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武漢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設置哪些教學中心
學院下設岩土與道橋工程系、建築工程系、市政工程系、工程管理系、工程力學系、專實驗中心。學院擁有屬武漢大學-中鐵十一局集團有限公司國家工程實踐教育中心;
擁有建築物檢測與加固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岩土與結構工程安全湖北省重點實驗室、水工岩石力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湖北省城市綜合防災與消防救援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湖北省大型岩土與結構工程安全控制研究產業技術創新基地5個省部級研究基地;擁有武漢大學工程檢測中心、武漢大學災害監測與防治研究中心、武漢大學重大工程安全與技術研究院3個校級研究基地。
② 武漢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的研究生教育
岩土工程專業(081401)
我院是國內最早開展岩土力學與工程理論研究和高層次人才培養、並一直延續至今的單位之一,其研究特點是根據工程實踐的需求來探索岩土工程領域內的重大理論課題,既發揮高校理論研究的優勢,以突出以理論成果對工程實踐的指導作用。以土力學專家馮國棟、劉祖德、陸士強教授等和岩石力學專家陶振宇教授的研究工作為代表,產生了一批有影響的岩土力學基礎研究和工程應用的科技成果。主要研究領域有:(1)土力學基礎理論研究,尤其是土的組構與本構關系、土的濕化變形問題、應力路徑對土的應力-應變關系影響等;(2)土工原位測試機理和樁基理論研究;(3)危房糾傾和地基處理;(4)深基坑支護技術;(5)填海造陸與動、靜聯合排水固結法的理論與實踐;(6)土工合成材料的研究與應用;(7)非飽和土力學理論研究;(8)土-結構共同作用理論等。在以上領域承擔了大量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科技攻關和生產實踐項目等研究任務,取得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
結構工程專業(081402)
在結構可靠度理論與應用研究、纖維混泥土結構、鋼結構穩定理論和設計方法、混凝土結構加固補強設計理論與應用技術等領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多項研究成果在土建工程設計和施工中得到應用,其中一些被編入相關設計規范。
市政工程、環境工程專業(081403、083002)
本學科圍繞給水處理理論與技術、 廢水資源化與水環境修復技術、建築消防理論與技術、給排水工程設計與運行優化等領域開展科學研究,完成了國家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防科工委、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攻關、省自然科學基金等高水平研究課題,擁有4項國家專利技術,多項成果獲得了省部級科技獎勵。在受污染水處理技術研究、城市污水綜合控制及資源化技術研究、城市排水泵站虛擬設計及超常規運行工況的技術改造、建築消防理論及工程應用技術研究等研究方向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專業(0814005)
主要研究內容及特色體現在對於工程結構的抗風、抗震問題,尤其是高層、高聳結構的抗風抗震問題研究。在高層建築的三維動力風荷載模型、風振響應計算與控制、高聳結構風振計算理論與風洞試驗技術、渡槽抗風計算與分析、模擬地震振動台試驗研究、土-結構相互作用體系抗震性能研究、水庫誘發地震研究等方面,完成與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湖北省科技攻關項目、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高等學校骨幹教師資助計劃項目等科研項目,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性成果。
工程管理專業(081420)
工程管理是一門關於計劃、組織、資源分配以及指導和控制帶有技術成分經濟活動的科學和藝術;是一門工程技術和管理技術相結合的綜合性學科。工程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既掌握工程技術知識和能力,又具備經濟、管理與法律基本知識的、具有工程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高級工程管理應用型人才。
本專業的主要研究領域為工程管理理論及應用;工程管理信息化與施工過程模擬;工程質量、安全與風險管理;房地產經營與管理;工程咨詢與監理;現代企業管理以及土木工程建造新技術。在房地產經營管理、投資管理與施工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工程力學專業(080104)
