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日本工地上的活怎麼樣呀累不累呀和國內比有什麼不同
都是差不多 但是日本那邊的出來工作的基本上都是,高中以下的
⑵ 日本工地與中國工地有哪些區別
就我在日本兩年多的觀察,日本工地無論大小都很乾凈,每天工事結束後會有專人拿水管沖干凈工地的門口留下的來回進出的砂石車留下的灰塵,工地外有噪音檢測器(不是每個都有),所有建設中的建築都會覆蓋隔音布。
⑶ 去日本工地上打工一天掙多少錢
450元人民幣左右
⑷ 日本建築工地加班多不多我想上日本建築工地 打工不知道加班多不多
1、按照日本勞動法規定,周基本工作時間40小時,月基本加班時間40小時;所以日本建築工地加班時間不多;
2、日本建築打工的加班每小時一般都在1000日元以上,其它基本工資按日本國民待遇發放,所以月實際收入25萬日元左右,按當前匯率為月收入14000元人民幣左右。
3、按日本政府確定的以「東京奧運」為契機的外國人納入原則,建築人員的期限放寬到5年,也就是到2020年東京奧運會後結束。
⑸ 日本建築施工圖
http://www.sekouya.com/
施工屋
有不明白的詞語解釋
可以參照 http://www.excite.co.jp/world/
http://search.yahoo.co.jp
⑹ 有哪些日本古代建築是國人建造的
從一開始日本就沒有鋪作層的概念,梁架和中國差異越來越大。至於後來的桔木和小屋組已經完全脫離了中式建築的架構。不論外觀還是內部,日本建築沒有一樣可以稱之為繼承唐代建築——別說有人字栱就是唐風,誰家唐風屋頂那麼高。任何抱著日本正統論的人,都毫無疑問的缺乏營造法常識。
日本方塔,塔心柱接地,不可登臨,無平坐
木塔,塔心柱不接地,可登臨,有平坐
佛光寺架構和外觀,注意鋪作層和八架椽
不同時期的唐招提寺金堂,注意四架椽和不完整的鋪作層。所以說沒錯看見有人說日本建築如何正統,我都這個表情
補充一下,個人並不覺得探討中日古建築技術高低,誰更漂亮有什麼意義。技術是相互促進的,審美是與時俱進的,我們今天所見每一座古建築都是當時工匠的別出心裁和時代主流審美的結合。學習古建築的意義不在於為狹隘的民族主義服務,而是為了吸收借鑒古人的經驗和理念,讓我們今天的現代建築能夠不斷進步。再補充,評論中有人問中國有沒有唐構,我列舉一下現存的幾座:五台山南禪寺大殿五台山佛光寺東大殿廣仁王廟大殿(存疑) 芮城天台庵(一層為唐構二層復建)開元寺鍾樓莫高窟忘了幾號的窟檐(存疑,官方斷定北宋)布村玉皇廟(同上)青蓮寺藏經閣另,唐及更古的磚石塔留存不少,如開元寺塔
首先說下,提問「中國唐代建築和日本古建築的差異有哪些」,我覺得最好不要用中國一個時代的建築和日本所有的建築來對比,我經常能聽到來日本旅遊的人和我說「你看中國唐代的建築基本都在京都保留下來了」,且不說唐代建築是不是真的「高於」元宋明清,單純說這個謠言,都不知道是哪裡傳出來的,況且日本建築也隨著時代變遷和本身的土壤不同有著很大的差異。
不廢話了就這個問題來簡單對比下中日建築的一些比較常見的異同吧。(我會列舉一些日語的專有名詞,對日語感興趣的可以記一下。)首先要說的一點是,中國建築和日本建築的源頭其實也有點類似,不過這兩個文明的體量和生產方式確實相差過於懸殊,這也導致了我們已經進入戰國晚期的時候,日本才剛剛從勉強算是新石器時代的「繩文時代(じょうもんじだい)」進入到有一定規模農耕文明的「彌生時代(やよいじだい)」,就算這個轉變也是一群朝鮮半島的渡來人帶去的,我們看一下那個時候日本的建築。
日本的「登呂遺跡(とろいせき)」出現的圖 日本的「登呂遺跡(とろいせき)」出現的「豎穴式住居」(たてあなしきじゅうきょ)。
