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技術規范有幾類
共18項,其中第一項正在徵求意見,暫未實施
1 、關於徵求國家環境保護標准《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技術規范 煤炭采選》(徵求意見稿)意見的函 2011年07月06日 環辦函[2011]801號
2、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地下水環境(HJ 610-2011)
3、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制葯建設項目(HJ 611-2011)
4、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技術規范 石油天然氣開采(HJ 612-2011)
5、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技術規范 城市軌道交通(HJ/T 403-2007)
6、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技術規范 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HJ/T 404 -2007)
7、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技術規范 石油煉制(HJ/T 405-2007)
8、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技術規范 乙烯工程(HJ/T 406 -2007)
9、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技術規范 汽車製造(HJ/T 407 -2007)
10、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技術規范 造紙工業(HJ/T 408 -2007)
11、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技術規范 電解鋁(HJ/T254-2006)
12、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技術規范 火力發電廠(HJ/T255-2006)
13、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技術規范 水泥製造(HJ/T256-2006)
14、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技術規范 生態影響類 (HJ/T 394-2007)
15、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技術規范 港口(HJ 436-2008)
16、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技術規范 水利水電(HJ 464-2009)17、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技術規范 公路(HJ 552-2010)
2. 關於建設竣工驗收和環評里的竣工環保驗收是同一個嗎
建設竣工驗收報告是一個建設項目的總體驗收,它包括工程內容,工程質量,項內目的總決算和固定容資產的形成,項目建成後的試運行是否達到原先的設計要求,項目的安全消防,職業衛生,環境保護等各項內容。而項目的環保驗收只是其中的一個單項,它的內容是項目建設過程對該項目環評報告中提出的環境保護設施的落實情況(技術,設備,能力),試運行的能力和效果能否滿足要求,對環境的影響是否符合環評報告中的預測結論,以及有關建議的處理情況。
3. 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申請報告
××公司
關於×××項目竣工環保驗收的請示
環境保護部(××環境保護廳):版
我公權司投資建設的××項目已經建設完成,各環保設施投入運行正常,環境保護部(××環境保護廳)以××號文件《關於××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審查意見的復函》,對該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進行了批復。××年,××以××號文核准該項目。
××下達了試生產通知書。
根據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批復文件要求,我公司配套的環保設施已建成並投入運行,各項環境保護措施已落實,目前各環保設施運行正常,按照《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253號)和《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管理辦法》(國家環境保護總局令第13號令)的要求,特向貴部(貴廳)申請該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
妥否,請批示。
××年××月××日
4. 關於建設竣工驗收和環評里的竣工環保驗收是同一個嗎
不是同一個。建設竣工驗收報告是一個建設項目總體驗收,它包括工程內容,工程質量,項目的總決算和固定資產的形成,項目建成後的試運行是否達到原先的設計要求,項目的安全消防,職業衛生,環境保護等各項內容。而項目的環保驗收只是其中的一個單項,它的內容是項目建設過程對該項目環評報告中提出的環境保護設施的落實情況(技術,設備,能力),試運行的能力和效果能否滿足要求,對環境的影響是否符合環評報告中的預測結論,以及有關建議的處理情況。
竣工驗收指建設工程項目竣工後,由建設單位會同設計、施工、設備供應單位及工程質量監督等部門,對該項目是否符合規劃設計要求以及建築施工和設備安裝質量進行全面檢驗後,取得竣工合格資料、數據和憑證的過程。竣工驗收,是全面考核建設工作,檢查是否符合設計要求和工程質量的重要環節,對促進建設項目(工程)及時投產,發揮投資效果,總結建設經驗有重要作用。
工程竣工驗收指建設工程項目竣工後開發建設單位會同設計、施工、設備供應單位及工程質量監督部門,對該項目是否符合規劃設計要求以及建築施工和設備安裝質量進行全面檢驗,取得竣工合格資料、數據和憑證。應該指出的是,竣工驗收是建立在分階段驗收的基礎之上,前面已經完成驗收的工程項目一般在房屋竣工驗收時就不再重新驗收。
5. 建築工程環保驗收都需要做哪些工作,提交那些資料
先做驗收監測,取得報告後申請驗收現場檢查
6. 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管理辦法的辦法正文
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管理辦法 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范圍包括: (一)與建設項目有關的各項環境保護設施,包括為防治污染和保護環境所建成或配備的工程、設備、裝置和監測手段,各項生態保護設施;
(二)環境影響報告書(表)或者環境影響登記表和有關項目設計文件規定應採取的其他各項環境保護措施。 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制定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管理規范,指導並監督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工作,並負責對其審批的環境影響報告書(表)或者環境影響登記表的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按照環境影響報告書(表)或環境影響登記表的審批許可權負責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 建設項目試生產前,建設單位應向有審批權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提出試生產申請。
對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批環境影響報告書(表)或環境影響登記表的非核設施建設項目,由建設項目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受理其試生產申請,並將其審查決定報送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核設施建設項目試運行前,建設單位應向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報批首次裝料階段的環境影響報告書,經批准後,方可進行試運行。 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自接到試生產申請之日起30日內,組織或委託下一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申請試生產的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施及其他環境保護措施的落實情況進行現場檢查,並做出審查決定。
對環境保護設施已建成及其他環境保護措施已按規定要求落實的,同意試生產申請;對環境保護設施或其他環境保護措施未按規定建成或落實的,不予同意,並說明理由。逾期未做出決定的,視為同意。
