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學建築設計畢業的研究生是去鐵三院好還是去天大設計院,還是天津水泥設計院好
很巧這3個設計院我都有朋友在!
根據你的專業天大設計院首選,原因就是專業是主體專業,水平提高會非常快,收入也很不錯。
其次是鐵三院,因為你的專業非主體專業,如果本身你自己沒有太強上進心的話,去鐵三院會非常安逸收入也很高。綜合資質設計院排名始終在前十名。
你這個專業如果能去那兩個單位,就千萬別考慮水泥院了。
❷ 天津大學與東南大學建築系,城市規劃比較
其實這倆學校的建築和城規都很好,都是老八校,其實力也都是一個重量級的,沒必要太深究強誰弱。
比建築的話,老八校間流傳的說法是天大要稍強一些,我是同濟的,以前我們老師說其實他們都是一個水平,風格不同罷了
比規劃的話,兩校是純粹的伯仲之間,沒法說誰更強,城市規劃這個專業大家能達成共識的是同濟是絕對的第一,清華,天大,東南的規劃也都很強,但差不多
所以你選擇可以純粹從地域上選擇一下,想以後在長三角發展,選東南更有校友優勢一些,想在華北地區發展,選天大更有校友優勢
作為一個過來人我覺得你不需要太在意專業絕對意義上的強弱。。。還是好好選選專業,建築和規劃雖然很相近,但還是有區別的,建築很感性,偏純設計,天賦什麼的很重要,而規劃需要理性,雖然不像純工科有那麼多計算,但是有原則,有規律,有很多的條條框框要遵守,所以兩個專業可以說很近,也很遠,你要選更適合自己的才好。
最後再給你附一篇別人寫的老八校建築系的比較,不代表我的觀點~僅供你參考哈
----------以下為轉載-------------------
我們俗稱的建築老八校,就是那四大:清華、東南、同濟、天大;四小:重建工(現並入重慶大學)、哈建工(現並入哈工大)、西冶(現改名西安建築科技大學)、華南理工。前四所院校學術淵源深厚,師資力量強大,後四校一般都是52年院系調整合並出來的學校,主要是為了平衡全國各地區的建築院校布局。
清華大學建築系,由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教授創建於1946年。近60年的時間,名人輩出。治學一向以嚴謹稱著,重視理論,學生基本功扎實。加之其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國際交流頻繁,而對於學建築的人而言,交流比課堂上聽的、書本上看的重要得多!其建築藏書量之巨,恐無其它高校能出其之右。
東南大學建築系成立於1927年,是我國最早建立的建築系,至今已有75年的歷史,是全國公認的中國現代建築教育發源地。中國建築界四大奠基人其三出自東大(梁思成、楊廷寶、劉敦楨、童寯,後三人都來自東大)。歷史之悠久,實力之雄厚,自不用多言,培養出的人才舉不勝舉(老八校的建築或多或少都與東大有關,清華的精神領袖吳良鏞、同濟的領軍人物戴復東、天大建築的鼻祖徐中都是來自東大),但東大建築近年在中國建築界的地位在下降卻是不爭的事實。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悠久輝煌的歷史本身就是一個沉重的包袱,人們總是希望她能更好。其次,既無天時地利更缺人和,清華天大占盡天時,同濟有上海作為後盾占盡地利,近年來國際交流不斷,東大唯一的優勢就是人才濟濟,然一山難容二虎,何況東大何止二虎,加之歷史積怨重重,教學方法固步自封,近年來人才流失嚴重,所以造成今天的不景氣。加之,東大建築系是人事紛爭的「戰場」:細觀東大建築研究所和建築設計院都相對穩定,而且屢有佳作,惟獨建築系紛爭不斷,圍繞兩次系主任的選舉,各派勢力互不相讓,明眼人都能看出每逢換屆,東大就會走人就會出事。而且,東大建築系等級森嚴,氣氛壓抑,彌漫著一種沒落貴族的感傷情調,講究師承關系,悠久的歷史造就了矛盾重重,前兩年一批很有才華的年輕教師集體出走南大自立門派就是其中之一。原因還有很多,就不一一敘之,總之,東大既然既無天時地利又無人和,衰敗就沒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俗話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東大有好多年輕有為的教師去了南大,這也並不意味著東大實力的削弱,從另一方面講是其實力的加強;再說,走了一批,另一批又將浮出水面。有人說清華強,那時因為那個建築系在清華;同濟強,是因為同濟在上海。我見過很多同濟的畢業生,頂尖的也不過如此,與東大同級的頂尖生沒法比。而且我接觸的現在的東大在校本科生,他們的學習態度,能力與長進,令師兄師姐們汗顏。東大要解決的問題是南京對上海、北京、廣州的問題,是如何在一個相對封閉,落後的城市,挑戰大都市建築系的問題:是在沒有天時,地利的情況下在建築界立穩腳跟的問題。但是,天時地理也是個雙刃劍的問題,個人認為南京的確是個非常適合做學問的地方,東大處於南京,也有一定程度的好處。很多學校,例如清華、同濟、華南理工等,就是由於地理經濟上的原因,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忙於賺錢,東大的老師機會相對少,這樣一來埋頭做學問的時間就多了,反而容易出成果。看看東大建築研究所近年佳作不斷,可以看出在中國他還是數一數二的!
