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程設計 > 塔建築設計

塔建築設計

發布時間:2020-12-03 00:30:24

⑴ 雙子星塔的建築設計

在建築意象方來面,建築師在羸得了自1991年的國際建築競圖之後,奉命要創造出一座能讓馬來西亞人產共鳴的特殊建築。剛開始的設計是用一個有著十二尖角的星星作為平面圖的基礎,後來在總理穆罕默德的建議下,改成具有伊斯蘭教象徵意義的八角星星。扇貝狀的幕牆的表面充滿了雕塑氣息,玻璃和不銹鋼閃閃發光,明顯可見星星的形狀。
這棟建築對當地的氣候也有適當的敏銳:吉隆坡距離赤道只有兩度,雙子星塔的立面納入了不銹鋼的遮陽篷,以配合這個城市的熱帶氣候。

⑵ 許昌文峰塔的建築設計

許昌文峰塔平面呈八角形,為十三層樓閣式磚塔,通高49.536米,由基台、基座、塔身、塔剎等部分組成。基台為八角形,用條磚平卧順砌而成。基座為石質八角形束腰須彌座,表面浮雕出連續性的仰覆瓣蓮和卷草花紋,玲瓏秀麗。基座之南砌築有半圓形如意踏跺。除第一層外,其他各層之面闊自下而上逐層稍有收斂,諸層高度均勻遞減。塔身由外壁、迴廊、塔心柱或塔心室等部分組成,內外壁皆用青灰條磚三順一丁壘砌而成。塔檐用仿木結構磚質斗拱挑出,斗拱為七踩出三翹,巧妙地分配相領各攢斗拱所施之正心瓜拱、廂拱及外拽瓜拱,形成規整有序的的布局。角科自坐斗斜出七踩三翹斗拱一縫。各翼角伸出石雕龍頭角梁,並用條磚砌出生頭木,使翼角翹起,各角懸掛風鐸。塔身四面均辟有半圓拱券門窗,塔身第一層南面辟半圓拱券門,門上嵌一長方形石塔銘,正中陰刻「文筆聳秀」四字,左上方豎刻有陰文「萬曆四十二年」字樣,第一層塔心室的藻井採用疊澀磚層,菱角牙子磚和磚制小拱頭相間砌築。塔內築盤旋的環形梯道,可登塔頂。塔身之上置寶瓶狀塔剎,塔頂天宮處置放有銅鏡一面,銅劍一把,於1994年8月維修時發現。該塔結構謹嚴,造型古樸,外形與開封宋祐國寺塔相似。為河南省200多座明代磚塔之冠,對研究中國古代建築史,具有重要價值。該塔於清康熙、嘉慶,同治年間多次維修。

