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程設計 > 青島市土木建築工程學會

青島市土木建築工程學會

發布時間:2020-12-08 18:14:36

❶ 土木行業朱慈勉和劉春原有什麼成就

朱慈勉:2007年獲上海市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一等獎。

劉春原:獲得1項發明專利:現場灌注大直徑鋼筋混凝土管樁的工藝方法與設備。

❷ 李佩勛的人物生平

1982 年畢業於北京建工學院獲學士學位 ,1986 年在冶金部建築研究總院就讀研究生 ,1989 年獲碩士學位,同年留在冶金部建築研究總院工程結構所工作。
2013年4月15日起不再擔任中冶建研院的領導職務。
他長期從事預應力結構的研究、設計、技術推廣和工程應用,熟悉國內外預應力結構學科技術現狀和發展趨勢,在該專業領域,知識廣、造詣深,具有很高的社會知名度,是國內同行業領域內有影響力的知名專家。1997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為建築研究總院結構工程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指導教師。他在若干個全國性學會和協會中擔任重要職務,任中國鋼結構協會預應力結構分會理事長、中國建築學會建築結構分會理事、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後張預應力混凝土結構委員會委員;「預應力技術應用 40 周年紀念文集」副主編;「建築物改造和維修加固新技術」編委;「世紀之交的預應力新技術」編委。近年來在國家一級刊物和學術專著上發表文章16篇,擔任五項國家標准和規程的主編或參編工作。
十幾年來,他一直工作在科研生產一線,積累了豐富的科研及工程實踐經驗。他帶領技術人員,不斷進行技術創新,結合工程需要,出色地完成了預應力結構領域內的多項綜合性研究課題,解決了許多重大工程實際問題。他主持過的項目包括國家科技攻關項目、部級重大科技項目、院所基金項目等,取得多項科研成果。在已完成的9項科研課題中,有6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其中,作為第一負責人主持完成的「小噸位SGK- 230型雙缸開口式千斤頂」的研製獲國家冶金局1999 年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國家經貿委2000年度國家級新產品獎。該成果屬國內首創,填補了國內空白,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該千斤頂作為穿心式千斤頂的替代及補充設備工作效率和安全性顯著提高,主要用於單根預應力筋張拉和超長預應力筋的中間張拉,市場前景廣闊,社會及經濟效益顯著。2000年主持完成的冶金部重點課題「大跨度預應力無梁樓蓋懸挑板受力性能及設計方法研究」獲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冶金科學技術一等獎,該項技術與無梁樓蓋相結合可提高建築使用面積 20% 以上,在大中城市中應用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2000年主持完成山東省重點課題「預應力超長大體積混凝土結構施工新技術研究」獲山東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青島市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該項技術結合山東省國際會展中心工程超長大跨重載預應力結構而提出,以多項綜合的設計施工新技術成功解決了 36 × 5 米跨連續梁的設計施工難題。今年,他主持完成的「預應力張弦梁體系實驗研究」課題,該項技術是將預應力應用於鋼結構中,獲得一種造型美觀、經濟實用的屋面結構體系,有著廣闊的市場應用前景。
李佩勛同志經常說技術創新是企業發展的一個永恆課題,技術發展是無止境的,只有不斷提高技術創新能力,企業才能保持競爭力。為使企業的技術優勢得以在市場競爭中充分發揮作用,他十分重視新技術的開發,近年來申請國家專利共計10項。其中「 自動開合鋼筋工具錨 」及「液壓開口鎖錨器」 兩項專利,用於小噸位 SGK-230 型雙缸開口式千斤頂中,突破了傳統的單缸穿心式千斤頂的模式 ,提高工作效率一倍以上,使無粘結預應力超長張拉成為現實。「 現澆預應力混凝土整體復合平板」 及「 復合預應力混凝土樓板」 兩項專利,獨特性地提出將聚苯塊用鋼絲網編織後埋入砼樓板內,從而形成一個全新的砼密肋板,在板厚一定的條件下,它可使板重減輕 30%—40%, 從而可使板跨顯著提高並減少地震荷載。李佩勛還主持及參加開展2項新課題的研究。其中「現澆預應力復合樓板」被列為北京市重點課題;「緩粘結預應力技術研究」被列為中冶集團重點科技項目。
李佩勛同志在努力進行技術創新的同時,也非常注重技術在工程中的應用。在工程實踐中他表現出很強的組織管理能力和專業技術水平,應用先進的技術解決重大工程難題,將預應力結構的研究、設計、技術推廣和工程應用有機結合,使技術轉化為生產力。他主持完成的預應力工程設計施工項目多達36項。1994 年他擔任國家重點工程「95世界婦女大會會議中心」 項目的預應力工程設計施工負責人,該項目獲北京市結構「長城杯」;1996年,他擔任國家重點工程「首都國際機場2號航站樓」預應力工程設計施工負責人,在工程中採用變角張拉新技術,成功地解決了樓板和牆體預應力筋搭接張拉問題,該工程1997年獲北京市結構「長城杯」、2000年獲中國建築工程「魯班獎」;1998年他擔任山東省重點工程「山東省國際會展中心」預應力工程設計施工負責人,結合該工程主持完成了「預應力超長大體積混凝土結構施工新技術研究」科研課題,在該工程中首次採用了梁側張拉和集束穿筋等新工藝,並以有限元分析方法確定超長結構溫度場,據此採用相應的預應力布筋和張拉順序,使該工程的設計施工獲得圓滿成功,該課題 2000 年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該工程獲中國建築工程「魯班獎」。李佩勛同志豐富的實踐經驗和突出的科技創新能力,為預應力技術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在他的帶領下,公司的預應力技術研究、設計、工程承包快速發展,從最初的預應力工程全年總產值不足100萬元,到現在年產值達到7000萬元,累計完成各種預應力工程320項,總產值達3.5億元。使京冶公司成為我國預應力工程領域的技術領先企業。

