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近年來因為按照規定進行建築施工從而避免安全事故的案例
避免掉的安全事故都是隱藏的,看不到的,不是你找不到,而是找了也找不到。版我們權只能從事故的反思中知道我們應該做什麼,比如前不久報道的,一個在地面作業的砌牆工人,因高空墜落鋼筋貫穿顱腦不治而亡,按要求是進入建築作業區要佩戴安全帽,如果他戴了安全帽,就沒有這樣的事故了!
2. 建築工程事故處理案例分析
《最新建築企業安全生產管理規章制度與突發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及國家強制性條文》《建築施工企業事故報告與事故調查處理實用手冊》 沒看過嗎?
3. 我要建築施工質量事故案例分析
首先建築行業內沒所說施工質量安全事故說請知悉 施工員意造事故即施專工事故根據事故屬造原再細操作事故、安全事故、質量事故等等 施工員主要兩類類持證作業員各類木工、瓦工、電工、焊工、車工等等;另類普通工非持證崗 事故本身責任與合持證工關若工所持證書涉嫌偽造則該工需承擔偽造責任罪行 工操作失誤造施工事故見事故通造重事故施工管理由總包現場按施工管理標准進行組織規劃任何環節施工現失誤該事故影響該環節造重事故若名工失誤造整工重事故則該事故責任應由業主、總包、監理、包共同承擔與工關工需接受僅工作失職及經濟處罰責任 操作事故即工自身失誤造事故僅影響其自身或范圍影響施工現場 安全事故則現場安全管理失職業主、總包、監理安全員未現場安全整頓合格該責任應由業主、總包、監理三承擔 質量事故則現場施工質量問題導致建築發坍塌、損毀等事故該責任需業主、總包、監理、質監站四共同承擔
4. 案例題,建築施工坍塌事故有哪些常見形式
問題1:1、分包過程是否經業主同意。一般情況工程分包監理無權定,必須經建設單位同意。回
2、乙施工單位是否超挖,這個要確定一下。
3、如上述兩條沒問題,挖斷管道的事那就是建設單位的責任了,賠1.6W
4、工期問題:答從案例來看,施工期是雨季,
5. 建築事故案例
這些希望用得著:安全事故分析及預防措施一、在腳手架上發生的高處墜落事故案例 某公司制葯廠舊廠房維修工地,在外牆窗口抹灰時,腳手架扣件突然斷裂,架體橫桿塌落,正在作業的二位工人從三樓摔下,1名死亡,1名重傷;
某公司機械廠住宅樓工地,一抹灰工在五層頂貼抹灰用分格條時,腳手板滑脫發生墜落事故,墜落過程中將首層兜網系結點沖開,撞在一層腳手架小橫桿上,搶救無效死亡;
某公司玫瑰園小區住宅樓工地,外包隊工人在拆除北側外腳手架時,在未系安全帶的情況下,進行拆除作業,不慎墜落,經送醫院搶救無效死亡;
某公司勝利花園3#住宅樓工地,一架子工在翻腳手架板時,從14米高處墜落至地面死亡。
某公司金屬結構分公司海螺型材技改工地,一工人在5米高腳手架上,給橫梁用沖擊鑽打眼時,由於沖擊鑽後坐力使他後仰,墜落地面,經搶救無效死亡;
某公司華西新區32#住宅樓工地,一架子工在南部六樓腳手架上作業時,因沒戴安全帶失控墜落,砸破二層兜網,撞在陽台邊沿後,掉在首層兜網內,經醫院搶救無效死亡;
某公司興安小區3#住宅樓工地,一架子工在四層腳手架上進行拆除作業時,未系安全帶,不慎失足墜落地面,經醫院搶救無效於12點死亡;
某公司檢察院偵技樓工地,一架子工在搭設外牆腳手架時,違反操作規定擅自到北立面作業,從13米高處墜落,造成重傷;某建築工程處福泰小區3#住宅樓工地,一抹灰工在東山牆四層頂位置安裝石膏線時,不慎石膏線掉下,砸在腳手架上,將腳手板砸翻,工人順牆墜落,造成重傷。