本學科主要圍繞以下六個領域開展研究:(1)復雜工程結構失效模擬研究。以計算機為工具,採用數值分析理論研究大型復雜結構在各種荷載作用下的力學響應狀態或過程。包括結構應力與變形、線性與非線性分析、施工填築過程模擬、結構材料失效與破壞模擬等數值模擬演算法、軟體開發與工程應用研究。(2)大型結構抗震、抗風理論與實驗研究。大型結構抗震抗風理論與實驗研究,大型結構抗震計算與振動台試驗,動力測試技術,高層、高聳、大跨度風荷載分析,風致響應計算與風洞試驗。(3)結構優化設計理論與應用研究。掌握結構優化設計的基本理論,能夠從事工程結構的優化設計與研究。(4)材料破壞理論及其工程應用研究。材料破壞理論及其工程應用,金屬材料破壞力學,混凝土結構斷裂破壞的尺寸效應、高強混凝土、鋼釺維混凝土破壞理論與工程應用。(5)結構材料耐久性評估與加固技術研究。工程結構老化、損傷檢測與耐久性評估、及加固修復。(6)流體與結構耦合作用研究。以理論建模、模型試驗、原型觀測或數值分析等研究手段,研究結構或材料介質與流體相互作用效應,開展輸水渡槽、水工鋼閘門等結構的流體耦聯振動特性、動力響應的理論與應用研究。
道路與鐵道工程專業(082301)
目前已形成特色鮮明的研究方向有:路面工程理論研究、路基及邊坡穩定性研究、路基路面檢測技術、橋梁結構分析、隧道工程結構計算與分析、GIS及其在交通工程中的應用研究等。
③ 武漢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有多少學生
學院先後與美國、英國、法國、澳大利亞、香港和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的有關大學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學術交流與合作關系,每年互派學者專家訪問、講學,開展合作研究。與英國曼徹斯特大學、諾丁漢大學聯合培養本科生和研究生,與澳大利亞科廷大學聯合培養本科生,與英國鄧迪大學聯合實施「3+1+1」本碩連讀項目、「2+2」聯合培養項目和「4+1」攻讀碩士學位項目,與香港城市大學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每年支持博士研究生參加高水平國際學術會議並宣讀論文。
學院堅持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目標,踐行「創造、創新、創業」教育理念,培養「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創新型」復合人才。現有全日制本科生近900人,碩士、博士研究生460餘人。
新時代學院師生凝心聚力,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情懷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奮發有為,全面推進「雙一流」建設。
④ 武漢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什麼時候成立的
土木建築工程學院於2000年8月新武漢大學組建後,由原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土木與建築學院、原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城市建設學院的相關學科組建而成。原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土木與建築學院源於1928年國立武漢大學工學院的土木系。
1952年,全國高等院校院系調整時,土木系從武漢大學調整到中南土建學院,其中土力學、建築力學、鋼筋混凝土等教研室並入武漢大學水利學院,1954年成建制並入武漢水利學院水利土壤改良系和水利施工系;1984年6月武漢水利電力學院成立建築工程系;1996年建築工程系更名為建築工程學院;1998年土力學、結構力學、材料力學和彈性力學四個教研室調整到建築工程學院,並更名為土木與建築學院。原武漢測繪科技大學1984年成立工業與民用建築籌建辦公室,掛靠工程測量系;1990年成立建築工程系,與工程測量系合署辦公;1992年建築工程系從工程測量系分離出來,獨立建制運行;1993年建築工程系與城市規劃中心(1985年成立)合並,組建城市建設學院。
⑤ 武漢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有什麼專業
1、武漢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擁有土木工程和力學2個一級學科,其中,土木工程為湖北省一級學科重點學科,具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和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涵蓋岩土工程、結構工程、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市政工程4個二級學科博士點;力學具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涵蓋固體力學、工程力學、流體力學3個二級學科博士點。