⑶ 埃菲爾鐵塔的建築設計

埃菲爾鐵塔的結構體系既直觀又簡潔:底部是分布在每邊128m長底座上的4個巨型傾斜柱墩,傾角54°,由57.63m高度處的第一層平台聯系支承;第一層平台和115.73m高度處的第二層平台之間是4個微曲的立柱 ;再向上4個立柱轉化為幾乎垂直的、剛度很大的方尖塔,其間在276.13m高度處設有第三層平台;在300.65m高度處是塔頂平台,布置有電視天線。鐵塔總重10000t,承擔這些重量的是4個堅固的直伸至下卧持力土層的沉箱基礎。在1884年6月的時候,埃菲爾設計事務所的兩位主要工程師EmileNouguier和MauriceKoechlin就有了設計一座超高塔的思想。初步的設計像一個巨大的塔架,有四個由格構梁架構成的支腿,分立支撐在基礎上並在塔頂收在一起,其間布置等間距橫梁聯系。為了更加合意公眾的評價,Nouguier和Koechlin邀請建築師StephenSauvestre對結構的表現形式作進一步處理。Sauvestre提議用石砌台座整飾塔腳,用具有紀念性的拱結構連接四個塔柱與第一層平台,每層平台設大型玻璃牆大廳,頂部採用球狀造型等裝飾手法來亮化結構。在其後的設計中工程師們進行了進一步的完善,像巨型拱之類的一些設計思想得到保留,並給鐵塔以極富性格的表現。另外,橫梁的設置得到簡化並與塔柱優化以後的線形相協調,使鐵塔結構受力更加簡捷,形式更加優美,高揚的動勢更加強烈。
第一平台底部4個連接傾斜柱墩的大拱起初是為裝飾用的,有人認為這4個拱破壞了塔結構的直線性、簡潔性和「誠實」性,也損害了塔身的美觀,但事實上這個「偽拱」已被公認為塔身外形的一個基本組成部分。如果說是橫梁將四個塔柱簡單聯系在一起,那麼,巨型拱的設置則把塔柱統一到鐵塔這一整體中來。而且裝飾拱的曲線線形與塔柱的曲線線形也很協調。從圖上也可以看出,部斜塔柱與水平橫梁的裝飾拱也具有一定的結構功能,雖然拱不承擔塔柱向下傳遞的豎向荷載,但卻使塔柱與橫梁的連接加強,並使水平荷載作用下橫梁與斜塔柱間的力流更加順暢。從鐵塔的初步設想圖中可以看出,下橫梁和塔柱的聯結也表現出接頭處曲線過渡的想法,只是在建築師的建議下,通過不斷的優化,使結構表現的更加充分,整體形式更加統一。 埃菲爾鐵塔是由古斯塔夫·埃菲爾設計的,古斯塔夫·埃菲爾出生於1832年法國東部的第戎城。20歲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培養工程師的法國國立工藝學院。在那裡他租用了單身宿舍,經常擠在桌子和火爐中間通宵達旦埋頭讀書。不久,他以良好的成績領到了工程師的畢業文憑。畢業後,埃菲爾經朋友介紹進入西部鐵路局研究室任工程師。從此,埃菲爾踏上了一個建築結構工程師的工作道路,為人類的進步與文明貢獻自己的傑出才華。
1860年,埃菲爾完成了當時法國著名的波爾多大橋工程,將長達500米的鋼鐵構件,架設在跨越吉隆河中的6個橋墩上。這項巨大工程的完成,使埃菲爾在整個工程界的名聲大振。埃菲爾肯鑽研,敢革新,大膽使用鋼材和混凝土,使土木建築從「土」和「木」中解脫出來。他為設計鐵塔付出了巨大的勞動,僅設計圖紙就有5000多張。這些寶貴的資料,作為埃菲爾勞動的結晶,至今仍被人們妥善地保存在巴黎。

⑷ 太空針塔的建築特點及設計

該建築的設計方案是經過很長的討論才有了定案的。主要有兩種設計構思,第版一種設計是由世界博覽會參權展商愛德華 (Edward Carlson) 想出來的,大約是一個很大的氣球連系著地面; 而第二個設計只是建築師約翰(John Graham) 的「飛碟」。盡管愛德華和約翰的設計都贏得口碑,但太空針塔最終其實是由偉達 (Victor Steinbrueck)設計的。太空針塔的設計是可以抵禦強烈地震的,當地震強度少於9級時,塔的結構也不會有問題的,但一次發生在1965年6.8級的地震使塔搖動得連廁所的水也漏了出來。此外,太空針塔也可以承受強風,時速十公里的風只會令塔搖動16毫米。
太空針塔在2007年新年時舉行煙花匯演塔頂的餐廳是一個旋轉餐廳,可以在47分鍾內360度的觀賞西雅圖的景觀。1993年,塔上的升降機被更換了,時速達16公里,下降時和雨點落下的速度一樣。

