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冷庫與其他建築的防火間距是如何規定的,另外它屬於倉庫嗎
冷庫與其他建築的防火間距按規定的不低於30米。冷庫是屬於倉庫的,在城市電力規劃規范裡面GB 50293-1999城市電力布置上面分類建築用電負荷的時候就把冷庫規劃到了倉庫建築用電裡面。
㈡ 製冷庫房的建築規范和防火規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
冷庫設計規范
Code for design of cold store
GB 50072-2001
主編部門:原國家國內貿易局
批准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
施行日期:2001年6月1日
1 總則
1.0.1 為滿足冷庫設計中食品冷藏的技術要求和衛生要求,做到技術先進、經濟合理、安全適用制定本規范。
1.0.2 本規范適用於公稱體積為500m3及以上新建、改建、擴建以氨為製冷劑的製冷系統的食品冷庫。
不適用於夾芯隔熱板冷庫、氣調庫、山洞冷庫、石拱覆土冷庫。
1.0.3 冷庫設計應在總結實踐經驗和科學實驗的基礎上,積極採用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和新材料,使生產流程合理,節約能源,操作、維修方便。
1.0.4 冷庫設計除應符合本規范的規定外,尚應符合國家現行的有關強制性標準的要求。
2 術語、符號(略)
3 基本規定
3.0.1 冷庫的設計規模應以冷藏間或冰庫的公稱體積為計算標准。
公稱體積應按冷藏間或冰庫的凈面積(不扣除柱、門斗和製冷設備所佔的面積)乘以房間凈高確定。
3.0.2 冷庫計算噸位可按下式計算。
3.0.3 冷藏間體積利用系數不應小於表3.0.3的規定值。
3.0.4 冰庫體積利用系數不應小於表3.0.4的規定值。
3.0.5 食品計算密度應按表3.0.5的規定採用。
3.0.6 冷庫設計的室外氣象參數除應採用現行國家標准《採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GBJ 19的規定外,尚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庫房圍護結構熱流量計算的室外計算溫度,應採用夏季空氣調節日平均溫度。
計算庫房圍護結構最小總熱阻時的室外計算相對濕度,應採用最熱月月平均相對濕度。
2 開門熱流量和冷間通風換氣熱流量計算的室外計算溫度,應採用夏季通風室外計算溫度,室外相對濕度應採用夏季通風室外計算相對濕度。
3.0.7 冷間設計溫度和相對濕度應根據各類食品冷藏工藝要求確定。可按本規范附錄A規定選用。
4.1 庫址選擇
4.1.1 冷庫庫址的選擇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庫址不宜選在居住區集中的地區。經當地城市規劃、環保部門批准,可建在城鎮適當地點;
2 庫址應選擇在城市居住區夏季最小頻率風向的上風側;
3 庫址周圍應有良好的衛生條件,必須避開和遠離有害氣體、灰沙煙霧、粉塵及其他有污染源的地段;
4 庫址應選擇在交通運輸方便的地方;
5 庫址必須具備可靠的水源和電源;
6 庫址宜選在地勢較高,乾燥和地質條件良好的地方;
7 肉類、水產等加工廠內的冷庫庫址選擇應綜合考慮其廠址選擇要求。
4.2 總平面
4.2.1 冷庫廠區總平面設計應符合如下規定:
1 應滿足生產工藝流程、生產運輸和設備管線布置合理等綜合要求。
