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程設計 > 建築設計思想

建築設計思想

發布時間:2020-12-02 06:03:20

建築設計思想是什麼

這個題目你問的范來文有些源大,每個時期審美風格的不同建築設計的思想也是有差異的。文學、哲學、音樂等等這些都可能影響到設計的思想。
從我個人的理解來說最基有兩個方面:實用性和審美。
給你推薦一本關於現代建築思想的書,可能會對你有所幫組。
(英)彼得·柯林斯的《現代建築設計思想的演變》一本專論200多年來西方現代建築設計思想發展的書。從浪漫主義、復古主義、功能主義和理性主義等方面論述了西方現代建築思想的變化和形成過程,並詳述了各種文學藝術思潮對它的影響。
希望幫到你了~~

Ⅱ 中國古代建築的宏觀設計思想

中國古代建築有嚴格的等級制度,其在建設過程中,對質、數、文等做了相關回要求,體現出來的答都是道教的思想:1.天圓地方,天三地四的思想2.道教溶於自然,自然和諧的思想.3.道教五行相生相剋的變化4.道教的風水理念等
有空你來湖北武當山看看,這里的皇家古建築群規模宏大,按照道教天人合一的思想建造的,如果我有時間,可以給你當免費導游,我以弘揚武當文化而自豪

Ⅲ 萊特建築設計的哲學思想是

有機建築思復想
1.有機建築是一種由內制而外的建築,他的目標是整體性。有即表示是內在的——哲學意義上的整體性,整體屬於局部,局部屬於整體。
2.與環境相結合,在布局、材料、造型上等等。有機建築是使建築有一種協調的感覺,一種結合的感覺,使它成為環境的一部分。是那個環境的優美的部分,給環境添光異彩,而不是損害它。
3.在結構上和材料上表現自然本色,充分利用質感。

Ⅳ 求建築設計思想或名言,哪位著名建築師崇尚最簡潔的就是最好的

Less is more. 少則多。——米斯凡德羅,建築師。
米斯是現代主義設計的發起人,而現代主義設計則起源於建築設計。

Ⅳ 建築設計概念怎麼寫

設計概念主要是你設計時考慮的最核心的觀念.闡述設計概念一般可以從你的設計表達的觀念以及通過什麼方式表達的兩方面進行闡釋.
比如
可以寫你的設計體現了自然的概念,通過建築的結構使室內產生冬暖夏涼的效果,在屋頂種植綠色植被,反映了綠色環保的意識;又比如可以寫你的設計體現了共生
的概念,在建築風格上融合了中國古典風格與現代主義風格,以現代主義建築為整體造型,用中國古典建築花紋進行裝飾,達到了古典與現代的共生.
可以同時闡釋多個設計概念.平時可以多去一下建築網站看一下,比如築龍網、中國建築網等等,裡面會有對建築的介紹說明和建築思想論文,或者多看一些專門講建築美學的書籍,對於你的表達和思維都是有幫助的.有興趣建議你可以看看黑川紀章的《共生思想》

Ⅵ 北京城的布局和紫禁城的建築特色可以看出其建築設計的思想是什麼

北京,是我國歷史上遼、金、元、明、清王朝古都,他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也是世界聞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從公元938年作為遼代的都城起,歷以遼、金、元、明、清各朝代,至今已具有1000多年的建都歷史。在作為都城的漫長歷史上,各個朝代的帝王及其謀臣們為了維護帝王統治,使帝王江山永固、國運長久,對古都北京進行了精心規劃和設計,建設了一系列具有象徵意義的城市建築,力圖通過完善的都城建設,達到「自天佑之,吉無不利」的目的。特別在明清兩代,古都北京的城市建設更加完善,更加威嚴,同時也更加具有神秘色彩,使古都北京具有強烈的首都特點。如今,歷史上那些朝代已經過去了,但卻給後人留下了眾多的歷史文物建築和古跡,為後人研究古人的都城規劃設計思想,提供了實物依據。

那麼,古都北京是按什麼原理規劃和設計的呢?那些設計格局具有什麼象徵意義,其含意是什麼,其作用和用途又是什麼?筆者經過對古都北京進行多年的實地考察和研究,發現古都北京是按照中國古代最高傳統文化――《周易》原理進行規劃和設計的,是按「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念建造的,古都北京的每一處古老的建築,都蘊含著《周易》古哲的不朽光輝。

《周易》是中國歷史上上古時期的一大奇書,其寓意博大精深,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之淵源,是中國乃至世界公認的古代最高水平的哲學著作和最具權威的歷史文化典籍。《周易》在中國歷史上被尊稱為「眾經之首,大道之源」,對中華民族幾千年文化和文明產生了重大影響。只有沿著《周易》這條脈絡去研究中華傳統文化和文明,才能找到真正的答案。

一 古都北京、天壇、地壇、日壇、月壇 是按《周易》先天八卦原理設計和建造的

北京古城分為內城外城兩部分,今人稱為凸字形城。凸字城的北邊部分稱為內城,建城較早,它是在明朝初年在元大都的基礎上參照明初都城南京城和明朝中都(安徽鳳陽)的設計方案建設起來的。凸字形南邊部分叫外城,建城較晚,它是在明朝後期嘉靖年間建設起來的。打開古都北京的地圖,我們可以看到,在古都北京內城之外的南北東西四個方位上,分別建有天壇、地壇、日壇、月壇四個古祭壇建築。