⑸ 雷峰塔的建築設計

雷峰新塔建在遺址之上,保留了舊塔被燒毀之前的樓閣式結構,完全採用了南宋初年重修時的風格、設計和大小建造。這座塔兼具遺址文物保護罩的功能,新塔通高71.679米,由台基(起到保護罩的作用)、塔身和塔剎三部分組成,其中塔身高49.17米,塔剎高18.25米,地平線以下的台基為9.8米。由上至下分別為:塔剎、天宮、五層、四層、三層、二層、暗層、底層、台基二層、台基底層。
新塔台基以下兩層(包括地下的一層),平面呈八角形。台基周邊,裝飾有漢白玉雕制的石欄桿,台基以上,塔身聳立,外觀五層,其中第一層內部實際分上下兩層,只是外觀上檐屋面較高,呈現為一層。雷峰新塔各層屋面都覆蓋銅瓦,每個轉角處設銅斗拱,飛檐翼有下懸掛銅制的風鐸。新塔塔身的二層以上,每層都有外挑平座,平座設欄桿,繞塔而成檐廊,可供遊人登塔賞景。新塔通高71米,其中台基高9.8米,塔身高45.8米,塔剎高16.1米。新塔台基佔地面積達3133平方米,塔身建築面積2956平方米,總建築面積6089平方米。體量上,新塔台基對徑為60米,邊長為23.34米,周長為186.72米;副階對徑為35.25米,邊長為13.43米,周長為107.41米;塔身對徑為28米,邊長為11米,周長為88米。
塔身的設計沿襲了雷峰塔被燒毀前的平面八角形樓閣式制型,外觀是一座八面、五層樓閣式塔,保留了宋塔的慣有風格。各層蓋銅瓦,轉角處設銅斗拱,飛檐翹角下掛銅風鈴,風姿優美,古色古韻。據悉,雷峰塔用銅建造是中國銅雕大師朱炳仁用了數萬字的縝密論文說服各方專家才得以落實的。同時二至五層還有外挑平座可供觀景。用於裝飾的塔剎高16.1米,塔頂採用貼金工藝。它的外形具有唐宋時期江南古建築的典型風格,遠處望去,金碧輝煌。專門為保護遺址而建的保護罩呈八角形,建築面積3133平方米,外飾漢白玉欄桿。保護罩分上下兩層,將雷峰塔遺址完整地保護起來。雷峰新塔建成後,已經消失了七十餘年的雷峰夕照又將重現。全塔上、下、內、外裝飾富麗典雅,陳設精美獨到,功能完善齊備,以嶄新的風貌和豐厚的內涵在西湖名勝古跡中大放異彩。遊人登上雷峰新塔,站在五層的外觀平座上,西湖山水美景和杭州城市繁華盡在遊人的遠望近看之中。作為西湖南線的制高點,極目四眺,碧波盪漾的西湖、秀美端莊的汪庄、初見輪廓的南線新景點、綠意蔥籠的湖心三島一覽無余。而站在西湖東岸的湖濱路遠眺,雷峰塔敦厚典雅,保俶塔纖細俊俏,兩座塔一 南一北,隔湖相望,西湖山色又回到了往日的和諧與美麗。
打開一道沉沉的古式門,可以走進新塔底層,這里,就是古塔遺址。而在台基二層,可以看到遺址的模樣。整個遺址區被玻璃包圍著,遊人可以在外觀看,以防氧化和人為破壞。而今天,遺址那一塊塊的塔磚,還被仔細地包裹著。
新塔暗層全無門窗,神話傳說《白蛇傳》將被分成六大塊立體場景展陳其中,此外還設有「捐贈建塔紀念牆」。新塔二、三、四層將分別展示銅版線刻壁畫「吳越造塔圖」、雷峰塔歷代詩文佳作、彩繪壁畫當今「西湖十景」。新塔穹頂內壁辟有2002個塔龕,每個龕內安放著一個小金塗塔,穹頂和樑上均為銅質金或貼金。穹頂設有天宮,藏雷峰塔重修記、新塔模型等,以求傳諸後世。
雷峰新塔是一座體現很強現代工藝的塔。塔中心的部位,是兩座透明的電梯,周圍是不銹鋼扶梯。雷峰新塔也是古今中外採用銅件最多、銅飾面積最大的銅塔,僅這一項花費就需2000萬元,欄桿、裝飾瓦、脊、柱等都採用銅制。值得一提是銅瓦,雖為銅制,卻呈青銅色,與陶瓦非常相像。而且,這些銅瓦,還通過螺絲相互吃緊,不會像陶瓦或琉璃瓦那樣易脫落。

⑹ 格式塔在建築設計中的應用

哥是或者是他的一些建築的設計的應用都是不同的燒的來見見驗證的一種方法,所以說我不同的一些同款都可以看得上的一些區別。

⑺ 你知道哪些世界知名的塔樓設計

讓•努維爾在阿布扎比的穹頂盧浮宮,原建築的語匯-伸展的穿孔圓頂覆蓋在人造島版上-借鑒傳統的被動冷卻方法權,呼應該地區典型的編織棕櫚葉屋頂。180米寬(590英尺)的網格結構使自然光滲透到內部,水道穿梭在復雜的領獎台和平台之間;這個措施產生了一系列神奇的空間,內部畫廊與外部街道之間的界限很好地模糊了。

