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建築施工工藝
1、場地平抄整,三通(通水襲、通電、通路)。
2、地基與基礎,就是挖基坑、做墊層、做基礎。樁基礎的還要打樁。
3、做完基礎後回填,沒有地下室的情況,回填土至正負零以下200--300的樣子。
4、然後做主體,主體實際上就是從基礎圈樑開始,綁筋、支模、澆築,一直到建築物封頂。
一路按照施工圖紙來就可以了。
5、做完框架主體之後,開始每層砌牆。
6、砌牆完了是做樓地面,一般毛胚房的話拆模後是什麼樣子就什麼樣子,不用再做一遍地面,簡裝房的話會幫你做一遍砂漿。
7、樓地面做完了做防水,包括屋面防水、廁浴間防水。這時候要注意廁所的防水做完後要蓄水24小時檢驗,做完後做一層保護層,再蓄水檢驗24小時,最後才做沉箱,做面層。
8、做完防水了可以做水電管線了,這時候要注意水電管線的一些預埋管線在做主體結構的時候就已經預埋好了,在混凝土結構內部,具體預埋的時間是綁筋後,澆築前。
9、欄桿、門窗等實際上可以和水電管線一起做。
10、以上步驟完成了後,就可以裝修了,主要是抹灰,吊頂、地面等,這個由專業的裝修公司來做,建築的可以不用管,看看他們怎麼做,看一回就會了。
工序很復雜,不能說的很詳細,見諒。
『貳』 請問在建築工程中施工工藝和工序的區別
區別:
施工工抄藝:是襲具體的操作方法、技術、工藝等等的全面的介紹。
施工工序:是經過幾個具體工程的驗證,具有成熟施工方法等的方法。
解釋:
工法一詞來自日本,日本《國語大辭典》將工法釋為工藝方法和工程方法。在中國,工法是指以工程為對象,工藝為核心,運用系統工程的原理,把先進的技術和科學管理結合起來,經過工程實踐形成的綜合配套的施工方法。它必須具有先進、適用和保證工程質量與安全、環保、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工程成本等特點。
工藝(Craft)是勞動者利用生產工具對各種原材料、半成品進行增值加工或處理,最終使之成為製成品的方法與過程。
『叄』 裝配式建築施工工藝全過程
把傳統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現場作業工作轉移到工廠進行,在工廠加工製作好建築用構件和配件(如樓板、牆板、樓梯、陽台等),運輸到建築施工現場,通過可靠的連接方式在現場裝配安裝而成。
節點構造:構件連接要滿足強度和延性的要求,並方便施工。節點有以下幾種:濕接頭。將預留鋼筋綁扎或焊接後用混凝土灌築成整體。干接頭。將構件接頭部位預埋的鋼板或型鋼用錨固鐵件互相焊在一起,用砂漿或混凝土做保護層。
機械接頭。將接頭部位預留孔洞或預埋螺母用螺栓連接。預應力接頭。對預留鋼筋或鋼絲預應力張拉後將物件連接起來。
構件製作、運輸和吊裝:建立永久性、半永久性預制構件廠或在現場預制。構件運輸通常選用載重量為 6~20噸的運輸車。常用的吊裝機械為塔式起重機。
(3)建築施工工序工藝擴展閱讀
隨著現代工業技術的發展,建造房屋可以像機器生產那樣,成批成套地製造。只要把預制好的房屋構件,運到工地裝配起來就成了。
裝配式建築在20世紀初就開始引起人們的興趣,到六十年代終於實現。英、法、蘇聯等國首先作了嘗試。由於裝配式建築的建造速度快,而且生產成本較低,迅速在世界各地推廣開來。
早期的裝配式建築外形比較呆板,千篇一律。後來人們在設計上做了改進,增加了靈活性和多樣性,使裝配式建築不僅能夠成批建造,而且樣式豐富。
美國有一種活動住宅,是比較先進的裝配式建築,每個住宅單元就像是一輛大型的拖車,只要用特殊的汽車把它拉到現場,再由起重機吊裝到地板墊塊上和預埋好的水道、電源、電話系統相接,就能使用。活動住宅內部有暖氣、浴室、廚房、餐廳、卧室等設施。活動住宅既能獨成一個單元,也能互相連接起來。
