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著名的古代建築工程
一、萬里長城
萬里長城是世界建築奇跡之一。萬里長城已被視為中國古代文明的象徵,聞名於世界。
長城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它的修築是從戰國時期開始的。當時的秦、趙、魏、齊、燕、楚等諸侯國,為防禦北方游牧民族南侵和自衛,都興建了長城。秦兼並六國後,為防範北方匈奴的突襲,於公元前213年發起了修築長城的巨大工程,把秦、燕、趙、魏的原有長城連接起來,並加以擴建。整個工程共徵用民工30萬人,連續花了l0多年方告完成,建成了西起甘肅臨洮(今岷縣),沿著黃河到內蒙臨河,北達陰山,南到山西雁門關,東抵遼東的長城,全長達3000多公里。由於長城工程極其艱巨,民工境況非常悲慘,故留下了孟姜女哭長城的傳說故事。
漢代除重修秦長城外,又修築了內蒙古河套南的朔方長城,以及涼州西段長城。涼州西段長城北起內蒙古居延海(今額濟納旗境內),沿額濟河,經甘肅金塔,西到安西、敦煌、玉門關進入新疆。整座長城「五里一燧,十里一墩,卅里一堡,百里一城」,構成了一個嚴整的防禦體系。
漢以後的北魏、北齊、隋 、金等朝代都對長城進行過部分修建,到了明代則進行了全面的重修。明代所修的長城西起嘉峪關,東至鴨綠江邊,全長約6700公里(一萬三干多華里)。整個重修過程前後達100多年,可見工程的浩大和艱巨。其中,山西以東的長城採用內部夯土,外面用磚石砌築的方式,山西以西的長城全用夯土築成。整座長城上又建有很多關城,關城都建在地勢險峻的要地,著名者有嘉峪關、居庸關、山海關等。其中嘉峪關是現存長城關城中最完整的一處。它始建於明洪武五年(1372年),氣勢雄偉,布局周密,結構嚴謹,有「天下第一雄關」之稱。相傳,在修建這座雄關時,不但設計和建造技藝高超,而且連用料的計算也非常精確。在關城建成之後,僅剩了一塊磚,這塊磚被後人放在重關的小樓上,作為紀念。現在人們所看到的長城,主要是明代重修的,以前的長城則只剩下一些遺跡了。
綿延萬余里的長城穿越在崇山峻嶺、急流、溪谷等險峻的地段之上,工程之艱巨是難以想像的,表現了中華民族的磅礴氣概和聰明才智,也反映了中國古代測量、規劃設計、建築技術、工程管理以及軍事技術的高超水平。
二、故宮
故宮坐落於北京城的中心,佔地1087畝,合72萬多平方米,是明、清兩代的皇宮,也是世界上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結構建築群。它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建築傳統和獨待風格。
故宮始建於1406年,是明代永樂皇帝由南京遷都北京時所建的宮城。從總體布局上說,它可分為前後兩部分,即所謂的外朝和內庭。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為中心,文華殿、武英殿作為兩翼,為行使朝政的主要場所。內庭由乾清官、交泰殿、坤寧宮和東西六宮構成,為皇室的生活居住區。按四根柱為一間的傳統進行計算,共有近萬間之多,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
宮殿群由紫禁城圍護,城高10米,外又圍以52米寬的護城河。整座城開有東西南北四座城門,南門為午門、北門為玄(神)武門,東門為東華門、西門為西華門。城的四角各建有一座角樓。每座角樓各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脊,結構復雜,式樣奇特,為古建築中罕見的傑作。關於角樓的建造,還流傳有魯班用秫秸編成蟈蟈籠作模型示範的傳說。整個故宮的建築布局嚴謹規則,主次有序,並用形體變化、高低起伏的手法,使空間豐富多變。
午門是故宮的正門,在城牆墩台上建有一組建築。正中是寬九間的廡殿頂重檐大殿,兩側有聯檐通脊的殿閣伸展而出,四隅各有一個高大的角亭。這一組建築稱五鳳樓,巍峨壯麗、氣勢渾厚。進午門,經過一個大庭院,再過金水橋,入太和門,即是外朝的三大殿,太和在前,中和居中,保和在後,依次建築在一個呈工字形的高大基台上。基台高8.13米,分3層,用漢白玉砌築而成。每層當中都有石雕御路,邊上都裝飾有欄板、望柱和龍頭。據統計,計有透雕欄板1414塊,刻有雲龍翔風圖案的望柱1460根,龍頭1138個。這些石雕裝飾,反映了中國傳統建築獨特風格的裝飾藝術。同時,在結構功能上又起著排水的作用。欄板下,以及望校上伸出的龍頭口中,都刻有小洞口。每當下雨,水由龍頭流出,恰似千龍噴水,蔚為大觀。
