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程設計 > 建築業鼻祖

建築業鼻祖

發布時間:2020-11-27 17:18:05

⑴ 中國歷史記載最早的「建築師」是誰

魯班
魯班,姓公輸,名般。因是魯國人,「般」和「班」同音,古時通用,故人們常稱他為魯班。

魯班,大約生於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卒於周貞定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44年)以後,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戰國初期,出身於世代工匠的家庭,從小就跟隨家裡人參加過許多土木建築工程勞動,逐漸掌握了生產勞動的技能,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魯班的發明創造很多。《事物紺珠》、《物原》、《古史考》等不少古籍記載,木工使用的不少工具器械都是他創造的如曲尺(也叫矩或魯班尺),又如墨斗、刨子、鑽子,以及鑿子、鏟子等工具傳說也都是魯班發明的。這些木工工具的發明使當時工匠們從原始、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勞動效率成倍提高,土木工藝出現了嶄新的面貌。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名師巨匠,把他尊為我國土木工匠的始祖。
另據《世本》上記載,石磨也是魯班發明的。傳說魯班用兩塊比較堅硬的圓石,各鑿成密布的淺槽,合在一起,用人力或畜力使它轉動,就把米面磨成粉了。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磨,在此之前,人們加工糧食是把穀物放在石臼里用杵來舂搗,而磨的發明把杵臼的上下運動改變做旋轉運動,使杵臼的間歇工作變成連續工作,大大減輕了勞動強度,提高了生產效率,這是古代糧食加工工具的一大進步。魯班發明磨的真實情況已經無從查考,但是從考古發掘的情況來看,龍山文化時期(距今四千年左右)已經有了杵臼,因此到魯班的時代發明磨,是有可能的。

在兵器方面,據《墨子·公輸篇》記述,魯班曾經為楚國製造攻城用的「雲梯」和水戰用的「鉤強」(又名「鉤拒」),在戰爭中發揮了比較大的作用 。 在建築和雕刻方面,魯班的貢獻也很多。《述異記》上說,魯班刻制過立體的石質九州地圖。

魯班不愧是我國古代一位最優秀的土木建築工匠。二千四百多年來,一直被土木工匠尊奉為「祖師」,受到人們的尊敬和紀念。

魯班山東人,現在被人們尊稱為建築業的鼻祖, 這遠遠不夠,魯班不光在建築業,而在航天業,他發明的飛鳶是人類征服太空的第一人;在軍事科學,魯班發明的雲梯(重武器)、鉤鉅(人們現在還在使用)及其它攻城的武器,是一位偉大的軍事科學家;在機械方面,魯班很早就被稱為機械聖人;此外,還有很多民用、工藝等方面的成就。魯班對人類的貢獻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是中國當之無愧的科技發明之父。

⑵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建築師

中國古代沒有建築師,只有「工匠」,自從詹天佑回國後才有了建築師,詹天佑是我國建築師的鼻祖。
國代工匠主要有:魯班------木匠、泥瓦匠等眾多工匠奉為「祖師爺」,只要成就是發明「鋸子」等建房、伐木的工具、魯班尺等建房工具。
其它的工匠諸如:李春------趙州橋、摩尼哥-----北京白塔;等等,這樣的工匠在歷朝歷代都有,太多了。
民國至新中國成立時期的建築師有著名的才女林徽因和她的丈夫梁思成

⑶ 國被稱為「建築業鼻祖」的是那個人

根據我在互聯網查詢的情況,建築業鼻祖是魯班(公元前507年——公元前444年)。

⑷ 你知道各行業的開山鼻祖嗎請照例填空

魯班——建築師的鼻祖
杜康——中國釀酒業開山鼻祖
管仲——娼妓行業的開山鼻祖
蔡倫——造紙業的鼻祖
張衡——地震學的鼻祖
畢升——印刷術的發明人
李時珍——中醫的鼻祖
黃道婆——紡織業的始祖

