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互聯網給建築智能化行業帶來哪些改變
當前,傳統的建築施工作業方式正逐漸被一些高新技術所顛覆。建築施工行業正在加速轉型升級,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知識和管理密集型轉變。近期發布的《中國建築施工行業信息化發展報告(2016)互聯網應用與發展》深度論述了建築施工行業互聯網應用的現狀與未來發展趨勢,認為建築施工行業轉型升級離不開互聯網的支持與深度應用,智慧建造、智慧企業將是未來建築施工行業轉型升級發展的方向。
那麼,智慧建造究竟帶來了哪些變化呢?
▋智能穿戴設備將成重要裝備
智能穿戴設備,是可以直接穿在身上或整合到衣服、配件上的一種攜帶型設備,藉助軟體支持以及數據交互、雲端交互來實現強大的功能。智能穿戴設備將成為建築工人的重要單兵裝備,與施工環境緊密結合,為建築施工帶來很大轉變。
智能穿戴設備在施工中的應用主要包括:智能手環可用於對現場施工人員的跟蹤管理;佩戴智能眼鏡,可將虛擬模型畫面與工程實體對比分析,及時發現並糾正問題;智能口罩上的粒子感測器可實時監測施工作業區域空氣質量,並把定位資料和採集到的信息傳到手機上應用並共享;藉助穿戴的運動攝像裝置,可記錄現場質量驗收過程等。
▋移動智能終端將成重要工具
智能終端,具有接入互聯網能力,通常搭載各種操作系統,根據用戶需求定製各種功能。常見的智能終端包括移動智能終端、車載智能終端、智能電視等。施工現場的移動智能終端正在向實用化、集成化方向發展,是智慧建造技術平台向生產一線延伸的重要工具。
移動智能終端在施工中的應用主要包括:配合相應的項目管理系統,實時查閱施工規范標准、圖紙、施工方案等;可直接展示設計模型,向現場施工人員進行設計交底;加強施工質量、安全的過程管理,實時確認分部分項形象進度,輔助分部分項質量驗收;可現場對施工質量和安全文明施工情況進行檢查並拍照,將發現的問題和照片匯總後生成整改通知單下發給相關責任人,整改後現場核查並拍照比對;可在模型中手動模擬漫遊,通過樓層、專業和流水段的過濾來查看模型和模型信息,並隨時與實體部分進行對比。同時,還可提前模擬作業通道是否保持暢通、各種設施和材料的存放是否符合安全衛生和施工總平面圖的要求等。
▋建築機器人將成輔助工具
建築機器人應用於施工的基本模式,是通過與設計信息(特別是BIM模型)集成,實現設計幾何信息與機器人加工運動方式和軌跡的對接,完成機器人預制加工指令的轉譯與輸出。建築機器人建造流程需要模擬模擬與監測,支持高度靈活、個性化的建築產品服務和生產模式。未來,建築機器人不是簡單施工工藝的替代,將在方方面面成為智慧建造的輔助工具,成為施工方案的一部分。
建築機器人在施工中的應用主要包括:全位置焊接機器人,可用於超高層鋼結構現場安裝焊接作業,提高焊接質量,確保施工安全;超高層外表面噴塗機器人,不僅可以解決高空作業安全問題,還可提高施工速度和精度;大型板材安裝機器人,可用於大型場館、樓堂殿宇、火車站、機場裝飾用大理石壁板、玻璃幕牆、天花板等的安裝作業,無需搭建腳手架,由兩名操作工人即可完成大范圍移動作業。
雲機器人是雲計算與機器人學的結合。機器人本身不需要存儲所有資料信息或具備超強的計算能力,只是在需要時連接相關伺服器並獲得所需信息。例如:機器人拍攝周圍環境照片並上傳到伺服器端,伺服器端檢索出類似的照片,並計算出機器人的行進路徑以避開障礙物,同時將這些信息儲存起來,方便其他機器人檢索。所有機器人可以共享資料庫,減少了開發人員的開發時間,還可以通過雲計算實現自我學習。
⑵ 單招自動化類(含電氣自動化技術、工業過程自動化技術、建築電氣工程技術、工業機器人技術)是什麼意思!