天壇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結構最完整的一座古代皇家祭天建築,它位於北京內城之外的南方,公元1420年明朝永樂18年由朱棣皇帝下令修建,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天壇是明清兩朝皇帝於每年「冬至」祭天、「孟春」祈谷、「夏至」祭雨的地方。地壇是公元1530年明朝嘉靖皇帝9年所建,位於北京內城之外的北方。因祭壇拜台周圍設計有方形澤渠,故原名方澤壇,明朝嘉靖13年改名為地壇。地壇是明清兩朝皇帝祭祖「皇地祗神」即地神的地方,是我國現今保存最完整的祭地建築。日壇、月壇均為公元1530年明朝嘉靖皇帝9年所建。日壇位於北京內城之外的東方,又叫朝日壇,是明清兩朝皇帝在每年「春分」之日祭祖「太陽神」的地方。月壇又叫夕月壇,位於北京內城之外的西方,是明清兩朝皇帝於每年「秋分」之日祭祖「夜明之神」即「月神」和天上諸星宿神的地方。

祭祀天、地、日、月是中國歷史上由來已久的習俗。據史書記載,早在周代,祭祖天、地、日、月已經成為一種制度,戰國時期秦始皇曾在威山(山東榮城成山角)祭日,在萊山(山東掖縣)祭月。西漢成帝年間在當時的都城長安城南郊曾修建「天地之祖」以祭天地,修建「東君祀」以祭日。魏晉南北朝時有春分東郊朝日,祭祖天地神,至今遺名尚存。明朝兩代皇帝修建大型專用建築祭祖天、地、日、月。至今我國有些地方的民間仍保留在春節祭祖「天地之神」的習俗,可見我國祭祖天地日月的習俗淵遠流長。祭祖天地日月是我國古代國家的盛大典禮之一,是帝王統治生涯中的一件大事,歷代皇帝都極為重視。

1.古代皇帝和臣民崇拜天地日月的觀念是從周易而來

《周易·說卦》曰:「乾,天也,故稱乎父。坤,地也,故稱乎母。」意思是說,八卦中的乾卦代表天,被尊稱為父親。坤卦代表地,大地被尊稱為母親。周易《系辭》曰:「天地絪緼,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這就是說「天地間陰陽二氣交融,萬物才能變化而完美,陰陽雌雄兩性交合,萬物才能產生變化」。《周易·序卦》曰:「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禮儀有所錯。」這就是說,天地間陰陽二氣交合才能化生萬物,有萬物才能產生男女、夫婦、父子、君臣、上下、禮儀,萬物離開天地就無法生存,天地是產生萬物的根源,所以古人非常尊崇天地,敬重禮拜天地,形成了按節氣定期祭祖天地的禮儀制度。

《周易·系辭》又曰:「是故剛柔相摩,八卦相盪,鼓之以雷霍,潤之以風雨,日月運行,一寒一暑。」「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古人認為,宇宙中日來月往,月來日往,日月相推,才產生白天和夜晚,光明和黑暗。正是日月的運行,才產生寒冬和夏暑,寒往暑來,暑往寒來,寒暑相推才產生一年春夏秋冬四季的歲月變化,才產生一年又一年。古人認為,日月是歲月形成離不開的天象,因而就產生了祭祖日月的習俗。

2.天壇、地壇、日壇、月壇、是按《周易》先天八卦方位建造起來的

古代的帝王為什麼將天壇建在北京內城的正南方、將地壇建在正北方、日壇建在正東方、月壇建在正西方?其理論根據就是《周易》先天八卦圖。

《周易·說卦》曰:「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乾,陽物也,坤,陰物也。」古人依據這一段話,提出先天八卦論,按照先天八卦方位,乾南、坤北、離東、坎西、兌東南、艮西北、震東北、巽西南。

《周易·說卦》曰:「乾為天為君為父……坤為地為母」「離為火為日……坎為水為月……」這就是說乾為天在正南,坤為地在正北,離為日在正東方,坎為月在正西方。古人認為,先天八卦方位才是天地日月的本來方位。古人為了將天壇、地壇、日壇、月壇與先天八卦方位對應起來,於是就按照先天八卦方位將天壇建在北京古內城的南方,將地壇建在北方,將日壇建在東方,將月壇建在西方。而四壇中間就是皇帝的都城,由此可見,天、地、日、月壇所代表的卦位,與故都北京內城構成了先天八卦城。

3.天壇、地壇、日壇、月壇的建築形象特點也是根據周易而來

天壇的建築形象特點為圓形,地壇的建築形象特點為方形,日壇的建築形象特點亦以圓形為主,月壇的建築形象特點為方形,為什麼天壇建成圓形,地壇建成方形,日壇亦建成圓形,月壇亦建成方形?原來這也是根據周易而來。

