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古印度的文明成就,要農業.文字.建築.醫學.數學的成就!回答大致我就採納!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一農業:
種植小麥,個別地區種植水稻,最突出的農業成就是對棉花的栽培。
二文字:
公元前3000年代中葉,古印度居民就創造了印章文字。(印度河文明毀滅後失傳)
流傳至今的最古文字是阿育王所刻的銘文。其所用的文字有兩種:1婆羅謎文,可能源於塞姆人的字母;2去盧文(已失傳)。而婆羅謎文在公元7世紀時發展成梵文。
三建築:
吠陀時代與列國時代基本上是木質結構,這些建築物現已盪然無存。
阿育王時,開始用磚石建築材料,桑奇地方保存的佛塔就是用磚建成。
阿育王沙石柱,也是古印度建築藝術的重要遺跡。最著名的是薩爾納茲大石柱。
四醫學
最著名的醫學著作是《舍羅迦本集》和《妙聞本集》。
迦膩色迦的御醫-舍羅迦(公元2世紀):探討了診斷、疾病預後和疾病分類問題,並把營養、睡眠與節食視為維護人體健康的三大要素。
妙聞-除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外,還研究了內科、外科、婦產科和兒科病症達1120種。尤其是在外科手術上有相當高的水平。
五數學
《准繩經》是現存古印度最早的數學著作,這是一部講述祭壇修築的書,大約成於公元前5至前4世紀,其中包含有一些幾何學方面的知識。
,公元499年成書的《聖使集》中有關數學的內容共有66條,包括了算術運算、乘方、開方以及一些代數學、幾何學和三角學的規則。
梵藏約於628年寫成了《梵明滿悉檀多》,對許多數學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梵藏是古印度最早引進負數概念的人,他還提出負數的運算方法。
(ps:數學的比較多,可以自己上網再找找)
B. 現在旅遊業如此發達,印度卻為何不順應潮流,還非要關閉泰姬陵
說到泰姬陵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因為它是一個很成功的藝術品,是世界七大建築奇跡之一,地位可見不一般啊!
按理說這樣一個美妙的存在,在當今旅遊業如此發達的時候,一定可以大賺一筆的,可以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但印度卻選擇把它關閉了,其實也是有原因的。印度之所以把它關閉,不對外開放,其實是因為有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
但是現在卻已經被偷的坑坑窪窪,看上去狼狽不堪,這不禁讓我想起了圓明園,可以說是很令人痛心。泰姬陵之所以變成這樣一方面是曾經客流量太大,給它造成了一定的傷害。
還有就是空氣污染嚴重,排放污水嚴重,導致它現在遍體鱗傷,所以印度關閉泰姬陵,對它進行修復其實是一種很正確的選擇,這樣做是在保護它。
C. 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古中國的農業、文字、建築、醫學和數學有哪些成就注意是成就!要簡短一些!
古代埃及:金字塔、獅身人面像、太陽神廟、象形文字;
古代巴比倫:漢謨拉比法典、空中花園、楔形文字;
古代印度:印度教、佛教、外科手術、阿拉伯數字、種姓制度;
中國;分封制度、月歷、甲骨文、青銅器。
古埃及:創造了七大奇跡之一的金字塔,並且在哈弗拉金字塔的旁邊還有著名的獅身人面像。其次,埃及也是象形文字的發源地。
古巴比倫:四大文明古國中年代最早的一個,著名的蘇美爾文化即為其中之一。古巴比倫的漢謨拉比法典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學專著。其次空中花園也是七大奇跡之一,猶太的哭牆,楔形文字也是它的傑作。
古印度:佛教的發源地,並且在許多王國的交替中,創造了以婆羅門,剎帝利,伏舍,首陀羅的種性制度。其次,印度的文化也是一顆璀璨的明珠,有《羅摩衍那》和《摩柯婆羅多》兩大名著,阿拉伯數字是古印度發明。
中國:甲骨文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繁衍成了很多著名文字。月歷也是著名發明
D. 古巴比倫,古埃及,古中國,古印度的農業,文字,建築,醫學,數學的成就
古代埃及的農工技術和原初科學
位於非洲東北部的尼羅河流域,在公元前4000年前就出現了以農業為主的文明古國——古埃及王國,它是世界上奴隸制歷史最悠久的國家,於公元前525年為外族所侵佔。在技術方面,古埃及曾在很長時期內影響了周圍的民族,為人類文明留下了寶貴的遺產。古埃及是世界上最早進入奴隸社會的國家,因而,其基於意識形態外化的原初和科學技術必然在當時處於世界最高發展水平。
