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工地施工中的工程線是什麼
工程線其實就是線。目前用的多為化纖製品,一卷100M。見過市場上修補衣服的縫紉機上邊放的那種線嗎?和它的包裝完全相同,只是粗了好多。
⑵ 工地放線是什麼怎麼去放
建築施工放線是施工管理人員的基本技能之一。每項建築工程施工開始就是施工定位放線,它關繫到整個工程的成敗。由於放線錯誤造成的房屋錯位,不能滿足功能設施要求的現象,屢見不鮮。施工放線是保證工程質量至關重要的一環。
一般矩形建築物放線技術
施工放線的第一步是復核規劃定點位置一般施工總平面圖上繪出的坐標,由規劃技術人員現場定位,而規劃定位是理論值與現場建築物的實際位置有差別,一定要復核、糾正。、面積特大,相關尺寸多,用有關坐標設計的理論有錯誤,設計圖改正後,再規劃定點,重新放線,與之相連的外廣場又不吻合,只能根據現場實際調整合適。需綜合設計意圖,根據現場實際情況確定位置,然後將控制點引出建築物場外,保護好樁位。
第二步是測定
建築物軸線、標高。常規做法是打龍門樁、釘鐵釘,標記紅三角標高。再接各分層工序,依次往上彈線;挖土方灑灰線,搗制墊層後彈墨線,特別注意,墊層上要彈出柱子的位置,且用紅油漆標記四個角,以便柱子鋼筋定位。在地梁處(±0.000)准確彈出各軸線網,且要復核,如A—B軸間5000,復核時應從B—A測量,再測建築物總長與各軸線間相加是否吻合。
(2)建築施工線擴展閱讀:
施工放線是通過對建設工程定位放樣的事先檢查,確保建設工程按照規劃審批的要求安全順利地進行,同時兼顧完善市政設施、改善環境質量,避免對相鄰產權主體的利益造成侵害。
基礎施工
建築物定位樁設定後,由施工單位的專業測量人員、施工現場負責人及監理共同對基礎工程進行放線及測量復核(監理人員主要是旁站監督、驗證),最後放出所有建築物軸線的定位樁(根據建築物大小也可軸線間隔放線),所有軸線定位樁是根據規劃部門的定位樁(至少4個)及建築物底層施工平面圖進行放線的。放線工具為「經緯儀」。
基礎定位放線完成後,由施工現場的測量員及施工員依據定位的軸線放出基礎的邊線,進行基礎開挖。放線工具:經緯儀、龍門板、線繩、線墜子、鋼捲尺等。小工程可能沒有測量員,就是施工員放線。
主體施工
基礎工程施工出正負零後,緊接著就是主體一層、二層...直至主體封頂的施工及放線工作,放線工具:經緯儀、線墜子、線繩、墨斗、鋼捲尺等。根據軸線定位樁及外引的軸線基準線進行施工放線。用經緯儀將軸線測繪到建築物上,在建築物的施工層面上彈出軸線,再根據軸線放出柱子、牆體等邊線等,每層如此,直至主體封頂。
⑶ 建築施工放線過程
1、建築物定位樁設定後,由施工單位的專業測量人員、施工現場負責人及監理共同對基礎工程進行放線及測量復核(監理人員主要是旁站監督、驗證);
2、最後放出所有建築物軸線的定位樁(根據建築物大小也可軸線間隔放線),所有軸線定位樁是根據規劃部門的定位樁(至少4個)及建築物底層施工平面圖進行放線的。放線工具為「經緯儀」。
3、基礎定位放線完成後,由施工現場的測量員及施工員依據定位的軸線放出基礎的邊線,進行基礎開挖。放線工具:經緯儀、龍門板、線繩、線墜子、鋼捲尺等。小工程可能沒有測量員,就是施工員放線。
4、基礎工程施工出正負零後,緊接著就是主體一層、二層...直至主體封頂的施工及放線工作,放線工具:經緯儀、線墜子、線繩、墨斗、鋼捲尺等。
施工放線技術要求:
1、測量工作的基本要求:按照測量規范,以及合理的天氣條件。遵守先整體後局部和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工作程序。要有嚴格的校核制度。建立一切定位放線工作要自檢、互檢合格後,方可申請項目部驗收的工作制度。