《周易·說卦》曰:「乾為天為圓……坤為地……《周易·文言》曰:「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這就是說,乾卦代表天象徵圓形,坤卦代表地象徵方形。據此古市人認為天是圓形的,大地是方形的,天看起來像一口大鍋一樣扣在大地之上,這就是古人「天圓地方」說的由來。按照周易這一原理,古代帝王為了更好的與天地感應,獲取天地之神的佑護,於是就將天壇建成圓形,將地壇建成方形。天壇內的主要建築祭天用的祭壇圜丘是三層圓形平台,檯面中心為一圓形太極石,太極石外面為9塊扇圓形石頭圈圈相圍,圜丘下面的圍牆亦為圓形。存放皇天上帝牌位和皇帝祖宗牌位的皇穹宇也是圓形的,皇穹宇殿內地面亦為圓形,其中心為圓形石面,其外第一圈按八卦方位圍列著火塊扇圓形石頭地面,皇彎宇外面的圍牆為圓形,這就是有名的迴音壁。皇帝祈谷用的大殿祈年殿頂部為三層圓形建築,祈年殿內的地面亦為圓形地面,中心為一圓形石塊,其周圍按八卦方位的規律排列扇形石頭;祈年殿的基座也是三層圓形平台,祈年殿外面的圍牆也是圓形,天壇整個外圍圍牆北部亦為圓形。因此圓形是天壇建築的突出特點。

地壇內祭壇拜台為二層方形建築,其壇面石頭為方形,舞台周圍的澤渠的形狀亦為方形,拜台周圍的兩層圍牆亦為方形。可見方形是地壇建築形狀的突出特點。

《周易·說卦》曰:「離也者,明也。萬物皆相見,南方之卦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離為火為日……為乾卦……」。按照後天八卦方位,離卦為南,坎卦為北,分別與先天八卦的乾坤二卦位相重,因此,日壇與天壇一樣建成圓形,月壇與地壇一樣建成方形,現在日壇月壇的形狀已不是原來的形象,據現存的明朝初年設計的明中京(安徽鳳陽)的設計方案,日壇的祭壇是方形的,但緊緊圍繞祭壇的圍牆是圓形的,月壇的祭壇是方形的,圍牆也是方形的,明朝修建天地日月壇時就是參照明初南京和明初中京的設計方案建造的。

4.天壇、地壇內涵的「數」符合周易原理

《周易·系辭》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數五、地數五,王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按照這一論述,一、三、五、七、九為奇數為陽數,二、四、六、八、十為偶數為陰數,陽數中最大的數為9,陰數中最大的數為10其次為8。天壇為天為陽,故其內涵的數為陽數單數,比如,祭天之壇圈丘建為三層,最上一層圈丘直徑9丈,第二層直徑15丈,第三層直徑21丈,最上層壇面為圓形其中心為一圓形石頭稱太極石,太極石周圍第一圈有9塊扇形圓形石頭相包圍,第二圈為18塊,第三圈為27塊,按fn=9n的數學規律排列。圈丘最上層為9圈,第二層為9圈,第三層亦為9圈,三層圜丘之間的台階均為9級。祈年殿的底座為三層,祈年殿頂又為三層,祈年殿從基座到頂部共9層,寓意9重天,祈年殿內地面為圓形,其中心為一圓形石頭稱中心石,其周圍第一圈按八卦方位由8塊石頭組成,第二圈16塊,按fn=8n的數學規律排列,共9圈。皇穹宇殿內地面亦為圓形,其中心為一圓形石頭,其周圍第一圈按大勢方位排列著8塊扇形石頭,向外依次按fn=8n的數學規律排列共9圈。地壇為地為陰,地壇建築的數為偶數陰數。如:地壇中心建築祭壇拜台為正方形二層,上層壇面尺寸為6x6丈,下層為l0x10丈,兩層之間的台階為偶數8階。地壇祭壇壇面由方形石組成,上層壇面中心為6x6=36塊大方石,其外接八卦方位排列為(8x8)x8=512塊較小型方石,下層為(8x8)x16=1024塊小方石,地壇祭台外圍牆2重。日壇內的建築的數為奇數陽數,如,一層祭台尺寸5x5丈,高5尺9寸,9級台階,外面一層圓形圍牆。月壇內的建築的數多為偶數陰數,如,祭壇壇面尺寸4x4丈,高4尺6寸,台階為6級。由上面可以看出,天、地、日、月壇建築中運用的「數」符合周易原理。

5.按《周易》「元、亨、利、貞」命名壇門

天壇內主要建築圓丘周圍圍牆有4個門,東門曰泰元門,南門曰昭亨門,西門日廣利門,北門曰成貞門,這4個門名稱的第二個字組成元、亨、利、貞四個字。元亨利貞是《周易》中乾卦之四德,《周易·文言》曰:「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干也。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幹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貞」。天壇祭壇圜丘周圍4個門用「元亨利貞」四字命名,更加說明天壇是按《周易》原理設計和建造的。

天壇的佔地面積273公頃,地壇佔地面積37公頃,天壇比地壇大8倍,也就是說天壇面積大,地壇面積小,《周易·泰卦》卦辭:「小往大來,吉、亨」,否卦卦辭:「大往小來」。周易認為,泰卦上卦為坤,下卦為乾,否卦上卦為乾,下卦為坤。乾為陽為天為大,坤為陰為地為小。所以天壇的面積比地壇大。