❸ 想報2012年北建工的建築學研究生,介紹一下那個老師好些

1、湯羽揚,女,教授,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院長,國家一級注冊建築師,中國建築學會理事,中國建築學會咨詢委員會委員,全國高等學校建築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國家文物局專家咨詢組成員。
畢業於湖南大學建築系,建築學碩士學位,曾擔任湖南大學建築系教師,1992調入北京建築工程學院建築系。為北京建築工程學院建築學一級學科帶頭人, 「國家特色專業」建築學專業建設負責人。
主要研究方向為歷史城市與遺產保護規劃、歷史城市與建築保護設計、鄉土建築研究、公共建築設計、城市設計。
曾出版有《三峽文物珍存》、《行走於歷史與未來之間》等著作及學術論文幾十篇。
主要科研成果有:三峽工程淹沒區地面文物保護實施階段規劃及保護工程(如大昌古城整體搬遷、屈原祠異地復建等)、北京市25片歷史文化保護區保護規劃、北京市發改委的「十一五」期間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研究、北京舊城胡同系統分類與保護研究、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重慶西沱古鎮保護規劃、湖南上甘棠古建築群保護規劃等幾十項規劃設計。目前在研的科研項目有:國家支撐計劃「城市舊區土地改造利用關鍵技術研究」的子課題「城中村改造關鍵技術」研究、北京地區長城保護總體規劃、新疆絲綢之路(和田地區)古遺址保護規劃等。
2、陳靜勇,男,1963年出生,教授,現任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黨總支書記兼教學副院長職務,並擔任學校教學工作委員會委員、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學位委員會主任委員、「設計藝術學」學科負責人等職務;兼任中國建築學會室內設計分會(CIID)理事及專家委員會委員、國際商業美術設計師協會(ICAD中國總部)景觀設計師委員會委員、全國「環境藝術學年獎」評審委員會委員、《觸摸設計》雜志編委、中國工業設計協會會員、中國流行色協會會員等。
目前主要從事「建築設計及其理論」學科中的「居住區規劃與住宅建築設計」、「室內設計」研究方向和「設計藝術學」學科中的「室內設計」、「產品設計」、「數字化設計」等研究方向,以及工業設計專業的教學和科研工作。近年出版專著、譯著、教材等多部,論文30餘篇;主要主持了如國家「十五」科技攻關課題子項目、建設部研究開發項目、北京市教育委員會科技發展計劃項目、北京市屬市管高等學校「中青年骨幹教師培養計劃」項目、「北京市優秀青年知識分子培養基金」項目等科研課題和多項學校教育科研項目。
1995年獲得「北京市優秀青年知識分子」稱號;2004年獲得「全國百名優秀室內建築師」稱號;2004年獲得北京市教育教學成果(高等教育)一等獎;2005年獲得「北京市教育創新標兵」稱號;2005年負責的《全產品化實驗住宅建築與室內設計》項目,分別獲得首屆國際室內建築師/設計師聯盟(IFI)中國國際室內設計大賽三等獎;2006年獲得北京建築工程學院「教學名師獎」;2007年獲得第三屆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
在研項目有「居室環境綠色設計與綠色裝修部件化系統研究」、「建築室內環境綠色設計與綠色裝修部件化系統研究」、「建築學院2004版各專業(本科)課群系統建設與教學實踐研究」、2005年北京市屬市管高等學校「中青年骨幹教師培養計劃」項目、「逆向工程中的數據採集與實驗技術研究」、建築環境色彩管理研究等。
3、劉臨安,男,教授,博士生導師,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常務副院長,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師分會理事,《建築師》雜志編委,建設部專家委員會專家。義大利「國際文化遺產保護組織(ICOROM)」通訊會員。曾獲原冶金工業部教學改革一等獎、全國寶鋼教育基金優秀教師獎。
畢業於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原西安冶金建築學院)建築學專業、建築歷史與理論專業,先後獲得工學碩士和工學博士學位,進修於義大利羅馬大學建築學院。
專業研究方向為:建築設計、建築歷史與理論、建築遺產保護、建築與城市文化。
出版的著作和譯作主要有:《義大利當代百名建築師作品選》、《中國建築藝術全集—元代前陵墓卷》、《全國注冊規劃師執業資格考試輔導教材》、《鳳凰之家—中國建築文化的城市和住宅》、《陝西古建築》。發表的論文有《從文化整體性上考察與研究我國傳統民居》、《歷史城市保護與傳統文化復原的模式》、《中國古建築與詩詞的對稱性》、《對中國古代城市「中經線」的文化解讀》等40餘篇。
完成的科研成果有:陝西華山風景區規劃、黃河壺口風景區規劃、陝西樓觀台風景區規劃、西安古城南門順城巷歷史街區改造規劃與設計,內蒙古包頭市五當召風景區旅遊規劃、內蒙古固陽縣秦長城遺址保護規劃、陝西潼關古城保護規劃、陝西神木麟州古城保護規劃。
2006年,在丹麥文化部和丹麥建築師協會的資助下,作為指導教師率隊與清華大學、同濟大學、重慶大學一道,與丹麥四家建築事務所合作,參加第十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並獲得金獅獎。
4、張忠國,男,建築與城規學院副院長,副教授,高級城市規劃師,日本國東京大學城市規劃學碩士,北京大學城市規劃系博士。
研究方向:城市規劃與設計、小城鎮規劃與設計、城市與區域規劃等。
作為課題負責人共完成國外科研項目包括《日本狹山市公園綠地系統規劃研究》,《日本宮崎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研究》等10餘項,作為課題負責人完成國內科研項目包括國家六部委科研項目《長江三峽區域旅遊發展研究》,建設部級科研項目《城市總體規劃實施保障機制研究》,北京市科委重大科研項目《北京市淺山區生態村旅遊開發與規劃研究》,青島市重點項目《青島市城市發展戰略研究》等近20餘項。獲得國家級課題1項、省部級課題3項。主持起草《青島市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等多項地方法律法規等文件。主講《區域經濟與區域規劃》,《城市規劃評析》等大學和研究生課程,主持《城市總體規劃》,《城市控制性詳細規劃》的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的指導工作。在《城市規劃》,《經濟地理》,《城市問題》等國家級中文核心期刊上發表研究論文近20篇,專著《城市成長管理的空間策略》被批准為國家十一五規劃重點圖書由東南大學出版社2006年10月出版,專著《城市規劃編制與實施管理策略》於2008年4月由兵器工業出版社已經出版。2005年獲得山東省規劃設計二等獎,2006年指導研究生獲得全國民族建築景觀設計競賽銅獎、2007年獲得北京建築工程學院科技成果二等獎。
5、歐陽文,女,1969年出生,副教授,畢業於重慶建築大學。
研究方向:公共建築設計,傳統建築及其環境的改造與更新,居住區環境與居住建築設計等。
近年來,主要科研成果包括:國家自然基金項目《傳統聚落空間的理論框架與時間研究》,國家「九五」科技攻關項目《村鎮小康住宅示範小區規劃設計優化研究》(科技進步三等獎),建設部科研項目《西部大開發過程中宜賓市城市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建設部「華夏獎」三等獎),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項目專題《居住區管理研究》(建設部「華夏獎」一等獎),建設部科技促進中心項目《成都市成華區實施農村新居工程建設與城市可持續發展研究》和北京規劃委員會項目《北京優秀近現代建築調查》等。完成的主要工程項目包括:《北京川底下古山村保護與旅遊開發規劃》、《岔道城城池修復與村域保護規劃》、《焦庄戶地道戰遺址保護與旅遊開發規劃》、《中共中央紀委監察部北戴河培訓中心總體規劃》以及《北京菩薩山生態旅遊建設示範項目總體規劃》等。
目前主要在研項目包括:《密雲庫區生態村綜合建設模式與示範研究》的專題項目《生態村規劃設計研究》(北京市2005年重大科技專項),《中央國家機關地標准住宅的改造研究》,《山東泗水縣聖水山莊規劃與設計》,《懷仁縣北環路道路景觀規劃與設計》等。
主要參與撰寫的論著包括:《北京古山村——川底下》和《跨世紀的住宅設計》。主要譯著包括:《藏酷空間——LOFT》、《國外家居設計精選——小空間》和《簡捷室內設計手冊》、《室內設計標准圖集》等。
曾先後赴澳大利亞、德國、丹麥及美國等參加專業培訓、國際會議和學術交流活動。
6、格倫,女,蒙古族,教授,1965年出生於內蒙古呼倫貝爾大草原。
1987年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築系獲學士學位,1995年獲碩士學位;2000比利時魯汶大學建築系獲建築學碩士學位。2001年回國後由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築與城規學院副教授轉入北京建築工程學院建築與城規學院副教授,2007年晉升為教授。2003年成立格倫醫療建築研究工作室。
現社會兼職國際建築師協會醫療衛生分會會員(UIA-PHG);衛生部衛生經濟學會醫療建築專業委員會理事;中國建築協會醫療建築專業委員會委員;衛生部醫療建築專家組成員。
2006年初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題目:醫院建築前期策劃及設計過程的系統化控制措施研究。結合課題完成醫院建築子系統研究論文共7本。此項研究填補了國家在此領域研究的空白。到目前為止已發表論文30餘篇,其中在建築核心雜志發表三篇,主要參編論著六本。曾接受以下雜志的專訪:「世界醫學雜志」,「房地產導刊」,「中國醫院院長」。在北京、上海及深圳等地的全國范圍內的重大學術活動中作了重點學術講座。目前在積極籌備專著「現代醫院建築策劃」。
計劃繼續申請國家自然科學資助項目,題目:綜合醫院建成使用後評估系統方法研究。這項研究將會開辟醫療研究的新領域。目前工作室共培養了研究生十餘名,畢業後絕大多數承擔了醫療建築設計的重要角色。
工作室從事醫療建築設計項目到目前為止有30餘項,其中包括:
黑龍江大慶第七人民醫院800床,全國競標中選方案;山東膠州人民醫院800床,競標中選方案;江蘇泰州普濟醫院600床,競標中選方案(目前已投入使用),解放軍251醫院 500床,競標中選方案。
醫療建築前期策劃咨詢在我國屬較新的領域,工作室學習國外的先進方法並結合我國的具體情況,開創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成果內容,完全符合市場需求並得到了甲方極高的評價。此項工作是保證醫院建築最終產品質量不可或缺的步驟和內容。目前已完成的前期策劃咨詢項目有:北京協和醫院前期策劃及總體規劃;廣州南方醫院前期策劃及總體規劃;浙江台州醫院前期策劃;黑龍江省醫院前期策劃及總體規劃設計;甘肅婦幼保健院前期策劃及總體方案設計等。
目前,已與國內及國際等機構建立了廣泛的合作關系,中國電子工業設計研究院;英國倫敦南岸大學醫療建築研究 MARU;荷蘭 EMG 醫療建築設計公司;德國 HWP 醫療建築設計公司;芬蘭赫爾辛基工業大學醫療建築研究 SOTEA。2007年推薦一研究生到英國MARU進一步深造和學習。
7、趙可昕,女,高級工程師、注冊建築師,碩士研究生學位。
1987年至1996年主要從事建築工程設計工作;1997年至今主要從事建築學專業教學工作。2003年起任碩士研究生導師。
近年主要關注交通建築與城市設計。主持北京市教委科研課題「北京城市快速軌道交通車站系統化規劃設計研究」;參加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科研課題「城市綜合交通樞紐設計」,負責城市與建築設計相關部分。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為城市及公共建築設計。