當然不是都學,不可能有人能把這些都學了,也不是隨機分配,是要匹配你所學的專業。這種招聘一般是有個初試官,再根據每個人的專業分配到相對應的部門進行復試。
⑶ 機電一體化專業的就業方向和前景
機電一體化專業在 機械技術、電腦技術、系統技術、自動技術、感測技術版、伺服技術等方面都有涉及權,總體前景看好。
機電一體化又稱機械電子工程,是機械工程與自動化相互融合的一門專業。是集機械、電子、光學、控制、計算機、信息等多學科的交叉綜合。
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應用領域廣泛。畢業生主要可從事數控設備的維護、調試、操作、製造、安裝和營銷等技術與管理工作,就業崗位群大。該專業培養具有機械、電子、液(氣)壓一體化技術基本理論,掌握機電一體化設備的操作、維護、調試和維修,掌握應用機電一體化設備加工的工藝設計和加工工藝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工程技術人才。還包括電、車、鉗三種工人的職業。
⑷ 利用大數據能突破經濟周期嗎,比如國內房地產市場。
頭部房企紛紛布局高科技領域
2019年年的全國兩會,「人工智慧」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智能+」成為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關鍵詞。兩會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也紛紛提出相關議案、提案,涉及人工智慧基礎設施建設、製造業的智能化改造升級、人工智慧在房地產領域的應用、相關財稅金融支持等層面。
其中不乏房地產企業的聲音,如近期宣布布局高科技的全國政協委員、碧桂園董事會主席楊國強,遞交了《關於加快人工智慧和建築機器人深度融合的提案》。
而在實踐中,人工智慧、機器人等高科技產業已從探路模式進入快車道,國內知名企業均對此進行研發、試水,房地產行業也不例外。包括碧桂園、萬科、恆大、中海等在內的頭部房企,均已涉足建築機器人、大數據、物聯網、新能源汽車等領域。
楊國強則對高科技有著更大的期許。他表示,未來房地產只是碧桂園多元業務中的一部分,高科技綜合性企業將成為碧桂園新的標簽。
2019年1月中國房地產企業銷售金額TOP10統計分析
經歷2018年末的業績沖刺後,2019年首月房企表現較為平淡。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房地產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多家龍頭房企的銷售業績都開始出現了放緩的跡象,萬科、中國恆大的銷售額均同比下滑,降幅在30%左右。其中,萬科以實現合同銷售金額488.8億元位列第一,中國恆大以實現歸屬本公司股東權益合同銷售金額431.7億元,排名第二。碧桂園以實現歸屬本公司股東權益合同銷售金額330.74億元,排名第三。
房企在春節期間開展的「返鄉置業」系列活動也收效甚微。2019年在中央堅持「房住不炒」定位、地方強調「一城一策」的背景下,房地產市場將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房企競爭格局不斷升級。
2019年1月中國房地產企業銷售金額TOP10統計及增長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人工智慧大爆發
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提到,2019年將是人工智慧規模化應用落地年,人工智慧的黃金收獲期也將從2019年開始。
他建議,要加快人工智慧基礎設施建設,讓人工智慧服務於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更好地解決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實現因材施教,讓「智醫助理」輔助醫生診斷等,一方面優化社會投入結構,另一方面提升社會服務能力。
作為製造業大國,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是我國近年來經濟的主旋律之一。全國人大代表、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提出,要通過加快推進我國製造業全價值鏈環節的智能化改造,通過大力發展智能物聯網,革新生產技術,提升傳統行業的生產效率。
房地產行業的智能化建議也已提出。3月6日,楊國強提交《關於加快人工智慧和建築機器人深度融合推動建築業機器換人的提案》,他建議,政府層面要加強對人工智慧和建築機器人深度融合的引導和支持;建築行業協會、高校等應積極參與行業標准制定;施工單位要積極導入建築機器人。
楊國強認為,機器人能在解決建築安全和質量問題、提高勞動生產率、節約成本方面發揮作用。