2 應沿鐵路專用線或靠近水運碼頭布置。
3 肉類、水產類等加工廠的冷庫應布置在廠內牲畜、家禽、水產等原料區和鍋爐房、煤場、污物、污水處理場地夏季最大頻率風向的上風側。
4 總平面布置應做到近遠期結合,以近期為主,兼顧今後擴建的可能。對於設有鐵路專用線或水運碼頭的新建冷庫,其擴建冷庫位置宜預留在鐵路專用線的兩側或水運碼頭附近。
4.2.2 冷庫與其他建(構)築物的衛生防護距離應符合當地環保部門有關規定。
4.2.3 氨壓縮機房的位置應靠近冷負荷最大的冷間,並應有良好的自然通風環境。
4.2.4 變配電間應布置在氨壓縮機間的附近。
4.2.5 冷庫場區的主要道路和進入場區的主要道路應鋪設適於車輛通行的堅硬路面(如混凝土或瀝青路面)。路面應平坦,不積水,場區應有良好的排水系統。
4.2.6 廠區綠化應符合當地規劃部門要求。
4.3 庫房的要求
4.3.1 庫房布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1 應滿足生產工藝流程要求,運輸線路要短,避免迂迴和交叉;
2 冷藏間平面柱網尺寸和層高應根據貯藏貨物的包裝規格、托盤大小、堆碼方式以及堆碼高度等使用功能確定,並應綜合考慮建築模數及結構選型的合理;
3 冷間應按不同的設計溫度分區、分層布置;
4 冷間建築的設計應盡量減少其隔熱圍護結構的外表面積。
4.3.2 每座庫房中冷間建築的耐火等級、層數和面積應符合表4.3.2的要求。冷間建築內防火牆應將外牆、屋面、樓面和地面的可燃隔熱材料截斷。
4.3.3 冷藏間的分間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應按貯藏食品的特性及冷藏溫度等要求分間;
2 有異味的貯藏食品應設單間。
4.3.4 庫房應設穿堂,其溫度應根據需要確定。
4.3.5 庫房的公路站台設計宜符合下列規定:
1 公稱體積大於4500m3的冷庫,其站台寬度為6~8m;公稱體積小於4500m3的冷庫,其站台寬度為4~6m。
2 站台邊緣頂面高出站台下地面0.9~1.4m,根據需要可設高度調節板。
3 站台邊緣頂側面應塗有明顯的黃、黑相間防撞標示色帶。
4 站台上應設罩棚,靠站台邊緣一側如有結構柱時,柱的邊緣距站台邊緣凈距不得小於0.6m;罩棚頂板應挑出站台邊緣的部分不得小於0.75m,罩棚凈高應適應運輸車輛的高度,且應設有組織排水。
5 根據需要可設封閉站台,封閉站台宜與冷庫穿堂合並布置
6 封閉站台的寬度及其內的溫度可根據使用要求確定,其外圍護結構應滿足相適應的保溫要求。
7 封閉站台的門洞尺寸及數量應與貨物吞吐量相適應。
4.3.6 庫房的鐵路站台應符合下列規定:
1 站台寬度7~12m;
2 站台邊緣頂面應高出軌頂1.1m,邊緣距鐵路中心線的水平距離為1.75m;
3 站台長度一般為220m,當受地形等條件限制時,可適當縮短,但不應少於128m;
4 站台上應設罩棚,其柱邊與站台邊緣凈距不應小於2m,其檐高和挑出長度應符合鐵路專用線的限界規定。
4.3.7 庫房的電梯宜設置在常溫環境內。電梯轎廂的選擇應充分利用電梯的起重能力。
4.3.8 庫房設置電梯的數量應按下列規定計算:
1 3t型電梯運載能力,按每小時20t計;2t型電梯按每小時13t計;
2 以鐵路進出貨為主的冷庫及港口中轉冷庫應按進出貨噸位和裝卸允許時間確定設置電梯的數量;
3 在以鐵路、水運進出貨確定電梯設置的情況下,其位置應兼顧日常生產和汽車裝卸貨使用的需要,不宜再為其另設電梯。
4.3.9 多層庫房的樓梯應設置在靠穿堂處,用非燃燒材料建造。如只設一個樓梯時,不得採用螺旋扇步形式。首層樓梯出口應靠近通向室外門。