二、在腳手架上發生高處墜落事故的主要原因分析
1、作業人員安全意識淡薄,自我保護能力差,冒險違章作業。一是架子工從事腳手架搭設與拆除時,未按規定正確佩帶安全帽和安全帶。許多作業人員自恃「藝高人膽大」,嫌麻煩,認為不戴安全帽或不系安全帶,只要小心一些就不會出事,由此導致的高處墜落事故時有發生。二是作業人員危險意識差,對可能遇到或發生的危險估計不足,對施工現場存在的安全防護不到位等問題不能及時發現。
2、腳手架搭設不符合規范要求。建設部行業標准《建築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01)已經於2001年6月1日起正式實施。該規范屬於強制性標准,在腳手架的設計計算、搭設與拆除、架體結構等方面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但在部分施工現場,腳手架搭設不規范的現象仍比較普遍,一是腳手架操作層防護不規范;二是密目網、水平兜網系結不牢固,未按規定設置隨層兜網和層間網;三是腳手板設置不規范;四是懸挑架等設置不規范,由此導致了多起職工傷亡事故的發生。
3、腳手架材質不符合要求,使用前未進行必要的檢驗檢測;
4、腳手架搭設與拆除方案不全面,安全技術交底無針對性。項目部重視施工現場、忽視安全管理資料的現象比較普遍,應當編制專項安全技術方案的專項施工工程,如腳手架搭設與拆除、基坑支護、模板工程、臨時用電、塔機拆裝等,不編制施工方案,或者不結合施工現場實際情況,照抄標准、規范,應付檢查。安全技術交底仍停留在「進入施工現場必須戴安全帽」的層次上,缺乏針對性。工程施工中憑個人經驗操作,不可避免地存在事故隱患和違反操作規程、技術規范等問題,甚至引發傷亡事故。
5、安全檢查不到位,未能及時發現事故隱患。在腳手架的搭設與拆除和在腳手架上作業過程中發生的傷亡事故,大都存在違反技術標准和操作規程等問題,但施工現場的項目經理、工長、專職安全員在定期安全檢查、平時檢查中,均未能及時發現問題,或發現問題後未及時整改和糾正,對事故的發生負有一定責任。
三、在腳手架上發生傷亡事故的預防措施
1、加強培訓教育,提高安全意識,增強自我保護能力,杜絕違章作業。 安全生產教育培訓是實現安全生產的重要基礎工作。企業要完善內部教育培訓制度,通過對職工進行三級教育、定期培訓,開展班組班前活動,利用黑板報、宣傳欄、事故案例剖析等多種形式,加強對一線作業人員,尤其是農民工的培訓教育,增強安全意識,掌握安全知識,提高職工搞好安全生產的自覺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各項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得以貫徹執行。腳手架等特殊工種作業人員必須做到持證上崗,並每年接受規定學時的安全培訓。《建築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規定,「腳手架搭設人員必須是經過按現行國家標准《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技術考核管理規則》(GB5036)考核合格的專業架子工。上崗人員應定期體檢,合格者方可持證上崗「。《建築安裝工人安全技術操作規程》規定,進入施工現場必須戴安全帽,禁止穿拖鞋或光腳。在沒有防護設施的高空、懸崖和陡坡施工,必須系安全帶。正確使用個人安全防護用品是防止職工因工傷亡事故的第一道防線,是作業人員的「護身符」。