8、郭晉生,女,1960年出生,1982年2月畢業於東南大學建築系建築學專業,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1982年2月-1998年8月在機械部設計研究總院從事建築設計工作,1998年8月—2003年8月在機械工業規劃研究院從事建築設計和建築設計管理工作,2003年-至今,調入北京建築工程學院從事建築教學工作。
共參與了近百項民用與工業建築工程設計工作。主要科研成果有:北京萬通新世界廣場、北京中糧廣場、國家經貿委虎峪園林山莊、中國駐烏茲別克、吉爾吉斯、瑞典、剛國(金)等使館經商參處建築方案設計,在項目中擔任過建築專業設計人,建築專業設計負責人和項目總設計師。經過多年的工程實踐,具有豐富的工程經驗和對建築設計及理論深入的認識與理解。
主要研究方向:公共建築設計、城市既有住宅更新與改造。
在研項目為低標准住宅更新與改造設計和中國駐外建築設計研究。
9、陸翔,男,1958年出生,副教授,碩士學位,建築史論部部長,研究方向為歷史街區保護與更新、大型公共建築。
現科研項目有北京原比利時使館保護、中國音樂學院排演廳方案設計、北京市護國寺旅遊規劃、河南溫縣世界水景風情園等。獲獎方面:《北京四合院》(合作)獲國家優秀科技圖書二等獎;《北京什剎海地區護國寺街旅遊成果調研報告》獲西城區優秀調研成果二等獎;《關於合理利用保護區旅遊資源》獲政協西城區委優秀提案獎。
10、林川,女,1959年出生,教授,國家一級注冊建築師
研究方向為居住區規劃、住宅設計、生態建築技術。教學課程主要有:建築設計及原理、生態建築與城市。
曾負責北京市科委科技項目「小城鎮生態住宅建築設計研究」,2004年出版《小城鎮住宅建築節能設計與施工》,現擔任北京市科委科技項目「北京淺山區生態村規劃與休閑產業開發關鍵技術及示範研究」中「淺山區生態村詳細規劃及住宅設計研究」專題負責人。多年從事住區規劃及住宅設計方面的教學與研究,特別關注地域、氣候對建築及文化的影響以及適應氣候的建築設計方法和生態美學。
11、張大玉,1966年出生,山東嘉祥縣人,畢業於重慶建築大學,獲碩士學位。現為北京建築工程學院科研處處長兼城市研究所所長,教授,國家注冊城市規劃師,中國民族建築研究會常務理事,北京土木建築學會常務理事。
長期從事景觀規劃與設計、居住區規劃與住宅設計以及村鎮規劃與設計等方面的理論研究與工程實踐。近幾年來,先後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主持或參與完成各類科研項目30餘項,其中包括:國家「九五」科技攻關項目《村鎮小康住宅示範小區規劃設計優化研究》、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項目的專題《居住區室外環境設計研究》、建設部科研項目《西部大開發過程中宜賓市城市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北京「十五」社科基金項目《北京私家園林在城市建設與發展中的地位、作用及保護對策研究》等。先後獲得省部級科技獎勵3項,2006年獲 「十五」全國建設科技進步先進個人獎,2007年獲「北京市教育創新標兵」稱號。
目前主要在研項目包括:北京市重大科技專項《北京淺山區生態村規劃與休閑產業開發與關鍵技術研究》與《密雲庫區生態村綜合建設模式與示範研究》、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城市舊住宅區宜居更新技術研究》等。
12、孫明,男,1960年出生,教授。
研究方向為公共建築設計、景觀建築學。
主要科研方向:教育建築;北京建築工程學院大興校區規劃設計研究。發表論文有:《普通高等學校校園靜態交通規劃設計研究》、《新時期普通高等學校規劃指標分析》。
現任北京城市規劃學會理事。
現任學校新校區建設指揮部總建築師。
13、高丕基,男,1953年出生,中共黨員,北京建築工程學院建築系副教授。中國建築師學會室內建築師學會會員,中國國家機關政府采購與工程設計項目評審專家。
1983年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畢業,1993年日本東京武藏工業大學建築學科訪問學者。2001年清華大學「國際環境藝術設計研究所---六角鬼丈研究室」研究員。擔任多門教學工作,包括本科生、研究生與工程碩士等相關課程教學,並獲得院級、市級教學成果一等獎。科研重點在公共環境藝術設計、室內設計、住宅裝修部件化系統設計研究,並獲得科研與設計獎項。
發表文章及作品二十餘篇,出版著作6部,並獲得優秀論文獎項。目前在研課題有環境藝術與景觀設計、建築裝修標准化部件化產品應用設計與開發等方面。在研項目有北京市西城區傳統四合院建築環境設計、北京大學醫學院電教樓裝修工程。
14、姜中光,男,1937年出生,教授、國家一級注冊建築師,1962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建築系。現任院城市研究所總規劃師,北京市城市規劃學會常務理事、北京土木建築學會北京建築師學會理事。
先後從事工作有:建設部建築科學研究院從事國外建築歷史與理論研究。湖北省「三線」建設新城市的城市規劃與園林設計工作。建設部六局、國家建委一局從事居住區與公共建築設計工作。中國建築總公司海外部國外建築項目設計工作。北京建工學院建築系從事建築設計與建築歷史理論教學工作,開發區、旅遊區、城市設計等規劃設計工作。現在北京建工學院城市研究所從事建築設計、城市設計、文化遺產保護規劃與設計研究。
目前科研項目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江西吳城遺址保護》、《全國文物保護單位北京東交民巷原比利時使館辦公樓保護》、《全國文物保護單位安徽凌家灘遺址展示設計》、《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廣東馬壩人(石峽)遺址保護規劃》、《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湖北石家河遺址保護規劃》、《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盧溝橋(宛平城)保護與展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湖南龍興講寺保護》等。
15、張路峰,男,1964年出生,教授,哈爾濱工業大學博士(2001),德國柏林工業大學(TU-Berlin)訪問學者(2003~2004),國家一級注冊建築師(1997~),全國注冊建築師考試委員會命題專家,全國建築工程標准設計專家委員會專家,《北京建築工程學院學報》編委,《城市空間設計》編委,德國柏林建築獎協會(VAB)會員(2007~)。
自1995年開始指導建築設計及其理論專業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城市設計、公共建築設計。承擔課程:建築設計與研究、建築設計方法論、建築評析。教學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注重對外交流與合作,並多次組織聯合教學。近年來在《建築學報》、《世界建築》、《建築師》、《北京城市建設》、《國外城市規劃》等專業雜志上發表論文多篇。主要研究成果:北京舊城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整合機制研究、唐山城市公共空間系統研究、京西齋堂地區傳統民居保護與更新研究、城市化過程中進城農民安居模式研究等。目前正承擔唐山博物館改擴建、唐山城市水系與濱水空間城市設計、唐山震後小區及住宅改造等研究項目。
16、房志勇,男,1957年出生,副教授。
同時招收「建築設計及原理」、「建築技術」方向研究生。
研究方向為:生態建築技術、建築裝修技術、村鎮規劃、住宅設計。教學課程主要有:生態建築技術、建築節能技術、建築防災技術、材料與工藝學。
科研項目有:「小城鎮生態住宅建築設計研究」、「綠色鋼結構住宅示範建設項目研究」、 「預制組合式房屋規范化研究」等。現為「北京淺山區生態村規劃與休閑產業開發關鍵技術及示範研究」中「淺山區生態村詳細規劃及住宅設計研究」專題主要參加人。現承擔的科研項目有:「既有建築的節能改造」、「家庭裝修中的拆改現象對結構安全性的影響」等。
多年從事建築設計和建築技術方面的教學和研究,關注建築節能、生態建築、村鎮規劃、建築改造、建築裝修等研究領域。
17、樊振和,男,副教授(聘任教授),國家一級注冊建築師,國家級監理工程師,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師分會建築技術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
主要研究方向為建築技術(建築構造及結構選型)和綠色建築。目前承擔北京市教委科研課題《北京地區建築屋頂技術優化設計研究》。從事高等建築教育26年,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有多年的建築設計工程經驗,有國外工程項目監理工作經歷(中國政府援外體育場工程項目副總監、結構總監)。
目前在研項目有:北京地區建築屋頂技術優化設計研究、北京城區既有多層住宅更新改造技術策略研究、建築技術系列課程研究等。獲獎方面有:北京市教育教學成果(高等教育)二等獎,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主編,北京建築工程學院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三次),北京建築工程學院教學名師。
18、胡雪松,1963年出生,雲南思茅人。1985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建築系,獲學士學位;1993年畢業於重慶大學建築系,獲碩士學位。現任北京建築工程學院建築與城規學院建築系主任,教授、國家一級注冊建築師。
學術研究領域為建築設計及其理論,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場所認同——文化建築學、鄉土建築與鄉村建設。多年來一直從事建築教學、研究和設計工作,主持、參與完成了十多項縱向科研項目和大量的建築設計項目,在國內外刊物發表論文數十篇。近期主持、參與的主要科研項目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西南少數民族貧困地區鄉村聚落營造學研究」、北京市教委科研基金「北京郊區鄉村旅遊建築(設施)發展研究」、北京市人事局科研基金「鄉村旅遊與村落建設」。代表論文包括:「建築美學思考」(《世界建築》,2005,12)、「村落空間資源化」 (《建築學報》2006,5)、「直白場所」(《世界建築》,2006,6)。
19、業祖潤,女,1938年出生,教授,研究方向為公共建築設計、城市設計、民居文化研究、歷史街區保護與發展研究、風景區規劃與風景建築設計研究。
科研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礎資助項目《傳統聚落空間環境結構研究》、國家十五計劃攻關課題《住宅及其環境》、《前門歷史街區保護研究》、《北京川底下古村保護與利用研究》、《焦庄戶古村保護與地道站紀念館設計》等。
在研項目:《歷史街區保護與更新研究》、《前門地區保護與更新設計》、《鮮魚口街區設計》、《前門大街城市設計》、《北京民居研究》、《河南省社旗歷史名鎮商業街區設計》、《河北省臨城縣歧山湖風景區規劃與建築設計》、《湖濱產業園區規劃與建築設計》、《博物館設計》。
發表論文:《保護、更新、延續——北京前門地區保護更新規劃探析》、《傳統空間聚落結構研究》、《傳統民居文化對現代居住建築創作啟示》等。
20、鄒越,男,1967年出生,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建築技術,數字化設計研究。
主要教學課程有建築物理(本科)、計算機輔助設計(本科)、建築新技術(研究生)等,曾獲院級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
目前在研方面項目有北京市教委「室內環境污染分析與治理研究」、「建築數字化設計基礎平台研究」等。參與「北京建築外飾面材料綜合熱工性能優化設計研究」、「被動採暖與主動通風相結合的太陽能建築技術研究」。曾有「建築結構膠及其應用技術研究」項目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三等獎,《平屋面》項目獲湖南省優秀設計三等獎