⑸ 我國被稱為「建築業鼻祖」的是誰

中華工匠祖師爺——魯班 不必多說,幾乎每個中國人都知道魯班是我國古代著名的能工巧匠,是木工、石工、泥瓦工及許許多多工匠的共同祖師爺,建築業的鼻祖。成語「班門弄斧」足以說明後人對這位工藝大師的敬仰之情。為了紀念他,中國的建築工程質量最高獎還被定名為「魯班獎」。 通常認為,魯班復姓公輸,名般,因為是魯國人,「般」「班」通用,故而被後世百姓稱為魯班,而史料中一般稱他為「公輸般」、「公輸子」。尤其是後者,要知道「子」在我國是對在中國歷史上做出過傑出貢獻人物的尊稱。這對於在中國歷史上的科技發明家,能有如此稱號非常難得,而且可以說是絕無僅有的,可見其在中國古代科技史上的至尊地位。當然,這與他為社會創造出的不朽業績是密切相關的。 魯班生活在我國的春秋戰國之際(約前507年~前430年),此時正是由奴隸制社會向封建制社會過渡的時期。社會的變革往往是由於生產力發展引起的,而當時的變革主要是因為鐵器時代的來臨。在青銅器時代,銅工具往往和木、石、骨、蚌製成的工具並存。而到了戰國時,不僅木、石工具漸漸消失,就是青銅工具也日益減少,銳利而堅固的鐵工具的大量使用,如:鋸、鑿、鑽、斧、錛、刀等,這極大的提高了人們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對此,李約瑟在《中國科技與文化》中指出:「在文藝復興前和文藝復興期間,中國在技術發展所產生的影響占支配地位。……古代和中古時期,默默無聞的中國工匠對世界的貢獻要遠比亞歷山大的力學家和能言善辯的理論家多的多。」由於生產力的不斷提高,又必然促進了生產關系的改變。當時王室沒落,諸侯紛爭,社會思想活躍,各階級、各階層、各行業都出現了很多聞名於世的傑出的人物,如孔子、孟子、墨子、莊子、管子、公輸子等。班固《漢書藝文志》中,稱為:「九流十家」為: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為九流,加上小說家為十家。其中大部分是思想家、政治家。但無疑,魯班是作為科技發明的領軍人物,深深的史無前例的影響著後人。 如今的小學課本里就有魯班發明鋸子的故事,鋸的發明也被認為是魯班的最主要貢獻和被稱為木匠祖師的最主要依據,然而20世紀7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陝西發現了西周時期的骨鋸和銅鋸,看來這項發明的殊榮應該屬於魯班之前400多年的先人了。即便如此,魯班對鋸的改進和推廣也肯定也是功不可沒的,再說他的功勞遠不僅限於此。從記載中我們知道他發明了許多民用、建築用的物品、器械,如:規矩、墨斗、鑰匙、鑽、刨、磨、亭、台、樓、閣等等,也為統治者營造了一些軍事器械和宮廷設施。百姓們出於敬仰還創造出了許多神乎其神的傳說(也許其中有些並不是杜撰),後世的許多建築工程也被歸到他的名下了。 雖然魯班憑著自己的發明創造贏得了社會的認可,但他還是潛移默化的被當時的上層社會所歧視,這也是當時社會的階層劃分所決定的,統治階級與被統治階級、剝削者與被剝削者實難相容,而且他們的地位又不得加以改變。如:《抱朴子》中,「工匠之子莫不續事」。可見當時的工匠們祖祖輩輩要給統治者當牛做馬,始終都處在社會的底層,不得翻身。在《墨子》的「公輸」與「魯問」篇中,墨子的弟子們在書中對墨子充滿了贊譽和頌揚之詞(這種寫法在當時自然也是通例),而對魯班的評價似乎頗為不屑。其中描繪了「公輸般造雲梯以攻宋,為不義」。最終,墨子不但曉之以理,還以守城之器進行防禦,使公輸般臣服於其下。並且,公輸子造飛鵲,三日不下,說之為「不利於人謂之拙」。如果說前者還是魯班助紂為虐的話,那麼墨子對後者的攻擊則反映了中華民族長期以來的一種心態——畏懼「奇技淫巧」,過於務實而排斥所有無直接用途的發明創造。從魯班以後直到近代,中國的發明家、科學家們總是面臨被輕視、被排斥的命運,張衡、馬鈞、祖沖之等莫不如此。

⑹ 我國被稱為"建築業鼻祖"的是:

魯班 魯班(公元前507年——公元前444年),春秋時期魯國人,姬姓,公輸氏,名班,人稱公輸盤、公輸般、班輸,尊稱公輸子,又稱魯盤或者魯般,慣稱「魯班」 。魯班的名字實際上已經成為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象徵。

⑺ 各行個業的祖師爺 都是誰

木匠 是魯班 舊俗極具講究尊師重道。民家供奉祖宗牌位,正戶題名為「天地君親師」或稱「天地國親師」,其中「師道」列為五尊之一。全省各地各行業千古流傳,均有供奉「祖師爺」的習俗,較常見有:

農業。奉祀土神和穀神。周代的始祖名棄,又名後稷,在堯、舜時期被封做農官,教民耕種稷麥,故後世農業尊其為祖師,並與社神合一,稱為土地神,村野之間,每隔三五里的田頭路邊就建有一座小矮屋——土地廟,皖西南一帶稱之為「社祀廟」,各有土地公婆的神像供奉。至20世紀60年代中期後,各土地廟均被拆除;90年代又有所恢復。

裁縫業。尊奉軒轅氏(黃帝)。《史記》稱黃帝:「姬姓,號軒轅氏、有熊氏」。後世尊其為中華文明的「人文初祖」。因傳言黃帝曾教民眾用骨針穿麻線縫樹葉和獸皮做衣。故被縫紉業尊為祖師。

蠶絲業。尊奉嫘祖(又作累祖)。傳說她是黃帝的妻子,曾教民養蠶治絲,北周以後被視為蠶神。

釀酒業。凡酒坊、酒館、酒家均尊奉杜康為祖師。杜康即少康,為夏代的第五任君主。《說文解字》稱其為「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又傳言禹帝曾命「儀狄造酒」,有的地方亦尊儀狄為酒業的祖師。

竹木泥瓦匠。同尊魯班為祖師。歷史上確有其人,氏公輸,名般(取同音字為「班」),春秋時魯國人,故稱魯班,生平創造過雲梯、石磨、木作工具及木製飛烏等,為當時傑出的發明家。

鐵業。鐵匠、銅匠、銀匠與冶鑄業均尊太上老君為祖師。《老子內傳》稱:「太上老君,姓李名耳,字伯陽,一名重耳;生而白首,故號老子;耳有三漏,又號老聃。」傳說老子曾鑄造八卦爐(後人稱為「老君爐」)煉制丹葯以求長生。

教育。尊孔子為至聖先師、萬世師表。舊時書生、學子、學童在家中正堂,私塾、縣學、府學、大學均在正廳供奉孔子牌位。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陬邑(今山東省曲阜市)人,晚年致力於教育並著述立說,史稱他曾授教「弟子三干,賢人七十」。

商業。供奉財神牌位。道教奉「趙公元帥」為財神,其像黑面濃須,騎坐黑虎;相傳其人姓趙,號公明,秦時得道於終南山,封號為「正一玄壇元帥」。商界又尊范蠡為祖師。范蠡,字少伯,楚國宛人(今河南南陽),曾協助越王勾踐滅吳,功成後棄宮經商,游齊國稱鴟夷子皮,在陶(今山東定陶)稱陶朱公,經商曾「三致千金」均散濟貧民,其商德極受後人崇敬。

豆腐業。江淮大地奉淮南王劉安為祖師。其人為劉幫之孫,襲封淮南王,治壽春(今壽縣),因「招致賓客方術之士數千人」,集編成《淮南子》一書,並在熬制丹葯時,無意間用黃豆、鹽鹵做成了豆腐腦(即水豆腐),

中醫業。戰國時醫學家扁鵲創立望、聞、問、切「四診」醫術,後世即尊奉他為中醫的祖師。扁鵲姓秦,名越人,河北任丘人。漢代醫學家張仲景著《傷寒雜病論》,倡導辨證論治原則,被後世尊為「醫聖」。民間醫業尊華佗為祖師,華佗名甫,字天化,沛國譙(今毫州市)人,曾創制麻沸散(麻醉葯)用於外科手術,故被尊稱為「外科鼻祖」。唐代醫學家孫思邈著《千金方》,被後世譽為「葯王」。中草葯製作及民間葯鋪葯店則尊奉明代醫葯學家李時珍為祖師。李時珍字東璧,號瀕湖,蘄州人(今湖北薪春人),著《本草綱目》傳世。

制筆與造紙業。傳說秦朝名家蒙恬曾改良過毛筆,故被尊奉為制筆業的祖師。世傳東漢蔡倫為造紙術的發明人,故民間紙槽作坊、紙業店鋪均供奉「龍亭侯」朴像脾位,尊為祖師。蔡倫,東漢桂陽(今湖南郴州)人,官任尚方令,封龍亭侯。