其實這玩意按照我們的說法,就是半地穴式房屋,半坡遺址有很多這玩意,不過半坡距離現在得有6000年以上了,這個登呂遺跡可是1世紀時候的東西,大約的概念就是,這個時候都過了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漢武帝都死了100年了,他們還在住這個。當然了,這種建築模式在海洋性的季風氣候,夏天潮濕多雨冬天多暴雪的日本其實並不合適,所以說房頂修的非常陡峭,並且還要在最上面的部分「飛」出兩個犄角,這種形態其實是深深的影響到了後來日本的建築的。
提到這種建築的一個根本原因就是,這種建築所用的茅草的屋頂,一直以來都是日本民居甚至神社的重要特徵,日本叫這個玩意「茅葺」(かやぶき),而這個茅葺可以說是日本四大屋頂材料之一,順便說下日本人叫屋頂「屋根」(やね)。
京都附近的「茅屋村」(茅葺きの里),日本相當長一段時間的民居甚至儀式用建築都是這個風格,甚至持續到明治維新,所以大家一定要記住這個大腦袋,這個對日本建築影響是很深的。圖 京都附近的「茅屋村」(茅葺きの里),日本相當長一段時間的民居甚至儀式用建築都是這個風格,甚至持續到明治維新,所以大家一定要記住這個大腦袋,這個對日本建築影響是很深的。不過在那個時代,比較富裕的階級可就不是住這種玩意了,按照考古來說,雖然平民多是半地穴,但是那個時代另一個常見的房屋架構,也是一直影響日本建築的。
⑺ 日本在中國建造了幾個集中營
六大日軍集中營:人進鬼出的地方
二戰期間,日軍在中國建立的集中營遍布全國各地,其中以華北規模最大。經過初步調查,已有20多個集中營的舊有輪廓顯露出來,其中6個最為著名。[詳細]
洛陽集中營:最恐怖的死亡集中營
該營主要是為「洛陽戰役」而建。該戰役中,日軍俘虜了大批國民黨官兵,為便於管理和就地利用,改建北洋軍閥原來的屯兵所而成收容魔窟。據統計,洛陽集中營關押過的戰俘達3萬之多,日本投降時釋放的俘虜不到300人。
石家莊集中營:2萬人被折磨致死
石家莊集中營以及與之相配合的軍、警、憲、特的小監獄和「華北勞工協會石門辦事處」,先後抓捕關押抗日軍民和無辜群眾約5萬人。其中,約3萬多人被送往華北、東北和日本各地當勞工,約兩萬人在集中營中被折磨致死。
太原集中營:許多戰俘被抽血致死
戰俘在集中營以做工為主,除了營內的雜活,還組成大大小小的施工隊。日軍還把戰俘集中營當成軍隊醫院的血庫,經常把一批批身強體壯的戰俘送到第一軍醫院定時抽血。很多戰俘因失血過多而死。
北平集中營:倖存者不足十分之一
1937年7月,日軍佔領北平後馬上建立了關押戰俘的集中營。中條山戰役後,山西的大批戰俘曾押送於此,後來也曾接納太原、石家莊集中營人員轉押。據倖存者回憶,該營共關押政治犯3.7萬多人,釋放時僅剩3400人。
濟南集中營:日軍細菌實驗地點
該營借鑒石家莊集中營的多種辦法,訓練戰俘,輸送勞工。因濟南駐有日軍華北方面軍防疫給水部的派遣支部(代號1875),所以此集中營的抗日軍民較之其他集中營又多了一層苦難,常常被拉去作為日軍細菌實驗的試驗品。
塘沽集中營:戰俘勞工轉運站
日本從中國強擄勞工169批,從塘沽乘船送往日本的戰俘勞工就有86批,占總批次的51%;日本從中國強擄勞工,押上船的人數為38935人,從塘沽上船的共計20686人,佔中國押往日本勞工總數的53%。
⑻ 中國和日本樓房建築工地的區別,我們需要學習
在日本買房子百分之百都是精裝房。只要搬進去住就行了,用不著像中國人買房這樣自己裝修。當然有缺點。就是精裝房不能按照自己的願望裝修,優點是省事,不用自己操心。
⑼ 日本工地上班從幾點到幾點
一般都是8點-6點左右吧。我早上出門打工的時候,是8點前出門的,但是工地都沒有開工,沒有人。晚上5點下班後,發現有的工地有人繼續施工,有的工地就已經沒有人了。分施工隊的吧。而且分職種啊。如果是工地負責維護現場安全、工地安全的工作人員,時間就有可能又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