2、武漢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岩土工程、結構工程、市政工程、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橋梁與隧道工程、固體力學、工程力學、道路與鐵道工程8個二級學科專業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1個專業學位碩士授權點,2個工程碩士學位授權領域。
3、武漢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擁有設有土木工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工程力學3個本科專業,其中,土木工程專業為國家特色專業、「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和綜合改革試點專業,四次通過全國高等學校土木工程專業評估認證;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兩次通過評估。
⑥ 武漢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有哪些歷史演變
土木建築工程學院於2000年8月新武漢大學組建後,由原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土木與建築學院、原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城市建設學院的相關學科組建而成。原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土木與建築學院源於1928年國立武漢大學工學院的土木系。
1952年,全國高等院校院系調整時,土木系從武漢大學調整到中南土建學院,其中土力學、建築力學、鋼筋混凝土等教研室並入武漢大學水利學院,1954年成建制並入武漢水利學院水利土壤改良系和水利施工系;1984年6月武漢水利電力學院成立建築工程系;1996年建築工程系更名為建築工程學院;1998年土力學、結構力學、材料力學和彈性力學四個教研室調整到建築工程學院,並更名為土木與建築學院。原武漢測繪科技大學1984年成立工業與民用建築籌建辦公室,掛靠工程測量系;1990年成立建築工程系,與工程測量系合署辦公;1992年建築工程系從工程測量系分離出來,獨立建制運行;1993年建築工程系與城市規劃中心(1985年成立)合並,組建城市建設學院。
⑦ 武漢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有那些專業
武漢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有以下幾個專業
建築工程、岩土與道橋、工程管理、工程力學、
市政工程
⑧ 武漢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的實驗室管理
土木工程實驗中心是武漢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土木工程學科的專業教學實驗和科學研究實驗中心。是在原武漢水利電力大學結構實驗室,岩石力學實驗室,土力學實驗室,施工實驗室,給水排水實驗室和原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土力學實驗室,建材實驗室的基礎之上於2000年8月新武漢大學成立之際合並組建而成。
該中心現設有工程結構實驗室、岩土力學與道路橋梁實驗室、工程施工實驗室、給水排水等四個實驗室。中心總面積3700餘平方米,擁有儀器設備700多台(套),價值1758萬元以及大量的試驗工具。中心配備有一個864平方米的結構試驗大廳、華中地區最大的L型反力牆,擁有日本公司生產的真三軸材料試驗機、美國生產的電液伺服控制應力路徑動三軸儀(stx—200)、富麗通達公司生產的電液伺服液壓系統、大噸位的現代化預應力施工檢測設備等大型儀器設備。同時購置了最新的道路橋梁檢測裝備以及一大批靜動態精密信號採集分析系統和檢測儀器設備,水處理及消防實驗設備。中心實驗設備齊全,保障了實驗教學和科學研究的正常開展。同時,依託武漢大學工程檢測中心和武漢珞誠工程檢測有限公司開展社會服務。
中心依託武漢大學學科的人才優勢,已形成了一批把握中心發展方向、指導中心建設的高水平專家隊伍和一支教學經驗豐富的、高水平的實驗教學隊伍。中心採取專家+骨幹教師+實驗技術人員的師資隊伍模式。中心現有正教授22人(其中包括15位博士生導師),副教授31人(其中包括1位博士生導師),高級工程師3人,形成了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專家——骨幹教師——教輔人員組成的實驗教學隊伍。他們大部分都活躍在理論教學和科研工作的第一線。同時將參與三峽工程、南水北調工程、廈門國際機場改擴建,武漢長江隧道,武漢客運站等國家重大工程中的科研項目提煉並開設了綜合型、創新型實驗項目,用於實驗教學,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經過多年建設與發展,中心在實驗教學與人才培養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高質量的人才。在歷次國家數模競賽、結構設計比賽及省級各類學科競賽中取得了優異成績,多篇學術論文被三大檢索收錄。
中心面向校內土木建築工程學院、水利水電學院等2個學院的4個本科專業開設不同類型的實驗,同時還承擔了碩士生的結構實驗課程。特別是承擔了大量的博士及碩士生的畢業研究性試驗。在保證課堂實驗教學的前提下,中心場地對我院所有師生開放,中心儀器設備對校內校外開放,實現優質資源共享。每年都有校外單位來中心做工程實驗,產生了積極的社會影響。