二 古都北京的內城、皇城、皇宮是按《周易》原理設計和修建的

1.按《周易》「天地人三才」設計都城

《周易·系辭》曰:「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材之道也」。意思是說《周易》這部書,廣大而全備,有天道,有人道,有地道,兼備天地人三材而兩兩與之相對應,故一卦含有六畫。六畫不是別的,就是「天地人三材」之道。根據這段話,古人認為,宇宙有「天地人三才」,天在上,地在下,人是天地交合之產物故在天地之間,具體到中國神州大地,則天在南,地在北,人在南北之間。

據此,明朝皇帝在古都北京內城之南建有天壇,北有地壇,北京內域位於天地二壇中間。又如古都北京的皇城南有天安門,北有地安門,皇域位居天安門與地安門中間。再如,皇宮內南邊第一道大門明朝初年原名奉天門,清朝中期改為太和門,皇宮內北邊第一道門叫順貞門,按周易講,坤為順為地,所以順貞門象徵地門,皇宮內的宮殿都處在奉天門(天門)和順貞門(地問)之間。再如皇宮後宮三殿,南為乾清門,北為坤寧門,中間為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依據周易乾為天,坤為地,後宮三大殿仍居天(乾清)、地(坤寧)之間。

由此可見,古代人們從《周易》那裡已經深諳「天地人三才」之道,並將其運用在都城建設中。古人用天地人三才之道設計和命名建築,目的就是達到「天地人」合一,使人得到「天地」的保佑,國泰民安,天下太平。

2.按《周易》「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圖設計都城

古人認為,在先天八卦方位中,乾南、坤北、離東、坎西叫四正方位,其他四方位叫四隅方位。古人認為先天八卦是一種和諧穩定的平衡狀態,順則吉,逆則凶。古都北京的一些建築就是按先天八卦方位設計的。如,北京內城,南有天壇,北有地壇,東有日壇,西有月壇,這是非常明顯的先天八卦四正方位。又如,皇城四個門,南為天安門,北為地安門,東為東安門,西為西安門,如前所述,按先天八卦方位,離為東為日,坎為西為月,故從天安門、地安門這種排列可以判斷,這種排列仍為先天八卦方位。再如,皇宮內廷後宮,南為乾清門,北為坤寧門,東為日精門,西為月華門,中間為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這又是非常典型的先天八卦四正方位。上述幾種情況有力說明,古都北京內城是按先天八卦方位建造的,皇城也是按先天八卦方位建造的。

皇宮中除按先天八卦方位建築外,有些建築是按《周易》後天八卦方位設計和建造的。

後天八卦方位為:坎北、離南、震東、兌西、乾西北、坤西南、艮東北、巽東南。

古都北京內城按《周易》後天八卦方位設計和命名的建築有皇宮四宮門:南門午門,午為離為火,北為神武門,原名玄武門,清朝康熙年間為避康熙皇帝的名字玄燁之諱改為神武門,玄即黑,水為黑,玄武即北方坎水之位;東門東華門,東為震為木,西為西華門,西為兌為金。從皇宮的南門午火,北門玄武可看出皇宮四宮門是按後天八卦方位排列和命名的。

元代元大都有11門,東門三門曰光熙門、崇仁門、齊化門。震為東為木為仁,巽為「齊」為木;南門三門曰文明門、麗正門、順承門,離為南為麗為文明、故「麗」、「明」象徵南方離火;西門三門曰平則門,和義問、肅清門,兌為西為義為肅殺,故「義」、「肅」象徵西方兌金;北門二門曰健德門、安貞門。《周易??說卦》曰:「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勞卦也,萬物之所歸也,故曰勞乎坎。」意思是說,北方坎卦之位為萬物勞倦需歸而休息之處,故為「安」,「安」象徵坎水,所以安貞門即北方坎位。由上可見,元大都城門名稱基本上也是按後天八卦命名的。

3.《周易》的「中」「正」思想與皇城皇宮的「居中得正」

《周易》特別崇尚「中」「正」。《周易·文言》曰:「大哉乾乎,剛健中正,純粹精也」。意思是說,偉大啊乾陽,剛勁強健,「居中得正」,可謂至純粹至精美。《文言》又曰:「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龍,德而正中者也。」意思是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這是什麼意思?孔子曰:龍,有德而行道「既正且中」之大人也。

古代的皇帝認為,乾為陽為天為君王,剛健中正,皇帝做為「皇天之子」而受命於天,亦應和天一樣,中正剛勁強健,皇帝是一國之主,都城是國家的統治中心,皇宮是皇帝坐朝理政的地方,皇帝要「居中正坐」,這樣才能顯示出皇帝的尊嚴,為此,皇帝把皇城皇宮建在古都北京的中軸線上,中正威嚴,危襟正坐,虎視天下。

我們知道,古都北京有一條南北中軸線,這就是永定門、正陰門、天安門、午門、神武門、鼓樓、鍾樓一線,北京古城以中軸線為軸線,東西域對稱,這設計也是基於《周易》。周易歷來強調陰陽平衡,陰陽平衡則萬物和諧。古代皇帝在都城南面而坐,在皇帝看來,左為東為陽,右為西為陰,只有東城西域對稱才能陰陽平衡,陰陽平衡則萬物和諧。所以,古都城池形狀對稱,城門對稱,一些地名也對稱。如東單、西單、東四、西四、東直門、西直門、東便門、西便門、左安門、右安門等。