試生產申請經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同意後,建設單位方可進行試生產。 進行試生產的建設項目,建設單位應當自試生產之日起3個月內,向有審批權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請該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
對試生產3個月確不具備環境保護驗收條件的建設項目,建設單位應當在試生產的3個月內,向有審批權的環境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提出該建設項目環境保護延期驗收申請,說明延期驗收的理由及擬進行驗收的時間。經批准後建設單位方可繼續進行試生產。試生產的期限最長不超過一年。核設施建設項目試生產的期限最長不超過二年。 根據國家建設項目環境保護分類管理的規定,對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實施分類管理。
建設單位申請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應當向有審批權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提交以下驗收材料:
(一)對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的建設項目,為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申請報告,並附環境保護驗收監測報告或調查報告;
(二)對編制環境影響報告表的建設項目,為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申請表,並附環境保護驗收監測表或調查表; (三)對填報環境影響登記表的建設項目,為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登記卡。 對主要因排放污染物對環境產生污染和危害的建設項目,建設單位應提交環境保護驗收監測報告(表)。
對主要對生態環境產生影響的建設項目,建設單位應提交環境保護驗收調查報告(表)。 環境保護驗收監測報告(表),由建設單位委託經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批准有相應資質的環境監測站或環境放射性監測站編制。
環境保護驗收調查報告(表),由建設單位委託經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批准有相應資質的環境監測站或環境放射性監測站,或者具有相應資質的環境影響評價單位編制。承擔該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單位不得同時承擔該建設項目環境保護驗收調查報告(表)的編制工作。 承擔環境保護驗收監測或者驗收調查工作的單位,對驗收監測或驗收調查結論負責。 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在進行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時,應組織建設項目所在地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和行業主管部門等成立驗收組(或驗收委員會)。 驗收組(或驗收委員會)應對建設項目的環境保護設施及其他環境保護措施進行現場檢查和審議,提出驗收意見。
建設項目的建設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編制單位、環境保護驗收監測(調查)報告(表)的編制單位應當參與驗收。 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條件是:
(一)建設前期環境保護審查、審批手續完備,技術資料與環境保護檔案資料齊全;
(二)環境保護設施及其他措施等已按批準的環境影響報告書(表)或者環境影響登記表和設計文件的要求建成或者落實,環境保護設施經負荷試車檢測合格,其防治污染能力適應主體工程的需要;
(三)環境保護設施安裝質量符合國家和有關部門頒發的專業工程驗收規范、規程和檢驗評定標准;
(四)具備環境保護設施正常運轉的條件,包括:經培訓合格的操作人員、健全的崗位操作規程及相應的規章制度,原料、動力供應落實,符合交付使用的其他要求;
(五)污染物排放符合環境影響報告書(表)或者環境影響登記表和設計文件中提出的標准及核定的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的要求;
(六)各項生態保護措施按環境影響報告書(表)規定的要求落實,建設項目建設過程中受到破壞並可恢復的環境已按規定採取了恢復措施; (七)環境監測項目、點位、機構設置及人員配備,符合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和有關規定的要求;
(八)環境影響報告書(表)提出需對環境保護敏感點進行環境影響驗證,對清潔生產進行指標考核,對施工期環境保護措施落實情況進行工程環境監理的,已按規定要求完成;
(九)環境影響報告書(表)要求建設單位採取措施削減其他設施污染物排放,或要求建設項目所在地地方政府或者有關部門採取「區域削減」措施滿足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要求的,其相應措施得到落實。 對符合第十六條規定的驗收條件的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申請報告、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申請表或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登記卡。
對填報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登記卡的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經過核查後,可直接在環境保護驗收登記卡上簽署驗收意見,作出批准決定。
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申請報告、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申請表或者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登記卡未經批準的建設項目,不得正式投入生產或者使用。 本辦法自2002年2月1日起施行。原國家環境保護局第十四號令《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規定》同時廢止
7. 建設項目竣工驗收時是否必須有環保部門參加,為什麼
根據國務院《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現就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監測管理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監測(以下簡稱「驗收監測」)由負責驗收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所屬的環境監測站負責組織實施。
二、在規定的試生產期,承擔驗收監測任務的環境監測站在接受建設單位的書面委託後,按《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監測技術要求》開展監測工作。
三、負責組織實施驗收監測的環境監測站受建設單位委託提交驗收監測報告(表),並對提供的驗收監測數據和驗收監測報告(表)結論負責。
四、對應編制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監測報告的建設項目,應先編制驗收監測方案,驗收監測方案應經負責該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同意後實施。
五、編制《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監測報告》的項目,應在完成現場監測後30個工作日內完成;編制《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監測表》的項目,應在進行現場監測後20個工作日內完成。
六、工業生產型建設項目,建設單位應保證的驗收監測工況條件為:試生產階段工況穩定、生產負荷達75%以上(國家、地方排放標准對生產負荷有規定的按標准執行)、環境保護設施運行正常。
對在規定的試生產期,生產負荷無法在短期內調整達到75%以上的,應分階段開展驗收檢查或監測。
分期建設、分期投入生產或者使用的建設項目,建設單位應分期委託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所屬環境監測站對已完工的工程和設備進行驗收監測。
七、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監測收費按有關規定執行。
8. 工程竣工與竣工環保驗收的先後順序
原則是來說,一般都是先進行工程竣工驗收,然後再進行竣工環保驗收。但是牽涉版一些具體問題,比如權環保驗收收費問題,有時候竣工環保驗收也可以在竣工預驗收之前進行,這也是為了照顧工作關系理順。國家有關部門進行竣工環保驗收是一項行政行為,在建設工程有關條例中有規定,這是不可缺失的。
9. 民用建設工程竣工環境保護驗收委託的第三方環境檢測機構所需要的資質有哪些
就北京的管理規定是 :
1、第三方環境檢測機構所需要的資質有CMA資質認定證書專,以及證書附表內包括有屬
《民用建築工程室內環境污染控制規范》中規定的污染物的簡稱標准;
2、具備北京民用建築工程室內環境工程技術協會作為登記的會員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