土木工程實驗中心現開設試驗課如下:
工程結構實驗教學實驗項目
混凝土梁正截面和斜截面破壞試驗(面向水利水電學院農水專業、土木工程專業,6個學時)。
電阻應變片的粘貼與保護,橋路連接,魚腹梁靜載試驗以及動應變的測量(面向土木工程專業,8個學時)。
岩土力學實驗教學項目
土的液塑限,土的壓縮以及土的剪切等三個試驗(面向水利水電學院、土木工程專業,每個試驗2個學時)。
道路橋梁實驗教學項目
路基路面擊實試驗,彎沉試驗,平整度試驗,抗滑性能測定試驗等4個學時的工程實驗,針入度試驗,軟化點試驗,延度試驗等2個學時的建築材料實驗(面向土木工程專業)。
施工實驗教學項目
千斤頂校核試驗,預應力張拉試驗(面向土木工程專業,2個學時)。
給水排水實驗室
水質凈化,建築給排水及消防等試驗(面向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共計56個學時)。 武漢大學力學實驗教學中心是在原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力學實驗室和原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力學實驗室基礎上於2000年8月新武漢大學成立之際合並組建而成,涵蓋固體力學與流體力學兩大力學學科領域。2001年中心通過湖北省教育廳合格實驗室評估。2006年被評為湖北省力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中心現有專職實驗教學教師17名,專職實驗技術人員19名,其中具有高級職稱人員22名。設有材料與破壞力學、振動力學、水力學流體力學、力學模擬四個實驗室;其中水力學流體力實驗室達到了國內一流水平。中心總面積6805平方米,擁有853台(套)儀器設備...
力學實驗教學中心遵循「堅持教學改革,重在教書育人」的教學理念,以培養「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強能力的創造、創新、創業」的復合型人才為宗旨,團結協作、銳意進取,不斷推進實驗教學改革,取得了可喜成績
中心配備了英國英斯特朗公司生產的電液伺服動靜態材料試驗機、日本鷺宮公司生產的2米×2米振動試驗台、美國TSI公司生產的PIV粒子圖像流速場儀和擬動力實驗系統等一批大型精密試驗設備,擁有國際通用的ansys、abaqus、adina等大型有限元軟體。中心實驗設備齊全先進,達到教育部要求,保障了實驗教學和科學研究的正常開展。中心大樓安裝了監視、防盜報警器等現代化智能設備,並聘請專業物業公司進行24小時不間斷安全管理。
中心自主研製了流線演示實驗儀、能量方程演示儀、轉動滑動摩擦實驗機和卧式拉伸實驗機等二十餘種儀器設備,中心自製的水力學流體力學儀器設備和創立的水力學流體力學實驗教學模式已被全國二十多所高校採用。在國內起到了很好的示範作用。
中心建立了專屬網站,用於網上輔助教學和科學研究,實行學生網上預習實驗、網上預約實驗時間、網上輔導答疑等。
為適應學科發展的需要,中心不斷改進與更新實驗內容,適時更新實驗教材。近年來分別出版了力學系列理論教材、實驗教材和特色教材,滿足了力學實驗教學和改革的需要。
中心依託武漢大學力學學科的人才優勢,已形成了一批把握中心發展方向、指導中心建設的高水平專家隊伍和一支教學經驗豐富的、高水平的實驗教學隊伍。中心現有正教授7人(其中包括五位博士生導師),副教授6人,高級工程師9人,他們大部分都活躍在理論教學和科研工作的第一線。同時將參與三峽工程、南水北調工程等國家重大工程中的科研項目提煉並開設了綜合型、創新型實驗項目,用於實驗教學,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近年來中心教師已發表力學實驗教學與改革研究論文13篇,主持完成科研課題357項,科研經費3704萬元,發表學術論文336篇(其中三大檢索收錄56篇),承擔校級以上教學研究項目16項,公開發表教學研究論文12篇,獲得校級以上教學獎勵13項,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獎勵11項。「水力學流體力學實驗教學改革與實踐」獲2005年度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水力學2006年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理論力學2007年被評為湖北省精品課程,結構力學被評為湖北省優質課程
中心在力學實驗、教學與人才培養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在歷次國家周培源力學競賽、數模競賽、結構設計比賽及省級各類學科競賽中取得了優異成績,共有27項人次獲獎,14名工程力學專業學生湖北省大學生優秀畢業論文獎。