4.從皇宮三大殿三大宮的名稱看《周易》在古都設計中的主導作用

在皇宮中軸線的正中位置上,是皇宮內最大最重要的前朝三大殿,即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在太和殿的前邊,南為太和門,東為協和門,西為熙和門。在三大殿之後是皇宮內廷後三宮,即乾清宮、交泰宮、坤寧宮,在三大宮南為乾清門,北為坤寧門。太和殿是明清兩朝新皇帝即位登基之地,是皇帝冊立皇後,派將出征以及每年元旦、冬至、皇帝生日三大節日及國家其他重大慶典時,皇帝舉行儀式和百官朝賀的地方,中和殿在太和殿之後,是皇帝在舉行大典之前暫坐休息等候上朝時辰的地方,在接受百官祝賀後再去太和殿。保和殿在中和殿之後,是皇帝冊立皇後,冊立太子、大臣上表時舉行儀式受賀之地。內廷後宮的乾清宮是後宮正殿,是明清兩朝皇帝的寢宮,也是皇帝日常活動和平時處理政務的地方,每年元旦、燈節、端午、中秋、冬至、皇帝生日等節日,皇帝在此舉行皇族家宴。交泰殿在乾清宮之後,是皇後每逢大典及生日接受祝賀的地方。坤寧宮在交泰殿之後,是皇後的寢宮和皇帝大婚洞房之處。

從皇宮前朝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後宮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的用途、活動和建築規模可以看出,前朝三大殿和內廷三大宮是皇宮內最重要的宮殿,是皇帝舉行重大活動的地方,也是皇宮內的中心建築。如此重要的宮殿及其門闕用「太和」、「中和」、「保和」、「太和」、「協和」、「熙和」與「乾清」、「坤寧」命名,足見「和」、「乾」、「坤」幾字在皇帝心目中的重要。「太和」兩字取自周易的《象·乾》,「乾」、「坤」兩個字是周易經文中前兩卦卦名。《象?乾》曰:「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意思是說,乾道即天的法則時刻都在變化,在此變化中孕育生成的萬物各按其本質規律被正確確定其生命和本性,保全合住宇宙「太和」之氣,保持自然界的大和諧,萬物方可沿著既定的生命軌道正常發展變化。「和」即和合、和諧、和睦,「合」即同心合力、協同合作,「中和」即陰陽中和平衡,只有「和」才能上下合一,萬眾一心,只和「和」才能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只有「和」才能使帝王江山永續不斷。

乾清宮的「乾」為天為輕清為動,坤寧宮的「坤」為地為靜,乾為君,「乾清」即君主永遠「清正英明」之意;坤為地為母,「坤寧」即皇後永葆「寧靜貞正」之意,「交泰」即乾坤相交,天地相交吉利平安地化生萬物之意。

5.北京城建築形象特點符合《周易》

在古都北京除一些象徵性的祭壇外,古都北京三重城池全部都為方形。比如金代金中都城池是方形,元代元大都是長方形,明代內城、外城、皇城均為方形。總之,方形是古都北京城市建設的特點,亦是古代北方城池建設的特點。為什麼古都建成方形呢?按照周易河圖和後天八卦原理,東為木,南為火,西為金,北為水,土居中央。皇帝居中正坐,五行屬中央土。前面談過,坤為土地為母為方,為了使中央土與坤為地為方的特點相一致,所以都城皇城,皇宮都建成方形。皇宮內前朝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是皇帝處理朝政大事的地方,這前朝三大殿均建在三層基座之上,且三大殿的三層基座連成一體。特別有意義的是,這三層基座由北向南和從上向下看來,正好組成一個「土」字型,而且「土」字「居中得正」。這正說明,皇家自認為是「中央土」,「土」要永遠「居中得正」。

6.《周易》與皇宮建築顏色裝飾

古都北京的皇家建築具有特定的顏色。比如,宮殿頂用黃色硫璃瓦,宮牆用紅色,社稷壇中的土為五色土。

前面談到,皇家屬中央土,按照周易五行原理,土為黃色,古人認為黃色為正色,為尊貴之色,所以皇家建築都用黃色,黃色是皇家建築的專用顏色。從高處看皇宮簡直是一片金碧輝煌的世界。

皇宮的牆用紅色有兩種解釋。一是紅色為火,火生中央土,皇宮用紅色飾牆是為了火生土,便皇家天下有穩固的基礎和有力的支持。二是,明朝的「明」字為光明為火,紅色宮牆意和「明」火之紅色相一致。再加上明朝皇帝姓朱,朱者,赤也,赤為火。紅牆又表示明朝天下姓朱。

明清兩朝社稷中用五色土完全依據周易。周易認為,南為火其土為紅色,北為水其土為黑色,東為木其土為青色,西為金其土為白色,中央土為黃色,皇帝把神州大地東南西北中不同顏色的土收集在一起,表明中華大地都屬於皇家,通過祭祖五色土祈禱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綜上所述,《周易》原理是古都北京城,皇城,後宮在設計和命名中所遵循的重要思想,只有沿著《周易》這條脈絡去研究中國古都,才能找到真正的答案。