⑻ 淺談單元式和塔式住宅在建築設計中的區別

單元式住宅:
(梯間式)住宅,是多層、高層住宅中最常用的一種住宅建築形式。這類住宅每層樓面只有一個樓梯,住戶由樓梯直接進入分戶門,一般每個樓梯可以安排2—4戶(大進深住宅每層一梯可安排5—8戶)。假若住宅的平面是條形(板式)設計,則一幢條形住宅可有多個樓梯,不論是一梯2戶,還是一梯3戶,每個樓梯的控制面積稱為一個「居住單元」。條形的梯間式多層住宅又稱為「連續單元式住宅」。如果住宅設計為點式,各層住戶將圍繞一個樓梯分布,點式(墩式或塔式)住宅可稱為「獨立單元式住宅」。
通廊式住宅:
是指由共用樓梯、電梯通過內、外廊進入各套住房的住宅。現在外廊式住宅已經比較少見。內廊式住宅由於節省交通面積在經濟形住宅中很有市場,但是內廊式住宅無法實現戶內自然通風,半數以上戶型沒有南向日照,比較適宜作為過渡性住宅.
塔式住宅 :
高層獨立單元式住宅又稱塔式住宅,是由一個單元獨立修建的,具有與多層獨立單元式住宅相似的優點。但由於設置了電梯,服務戶數比較多,提高了經濟性。其平面布局因地區差異而形成不同的輪廓。如南方地區夏季炎熱,往往採用十字、井字形平面,以其凹口解決通風問題;北方則更強調日照,要求每戶都有較好的朝向。此外,十層以上的塔式住宅還要求設消防電梯,十二層以上則需設兩部電梯。

⑼ 上海東方明珠塔是誰設計的

上海東方明珠塔是由江歡成設計的。

江歡成(.11.23--)廣東省梅州市梅江區城北客家人。土木結構專家,著名工程結構專家。高中畢業於梅州市梅州中學。1963年畢業於清華大學。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華東建築設計研究院高級工程師、總工程師,上海現代建築設計集團總工程師,江歡成設計事務所所長。

長期從事建築工程設計,在大屯煤礦、航天部新民廠總裝車間、上海衛星地面站、尚比亞黨部大樓、電子部1421所、高層住宅結構優化設計以及上海東方明珠塔等重大工程中,創造性地做了大量工作。

(9)塔建築設計擴展閱讀:

東方明珠塔建築結構:

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是多筒結構,以風力作用作為控制主體結構的主要因素。主幹是3根直徑9米,高287米的空心擎天大柱,大柱間有6米高的橫梁連結;在93米標高處,由3根直徑7米的斜柱支撐著,斜柱與地面呈60°交角。

該建築有425根基樁入地12米,上千噸的3個鋼結構圓球分別懸掛在塔身112米、295米和350米的高空,鋼筋混凝土的建築加3根近百米高的斜撐。電視塔的塔身具有較強的穩定性,其設計抗震標准為「7級不動,8級不裂,9級不倒」。此外,該建築還有著良好的抗風性能。

東方明珠塔簡介:

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The Oriental Pearl Radio&TV Tower)是上海的標志性文化景觀之一,位於浦東新區陸家嘴,塔高約468米。該建築於1991年7月興建,1995年5月投入使用,承擔上海6套無線電視發射業務,地區覆蓋半徑80公里。

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是國家首批AAAAA級旅遊景區。塔內有太空艙、旋轉餐廳、上海城市歷史發展陳列館等景觀和設施,1995年被列入上海十大新景觀之一。