4.3.10 帶水作業的加工間和溫度高、濕度大的房間不應與凍結物冷藏間毗連,生產流程必須毗連時,應考慮有良好的通風條件。
4.3.11 面積在1000m2以上的冷藏間應至少設兩個門。面積在1000m2以下的冷藏間可只設一個門。
4.3.12 庫房的過磅設備應根據進出貨操作流程短捷的原則和需要進行布置。
4.3.13 庫房工作人員需要的辦公室、烘衣室、更衣室、休息室及衛生間等輔助房間宜布置於穿堂附近,多層庫宜設置在首層、衛生間內應設自動沖洗的大小便器和洗手盆。
4.4 庫房的隔熱
4.4.1 隔熱材料的選擇應符合下列要求:
1 熱導率小;
2 不散發有毒或異味等對食品有污染的物質;
3 難燃或不燃燒,且不易變質;
4 塊狀材料應溫度變形系數小,易於在施工現場分割加工,且便於與基層粘結;
5 地面、樓面採用的隔熱材料,其抗壓強度不應小於0.25MPa;
4.4.2 圍護結構隔熱材料的厚度應按下式計算:
4.4.3 冷庫隔熱材料設計採用的熱導率值應按下式計算確定:
4.4.4 隔熱材料熱導率的修正系數b值可按表4.4.4規定採用。
4.4.5 圍護結構總熱阻R0可按本規范附錄B的規定確定。
4.4.6 庫房圍護結構外表面和內表面傳熱系數(αw、αn)和熱阻(Rw、Rn)可按表4.4.6規定採用。
4.4.7 圍護結構的總熱阻必須大於下式計算出的最小總熱阻。
4.4.8 圍護結構熱惰性指標D可按下式計算。
4.4.9 相鄰同溫凍結物冷藏間的隔牆可不設隔熱層。上下相鄰兩層均為同溫凍結物冷藏間時,其兩層間的樓板也可不設隔熱層。
4.4.10 冷庫底層冷間設計溫度低於0℃時,地面應採取防止凍脹的措施。
註:地面下為岩層或砂礫層,旦地下水位較低時可不作處理。
4.4.11 冷庫底層冷間設計溫度等於或高於0℃時,地面雖可不採取防凍脹措施,但應設置隔熱層。此時在空氣冷卻器基座下部及周圍1m范圍內的地面總熱阻(R0)應採用3.18m2·℃/W。
4.4.12 冷間圍護結構熱惰性指標不大於4時,其隔熱層外側宜設通風層。
4.4.13 庫房屋面及外牆外側宜塗白色或淺色。
4.5 庫房的隔汽和防潮
4.5.1 圍護結構兩側設計溫差等於或大於5℃時,應在溫度較高的一側設置隔汽層。
4.5.2 圍護結構蒸汽滲透阻可按下式驗算:
4.5.3 庫房隔汽層和防潮層的構造應符合下列規定:
1 磚外牆外側應抹面;
2 外牆的隔汽層應與地面隔熱層上下的隔汽層或防潮層搭接;
3 冷卻間或凍結間隔牆的隔熱層兩側均宜設置防潮層;
4 隔牆隔熱層底部應設防潮層;
5 樓面、地面的隔熱層上、下、四周應作防潮層或隔汽層。
4.6 構造要求
4.6.1 庫房屋面上應設置通風間層及隔熱層。
4.6.2 庫房頂層隔熱層採用塊狀隔熱材料時,不宜再做閣樓層。
4.6.3 僅用作鋪設鬆散隔熱材料的閣樓,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1 閣樓樓面不應留有縫隙,若採用預制構件時,其構件之間的縫隙必須填實;
2 鬆散隔熱材料的設計採用厚度應比計算厚度增加50%;
3 閣樓柱應自閣樓樓面起包1.2m高度的塊狀隔熱材料,其厚度應使其熱阻不小於1.38m2·℃/W,其外側應設置隔汽層,隔汽層外面不應再抹灰。
4.6.4 庫房下列部位易形成冷橋:
1 由於承重結構需要連續,使隔熱層斷開的部位,如牆體、樓面與梁、板、柱的連接處;
2 門洞和設備管道穿牆、樓板四周部位;
3 門洞外面局部地面和樓面。
凡存在冷橋的部位,均應採取適當增鋪隔熱層的構造措施,以減少其部位的熱交換,避免結露或結霜。
4.6.5 嚴禁採用含水粘結材料粘結塊狀隔熱材料。
4.6.6 帶水作業的冷間應有保護牆面、樓面和地面的防水措施。