天文學和數學。古埃及的農業生產需要掌握尼羅河水泛濫的確切日期,因而根據天象來確定季節就成了十分重要的工作,天文學知識因此而不斷積累和豐富。古埃及人在公元前2787年創立了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太陽歷。制定方法是把天狼星和太陽同時在地平線升起的那天(此時尼羅河開始泛濫 )定為一年之始,一年三季共12個月,每月30天,加上年終5天節日全年共365天。這個歷法每年只有1/4天的差數,是今天世界通用公歷的原始基礎。由於尼羅河水每年泛濫之後須重新丈量和劃定土地,年復一年的工作使古埃及人在幾何學方面比當時的任何民族都做了更多的實踐練習,積累了很多的數學知識。修建水利設施以及建築神廟和金字塔,使這些數學知識得到應用,並且進一步豐富和發展。古埃及人用的是10進制記數法,能計算矩形、三角形、梯形和圓形的面積,以及正圓柱體、平截頭正方錐體的體積。他們所用的圓周率π=3.1605。在代數方面古埃及人能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一些較簡單的一元二次方程。這些知識後來成為古希臘人發展數學的基礎。
解剖和醫葯學。古埃及人相信人死後能在另一世界繼續生活,因而將死者解剖刷成木乃伊(干屍)。由此積累了很多人體生理和解剖知識,這些知識無疑有利於他們的醫學的發展。古埃及醫生能做外科手術,能治眼疾、牙痛、腹瀉、肺病以及婦科的許多疾病。他們用各種植物、動物和礦物配製葯物。古埃及的醫葯學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這些知識後來通過古希臘人對西方的醫葯學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手工業技術。埃及的手工業也得到相當程度的發展。早在公元前2700年,古埃及人就造出了長達47米的船。公元前1600年發明了製造玻璃的技術,陶器、亞麻織物、皮革、紙草(用於書寫)以及珠寶等製造工藝技術也都達到了很高水平。公元前1500年建前後古埃及人學會了青銅冶煉技術,但銅礦資源不豐富。鐵器的使用較晚,到公元前7世紀才普遍代替銅器。
建築技術。建築技術是一項綜合性技術,它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個社會的總的技術水平,在古代尤其如此。古代埃及在人類歷史上最為顯著的技術成就就是用石頭建造至今猶存的巨大金字塔和神廟。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國王)的陵基。現存的70多座金字塔中最大的一座為修建於公元前2600年的胡夫金字塔。塔高146.5米,底為邊長山米的正方形,全培用琢磨過的巨大石塊築成,每塊平均重2.5噸,共用巨石約230萬塊。石塊間未用灰泥粘接,砌縫嚴密。古埃及人的神廟建築也非常驚人,如現存尼羅河畔卡爾納克的一座建於公元前14世紀的神廟,它的主殿佔地約5000平方米,矗立著134根巨大的圓形石柱,其中最大的12根直徑為3.6米,高約21米,可見其何等壯觀。在三四千年前使用石器和青銅器的條件下,古埃及人竟然修建起了金字塔和神廟這樣宏偉的建築,實在是人類歷史的奇跡。
E. 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古代中國的農業、文字、建築、醫學、數學是什麼簡短點
古代文明之間的比較我也很感興趣,雖然看著樓主問了不少,其實懂得人知道並不多,簡單的說,
簡單版:
古埃及:引用尼羅河水種稻穀,象形文字,金字塔,防止屍體腐爛,太陽歷,幾何學。
古中國:23節氣,甲骨文,萬里長城,《黃帝內經》,《九章算術》。
古印度:種植小麥,印章文字,巴利赫蒂希爾神廟,阿輸吠陀,阿拉伯數字(印度數字)。
古巴比倫:農業貢獻少,楔形文字,空中花園,醫學貢獻無,太陰歷,七天一星期制度。
詳細版
從文字說起,古巴比倫是聞名世界的鍥形文字,
古埃及是一種繪圖式的象形文字
古印度是為稱為「哈拉本」文字的印章文字
中國有文字記載的是商朝,著名的甲骨文和金文
建築 古埃及 金字塔,獅身人面像
古巴比倫 空中花園
印度 巴利赫蒂希爾神廟
中國 長城,秦皇陵,兵馬俑,其他木結構建築基本沒留下
農業 古埃及 尼羅河灌溉
古巴比倫 引渠灌溉
古印度 種植小麥
中國 24節氣
醫學 古埃及以木乃伊技術為代表的解剖技術
巴比倫 無
印度 阿輸吠陀
中國,中醫嘛
數學 古埃及世界上最早的太陽歷,幾何學,圓周率3.16
古巴比倫太陰歷,七天一星期制度,計時法
古印度 阿拉伯數字
中國 勾股定理
請後面同學別復制我的了,謝謝配合
F. 可惜~昔日的亞洲法屬印度支那聯邦地區的工業遺跡史之稱的東方小巴黎雲南消失(拆毀)的法式工業遺跡建築
一切遺跡早晚都都會消失!