2、測量儀器必須按規定進行檢測,鋼捲尺應送法定專業機構檢定。
3、測量人員應提前熟悉施工圖紙和現場各種高程坐標,控制點及精密導線網點,精密水準點,平面方格網點,仔細檢查審核施工放線依據。
4、測量放線是確保施工質量的最關鍵的工序,必須嚴格按施工工藝進行,為保證測量精度,除熟悉圖紙,採用合理的測量步驟外,還要選用比較精確的經緯儀、水平儀、鉛垂儀等儀器設備進行測量放線,測量工作開始之前,必須與總承包方取得聯系,與土建單位確認三項基準數值,由總包方移交控制網點等測量情況。
⑷ 建築工程有紅線、藍線是什麼
建築藍線是城市規劃術語,指城市規劃確定的河流、湖泊、水庫、渠道、人工濕地、滯洪區等城市河流水系和水源工程的保護與控制的地域界線,以及因河道整治、河道綠化、河道生態景觀建設等需要而劃定的規劃保留區。
建築紅線一般是指各種用地的邊界線。有時也把確定沿街建築位置的一條建築線謂之紅線。它可與道路紅線重合,也可退於道路紅線之後,但絕不許超越道路紅線,在建築紅線以外不允許建任何建築物。
(4)建築施工線擴展閱讀:
建築工程有七條線,除了紅線和藍線還有:
1、綠線:是規劃城市公共綠地、公園、單位綠地和環城綠地等;
2、紫線:規定歷史文化街區;
3、黑線:規定給排水、電力、電信、燃氣等市政管網。
4、橙線:軌道交通管理
5、黃線:地下文物管理。
其中規劃綠線是指城市各類綠地范圍的控制線。按建設部出台的《城市綠線管理辦法》規定,綠線內的土地只准用於綠化建設,除國家重點建設等特殊用地外,不得改為他用。
⑸ 建築施工怎麼放線
放線就是把導線沿著電桿兩側放好,為把導線掛在橫擔上做好准備。常用放線回方答法有以下幾種(圖7-28):
圖7-28幾種放線方法
(a)用放線架放線(b)用木架放線(c)滑輪放線
1.地坑2.地面3.線盤
(1)用手放線
這種方法適合導線較細、線路較短的情況。放線時,放線人員把小捆導線掛在胳臂上,把線頭固定在線路起端的電桿上,沿線路走,並用另一隻手一圈圈把導線放出來。
(2)用人力、畜力或拖拉機、汽車等作為放線的牽引動力導線有盤的可用放線架放線,也可用一鐵棍穿入線盤中心孔,然後架起。
放線時為了防止磨傷導線,可以在橫擔上安裝滑輪,這樣放線速度既快又省力。放線時應注意導線不得有硬彎、扭曲、松脫、破股、擦傷、斷股等缺陷。架放線時,線盤應有專人看管,並且和放線人員保持聯系。放線架上應有制動裝置,線路跨越公路或通航河流時,應派人在公路、河流兩側看守。線路跨越通信線或廣播線時,應預先和有關部門聯系。當導線跨越鐵路、公路、通航河道和重要通信線時,不應有接頭。
⑹ 建築施工放線一般使用什麼材料
(1)主要使用材料:
①白線;
②墨線盒;
③墨汁;
④紅藍鉛筆;
⑤木方;
⑥鐵釘;
(2)主要使用儀器及小型器具
①全站儀;
②紅外線水平儀;
③經緯儀;
④水準儀;
⑤50米鋼尺;
⑥5米捲尺;
⑦塔尺;
⑧大鐵錘;
⑨手錘;
⑺ 工地驗線具體步驟
一、施工測量准備工作
一) 熟悉圖紙,了解設計意圖,掌握圖紙的各有關數據。如總平面圖的定位尺寸,建築物的軸線尺寸,基礎圖的各部位尺寸。在熟悉圖紙時應隨時做好記錄,以便在具體測放工作時查找。
二)現場踏勘,全面了解現場的水文地質、地形、地貌情況、檢查,核實建設方所提供的原有測量控制點,並辦理與建設方對測量點的確認工作。根據測量控制點,放出現場平整線。以便為測量施工提供條件。
三)檢查校正測量儀,如經緯儀、全站儀、水準儀、標尺、鋼尺等,在使用前都應做好校正工作,以保證測量精度。