太和殿又稱金鸞殿,是皇帝發布政令和舉行大典的場所。殿高35.05米,寬63.96米,深37.20米,是故宮最大的建築,也是現存全國最大的木構建築。它的結構集中體現了中國傳統木構建築的特點。即,先在栓礎上立木柱,柱上架大梁,樑上立小矮柱(瓜柱),再架上一層較短的梁;自大梁而上可以通過小柱重疊幾層梁,逐層加高,每層的梁逐層縮短,形成重檐;在最上層立脊瓜柱,在兩組構架之間橫搭檁枋;在檁上鋪木椽,椽上鋪木板(望板),板上苫灰背瓷瓦;由於梁架逐層加高,小梁逐層縮短,從而形成斜坡式的屋面;屋檐出挑則採用斗拱承接,既可承重,又可增添裝飾效果,是中國傳統建築的又一大特色。太和殿即採用這種結構,用73根大木柱支承梁架形成重檐廡殿式屋頂,上檐斗拱出跳單翹三重昂九踩,下檐為單翹重昂七踩。整座建築庄嚴雄偉,富麗堂皇,起著顯示皇權至尊的效果。
與外朝要求宏偉壯麗、庭院開闊明顯不同,作為帝後生活居住區的內庭呈現庭院深邃的特徵,東西六宮各自成一體,排列井然。又有後苑御花園,幽美恬靜,可供游樂。
整個故宮的布局,以午門至神武門作中軸,呈對稱性排列。中軸線向南延伸至天安門,向北延伸至景山,恰與北京古城的中軸線相重合。登上景山,眺望故宮,飛檐重疊,琉璃連片,壯麗輝煌,氣象萬千,堪稱中國傳統建築之瑰寶。
三、頤和園
園林融匯了建築美、藝術美和自然美,它是科技和藝術相互滲透、交融的結果。中國的園林建築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在世界園藝史中獨樹一幟,成就斐然。幾干年來,在中國的大地上創建有成幹上萬的精美園林。頤和園就是現在保存較為完整的大型皇家園林,在中國的傳統園林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世界的園林建築中也佔有重要的地位。
頤和園坐落在北京西北部,方圓8公里(十六里),佔地4350畝,規模宏偉,景色秀麗。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800多年前的金代,金章宗曾在此建金水院,是當時的西山八院之一。其山稱金山,引玉泉諸水至山下為池,叫金水池。元時,據說有一老人在山上挖得—個刻有花紋的大石瓮,便改金山之名為瓮山。元世祖曾命郭守敬兩次引玉泉諸水至山下,並把金水池疏浚擴展為大水庫,先後易名叫瓮山泊和大泊湖,俗稱西湖或西海子,挖湖之土運上山加高瓮山,從而成為山高水闊的風景勝地。明代又改瓮山為金山,改瓮山泊為金海,在山上建圓靜寺,在湖畔建好山園行官,總稱好山園,俗稱西湖景。1750年,清乾隆皇帝在圓靜寺基礎上,修建大報恩寺,為他的母帝祝壽,並改金山為萬壽山,又對金海進行疏浚,改名昆明湖,整個園林叫清漪園,工程歷時15年建成。自此萬壽山的清漪園,玉泉山的靜明園,香山的靜宜園,以及暢春園、圓明園,合稱「三山五園」,而清漪園獨具特色,有「何處燕山最暢情,無雙風月屬昆明」之譽。令人氣憤的是,1860年英法聯軍攻佔北京,三山五園同遭厄運,被洗劫後又被縱火焚毀,清漪園除個別建築外均成灰燼。1886年,慈禧挪用海軍經費,歷時10年,進行修建,並改名頤和園。1900年,頤和園又遭八國聯軍的掠奪和焚毀,1902年,慈禧再次修復。現存的頤和園,既反映了中國古代園林技藝的高超造詣,也把列強的侵華罪行和清末統治者的腐敗誤國釘上了歷史的恥辱柱。
頤和園繼承了中國古代園林建築的傳統特點和造園手法,並有所發展。全園的布局,大體可分為東宮門和東山、前山、後山、昆明湖等幾個部分。整個園林有如下幾個突出的持點:
1、以水取勝。水域面積佔全園的3/4,設計者依據水面開閡的特點,進行設計布置,主要建築和風景點部面臨昆明湖,或是俯覽湖面。為避免開闊的湖面顯得單調,用長堤把湖面劃分為幾個區域,還在湖中布置了鳳凰墩、治鏡閣、藻鑒堂等島嶼,以象徵傳說中的蓬萊、方丈、瀛洲等海上三神山,從而使水域既開闊又富有情趣。