中心面向校內土木建築工程學院、水利水電學院、動力與機械學院、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城市設計學院、測繪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等7個學院的15個本科專業開設不同類型的力學實驗,同時還承擔了碩士生與博士生的力學實驗課程。在保證實驗教學的前提下,中心的儀器設備對校內、外開放,實現優質資源共享。每年都有校外單位來中心做工程實驗,產生了積極的社會影響。 1、建築物檢測與加固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2、岩土與結構工程安全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3、水工岩石力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4、湖北省大型岩土與結構工程安全控制研究產業技術創新基地 1、武漢大學工程檢測中心
2、武漢大學災害監測與防治研究中心
3、武漢大學重大工程安全與技術研究院 1、武漢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岩土工程研究所
2、武漢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結構振動研究所
3、武漢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鋼結構研究所
4、武漢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結構破壞數值模擬研究所
5、武漢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工程結構減災防災研究所
6、武漢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水工金屬結構安全檢測研究所
7、武漢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結構風工程研究所
8、武漢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道路與橋梁工程研究所
9、武漢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項目管理研究所
⑨ 武漢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師資力量怎麼樣
學院現有專任教師116人,其中教授33人,特聘研究員1人,副教授51人,特聘副研究員11人。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雙聘院士1人、國家創新項目入選者1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人,教育部創新團隊、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程教學團隊、湖北省精品資源共享課程教學團隊各1個。
學院擁有土木工程、力學2個一級學科,其中,土木工程為湖北省一級學科重點學科,作為「水利與土木礦業工程學科群」重要組成部分加入國家「雙一流」重點建設學科行列,擁有土木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和土木水利專業學位工程博士授權點,涵蓋岩土工程、結構工程、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市政工程4個二級學科博士點;力學為湖北省一級學科重點學科,擁有力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涵蓋固體力學、工程力學2個二級學科博士點。學院擁有8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和2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學院設有土木工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工程力學3個本科專業,其中,土木工程專業為國家特色專業、「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和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999年、2004年、2009年分別以5年、5年、8年有效期通過全國高等學校土木工程專業評估,2017年以6年有效期在國內首批通過國際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2009年、2014年均以5年有效期通過全國高等學校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評估,2019年以6年有效期通過國際工程教育專業認證。
學院實驗室總面積超過8000平方米,包括岩土工程試驗大廳、土木結構試驗大廳、風洞實驗室、復雜介質多尺度力學實驗中心等,擁有以微納米力學測試系統為主的國際最先進設備、大型岩體工程物理模擬試驗系統、岩體結構物理模型3D列印系統、三軸壓縮-直剪復合試驗機、分離式霍普金森壓桿試驗系統(SHPB)、粗粒土大三軸試驗機、土動三軸試驗機、土真三軸試驗機、30000KN結構壓剪試驗系統、MTS 311.41混凝土構件試驗系統、結構試驗反力牆、振動台、擬靜(動)力實驗設備、疲勞試驗機等儀器設備、核磁共振波譜儀、隧道超前預報系統、掃描式電子顯微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