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屋頂避雷帶做法
大概是這樣的。
下面是我總結的一點 避雷針製作和安裝的做法。
所有金屬部件必須鍍鋅,操作時注意保護鍍鋅層。
採用鍍鋅鋼管管製作針尖,管壁厚度不得小於3mm,針尖刷錫長度不得小於70mm
避雷針應垂直安裝牢固。垂直度允許偏差為3/1000。
焊接要求焊接應採用搭接焊,其搭接長度必須符合下列規定:
扁鋼為其寬度的2倍(且至少3個棱邊焊接)。
而圓鋼為其直徑的6倍。
圓鋼與扁鋼連接時,其長度為圓鋼直徑的6倍。
避雷針一般採用圓鋼或鋼管製成,其直徑不應小於下列數值:
1)獨立避雷針一般採用直徑為19mm鍍鋅圓鋼。
2)屋面上的避雷針採用直徑25mm鍍鋅鋼管。
3)水塔頂部避雷針採用直徑25mm或40mm的鍍鋅鋼管
4)煙囪頂上避雷針採用直徑25mm鍍鋅圓鋼或直徑為40mm鍍鋅鋼管e避雷環用直徑12mm鍍鋅圓鋼或截面為100mm2鍍鋅扁鋼,其厚度應為4mm
1、避雷針製作
1 ) 根據圖紙要求在土建進行避雷針基礎施工時 , 預埋好地腳螺栓等。
2 ) 按設計要求的材料所需的長度分上、中、下三節進行下料。如果針尖採用鋼管製作 , 先將上節鋼管一端鋸成鋸齒形 , 用 手錘收尖後進行焊縫磨尖、涮錫 , 然後將另一端與中、下兩節找直焊好。
2 、避雷針安裝
將支座鋼板固定在預埋的地腳螺栓上 , 焊上一塊肋板 , 再將避雷針立起 , 找直、找正後 , 進行點焊 , 然後加以校正 , 焊上其他三塊脅板。最後將引下線焊接在底板上 , 清除葯皮刷防銹漆。
3 、支架安裝
角鋼支架應有燕尾,其埋注深度不小於100mm,扁鋼和圓鋼支架埋深不小於80mm。
所有支架必須牢固,灰漿飽滿,橫平豎直。
防雷裝置的各種支架頂部一般應距建築物表面100mm;接地干線支架其頂部應距牆面20mm.
支架水平間距不大於1m(混凝土支座不大於2m);垂直間距不大於1.5m 。各間距應均勻,允許偏差30mm。轉角處兩邊的支架距轉角中心不大於250mm。
支架應平直。水平度每2m檢查段允許偏差3/1000,垂直度每3m檢查段允許偏差2/1000;但全長偏差不得大於10mm。
支架等鐵件均應做防腐處理。
埋注支架所有的水泥砂漿,其配合比不應低於1:2。
支架安裝
應盡可能隨結構施工預埋支架或鐵件。
根據設計要求進行彈線及分檔定位。
用手錘。鏨子進行剔洞,洞的大小應里外一致。
首先埋注一條直線上的兩端支架,然後用鉛絲拉直線埋注其它支架。在埋注前應先把洞內用水澆濕。
如用混凝土支座,將混凝土支座分檔擺好。先在兩端支架間拉直線,然後將其它支座用砂漿找平找直。
如果女兒牆預留有預埋鐵件,可將支架直接焊要鐵件上,支架的找直方法同前。
避雷針製作與安裝注意的質量問題:
焊接處一不飽滿,焊葯處理不幹凈,漏刷防銹漆。應及時予以補焊,將葯皮敲掉,刷上防銹漆。
針體彎曲,安裝的垂直度超出允許偏差。應將針體重新調直,符合要求後再安裝
獨立避雷針及其接地裝置與道路或建築物的出入口保護距離不符合規定。其距離應大於3m,當小於3m時,應採取均壓措施或鋪設卵石或瀝青地。
總的來說 還是挺復雜的。 請專業的人來會可靠一點。
2. 請問建築電氣住宅樓頂避雷帶的間距支撐標準是多少
根據國家規范《建築物防雷設計規范》-2010 第4.4.1條規定:應在三類防雷建築物整個屋面組成不大於20m×20m或24m×16m的網格。避雷裝置(避雷針、避避雷帶、避雷線)的選擇,一般根據建築物的特點來選定,比如建築物是鋼筋結構的屋面平頂的,可以用選用Φ 10的熱鍍圓鋼作為避雷帶,沿四周女兒牆眀敷 ,如果做避雷網格,一般民用建築避雷網格間隔20*20m或者16*24。引下線可以與主鋼筋連接,聯合接地接地電阻接地電阻必須少於等於1歐姆。如果單獨引下線可以選用Φ 10的圓鋼(國家規范標準是Φ 8)或者40*4熱鍍扁鐵。 