四)制定測量計劃,按施工進度要求,精度要求,制定測量方案,根據圖紙中數據計算和繪制測量草圖。
五)建築物的定位,根據建築基線或原有建築物定位(如圖1-1)
六)根據總平面提供的定位關系尺寸,定位時先將原有建築物的MP、NK延長在AB上交得1點和2點,確保1、2點在AB直線上,由2點量至3點,再由三點量至4點。
七)分別在3、4點安置經緯儀測量90°而測定出EG、FH方向線。
在該方向線上分別測定出E、G、F、H點,該方法也適用於只有原建築,沒有建築基線A、B的情況,只要先按一定的距離由原建築假設AB直線即可。
八)根據建築方格網定位(如上圖:建築方格網定點陣圖和下表所示)
在建築場地的方格網,根據建築物坐標用直角坐標法測量。
1、由A、B點的坐標值算出建築物的長度值a各寬度值b。
即 a=268.24-226.00=42.2m
b=328.24-316.00=12.24m
2、在m點安置經緯儀,照準N點在MN直線上測定A',B',即
A'=MA'=226-200=26.00m
B'點由A'點再量取建築物的長度a=42.2m
3、分別在A'、B'點安置經緯儀,測90°,並在視線上分別量取AA'=316.00-300=16m.得A、B點,再由AB點量取建築物寬度b=12.24m。得C、D點。
二、建築物的放線
龍門架設置步驟:
1、在建築物的拐角處和中間隔牆的兩端槽外1.5~2.0m處設置龍門樁,樁要豎直、牢固,兩樁應與基槽平行。
2、用水準儀在每個龍門樁上引測建築物plusmn;0.00標高線,並在標高線位置釘設龍門板,龍門板頂面要平直,正好處於plusmn;0.00標高位置。
3、用水準儀校驗釘好的龍門樁標高,並在中心樁上安置經緯儀,將各控制軸線引測到龍門板上,並釘小鐵釘作為軸線標記。
4、用鋼尺沿龍門樁板頂面檢查中心釘間距,其誤差不得超過1/2000。
5、根據中心釘,將牆寬、基礎寬標畫在龍門板上。最後根據基槽上口寬拉線,用石灰撒出基槽開挖的白灰線。
三、施工過程中的測量控制
一)基槽開挖深度控制
當基槽開挖接近基底標高時,在基礎拐角處3~4m位置,在槽壁上每隔一段距離設置一個水平控制樁,一般比基槽設計標高高出0.5m~1.0m,用於拉線找平基礎底標高。
二)開挖達到設計標高的控制標記
在開挖達到設計標高後,一般每隔2.3m釘一30times;30見方小木樁打入基底,並在小木樁周圍撒上白灰點或白灰圈作為基槽開挖到位標記。
三)基礎放線
1、在基槽開挖完成後,必須復核槽底的標高及幾何尺寸,確認無誤後准備砼墊層施工,砼墊層完成後進行基礎放線。
2、首先在控制樁 I 安置經緯儀,對中、整平後照準軸線另一端的控制樁 I'的小釘。固定水平制動螺旋,並使望遠鏡上下移動,從槽底層的另一端開始向另一端投測軸線標的記點。
3、彈線(軸線)
每隔一段測一個點(一般不超過3米)用紅筆點圓點。圓點外用紅筆畫圓圈標記,以便清楚位置。最後將各點用墨線彈成一條直線,此線為主軸線。
4、其它軸線的彈法(如圖3-1所示)
根據墊層上已彈出的主軸線,測量建築物其它細部軸線時,由一個主軸線的交點為0點,沿主軸線量出細部軸線距離,將細部軸線的兩端對應點彈成墨線。最後完成所有軸線的彈線。
5、細部線的彈法
按圖紙所標注的基礎寬度,由軸線向兩側量距,定出邊界點,再彈出墨線,即為基礎寬度線。最後將圖紙標注的洞口位置、管井位置、門洞位置、牆、柱尺寸等彈出墨線。
注意:
1)偏軸線尺寸
2)洞口、預留口標高的(地面標注)。
3)預留插筋高度、位置。
四)首層牆體施工放線
當基層完成後,用控制樁將線引到砌好的基礎牆截面上。
1、用小白線將軸線兩端與控制樁對點拉通,對照拉通線每隔一段用紅筆標一個圓點,然後將各點連續用墨線彈成該牆的軸線。用同樣的方法將所有的軸線都彈出來。