『肆』 土建基礎工程施工工序
土建基礎工程施工工序:
1、施工准備:
技術准備:熟悉被補充開挖基礎的施工圖及施工技術手冊,了解對基礎坑洞的要求及基坑尺寸。
組織准備:如需爆破開挖的還應配置有爆破操作證的炮工。機械打孔或需抽水開挖的還應有機械操作技工。每基桿塔的開挖應有專人負責,根據工程量的大小和作業面的民技工人數。材料工器具准備:鐵鍬、鋼釺、鑿岩機、大錘、斗車、抽水機等其它施工用具。
2、基礎開挖(W點):
桿塔基礎的坑深應以設計圖紙的施工基地面為准,拉線坑的坑深,以拉線坑中心的地面標高為基準。基坑開挖施工時要保護好分坑時所釘的輔助樁,特別是中心樁,輔助中心樁。如在基坑開挖施工中原釘樁要受到干擾,則應移至不受干擾位置,即增定輔助樁,用以找出中心樁。
3、施工檢查項目及質量評定標准:
基礎開挖之前必須由現場技術人員檢查各樁位是否正確,待確定樁位無誤後,方可進行開挖作業。由自檢員進行基礎坑深、大小及坑底、相對高差,進行自檢,合格後,報專職質檢員進行復檢。
4、組織驗收:
基礎開挖完畢後,應及時組織驗收,由於是隱蔽工程必須停工等檢報監理工程師或甲方質檢人員檢查並簽證驗收合格方可進行下道工序施工。做好施工記錄。
5、記錄表格。
(4)建築施工工序工藝擴展閱讀:
土建基礎工程的相關要求規定:
1、質量是生命,沒有質量的工程就是豆腐渣工程,保證不了質量就會失去信譽,所以說這也是一條生命線。質量問題涉及到材料質量、施工質量,實際二者是不可分的,沒有嚴格的質量管理,就不會出來好的工程。
2、安全是建築施工中最主要的部分,第一是生命高於一切,沒有人可以任意的去剝奪一個人的生命,除法律規定的以外。所以在施工中必須要保證安全,安全的責任重於泰山,安全是與效益相聯系的,保證了安全才會有效益。
3、人員管理是建築工程管理的基礎部分,工程是人建造的,如何分配好人員,使工作順暢,而不出現問題,效率提高,而不瞎指揮,保證安全,而不混亂不堪,這就需要管理者的統籌安排,腦子里有個整體的概念,什麼工作需要多少人力心中有數,保質保量,不窩工,不影響工期。
『伍』 施工工藝和施工工序一樣嗎
不一樣。
一、定義不同
施工工藝就是做某個工程的具體規范,比如強電系統中的管路,要求:橫平豎直,線路要沿邊沿角走向。
施工工序指從接受施工任務直到交工驗收所包括的主要階段的先後次序。
二、作用不同
施工工藝的作用就是,使各個不同系統之間能夠協調和減小相互之間功能的影響,如弱電的線路就需要和弱電的線路相隔30公分以上,以免弱電的傳輸線纜受到強電磁場的干擾,而導致前端或後端的設備功能受破壞。
施工工序是工程項目在整個施工階段必須遵循的順序,它是經過多年的施工實踐而發展的客觀規律。
三、意義不同
建築施工過程中,工程工藝是一項很重要的工序。在實際項目的實施中摸索出了一套標准化的施工作業指導書,由此發明了一套規范化的施工工藝,從而提高了項目實施的進度。
施工工序質量控制主要包括建築工程施工工序活動條件的控制和建築工程施工工序活動效果的控制兩個方面。一方面,建築工程施工工序活動條件的控制主要是指對影響建築工程施工工序質量的各因素進行控制。又可分為施工准備方面控制和施工過程中對建築工程施工工序活動條件控制。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建築施工工序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施工工藝圖
『陸』 房屋建築施工工藝流程
1、場地平整,三通(通水、通電、通路)。
2、地基與基礎,就是挖基坑、做墊層、做基礎。樁基礎的還要打樁。
3、做完基礎後回填,沒有地下室的情況,回填土至正負零以下200--300的樣子。
