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建築施工資料基礎主要是指哪些內容
指一下內容:
1、樁基資料(包括試打樁記錄、樁施工記錄、樁位技術復核記錄版、樁隱蔽權驗收記錄、樁基子分部分項檢驗批、樁偏位記錄再加上相應樁的合格證,比如管樁就管樁合格證,鑽孔灌注樁樁的話就是水泥和鋼筋什麼的了,樁身驗收記錄)
2、土方開挖(土方開挖子分部分項檢驗批,如果是有支護土方還要根據支護方式做不同的資料,地基驗槽,基槽放線記錄等)
3、混凝土基礎(混凝土基礎子分部分項檢驗批、鋼筋隱蔽、混凝土隱蔽、墊層時候一些隱蔽,技術復核、混凝土施工日記、混凝土養護記錄、混凝土塌落度測試記錄等)
4、地下防水(地下防水子分部分項檢驗批、防水的隱蔽、防水檢查記錄)
5、基礎磚砌體(基礎磚砌體子分部分項檢驗批、技術復核、隱蔽等)
基礎分部工程質量驗收記錄
基礎結構驗收記錄
還有工程進行中的一些原材料檢測報告、焊接報告、試塊報告、樁基檢測報告、基礎鑽芯報告、砂漿回彈報告等一系列報告。
如果有地下室人防的還要做整套的人防資料。
② 建築基礎的施工詳細步驟
平整場地 挖土方 支墊層模版 做墊層 綁扎鋼筋 建築混泥土
③ 土建基礎工程施工工序
土建基礎工程施工工序:
1、施工准備:
技術准備:熟悉被補充開挖基礎的施工圖及施工技術手冊,了解對基礎坑洞的要求及基坑尺寸。
組織准備:如需爆破開挖的還應配置有爆破操作證的炮工。機械打孔或需抽水開挖的還應有機械操作技工。每基桿塔的開挖應有專人負責,根據工程量的大小和作業面的民技工人數。材料工器具准備:鐵鍬、鋼釺、鑿岩機、大錘、斗車、抽水機等其它施工用具。
2、基礎開挖(W點):
桿塔基礎的坑深應以設計圖紙的施工基地面為准,拉線坑的坑深,以拉線坑中心的地面標高為基準。基坑開挖施工時要保護好分坑時所釘的輔助樁,特別是中心樁,輔助中心樁。如在基坑開挖施工中原釘樁要受到干擾,則應移至不受干擾位置,即增定輔助樁,用以找出中心樁。
3、施工檢查項目及質量評定標准:
基礎開挖之前必須由現場技術人員檢查各樁位是否正確,待確定樁位無誤後,方可進行開挖作業。由自檢員進行基礎坑深、大小及坑底、相對高差,進行自檢,合格後,報專職質檢員進行復檢。
4、組織驗收:
基礎開挖完畢後,應及時組織驗收,由於是隱蔽工程必須停工等檢報監理工程師或甲方質檢人員檢查並簽證驗收合格方可進行下道工序施工。做好施工記錄。
5、記錄表格。
(3)建築基礎施工擴展閱讀:
土建基礎工程的相關要求規定:
1、質量是生命,沒有質量的工程就是豆腐渣工程,保證不了質量就會失去信譽,所以說這也是一條生命線。質量問題涉及到材料質量、施工質量,實際二者是不可分的,沒有嚴格的質量管理,就不會出來好的工程。
2、安全是建築施工中最主要的部分,第一是生命高於一切,沒有人可以任意的去剝奪一個人的生命,除法律規定的以外。所以在施工中必須要保證安全,安全的責任重於泰山,安全是與效益相聯系的,保證了安全才會有效益。
3、人員管理是建築工程管理的基礎部分,工程是人建造的,如何分配好人員,使工作順暢,而不出現問題,效率提高,而不瞎指揮,保證安全,而不混亂不堪,這就需要管理者的統籌安排,腦子里有個整體的概念,什麼工作需要多少人力心中有數,保質保量,不窩工,不影響工期。
④ 建築基礎施工到標高±0以下,怎麼去做請教各位老師
1、你的問題內容較多,還不如上個圖說的清楚一點的。
2、正負零沒專有板:結構圖上全是屬空洞,說明此部份沒有結構板的。結構施工完成後,進行室內回填土,回填完成後上面再做建築面層。
3、施工方法:不太好說,因為沒有圖紙。
樁頂標高是-1.3米,則墊層面一般是-1.4(因為樁頂要嵌入承台100左右的),墊層底也就是基底土面標高一般是在-1.5左右(具體看你圖紙上墊層的做法的),也就是說土要挖到-1.5左右的。
基礎梁頂標高平±0,梁高全部是60公分,那梁底就是-0.6米。
承台是0.5米-1.2米不等,那承台的頂標高是多少?如果是-1.2,和樁頂連不上啊?