印染業。染坊店奉東晉葛洪為祖師。葛洪字雅川,自號抱朴子,丹陽句容(今屬江蘇)人,著《抱朴子》一書,曾在煉丹中提煉出各色染料,被後世應用來印染布帛、紙張。

戲曲業。尊唐玄宗李隆基為祖師。因唐玄宗曾召集歌舞藝人與宮女在梨園學藝,並時常親自執槌擊鼓演奏配樂。因而,後世均稱戲曲藝人為「梨園兄弟」。

火腿業。尊宋朝宗澤為祖師。宗澤字汝霖,婺州義烏(今屬浙江)人,為宋朝名將。相傳他發明了火腿的製作方法,流傳甚廣。

織布業。尊黃道婆為祖師。黃道婆為松江烏泥涇(今屬上海市)人,少年時流落至崖州(今海南崖縣),從黎族人學習了紡織技術。後回鄉改革、推廣軋花、紡車和織機技術,影響深遠。

評書業。尊明末傑出的說書藝人柳敬亭為祖師。評書古稱評話,又稱鼓書、板話。柳敬亭,本姓曹,通州(今江蘇南通)人,被後人譽稱為「柳評書」。

另外,流傳數千年之久儒、佛、道三教,又分別尊奉孔子、釋迦牟尼和老子為祖師,在民間影響也極其深遠。
各行業祭祀的祖師爺
行業 祖師爺 事跡
堪輿五術業 鬼穀子 鬼穀子姓王名詡(亦有稱禪),春秋時代河南琪縣人,居雲夢山,精通堪輿數術命相、醫術、授徒孫臏,得道後受後人尊崇為祖師。
中醫業 華陀、孫思邈 華陀,三國時代名醫,其醫術精湛。
中葯業 神農、崎伯 神農,遠古時代河北省隨州市歷山鎮人,嘗百草試百葯而治國。崎伯,遠古時代黃帝之宰相,精通醫葯。
人相業 風後氏 遠古黃帝宰相,精通相術,首創風鑒之學
命相業 麻衣仙 精通民間相人術,著有麻衣相法流傳於世。
紡織業 嫘祖 黃帝之妃,相傳由她開始教民養蠶取絲。
木匠業 魯班 姓公孫名班,春秋時代人,能將木器物件做得精巧無比,手藝高明。
文具書店讀書人 文昌帝君 黃帝之子,名揮,善於造弦張網因而以張為姓,累世托生為儒,曾輔佐周公,留心經典,文采斐然,深受天下學子文人崇敬。
造紙業 蔡倫 東漢時宦官,始用敞布網魚,樹皮等為原料造紙成功。
行業 祖師爺 事跡
筆業 蒙恬 秦朝時代大將 以枯木為管,鹿毛為柱,羊毛為被,製成蒼毫名秦筆,而被尊奉為制筆始祖。
印刷業 倉頡 倉頡造字以供後人沿擊記錄及溝通。
畫畫業 王維、無道子 唐朝開元道士,擅長作詩作畫。
說書業 柳敬亭、崔仲遠
燒窯業 女媧娘娘 神話記載女媧煉石而補天,是窯業之始祖發明人。
餐飲業 易牙 春秋朝代人氏,善於調味,見賞於齊桓公而聞名。
漁業 姜太公 名尚,在渭水隱居釣魚,遇文王而奉為國師。
飯館茶樓業 灶君 塋惑真君
建築業 魯班 有巢氏
妓戶業 豬八戒 唐代玄奘徒弟,好於女色而名。
叫化業 韓熙載
僕役業 鍾三郎
歌藝業 老郎神 相傳唐代有灰狼變成紅衣童子指導皇室梨園子弟練唱成果非凡,以娛唐明皇聲色冶遊。
銀樓業 歐岐佛
銅鐵業 氈探老祖
銀行業 趙玄壇
制酒業 儀狄、杜康 夏禹時,帝女為進獻品,而令儀狄造酒,其味甘美,甚得禹帝贊賞,因而蔚成造酒之風氣。
洗衣業 梅葛仙
理發業 呂洞賓 相傳呂洞賓座下之柳木,曾以隨剃即長術戲耍剃頭師傳,經呂洞賓以飛刀變剃刀制伏,故後世理發業供其為祖師。
豆腐業 關羽、劉安 因關公未發跡前曾賣過豆腐。
爆竹業 馬鈞
皮鞋業 孫臏
行業 祖師爺 事跡
美容業 李漁 清代戲曲家,人稱李十郎,精於譜曲,指導藝人姿態表演及化妝。
茶業 陸羽 唐代人,著作有茶經之品茗書籍,後經傳頌後,喝茶風氣隨之盛行。
油漆業 虞氏
針業 劉海
玉石業 白衣紳
檳榔業 韓愈 唐宋八大家之一,韓愈因批評時政,遭貶官潮州,因水土不服身患濕寒之症,因吃檳榔而病癒。
刻字業 王維
旅館業 關羽 關羽為人正直,做事言而有信,故為後世人當官及做生意人皆尊為祖師。
屠宰業 真武大帝 年輕時以殺豬為業,但心地善良,後為觀世音菩薩渡化,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而得道。
硯墨業 子路 子路為孔子學生,以硯墨而傳之。
竹篾業 綠衣人
糕餅業 諸葛亮 三國時諸葛亮率軍征蠻凱旋而回時,途經瀘水,猖神阻道有待人頭祭祀,諸葛亮改用牛馬肉做餡,外包麵粉作成饅頭來替代祭祀而受尊崇。