G. 古埃及 古巴比倫 古印度 古代中國 的農業,文字,建築,醫學,數學的文明成就,麻煩簡單一點,字不要太多
古印度與古埃及、古巴比倫、中國並稱為「四大文明古國」。佛陀與夢幻交織的世界--印度文化印度是我國的緊鄰,但由於連綿高聳的喜馬拉雅雪山的阻隔,我們對於這位鄰居的情況又知之甚少,"去西天取經"在中國人的耳朵里成了艱難的代名詞,和古代埃及的尼羅河、兩河流域以及中國的黃河、長江一樣,印度河、恆河同樣醞釀了光耀人寰、彪炳史籍的古代文化。古埃及、巴比倫、中國、印度同被稱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在距今五十萬年以前,印度次大陸就已有了遠古先民,他們同樣是刀耕火種、漁獵採集,在此一代代地繁衍生息。到了距今一萬年左右的新石器時代,印度境內遍布了居民點,人們已開始從事農業,馴養家畜,製造精美的生活用具。這一切,為一個輝煌燦爛的古代文明的誕生提供了沃土。在南亞次大陸,有一個頭枕高聳的喜馬拉雅山,腳濯浩瀚的印度洋,恢恢然陳躺,又生機無限的古老國度。這就是被人稱作"月亮之國"的印度,因其國土形狀宛若牛首,也有人稱之為「牛顱之國」。神遊文明古國--印度聖詩般的純美曲調恆河,從喜馬拉雅山起步,走過一個被孟加拉灣、阿拉伯海和印度洋環抱的亞洲半島,滋潤了這一方土地,也孕育了一片光輝燦爛的文明,成為一個國度的「聖河」。而這個幸運的國度就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印度。 [編輯本段]【文明簡介】印度的遠古文明是在1922年才被發現的。由於它的遺址首先是在印度哈拉巴地區發掘出來的,所以通常稱為「哈拉巴文化」;又由於這類遺址主要集中在印度河流域,所以也稱為「印度河文明」。哈拉巴文化的年代約為公元前2300年至前1750年。哈拉巴文化是古代印度青銅時代的文化,它代表了一種城市文明。從已經發掘的城市遺址來看,城市的規劃和建築具有相當高的水平。如摩亨佐·達羅城,面積達260公頃,全城劃分為12個街區,有整齊寬闊的街道和良好的排水系統,有的住宅精美寬敞,開始邁入文明的門檻。這一文明延續了幾百年之後逐漸衰落,於公元前18世紀滅亡。哈拉巴文化衰落後,由印度西北方入侵的游牧民族雅利安人在印度創立了更為持久的文明。雅利安人於公元前2000年左右出現在印度西北部,逐漸向南擴張。到了公元前6世紀初,相傳在印度形成了16個國家。經過長時期的兼並戰爭,公元前4世紀,在南部的恆河流域建立起以摩揭陀為中心的統一國家。在這一時期,印度西北部的印度河流域遭到波斯帝國的入侵。波斯人統治印度河流域近兩個世紀之久,直到公元前4世紀後期才一度被馬其頓的亞歷山大所征服。旃陀羅笈多領導了反馬其頓起義,在驅逐了侵略者後統一了北印度,不久又推翻了摩揭陀國的難陀王朝,從而建立起古代印度最為強盛的孔雀王朝。孔雀王朝在阿育王時代發展到全盛時期。他經過多年征戰,使王朝版圖擴展到除印度半島最南端以外的整個南亞次大陸,即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這個龐大的帝國是依靠軍事征服建立起來的。因此在阿育王死後不久便陷入分裂。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最後一個國王被推翻。此後,印度半島再也沒有統一過。古代印度是人類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在文學、哲學和自然科學等方面對人類文明作出了獨創性的貢獻。在文學方面,創作了不朽的史詩《摩訶婆國多》和《羅摩衍那》。在哲學方面,創立了「因明學」,相當於今天的邏輯學。在自然科學方面,最傑出的貢獻是發明了目前世界通用的計數法,創造了包括「0」在內的10個數字元號。所謂阿拉伯數字實際上起源於印度,只是通過阿拉伯人傳播到西方而已。