但是一般常規的承台總是要和樁基聯系,所以一般來說,有樁的地方肯定是要挖到-1.5左右的,其他的挖到哪裡要看圖紙要求了。
4、11G101-3:已經過期了,現在是用16G101-3圖集了。而且原來的11G101-3圖集的69頁也沒有什麼LT。
純手工打字,如果對你有幫助,請及時採納,謝謝
⑤ 高層建築基礎施工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1、如果是管樁,圍護就要後施工。如果是砼灌注樁,圍護可以同時施工。
2、土方開挖要有專項施工方案、開挖時按方案執行,禁止在一個地方開挖深度超過2米以上。
3、基坑降水符合要求後才允許挖土的。
4、鋼筋要注意不要漏筋、規格錯誤、網片間距過大、搭接位置、接頭百分比、鋼筋焊接質量、保護層、預埋件位置等等。
5、通過柱子的止水鋼板,割斷的箍筋要與止水鋼板焊接好。
6、後澆帶處的橡膠止水帶一定要保護好,特別在支模時!!
7、一定要注意超前止水帶處的鋼筋綁扎的質量及位置是否符合要求。
8、如果有人防工程的,特別注意防空牆鋼筋彎鉤的朝向、錨固長度、節點做法等等。
9、基坑內要求沒有明顯的可見水,有就要及時抽走。要注意降水系統的正常運轉。
10、高層建築必有樁基,要注意樁與基礎底板的連結問題,特別是鋼筋錨固問題。
11、砼施工要有專項施工方案,大體積砼應該考慮降溫系統。砼板的標高要控制好、砼標號不要搞錯、及時做好試塊,一定要多做幾組備用。
12、特別要注意砼養護工作和測溫工作,要有書面記錄。
13、如果是水性塗料要注意塗刷次數、方向、厚度要符合要求。如果是卷材要注意搭接長度和寬度的要求,用連結劑的,要塗刷均勻。(尖角的部位要做成圓弧)
14、基坑的安全監測要注意。要多檢查,特別是大雨之後基坑安全問題。
15、基坑邊有高壓線什麼的,要做防護架子。基坑邊禁止堆東西有具體要求的。
16、基坑內基礎一般是先施工低的,再施工高的地方。也有例外的,具體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定。
⑥ 零基礎學建築施工
親,給你兩個抄建議:
1、看11g圖集,這個是最新的圖集規范,也是你看懂圖紙必須看的圖集。
樓上幾個人說的03g,那個已經是過去式了,11g出台以後,03g就廢止。
看《建築施工手冊》,這套叢書裡麵包含了建築類的大部分基礎知識。
主要講了土木施工工藝。還有一些小的建築技巧。
2、零基礎,不要怕,要肯吃苦,多看書。中國建築業有幾位大師,一位就是平法始祖陳青睞。
03g就是他編制的,11g就是依據03g改編的,可以說11g是03g的升級版。建議你多看看陳青睞大師微博裡面的一些文章。吸取知識。
個人觀點:施工沒什麼難的,換句話說施工是最基礎的東西,所以加油吧,後面的路還很長,能走多遠就看你懂的東西有多少了。
⑦ 建築基礎工程的施工應該注意什麼
一、墊層施工
土方開挖經人工邊清邊檢底到位後,立即進行驗槽,辦理隱蔽驗收簽證,然後澆築砼墊層封閉基坑,減少坑底土體暴露時間,避免土體結構受到破壞。