⑽ 廣州塔的建築設計

布局
廣州塔總體布局充分考慮了場地周圍環境。 因場地東側為居住區,故將主塔布置在用地的北面,靠近珠江和濱江路,減少了其高大體量與周邊建築的相互影響,並在南面形成完整的綠化廣場和地下空間。主塔周邊採用不規則的架空大平台,南面緩坡延伸至南面綠化廣場,北面跨越濱江路,通過綠化階梯過渡與珠江形成親水平台,無縫連接了濱江景觀帶,擴大了廣場綠化面積。沿塔體頂端的鋼結構網格外框筒環梁,還設有世界最高的16個觀光球艙,可360°高空俯瞰、飽覽廣州乃至珠三角。
面積
廣州塔建設用地面積17.546萬平方米,道路面積4.216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14054平方米,塔體建築面積44276平方米,地下室建築69779平方米。
塔高
廣州塔由鋼筋混凝土內核心筒及鋼結構外框筒以及連接兩者之間的組合樓層組成,核心筒高度454m ,共88層,標准層高5.2m;樓層37層,其餘為鏤空層,地下2層。37層樓面沿整個塔體高度按功能層分為A~E五個功能段。總建築面積121788平方米。鋼結構網格外框筒由24根鋼管混凝土斜柱和46組環梁、鋼管斜撐組成,最高處標高462.70m。由鋼格構結構和箱型截面組成的天線桅桿高146米 ,最高標高達600米。外框筒用鋼量4萬多噸,總用鋼量約6萬噸。作為廣州市的標志性建築屹立在中軸線的珠江南岸,是國內最高、也是目前世界已建成的最高的塔桅建築。
體型
廣州塔屬於單一體型,主塔體為高聳結構,外觀各面基本等高,平面呈橢圓形。其造型簡潔、統一,輪廓分明,整個塔身盤旋而上。塔體整體上小下大,建築腰部較為密集的區段則可提供相對私密的體驗,頂部更開放的結構產生了透明的效果可供瞭望。
廣州塔上下兩個橢圓扭轉在腰部收縮變細,中部最細處的面積與底面和頂部的對比差異突出。格子式結構底部比較疏鬆,向上到腰部則比較密集,腰部較收緊固定,再向上格子式結構放開,由逐漸變細的管狀結構柱支撐。平面尺寸和結構密度是由控制結構設計的兩個橢圓控制的,它們同時產生了不同效果的范圍。整個塔身從不同的方向看都不會出現相同的造型。
塔身
廣州塔塔身設計的最終方案為橢圓形的漸變網格結構,其造型、空間和結構由兩個向上旋轉的橢圓形鋼外殼變化生成,一個在基礎平面,一個在假想的450米高的平面上,兩個橢圓彼此扭轉135度,兩個橢圓扭轉在腰部收縮變細。塔身整體網狀的漏風空洞,可有效減少塔身的笨重感和風荷載。塔身採用特一級的抗震設計,可抵禦烈度7.8級的地震和12級台風,設計使用年限超過100年。
廣州塔外部鋼結構體系由24根立柱、斜撐和圓環交叉構成,各立柱間隔相當,環形排列。
廣州塔的塔身由下而上富有大小變化。其中,底部橢圓直徑尺寸約為60米×80米,高寬比為7.5;中部最細處橢圓直徑約為30米,高寬比為7.3。上部橢圓直徑尺寸約為40.5米×54米。24根立柱的間隔距離相當,協調統一。
廣州塔塔身整體採用大量的網狀的漏風空洞並設置特質透明玻璃漏出窗景由上小下大的兩個橢圓體扭轉而成,外部鋼結構體系由24根立柱、斜撐和圓環交叉構成。
廣州塔塔身上下通過不同比例尺度的對比,烘托整體立面形象。細部處理必須從整體出發,由於塔中部較高,不便肉眼細部觀察,但外觀中間最細部給人突出的感覺。另外,由於廣州新電視塔處於飛機轉向區,按照規定,該處飛機在航線所處位置周圍300米內不能出現障礙物,新電視塔上方飛機飛行高度為海拔900米,因此,為確保飛機飛行安全,也對塔頂天線做了細部處理,現已從塔頂天線撤出10米,最終高度為600米。

閱讀全文

與塔建築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司社保賬戶變更說明 瀏覽:719
威遠縣嚴陵建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瀏覽:797
鄂州住房公積金帳號 瀏覽:250
江都區建設局與引江棚戶區 瀏覽:717
揚州住房公積金比例 瀏覽:516
無業買社保還需要買公積金嗎 瀏覽:403
退伍軍人住房補貼新政策 瀏覽:385
工資5000深圳交社保後最後拿到多少 瀏覽:373
管城區城鄉建設和交通運輸局招聘 瀏覽:777
杭州濱江住房公積金 瀏覽:856
社保繳費基數有試用期工資嗎 瀏覽:377
建築工程城市規劃專業 瀏覽:656
現代設計建築設計 瀏覽:9
2014年天津社保繳納基數是多少 瀏覽:758
社保交基數高 瀏覽:275
南京社保卡每月返還多少 瀏覽:732
北京社保卡辦理點 瀏覽:827
黃陂前川衛生院生化分析儀中標公告 瀏覽:677
安徽和君建築工程有限公司亳州市 瀏覽:455
社保卡上沒有錄入繳費信息嗎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