Ⅶ 建築設計的思想跟室內設計的思想能相互借鑒嘛

建築設計的設計手法和設計思路與室內設計有很大的區別。但若說思想,本身都來源於藝術回。所以應該說在答思想上是有想通之處的。
所以單從設計思想上來說,是可以借鑒的。
書籍恐怕不能相互借鑒。因為我所說的思想,是設計師的藝術感或修養。比如對美得認識,對色彩的認識等等,比較抽象的東西,是相通的。
而你所說的書籍,我估計是設計圖片,或設計手法上的東西。在這個層面上,建築設計與室內設計是有較大不同的。不可簡單借鑒。

Ⅷ 列舉一位現代建築師的設計思想,設計作品和主要貢獻

貝聿銘(Ieoh Ming Pei)(1917-) 美籍華人建築師,1917年4月26日生於廣州,他的祖輩是蘇州望族,他曾在家族擁有的蘇州園林獅子林里度過了童年的一段時光。其父是中國銀行創始人之一貝祖怡。10歲隨父親來到上海,18歲到美國,先後在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學習建築,於1955年建立建築事務所,1990年退休。

設計思想

作為最後一個現代主義建築「大師」,他被人描述成為一個注重於抽象形式的建築師。他喜好的材料包括石材、混凝土、玻璃和鋼。

作為20世紀世界最成功的建築師之一,貝聿銘設計了大量的劃時代建築。貝聿銘屬於實踐型建築師,作品很多,論著則較少,他的工作對建築理論的影響基本局限於其作品本身。

設計作品

1956年 - 1963年 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台灣台中市
1961年 - 1967年 國家大氣研究中心,科羅拉多州 Boulder
1962年 - Place Ville-Marie, 加拿大蒙特利爾
1968年 - 1974年 基督教科學中心,馬薩諸塞州 波士頓
1968年 - Everson Museum of Art,紐約州 雪城
1969年 - Cleo Rogers Memorial Library,印第安納州 哥倫布
1969年 - 1975年 John Hancock Center,伊利諾斯州芝加哥
1971年 - Harbor Towers
1972年 - 達拉斯市政廳 美國德州達拉斯
1973年 - 約翰遜藝術館, 康乃爾大學,紐約州Ithaca
1974年 - 1978年國家美術館東館,華盛頓
1976年 - 羅徹斯特大學Wilson Common, 紐約州羅徹斯特: 紐約時報選為當時全美最佳的前十大學生活動中心建築
1977年 - 漢考克大廈,馬薩諸塞州波士頓
當時單塊玻璃面積最大的全玻璃幕牆建築,由於當時玻璃幕牆的技術不夠成熟,大廈建成初期曾經出現過玻璃脫落的事故,後經過技術改進得以解決。
1978年 - 1982年 印第安納大學美術館,印第安納州Bloomington
1979年 - 1986年 Javits Convention Center,紐約州紐約市
1981年 - JP摩根大樓,得克薩斯州休斯敦
1982年 - 香山飯店,中國北京
該飯店是中國改革開放後外國建築師在中國的第一件作品,也掀起了中國建築界對中國傳統建築與現代主義相結合的大討論。
1982年 - 1990年 中銀大廈,香港
當時的香港第一高樓,建築面積是諾曼·福斯特設計的香港匯豐銀行的兩倍,而造價不及其五分之一。
1985年 - 威斯納館(Wiesner Building),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 麻州波士頓
1989年 - 盧浮宮擴建工程,法國巴黎
法國大革命200周年紀念巴黎十大工程之一,也是唯一一個不是經過投標競賽而由法國總統密特朗親自委託的工程。
1990年 - 德國歷史博物館新翼 (Deutsches Historisches Museum),德國柏林
1995年 - 中國銀行總行,北京
1996年 - 1997年,美秀美術館(Miho Museum),日本滋賀縣甲賀市
1998年 - 搖滾音樂名人堂,俄亥俄州 克利夫蘭
2002年 - 蘇州博物館,中國江蘇蘇州
2004年 - 中國駐美大使館,華盛頓特區
2006年 - 澳門科學館,中國澳門

主要貢獻

建築融合自然的空間理念,主導著貝氏一生的作品。「讓光線來做設計」是貝氏的名言。作為世界頂級建築大師,他對蒙特利爾、丹佛、費城、波士頓、紐約、達拉斯、新加坡、北京等大城市的舊區改造和新區開發作出了貢獻。作為華人建築師,在所有的中國建築師都在向西方看齊的時代,他致力於為中國發展一套自己的建築語言,他將現代建築藝術與中國傳統建築特色精心結合。此外,他與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合作,為中國培養、培訓建築設計師,為推進中國建築現代化作出重要貢獻。

貝聿銘被公認為是最有影響的建築師。他的設計簡潔利落,合理,有秩序性,這是貝氏作品創作寫照。精益求精,對形勢空間,建材與技術的不斷研究,是他建築水準提升的原因,是他作品精髓所在,這正是促使貝聿銘在建築上名垂不朽,其作品屹立長存的主因。