墊層按挖一塊鋪設、澆築一塊方式進行,嚴格控制墊層面標高和平整度,標高考慮取負值,並根據基底回彈統計數據適當降低墊層標高,留回彈量,並做好表面壓實抹平收光工作。
墊層施工完成後應立即把軸線,底板邊線拉設到墊層上去,以確保底板的正常施工。
二、鋼筋工程施工方案
(1) 鋼筋加工
本工程鋼筋堆放及加工均在現場進行。地下室工程鋼筋,現場堆放能力有限,材料應根據施工進度分批分次進場。
在現場搭設鋼筋車間,配備鋼筋切斷機二台、彎曲機二台、對焊機一部、冷拉卷揚機一部。
鋼筋嚴格按翻樣單加工,鋼筋翻樣單需由技術負責人進行審核;加工的鋼筋半成品堆放於塔吊范圍內,並明碼掛單。
(2) 鋼筋連接
本工程鋼筋連接按不同的結構部位,分別採取多種形式的連接方式。為確保施工質量、進度要求,底板φ22 鋼筋擬採用閃光對焊與搭接相結合的連接方式,根據施工進度要求,安排地面先加工鋼筋一頭的搭接量,然後運入基坑連接。
(3) 鋼筋綁扎
基礎底板鋼筋綁扎前,應先在墊層上試排,然後用粉筆在墊層上標記,依次進行排放,要求均勻無彎曲,准確規范。集水坑等部位鋼筋需認真定位,防止留設尺寸差錯。
柱牆插筋施工,尤其是防水要求高的部位,要嚴格核對用材,確保鋼筋的型號規格准確無誤,所有插筋下端直彎鉤,均應伸至底板底皮筋處與底皮筋焊牢,底板范圍加二道連接筋,上部與底部麵筋點焊且應綁扎2-3 道外箍水平筋,以防鋼筋移位。
柱鋼筋綁扎注意鋼筋搭接長度,檢查鋼筋位置,按要求做好箍筋加密;牆鋼筋要求橫平豎直,分布均勻、撐鐵撐牢。柱牆鋼筋綁扎後,認真固定好保護塊,防止結構出現露筋等現象。
主筋鋼筋在平台模上整體成型後落入梁模中,梁筋搭接接頭應滿足受壓區不超過50%,受拉壓不超過25%的規定,接頭位置應避開受力集中處,同時注意箍筋加密區的位置。
板鋼筋綁扎先排好間距,然後統一排放。板筋綁扎應注意四周的兩排鋼筋必須全部綁扎,不得跳格。綁扎完畢,墊放墊塊或小馬凳。
澆砼時,必須安排專人看護鋼筋,發現問題,及時反映解決,確保鋼筋質量。
三、模板工程施工方案
牆模板採用九夾板,可先用標准尺寸(即整塊模板)配模,不足部位留在頂模及側邊,按尺寸鋸板拼足。
模板安裝時,應注意九夾板接頭處的縫隙,如有縫隙,應用小木條訂設,不使砼澆築時漏漿。為保證牆的截面尺寸,應在牆底部的牆筋上,焊長度比牆厚尺寸小2-3mm 的導牆鋼筋,這樣在加固時,起到整體模板平直和保證牆厚度的作用。其對拉螺栓必須焊有止水片。牆
面模加固則利用對拉螺栓夾緊固定木方和鋼管,外用墊片固定,在上螺帽時必須緊固木方及鋼管,以使每根螺桿均勻受力。同時對拉螺桿的間距合理,過密浪費材料,過稀則起不到加固作用。
梁、柱模的配模採用定型九夾板的方式進行,四周有限位支撐角,以確保柱截面尺寸。
四、混凝土工程施工
(1)、砼澆搗前,必須編制詳細的砼作業流程計劃。先進行鋼筋、模板的施工,驗收合格後方可進行砼的澆搗。
(2)、澆搗混凝土前必須對模板作一次全面的檢查,模板內雜物和建築垃圾必須清理干凈,模板縫隙超過2mm 的應堵塞,模板及老混凝土必須澆水濕潤,施工縫處須套漿處理。