2、嚴格執行腳手架搭設與拆除的有關規范和要求。
(1) 腳手架作業層防護要求 腳手板:腳手架作業層應滿鋪腳手板,板與板之間緊靠,離開牆面120-150mm;當作業層腳手板與建築物之間縫隙大於150mm時,應採取防護措施。腳手板一般應至少兩層,上層為作業層,下層為防護層。只設一層腳手板時,應在腳手板下設隨層兜網。自頂層作業層的腳手板向下宜每隔12m滿鋪一層腳手板。 防護欄桿和擋腳板:均應搭設在外立桿內側;上欄桿上皮高度應為1.2m;擋腳板高度180mm;中欄桿應居中設置。 密目網與兜網:腳手架外排立桿內側,要採用密目式安全網全封閉。密目網必須用符合要求的系繩將網周邊每隔45cm系牢在腳手管上。建築物首層要設置兜網,向上每隔3層設置一道,作業層下設隨層網。兜網要採用符合質量要求的平網,並用系繩系牢,不可留有漏洞。密目網和兜網破損嚴重時,不得使用。
(2) 連牆件的設置要求 連牆件的布置間距除滿足計算要求外,尚不應大於最大間距;連牆件宜靠近主節點設置,偏離主節點的距離不應大於300mm;應從底層第一步縱向水平桿開始設置,否則應採用其它可靠措施固定;宜優先採用菱形布置,也可採用方形、矩形布置;一字形、開口型腳手架的兩端必須設置連牆件,連牆件的垂 直間距不應大於建築物的層高,並不應大於4m;高度24m以下的單、雙排架,宜採用剛性連牆件與建築物可靠連接,亦可採用拉筋和頂撐配合使用的附牆連接方式,嚴禁使用僅有拉筋的柔性連牆件;高度24m以上的雙排架,必須採用剛性連牆件與建築物可靠連接;連牆件中的連牆桿或拉筋宜水平設置,當不能水平設置時,與腳手架連接的一端應下斜連接,不應採用上斜連接。
(3) 剪刀撐設置要求 每組剪刀撐跨越立桿根數為5-7根;高度在24m以下的單、雙排腳手架,必須在外側立面的兩端各設置一組,由底部到頂部隨腳手架的搭設連續設置;高度24m以上的雙排架,在外側立面必須沿長度和高度連續設置;剪刀撐斜桿應與立桿和伸出的橫向水平桿進行連接;剪刀撐斜桿的接長均採用搭接。
(4) 橫向水平桿設置要求 主節點處必須設置一根橫向水平桿,用直角扣件扣接且嚴禁拆除;作業層上非主節點處的橫向水平桿,宜根據支承腳手板的需要等間距設置,最大間距不應大於縱距的1/2;使用鋼腳手板、木腳手板、竹串片腳手板時,雙排架的橫向水平桿兩端均應採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縱向水平桿上。
(5) 腳手架拆除要求 拆除前的准備工作:全面檢查腳手架的扣件連接、連牆件、支撐體系是否符合構造要求;根據檢查結果補充完善施工方案中的拆除順序和措施,經主管部門批准後實施;由工程施工負責人進行拆除安全技術交底;清除腳手架上雜物及地面障礙物。 拆除時應做到:拆除作業必須由上而下逐層進行,嚴禁上下同時作業;連牆件必須隨腳手架逐層拆除,嚴禁先將連牆件整層或數層拆除後再拆腳手架,分段拆除高差不應大於2步,如大於2步應增設連牆件加固;當腳手架拆至下部最後一根長立桿的高度時,應先在適當位置搭設臨時拋撐加固後,再拆除連牆件;當腳手架分段、分立面拆除時,對不拆除的腳手架兩端,應按照規范要求設置連牆件和橫向斜撐加固;各構配件嚴禁拋擲至地面。
3、加強腳手架構配件材質的檢查,按規定進行檢驗檢測。
多年來,由於種種原因,大量的不合格的安全防護用具及構配件流入施工現場,因安全防護用具及構 配件不合格而造成的傷亡事故佔有很大比例。因此,施工企業必須從進貨的關口把住產品質量關,保證進入施工現場的產品必須是合格產品,同時在使用過程中,要按規定進行檢驗檢測,達不到使用要求的安全防護用具及構配件不得使用。