2、在彈線時對已砌好的基礎牆進行復驗,利用主軸線檢查基礎有無偏移,防止出現半邊牆跨空現象(見圖3-2),同時還需注意整個建築物軸線總長誤差應控制在1/2000-1/5000范圍內。
3、門窗洞口放線
A、門的位置在基礎牆平面上畫出;
B、窗的位置一般在基礎的側面畫出;
C、窗檯、門口、洞口的規格尺寸(長×寬×高)及標高一般在皮數桿上反映(見圖3-3)
4、皮數桿的設置
在砌築施工中,牆身各部位的標高是用皮數桿來控制的。皮數桿是根據建築物剖面圖的標高而設定的。內容包括:窗檯、門窗洞口、過梁、雨蓬、圈樑、樓板等構件的標高位置。
皮數桿一般設在建築物的轉角和隔牆處(見下圖)
立皮數桿先在地面上打一樁,並用水準儀在樁上測出plusmn;0.000標高。將皮數桿上的plusmn;0.000與樁上的plusmn;0.000線對齊釘牢。皮數桿釘牢後用水準儀進行復核,並將皮數桿立垂直。(如上圖:皮數桿設置圖)
5、高程傳遞
1)當牆體砌到一步架高時(1.2M),用水準儀在室內牆所有牆面上測定一條距室內地坪0.500M高的水平線,稱為「建築50線」。作為該樓層所有標高的控制線。二層及以上各層的標高傳遞應以首層為50線依據,豎直量取,每棟建築物應由三處分別向上傳遞,標高傳遞的允許誤差每層±3mm,總高H≤30m應為小於±5mm,總高30m<H≤60m應為小於±10㎜。
2)施工層找平之前,應先校測從首層用鋼尺傳遞上來的三個標高點,當校差小於3㎜時,取平均點,再用水準儀後視該點抄測該層50線,並彈好墨線,傳遞位置一般在垂直貫通的地方(如樓梯間、外牆等)。
四、高層建築施工測量
一)近十年建築的特點:
1、規模大,分期分段施工。
2、結構復雜、層數多、基礎深、機械化施工進度快、設備多樣化、安裝精度高。
二)高層建築測量的特點:
1、由於建築物層數多,高度高,結構豎向偏差直接影響工程受力情況,故施工測量中要求豎向投點轉度高,所選用的儀器和測量方法要適合結構類型、施工方法和場地情況。
2、由於建築物結構復雜、設備和裝修標准較高,特別是高速電梯的安裝,對施工測量精度要求也高。一般在設計圖紙時有說明,總的允許偏差值在施工過程中還產生誤差,只能控制在總的偏差值之內。
3、由於建築平面、立面設計新穎又復雜多變,故要求開工前先制定施工測量方案、儀器配備、人員配備,方可施工。
三)先進測量儀器
全站儀的基本操作方法:全站儀是光、電、機、算、貯等功能綜合構造精密的自動化儀器。
四)操作步驟:
1、安置儀器,對中定平測儀器高。
2、開機自檢,縱轉望遠鏡進行初始化。
3、輸入參數,主要是棱鏡常數、溫度、氣壓等氣象參數。
4、選定模式,主要是測距單位、小數位數及測距模式,每度單位及測角模式。
5、後視已知方位,輸入測站已知坐標及後視已知方位。
6、觀測前欲求點位,一般由四種模式:測角度、測距、測點的極坐標、測點位。
7、應用程序測量。(機內存有各種測量程序)
如: A、按已知數據進行點位測設施;對邊測量。
B、觀測兩個目標點,即可測得其兩點的斜距離、水平距離、高差及方位角;
C.面積測量;
D.後方交會;
E.導線測量。
五)施工測量的准備工作:
1、校定與檢校儀器、鋼尺:
2、了解設計意圖,熟悉施工圖紙;
3、校核紅線樁、定位樁、水準點;
4、制定測量方案。
六)建立擬建小區的平面與高程式控制制網
1、控制網應均布全區,間距30~50M為宜,網中應包括場地定位依據的起始邊、建築物交點、主軸線、弧形建築物的圓心點(或其它幾何中心點)和直接方向(或切線方向)
控制方格網
2、便於使用要測量組成與建築物外廓平行的閉合圖形,以便於控制網的閉合;