如果避雷帶單獨接地接地電阻必須少於等於10歐姆。 如果是尖頂做避雷帶比較復雜,可以在屋頂的平台或者地面做避雷針。避雷針的高度跟建築物的長寬高,及周邊的地理環境,如果你了解滾球半徑計算公式,可以計算一下。 無論是避雷帶還是避雷針都是引雷的。用於接閃用的,作用都是將雷電流迅速泄入大地。所以選用避雷帶、避雷針不是問題。 注意:將自家突出屋面的金屬物如太陽能、水箱及澆灌柱筋進行良好接地。全部進行等電位連接。 你想自己做的話可能會非常麻煩,工程量較大。具體的做法我可以給你說,具體的施工還得看你的。1.雷針的保護區 避雷針的保護區是避雷針下面45~60°傘形區。避雷針架設越高,保護區的范圍就越大。安裝避雷針必須注意它與受保護物體距離應大於5m,因為避雷針及下引線受雷電感應能擊穿2~3m的空氣。 2.桿避雷針製造和安裝 避雷針由接閃器(即避雷針的針尖)、支桿、接地引線和接地體四部分組成。 針尖用粗一點的銅絲、鐵絲做成,用粗鐵棍更好;支桿可用木桿,也可用金屬桿;接地引線可用粗一點的鐵絲或其它帶狀金屬條,上端與針尖相連,下端與埋入地下的接地體相連,連接必須用焊接。接地引線必須用整根線,並選擇最矩離接到接地體上,盡量不彎曲。接地體是埋在地下的金屬物件,通常用鋼管、角鋼、鋼針等做成,長度應取1 ~ 2m。埋沒深度不小於2m。避雷針接地體不能與其它接地體混用,必須獨立接地。 3.金屬桿避雷針的製造和安裝 用金屬桿做支桿的避雷針,可利用金屬支桿本身導引雷電流而不需另設接地引線。避雷針針尖與金屬桿焊接在一起。埋入地下的接地體可用鋼管、角鋼、鋼針等做成。長度應取1 ~ 2m。埋沒在深度不小於2m的坑中,坑中可撒些鹽。 在選擇避雷針安裝位置時,應盡量離開人們通過的道路和進出口。
3. 民用建築防雷規范
找建築規范,就用這個吧,國標,圖集,應有盡有!
4. 工業建築三類防雷屋面防雷網格布置最小間距應是多少
根據《建築物防雷設計規范》GB50057-94 接閃器布置建築物防雷類別 滾球半徑hr(m) 避雷網內網格尺寸 第一類容防雷建築物 30 ≤5×5或≤6×4 第二類防雷建築物 45 ≤10×10或≤12×8 第三類防雷建築物 60 ≤20×20或≤24×16 你可查閱此規范。
5. 簡述建築物避雷帶施工安裝的主要要求.
一、所有避雷針應採用避雷帶互相連接。
二、引下線不應少於兩根,並應沿建築物四周均勻或對稱布置,其間距不應大於12m。
三、排放爆炸危險氣體、蒸氣或粉塵的管道應符合本規范第3.2.1條二、三款的要求。
四、建築物應裝設均壓環,環間垂直距離不應大於12m,所有引下線、建築物的金屬結構和金屬設備均應連到環上。均壓環可利用電氣設備的接地干線環路。
五、防直擊雷的接地裝置應圍繞建築物敷設成環形接地體,每根引下線的沖擊接地電阻不應大於
10Ω,並應和電氣設備接地裝置及所有進人建築物的金屬管道相連,此接地裝置可兼作防雷電感應之用。
六、防直擊雷的環形接地體尚宜按以下方法敷設。
1. 當土壤電阻率ρ小於或等於500Ω。m時,對環形接地體所包圍的面積的等效圓半徑 √(A/∏)大於或等於5m的情況,環形接地體不需補加接地體;對等效圓半徑√(A/∏)小於5m的情況,每一引下線處應補加水平接地體或垂直接地體。
當補加水平接地體時,其長度應按下式確定。
lr=5-√(A/∏)(3.2.4 - 1)
式中 lr — 補加水平接地體的長度(m);
A — 環形接地體所包圍的面積(m2)。
當補加垂直接地體時,其長度應按下式確定。
(3.2.4 - 2)
式中lv—補加垂直接地體的長度(m)。
2. 當土壤電阻率ρ為500Ω·m至3000Ω·m時,對環形接地體所包圍的面積的等效圓
註: 按本款方法敷設接地體時,可不計及沖擊接地電阻值。
七、當建築物高於30m時,尚應採取以下防側擊的措施:
1. 從30m起每隔不大於6m沿建築物四周設水平避雷帶並與引下線相連;
2. 30m及以上外牆上的欄桿、門窗等較大的金屬物與防雷裝置連接。
