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建築設計居住區設計有哪些先進的概念
(1)選擇、確定用地位置、范圍(包括改建范圍);
(2)確定規模,即確定人口數回量(答戶數)和用地的大小;
(3)擬定居住建築類型、數量、層數、布置方式;
(4)擬定公共服務設施(允許的生產性建築)的內容、規模、數量、標准、分布和布置方式;
(5)擬定各級道路的寬度、斷面形式、布置方式,對外出入口位置,泊車量和停車方式;
(6)擬定綠地、活動、休憩等室外場地的數量、分布和布置方式;
(7)擬定有關市政工程設施的規劃方案;
(8)擬定各項技術經濟指標和造價估算。
B. 居住建築的設計風格
如今,在日益萬變的中式風格中,尤其顯著的是四大院派,可稱風雲整個中式建築。
1)四合院派——模仿北方傳統的四合院風格
規劃布局以南北縱軸對稱布置和封閉獨立的院落為基本特徵;產品的設計中較多地採用街巷式布局、庭院式空間等。
舉例:比如北京易郡的戶型包括了一些以院落為空間的平層四合院、獨棟三合院、雙拼三合院,門窗設計上採用方窗子;觀唐的規劃也以方方正正的十字軸和環路形成明確的街巷式布局,主街寬、胡同窄、內庭院豁然開朗,使得空間序列連續變化。庭院的設計和街巷式布局是完全借鑒和運用了我國傳統的建築設計風格,而方格窗子則是典型的中國窗子。
2)江南園林派——模仿江南園林景觀設計,有江南風格的味道
蘇州園林以小巧、自由、精緻、淡雅、寫意見長。蘇州古典園林宅園合一,可賞、可游、可居,這種建築形態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風光的城市中,人類依戀自然,追求與自然和諧相處,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環境的一種創造。
蘇州古典園林的重要特色之一,它不僅是歷史文化的產物,同時也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載體。表現在園林廳堂的命名、匾額、楹取、書條石、雕刻、裝飾,以及花木寓意、疊石寄情等,不僅是點綴園林的精美藝術品,同時儲存了大量的歷史、文化、思想和科學信息、物質內容和精神內容都極其深廣。
3)中式符號派
在產品的設計中把傳統的中式建築風格和元素運用進來,加入木雕、石雕、磚雕等傳統意義上的經典中式符號。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中式建築不應是簡單的模仿建築符號,而要突出建築深層次的文化內涵和歷史底蘊,好的中式住宅應該是「神」的效仿。
4)改良派
在文脈上與中國傳統建築一脈相承,而且更重要的是體現在對傳統建築的發展和變化上:既很好地保持了傳統建築的精髓,又有效地融合了現代建築元素與現代設計元素,改變了傳統建築的功能使用。
新式的中式住宅要按照現代人群的消費思路來做,為消費者服務,體現消費者的個性而非設計者的個性。該派的建築風格理念兼顧現代化生活方式的布局設計的國際化要素,在設計風格上有融合趨勢,在設計中參照了不少西式住宅的手法。參考資料:網路文庫
C. 關於居住建築設計原理(胡仁祿/第二版)各章節的復習要點
你應該先把這本書好好看一遍,最好看看相關視頻,網上查查資料,都是有大綱的,看考試大綱,每個學校不一樣。
D. 居住建築的設計要點