❹ 土木行業這兩個人誰更厲害

兩位導師各有千秋來,自朱慈勉導師主攻結構方向,劉春原導師主攻岩土方向。他們分別是一級結構師,注冊岩土師。聽說劉春原老師是一次性考過,在學術科研領域做的很嚴謹很好,並且貌似在美國一工科大學擔任教授。但論名氣,同濟的朱老跟厲害,他主編的結構力學教材大多數土木學子應該都有所耳聞,我也曾看過的他主編的書,雖然學校統一用的清華版龍馭球的,總之各有千秋吧!!

❺ 風雨瀟瀟的作者簡介:

康玉璞,生於1937年農歷三月初十日,山東省濰坊市人。
1953年9月參加工作,後調回入「青島建築幹部學答校」學習工民建專業。1988年入「北京現代管理學院(函授班)」學習(學制兩年)。
自1955年起在青島建築公司任技術員、工程師、機械化施工公司副經理等職。其中1958年至1959年下放勞動兩年,1971年在青島市五七幹校勞動7個月。
1986年5月調入中房青島公司歷任工程處長、設計院院長、副總工程師、總工程師等職。1988年晉升為高級工程師。曾在青島建築工程學校、青島職工大學、青島冶金建築學院、青島海洋大學(建工學院)兼職任教。
1997年5月退休後,參加青島市浮山新區建設,任總經濟師。2006年迄今,在青島市土木建築工程學會任技術顧問。

❻ 土木建築工程信息技術是核心期刊嗎

土木建築工程信來息技術源 是國家級刊物,不是核心期刊
《土木建築工程信息技術》(季刊)創刊於2009年,是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准登記注冊,由中國科協主管、中國工程圖學學會主辦的國家一級刊物,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本刊旨在全面反映國內外土木工程行業在圖學和信息技術方面的成果與動態,堅持理論與實踐並重,提高與普及兼容,推動土木工程行業信息化建設步伐,提升土木工程行業信息化整體水平。本刊是國內土木工程行業專門進行圖學和信息技術交流的惟一刊物,面向全國從事建築、市政、道路、橋梁、交通、石化、電力等領域的設計、科研、施工和工程管理的廣大工程技術人員,以及工程類高等院校師生等。主要欄目:技術研究、開發實踐、走進工程、應用交流、行業發展。