八、在電源引人的總配電箱處宜裝設過電壓保護器。
第3.2.5條當樹木高於建築物且不在接閃器保護范圍之內時,樹木與建築物之間的凈距不應小於5rn。
第三節 第二類防雷建築物的防雷措施
第3.3.1條 第二類防雷建築物防直擊雷的揩施,宜採用裝設在建築物上的避雷網(帶)或避雷針或由其混合組成的接閃器。避雷網(帶)應按本規范附錄二的規定沿屋角、屋脊、屋檐和檐角等易受雷擊的部位敷設,並應在整個屋面組成不大於10m×10m或12m×8m的網格。所有避雷針應採用避雷帶相互連接。
第3.3.2條 突出屋面的放散管、風管、煙囪等物體;應按下列方式保護:
一、排放爆炸危險氣體、蒸氣或粉塵的放散管、呼吸閥、排風管等管道應符合本規范第3.2.1條二款的要求。
二、排放無爆炸危險氣體、蒸氣或粉塵的放散管、煙囪,1區、11區和2區爆炸危險環境的自然通風管,裝有阻火器的排放爆炸危險氣體、蒸氣或粉塵的放散管、呼吸閥、排風管,本規范第3.2.1條三款所規定的管、閥及煤氣放散管等,其防雷保護應符合下列要求:
1.金屬物體可不裝接閃器,但應和屋面防雷裝置相連;
2.在屋面接閃器保護范圍之外的非金屬物體應裝接閃器,並和屋面防雷裝置相連。
第3.3.3條 引下線不應少於兩根,並應沿建築物四周均勻或對稱布置,其間距不應大於18m。當僅利用建築物四周的鋼柱或柱子鋼筋作為引下線時,可按跨度設引下線,但引下線的平均間距不應大於18m。
第3.3.4條 每根引下線的沖擊接地電阻不應大於10Ω。防直擊雷接地宜和防雷電感應、電氣設備等接地共用同一接地裝置,並宜與埋地金屬管道相連I當不共用、不相連時,兩者間在地中的距離應符合下列表達式的要求,但不應小於2m:
Se2≥0.3KcRI (3.3.4)
式中 Se2 — 地中距離(rn);
KC — 分流系數,單根引下線應為1,兩根引下線及接閃器不成閉合環的多根引下線應為0. 66接閃器成閉合環或網狀的多根引下線應為0.44 。
在共用接地裝置與埋地金屬管道相連的情況下接地裝置宜圍繞建築物敷設成環形接地體。
第3.3.5條 利用建築物的鋼筋作為防雷裝置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一、建築物宜利用鋼筋混凝土屋面、梁、柱、基礎內的鋼筋作為引下線。本規范第2.0.3條二、三、八、九款所規定的建築物尚宜利用其作為接閃器。
6. 屋面避雷連接網格有什麼規范依據
不應大於5m×5m或6m×4m。
第一類防雷建築物防直擊雷的措施應符合下列規定回:應裝設獨立接閃桿或架空接答閃線或網。架空接閃網的網格尺寸不應大於5m×5m或6m×4m。
排放爆炸危險氣體、蒸氣或粉塵的放散管、呼吸閥、排風管等的管口外的下列空間應處於接閃器的保護范圍內:當無管帽時,應為管口上方半徑5m的半球體。接閃器與雷閃的接觸點應設在本款第1項或第2項所規定的空間之外。
(6)建築防雷屋頂施工規范擴展閱讀:
屋面避雷要求規定:
1、建築物內的設備、管道、構架、電纜金屬外皮、鋼屋架、鋼窗等較大金屬物和突出屋面的放散管、風管等金屬物,均應接到防閃電感應的接地裝置上。
2、室外低壓配電線路應全線採用電纜直接埋地敷設,在入戶處應將電纜的金屬外皮、鋼管接到等電位連接帶或防閃電感應的接地裝置上。
3、平行敷設的管道、構架和電纜金屬外皮等長金屬物,其凈距小於100mm時,應採用金屬線跨接,跨接點的間距不應大於30m;交叉凈距小於100mm時,其交叉處也應跨接。
7. 建築電氣屋頂防雷gb50057-2010規范有比這更新規范嗎
GB 50057-2010建築物防雷設計規范、GB 50601-2010 建築物防雷工程施工與質量驗收規范(GB/T 50604-2010 民用建築太陽能回熱水系統評價標准,顯然不答是你要的),需要請留下郵箱號,給你發送,保證正版掃描。
8. 高層屋面防雷施工
這個問題很專業,我也想知道,和你一起在線等答案