Ⅸ 夏昌世的建築思想

他的創作思想主要是:將德國建築的理性、精巧及實用與中國園林的自然、靈活、講求意境及嶺南地域的氣候特點、建築材料結合起來,其設計作品體現了一種開朗、朴實、兼容和富時代性的特色。他的創作特點是:實用、理性、經濟,造型結合地形靈活變化。強調以人為本,強調因地制宜,強調建築設計的適應性。他最早注意到嶺南地域建築要遮陽、隔熱,平面設計要組織穿堂風的問題,並運用多種構件材料來加以處理,把現代建築物理方面的研究應用到新建築上。 夏昌世成名很早,創作活動積極,思維有超前性,其設計作品都是精品,在嶺南建築界有口皆碑,在嶺南現代建築創作史上意義深遠。華南土特產交流會的水產館是其第一個引起廣州公眾注意和認可的作品。夏昌世設計的水產館,進口處為兩個水池,水池邊是沙池,架橋渡水進入門廳,群眾形容其平面像條魚,立面像條船。它的平面安排適宜靈活,立面處理活潑明快,細小的圓柱,低薄的檐口,樸素無華的水泥石灰本色。它注重實用功能,盡量節省投資,是那個年代有創意的作品。水產館等建築的現代主義傾向,沖撞了當時建築創作的主導思想,曾受到嚴厲的批評。剛創刊的某《學報》,以讀者來信的形式,批評這些展覽館建築是「美國式香港式的『方匣子』、『鴿棚』、『流線型』」,是「資本主義國家的臭牡丹」等。也許,正是由於這種批評,使得以夏昌世為首的嶺南建築師與作品,以其經濟、實用的現代化和對地域化的追求,開始引人注目。
夏昌世教授信奉現代主義建築哲學,對嶺南庭園建築、園林建築情有獨鍾,具有高超的設計水平、優良的求實精神以及在建築上重視節約的作風,對年青一代建築人才給予深刻的影響。20世紀50年代他頂住「大屋頂」之風,以現代主義手法設計了許多靈活、活潑、明快、經濟,適應嶺南地區氣候特點的作品,其中包括廣州文化公園、桂林風景區規劃與設計、肇慶鼎湖的教工休養所以及中山醫科大學和華南理工大學校園內的多項建築是他精心傑作,受到國內外同行一致好評。因此建築界稱夏昌世先生為現代嶺南建築學派的先驅,是恰當的中肯的。他的主要著作有《園林述要》等。