❼ 建築工程材料類的雜志有哪些

建築類雜志大全
1)安徽建材 合肥 安徽省建築材料科學研究所
2)安徽建築 合肥 安徽省建築科學研究設計院
3)安徽建築工業學院學報 合肥 安徽省建築工業學院
4)保溫材料與節能技術 南京 中國絕熱隔音材料協會
5)北京工程造價 北京 北京市建設工程造價管理處
6)北京規劃建設 北京 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7)北京建材 北京 北京市建築材料科學研究院
8)北京建築工程學院學報 北京 北京建築工程學院
9)北京修建科技 北京 北京市房地產管理局
10)玻璃鋼、復合材料 北京 國家建材局玻璃鋼研究所
11)玻璃與陶瓷 上海 全國玻璃搪瓷工業科技情報站
12)城市 天津 天津市城鄉建設委員會
13)城市公用事業 上海 上海市公用事業研究所
14)城市規劃* 北京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
15)城市規劃匯刊 上海 同濟大學建築城市規劃學院
16)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 天津 天津市環境科學學會
17)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 北京 建設部房地產業司
18)城市開發 北京 中國城市煤氣協會
19)城市煤氣 北京 該刊編輯部
20)城鄉建設 北京 中國城鎮供水協會
21)城鎮供水 重慶 重慶市環境科學學會
22)重慶環境科學 重慶 重慶市建委技術情報站,重慶市土木建築學會
23)重慶建築大學學報 重慶 重慶建築大學
24)重慶建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重慶 重慶建築高等專科學校
25)村鎮建設 北京 中國建築技術研究院
26)大連建工 大連 大連市建築科學研究設計院
27)大連市政 大連 大連市城建局市政工程情報站
28)低溫建築技術* 哈爾濱 黑龍江省土木建築學會等
29)地基基礎工程 北京 北京市城建設計院
30)地下空間 重慶 重慶建築大學
31)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 北京 國家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哈爾濱建築大學
32)東北市政科技 沈陽 沈陽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
33)東南大學學報* 南京 東南大學
34)防護工程 洛陽 中國土木工程學會,中國防護工程學會
35)福建建設科技 福州 福建省建築科學研究院
36)福建建築 福州 福建省土木建築學會
37)工廠建設與設計 北京 機械工業部工程建設中心
38)工程機械 天津 工程機械雜志社
39)工程技術 天津 中國建築工程第六工程局
40)工程建設標准化 北京 建設部標準定額研究所
41)工程勘察* 北京 中國建築學會工程勘察學術委員會,建設部綜合勘察研究設計院
42)工程抗震 哈爾濱 國家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
43)工程力學 北京 中國力學學會,清華大學土木系
44)工程設計與研究 北京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建築設計研究院
45)工業建築* 北京 冶金部建築研究總院
46)公用科技 北京 北京市公用事業科學研究所
47)供水與排水 長春 中國市政工程東北設計研究院
48)古建園林技術* 北京 北京市第二房屋修建工程公司(北京古代建築工程公司)
49)廣東供水信息 廣州 中國城鎮供水協會廣東分會
50)廣東建材 廣州 廣東省建材工業科研所
51)廣東土木與建築 廣州 廣東省建築科研設計所
52)廣西城鎮供水 南寧 廣西城鎮供水協會
53)廣西土木建築 南寧 廣西土木建築學會
54)廣州建築 廣州 廣州市建築科學研究所
55)規劃師 桂林 桂林市規劃設計院
56)硅酸鹽建築製品 沈陽 中國建築東北設計院
57)硅酸鹽通報 南京 中國硅酸鹽學會
58)硅酸鹽學報 北京 中國硅酸鹽學會
59)國外城市規劃 北京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60)國外建材科技 武漢 武漢工業大學學報期刊編輯部
61)國外建材譯叢 綿陽 西南工學院
62)國外建築科學 重慶 重慶建築大學
63)國外煤氣 天津 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院
64)哈爾濱建築大學學報(參見哈爾濱建築工程學院學報) 哈爾濱 該刊編輯部
65)哈爾濱建築工程學院學報* 哈爾濱 該刊編輯部
66)河北建材 石家莊 河北建材科技情報站
67)河北建築工程學院學報 石家莊 河北建築工程學院
68)河北建築煤炭工程學院學報 邯鄲 河北建築煤炭工程學院
69)河南城建高專學報 平頂山 河南城建高等專科學校
70)河南建築技術 鄭州 河南省建材研究院
71)湖南建材 長沙 湖南省建材研究設計院
72)華中建築* 武漢 中南建築設計院,湖北省土木建築學會
73)化工給水排水設計 合肥 化學工業部給排水設計技術中心站
74)化學建材* 上海 上海市建築科學研究院
75)混凝土* 沈陽 中國建築東北設計研究院,中國建築業聯合會混凝土協會
76)混凝土與水泥製品* 蘇州 國家建築材料工業局,蘇州混凝土水泥製品研究所
77)機場工程 北京 空軍工程設計研究局
78)基建優化 西安 中國基本建設優化研究會
79)吉林建築工程學院學報 吉林 該刊編輯部
80)吉林建築設計 長春 吉林省建築設計院
81)給水技術 北京 北京市自來水公司
82)給水排水* 北京 中國建築技術研究院,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給排水學會
83)建材標准化與質量管理 北京 國家建築材料工業局標准化研究所
84)建材地質 北京 國家建築材料工業局地質研究所
85)建材工業技術 成都 成都建材工業設計研究院
86)建材工業信息 北京 國家建築材料工業局技術情報研究所
87)建材統計與預測 北京 國家建築材料工業局生產協調司
88)建工技術 貴陽 中國建築第四工程局
89)建設機械技術與管理 長沙 中國建設機械總公司
90)建設監理 上海 建設部建設監理司上海建設委員會
91)建築 北京 建設部建設雜志社
92)建築電氣 成都 中國建築西南設計研究院
93)建築工人 北京 北京市建築工程總公司編輯部
94)建築管理現代化 哈爾濱 哈爾濱建築大學
95)建築機械* 北京 建設部北京建築機械綜合研究所,中國建築機械協會
96)建築機械化 廊房 中國建築技術研究院建築機械化所
97)建築技術* 北京 建築技術雜志社
98)建築技術及設計 北京 中國建築技術研究院
99)建築技術開發 北京 北京市建築工程研究院
100)建築節能 北京 中國建築業協會
101)建築結構* 北京 中國建築技術研究院
102)建築結構學報* 北京 中國建築學會
103)建築科技 唐山 中國建築第二工程局
104)建築技術情報 北京 中國建築第一工程局建築科學研究所
105)建築科學 北京 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
106)建築砌塊與砌塊建築 鄭州 中國建築砌塊協會
107)建築人造板 南昌 江西建築人造板研究所
108)建築設計管理 沈陽 中國建築東北設計研究院
109)建築設計通訊 廣州 廣東省建築設計研究院
110)建築師 北京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111)建築施工* 上海 上海建工(集團)公司
112)建築通訊 天津 天津市建築科學研究所
113)建築學報* 北京 中國建築學會
114)建築與預算 沈陽 遼寧省城鄉建設經濟技術定額管理站
115)建築知識 北京 中國建築學會
116)江蘇城市規劃 南京 江蘇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
117)江蘇建材 南京 江蘇省建材研究設計院
118)江蘇暖通空調製冷 南京 江蘇省土建學會暖通空調熱能動力委員會
119)結構工程師 上海 同濟大學等
120)軍工勘察 北京 國防機械工業工程勘察科技情報網
121)勘察科學技術 保定 冶金部勘察科學技術研究所
122)蘭州城鄉建設 蘭州 蘭州市城市科學研究會
123)遼寧建材 沈陽 遼寧省建築科學研究會
124)遼寧建築 沈陽 遼寧省建設科學研究所
125)煤氣與熱力 天津 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院
126)耐火材料 洛陽 該刊編輯部
127)南方建築 廣州 廣東省建築學會
128)南京建築工程學院學報 南京 南京建築工程學院
129)南京市政 南京 南京市市政設計研究院
130)暖通空調* 北京 中國建築技術研究院等
131)青島建築工程學院學報 青島 青島建築工程學院
132)清華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 北京 清華大學
133)區域供熱 北京 中國城鎮供熱協會
134)人防工程 北京 人防工程雜志社
135)山東建材 濟南 山東省建材設計研究院
136)山東建材學院學報 濟南 山東建材學院
137)山東建築工程學院學報 濟南 山東建築工程學院
138)山西建築 太原 山西省建築學會建築科學研究所
139)陝西建築 西安 陝西省建築科學研究設計院
140)上海城市規劃 上海 上海市城市規劃管理局
141)上海城市建築學院學報 上海 上海城市建設學院
142)上海給水排水 上海 上海市給水排水技術情報網
143)上海建材 上海 上海市建材科技情報所
144)上海建材學院學報 上海 上海建材學院
145)上海建設科技 上海 上海市建設科技情報中心站
146)上海煤氣 上海 上海市煤氣公司
147)上海市政工程 上海 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
148)設計通訊 上海 首鋼設計總院
149)設計與科研 北京 中國航空工業規劃設計研究院
150)沈陽建築 北京 沈陽市建工局技術情報站
151)沈陽建築工程學院學報 沈陽 沈陽建築工程學院
152)施工技術 上海 寶鋼二十冶技術處
153)施工技術(包頭) 包頭 包鋼建設總指揮部
154)施工技術(吉林) 吉林 吉林化學工業公司建設公司
155)施工技術* 北京 中國建築技術研究院等
156)施工企業管理 北京 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
157)石油化工建築設計 洛陽 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建築設計技術中心站
158)時代建築 上海 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
159)世界地震工程 哈爾濱 國家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
160)世界建築 北京 清華大學,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
161)世界建築導報 深圳 深圳大學,香港該刊編輯部
162)市政工程 北京 天津市市政工程研究所
163)市政工程國外動態 天津 天津市市政工程科技信息中心
164)市政技術 北京 北京市建設局
165)市政建設與管理 重慶 重慶市市政工程協會
166)室內設計 重慶 重慶建築大學建築規劃學院
167)室內設計與裝修 南京 南京林業大學
168)水泥 北京 國家建築材料工業局技術情報研究所
169)水泥、石灰 南京 南京水泥工業設計研究院
170)水泥技術 天津 天津市水泥工業設計研究院
171)四川建材 成都 四川省建材工業局
172)四川建築 成都 四川省土木建築學會
173)四川建築科學研究 成都 四川省建築科學研究院
174)蘇州城建環保學院學報 蘇州 蘇州城建環保學院
175)陶瓷 咸陽 咸陽市陶瓷研究設計院
176)特種工程設計與研究 北京 國防科工委工程設計研究所
177)特種結構 北京 北京市市政設計研究院
178)天津城市建設學院學報 天津 天津城市建設學院
179)天津建設科技 天津 天津市建設科技信息中心
180)天津市政工程 天津 天津市市政工程局
181)鐵道建築 北京 鐵道部科學研究院
182)通風除塵 武漢 中南建築設計院
183)同濟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 上海 同濟大學
184)土工基礎 武漢 湖北省土建學會,中國科學院武漢岩土力學所
185)土木工程學報* 北京 中國土木工程學會
186)武漢城市建築學院學報 武漢 武漢城市建設學院
187)武漢市政 武漢 武漢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
188)西安建大科技 西安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189)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學報 西安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190)西北建築工程學院學報 西安 西北建築工程學院
191)西南給排水 成都 中國市政工程西南設計院
192)西寧城建 西寧 西寧市城鄉建設局
193)新建築 武漢 華中理工大學,武漢市建築設計院
194)新型建築材料* 杭州 中國新型建材工業杭州設計研究院等
195)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 北京 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
196)岩土工程學報* 北京 中國水利學會等
197)岩士力學 武漢 中國科學院武漢岩土力學研究所
198)應用基礎與工程科學學報 北京 應用基礎與工程科學研究所
199)園林 上海 上海市園林管理局
200)雲南建材 昆明 雲南省建材科學研究設計院
201)雲南建工 昆明 雲南省建築科學研究所
202)雲南建築 昆明 雲南省建築學會
203)浙江建築 杭州 浙江省城鄉建設廳
204)中國電梯 廊房 中國建築科學院建築機械化研究所
205)中國給水排水* 天津 建設部城建司
206)中國環境科學 北京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
207)中國建材 北京 國家建築材料工業局
208)中國建材科技 北京 國家建築材科學研究院
209)中國建材裝備 北京 中國建材技術裝備總公司
210)中國建築防水材料 蘇州 中國建築防水材料公司
211)中國市政工程 上海 全國市政工程科學技術情報網
212)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刊 台北 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
213)中國園林 北京 中國風景園林協會
214)中南給水排水 武漢 湖北省給水排水技術情報站
215)中南勘察 武漢 全國建築工程勘察科技情報網中南情報站
216)中州建築 鄭州 河南省建築學會
217)築路機械與施工機械化 西安 西安公路交通大學
218)住宅建設 北京 北京市住宅開發建設集團總公司
219)住宅科技 上海 上海市房屋土地管理局
220)磚瓦 西安 國家建築材料工業局西安牆體材料研究設計院
221)裝飾裝修天地 北京 國家建材料工業局