腳手架鋼管應採用國家標准《直縫電焊鋼管》(GB/T13793)或《低壓流體輸送用焊接鋼管》(GB/T3092)規定的3號普通鋼管,質量符合《碳素結構鋼》(GB/T700)中Q235-A級鋼的規定。沖壓鋼腳手板、連牆件材質應符合《碳素結構鋼》(GB/T700)中Q235-A級鋼的規定,木腳手板材質應符合《木結構設計規范》(GBJ5)中Ⅱ級材質的規定。連牆件扣件材質應符合《鋼管腳手架扣件》(GB15831)的規定。舊鋼管使用前要對鋼管的表面銹蝕深度、彎曲變形程度進行檢查。舊扣件使用前應進行質量檢查,有裂縫、變形的嚴禁使用,出現滑絲的螺栓必須更換。
4、制定有針對性的、切實可行的腳手架搭設與拆除方案,嚴格進行安全技術交底。
安全防護方案是規定施工現場如何進行安全防護的文件,所以必須根據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針對現場的施工環境、施工方法及人員配備等情況進行編制,按照標准、規范的規定,確定切實有效的防護措施,並認真落實到工程項目的實際工作中。
腳手架搭設施工方案就包括如下內容:
(1)編制依據:主要是《建築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01)、《建築施工安全檢查標准實施指南》、工程施工組織設計、施工圖紙等。
(2)工程概況及施工條件。
(3)腳手架結構形式選擇、基礎處理、搭設要求、桿件間距、連牆件設置位置、連接方法,並繪制施工詳圖及大樣圖。
(4)落地式外腳手架的搭設高度超過規范規定的要進行設計計算,設計計算的內容包括縱向、橫向水平桿等受彎構件的強度和連接扣件的抗滑承載力計算;立桿的穩定性計算;連牆件的強度、穩定性和連接強度的計算;立桿地基承載力計算等。
對50m以下的常用敞開式單、雙排腳手架,採用規范規定的構造尺寸,且符合構造規定時,相應桿 可不再進行設計計算。但連牆件、立桿地基承載力等仍應根據實際荷載進行設計計算。 當搭設高度在25-50m時,應從構造上對腳手架整體穩定性進行加強:縱向剪刀撐必須連續設置,增加橫向剪刀撐,連牆件強度相應提高,間距縮小,以及在多風地區對搭設高度超過40m的腳手架,考慮風渦流的上翻力,應在設置水平連牆件的同時,還應有抗上翻流作用的連牆措施等,以確保腳手架的使用安全。
當搭設高度超過50m時,可採用雙立桿加強或採用分段卸荷,沿腳手架全高分段將腳手架與梁板結構用鋼絲繩吊拉,將腳手架的部分荷載傳給建築物承擔;或採用分段搭設,將各段腳手架荷載傳給由建築物伸出的懸挑梁、架承擔,並經設計計算。
多層懸挑的腳手架,必須經設計計算確定。其內容包括:懸挑梁或懸挑架的選材及搭設方法,懸挑梁的強度、剛度、抗傾覆驗算,與建築結構連接做法及要求,上部腳手架立桿與懸挑梁的連接等。懸挑架的節點應該採用焊接或螺栓連接,不得採用扣件連接作法。
吊籃腳手架的設計製作應符合JG/T5032-93《高處作業吊籃》及《編制建築施工腳手架安全技術標準的統一規定》,並經企業技術負責人審核批准。當使用廠家生產的產品時,應有產品合格證書及安裝、使用、維護說明書等有關資料。其設計計算包括:吊籃及挑梁應進行強度、剛度和穩定性驗算,吊籃平台及挑梁結構按概率許可權狀態法計算,提升機按容許應力法計算。施工方案中必須對陽台及建築物轉角處等特殊部位的挑梁、吊籃設置予以說明,並繪制施工詳圖。