(3)、基礎應盡量一次澆築成型,如確應施工技術要求留設施工縫,應在梁跨度1/3 處留設直縫。新老混凝土交接處,將老混凝土澆水濕潤,鋪50 厚與混凝土同配合比的水泥砂漿,然後澆築。每層澆築厚度控制在500 以內。
(4)、在混凝土澆搗時,高頻振動棒要垂直插入,快插慢拔,插點交錯均勻布置,在振搗上一層砼時,應插入下一層5cm 左右,以消除兩層間的接縫,同時在振搗上層混凝土時,要在下層砼初凝之前進行,振動器在每一插點上的振搗延續時間,以砼表面呈水平並出現水泥漿及不再出現氣泡,不再明顯沉落為標准,振搗的時間過短,混凝土不易振實,而過長,引起離析。插點要均勻排列逐點移動,按順序進行,不得遺漏,做到均勻振實。移動間距不大於振動器作用半徑1.5 倍(一般為300~400mm)。
(5)、砼表面用平板振動器來回振動兩次,砼表面處理,應做到「三壓三平」,先按板面標高用板揪板壓實,長刮尺刮平,再在初凝前用滾筒碾壓數遍,滾壓平整,最後在終凝前用木蟹打磨壓實、抹平,以防砼表面裂縫出現。
(6)、澆築混凝土時派鋼筋工和木工觀察鋼筋和模板,同時注意預留洞、預埋件、插筋等有無位移、變形或堵塞情況,發現後應立即停止澆築,並應在已澆築的混凝土初凝之前修整完畢。
(7)、混凝土澆築完成後,應在12 小時之內加以覆蓋,並澆水養護。
⑧ 建築基礎施工順序
一般順序:平整場地——放線——打樁——開挖——截樁或補樁——墊層——放線——基礎防水——基礎鋼筋——基礎模板——基礎砼澆築。
⑨ 建築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2-2013)
1、施工現場質量管理應有相應的施工技術標准,健全的質量管理體系、施工質量檢驗制度和綜合施工質量水平考核制度。
2、建築工程應該按下列規定進行施工質量控制
(1)建築工程採用的材料、半成品、成品、建築構配件、器具和設備應進行現場驗收。
(2)各工序應按施工技術標准進行質量控制,每道工序完成後應進行檢查。
(3)相關各專業工種之間,應進行交接檢驗,並形成記錄。
3、建築工程質量應按以下要求驗收:
(1)應符合本標准和相關專業驗收規范的規定。
(2)應符合工程勘察、設計文件的要求。
(3)參加驗收的各方人員應具備規定的資格。
(4)驗收應在施工單位自行檢查評定的基礎上進行。
(5)隱蔽工程在隱蔽前應由施工單位通知有關單位進行驗收,並形成驗收文件。
(9)建築基礎施工擴展閱讀:
工程竣工驗收是指建設工程依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及工程建設規范、標準的規定完成工程設計文件要求和合同約定的各項內容。
建設單位已取得政府有關主管部門(或其委託機構)出具的工程施工質量、消防、規劃、環保、城建等驗收文件或准許使用文件後,組織工程竣工驗收並編制完成《建設工程竣工驗收報告》。
工程項目的竣工驗收是施工全過程的最後一道程序,也是工程項目管理的最後一項工作。它是建設投資成果轉入生產或使用的標志,也是全面考核投資效益、檢驗設計和施工質量的重要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