❽ 青島土木建工建築工程檢測鑒定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青島土木建工建築工程檢測鑒定有限公司成立於2007年11月05日,主要經營范圍為一般經營項目:建築工程質量檢測(按資質等級經營)等。
法定代表人:王曉輝
成立時間:2007-11-05
注冊資本:8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70205228078404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青島市四方區杭州路173號

❾ 請問現任的哈爾濱工業大學研究生院院長是誰

金廣君

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研究生院院長、教授、博導
深圳市西麗深圳大學城哈工大校區 郵編:518055

個人簡介
金廣君 男,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1960年4月生於黑龍江省伊春市,滿族, 男, 已婚,中共黨員。
主要研究領域為城市設計的理論與方法,自1988年以來,先後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80餘篇,獨立出版學術論著3部、合作出版學術論著1部;主持國家級、省部級和市級科研項目多項和城市設計工程項目多項,許多學術成果獲得省部級獎勵,多次在國際國內學術會議上做專題發言。
自1993年以來共指導碩士研究生94名,其中86名畢業獲得碩士學位;博士研究生24名,其中15名畢業獲得博士學位。

教育背景
1978年03月-1982年03月 哈爾濱建築工程學院建築系
建築學專業本科 獲工學學士學位
1982年03月-1984年10月 哈爾濱建築工程學院建築系
建築設計及其理論專業研究生 獲工學碩士學位
1986年06月-1987年12月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建築學院環境設計中心 進修城市設計
1993年05月-1994年08月 日本新日輕株式會社第一設計研究部 進修建築環境設計
1999年09月-2004年09月 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
建築設計及其理論專業研究生 獲工學博士學位

職業經歷
1984年11月-1986年06月 哈爾濱建築工程學院建築系 助教(建築學)
1986年07月-1992年08月 哈爾濱建築工程學院建築系 講師(建築學、城市設計)
1992年09月-1997年09月 哈爾濱建築大學建築系 副教授(建築學、城市設計)
1997年09月-2002年08月 哈爾濱建築大學建築學院 教授、博導(建築學、城市設計)
2002年08月- 現 在 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研究生院 教授、博導

行政工作
1990年10月-1992年011月 哈爾濱建築大學建築系城市規劃教研室副主任、主任;
1992年11月-1997年011月 哈爾濱建築大學建築系副系主任、主任;
1995年11月-2002年08月 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築學院城市設計研究二所所長;
2002年11月-現 在 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城市與景觀研究中心」創始人;
2002年11月-現 在 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院長,法人代表。

學術兼職
1. 學術團體: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城市設計專業委員會委員;
深圳市城市環境學會副理事長。
2.學術雜志:《城市規劃》編委(建築科學、地理學類中文核心期刊、一級雜志);
《規劃師》編委(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來源期刊)。
《城鄉規劃》編委(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主編期刊)
《中國科學》雜志審稿人。
《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編委(中文核心期刊)
3.專家委員:建設部城市規劃專業教育評估委員會委員;哈爾濱工業大學學術學位委員會委員;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科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廣州大學兼職教授;深圳市人民政府決策咨詢委員會委員;廣州市人民政府決策咨詢專家;長春市等城市的城市規劃咨詢專家。
4、社會工作:深圳市第五屆人大代表。
5、論證專家:參加過國內外許多城市的城市規劃與設計、重大建設項目的論證和咨詢,國內主要有重慶市、天津市、深圳市、廣州市、武漢市、杭州市、哈爾濱市、沈陽市、大連市、長春市、吉林市、大慶市、牡丹江市等等。國外主要是越南的胡志明市。