2、湖山結合。湖北岸的萬壽山高58米,好像翠屏峙立。湖光山色,相映成趣。前山是全園的中心,正中為一組巨大的建築群,自山頂的智慧海而下是佛香閣、檀輝殿、排雲殿、排雲門、雲輝玉宇坊以達湖面。其中,琉璃磚瓦的無梁殿(智慧海)和高41米的佛香閣,氣勢雄偉,為最具特色的建築。這組中軸線的兩旁,布置了許多陪襯的建築物。抱山環湖一帶建有長廓和石欄,把湖與山明顯地區分又緊密地連接在一起。
3、對比鮮明。前山建築壯麗,金碧輝煌,後山建築隱蔽,風景幽靜;昆明湖浩盪壯闊,後湖(蘇州河)怡靜精巧,東宮門內建築密集,西堤和堤西區景物琉落有致。強烈的反差,使遊人產生不同的感受,從而更添情趣。
4、景隨步轉。依據不同的地理特點,用樓、台、亭、閣、齋、堂、軒、館、曲檻迴廊以及假山花木等組合成各不相同的景點。各景點之間既有明顯的區別,又有有機的聯系,使人們漫步園內,景色隨處變換,層出不窮。
5、借景手法。設計者不僅考慮了園內景物的相互配合借用,而且充分地利用周圍的景色,使西山的峰巒,西堤的煙柳,玉泉山的塔影等,恍如園中的景物。這種園內、園外均有景色的巧妙手法,給人一種園林范圍更加擴大的感受。
6、園中有園。在萬壽山東麓一處地勢較低,聚水成池的地方,依照無錫惠山園,建造了諧趣園。它以水池為中心,配以堂、軒、亭榭、樓閣、游廊、小橋,自具獨立的格局,成了園中之園。而且它清雅幽靜,與東宮門內密集的宮殿建築群成了鮮明的對比,給人煥然一新之感。
7、集景模寫。園中匯集了全國許多名勝景觀,但又不是生硬仿造,而是別具神韻,如諧趣園仿自惠山園,西堤六橋仿自杭州西湖蘇堤,涵虛堂、景明樓仿自黃鶴樓、岳陽樓,蘇州街仿自蘇州市街等,但又有很大的差異。
頤和園匯集了中國傳統園林建築藝術的精華。它「雖由人造,宛如天成」,是園林建築的一大代表作。
2. 中國古代建築工程技術
目前在中國國內的古建築與仿古建築市場非常好,從發展的眼觀看古建築就回業很好的答職業。在這里要說明的是你首先要對古建築的文化、、規劃、技術、施工等方面要有很清楚地理解與認識,同時要能夠很好的運用於(施工)實踐。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因為,古建築行業是一門集眾多藝術、技術於一體的行業。如果,你能夠很好努力從理論與實踐的過程,我相信從業是非常容易的,希望你一定會成功。
求採納為滿意回答。
3. 著名的古代建築工程有哪些
長城,都江堰,京杭大運河,靈渠,鄭國渠,故宮,所有的帝王陵墓。南京城。
圓明園、頤和園、拙政園、
4. 古建工程有哪些
古建工程一般有:寺宇廟院、園林景觀、仿古建築、古建築修繕、仿古建築小品(亭、台、樓、閣、門樓牌坊等)
5. 古代建築的名稱
宮:古代帝王的住所或神廟,前者如:故宮,後者如:雍和宮。
府:舊指大官回、貴族的住宅答,今指國家元首辦公或居住的地方。前者如:賈府,後者如:總統府。
邸:高級官員的住所,如:官邸。
宅:居住地方。《韓非子·詭使》有句:無宅容身。
廂:正房兩側房屋,如:西廂房。
宇:屋檐,後泛指房屋。《史記·秦始皇本紀》有句:各安其宇。
(5)古代建築工程的定義擴展閱讀:
設計制度中國古代建築在唐初就已經定型化、標准化,由此產生了與此相適應的設計和施工方法。宋《營造法式》中,已載有一套包括設計原則、標准規范並附有圖樣的材份制(即古代的模數制,見材份)。材份制一直沿用到元末。明初,大量營建都城宮室,已不再用材份制。清初頒布的清工部《工程做法》基本上使用了鬥口制(見鬥口),仍可看出材份制的痕跡,但在力學上已不如材份制嚴謹,各種構件的標准規范也無一致的准則。實質上是舊的設計制度已被廢棄,而新的設計制度還不完善。
6. 1. 中國古代建築工程體現了哪些智慧
中國古代建築工程體現了哪些智慧體現了很多智慧呀,因為有趙樓長城都是很有特色的,而且堅固耐用,就是我回家還保溫,就是我們國家的人的出名特點。
7. 我國古代浩大的建築工程
1、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軍事防禦工程。秦滅六國統一天下後,秦始皇連接和修繕戰國長城,始有萬里長城之稱。
