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麼單位具有建築物防雷施工資質
防雷工程專業設計、施工資質實行等級管理制度,資質等級分為丙、乙、甲三級。 第五條丙級資質單位只能從事發下防雷工程專業的設計或者施工: (一)《建築物防雷設計規范》規定的第三類防雷建築物,包括建(構)築物直擊雷防護工程、整改工程及新增防直擊雷工程項目; (二)可進行的感應雷防護工程項目有:小型計算機網路、小型程式控制電話、小型自動控制系統,短波、超短通訊站,小型電視台,衛星電視地球接收站,共用天線,閉路電視、有線電視和家用電器等小型防雷工程項目。 第六條乙級資質單位可以從事以下防雷工程專業的設計或者施工: (一)《建築物防雷設計規范》規定的第二類、第三類防雷建築物,包括建(構)築物直擊雷防護工程,整改工程及新增防直擊雷工程項目; (二)除可進行丙級感應雷防護工程項目外,還可承擔的工程項目有:無線尋呼台,移動通訊中繼站,中型電視台,一般雷達站、微波站、導航站,閉路電視監控系統、中型自動控制系統、中型程式控制電話,中型計算機網路等中型防雷工程項目。 第七條甲級資質單位可以從事以下防雷工程專業的設計或施工: (一)《建築物防雷設計規范》規定的第一類、第二類、第三類防雷建築物,包括建(構)築物直擊雷防護工程,整改工程及新增防直擊雷工程項目; (二)除可進行乙級感應雷防護工程項目外,還可承擔的工程項目有:大型移動通訊基站,大型電視台,大型程式控制電話機,大型計算機網路、大型自動控制系統,機場、大型車站、碼頭,智能大廈及其綜合布線,油庫、氣庫、彈葯庫、化學品倉庫等易燃易爆場所,國防設施等大型防雷工程項目。
② 建築防雷與接地的具體施工工藝
接地防雷工程施工步驟:
施工准備→接地裝置安裝→引下線安裝→避雷帶支架製作安裝→避雷網安裝→接地電阻測試。
(1)接地裝置安裝:
a.按照設計圖尺寸位置要求,將底板內兩條結構主筋焊接連通,並與所經樁台及柱內的有關鋼筋焊接
③ 屋頂避雷帶施工規范,,
1、在一般工程施工中,明裝避雷帶(網)採用¢8或¢10鍍鋅圓鋼。使用前應對避雷線進行冷拉調直。安裝時,特別注意防止避雷線在提升過程中的人為彎曲。
2、避雷線在固定支架上應平直、牢固,其頂部距建築物應為100mm,不應有高低起伏、彎曲、下垂等現象。其平直度每2m檢查段允許偏差不宜大於3/1000,全長不宜超過10mm。
3、明裝避雷帶(網)隨建築物造型彎曲,彎曲處均作成圓弧,其圓弧半徑為100mm,嚴禁作成90°直角彎或小於90°死彎。
4、避雷線搭接焊是其安裝過程中的關鍵工序。要求所有避雷線同心敷設,「s」彎方向一致,其次,在避雷線、防雷引下線焊接中應採用雙面焊接,焊接應飽滿、平整、牢固、無虛焊,焊接後不應產生氣孔、夾渣、咬肉、裂紋等現象,如發現應及時予以補焊,並將葯皮敲凈,刷上防銹漆及銀粉。搭接長度要一致,長度≥6d,最好統一定位100mm。
5、避雷帶(網)通過建築物伸縮、沉降縫處,應作防雷跨越處理。將避雷帶向外側面彎成半徑R=100mm的圓弧形,支持卡子固定點距建築物邊緣距離300mm。
6、引自圈樑內的防雷引下線鍍鋅圓鋼與避雷帶(網)焊接處,均應彎成R=100mm的圓弧形,搭接焊長度為100mm,且與鍍鋅圓鋼雙面焊接。若防雷引下線為鍍鋅扁鋼,應彎成R=250mm的圓弧,焊接長度亦為100mm,雙面焊接。
7、避雷帶(網)應和建築物頂部的其他金屬物體連接成一體。如建築物物頂上的透氣管、鐵欄桿、爬梯、冷卻水塔等,這些部位的金屬導體都必須與避雷帶(網)焊接成一體,也可採用抱卡形式。
(3)建築防雷施工擴展閱讀
避雷帶可以暗敷設在建築物表面的抹灰層內,或直接利用結構鋼筋,並應與暗敷的避雷網或樓板的鋼筋相焊接,所以避雷帶實際上也就是均壓環。
高層建築物直擊雷防護強調堅持採用明敷接閃器的基本原則,規定在建築物的屋脊、屋角、屋檐、檐角邊沿和女兒牆、屋頂構架、飄板、屋面梯屋頂、水池頂四周等所有易受雷擊的部位全部採用敷設金屬接閃器的方式。
避雷帶一般採用的圓鋼直徑不小於6mm,扁鋼不小於24mm×4mm。避雷帶明敷設時,支架的高度為10~20cm,其各支點的間距不應大於1.5m。
三類防雷建築應在整個屋面組成小於1T或等於20mx20m或24mxl6m的閉合網格。
④ 防雷接地如何施工