4.6.7 冰庫的圍護牆和柱應有防止冰塊沖撞的保護設施。
4.6.8 庫房屋面排水宜設置外天溝和牆外明裝雨水管。
4.6.9 冷間建築的地下室或地面架空層應防止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浸入,並應設排水設施。
4.6.10 外牆與閣樓樓面均採用鬆散可燃隔熱材料時,其相交處應設防火帶。
4.6.11 多層冷庫庫房外牆與檐口及穿堂與庫房連接部分的變形縫部位應做好防漏水的構造處理。
4.7 氨壓縮機房、變配電室和控制室
4.7.1 氨壓縮機房的防火要求應符合現行國家標准《建築設計防火規范》GBJ I6中火災危險性乙類建築的有關規定。
4.7.2 氨壓縮機房凈高應根據設備高度和採暖通風的要求確定,不宜高於6m。
4.7.3 氨壓縮機房的屋面應設通風間層及隔熱層。
4.7.4 氨壓縮機房的自動控制室或操作人員值班室應與機器間隔開,並應設固定密封觀察窗。
4.7.5 機器間內的牆裙、地面和設備基座應採用易於清洗的面層。
4.7.6 變配電室與氨壓縮機房毗連時,共用的隔牆必須採用防火牆,該牆上只允許穿過與配電室有關的管道、溝道,其孔洞周圍應採用非燃燒材料嚴密堵塞。
4.7.7 氨壓縮機房和變配電室的門應向外開啟,並採用手開門。
4.7.8 配電室如通過走廊或套間與氨壓縮機房相通時,走廊或套間門的材料應為難燃燒體,並應有自動關閉裝置;配電室與氨壓縮機房共用的隔牆上不宜開窗,如必須開窗時,應用難燃燒的密封固定窗。
其他專業略。
㈢ 倉庫改成冷庫需不需要規劃審批
網路資料 可以參考一下: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等有關規定,若該倉庫存放物質內為非甲、乙類容火災危險性物質且倉庫所在的主體建築高度小於50m,且主體建築總建築面積小於4萬平方米,商業面積小於1萬平方米,可無需辦理消防審批手續;否則應依法申請建設工程消防設計審核、消防驗收手續。事項辦理相關材料可登錄《福州消防信息網查詢,或直接到福州市行政服務中心消防窗口咨詢。
㈣ 食品冷庫建造怎樣設計布局
第一,我們要了解大型食品冷庫是由主體建築和附屬建築兩大部分組成的,也就是根據具體食品處理和倉儲的條件不同分為冷加工間及冷藏間、生產輔助用房、生活輔助用房和生產附屬用房。除冷加工間及冷藏間是冷庫設計方案敲定後由專業的冷庫工程公司建造,其他的輔助用房是規劃出符合和便利使用需求的空間由企業自行建設配置設備等。
第二,冷加工間和冷藏間要遵循食品的生產工藝流程設計,力求運輸線路短、便捷,避免迂迴和交叉。冷加工間及冷藏間的設計根據不同食品的處理和倉儲條件要求,配置不同的製冷設備等,主要包含冷卻間、凍結間、冷卻物冷藏間、凍結物冷藏間、冰庫等。
冷卻間
冷卻間的作用是用來預冷產品的,例如採收後的果蔬仍帶有熱量,就需要先預冷再入庫冷藏,因為直接入庫容易造成庫內溫度波動大,影響已有產品的貯藏保鮮效果。通常,冷卻間預冷產品後,使得產品的溫度降為4℃左右。
冷卻物冷藏間
預冷後冷卻下來達到入庫長期貯藏溫度要求後,就可以送入冷卻物冷藏間了,一般冷卻物冷藏間主要用於貯藏鮮蛋、果蔬等食品。如遇有異味或者容易串味的產品要長期貯藏保鮮在冷卻物冷藏間的話,就一定要設置單間,避免影響其他冷卻物的貯藏保鮮。
凍結間
相比於冷卻間的溫度,凍結間的溫度明顯低了很多,這是因為凍結間的作用是要快速凍結食品,使得食品從常溫快速降到-18℃或-23℃或更低的溫度。中山科瓦特會跟企業深入溝通日速凍量、頻次、時間要求等具體情況選型配置。
凍結物冷藏間