3、控制樁之間應通視、易量,其頂面應略低於場地設計高程,樁低於冰凍層,以便長期保留;
4、精度根據《工程測量規范》、《高層建築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及《施工測量規程》規定,一般場地控制網主要技術指標應符合下表:
5、網形:
常用的有以下幾點:
矩形網,也叫建築方格網;
多邊形網,對於三角形、梯形或六邊形、非矩形建築物適用;
主軸線網,與建築物軸線平行或垂直「十」字形、「井」字形。
6、高層建築的基礎施工過程中的測量工作:
根據所建立的平面和高程式控制制網,結合基礎平面圖和施工方案,確定土方開挖上口灰線,採用極坐標或直角坐標方法計算出所測量數據進行現場放樣,在土方開挖過程中,要嚴格控制槽底標高。
大型基礎採用機械開挖,要預留人工清槽厚度,一般不少於200MM,以防擾動地基。
如果基礎較深要用水準儀向槽底引測2~3個標高控制樁。
測量人員要注意開挖邊坡、地下管線等,以防蹋方和挖斷市政管線。
土方開挖後,要把控制線投測下去,檢查槽底平面尺寸,放出電梯基坑、集水坑等位置線。要考慮到外牆的施工作業面。
在進行人工清槽時,用小木樁在槽底抄測3*3M的方格網,拉小白線進行清槽。
經勘察、設計、甲方、監理、質檢驗槽合格後,方可進行下道工序施工。
7、在主體施工過程中的測量控制
建築物施工到±0.000時,把控制線投測到地下室頂板上,根據標准層的結構改作內控點.
內控點的劃分依據是施工流水段、施工方案、施工圖紙。
每個流水段應設成規則的閉合圖形的內控點。(工地上使用最多的是矩形)
隨著樓層的不斷升高,每層的主控線應由首層控制點用鉛垂儀或線墜投測到作業面,用測角與量邊檢查投測到作業層的閉合圖形。
以檢查閉合後的主控線,做為各層作業面的放線依據,根據圖紙及設計變更放出牆邊線、牆身控制線、門窗洞口線。
見附圖
主控線與牆體控制線
隨著工程進度在每層的外牆彈出外牆大角線、門窗洞口中線。
建築施工水平1m 線外牆大角控制線
在每層牆體模板拆除後及時彈出建築標高線50線或1M線,以控制頂板的標高。
採用水平 管抄測1m水平線
石膏線安裝線
根據建築物的高度和儀器的測量精度,一般在建築物高度超過30M時,將控制點向上引測重新作控制樁。
8、建築物軸線豎向投測方法;
1)外控法;既在建築物外用經緯儀豎向投測,一般適用於多層建築,常用有a;延長軸線法。b;側向借線法。c;正倒鏡挑直法。
2)內控點;既在建築物內用鉛直接原理將軸線投測到施工層上,多適用於高層建築,常用方法有a.吊線墜法;b.激光垂准儀法;c.經緯儀天頂法;d.經緯儀天底法
9、高層建築標高傳遞
在首層牆面上抄測一圈建築50線,然後用鋼尺沿垂直處牆、電梯、樓梯向上直接量取中,每層不少於3個點,誤差不超過3㎜取,抄測各層建築50線標高,如果標高超過尺長,要作二次傳,即在50米高度以內的樓層作二次傳遞點,傳遞標高不能逐段傳遞,避免累記誤差。
10、沉降觀測:
(1)作用:
1)監測施工對臨近建築物安全的影響;
2)監測施工期間施工塔吊與基坑護坡的安全情況;
3)監測正在施工的工程,施工是否符合預期要求,為有關地基基礎及結構設計是否安全、合理提供沉降觀測數據;
4)監測高低跨之間的沉降差異,以決定後澆帶何時澆築。
(2)特點:
1)精度要求高;
2)觀測時間性強;
3)觀測成果可靠,資料完整;
(3)操作要點:
1)人員固定;
2)儀器固定;
3)觀測路線固定。
五、測量驗線工作
驗線工作應主動預控
1、驗線工作要從審核施工測量方案開始,在施工的各主要階段前,均應對施工測量工作提出預防性的要求,以做到防患於未然。
2.驗線的依據應原始,正確有效