防雷接地的施工質量要求
防雷接地的焊接採用搭接焊,搭接長度應符合以下規定:圓鋼與圓鋼搭接長度不應小於其圓鋼直徑的6倍,雙面施焊(當直徑不同時,搭接長度以直徑大的為准);
圓鋼與扁鋼搭接時不應小於其圓鋼直徑的6倍,雙面施焊;扁鋼與扁鋼搭接為扁鋼不應小於其寬度的2倍,不少於三面施焊(當扁鋼寬度不同時,搭接長度以寬的為准);
扁鋼與鋼管或角鋼焊接時,應緊貼3/4鋼管表面或緊貼角鋼外側兩面,上下兩面使焊。焊接點的焊縫應飽滿,不得有夾渣、咬肉、虛焊和氣孔等缺陷,焊好後應清除葯皮,焊接點除埋設在混凝土內的不做處理外,其餘的焊點均需採取防腐措施:刷防銹漆一道,銀粉漆兩遍。
(4)建築防雷施工擴展閱讀:
避雷引下線暗敷設做法
利用結構柱內主筋做引下線時,每條引下線不得少於兩根主筋,每根主筋直徑不能小於Ф16㎜,防雷引下線位置最好對稱
引下線間距:一級防雷建築:≤18m;二級防雷建築:≤20m;三級防雷建築:≤25m。
按設計要求找出全部主筋位置,用油漆做好標記,距室外地面0.5m處焊接斷接卡子,隨鋼筋逐層串聯焊接至頂層,並焊接出屋面一定長度的引下線Ф12㎜的鍍鋅圓鋼,以備與避雷帶連接。
柱內引下線與梁內均壓環可靠焊接,採用雙面焊接,焊縫雙面焊接長度大於6D,下端與建築物樁基鋼筋及基礎底梁鋼筋的兩根主筋焊接。每層各引下點焊接後,隱蔽之前,均應請現場施工員及監理進行隱檢,同時應填寫隱檢記錄。
⑤ 建築施工工地應採取哪些防雷措施
1.腳手架防雷措施;2.塔吊防雷措施;3.電梯防雷措施;4.鋼筋棚及各類電氣設備接地與接零措施
⑥ 民用建築中防雷是怎麼施工的
防雷接地系統施工
1)防雷接地工藝流程:建築物基礎鋼筋接地→接地電阻測試→隱蔽驗收→柱內主筋引下線→隱蔽驗收→屋面避雷帶。
2)質量要求:利用主鋼筋作引下線時,按設計要求找出主筋位置,不得少於兩根,用油漆作好標記,上下鋼筋採用搭接,焊接長度為主鋼筋直徑的6倍,並應雙面焊接,不做防腐處理。
⑦ 建築物防雷施工的規范
http://www.yuanlin365.com/construct/27322/[摘要]對IEC、GB50057-94、JGJ/T16-92等建築物防雷規范進行對比,指出對三級防雷建築物的防直擊雷設計與施工中存在的誤區以及應採用的相應措施,論述建築物防雷設計中應計算的設計參數,安全、經濟地實現設計標准。[關鍵詞]建築物 防雷 設施 裝置 間距 跨步電壓 埋地深度 接地電阻 一、前言 在建築物防雷設計中,設計人員對一、二級防雷建築物的防雷設計比較重視,疏漏差錯很少,但對大量的三級防雷建築物的防雷設計卻常有忽視。由於設計質量管理規定:對於一般工程的電氣設計允許可以不要計算書,因此許多設計人員對三級防雷建築物的防雷設計,不再進行設計計算,僅憑經驗而設計。對於防雷設施的是否設置及防雷設施的各種安全間距未進行計算、驗算,因此造成大量的三級防雷的建築物的防雷設計、施工存在較大的的盲目性,使有些工程提高了防雷級別,增加了工程造價,而有些工程卻未按規范設計、施工,造成漏錯,帶來很大隱患和不應有的損失。二、建築物防雷規范的概述及比較現今建築物防雷標准 由1993年8月1日起實施的《民用建築電氣設計規范》JGJ/T16-92?推薦性行業標准,1994年11月1日起實施的《建築物防雷設計規范》 GB50057-94?強制性國家標准。GB50057-94使建築物的防雷設計、施工逐步與國際電工委員會?IEC?防雷標准接軌,設計施工更加規范化、標准化。GB50057-94將民用建築分為兩類,而JCJ/T16-92將民用建築防雷設計分為三級,分得更加具體、細致、避免造成使某些民用建築物失去應有的安全,而有些建築物可能出現不必要的浪費。為更好的掌握IEC、GB50057-94、JCJ/T16-92三者的實質,特擇其主要條款列於表1.且後面的分析、計算均引自JCJ/T16-92中的規定。三、預計的年雷擊次數 確定設置防雷設施除少量的一、二級防雷建築物外,數量眾多的還是三級防雷及等級以外的建築物防雷,而對此類建築物大多設計人員不計算年預計雷擊次數N,使許多不需設計防雷的建築物而設計了防雷措施,設計保守,浪費了人、材、物。現計算舉例說明:例1:在地勢平坦的住宅小區內部設計一棟住宅樓:6層高 層數不含地下室,地下室高2.2m,三個單元,其中:長L=60m,寬W=13m,高H=20m,當地年平均雷暴日Td=33.2d/a,由於住宅樓處在小區內部,則校正系數K=1.