4、然後做主體,主體實際上就是從基礎圈樑開始,綁筋、支模、澆築,一直到建築物封頂。一路按照施工圖紙來就可以了。
5、做完框架主體之後,開始每層砌牆。
6、砌牆完了是做樓地面,一般毛胚房的話拆模後是什麼樣子就什麼樣子,不用再做一遍地面,簡裝房的話會幫你做一遍砂漿。
7、樓地面做完了做防水,包括屋面防水、廁浴間防水。這時候要注意廁所的防水做完後要蓄水24小時檢驗,做完後做一層保護層,再蓄水檢驗24小時,最後才做沉箱,做面層。
8、做完防水了可以做水電管線了,這時候要注意水電管線的一些預埋管線在做主體結構的時候就已經預埋好了,在混凝土結構內部,具體預埋的時間是綁筋後,澆築前。
9、欄桿、門窗等實際上可以和水電管線一起做。
10、主要就是這些,但是專業知識比較多,想要深入,還的學習專業知識加實踐。
(6)建築施工工序工藝擴展閱讀
施工方案的注意事項:
1、冬期施工除應能達到常溫時作業要求外,尚須防凍、裂、火、雪、毒等。需要配備的物資。
2、應成立冬期施工應急預案領導組。
3、進行冬期施工大檢查:在冬期施工前期,由冬期施工應急、督察組成員集體出動,對項目進行一次大檢查,內容包括:
(1)在建、緩建及停建工程的越冬維護情況。
(2)生產和生活臨建、設施、機具的越冬保溫情況。
(3)施工規范、規程及措施的執行情況。
(4)冬期施工物資、機具及設施的到位情況。
(5)對檢查不符合規定之處,及時上報有關部門盡快解決或下發相應班組限期整改。對因瀆職造成事故者,應做出處罰。此外,每次大雪過後,要先行作業場地及道路清掃。對漏水要及時搶修。
『柒』 土建基礎工程施工工序
1、施工准備:
(1)技術准備:熟悉被補充開挖基礎的施工圖及施工技術手冊,了解對基礎坑洞的要求及基坑尺寸。
(2)組織准備:如需爆破開挖的還應配置有爆破操作證的炮工。機械打孔或需抽水開挖的還應有機械操作技工。每基桿塔的開挖應有專人負責,根據工程量的大小和作業面的民技工人數。
(3)材料工器具准備:鐵鍬、鋼釺、鑿岩機、大錘、斗車、抽水機等其它施工用具。
2、基礎開挖(W點):
桿塔基礎的坑深應以設計圖紙的施工基地面為准,拉線坑的坑深,以拉線坑中心的地面標高為基準。基坑開挖施工時要保護好分坑時所釘的輔助樁,特別是中心樁,輔助中心樁。如在基坑開挖施工中原釘樁要受到干擾,則應移至不受干擾位置,即增定輔助樁,用以找出中心樁。施工時應嚴格按要求的位置與深度開挖,特別是深度不應超挖。深度允許誤差為+100毫米、-50毫米,坑底應平整,如一基是兩個或四個坑,應按在允許誤差標准以內最深一坑操平。
(1) 一般土坑的開挖:
開挖一般土坑基礎,在挖掘前應將基南及基面附近的浮石等雜物清理干凈,挖掘應自上而下進行,不得採用掏洞法挖坑,如坑底面積超過2平方米時,可由2人同時挖掘,但不得面對面或相互靠近工作。向外拋土時應防止坑邊石塊回落傷人。休息時不得在坑內。不用擋土挖坑時,坑壁應留有適當的坡度,坡度的大小與土質特性,地下水位、挖掘深度等因素有關。
一般基礎開挖的邊坡度
土質分類 砂石、礫土、游泥 砂質粘土 粘土、黃土 堅土
坡度
(深比寬) 1:0.75 1:0.5 1:0.3 1:0.15
在開挖前還必須對土壤進行多方面的了解,邊坡距離要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加長或縮短,確保不發生坑壁坍塌現象。在開挖過程要隨時注意對土壤的情況,發現土壤的濕度較大,或者土質鬆散時,採取措施。可將邊坡加大,或者對坑壁加以支撐。
開挖的坑底必須鏟平,中間不得有凹凸不平現象,坑的四角應在同一水平面上。基坑如為膨脹土,開挖後不能立即進行下道工序,施工時,坑底應暫留300毫米,等到進行下道工序施工前夕再開挖整平,使基坑底面少受自然自候的影響。
(2) 水坑的開挖:
水坑和帶有泥土的泥水坑的開挖,主要是視水坑的滲水量而定,滲水速度比較慢的水坑,用人工淘水的方法,邊挖邊淘水,挖到主桿的有效深度時,便可放置底盤,現澆基礎應即時組織澆築;如滲水速度較快的水坑開挖,必須配合抽水機械,採用邊抽水邊開挖的方法。使抽水速度快於滲水的速度,這時一般對大於1.5米的深坑,需採用擋土板承坑壁的方法來開挖,以防坑邊坍塌。
支檔的方法有:
A、土樁填充支撐法:在基坑挖至0.5米左右,裝好第一層橫支撐木,把雜木樁由橫支撐木及坑壁間插下,在坑壁與雜木樁中填草袋,邊塞草袋邊將雜木柱向下打,一直打到土中100—200毫米左右,再繼續挖土,同時再將樁往下打並繼續填草袋,當挖至距第一層橫支撐木約0.8-1米,再加第二層橫支撐木,雜木樁之間的距離約0.1-0.2米左右。
B、板樁支擋法:用板樁支的擋坑壁,板樁的尺寸一般厚度為50毫米,寬度有150-200毫米,橫支撐木的距離不大於1米,板樁在基礎中邊挖邊打,打板樁時應墊上木頭以防打裂,要隨時注意板樁下沉是否垂直,橫擋是否水平。
(3) 流砂坑的開挖:
基坑開挖遇到流砂時,會出現流砂不斷湧出的現象,解決的辦法是如果流砂不很嚴懲可以採用大挖方的方法,擴大基礎開挖面直至能夠施工為止,電桿是裝配或予制基礎,要求施工前做好一切准備,使施工緊湊,銜接盡量避免間斷作業,現澆砼基礎,由於施工時間長,大挖方的方法不行時,也用板樁支檔的方法。
流砂比較嚴重的情況,可採用砼護管的方法,護管的內徑1.8米,高0.8米,壁厚0.1米,有上下企口的圓形管,護管的大小,主要是考慮強度上保證安全,下管操作方便,使用的節數應根據地質情況、坑深而定。
混凝土護管的使用方法:
A、用起重設備或扒桿將砼護管吊放於坑位上,使護管的中心與基坑中心重合。
B、開挖時應注意坑內挖土人員,設專人監護,一定要沿管下端四周均勻向下開挖,以便管自動下沉,不可沿一側奮力下挖,否則,將使護管發生傾斜,易造成桿塔基礎邁步和偏移。
C、須使用兩節以上護筒時,必須等前一節護管已下沉到與地面相平時,再按企口對接第二節護管,要注意必須按企口對位護管,使上下護管不易滑動錯口,泥水不易從介面處進入護管。
在流砂地帶採用護管開挖時,常伴有大量的流砂從地面上湧入護管內,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是:在開挖前,先在護管周圍堆上一定數量和高度的小石子,開挖後,隨著護管的下沉,管外的一部分砂石進行管內,石子也跟著下沉,使護管下端外圍約0.5粘厚的范圍被石子予占據,這樣石子可以起到隔砂的作用,流砂被阻,護管外坍塌大為減輕,砂涌現象大大減少。
(4) 人工掏挖基坑:
對於地質良好(粘土類)的桿塔基礎,為充分利用原狀土,提高基礎的搞撥能力,可以進行人工掏挖成型,這樣可以減少較大的開挖方量,縮短工期,在冬季施工也便於養護。
採用人工掏挖施工,應有可靠的安全措施,掏挖時坑下,坑上應配合好,隨時鑒別各種深度的土質狀況,如發現有易坍塌土層,應及時處理,故不可冒險開挖,要防止掏寬底部土後,上部土方坍塌,造成人員傷亡事故。掏挖施工前,先按基礎中心位置,畫好基礎立柱邊緣尺寸,先使用鍬從地面表面開挖至半米多深後,改用短把鍬(鎬)掏挖,掏挖到設計深度後,再按底部擴大尺寸向四周掏挖,並應符合設計要求盡可能將坑壁修光。
(5) 岩石基礎的爆破開挖見《爆破開挖作業指導書》。
3、基礎開挖注意事項:
(1)開挖過程中,如發現地基土質與原不符或坑底發現天然孔洞、古墓管道等,應及時與設計單位、甲方研究處理意見。
(2)坑深誤差超過+100毫米時按以下規定處理。
A、鐵塔基礎超深部分以鋪石灌漿處理;
B、鋼筋砼電桿基礎坑超深部分在100-300毫米時,超深部分以填土夯實處理,超過300毫米以上,其超深部分以鋪石灌漿處理。