主要論著
·論文
1. 城市設計與城市景觀 國外城市規劃 1988.4
2. 美國現代城市設計考察 城市規劃 1989.1
3. 美國城市規劃與設計的管理 國外城市規劃 1989.3
4. 中庭與城市設計 新建築 1989.2
5. 美國加拿大的城市歷史保護 世界建築 1989.6
6. 美國城市環境設計獎及其獲獎作品介述 城市規劃 1990.1
7. 城市特色的物質構成 城市規劃 1990.5
8. 教學環節設計與學生參與 高校教育研究 1990.2
9. 城市設計的概念與內函 新建築 1990.3
10. 城市設計探新 國外城市規劃 1990.3
11. 城市規劃管理概述 國外城市規劃 1991.1
12. 城市商業區的空間界面 新建築 1991.3
13. 美國城市設計教育 世界建築 1991.3
14. 城市街道牆探析 城市規劃 1991.5
15. 美國城市環境設計概述 國外城市規劃 1991.3
16. 關於城市特色的思考 哈爾濱城市科學 1992.2
17. 城市設計---概念、過程和方法 新建築 1993.1
18. 設計中的圖示交流 建築畫 1993.
19. 札幌市車站廣場改建構想介紹 國外城市規劃 1994.3
20. 日本城市濱水區規劃設計概述 城市規劃 1994.4
21. 達拉斯市市政中心城市設計導則 建築學中高級英語注釋讀物 1995
22. 淺議現代城市設計的幾個問題 國外現代城市設計精選 1996
23. 預先設計----市場經濟下設計城市的一個概念 新建築 1998.1
24. 試論影響城市設計的社會因素和經濟因素 哈爾濱建築大學學報1997.5
25. 論城市設計的基本框架 華中建築 1998.3 97』國際21世紀城市建設研討會主講論文
26. 二十一世紀哈爾濱市居住外環境建設構想 『98年國際北方城市市長會議主講論文 1998
27.美國城市設計的實施:工程類型與實施機制 國外城市規劃 1998。4
28.論城市設計成果的可持續性 城市規劃 1999/2 省城市規劃優秀論文
29.對伊春市繁榮路步行街建設問題的探討 哈爾濱城市規劃 省城市規劃優秀論文 1999.1
30.城市設計基礎(連載) 東北城市規劃 1997-1999
31. 提高寒地城市居住外環境質量的途徑 海峽兩岸建築交流論文 1999
32.從概念到形式--哈爾濱市臨江廣場設計構思 哈爾濱建築大學學報 2000.5
33.建築教育中城市設計教學的定位 華中建築 2001.2 2000年香港會議主講論文
34.CULTURE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IN CHINA: SOME SINGNIFICATIVE GOOD PRACTICE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2001,Italy.
35.當代城市設計詮釋 規劃師 2000.6
36. 美國城市設計導則介述 國外城市規劃 2001.2
37. 大慶市薩爾圖火車站廣場及周邊地區改造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主編 中國當代城市設計作品集2000.11
38.論WTO規則下的城市經營與城市設計 哈爾濱市規劃學會優秀論文一等獎。
39.論城市設計師的知識結構 城市規劃 2003/01 2002年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宣讀論文。
40.哈爾濱太陽島風景名勝區休閑分區規劃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主編 中國當代城市規劃設計實例精選叢書《城市環境綠化與廣場規劃》2003/01
41.長春市凈月潭旅遊經濟開發區城市設計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主編 中國當代城市規劃設計實例精選叢書《城市設計》2003/01
42.TOD概念解析及其創作實踐. 規劃師. 2003/12
43.論城市觸媒理論的內涵與作用 城市建築 2004/10
44.深圳市龍崗區城市風貌特色研究框架初探 城市建築 2004/10
45.論城市設計學科的獨立化傾向 城市規劃 2004/12 2004年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宣讀論文。
46.論城市設計創作的主體、過程和方法 城市建築 2004/12
47.論城市設計成果的雙重性特徵 建築學報 2005/02
48.走向和諧的城市設計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2005年會主題發言
49.交通方式變更對城市空間尺度的影響 第二作者, 城市建築 2005/12
50.主題事件與城市設計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主辦的「廣州城市設計論壇」城市建築 2006/3
51.產業"生物圈"概念在城市設計中的運用--長春汽貿開發區的功能整合研究 第二作者 城市規劃 2006/5
52.我們需要怎樣的城市設計? 新建築 2006/3
53.觸媒效應影響下的城市設計項目評估 規劃師 2006/11
54.首爾的擴張與韓國的城市發展政策 第二作者 城市問題 2007/1
55.基於綜合集成的數字城市規劃研討廳 吉林大學學報(工學版) 2007/4
56.試論城市設計中的時間維度 第二作者 華中建築 2007、5
57.市場經濟下的城市分區規劃編制框架 第二作者 北京工業大學學報2007、5
58.轉型時期我國城市分區規劃存在價值與定位初探 第二作者 華中建築 2007、6
59.我國城市設計實施中的「開發權轉讓計劃」初探 2007/6 2007年在哈爾濱市召開的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年會,入選大會發言。
60.我國城市用地快速擴張探源 第二作者 華中建築 2007、8
61.論城市設計的實踐倫理 第二作者 華中建築 2008/5
62.預則立 巧預則通:論以開發項目為導向的城市設計策劃 華中建築2008/7
63.城市建設項目前期社會影響評價及其應用 第二作者 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4
64.城市設計:從設計景觀到設計健康 城市規劃 2008/07
65.論大型建設項目在城市經營中的作用 第二作者 華中建築 2008/9
66.城市設計:空間資源再分配的手段 新建築 2008/10 2006年在深圳市召開的「規劃設計行業發展論壇」上,大會主題發言。
67.「MICE」理念與地方資源的契合——青島市嶗山區政府中軸線及周邊地區城市設計創作構思 建築學報 2008/8
68.基於城鄉互動發展的城市設計整體策劃 2008年在大連市召開的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年會,入選大會發言。
69.從速度榮耀到教育嬗變----深圳市高等教育發展與空間設計解讀, 城市建築,2008/12
70.以公共政策為導向的戶外廣告規劃研究, 第二作者, 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 2008/1
71.城市設計導則的再認識 第二作者 城市建築2009/5
72.論健康城市空間的雙重屬性 第二作者 城市規劃學刊 2009/4
73.論現代城市設計實踐的基本原則 第二作者 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4
74.論緊湊城市概念下城市設計的作為 第二作者 國際城市規劃 2009/6
75.論城市設計的影響評估:概念、內涵與作用 第二作者 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 6
76.The Experience and Enlightenment from American Floor Area Ratio Dynamic Regulation Methods, the 3rd Int』l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and Service Sciences (EMS 2009).
77.「社會—空間」辯證視角下的城市空間再認識 規劃師 2009/11
78.CDIO對我國城市設計教育的啟示 2009年在武漢召開的「21世紀城市發展」國際會議,大會主題發言。
79.對城市建設「動力導向」的思考 城市建築 2010/2
80.健康導向下的城市濱水區空間設計探討 第二作者 城市建築 2010/2
81.健康導向下住區外部空間設計三要素 第二作者 華中建築 2010/2
82.對住區室外活動場地量化指標的思考 第二作者 城市建築 2010/3
83.開發權轉讓的調控模式及途徑選擇 第二作者 華中建築 2010/3

·著作
1. 建築學中高級英語注釋讀物 合作 黑龍江科技出版社 1995
2. 國外現代城市設計精選 獨著 黑龍江科技出版社 1996
3. 圖解城市設計 獨著 黑龍江科技出版社 1999再版2010
4. 鋪裝景觀 合作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00
5. 從概念到形式——景觀建築設計方法(譯) 教學參考資料 2001
6. 當代城市設計探索 獨著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10

科研項目
1.哈建大青年教師科研基金項目 「城市街道空間界面研究」 項目主持 1991
2.建設部科研項目 「哈爾濱市嵩山居住小區外環境研究」 項目參與 1991
3.哈爾濱市建委科研項目「哈爾濱市主要歷史建築保護研究」 項目主持 1992
4.國家教委優秀青年教師項目「21世紀寒地城市居住外環境研究」 項目主持 1996
5.黑龍江省建委項目「黑龍江省小城市總體規劃中城市設計研究」 項目主持 1998
8.深圳市國土局項目「深圳市城市設計控制元素系統研究」 項目主持 2000
10.哈爾濱市規劃局項目「哈爾濱市法定圖則編制技術規定研究」 項目主持 2001
11.國家建築學科亞熱帶重點實驗室「健康導向下的亞熱帶城市空間構成研究」項目主持 2007

代表性工程項目(主持)
1. 大慶市讓胡路區中央大街規劃設計 3.2 公里長 1988
2. 黑河市大黑河島開發區規劃設計 佔地78公頃 1992
3. 哈爾濱市嵩山小區外環境設計 佔地15公頃 1992
4. 哈爾濱市沿江天際線規劃設計 4公里長 1992
5.唐山市機場開發區起步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設計 5平方公里 1996
6.巴基斯坦白沙瓦市高級技術工人培訓中心建築設計 5000平方米 1996
7.唐山市智源里居住小區規劃設計 20公頃 1996
8.大慶市薩爾圖火車站廣場及會戰大街改建設計 47公頃 1998
9.哈爾濱市臨江廣場設計 5公頃 1999
10.長春市凈月潭開發區一期工程城市設計 8.44平方公里 2000
11.哈爾濱市太陽島風景區核心區城市設計 7.28平方公里 2001
12.哈爾濱市動物園園區規劃設計方案 3.16平方公里 2001
13.大慶市湖濱居住小區規劃設計方案 18公頃 2001
14.吉林市松花江兩岸城市設計研究 25公里長 2002
15.深圳市龍崗區城市風貌特色專項研究 500平方公里 2004
16.深圳市寶安新中心區城市設計國際咨詢方案 6平方公里 2003
17.重慶市西永副中心城市設計 6平方公里 2005
18.重慶市北碚區總體城市設計 20平方公里 2005
19.青島市嶗山區政府中軸線及周邊地區城市設計 9平方公里 2007
20.大慶市林源新城城市設計國際咨詢 2008