9. GB50057-2010《建築物防雷設計規范》及GB50604-2010《建築物防雷工程施工與質量驗收規范》
GB 50057-2010建築物防雷設計規范、GB 50601-2010 建築物防雷工程施工與質量驗收規范(GB/T 50604-2010 民用建築太陽能熱水系統評價標准,顯然不是你要的),需要請留下郵箱號,給你發送,保證正版掃描。
10. 建築物防雷施工的規范
http://www.yuanlin365.com/construct/27322/[摘要]對IEC、GB50057-94、JGJ/T16-92等建築物防雷規范進行對比,指出對三級防雷建築物的防直擊雷設計與施工中存在的誤區以及應採用的相應措施,論述建築物防雷設計中應計算的設計參數,安全、經濟地實現設計標准。[關鍵詞]建築物 防雷 設施 裝置 間距 跨步電壓 埋地深度 接地電阻 一、前言 在建築物防雷設計中,設計人員對一、二級防雷建築物的防雷設計比較重視,疏漏差錯很少,但對大量的三級防雷建築物的防雷設計卻常有忽視。由於設計質量管理規定:對於一般工程的電氣設計允許可以不要計算書,因此許多設計人員對三級防雷建築物的防雷設計,不再進行設計計算,僅憑經驗而設計。對於防雷設施的是否設置及防雷設施的各種安全間距未進行計算、驗算,因此造成大量的三級防雷的建築物的防雷設計、施工存在較大的的盲目性,使有些工程提高了防雷級別,增加了工程造價,而有些工程卻未按規范設計、施工,造成漏錯,帶來很大隱患和不應有的損失。二、建築物防雷規范的概述及比較現今建築物防雷標准 由1993年8月1日起實施的《民用建築電氣設計規范》JGJ/T16-92?推薦性行業標准,1994年11月1日起實施的《建築物防雷設計規范》 GB50057-94?強制性國家標准。GB50057-94使建築物的防雷設計、施工逐步與國際電工委員會?IEC?防雷標准接軌,設計施工更加規范化、標准化。GB50057-94將民用建築分為兩類,而JCJ/T16-92將民用建築防雷設計分為三級,分得更加具體、細致、避免造成使某些民用建築物失去應有的安全,而有些建築物可能出現不必要的浪費。為更好的掌握IEC、GB50057-94、JCJ/T16-92三者的實質,特擇其主要條款列於表1.且後面的分析、計算均引自JCJ/T16-92中的規定。三、預計的年雷擊次數 確定設置防雷設施除少量的一、二級防雷建築物外,數量眾多的還是三級防雷及等級以外的建築物防雷,而對此類建築物大多設計人員不計算年預計雷擊次數N,使許多不需設計防雷的建築物而設計了防雷措施,設計保守,浪費了人、材、物。現計算舉例說明:例1:在地勢平坦的住宅小區內部設計一棟住宅樓:6層高 層數不含地下室,地下室高2.2m,三個單元,其中:長L=60m,寬W=13m,高H=20m,當地年平均雷暴日Td=33.2d/a,由於住宅樓處在小區內部,則校正系數K=1.據JCJ/T16-92中公式 D 2-1 、 D 2-2 、 D 2-3 、D 2-4 得:與建築物截收相同雷擊次數的等效面積?km2 :Ae= L W+2 L+W H 200-H +πH 200-H ×10-6= 60×13+2(60+13)20(200-20)+3.14×20(200-20) ×10-6=0.02084 km2 建築物所處當地的雷擊大地的年平均密度:Ng=0.024Td1.3=0.024×33.21.3=2.28次/ km2 a 建築物年預計雷擊次數:N=KNgAe=1×2.28×0.02084=0.0475 次/a 據JCJ/T16-92第12.3.1條,只有在N≥0.05 GB50057-94中:N≥0.06 才設置三級防雷,而本例中:N=0.0475<0.05,且該住宅樓在住宅樓群中不是最高的也不在樓群邊緣,故該住宅樓不需做防雷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