居住建築復是城市建設中比重最大制的建築類型,住宅經常成片建設。除了合理安排居住區的群體建築、公共配套設施、戶外環境外,住宅本身的設計一般要考慮以下幾點:①保證分戶和私密性,使每戶住宅獨門獨戶,保障按戶分隔的安全和生活的方便,視線、聲音的適當隔絕和不為外人所侵擾;②保證安全,建築構造符合耐火等級,交通疏散符合防火設計要求;③處理好空間的分隔和聯系,戶內的空間設計,由於家庭人口的組成不同,要有分室和共同團聚的活動空間;④現代住宅應充分滿足用戶生活的基本要求,設施完備,包括炊事和浴室廁所以及給水排水、燃氣、熱力、照明、電氣和必要的儲藏櫥櫃、擱板等;⑤選擇良好的朝向,既保證日照基本要求和良好通風,又要防曬和防風沙侵襲;⑥妥善解決浴室廁所排氣、廚房排煙、垃圾處理和公用信報箱等問題。此外,還要考慮分配出租時能適合不同家庭使用需要的靈活性。 同時還要符合國家和地方的節能設計標准如《嚴寒和寒冷地區居住建築節能設計標准》JGJ26-2010以滿足居住建築節能65%的目的。
E. 建築設計選什麼專業(具體)
就是建築設計(建築學)這個專業。以後出來畢業之後呢就是到設計院或者房地產工作。設計師喔!~
F. 建築設計:居住區規劃有哪些主要內容
(1)選擇、確定用地位置、范圍(包括改建范圍);
(2)確定規模,即確定人口數量內(戶數)和容用地的大小;
(3)擬定居住建築類型、數量、層數、布置方式;
(4)擬定公共服務設施(允許的生產性建築)的內容、規模、數量、標准、分布和布置方式;
(5)擬定各級道路的寬度、斷面形式、布置方式, 對外出入口位置,泊車量和停車方式;
(6)擬定綠地、活動、休憩等室外場地的數量、分布和布置方式;
(7)擬定有關市政工程設施的規劃方案;
(8)擬定各項技術經濟指標和造價估算。
G. 淺談老年人居住的建築設計怎麼才是最合理
(1)健康的需求:老年人常常能感覺自己身體的變化,尤其是70歲以後,人體生理功能的衰退是顯著的。對於健康的需求是老年人普遍存在的一種心理狀態。人到老年,常有恐老、怕病的心理,所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老年人更關注自身的健康狀況。
(2)工作的需求:這對於退休的老年人更強烈。他們大多尚有工作能力,聚然間離開工作崗位肯定會產生許多想法,他們有的希望再次從事工作,以體現自身價值。
(3)依存的需求:人到老年,精力、體力、腦力都有所下降。有的生活還不能完全自理,這時他們希望有人照顧,尤其得到子女的親自照顧。子女的孝順,將會使他們感到有所依靠。
(4)和睦的需求:到了老年,人更希望自己有個和睦的家庭環境,不管家庭經濟條件如何,只要全家和睦,鄰居關系融合,互敬互愛,互相幫助,老年人就會感到溫暖和幸福。
(5)安靜的需求:老年人一般都喜歡安靜,怕吵怕亂,有些老年人就怕過星期天,這一天子女、兒孫都來了,亂嚷嚷地度過一天,對老年人來說,這樣的星期天是「苦惱的星期天」。
(6)支配的需求:老年人原來多為一家之主,掌握家中的支配權。但由於年老後社會經濟地位的變化,老年人的家庭地位、支配權都可能受到影響。這也可能造成老年人的苦惱。
(7)尊重的需求:老年人離開工作崗位可能會情緒低落,如果得不到尊重,就會產生悲觀情緒,甚至不願出門,長期下去,則會引起仰郁和消沉,埋下疾病的禍根。
H. 建築設計居住區設計有哪些先進的概念
(1)選擇、確定用地位置、范圍(包括改建范圍);
(2)確定規模,即確定人口數量回(戶數)和答用地的大小;
(3)擬定居住建築類型、數量、層數、布置方式;
(4)擬定公共服務設施(允許的生產性建築)的內容、規模、數量、標准、分布和布置方式;
(5)擬定各級道路的寬度、斷面形式、布置方式,對外出入口位置,泊車量和停車方式;
(6)擬定綠地、活動、休憩等室外場地的數量、分布和布置方式;
(7)擬定有關市政工程設施的規劃方案;
(8)擬定各項技術經濟指標和造價估算。
I. 居住空間設計與室內設計的關系
室內設計是根據建築物的使用性質、所處環境和相應標准,運用物質技術手段和建築美學原理,創造功能合理、舒適優美、滿足人們物質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內環境。這一空間環境既具有使用價值,滿足相應的功能要求,同時也反映了歷史文脈、建築風格、環境氣氛等精神因素。