2、統萬城。為東晉時南匈奴貴族赫連勃勃建立的大夏國都城,整個城池由內城和外城組成,內城分東城和西城。1992年統萬城遺址被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統萬城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11月,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3、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長、工程最大的古代運河,也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與長城、坎兒井並稱為中國古代的三項偉大工程,並且使用至今,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是中國文化地位的象徵之一。大運河南起餘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經今浙江、江蘇、山東、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兩市,貫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約1797公里。運河對中國南北地區之間的經濟、文化發展與交流,特別是對沿線地區工農業經濟的發展起了巨大作用。
4、紫禁城。中國明、清兩代24位皇帝的皇家宮殿,是中國古代漢族宮廷建築之精華,無與倫比的建築傑作,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它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為中心。
5、圓明園。北京最大型的公園之一。圓明園坐落在北京西郊,與頤和園毗鄰,由圓明園、長春園和綺春園組成,所以也叫圓明三園。此外,還有許多小園,分布在圓明園東、西、南三面,眾星拱月般環繞在圓明園周圍。圓明園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園林之一,面積五千二百餘畝,一百五十餘景。建築面積達16萬平方米,有「萬園之園」之稱。
6、頤和園。中國清朝時期皇家園林,前身為清漪園,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區十五公里,佔地約二百九十公頃,與圓明園毗鄰。它是以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以杭州西湖為藍本,汲取江南園林的設計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園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宮御苑,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
7、阿房宮。阿房宮被譽為「天下第一宮」,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權制國家——秦帝國修建的新朝宮。與萬里長城、秦始皇陵、秦直道並稱為「秦始皇的四大工程」,它們是中國首次統一的標志性建築,也是華夏民族開始形成的實物標識 。
8、秦始皇陵。秦始皇陵建於公元前246年至前208年,歷時39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規模龐大,設計完善的帝王陵寢。有內外兩重夯土城垣,象徵著都城的皇城和宮城。陵冢位於內城南部,呈覆斗形,現高51米,底邊周長1700餘米。
9、秦直道。是秦始皇於公元前212至公元前210年命蒙恬監修的一條重要軍事要道。秦直道南起京都咸陽軍事要地雲陽林光宮(今淳化縣涼武帝村,武帝乘涼之意),北至九原郡(今內蒙古包頭市西南孟家灣村),穿越14個縣,700多公里。路面最寬處約60米,一般亦有20米,它在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8. 規范《建築工程方案設計招標技術文件編制》建築工程概念性方案設計文件深度中的古能設計專篇說明是什麼
應當是節能專篇說明吧,現在國家對於基本建設項目的節能要求比較高,都規定了應當編制節能設計專篇。
9. 古代建築施工單位如何材料分類
都是用單位的材料,分為木質類和,食材
10. 中國古代建築工程有哪些
故宮,都江堰,長城,布達拉宮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