據JCJ/T16-92中公式 D 2-1 、 D 2-2 、 D 2-3 、D 2-4 得:與建築物截收相同雷擊次數的等效面積?km2 :Ae= L W+2 L+W H 200-H +πH 200-H ×10-6= 60×13+2(60+13)20(200-20)+3.14×20(200-20) ×10-6=0.02084 km2 建築物所處當地的雷擊大地的年平均密度:Ng=0.024Td1.3=0.024×33.21.3=2.28次/ km2 a 建築物年預計雷擊次數:N=KNgAe=1×2.28×0.02084=0.0475 次/a 據JCJ/T16-92第12.3.1條,只有在N≥0.05 GB50057-94中:N≥0.06 才設置三級防雷,而本例中:N=0.0475<0.05,且該住宅樓在住宅樓群中不是最高的也不在樓群邊緣,故該住宅樓不需做防雷設施。
⑧ 古建築如何做好防雷工程
古建築如何做好防雷工程
接閃器的布設
為了保持古建築物的藝術特點,接閃器採用避雷帶和避雷短針相結合,並宜在敷有引下線的屋角避雷帶上焊接長30-50cm的避雷短針,以便有效接閃引導雷電流入大地。根據雷擊規律
,避雷帶應沿建築物屋面的正脊、吻屋頂檐部、斜脊、垂獸和高山建築物的煙囪等易受雷擊的部位敷設。為減少雷電電流產生的電動力危害,在敷設避雷帶和引下線時不得彎折成直角、銳
角,應沿古建築物輪廓採用圓弧形彎曲,應保證其彎曲段開口部分的直線距離,不小於其彎曲段全長的1/10。
古建築上部的寶頂、尖塔、吻獸、塑像、寶盒以及拱下的防鳥絲網等金屬物件與部件在某種程度上講也屬於接閃器,均應與防雷裝置可靠地連接。此外,在防雷檢測過程中發現,有的
古建築屋頂上安裝各種天線,應拆除或另行敷設;有的古建築為了亮化的需要,在接閃器上有附著的其它電氣線路,如照明燈或彩燈的電源線,應根據《電氣裝置安裝工程接地裝置施工及
驗收規范》GB50169-2006中的第3.5.3條規定執行,即「裝有避雷針和避雷線的構架上的照明燈電源線。必須採用直埋於土壤中的帶金屬護層的電纜或穿入金屬管的線纜。電纜的金屬護層
或金屬管必須接地,埋入土壤中的長度應在10m以上,方可與配電裝置的接地網相連或與電源線、低壓配電裝置相連接"。
引下線的布設
若防雷引下線根數少,則每根引下線所承受的雷電流就越大,容易產生雷電反擊和雷電二次危害效應。因此在布設引下線時,有條件的環境應盡量多設幾根,並盡量利用建築物的柱子
鋼筋,但古建築物多為磚木機構,故只能採用明敷,當然對建築物藝術要求較高者可暗敷,敷設時應注意引下線沿古建築物輪廓四周均壓或對稱布置,間距符合規范。為減少引下線自身電
感所引起的雷電感應過電壓應以較短的接地路徑敷設,引下線彎曲處應採用」軟連接「的弧形彎曲,在引下線距地面上1.7m至地面下0.3m處應有良好的保護覆蓋物,如採用鍍鋅角鋼、改性
塑料管或橡膠管等保護設施,避免引下線機械損壞和防止與人身接觸產生接觸電壓危害。採用多根引下線時,宜在各引下線上於距地面0.3m至1.8m之間裝設斷接卡。
古建築如何做好防雷工程?鄭州雷地電子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防雷系統智能集成為主營業務的高科技企業。公司致力於防雷技術和防雷工程項目的開發、推廣和應用。雷地成
立於2009年,注冊資金300萬元整,並獲得國家氣象局頒發的《防雷工程專業設計乙級資質證》和《防雷工程專業施工乙級資質證》,有數十名技術骨幹取得河南省防雷中心統考的省防雷
工程技術資格證書。為客戶提供包括防雷工程咨詢、防雷系統設計、防雷工程施工、技術培訓、雷擊風險評估分析、系統工程維護的全方位信息化防雷系統智能集成解決方案及服務。
古建築如何做好防雷工程?
歷經多年風雨,鄭州雷地客戶對象遍及政府、軍隊、電信、電力、交通、教育、石化、鐵路、氣象等各個領域。公司對各類構築物直擊雷防護、各種系統接地、低壓電源系統防護、各
類通訊系統線路保護等內外部防雷工程設計和施工擁有豐富經驗,所有完成項目經歷了多個雷雨季節的考驗,並得到了防雷檢測部門和用戶的高度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