主要是設計圖紙變更洽商與定位依據定位(如紅線樁、水準點等)及其數據(如坐標,高程等)要原始,最後定案有效並正確的資料。因為這些都是施工測量的基本依據,若其中有誤,在測量放線中是很難發現的,一旦使用後果是不堪設想的。
3、測量儀器與鋼尺必須按計量法規定進行檢定和檢校
1987.02.01其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實施細則》第二十五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準在工作崗位上使用無檢定合格印證或者超過檢定周期以及經檢定不合格的計量器具。」例:經緯儀、水準標尺的檢定周期為一年。例:J6型經緯儀的2C≤16」,數值度盤指標差i≤15 」 。水準儀,全站儀,鋼捲尺的檢定周期最長不超過一年,例如:DS3級水準儀視准軸不水平的誤差i≤12 」 。
4、驗線的精度應符合規范要求,主要包括:
1)儀器的精度應適應驗線要求,有檢定合格證並校正完好;
2)必須按規程作業,觀察誤差必須小於限差,觀測中的系統誤差應採取措施進行改正;
3)驗線成果應先行校核。
5、驗線工作必須獨立,盡量與放線工作不相關,主要包括:
1)觀測人員;(即放線人與驗線人應不是同一人);
2)儀器;(即驗線所使用的儀器精度不低於放線所用的精度)
3)測法及觀測路線;驗線人員的觀測方法及觀測路線與放線人員不同。
6、驗線部位。應為關鍵環節與最弱部位,主要包括:
1)定位依據樁及定位條件;
2)場區平面控制網,主軸線及控制樁(引樁)
3)場區高程式控制制網及±0.000高程線;
4)控制網及定位放線中的最弱部位。
7、驗線方法及誤差處理:
(1)場區平整控制網與建築物定位,應在平差計算中評定其最弱部位的精度,並實地驗測。精度不符合要求時應重測;例如:三級建築物平面控制網的測角誤差±24」,邊長相對中誤差1/8000。
(2)細部測量。可用不低於原測量放線的精度進行驗測。驗線成果與原放線成果之間的誤差應按以下原則處理:
1)兩者之差小於1/ √2限差時,對放線工作評為優良;
2)兩者之差略小於或等於 1/ √2限差時,對放線工作評為合格;
3)兩者之差超過2限差時,原則上不予驗收,尤其是要害部位。
8、五項基本限差:
1)各部位放線的允許誤差:
2)基線放線尺寸的允許誤差
3)軸線豎向投測的允許誤差
4)標高豎向傳遞的允許誤差
5)建築方格網的主要技術指標
六、細部線的檢驗方法
一)細部線的檢驗方法:
1、施工測量驗線的主要任務是對正測設於實地的建築物細的正確值及精度進行檢測的工作。
2、細部線的驗線依據首先是圖紙,依此檢查施工層的線是否按圖施工,根據主軸線有鋼尺拉通尺檢查各軸線及牆等邊線尺寸,誤差是否在允許值之內細部軸線位置,是否正確或用經緯儀進行轉90角校測,也可用鋼尺拉對角線校核。豎向標高的檢驗方法從起始高程向施工層傳遞三處標高點,較差在3㎜之內算合格,每層的標高相對誤差應在±3㎜之內。
二)實物線的放法與檢驗方法
放法:首先校核定位依據樁,熟悉及校核圖紙,根據定位坐標或定位條件,採用極坐標方法進行相關數據的計算,採用一定的觀測方法觀測順序,各建築物的角點(或控制點)。
檢驗方法:
1、驗定位依據樁位置是否正確,有無碰動;
2、驗定位條件幾何尺寸;
3、驗建築物控制網與控制樁的點位準不準,樁牢不牢固;
4、驗建築物外廊軸線間距或主要軸線間距;
5、在經施工方自檢定位驗線合格後,填寫「施工測量放線報驗單」提請監理單位驗線。
註:定位檢驗線時,應特別注意檢驗定位依據與定位條件,而不能只檢驗建築物的自身幾何尺寸。
七、其它驗線方法及易錯線問題