附著式升降腳手架的使用具有比較大的危險性。對生產或經營附著式升降腳手架產品的,要經建設組織鑒定,發放生產和使用證,並經使用本產品的當地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審查認定。施工單位自己設計自己使用的,使用前要向當地安全監督機構申報,並經審查認定。使用附著式升降腳手架必須按規定編制專項施工組織設計,其內容不但要結合施工現場作業條件,還要針對提升工藝進行編制,包括附著式升降腳手架的設計、施工及檢查、維護、管理等全部內容。
(5)腳手架搭設方案必須由有資格的人員(施工現場技術負責人)編制,經上一級技術部門、安全部門審核,公司或分公司技術負責人審批後執行。施工方案應與施工現場搭設的腳手架類型相符,當現場因故改變腳手架類型時,必須重新修改腳手架方案並經審批後,方可施工。方案經審定後,必須遵照執行,不得隨意變更。如遇特殊情況,需要變更的,應由編制人出具變更通知單、審批人簽發後方可生效
(6)嚴格執行安全技術交底制度。安全技術交底工作,是施工負責人向作業人員進行職責落實的法律要求,要嚴肅認真的進行,不能流於形式。安全技術交底在正式作業前進行,不但口頭講解,同時應有書面文字材料,並履行簽字手續,施工負責人、生產班組、現場安全員各留一份。安全技術交底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在施工方案的基礎上進行的,按照施工方案的要求,對施工方案進行細化和補充;二是要將操作者的安全注意事項講明,保證操作者的人身安全。交底內容不能過於簡單,千篇一律口號化。應按分部分項工程和針對作業條件的變化具體進行。
5、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強化安全檢查 安全生產責任制度是建築企業最基本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並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是搞好安全生產的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安全生產責任制要將企業各級管理人員,各職能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和各崗位生產工人在安全生產方面應做的工作及應負的責任加以明確規定。工程項目經理部的管理人員和專職安全員,要根據自身工作特點和職責分工,嚴格執行定期安全檢查制度,並經常進行不定期的、隨機的檢查,對於發現的問題和事故隱患,要按照「定人、定時間、定措施」的原則進行及時整改,並進行復查,消防事故隱患,防止職工傷亡事故的發生。
腳手架檢查、驗收應根據技術規范、施工組織設計及變更文件和技術交底文件進行。在基礎完工後及腳手架搭設前、作業層上施加荷載前、每搭設完10-13m高度後、達到設計高度後、遇有六級大風與大雨後、寒冷地區開凍後、停用超過一個月後,均要組織檢查與驗收。
腳手架使用中,應定期檢查下列項目:
桿件的設置和連接,連牆件、支撐、門洞桁架等的構造是否符合要求;地基是否積水,底座是否松動,立桿是否懸空;扣件螺栓是否松動;立桿的沉降與垂直度的偏差是否符合規范規定;安全防護措施是否符合要求;是否超載。
6. 建築工程事故案例分析
1.土建築業事故案例分析冒險往下跳 墜滑豎井中
發生事故日期:1985年10月11日8時45分。
發生事故地點:茅村電廠工程施工現場。
主要原因,違反操作規程。
傷亡情況:死亡1人
事故簡要經過:
木工組長衛xx帶領邵xx(臨時工)上到6號冷卻塔安裝豎井閘門。閘門沿門槽放下約700mm後就再也放不下去了,邵xx說下去看看,就揭開一塊蓋板面對豎井,兩手撐住主水槽兩壁向下跳。只聽「啊」的一聲,邵xx(男,25歲,四級木工,本工種工令五年)就墜入中央豎井並滑進循環水管底部,落差高達11.33米,經搶救無效死亡。
事故原因分析:
邵xx過於自信,沒有踩配水槽口作為中間踏步下到主水槽底板,而是迅猛地往下跳,在重心失穩、雙腳懸空的狀況下滑入中央豎井。
預防措施:
(1)嚴禁冒險作業。
(2)進行安全技術教育,提高職工素質和意識。
2.刷漆違章抽煙 引火燒身死亡
發生事故日期:1988年8月27日18時20分
發生事故地點:包頭二電廠工程施工現場
主要原因:違反操作規程
傷亡情況:死亡1人
事故簡要經過:
包二電廠6號水塔筒壁防腐抗滲採用鐵聚氯乙烯塗料和氯硫化雙組分色漆塗刷。塗刷是用慢速卷揚機提升6米長吊籃上載五人和20桶漆及半桶備用稀米起落作業。當由上向下刷到60米處時,臨時工李xx和黃xx抽煙,將未燃盡的火柴桿丟在油漆桶內、油漆、稀料瞬間起火,火勢漫延。李xx(男,25歲,電工,本工種工令三年10個月)身邊是火點,火勢兇猛,待吊籃降落到地面時,李xx已被燒死。
事故原因分析:
(1)工地各級負責人對防火安全未採取具體有效措施,是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
(2)李xx和黃xx二人易燃品旁抽煙並將未燃盡的火柴桿拋入油漆桶內起火。違章是事故發生的直接原因。
預防措施:
配料、刷油人員作業時嚴禁抽煙,上崗前進行檢查,身上是否攜帶火種,切實做到在易燃易爆場嚴禁煙火。
3.吊盤無防護 傾斜人墜落
發生事故日期:1987年4月4日14日15時32分
發生事故地點:清鎮電廠擴建工程施工現場
主要原因:防護裝置缺乏
傷亡情況:死亡1人
事故簡要經過:
起架工郭xx等三人帶領民工六人上煙囪提升盤。當吊盤由196米提升到197.5米時,六個倒鏈中有兩個已提滿行程。這時郭xx和郭xx兩人各換一個倒鏈。在取下倒鏈鉤子時,引起吊盤輕微晃動。此時民工楊xx站在吊盤較高的一側(因六名民工拉倒鏈不同步而產生傾斜,盤徑5.4米)有離吊盤邊緣只有約200~300mm。這時吊盤與磚內襯之間有400mm空隙,楊xx(男,19歲,包工隊力工)從此空隙中墜落至0米地面,經搶救無效死亡。
事故原因分析:
(1)吊盤缺乏防護措施,施工人員沒有系安全帶,是事故發生的重要原因。
(2)吊盤提升時沒有專人統一指揮,六個倒鏈提升不同步,造成吊盤傾斜,導致吊盤一側間隙過大,因晃動人站不穩墜落是事故發生的直接原因。
預防措施:
(1)完善吊盤的安全防護設施,高處作業必須系好安全帶。
(2)吊盤提升要設專人指揮,防止吊盤產生傾斜現象。
4.鋸長料一人操作 木刺入左眼身亡
發生事故日期:1979年9月25日15時45分。
發生事故地點:吉林火電二公司房產修建隊木工間。
主要原因:違反操作規程
傷亡情況:死亡1人
事故簡要經過:
孫xx使用電鋸窗木料,將一塊40×60×2590毫米木料改沖成30×40毫米的方子,當方子推進鋸口940毫米,還剩650毫米長時,方木受鋸片彈動而被彈斷,一塊錐刀形狀木刺飛出,刺入孫xx(男,57歲,六級木工,本工種工令二十三年)左眼角里側部位,因刺進140毫米深,傷及腦子,經搶救無效死亡。
事故原因分析:
鋸40×60×2590毫米的方木應一人推料一人接料,孫一人操作,造成已鋸開的料被鋸片彈動,將方木彈斷,飛起木刺造成事故。
預防措施:
(1)使用鋸床鋸長料時應兩人操作。
(2)鋸料前應把邊梢不成材部分先截斷。
(3)嚴格遵守鋸床操作規程,穿戴好個人防護用品。
5.無知用手送小料 右手姆指被鋸掉