建築設計行業或者說建築師的祖師爺應該是誰

魯班,(中國建築鼻祖木匠鼻祖)

⑼ 中國近代營造業開山鼻祖

一般人所說的「洋樓」,泛指解放前外國人居住的「小洋樓」、使用的「大洋樓」,多見於上海、天津等大城市;但如果從專業研究的角度來看,「洋樓」的內涵要豐富得多,中國近代建築也不是上海外灘的那種「洋樓」就能代表得了的。

中國近代建築基本上是指在中國國土上於近代社會發展歷史時期(1840--1949年)所建造的建築。

從樣式研究的角度來看 中國近代建築主要有三大類型

在中國幾千年的古代封建社會里,雖然政治上有二十餘朝皇帝的更替,文化上有多次的對外交流,但是,中國文化基本上是連續的一元文化。中國的建築,在中國整個環境總影響之下,雖各個時代有時代的特徵,其基本的方法及原則卻始終一貫。

歷史進入十九世紀後,封建主義的清王朝經歷「康乾盛世」而日趨衰落;歐美資本主義各國卻因工業革命而迅猛發展。中西文化交流從明末清初開始,就不處在同一個起跑線上;鴉片戰爭以後,則完全以侵略和被侵略的方式進行了。以1840年鴉片戰爭為標志,中國步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近代社會,以此為開端的中國近代建築的歷史進程,也由此被動地在西方建築文化的沖擊、激發與推動之下展開了。其間,一方面是中國傳統建築文化的繼續,一方面是西方外來建築文化的傳播,這兩種建築活動的互相作用(碰撞、交叉和融合),就構成了中國近代建築史的主線。

至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隨著外國文化的大規模侵入,在中國國土上除了傳統的古代建築仍在延續、演變之外,外來的歐洲建築樣式逐漸多起來,在中國近代的建築歷史上形成以模仿或照搬西洋建築為特徵的一股潮流;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以後,則又出現了以模仿中國古代建築或對之改造為特徵的另一股潮流。這兩股潮流在中國近代建築史中時隱時現,此起彼伏。加之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歐美「國際式」新建築潮流的沖擊,使中國近代建築的歷史呈現出中與西、古與今、新與舊多種體系並存、碰撞與交融的錯綜復雜狀態。中國近代建築正是這種多元文化下的歷史見證。

1、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洋式建築:

以模仿或照搬西洋建築為特徵的中國近代建築

由於中國國土幅員廣闊,各地發展很不平衡。中國沿海地區、長江沿岸地區的一些城市,由於輪船航運業的興起、外國的入侵和不平等條約的簽訂,較早作為商埠開放,因此較多地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在這些城市出現的某些洋式建築。而大部分內陸地區的城市由於交通不便,仍處於與外部世界較為隔絕的狀態,中國傳統建築文化的表現為強;只有個別城市或臨近邊界、或因鐵路建設的發展等原因,也有洋式建築興建。

沿海城市的洋式建築以上海外灘(Bund of Shanghai,又稱「黃浦灘」)和南京路、天津九國租界、廣州「十三行」和沙面、廈門鼓浪嶼、青島膠澳租界「青島區」的建築為代表。

長江沿岸城市的洋式建築以南京下關、武漢漢口租界的建築為代表。

內陸地區沿邊城市哈爾濱早期的建築主要通過中東鐵路的修建和開通,受俄羅斯傳統建築和十九世紀末歐洲流行的「新藝術運動」樣式影響,在中東鐵路系統的建築和東正教堂中表現為多。滇越鐵路(1903--1910年)是中國西南地區的第一條鐵路,它的建成加速了雲南的近代化。越南人在參與了滇越鐵路的修建和昆明商埠的開發過程中,間接地把其所受法國建築文化的影響帶到滇越鐵路沿線的城市和昆明。