此外,眾多代表和委員還從AI+校園安全、AI+慈善、無人駕駛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和建議。
「人工智慧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中星微電子集團創建人兼首席科學家鄧中翰說,「人工智慧與航天、軍工等重要領域一樣,必須實現底層核心晶元的自主可控。」他認為,人工智慧是我國在集成電路晶元領域實現換道超車的重要機會窗口。
全國人大代表、騰訊董事會主席馬化騰則進一步將人工智慧與就業聯繫到一起。他建議,要發展壯大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動能產業,同時要完善分享等新經濟、新模式、新業態的相關勞動法律規范,探索全民社會保障體系。
房企「玩轉」高科技
2014年以來,國內人工智慧、移動互聯熱潮洶涌,龍頭房企也開始了自己的高科技布局。
圍繞房地產開發的傳統業務,住宅工業化、建築智能化BIM系統是房企首先投入的領域。
萬科是住宅工業化的先行者,公司目前實現的住宅工業化面積為全行業最多;碧桂園近年來在大力推進SSGF高質量建造體系,碧桂園總裁莫斌透露,未來三年,碧桂園將大面積實現建築機器人的應用。
中海地產則在雄安市民服務中心的建設中,聯合管理團隊以「智能建造管理平台」為數據集成樞紐,將建築業信息技術與施工管理進行了深度融合;同時,綜合運用BIM、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及虛擬現實等技術,實現了建築施工全過程智慧化管理;採用了目前國際最先進的數字孿生園區理念,也就是現實世界和數字世界同步建造。
房企對高科技的另一重要應用是新業務領域。萬科執行副總裁、首席財務官孫嘉介紹,萬科集團擁有一個500人規模的獨立科技公司,即萬翼網路科技有限公司,為旗下多元業務賦能。
孫嘉說,過去三年是萬科的信息化階段,2019年開始將實現數字化應用、智能化,分三個階段在2024年使科技成為萬科新的動力。
碧桂園旗下的現代農業和鳳凰優選,則將高科技農業連接新零售,將現代農田和加工工廠里生產出來的農產品,通過鳳凰優選的線上線下渠道,賣給小區業主們。
建築機器人「飛起」
在眾多房企的科技追求中,碧桂園是進行得最深入的一家。
今年1月碧桂園年會之時,楊國強就提出集團的多元化戰略,即打造「高科技綜合性企業」,並早在去年就有了一系列的舉措,比如瞄準智能製造,成立機器人公司、建設機器人谷項目、打造科技小鎮、開發智慧產業園。
2018年9月,佛山市順德區政府與碧桂園旗下的廣東博智林機器人公司簽約,宣布機器人谷的誕生。當月,潼湖科技小鎮開園,不僅引入網路無人車「阿波龍Apollo」,碧+智慧餐廳也正式開餐。
去年12月,碧桂園與清華大學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將在人工智慧、機器人技術研發與應用、人才培養等領域進行合作。
上海易居房地產智庫中心總監指出,碧桂園的多元化布局首先是抓住了中國製造邁向中高端帶來的機遇;其次是地產開發招商引資需要配套產業,而不是單純增加住房和收入,地方政府也會比較歡迎這類「高科技綜合性企業」屬性的開發商。
不過在當前,碧桂園投入和關注最多的依然是建築機器人。
楊國強在《提案》中表示,如果一棟30層樓的建設,70%的工人由建築機器人來完成,留30%的建築熟練工,培養20%的操作建築機器人的新型建築工人,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安全和質量問題,提高勞動生產率並節約大量成本。
在實踐中,機器人的運用並不簡單。由於工地環境復雜,建築機器人會碰到定位、導航等一系列問題。
楊國強希望,政府層面加強對人工智慧和建築機器人深度融合的引導和支持。促進建築機器人的產學研用,建立人才培養、技術交流的渠道和平台,研究人工智慧在單體建築機器人以及系統化解決方案中的應用。
楊國強同時建議,建築行業協會、高校等積極參與行業標准制定。比如,面向機器人施工的建築信息模型還不完善,如在原有建築信息模型中加入建築機器人需要的尺寸和施工信息,並把這些信息標准化,能大大增強機器人對圖紙的理解能力。
楊國強還提出,在施工過程中引入無人機、激光雷達、機器視覺等技術,對人員、機器、原料、方法、環境進行全程管理,實現數字化施工,讓工地更加安全、高效、環保、綠色。
⑸ 2019什麼行業好
2019年年「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堅持創新引領發展,培育壯大新動能;要圍繞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推動傳統產業改造提升;要促進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深化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研發應用。這一表述引發與會代表委員們的熱議和共鳴。多位代表委員就建議,大力推進智能製造,積極利用人工智慧、大數據了解用戶需求、優化生產,將中國製造推向智能化、高端化、市場化。