發生事故日期:1970年10月22日14時。
發生事故地點:寶山電廠工程施工現場。
主要原因:違反操作規程。
傷亡情況:重傷1人。
事故簡要經過:
木工(臨時工)嚴xx在木工間製作元釘箱,尚缺一小塊木板(500×50毫米),便取來一塊附有少量水泥的舊木板按要求規格在圓鋸機上鋸下。後因鋸縫不直,嚴xx又想在圓鋸機上截去5毫米的一小片,但因鋸片太鈍引起木條跳動,嚴xx開始時用兩手推,將近尾部70毫米時,改用右手拇指及食指壓住木條向前推送,結果因木條跳動,右手拇指滑入鋸槽,被切斷一節半,造成重傷。
事故原因分析:
(1)嚴進廠後未受過使用圓鋸機的操作規程教育,且用手直接送小料,違章作業是發生事故的直接原因。
(2)木工間的圓鋸機及其他木工機具缺乏嚴格管理,安全操作規程執行不認真,管理不善是發生事故的原因之一。
預防措施:
(1)執行安全操作規程。在使用圓鋸機鋸小料時,嚴禁用手直接送料。
(2)加強木工機具的管理。
6.短料潮濕帶節痕疤 手退鋸料三指傷
發生事故日期:1988年5月9日7時15分。
發生事故地點:太原一電廠工程施工現場。
主要原因:違反操作規程。
傷亡情況:重傷1人。
事故簡要經過:
五級木工張xx用圓鋸破一塊600×50×100毫米的方木。張一人操作因木料潮濕並有一個大節疤,因此木料夾鋸,方木飛出,張(男,29歲,五級木工,本種工令十四年)失去平衡,右手觸到鋸片上,三手指鋸傷。
事故原因分析:
張xx違反操作規程,推料未用推棍,且選料有問題,致使右手鋸成重傷。
預防措施:
(1)嚴格執行圓鋸安全操作規程。
(2)不得選用潮濕和大節疤的木料。
7. 建築裝修工程質量事故案例
某廠房為一層框架結構,條基,層高7.500M,框架柱截面600*500,柱距6000,C30商品砼,填充牆為M75小型砼空心砌塊版,內牆為加氣砌權塊,粉刷完成後牆柱\牆梁之間出現裂縫,且有擴展趨勢,用砂漿重嵌後棉層刷防水外牆塗料一底二塗,一月後裂縫處氣泡外突.
原因:單層廠房長寬比較大、基礎埋深淺引起的不均勻沉降;砼與砌塊二種材料漲縮系數不同、牆體拉接筋設置不符合要求。
處理方法:1、沉降穩定後(180天)沿梁、柱二側300左右粉刷層鑿除加設鋼絲網片二道再做面層各工序。
2、沉降穩定後沿裂縫鑿開,注永凝防水膠至密實,加刷外牆塗料 一道。
建議閱讀:《建築工程質量通病的防治和控制》
8. 建築施工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問題一、分析此事故的原因
1
、
司機李某是臨時人員、
未經專門培訓,
不懂卷揚機安全操作規
程,違章操作,應對事故負直接責任。
2
、
由於卷揚機捲筒邊緣沒有防脫繩裝置,
致使鋼絲繩跑出捲筒
邊
緣,繞在了卷揚機的底座上。
3
、黃、王某修理吊籃脫軌,高空作業未按規定系安全帶,進入吊
籃前又未對吊籃採取防墜落保護措施;吊籃撥回軌道後,違反規定乘
座吊籃。
問題二、事故發生後,報告事故應包括哪些內容?
法規
P36
第十
二條
(一)事故發生單位概況;
(二)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以及事故現場情況;
(三)事故的簡要經過;
(四)
事故已經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傷亡人數
(包括下落不明的
人數)和初步估計的直接經濟損失;
(五)已經採取的措施;
(六)其他應當報告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