上述含義中,明確地把「創造滿足人們物質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內環境」作為室內設計的目的,即以人為本,一切圍繞為人的生活生產活動創造美好的室內環境。 同時,室內設計中,從整體上把握設計對象的依據因素則是: 使用性質為什麼樣功能設計建築物和室內空間; 所在場所這一建築物和室內空間的周圍環境狀況; 經濟投入相應工程項目的總投資和單方造價標準的控制。 設計構思時,需要運用物質技術手段,即各類裝飾材料和設施設備等,這是容易理解的;還需要遵循建築美學原理,這是因為室內設計的藝術性,除了有與繪畫、雕塑等藝術之間共同的美學法則之外,作為「建築美學」,更需要綜合考慮使用功能、結構施工、材料設備、造價標准等多種因素。建築美學總是和實用、技術、經濟等因素聯結在一起,這是它有別於繪畫、雕塑等純藝術的差異所在。 現代室內設計既有很高的藝術性的要求,其涉及的設計內容又有很高的技術含量,並且與一些新興學科,如:人體工程學、環境心理學、環境物理學等關系極為密切。現代室內設計已經在環境設計中發展成為獨立的新興學科。 對室內設計含義的理解,以及它與建築設計的關系,從不同的視角、不同的側重點來分析,許多學者都有不少具有深刻見解、值得我們仔細思考和借鑒的觀點,例如: 認為室內設計「是建築設計的繼續和深化,是室內空間和環境的再創造」。 認為室內是「建築的靈魂,是人與環境的聯系,是人類藝術與物質文明的結合」。 我國前輩建築師戴念慈先生認為「建築設計的出發點和著眼點是內涵的建築空間,把空間效果作為建築藝術追求的目標,而界面、門窗是構成空間必要的從屬部分。從屬部分是構成空間的物質基礎,並對內涵空間使用的觀感起決定性作用,然而畢竟是從屬部分。至於外形只是構成內涵空間的必然結果」。 建築師普拉特納則認為室內設計「比設計包容這些內部空間的建築物要困難得多」,這是因為在室內「你必須更多地同人打交通,研究人們的心理因素,以及如何能使他們感到舒適、興奮。經驗證明,這比同結構、建築體系打交道要費心得多,也要求有更加專門的訓練」。 美國前室內設計師協會主席亞當指出「室內設計涉及的工作要比單純的裝飾廣泛得多,他們關心的范圍已擴展到生活的每一方面,例如:住宅、辦公、旅館、餐廳的設計,提高勞動生產率,無障礙設計,編制防火規范和節能指標,提高醫院、圖書館、學校和其他公共設施的使用效率。總之一句話,給予各種處在室內環境中的人以舒適和安全」。 白俄羅斯建築師E·巴諾瑪列娃認為,室內設計是設計「具有視覺限定的人工環境,以滿足生理和精神上的要求,保障生活、生產活動的需求」,室內設計也是「功能、空間形體、工程技術和藝術的相互依存和緊密結合」。 室內裝飾、裝修和設計的區別與聯系 室內裝飾或裝潢、室內裝修、室內設計,是幾個通常為人們所認同的,但內在含義實際上是有所區別的詞義。 室內裝飾或裝潢:裝飾和裝潢原義是指「器物或商品外表」的「修飾」,是著重從外表的、視覺藝術的角度來探討和研究問題。例如對室內地面、牆面、頂棚等各界面的處理,裝飾材料的選用,也可能包括對傢具、燈具、陳設和小品的選用、配置和設計。 室內裝修:Finishing一詞有最終完成的含義,室內裝修著重於工程技術、施工工藝和構造做法等方面,顧名思義主要是指土建施工完成之後,對室內各個界面、門窗、隔斷等最終的裝修工程。 室內設計:如本節上述含義,現代室內設計是綜合的室內環境設計,它既包括視覺環境和工程技術方面的問題,也包括聲、光、熱等物理環境以及氛圍、意境等心理環境和文化內涵等內容。