作為傳統產業的典型代表,2018年中國建築業總產值達23.5萬億元,
同比增長9.9%,但眼下勞動力短缺、勞動生產力率低、工作環
在全國政協委員、碧桂園集團董事會主席楊國強看來,中國是建築大國,建築市場規模位居世界前列,但建築業大而不優,信息化和智能化程度較低,目前「危、繁、臟、重」特點突出,與時代發展進步已不相適應,亟需對行業進行創新改造。
另一個突出問題在於勞動力短缺。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從事建築業的農民工人數為5415.23萬人,占我國農民工總數的18.9%,同比下降0.8%。隨著社會老齡化趨勢加速,青壯年勞動力的供給呈現日益緊缺。
實際上,在人工成本昂貴的發達國家,勞動力短缺問題更為突出。
為了突破瓶頸,全球建築行業已紛紛將目光聚焦到機器人身上。全自動砌磚機器人「哈德良」原型由澳大利亞工程師馬克·皮瓦茨在2015年研發,並發展為「哈德良X」。它可以一天24小時不間斷工作,每小時能砌1000塊磚,兩天內就能砌完一棟房子。美國一家公司研製的砌磚機器人「山姆」能在一小時內砌好300-400塊磚,速度是普通砌磚工的5到6倍。
楊國強委員設想:假如一棟30層樓的建設,70%的工人用建築機器人來完成,留30%的建築熟練工,培養20%的操作建築機器人的新型建築工人,不僅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安全和質量問題,還能大大提高勞動生產率並節約大量成本。
當前,中國新型城鎮化進程仍在持續,2018年全國房企施工面積達82.23億平方米,同比增長5.2%。
現實中,房地產開發本身就是建築機器人的應用大用戶,例如牆板安裝機器人、鋪磚機器人、粉刷機器人、焊接機器人等。
不少企業、機構已經宣布進軍建築機器人領域
⑹ 未來就業前景最好的十大專業是哪些專業
相信很多考生填報志願時,選擇完高校就開始頭疼填報哪些專業,很多考生是根據專業來確認填報院校的。
那麼,究竟如何選擇專業?哪些專業易就業?哪些專業就業前景好呢?
這里根據往年就業情況與線上數據推薦以下幾大專業:
1、電子信息類專業需求持續增長
電子信息產業是一項新興的高科技專業,被稱為朝陽產業。計算機、微電子、通信等電子信息專業人才社會需求巨大,畢業生供不應求,10年內將持續走俏。特別是在計算機及其配套產品、移動通信、電子消費品生產方面,以及一些新的研究領域如網路通信、網路保密研究、可視電話、圖像傳輸、軍事通信等領域,人才的需求量很大。
6
2、建築類專業就業前景依然樂觀
雖然近年來房地產面臨著一系列的壓力,但在人才市場上,與房地產有關的專業包括建築、設計、策劃、銷售等人才需求仍然旺盛。隨著國家和各地對基礎設施投資力度的不斷加大,建築類和房地產專業畢業生就業前景依然樂觀。很多用人單位表示,隨著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的加大,製造業升級換代急需補充新鮮的血液,更需要專業型建築類專業人才。
其實任何行業都有一個周期,總有興盛到衰敗的過程,所以選專業選自己感興趣的不會錯。
⑺ 建築機器人在焊接工業上的應用
回答:你好!未來「建築機器人在焊接工業上的應用」將會取代焊接工工人;該職業有可能被建築機器人接管替代;未來走向機器人工業化時代。所有建築全部由機械人來完成,一夜之間髙樓將在身邊崛起,勢不可擋。
⑻ 智能建造未來前景怎麼樣
智能製造裝備行業發展保障大
裝備製造業是為國民經濟發展和國防建設提供技術裝備的基礎性產業,裝備製造業的發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集中體現了國家的綜合實力,其發展也為我國產業升級和技術進步,智能製造裝備行業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其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行業營業收入規模最大。2019年達到11.37萬億元。
中國製造業產能巨大,結構性產能過剩,有強烈的智能化改造需求。智能製造裝備行業覆蓋范圍廣,機器人、感測器、工業軟體、3D列印等都蘊含百億甚至千億的市場容量。但是當前我國智能製造裝備行業仍然處於初級發展階段,未來發展任重而道遠。
——以上數據來源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智能製造裝備行業發展前景與轉型升級分析報告》。
⑼ 隨著大型3D列印機和高度智能化機器人的進步與發展,未來幾年傳統建築行業發展會不會受到猛烈沖擊
雖然現在3D列印技術發展迅速,也會給傳統的建築行業帶來一定的影響,但是內在未來的幾年應該容還是以傳統的建築方式為主。雖然現在有列印的房屋,但其牢固性和實用性還需要進一步提高和驗證,所以個人認為影響肯定是會有,但是大的沖擊的話就目前來說幾年內還是有點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