,造成鐵路當班人員傷亡的,列主要責任單位責任事故。
第四十條因設備、產品的設計、製造、安裝存在缺陷造成傷亡,經事故調查組技術鑒定予以確認,並排除使用單位責任的,列設計、製造、安裝單位責任事故;若使用單位也有責任的,列使用單位責任事故。
第四十一條從業人員在勞動過程中因患有職業禁忌症而導致行為失控,造成傷亡的,列責任事故。
第四十二條事故原因沒有查清,或公安機關已立案但尚無明確結論的,列責任事故。暫時不能確定事故性質、責任的,按待定辦理。待定期間影響傷亡人員所屬企業安全成績(即中斷安全天數累計),若最終確定為非責任事故,安全成績予以恢復。若跨年度仍不能確定或處理時間超過3個月的,列傷亡人員所屬企業責任事故。在年度考核截止前,該事故已查清並作出與原處理決定相反結論的,可向原處理部門申請更正。
第四十三條從業人員請假離開或返回工作崗位途中,在其作業場所內,發生與企業生產活動有關的傷亡,列責任事故。
第四十四條從業人員在事故中失蹤,至事故結案時仍未找到的,按死亡事故統計。
第四十五條在事故中除有本企業、非本企業當班人員傷亡外,還造成其他人員傷亡的,在事故報告和確定事故等級時,應一並計入傷亡人員總數,但其他人員傷亡不列入事故責任單位責任傷亡人數考核。
第四十六條兩個及以上鐵路企業在交叉作業中發生傷亡事故,經上級勞動安全監察部門認定,列主要責任單位責任事故;若各方責任均等,列傷亡人員所屬單位責任。
第四十七條鐵路企業與合資鐵路企業、地方鐵路企業、路外企業交叉作業中發生傷亡事故,經雙方上級主管部門共同認定,列主要責任單位責任事故;若各方責任均等且均有人員傷亡,分別列責任事故並各自承擔所屬傷亡人員統計與考核。
第四十八條事故發生時,本企業從業人員在參加事故搶險、救援過程中再次發生傷亡,應與原傷亡人數按同一件事故合並考核;若該事故過程已終止,搶險、救援人員又發生事故導致傷亡的,按另一件事故考核。
第四十九條從業人員在事故中負傷,因正常手術治療而加重傷害程度的,按手術後的傷害程度考核。
第五十條從業人員在事故中負傷,救治無效,在30天內(第30天24時之前)死亡,按死亡事故考核,經醫療事故鑒定委員會確認為醫療事故的,按原傷害程度考核;30天後死亡的,按原傷害程度考核。從業人員在事故中負輕傷,30天內發展成重傷的,也按上述原則辦理。
第五十一條從業人員在勞動過程中發生傷亡,經縣級以上醫院診斷或經法醫檢驗或解剖,證明系因腦溢血、心肌梗塞、猝死等突發性疾病所致,並按事故處理許可權得到勞動安全監察部門確認的,不列責任事故。
第五十二條集體企業人員、與路外單位合資聯營企業中的國家鐵路派遣人員在該企業組織、管理的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傷亡事故,以及合資鐵路企業、地方鐵路企業人員因本企業責任在國家鐵路企業生產區域內發生的傷亡事故,另行統計,不計人相關鐵路局資產經營責任制考核。
第五十三條屬於下列情況的,另行統計,不按責任事故考核:
1.從業人員上下班途中發生交通事故(不包括乘坐本企業交通車船肇事)導致傷亡的。
2.因列車遇有非正常情況而採取緊急制動,造成乘務人員等傷亡的。
3.從業人員在勞動過程中(包括維持站車秩序)被不法分子傷害的。
4.鐵路公檢法人員在執行本職公務過程中受到傷害的。
5.從業人員因公乘坐(不含值乘)公共交通工具(含通勤列車)、包乘計程車船時發生事故導致傷亡的。
6.在行車事故中非當班人員傷亡的。
7.從業人員參加社會搶險救災發生傷亡的。
8.從業人員在出差過程中辦理私人事務發生傷亡的。
9、職工外出勞務,在自謀職業中發生傷亡的。
10.按國家規定不屬於責任事故的其他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