室內設計的基本觀點 現代室內設計,從創造出滿足現代功能、符合時代精神的要求出發,強調需要確立下述的一些基本觀點: 一、以滿足人和人際活動的需要為核心 「為人民服務,這正是室內設計社會功能的基石。」室內設計的目的是通過創造室內空間環境為人服務,設計者始終需要把人對室內環境的要求,包括物質使用和精神兩方面,放在設計的首位。由於設計的過程中矛盾錯綜復雜,問題千頭萬緒,設計者需要清醒地認識到以人為本,為人服務,為確保人們的安全和身心健康,為滿足人和人際活動的需要作為設計的核心。為人服務這一平凡的真理,在設計時往往會有意無意地因從多項局部因素考慮而被忽視。 現代室內設計需要滿足人們的生理、心理等要求,需要綜合地處理人與環境、人際交往等多項關系,需要在為人服務的前提下,綜合解決使用功能、經濟效益、舒適美觀、環境氛圍等種種要求。設計及實施的過程中還會涉及材料、設備、定額法規以及與施工管理的協調等諸多問題。可以認為現代室內設計是一項綜合性極強的系統工程,但是現代室內設計的出發點和歸宿只能是為人和人際活動服務。 從為人服務這一「功能的基石」出發,需要設計者細致入微、設身處地地為人們創造美好的室內環境。因此,現代室內設計特別重視人體工程、環境心理學、審美心理學等方面的研究,用以科學地、深入地了解人們的生理特點、行為心理和視覺感受等方面對室內環境的設計要求。 針對不同的人,不同的使用對象,相應地應該考慮有不同的要求。例如:幼兒園室內的窗檯,考慮到適應幼兒的尺度,窗檯高度常由通常的900~1000cm降至450~550cm,樓梯踏步的高度也在12cm左右,並設置適應兒童和成人尺度的二檔扶手;一些公共建築顧及殘疾人的通行和活動,在室內外高差、垂直交通、顧所盥洗等許多方面應作無障礙設計;近年來地下空間的疏散設計,如上海的地鐵車站,考慮到老年人和活動反應較遲緩的人們的安全疏散時間的計算公式中,引入了為這些人安全疏散多留1min的疏散時間餘地。上面的三個例子,著重是從兒童、老年人、殘疾人等人們的行為生理的特點來考慮。 在室內空間的組織、色彩和照明的選用方面,以及對相應使用性質室內環境氛圍的烘托等方面,更需要研究人們的行為心理、視覺感受方面的要求。例如:教堂高聳的室內空間具有神秘感,會議廳規正的室內空間具有庄嚴感,而娛樂場所絢麗的色彩和繽紛閃爍的照明給人以興奮、愉悅的心理感受。我們應該充分運用現時可行的物質技術手段和相應的經濟條件,創造出首先是為了滿足人和人際活動所需的室內人工環境。 二、加強環境整體觀 現代室內設計的立意、構思,室內風格和環境氛圍的創造,需要著眼於對環境整面的考慮。現代室內設計,從整體觀念上來理解,應該看成是環境設計系列中的「鏈中一環」。 室內設計的「里」,和室外環境的「外」,可以說是一對相輔相成辯證統一的矛盾,正是為了更深入地做好室內設計,就愈加需要對環境整體有足夠的了解和分析,著手於室內,但著眼於「室外」。當前室內設計的弊病之一相互類同,很少有創新和個性,對環境整體缺乏必要的了解和研究,從而使設計的依據漢於一般,設計構思局限封閉。看來,忽視環境與室內設計關系的分析,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現代室內設計,或稱室內環境設計,這里的「環境」著重有兩層含義: 一層含義是,室內環境是指包括室內空間環境、視覺環境、空氣質量環境、聲光熱等物理環境、心理環境等許多方面,在室內設計時固然需要重視視覺環境的設計,但是不應局限於視覺環境,對室內聲、光、熱等物理環境,空氣質量環境以及心理環境等因素也應極為重視,因為人們對室內環境是否舒適的感受,總是綜合的。一個悶熱、雜訊背景很高的室內,即使看上去很漂亮,待在其間也很難給人愉悅的感受。一些涉外賓館中投拆意見比較集中的,往往是晚間電梯、鍋爐房的低頻雜訊和盥洗室中潔具管道的雜訊,影響休息。