C、拉線坑如超深後對拉線盤的安裝位置與方向有影響時其超深部分填土夯實處理,如無影響不作處理。
D、凡不能以填土夯實處理的水坑、流砂坑、淤泥坑及石坑等其超深部分按設計要求處理如設計無具體要求時以鋪石灌漿處理。
E、對於個別桿塔基礎坑,雖超深,但經驗算無不良影響並經設計同意可以不作處理,只作記錄。
4、施工檢查項目及質量評定標准
(1)基礎開挖之前必須由現場技術人員檢查各樁位是否正確,待確定樁位無誤後,方可進行開挖作業。
(2)由自檢員進行基礎坑深、大小及坑底、相對高差,進行自檢,合格後,報專職質檢員進行復檢。
5、組織驗收:
基礎開挖完畢後,應及時組織驗收,由於是隱蔽工程必須停工等檢報監理工程師或甲方質檢人員檢查並簽證驗收合格方可進行下道工序施工。做好施工記錄。
6、記錄表格
(一) 施工准備:
1、技術准備:現場技術交底,熟悉施工工藝的要求。
2、人員組織准備:根據回填坑的大小及工程量大小,確定民技工人數,現場應由有一定經驗的技工負責。
3、施工工器具及機具准備:鐵鍬、斗車、夯錘(夯實機)、鋼釺、大錘及其它施工工器具。
(二) 回填施工:
對於現澆砼鐵塔基礎,在澆築完畢,拆模以後必須請甲方監理驗收,合格後方可進行基礎回填。基礎的下部是密實的原樣土,而上部的回填土,設計一般要求達到一定的密實度。要把回填土能夯實到與原狀土一樣,事實上回去填的密實度普遍達不到要求,就使基礎抗上撥及抗傾復的能力大為降低。
1、根據桿塔基礎的土質採取不同回填施工工藝:
1)一般土質的回填,每填入300mm厚,要夯實一次。夯實時應不使基礎移動和傾斜,土中可摻塊石,但樹根、樹枝等雜草必須清除。
2)對於岩石基礎在回填時應按設計要求比例摻土,以減少空隙,保證基礎的穩定。若設計無規定時,可按石與土的比例為3:1均勻摻土夯實。
3)凍土的抗回填時,應清除坑內冰雪,將大凍塊打碎並摻以碎土,凍土塊最大允許尺寸為150mm,且不允許夾雜冰雪塊。
4)對不易或無法夯實的大孔性土壤,淤泥流砂等基坑,回填時應按設計要求進行。
2、不同型式的桿塔對基礎回填有不同要求:
根據桿塔對基礎回填的不同要求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鐵塔預制基礎、拉線預制基礎、鐵塔金屬基礎及不帶拉線的砼電桿基礎。第二類為現澆鐵塔基礎、現澆拉線基礎。第三類為重力式基礎及帶拉線的桿塔本體基礎。
第一類鐵塔基礎的回填夯實必須滿足下列要求:①對於適用夯實的土質,每回填300mm厚度夯實一次,夯實程度達到原狀土密實度的80%以上。②對不宜夯實的水飽和粘性土,回填時可不夯實,但應分層填實,其回填土的密實度也應達到原狀土的80%以上。③對不宜夯實的大孔性土,砂土、泥、凍土等,在工期允許的情況下,可採取二次回填,但架線時其回填密實度應符合上述規定。工期短又無法夯實,達不到要求的,應採取臨時拉線或其它能使桿塔穩定的措施。
第二類基礎回填方法應符合第一類要求,但回填土的密實度應達到厚狀土密實度的70%以上。
第三類基礎回填可不夯實,但應分層填實。
(三)回填施工注意事項:
1、回填土的密實度達不到要求的可以將回填土層增加200—300cm的防沉層,以保持沉降後的沉定基面,不低於要求的基面。
2、回填時應注意基礎邊坡的設計要求,應與回填同時考慮。
3、對於回填土料的選用應盡量符合要求施工設計要求,原則上要就近取土。
(四)施工檢查項目:
回填土的密實、回填土的回填高程,是否有樹根等雜物,積水是否排干。必須符合規范第4.0.7—4.0.9條。
(五)施工記錄:
基礎回填施工屬隱蔽工程,回填前應對基礎工程組織驗收,方可開始回填。
施工完畢做好原始施工記錄,組織驗收,請甲方監理簽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