公元前6世紀,在古代印度還產生了佛教,後來先後傳入中國、朝鮮、日本。 [編輯本段]【種姓制度】古代印度實行嚴厲的種姓制度,種姓制度主要存在於印度教中,對伊斯蘭教和錫克教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印度的種姓制度將人分為四個不同等級: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婆羅門即僧侶,為第一種姓,地位最高,從事文化教育和祭祀;剎帝利即武士、王公、貴族等,為第二種姓,從事行政管理和打仗;吠舍即商人,為第三種姓,從事商業貿易;首陀羅即農民,為第四種姓,地位最低,從事農業和各種體力及手工業勞動等。後來隨著生產的發展,各種姓又派生出許多等級。除四大種姓外,還有一種被排除在種姓外的人,即「不可接觸者」或「賤民」。他們的社會地位最低,最受歧視,絕大部分為農村貧雇農和城市清潔工、苦力等。種姓制度已經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早在原始社會的末期就開始萌芽。後來在階級分化和奴隸制度形成過程中,原始的社會分工形成等級化和固定化,逐漸形成嚴格的種姓制度。種姓是世襲的。幾千年來,種姓制度對人們的日常生活和風俗習慣方面影響很深,種族歧視至今仍未消除,尤其廣大農村情況還比較嚴重。獨立後,印度政府採取了很多措施來消除種姓歧視。首先是制定了有關法律規定。1948年國會通過了廢除種姓制度的議案。後來憲法和各邦法律也都做出相應規定,保護低級種姓利益。政府還在教育、就業、福利等方面對低級種姓者提供大量幫助。社會的進步,印度的種姓制度也在發生變化。如種姓制度中的內部通婚制受到沖擊,如高種姓的女子現在也同低種姓的男子通婚了。人們對職業的看法也有所改變,衡量職業高低不再以宗教思想為基礎,而以金錢、權力為基礎。在城市裡,各種姓人們之間加強了來往與交流。 [編輯本段]【純美曲調】印度是一個文化的大熔爐。這個國家獨特的歷史背景使得它包含了從遠古到現代、從西方到東方、從亞洲到歐洲等多種文化潮流。再加上它是一個由五大民族構成的國家,本身就像一個大大的文化博物館。首都新德里西岸的孟買是文化的中心,而加爾各答則每天都有關於文化的新聞,多元化的音樂、舞蹈、舞劇和笑劇都令遊人眼花繚亂,樂而忘返。在喧鬧的大城市生活久了,人們都嚮往返樸歸真。而印度傳統音樂的基礎正是「自然」。它歌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以及人與神之間的關系。四季的旋律都在傳統曲調「拉格」中得到體現——傳說古人從森林裡小鳥的鳴叫和樹枝燃燒的聲音獲得靈感而創造了第一首「拉格」。至於歌曲的內容,則源於北印度的宗教儀式。時至今日,傳統歌曲依然保留了古代的發音,歌者音質純凈,令歌曲保持一種簡潔、純美的聖詩感覺。即使你聽不懂歌詞,也能體會到自然的神聖與平和。印度最古老的舞蹈之一——Natyam,在印度語中的意思是「舞蹈的藝術」。它除了強調舞蹈的節奏感,還十分強調伴奏音樂必須悅耳動聽,由莊重的詩歌和風格純朴的音樂組成。這本是用於祭祀的舞蹈,能充分體現舞者情感,最初由神廟舞女在廟宇里表演。這一舞蹈的動作關鍵在於保持上身的挺直,腿部半彎,雙膝分開,而雙腳則要像一把半開的扇。雖然有嚴格的動作規范,但其實每一個演員的表演都是不一樣的,而且大多數時候表演都是即興的,因此每一支Natyam的個人風格都十分強烈。現在,這種傳統的舞蹈在一股復古的潮流中再度興起。不過,古時候的Natyam一般是獨舞,而現在群舞更為流行。一群身段婀娜、身穿艷麗傳統服裝的舞女,在動聽的音樂中如仙子般翩然起舞,效果比獨舞更勝一籌。時至今日,Natyam更發展成一套講究技術的藝術體系. [編輯本段]【古國美食】印度的咖喱聞名世界,很多人都以為米飯和咖喱是印度的主要食品和調味料。