同濟的建築,是最難以讓人道盡的。想到同濟,首先想到的就是建築。但是,同濟最強的,不是建築而是橋隧與土木。橋隧是中國當仁不讓的老大,而土木之強,中國除清華之外恐無人能超越。建築非同濟最強,甚至不如其胞兄城市規劃。同濟的建築就如其所在城市-上海一般:海派味十分濃。人們說同濟:一流的學生,二流的老師,三流的設計。的確,由於地理位置上的優勢,同濟的學生比其它一些高校建築系的學生更早接觸道實際工程(說白就是當畫圖工),所以很多人都忙著創收(一般的同學大四以後的學費基本上可以自己掙了)。因此很多人忽略了一些很基本的東西。大家都說同濟的學生畫的圖很漂亮,效果圖做得很棒,但是只會畫圖成不了建築師!同濟的確培養了不少人才,但是就以設計能力而言,真正的大師級的人物,除了是老一輩的戴復東(戴還是東南出來的,鄭時齡只算個建築評論家,羅小未是個建築理論家)能和清華的馬國磬、胡邵學;東大的齊康、鍾訓正,天大的彭一剛;年輕一代亦沒有如東大出來的張永和,天大出來的崔愷一樣的明星建築師。同濟的校風已經遭到許多人的批評,包括本校的老師。尤其是研究生的教育,金錢已經充斥其中。但是同濟的優勢也是非常明顯的:對外交流頻繁,和國外的建築教育已經接軌;還有就是同濟請得動大師,像文丘里,安藤忠雄,馬里奧.伯塔等均來同濟做過報告;學生個性張揚,作品很有個人主張傾向(這對學建築的人非常重要!)。
天津大學建築系在52年院系調整後,來自中央大學(東大的前身)建築系的徐中走馬上任,大刀霍斧進行改革,帶來了中大嚴謹治學的校風,後輩人才不斷。天大的學生手頭工夫出色,所以相對比較守舊。而且,近年學校的教師忙於出書賺錢(近年的出版建築書除了建工社之外,就數天大第一),無法潛心教學,質量每況日下,加之一批老教授如彭一剛、聶蘭生等漸漸退出一線,而中青的教師又一時難以補上,所以天大的建築走下坡路在所難免。
重建工曾經很輝煌過。一度是教育部唯一一所建築類專門高校。但是,今日早已輝煌不再。重建工,她處於祖國的大西部,坐落於山城重慶,在這樣一個經濟文化都教為落後的城市,能支撐起一片天,是相當不容易的,尤其是不能與其他的外地的學術機構構築起良好的學術氛圍,但重建仍然為祖國的建築平衡建立了支點,這是難能可貴的。今日的重建工的領導都是建築史出身的,相對設計能力薄弱,隨著一批老教師的退休,年輕老師又顯得稚嫩,所以重建工現在屬於青黃不接的一代。任何一個建築院校都會有自己的優勢學科,或受於傳統,或由於地域因素。重建工的山坡建築和高層建築就頗具特色。而且重建工的畢業生不是做設計的,更多的是做設計師的領導(很多地方的建設局、規劃局的領導都來自重建工)。
哈建工和同濟有點像,它最為強大的土木工程、建築設備和給排水專業,都可以位居前三名。由於地理位置的影響,其建築風格一直深受前蘇聯的影響。改革開放之後,一些畢業於日、韓的建築師陸續來校任教,使學校的建築實力有所提升。但是,學校卻並不工於設計,一直沒有出產過一位真正的建築大師一直是該校的一塊心病。地域的原因,學校和國際上的交流相對較小,同樣陷入了重建工和西冶的尷尬。