凍結物冷藏間就是為凍結間凍結後的產品提供長期貯藏保鮮作用的,如凍肉、凍果蔬、凍魚等。另外,如果是多層的冷藏庫結構中,凍結物冷藏間往往布置在一層或較低層。
冰庫
部分大型食品冷庫會再設計冰庫,用以儲存人造冰以解決需冰旺季和製冰能力不足的矛盾。一般,在多層冷藏庫結構中,把製冰機布置在頂層的較多,有利於冰的輸出,如可通過螺旋滑到進入儲冰庫。
㈤ 冷庫的分類有哪些
目前冷庫劃分主要有八種類型,具體分類及其定義如下。
(1)高檔冷庫
高檔冷庫定義:保溫板的材料使用優質的聚氨酯(帶阻燃功能,材料等級A級以上)保溫板或者優質的的不銹鋼(磨砂或者拋光材質,材料等級A級以上)保溫建造的低溫貯藏冷凍品場所,價格偏高。
(2)低檔冷庫
低檔冷庫定義:保溫板的材料使用普通的聚氨酯(無阻燃功能)保溫板或者優質的的不銹鋼(無磨砂或者無拋光材質)保溫建造的低溫貯藏冷凍品場所價,格與高檔冷庫相比較低。
(3)玻璃鋼冷庫
玻璃鋼冷庫:冷庫庫體使用玻璃鋼保溫板的材料建造的低溫貯藏冷凍品場所。
(4)彩鋼冷庫
彩鋼冷庫定義:冷庫庫體使用玻璃鋼材料建造的低溫貯藏冷凍品場所。
(5)不銹鋼冷庫
不銹鋼冷庫定義:冷庫庫體(除地面外)使用不銹鋼保溫板的材料建造的低溫貯藏冷凍品場所。
冷庫被廣泛的應用在多種行業,根據不同的應用行業,冷庫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1)科研冷庫:應用在科研行業或者高校實驗室作為科研研究使用及儲藏的冷庫;
(2)農業冷庫:指應用在農業農產品初加工後的冷處理、低溫儲藏的冷庫;
(3)工業冷庫:指應用在工業化學原料及工業電子產品低溫儲藏的冷庫;
(4)物流冷庫:物流冷庫主要應用在物流行業,低溫儲藏食品的冷庫;
(5)醫葯冷庫:指主要應用在醫葯行業,低溫儲藏醫葯類產品的冷庫。
(6)餐飲冷庫:指應用在餐飲行業,低溫儲藏餐飲食材的冷庫。
㈥ 冷庫地面怎麼做才能達到冷庫的設計要求
其實冷庫地來面用工業自鹽除冰不是最好的方法,工業鹽水會加速混凝土地面的老化,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混凝土表面一層會酥掉的,如果時間允許的話還是讓冰水自然化掉,最後用吸水機吸掉比較好一點,當然冷庫地面最好能使用一些抗凍融循環的產品,讓冷庫地面除冰更快!
㈦ 冷庫機房對土木建築的一般設計有什麼要求
1. 冷庫機房宜為獨立建築,並布置在製冷負荷中心附近,靠近冷負荷最大的冷間,但不宜緊靠庫區的主要交通幹道;
2. 在總平面布置上,冷庫機房宜在夏季主導風向的下風向,但在生產區內一般應布置在鍋爐房、煤場等易發煙、灰塵大等場所的上風向;同時,冷庫機房還應設在冷卻塔的上風向,其間距不小於25m;
3. 冷庫機房四鄰不宜靠近人員密集場所(如宿舍、幼兒園、食堂、俱樂部等),氨管道也不得通過上述房間,以免在發生重大事故時造成人員傷亡;
4. 冷庫機房面積主要考慮機器、設備的布置及操作所需確定,一般可按冷庫生產性建築面積的5%左右考慮。機房建築形式、結構、跨度、高度、門窗大小及其分布等具體問題最好由製冷工藝設計人員與建築有關設計人員共同商定;
5.
冷庫機房的高度要考慮到壓縮機檢修時氣調設備和抽出活塞連桿的方便等因素並應兼顧通風採光的要求。一般大中型冷庫機房的凈高可取6.5-7m,小型冷庫機房的凈高可取5-5.5m。南方地區大中型冷庫機房應設置通風閣樓,並要注意朝向和周圍開敞,務必獲得良好的自然通風條件和天然採光條件;
6. 為保證操作人員的安全和方便,冷庫機房內通道不宜過長,以不超過12m為宜,但大型機房要超過12m時,需設兩個以上互不鄰近、直接通向室外的出入口。門洞寬度不小於1.5m,其中一個門洞寬度應能保證進入最大的設備;
7.