不少賓館的大堂,單純從視覺感受出發,過量地選用光亮硬質的裝飾材料,從地面到牆面,從樓梯、走馬廊的欄板到服務台的檯面、櫃面,使大堂內的混響時間過長,說話時清晰度很差,當然造價也很高。美國室內設計師費歇爾來訪上海時,對落腳的一家賓館就有類似上述的評價。 另一層含義是,把室內設計看成自然環境城鄉環境社區街坊、建築室外環境室內環境,這一環境系列的有機組成部分,是「鏈中一環」,它們相互之間有許多前因後果,或相互制約和提示的因素存在。 香港室內設計師D·凱勒先生在浙江東陽的一次學術活動中,曾認為旅遊旅館室內設計的最主要的一點,應該是讓旅客在室內很容易聯想到自己是在什麼地方。明斯克建築師E·巴諾瑪列娃也曾提到「室內設計是一項系統,它與下列因素有關,即整體功能特點、自然氣候條件、城市建設狀況和所在位置,以及地區文化傳統和工程建造方式等等」。環境整體意識薄弱,就容易就事論事,「關起門來做設計」,使創作的室內設計缺乏深度,沒有內涵。當然,使用性質不同,功能特點各異的設計任務,相應地對環境系列中各項內容聯系的緊密程度也有所不同。但是,從人們對室內環境的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的綜合感受說來,仍然應該強調對環境整體應予充分重視。 三、科學性與藝術性的結合 現代室內設計的又一個基本觀點,是在創造室內環境中高度重視科學性,高度重視藝術性,及其相互的結合。從建築和室內發展的歷史來看,具有創新精神的新的風格的興起,總是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相適應。社會生活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價值觀和審美觀的改變,促使室內設計必須充分重視並積極運用當代科學技術的成果,包括新型的材料、結構構成和施工工藝,以及為創造良好聲、光、熱環境的設施設備。現代室內設計的科學性,除了在設計觀念上需要進一步確立以外,在設計方法和表現手段等方面,也日益予以重視,設計者已開始認真的以科學的方法,分析和確定室內物理環境和心理環境的優劣,並已運用電子計算機技術輔助設計和繪圖。貝聿銘先生早在80年代來滬講學時所展示的華盛頓藝術館東館室內透視的比較方案,就是以電子計算機繪制的,這些精確繪制的非直角的形體和空間關系,極為細致真實地表達了室內空間的視覺形象。 一方面需要充分重視科學性,另一方面又需要充分重視藝術性,在重視物質技術手段的同時,高度重視建築美學原理,重視創造具有表現力和感染力的室內空間和形象,創造具有視覺愉悅感和文化內涵的室內環境,使生活在現代社會高科技、高節奏中的人們,在心理上、精神上得到平衡,即現代建築和室內設計中的高科技和高感情問題。總之,是科學性與藝術性、生理要求與心理要求、物質因素與精神因素的平衡和綜合。 在具體工程設計時,會遇到不同類型和功能特點的室內環境,對待上述兩個方面的具體處理,可能會有所側重,但從宏觀整體的設計觀念出發,仍然需要將兩者結合。科學性與藝術性兩者決不是割裂或者對立,而是可以密切結合的。義大利設計師P·納維設計的羅馬小體育宮和者靈展覽館,尼邁亞設計的巴西利亞菲特拉教堂,屋蓋的造型既符合鋼筋混凝土和鋼絲網水泥的結構受力要求,結構的構成和構件本身又極具藝術表現力;荷蘭鹿特丹辦理工程審批的市政辦公樓,室內拱形頂的走廊結合頂部採光,不作裝飾的樑柱處理,在辦公建築中很好地體現了科學性與藝術性的結合。 從宏觀整體看,正如前述,建築物和室內環境,總是從一個側面反映當代社會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特徵,銘刻著時代的印記,但是現代室內設計更需要強調自覺地在設計中體現時代精神,主動地考慮滿足當代社會生活活動和行為模式的需要,分析具有時代精神的價值觀和審美觀,積極採用當代物質技術手段。 