西冶,唉~,如果不客氣得說已經沒落到八校的最末了,甚至給一些後起之秀趕上,例如:深大、合工大、浙大等。明顯的失去了當年的霸氣。雖然西冶的學生還保留著過去老牌土建院校的一些基本功,學生近年在國際上的一些比賽中獲獎不少,就像古都西安一樣,設計風格過於守舊、中庸,缺乏大膽前衛的構思,鮮明的個性。
華南理工建築近幾年在國內冒升得很快,得益於一批年輕富於才華的建築師從外國歸來,頻繁的對外交流。中國現代建築史上,不少大師級的人物都是誕生於廣東,例如夏世昌、陳伯齊、莫伯治、佘畯南等。華工偏於南隅,似有與世無爭的鶴骨仙風,不如中原之院校,浮躁、好爭斗。
總體來說,中國的建築教學都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建築學的老師基本都把教學當副業。這不能不說是個危險的信號!但是誰都知道建築設計是一塊金磚,窮教書匠在學校一年的教學還不夠外面一樁工程的報酬高。所以,老師在外面淘金,跟著學生也在外面淘金。如此循環,深陷怪圈。同樣如此,有水平的建築師都不願意回到校園做教書匠,因此中國建築教育水平一直徘徊不前。
建築(Architectures)=藝術+技術。技術大家都能學到,但是對建築藝術理解,卻會因人而異。有一位老師曾偏激得說過:中國所有建築高校的水平都是一樣!因為中國的建築水平也就是那個樣!啞然!但不無道理。所以,成為一名建築大師,更多靠是自己的努力,不斷地學習、交流、吸收,而不是沉浸於一些教學的條條框框,什麼流派什麼風格,以及誰好誰差的無聊爭論之中。這點在其他土建類專業也是一樣。像現代建築四大奠基人中的勒柯布西耶、密斯,還有當代的大師安騰忠雄都不是學建築科班出身的,但是他們都是通過自己不斷努力獲得了成功!
❸ 國內哪些學校的城鄉規劃專業比較好
在答題前先科普一下,以前的城市規劃是個二級學科,隸屬於一級學科「建築學」;在幾年前才升級為一級學科,成為一個單獨的專業,並且改名為「城鄉規劃」,但大多數仍是偏重設計,所以還是屬於建築學院。
想報考城鄉規劃的同學,可以按照自己的分數權衡一下,如果成績允許,盡量在列表中選擇雙一流的大學,這對未來的就業或者深造肯定會有不少好處。
最後,祝願大家都能夠報上自己的理想大學理想專業!
❹ 天大建築設計研究院與天津天華建築設計院哪個好
天津大學建築學院建築設計及其理論(專業學位)與建築學碩士(專業學位)內主要區別是:容他們的考試科目不相同。 根據《天津大學2016年碩士學位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得知: 1,天津大學建築學院建築設計及其理論(專業學位)需要考的科目,如圖: 2...