獲得獎勵
1. 太陽島風景區規劃及建築設計 1980年哈爾濱市建築學會設計竟賽二等獎
2. 建築師之家設計 1981年全國大學生設計竟賽二等獎
3. 大慶市讓胡路區中央大街規劃設計 1988年省優秀規劃設計
4. 美國現代城市設計及我們面臨的任務 1991年省自然科學技術一等獎 東三省優秀規劃論文
5. 城市特色的物質構成 1992年市自然科學論文三等獎
6. 哈爾濱市嵩山小區外環境設計 1993年省優秀規劃設計 省自然科學進步一等獎
7.唐山市機場開發區起步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設計 1997年省優秀規劃設計二等獎
8.二十一世紀哈爾濱市居住外環境建設構想 1997年省土木建築學會優秀論文二等獎
9.論城市設計成果的可持續性 1999年省城市規劃學會優秀論文二等獎
10.對伊春市繁榮路步行街建設問題的探討 1999年省城市規劃學會優秀論文二等獎
11. 預先設計--市場經濟下設計城市的一個概念 96年省城市規劃學會優秀論文二等獎
12.論城市設計的基本框架 『97國際城市建築會議優秀論文獎
13.哈爾濱市臨江廣場規劃設計 1999年全國設計方案競賽第一名
14.哈爾濱市動物園園區規劃設計方案 2001年國際規劃設計方案招標第一名
15.深圳市寶安新中心區城市設計國際咨詢 2002年國際咨詢第二名
16.重慶市西永副中心城市設計國際咨詢 2005年國際咨詢第一名,2007年重慶市優秀規劃設計一等獎,國家優秀規劃設計三等獎。
17.青島市嶗山區政府中軸線及周邊地區城市設計國際咨詢 2007年國際咨詢第一名
18.大慶林源新城城市設計國際咨詢 2010年黑龍江省優秀規劃設計一等獎。

1997年獲得哈爾濱建築大學科技人才(提名)獎。
2000年獲得哈爾濱工業大學優秀教學獎。
2008年深圳市政府特殊津貼。
2008年深圳市教育系統先進教育工作者。
2008年深圳市人民政府地方級領軍人才。

主要學術會議論文宣讀
1.1990年在杭州市召開的「全國城市特色學術交流會」,大會宣讀學術論文「城市特色的物質構成」 。
2.1997年在大連市召開的「國際21世紀城市建設研討會」,論文「論城市設計的基本框架」入選宣讀論文。
3.1998年在哈爾濱市召開的「哈爾濱國際北方城市市長會議學術交流會」, 大會宣讀學術論文「二十一世紀哈爾濱市居住外環境建設構想」。
4.1999年在深圳市召開的「全國首屆城市設計作品交流會」,大會介紹城市設計作品「大慶市薩爾圖火車站廣場及其周邊地區改造」。
5.2000年在香港召開的「全國建築教育專業指導委員會會議」, 大會宣讀學術論文「建築教育中城市設計教學的定位」。
6.2001年在義大利召開的「世界大學教授協會學術交流會」,大會宣讀學術論文「CULTURE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IN CHINA: SOME SINGNIFICATIVE GOOD PRACTICES」。
7.2002年在哈爾濱市召開的「城市經營和城市發展戰略」研討會,大會宣讀學術論文「WTO規則下的城市設計與城市經營」並獲學術論文一等獎。
8、2002年在廈門市召開的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年會,大會宣讀學術論文「論城市設計師的知識結構」。
9.2004年在北京市召開的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年會,大會主題發言學術論文「論城市設計學科的獨立化傾向」。
10.2005年在廣州召開的「亞運廣州」城市設計論壇上,大會主題發言學術論文「走向和諧的城市設計」。
11.2006年在海南省三亞召開的「城市公共空間設計研討會」上,大會主題發言學術論文「覆蓋城市公共空間設計的盲區」。
12.2006年在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召開的「城市特色與城市發展」學術會議上,大會主題發言學術論文「我們需要怎樣的城市設計?」。
13.2006年在沈陽召開的「《規劃師》雜志年會」上,大會主題發言「觸媒效應影響下的城市設計項目評估」。
14.2006年在深圳召開的「規劃設計行業發展論壇」上,大會主題發言「城市設計:城市空間資源再分配的平衡手段」。
15.2007年在哈爾濱市召開的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年會,入選大會發言「我國城市設計實施中的『開發權轉讓計劃』初探」。
16.2007年在越南胡志明市召開的城市設計國際咨詢論證會,主題發言「城市設計:從理想到現實的實施過程」。
17.2008年在大連市召開的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年會,入選大會發言「基於城鄉互動發展的城市設計整體策劃」。
18.2008年在延吉市延邊科技大學召開的國際會議上大會發言「MICE」理念與地方資源的契合——青島市嶗山區政府中軸線及周邊地區城市設計創作構思。

主要簡歷
1977年8月-1978年2月 黑龍江省伊春市水解廠青年農場下鄉。
1978年3月-1982年2月 哈爾濱建築工程學院建築系本科生。
1982年3月-1984年10月 哈爾濱建築工程學院建築系碩士研究生。
1984年11月-2002年8月 哈爾濱建築大學建築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博導;
城市設計研究所所長、副系主任、主任。
(期間1986-1987年 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建築學院進修城市設計、1993-1994年8月赴日本新日輕株式會社進修建築環境設計。1999年-2004年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建築設計及其理論專業博士研究生)
2002年8月- 現在 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研究生院 教授、博導;
副院長、常務副院長、院長、法人代表。

❿ 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建築市場與招標投標分會幹嘛的

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建築市場與招標投標分會是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所屬二級分會之一,是取得資質等級從事建設工程項目招標代理業務的招標代理機構和建設工程交易中心(有形建築市場)等單位為團體會員自願組成的全國性的建築市場與招標投標理論研究和行業自律性的組織,組織上受中國土木工程學會領導,業務上受建設部業務主管部門的指導。其業務范圍主要是:
1.組織研究建築市場、建設工程招標投標以及有關合同的理論、方針、政策;
2.維護會員的合法權益,提高會員單位的綜合素質;
3.組織制定建設工程交易中心和招標投標代理單位的工作標准、規范和操作規程;
4.制定建設工程交易中心和招標代理單位從業人員的職業行為准則和職業道德標准;
5.以多種方式加強建設工程招標代理單位的業務宣傳工作,協助會員開拓招標代理業務;
6.受建設部委託制定有關施工、招標代理的合同示範文本,並協助推廣;
7.舉辦建築市場、招標代理、合同等相關的培訓班、研討班,提高有關工作人員的業務水平和管理水平;
8.組織編制、發行有關建築市場、招標投標、招標代理和合同的教材、書刊、音像資料以及軟體開發;
9.協助會員單位做好質量體系貫標認證工作;
10.組織國內行業之間的聯系,開展業務交流;組織會員單位赴國外考察;
11.開展建築市場、招標投標、招標代理和合同的業務調查研究工作,聽取會員單位意見,向政府有關部門提供業務建設的建議;
12.完成建設部業務主管部門委託交辦的有關建築市場、招標投標、招標代理以及合同方面的工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組織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建築市場與招標投標分會及有關單位制訂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示範文本》及《房屋建築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施工招標文件範本》等示範文本在國內推廣,並舉辦多次業務學習班,還編輯發行《建築市場與招標投標簡報》(內部資料),及時向會員傳播建築市場信息、政府主管部門的方針政策和有關法規以及各地的先進經驗等,對建築市場的健康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閱讀全文

與青島市土木建築工程學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司社保賬戶變更說明 瀏覽:719
威遠縣嚴陵建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瀏覽:797
鄂州住房公積金帳號 瀏覽:250
江都區建設局與引江棚戶區 瀏覽:717
揚州住房公積金比例 瀏覽:516
無業買社保還需要買公積金嗎 瀏覽:403
退伍軍人住房補貼新政策 瀏覽:385
工資5000深圳交社保後最後拿到多少 瀏覽:373
管城區城鄉建設和交通運輸局招聘 瀏覽:777
杭州濱江住房公積金 瀏覽:856
社保繳費基數有試用期工資嗎 瀏覽:377
建築工程城市規劃專業 瀏覽:656
現代設計建築設計 瀏覽:9
2014年天津社保繳納基數是多少 瀏覽:758
社保交基數高 瀏覽:275
南京社保卡每月返還多少 瀏覽:732
北京社保卡辦理點 瀏覽:827
黃陂前川衛生院生化分析儀中標公告 瀏覽:677
安徽和君建築工程有限公司亳州市 瀏覽:455
社保卡上沒有錄入繳費信息嗎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