同時,人類社會的發展,不論是物質技術的,還是精神文化的,都具有歷史延續性。追蹤時代和尊重歷史,就其社會發展的本質講是有機統一的。在室內設計中,在生活居住、旅遊休息和文化娛樂等類型的室內環境里,都有可能因地制宜地採取具有民族特點、地方風格、鄉土風格,充分考慮歷史文化的延續和發展的設計手法。應該指出,這里所說的歷史文脈,並不能簡單地只從形式、符號來理解,而是廣義地涉及規劃思想、平面布局和空間組織特徵,甚至設計中的哲學思想和觀點。日本著名建築師丹下健三為東京奧運會設計的代代木國立競技館,盡管是一座採用懸素結構的現代體育館,但從建築形體和室內空間的整體效果,確實可說它既具時代精神,又有日本建築風格的某些內在特徵;阿聯酋沙加的國際機場,同樣的,也既是現代的,又凝聚著伊斯蘭建築的特徵,它不是某些符號的簡單搬用,而是體現這一建築和室內環境既具時代感、又尊重歷史文脈的整體風格。 五、動態和可持續的發展觀 我國清代文人李漁,在他室內裝修的專著中曾寫道:「與時變化,就地權宜」「幽齋陳設,妙在日異月新」即所謂「貴活變」的論點。他還建議不同房間的門窗,應設計成不同的體裁和花式,但是具有相同的尺寸和規格,以便根據使用要求和室內意境的需要,使各室的門窗可以更替和互換。李漁「活變」的論點,雖然還只是從室內裝修的構件和陳設等方面去考慮,但是它已經涉及了因時、因地的變化,把室內設計以動態的發展過程來對待。 現代室內設計的一個顯著的特點,是它對由於時間的推移,從而引起室內功能相應的變化和改變,顯得特別突出和敏感。當今社會生活節奏日益加快,建築室內的功能復雜而又多變,室內裝飾材料、設施設備、甚至門窗等構配件的更新換代也日新月異。總之,室內設計和建築裝修的「無形折舊」更趨突出,更新周期日益縮短,而且人們對室內環境藝術風格和氣氛的欣賞和追求,也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在改變。 據悉,日本東京男子西服店近年來店面及鋪面的更新周期僅為一年半,我國上海市不少餐館、理發廳、照相館和服裝商店的更新周新也只有2-3年,旅館、賓館的更新周期約為5-7年。隨著市場經濟、競爭機制的引進,購物行為和經營方式的變化,新型裝飾材料、高效照明和空調設備的推出,以及防火規范、建築標準的修改等等因素,都將促進現代室內設計在空間組織、平面布局、裝修構造和設施安裝等方面都留有更新改造的餘地,把室內設計的依據因素、使用功能、審美要求等等,都不看成是一成不變的,而且以動態發展的過程來認識和對待。室內設計動態發展的觀點同樣也涉及其他各類公共建築和量大面廣居住建築的室內環境
J. 目前居住建築設計層面有哪些急需要改進的地方
生態、環境和來可持續發展自是21世紀面臨的最迫切的課題.生態環境 的評估尺度分為全球化、地域與科技性三個層面.尤其是居住建築室內環境設計的持續發展更是與國民經濟、居民消費、個人健康有著密切的關系.同時室內設計又 是連接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的橋梁,人類寄希望於通過設計來改善人類自身的生存環境.從宏觀上來說,可持續發展設計從本質上來講是宏觀的戰略概念,生態設計 是可持續發展總體戰略下的實施系統.從微觀上來說,微觀的生態設計則體現於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下的環境設計系統,這個系統是可供實際操作的,尤其是在建築 內外環境設計方面,比如對室內環境的溫度、空氣、聲音、光、味道、材料物質放射性等的思考和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