裝修線的檢驗
一)室內抹灰前進行房間套方正工作,依據軸線位置准確的一面牆在地面彈出抹灰厚度線,在找與本面牆呈直角的另一面牆,用勾股定律驗證房間是否方正。(見圖7-1)
二)房間牆垂直度驗證
1、用米尺量房間開間牆(上點、下點)取縱,橫牆各兩端凈空尺寸避免出現房間大小頭偏差。(上點取天花下100㎜,下點取牆跟部與地面夾角處)。(見圖:7-2)
用線墜吊牆是否垂直(先取一面縱牆和一面橫牆)。
三)檢驗地面標高
1、根據室內50線(或1.0m線),查看裝修圖做法,確定建築50線與裝修做法是否吻合。
2、用水平管檢驗50線是否水平。
四)用上述三種檢驗方法同樣可以檢驗結構細部線是否准確。
五)控制線的應用
1、在外牆裝修使用垂直控制線安裝保溫板;
2、用水平控制線安裝外牆保溫板;
水平控制線安裝保溫板
3、利用牆邊控制線進行牆體模板安裝。
牆體控制線
易錯線的問題
在施工中線的偏差是有限的,而錯線則是致命的,所以在施工中線不出差錯是最關鍵的。
一)注意偏軸線
有時圖紙較復雜會在若幹部位出現偏中心線的設計,需要我們認真看圖,並從不同方向復核各尺寸的總尺寸。
二)注意標高線
重點是注意+0.000和-0.000也就是±0.000以上和以下的關系,避免計算錯誤。
三)注意非直角線的放線
當出現銳角或鈍角線時,要認真及復核對軸線,同時復核依據軸線導出來的各種鈍角、銳角線。
四)注意50線與非50線的標注
50線應在樓梯間處用紅三色標明,避免在施工中各工種彈的非50線。
五)注意雙線錯誤
很多工程中50線是正確的,但在彈線時也有人彈錯位,或彈錯位後又從新補彈一根線,造成工人操作中誤用線錯誤,特別是精裝修更顯得尤為重要,對出現雙線必須將錯誤線及時清掉。
⑻ 建築施工放線~~
現場放線 是為了方便工人幹活,也是為了能夠嚴格按照設計圖紙進行施工。一般來說所有的建築軸線可稱之為大線,相應的小線就是結構構件的邊線和尺寸線。 放線的主要思路就是將設計圖紙的尺寸按照圖示尺寸,照搬到地面上,整個工程的尺寸是否按照設計圖紙尺寸施工 就看放線的了。還有就是放線是為了所有的施工有個尺寸依據,鋼筋工綁扎鋼筋要以線為依據,找准位置,木工支模板也要以線為依據,瓦工砌牆也要以線為依據,總不能沒有尺寸約束隨便在那亂綁、盲支、瞎砌吧。
對於高層來說放線至關重要,如果每層的軸線不在一個垂直面上的話,那干出來的也就不一定是四方四正的傳統建築了。
語言組織有點亂,希望你能夠看明白。
⑼ 建築工程施工中,50線什麼意思有什麼作用
50線有三種:建築來50線,結構自50線和牆柱50線。這里所說的50指500mm.
1、在進行結構施工時,一般放結構50線,即從樓層結構面上返50,在混凝土澆築時,以次來控制樓層標高和混凝土澆築厚度。但此高度一般有0~5誤差不等。原因是:此標高通常做在鋼筋上,混凝土澆築時鋼筋被鐃動,產生誤差。
2、建築50線一般用以裝修工程,以便控制建築地面,窗檯標高。也可採用建築1000線,省得彎腰去測量,完全由個人喜好而定。建築50線一般比較精確,由結構50線而產生的誤差,也在地面施工時,通過建築50線來糾正。
3、牆柱50線是指牆柱邊界的500mm線,用來控制牆體,柱子的位置。例如全鋼大模板施工,鋼板厚6mm,龍骨高80mm,則當自龍骨外側至50線為41.4cm時,表示牆體的位置正確。簡單明了。
為了方便,放線員一般都放50線,因為這個數據工人易記,也成為習慣,不用向大家一一交代。為了省事,減少工作量,把結構50線也省了,只放建築50線和牆柱50線。所以,施工時最好要放線員確認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