冷庫機房所有的門、窗均應設計成朝外開啟,並採用平開門,禁用側拉門,以便出現緊急情況時人員避險逃脫。氨壓縮機機房的門不許直接通向生產性車間,機房必須有良好的自然採光,其窗孔投光面積通常不小於地板面積的1/7~1/6,在炎熱季節里應採取這樣措施,避免陽光經常直射;
8. 為防止油浸,便於清洗,冷庫機房地面、牆裙和機器機座等表面一般因為現澆磨石面層。油泵、液泵、低壓集油器等設備基座四周,應設排水淺明溝;
9. 根據國家頒布的《建築設計防火規范》,氨壓縮機機房屬於乙類危險性生產建築,應氨二級耐火等級建築物進行設計。
㈧ 400平方米冷庫如何設計
商業建築: 大型商來業綜合建自築、城市綜合體;
酒店賓館建築:城市星級酒店、快捷酒店、商務酒店、度假酒店;
辦公建築: 5A級寫字樓/甲級寫字樓、政府辦公樓;
教育文化建築:學校建築、文化藝術建築、圖書館、檔案館、影劇院建築、會議展覽中心建築;
住宅建築: 多層住宅、高層住宅、度假區、別墅;
㈨ 冷庫設計資質包含在建築工程甲級設計資質內嗎
甲級設計資質設計范圍不受限制。
㈩ 做個冷庫要注意哪些方面才能保證冷庫的質量
做個冷庫要注意的方面才能保證冷庫的質量有:
冷庫主要用於食品的冷凍加工及冷藏,它通過人工製冷,使室內保持一定的低溫。冷庫的牆壁、地板及平頂都敷設有一定厚度的隔熱材料,以減少外界傳入的熱量。為了減少吸收太陽的輻射能,冷庫外牆表面一般塗成白色或淺顏色。因而冷庫建築與一般工業和民用建築不同,有它獨特的結構。
冷庫建築要防止水蒸氣的擴散和空氣的滲透。室外空氣侵入時不但增加冷庫的耗冷量,而且還向庫房內帶入水分,水分的凝結引起建築結構特別是隔熱結構受潮凍結損壞,所以要設置防潮隔熱層,使冷庫建築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和防潮隔汽性能。
冷庫的地基受低溫的影響,土壤中的水分易被凍結。因土壤凍結後體積膨脹,會引起地面破裂及整個建築結構變形,嚴重的會使冷庫不能使用。為此,低溫冷庫地坪除要有有效的隔熱層外,隔熱層下還必須進行處理,以防止土壤凍結。
冷庫的樓板要堆放大量的貨物,又要通行各種裝卸運輸機械設備,平頂上還設有製冷設備或管道。因此,它的結構應堅固並具有較大的承載力。
低溫環境中,特別是在周期性凍結和融解循環過程中,建築結構易受破壞。因此,冷庫的建築材料和冷庫的各部分構造要有足夠的抗凍性能。
總的來說,冷庫建築是以其嚴格的隔熱性、密封性、堅固性和抗凍性來保證建築物的質量。
冷庫設計,安裝應注意的四個點:
1、許多冷庫工程案例項目表明,設計費用一般只相當於建設項目全壽命費用的1%以下,但正是這不到1%的費用,對項目的造價影響卻很大。顯然,工程投資控制的關鍵在於設計階段。要有效控制工程造價,就要專注於設計階段,就能獲得事半功倍的成效。如何在保證冷庫結構安全的基礎上,提高設計質量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通過大量的研究,公司的案例研究,對如何提高設計質量提出了部分建議。
首先要建立以專家系統為核心的冷庫設計咨詢保障制度。在項目開始階段對發展趨勢不明白,經常在冷庫完工後對使用功能和內部設施感到滯後,留下很多遺憾,因此在工程設計之前要介紹一些先進的設計理念。關鍵是提高設計質量優化設計的方案。如何優化設計的方案?執行設計咨詢是一種有效的方法。
2、加強冷庫工程施工圖設計評審。設計是工程建設的龍頭,抓好設計審查,以保證結構的安全,節約投資將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結合了前幾年的工程問題,所有的專業施工圖設計評審注意及實施細則。為了減少和消除施工設計階段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改進圖紙審核的通過率。
3、加強技術培訓。設計院面對的是復雜的各種建築物和需求項目,在技術上存在許多困難。根據一些概況和發展在標準的設計或技術程序集,對確保設計的質量將起到良好的作用。管理部門的建議,參照國家民用建築設計技術措施,針對工程設計的問題和最容易犯錯誤的技術環節做出正確的知道,制定各種專業統一的技術措施。這對提高設計質量,提高設計水準將發揮重要作用。
4、增加研究工作。由於改革當前的牆體材料、數量巨大的混合結構的設計在寬施工有許多新問題來研究。高層建築日益復雜的使用功能,需要調節不斷補充完善。此外,一些新的問題還需要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