但實際上,在印度只有一部分地方是以米飯為主食,而咖喱對於大部分印度人來說更是一種陌生的調味料。其實,沒有統一風格才是印度菜的最大特色。而且不僅印度各城市之間的飲食習慣有很大不同,就連每家人都有明顯的飲食風格。但總的來說,雞、魚和羊肉是最普遍的。肉汁是印度的主要醬料,在整個印度都十分流行。當然,每個地方的肉汁都有其明顯的地方特色。而在印度的廚房裡,只有新鮮的青辣椒和曬乾的紅辣椒是辣的。所以不喜歡辣的遊客不用擔心不能吃到正宗的印度美食。對於遊客來說,印度最著名的傳統菜色起源於印度王室。燉肉、醬料和米飯分別是三種不同烹調風格的基礎。但王室食品畢竟只能在專門餐館和大酒店吃得上,老百姓對它也並不「感冒」。在當地,很多受追捧的印度菜都是很家常的,例如用未發酵的燕麥麵包,塗上以煤火煮上整整一夜而成的青芥末,如此簡單的冬天小吃,無論是農夫還是城市人都把它視為至愛。而在南部城市,地道的脆薄餅和蒸米糕都很出名。至於在沿海的一些地區,除了有螃蟹、龍蝦、虎蝦和貝類等海鮮餐外,清香的椰子也是最常用的食材。泥爐碳火烹調法是印度特有的烹飪方式。它對時間的掌握非常講究。當爐溫達到600攝氏度後,烹飪相差一兩分鍾,甚至一兩秒鍾,都影響著烹飪的成敗。而用這種方法烹飪的肉是不用油的,吃的時候再蘸上酸乳酪。當食物還沒上桌,那吱吱作響的碳火聲,還有悠悠飄出的香味,都已經令你食指大動。此外,在印度的多個地方,都喜歡用一種叫「thali」的大淺盤盛載食物。在用「thali」進餐時,應該入鄉隨俗地慢慢品嘗,狼吞虎咽只會讓當地人笑話。 [編輯本段]【青銅雕像】古代印度是神話之邦,宗教、哲學異常發達。因此印度古代的青銅造像往往是神話的象徵、宗教的偶像和哲學的隱喻,融鑄著諸神之靈。印度青銅造像的傳統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約公元前2500——1500年印度河時代的青銅小雕像《舞女》。公元前9——6世紀相繼興起的婆羅門教(印度教的前身)、佛教、和耆那教,為古代印度藝術包括青銅造像提供了永恆的主題。印度中世紀(公元7——13世紀),印度青銅造像達到鼎盛時期。
H. HCL是什麼公司,CSCEC是什麼公司
一、HCL
HCL是印度HCL科技復有限公司,制總部設在諾伊達。是福布斯全球2000強,亞洲100強企業。在2015年2月15日,其市值為224.8億美元,成為印度上市公司前20強。
二、CSCEC
中國建築集團有限公司
China Stat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rporation(CSCEC)
I. 印度大學教育制度與中國有何不同
1:吸收先哲的教育思想。
印度歷史上許多大教育家和思想家對印度今天的教專育制度起到過非屬常重要的作用。
2:印度社會多文化特徵。
印度今天的教育制度和政策是在吸收和綜合印度文明史上優良教育傳統的基礎上形成的。印度教育
制度的特點體現了印度社會的多文化特徵,兼收並蓄了本土和外來群體文化的精華。
3:以培養國際公民為目標。
與歷史上相比,印度的教育取得了很大進步。在古代印度,只有那些上層階級的人才有機會接受教
育,剛獨立時期,印度的識字率僅為18.33%(1951年人口普查報告)。
獨立後,印度政府建立了大量旨在發展高質量教育的機構,在科學、工程、管理、醫療教育和高等
教育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制度。而當前印度政府以為所有人提供受教育機會為目標。
4:印度教育制度最顯著的特點是,既保持古代印度時期重視精神、道德教育的精髓,又吸收了現代
教育重視科學、實用的價值理念,並將兩者巧妙地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