Ⅹ 弗蘭克·勞埃德·賴特的設計理念、建築思想

賴特從小就生長在威斯康星峽谷的大自然環境之中,在農場賴特過起了日出而居,日落而歇的生活。向大自然索取的艱苦勞動中了解了土地,感悟到蘊藏在四季之中的神秘的力量和潛在的生命流,體會到了自然固有的旋律和節奏。賴特認為住宅不僅要合理安排卧室、起居室、餐櫥、浴廁和書房使之便利日常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增強家庭的內聚力,他的這一認識使他在新的住宅設計中把火爐置於住宅的核心位置,使它成為必不可少但又十分自然的場所。賴特的觀念和方法影響了他的建築。
賴特的一生經歷了一個摸索建立空間意義和它的表達,從由實體轉向空間,從靜態空間到流動和連續空間,在發展到四度的序列展開的動態空間,最後達到戲劇性的空間。布魯諾·塞維說如此評價賴特的貢獻:「有機建築空間充滿著動態,方位誘導,透視和生動明朗的創造,動態是創造性的,因為其目的不在於追求耀眼的視覺效果,而是尋求表現生活在其中人的活動本身。終其一生,賴特提出了許多建築設計理念: 現代建築運動中的「有機建築」這個流派認為每一種生物所具有的特殊外貌,是它能夠生存於世的內在因素決定的。同樣地每個建築的形式、它的構成,以及與之有關的各種問題的解決,都要依據各自的內在因素來思考,力求合情合理。賴特主張設計每一個建築,都應該根據各自特有的客觀條件,形成一個理念,把這個理念由內到外,貫穿於建築的每一個局部,使每一個局部都互相關聯,成為整體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
建築之所以為建築,其實質在於它的內部空間。著眼於內部空間效果來進行設計,「有生於無」,屋頂、牆和門窗等實體都處於從屬的地位,應服從所設想的空間效果。這就打破了過去著眼於屋頂、牆和門窗等實體進行設計的觀念,為建築學開辟了新的境界。這種思想的核心是「道法自然」,就是要求依照大自然所啟示的道理行事,而不是模仿自然。自然界是有機的,因而取名為「有機建築」。
這個流派主張建築應與大自然和諧,就像從大自然里生長出來似的;並力圖把室內空間向外伸展,把大自然景色引進室內。相反,城市裡的建築,則採取對外屏蔽的手法,以阻隔喧囂雜亂的外部環境,力圖在內部創造生動愉快的環境。
這個流派對待材料,主張既要從工程角度,又要從藝術角度理解各種材料不同的天性,發揮每種材料的長處,避開它的短處;認為裝飾不應該作為外加於建築的東西而應該是建築上生長出來的,要像花從樹上生長出來一樣自然。它主張力求簡潔,但不像某些流派那樣,認為裝飾是罪惡、認為機器是人的工具,建築形式應表現所用工具的特點,有機建築接受了浪漫主義建築的某些積極面,而拋棄了它的某些消極面。這個流派對待傳統建築形式的態度是,認為應當了解在過去時代條件下所以能形成傳統的原因,從中明白在當前條件下應該如何去做,才是對待傳統的正確態度,而不是照搬現成的形式。賴特的流水別墅、西塔里埃辛冬季營地以及德國建築師沙龍的柏林愛樂音樂廳是有機建築的實例。
流水別墅是賴特為卡夫曼家族設計的別墅。在瀑布之上,賴特實現了「方山之宅」(house on the mesa)的夢想,懸空的樓板鉚固在後面的自然山石中。主要的一層幾乎是一個完整的大房間,通過空間處理而形成相互流通的各種從屬空間,並且有小梯與下面的水池聯系。正面在窗檯與天棚之間,是一金屬窗框的大玻璃,虛實對比十分強烈。整個構思是大膽的,成為無與倫比的世界最著名的現代建築 。
從流水別墅的外觀,我們可以讀出那些水平伸展的地坪、腰橋、便道、車道、陽台及棚架,沿著各自的伸展軸向,越過山谷而向周圍凸伸,這些水平的推力,以一種詭異的空間秩序緊緊地集結在一起,巨大的露台扭轉迴旋,恰似瀑布水流曲折迂迴地自每一平展的岩石突然下落一般,無從預料的整個建築看起來像是從地里生長出來的,但是它更像是盤旋在大地之上。這個建築已超越了它本身,而深深地印在人們意識之中,以其具象創造出了一個不可磨滅的新體驗,它具有活生生的、初始的原型的、超越時間的質地,為了越過建築史的諸多流派,它似乎全身飛躍而起,坐落在賓夕法尼亞的岩崖之中,指揮著整個山谷,超凡脫俗,建築內的壁爐是以暴露的自然山岩砌成的,瀑布所形成的雄偉的外部空間使流水山莊更為完美,在這兒自然和人悠然共存,呈現了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
流水別墅的建築造型和內部空間達到了偉大藝術品的沉穩、堅定的效果。這種從容鎮靜的氣氛、力與反力相互集結之氣勢,彌漫在整個建築內外及其布局與陳設之間。不同凡響的室內使人猶如進入一個夢境,通往巨大的起居室空間之過程,正如經常出現在賴特作品的特色一樣,必然先通過一段狹小而昏暗的有頂蓋的門廊,然後進入反方向上的主樓梯透過那些粗獷而透孔的石壁。流水別墅的空間陳設的選擇、傢具樣式設計與布置都獨具匠心。同時卡夫曼家人對這幢無價產業付出了愛和關切,他們以偉大的藝術品、傢具、勤快的維護工作以及他們私人的物品來陪襯它。建築永遠是建築師的作品,但卻無法供給有關私人的物品,但夫曼能夠辦到,並能夠珍惜賴特的一切努力 。
在材料的使用上,流水別墅也是非常具有象徵性的,所有的支柱,都是粗獷的岩石。石的水平性與支柱的直性,產生一種明顯的對抗,所有混凝土的水平構件,貫穿空間,飛騰躍起,賦予了建築最高的動感與張力。賴特對於國際形式主義、空談機能主義的態度,濃縮地表當前由起居室通到下方溪流的樓梯。這個著名的樓梯,關聯著建築與大地,是內、外部空間不可缺少的媒介,且總會使人們禁不住地一再流連其間。流水別墅可以說是一種以正反相對的力量在微妙的均衡中組構而成的建築。也可以說是水平或傾斜穿插推移的空間手法,交錯融合的稀世之作 。
總的來說,有機建築是建築的結構、材料、建築的方法融為一體,合成一個為人類服務的有機整體。有機設計其實就是指的這個綜合性、功能主義的含義。
賴特提出六個原則,即:
(1)簡練應該是藝術性的檢驗標准;
(2)建築設計應該風格多種多樣,好像人類一樣;
(3)建築應該與它的環境協調,他說:「一個建築應該看起來是從那裡成長出來的,並且與周圍的環境和諧一致。」
(4)建築的色彩應該和它所在的環境一致,也就是說從環境中採取建築色彩因素;
(5)建築材料本質的表達;
(6)建築中精神的統一和完整性。
有機建築的觀點並不是呆板的,而是充滿了靈活性的方法。賴特曾經表示喜好用鋼筋混凝土仿照植物的結構來設計建築,結構中間是一個樹干(trunk),深埋在地下,每層樓好像是在樹幹上長出來一樣,層層加上,陽光從上至下穿過天窗進入室內,造成自然照明的感覺,日光與月光都有類似的效果。賴特稱這為有機建築。

閱讀全文

與建築設計思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司社保賬戶變更說明 瀏覽:719
威遠縣嚴陵建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瀏覽:797
鄂州住房公積金帳號 瀏覽:250
江都區建設局與引江棚戶區 瀏覽:717
揚州住房公積金比例 瀏覽:516
無業買社保還需要買公積金嗎 瀏覽:403
退伍軍人住房補貼新政策 瀏覽:385
工資5000深圳交社保後最後拿到多少 瀏覽:373
管城區城鄉建設和交通運輸局招聘 瀏覽:777
杭州濱江住房公積金 瀏覽:856
社保繳費基數有試用期工資嗎 瀏覽:377
建築工程城市規劃專業 瀏覽:656
現代設計建築設計 瀏覽:9
2014年天津社保繳納基數是多少 瀏覽:758
社保交基數高 瀏覽:275
南京社保卡每月返還多少 瀏覽:732
北京社保卡辦理點 瀏覽:827
黃陂前川衛生院生化分析儀中標公告 瀏覽:677
安徽和君建築工程有限公司亳州市 瀏覽:455
社保卡上沒有錄入繳費信息嗎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