❺ 天津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上級主管部門是什麼
天津大學
❻ 天津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待遇如何
應聘面談呀,你這么問都不知道怎麼告訴你?主要看你的水平和層次。說白了能多幹活,成績好就賺得多。至於加班的問題我覺得不用問,干建築的加班正常。
❼ 天大建築學本科畢業能否進天津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
如果你建築方案、設計能力強,就一定能
❽ 您好,請問一下天大建築規劃研究總院怎麼樣啊 待遇 發展前景,謝謝了。
天津大學建築設計規劃研究總院是隸屬於擁有百年歷史的天津大學的全資企業,由天津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與天津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組成,具有甲級建築設計、甲級城市規劃設計、甲級工程咨詢、甲級旅遊規劃、甲級歷史文物建築規劃設計等八項甲級資質。
發展前景好。待遇年薪10W以上。
❾ 天津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的建築設計六、七所在哪哪位GG'MM幫忙 下
應該是城建學院內吧,好像是主樓7樓
❿ 天津大學校園內有哪些地標性建築
1、天津大學鄭東圖書館
天津大學北洋園校區的標志性建築圖書館是由天津大學88屆校友周愷設計,總建築面積54048平方米。周愷現任華匯工程建築設計有限工作總建築師,曾任奧林匹克公園中方主建築師,為天津大學客座教授。
在天津大學119年校慶當天,天津大學校友鄭東正式向天津大學捐贈鄭東校友教育基金5000萬元。該基金主要用於支持天津大學新校區圖書館的建設、裝修,圖書館設備、圖書資料的采購和日常修繕,以及天津大學創新助學金項目。
2、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
設計結合校園環境,以大尺度的方形院落將主體建築及保留大樹圍建其中,在尊重校園空間秩序的同時,力求圍合出寧靜幽深的書院意境。採用簡約的現代手法以簡潔的幾何形體表現建築的純凈。以抽象的體形塑造和光線的應用突出建築的現代感。
以建築空間的層次變化和對景手法的應用,表達中國建築傳統的意蘊,並通過環境設計強調建築與人和自然的交融體現天人合一的設計理念,深化建築的文化內涵。
院中主體建築首層架空,近千平米的人工水體貫穿其下,既勾通了南北庭院,也為整座建築帶來了些許的靈動與生機。
建築語言質朴簡約,利用空間、環境、結構、材料及光影的獨特處理,強化了建築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及當代審美與傳統意境的融匯,近而傳遞出該學院應有的文學藝術氣質及建築物主人超然的職業情愫。
3、北洋廣場
北洋廣場是天津大學校內的一個小型廣場。地面由大理石鋪造,其內有大小噴泉若干,還有作為天津大學地標性建築的北洋大學堂雕刻等等。
北洋廣場環境優美,景色迷人,尤其在夏季的晚上噴泉開啟,燈光縈繞時景色尤其誘人,是周圍市民休閑放鬆,感受大學魅力的好去處。
4、天津大學建築群
天津大學建築群作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於2013年1月10日經天津市文物管理中心推薦和市政府核定,正式獲批成為天津市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天津大學建築群包括主樓(九樓),第一、三、四、五、六、七、八、十一教學樓,土建館、內燃機大樓、圖書館(北館)、體育館、第三學生食堂,1950-1960年代建成的學生宿舍區、六村教職工宿舍等,內部歷經多次裝修,至今仍為辦公、教學、居住之用。
這些建築中具有代表性的主樓為中國傳統歇山式大坡頂,飛鴿形的鴟吻和琉缸磚清水牆面,建築造型雄偉氣派、技藝精湛。
5、北洋紀念亭
當人們穿過繁華喧囂的衛津路,邁過衛津河橋,踏入庄嚴肅穆的天津大學校門時,舉目而望校園,視線會不約而同的聚攏於北洋廣場中心那座赫然屹立的白色建築。這就是凝固了該校歷史輝煌的北洋紀念亭,也是天津大學的標志性建築。
北洋紀念亭誕生於1995年,由建築學院教授彭一剛借鑒北洋大學原址建築進行設計,廣大校友捐資建造而成。
作為向天津大學(北洋大學)百年校慶獻禮的建築,它沒有供人休息娛樂的座椅、長廊,沒有時尚的造型、鮮艷的顏色,有的只是艷陽照射下剛健的外表、潔白的身軀,和它承載的那些歷史變遷中綻放永恆光輝的紀念。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天津大學鄭東圖書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北洋廣場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天津大學建築群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北洋紀念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