北京的洋式建築則以東交民巷使館區建築為濫觴,以資政院、大理院為代表。

洋式建築的設計者基本為外國來華的建築事務所或建築師。

2、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傳統式建築:

以模仿中國古代建築或對之改造為特徵的中國近代建築

本世紀的第二個二十年,中國建築的歷史中反映出了世界上現代建築思潮的影響,同時也反映出了中國建築師面對列強的入侵而激發的民族意識,這兩種因素有劇烈的碰撞、交叉和融和。

傳統式建築的典型代表可以說是在中國近代建築歷史中具有傳奇色彩的第一代建築師呂彥直(1893?929年)設計的南京中山陵(1925?929年)。中山陵陵園總體平面呈鍾形,引人發「木鐸警世」之想,寓意深遠;墓在祭堂後合乎中國觀念,式樣采古制,建築朴實堅固,形勢及氣魄極似中山先生之氣概及精神。

呂彥直生年僅36歲,但他以設計並主持建造南京中山陵而確立了自己在中國近代建築史上的地位。1926年他設計的廣州中山紀念堂,是中國近代跨度最大的會堂建築。

1927年國民政府成立,定都南京後於1929年所作「首都計劃」,則是中國進行的較早、規模較大的城市規劃設計。「首都計劃」的詳細方案中,全部政府辦公建築均採用中國傳統建築造型,極力提倡採用「中國固有之形式」,意為發揚光大本國傳統的文化。這在二十年代是一種開創性的設想。

在北京,傳統式建築以二十年代所建北京協和醫學院 (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簡稱 PUMC )新校舍建築群體、燕京大學校園建築、輔仁大學、國立北平圖書館為典型。

令人深思的是,較早出現的傳統式建築的設計者主要是外國來華的建築事務所或建築師。反映出外國建築師處在中國近代社會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對當地傳統文化的吸收和追求。

3、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新式建築:

歐美「國際式」新建築潮流沖擊下的中國近代建築

中國近代建築的歷史從二十世紀二十年代開始進入重要的發展時期。其標志是中國近代建築教育興辦,並日益完備;中國建築事務所陸續開業,中國人建築師成長起來;中國建築團體先後成立,學術活動得以開展。

楊廷寶(1901-1983)是中國第一代建築師中出類拔萃的人物。他的設計作品運用中西建築處理手法,不墨守陳規,刻意創新,在三十年代初期就已弛譽南北。他所在的基泰工程司(Kwan,Chu and Yang)是中國近代建立較早、規模較大的建築事務所,中國有相當影響,天津、上海、南京等地的許多重要工程均出自基泰之手。

此外,「華蓋建築事務所」(The Allied Architects Shangai)、「庄俊建築事務所」、「範文照建築事務所」、「董大酉建築事務所」、「興業建築事務所」等都是中國近代極為重要的建築設計力量,在上海、天津、北平、南京、重慶、成都、無錫、桂林、貴陽、昆明等地主持設計了許多建築項目。

梁思成(1901--1972年)是中國近代建築教育事業的開拓者,是中國古代建築歷史研究工作的創始人。建築設計創作不是他一生建築活動中的主要部分,但他對建築設計創作問題多有著述,為數不多的作品表現了世界現代建築潮流的影響,這以他1932年所作北京仁立公司鋪面改造設計為代表。

中國近代建築史上第一代中國建築師設計創作的許多重要建築物,都是今日中國的寶貴財富,成為當地城市的重要景觀,給中華大地增添風采。

中國近代建築是多元文化下的歷史見證 但不能成為當代中國建築師創作的樣板

早在本世紀之初,兩位中國人建築師就分別在北京和南京作過不同的嘗試:供職於陸軍部軍需司營造科的沈琪,於1906年為陸軍部衙署設計了一棟以西洋樣式為主、但頗多中國裝飾的主樓;受命於兩江總督的通州師范學校工科畢業生孫支廈(1882-1975),在1909年主持設計了一棟基本為西洋樣式的江蘇省諮議局建築。此後近九十年間,中國近代和現代建築師有無數設計作品問世,樣式繁雜。但是,雖然經過了幾代人的艱難摸索,時至今日,中國傳統文化和西方現代文化的結合問題,仍然是困擾著每一個中國建築師的難題。

雖然今天西方現代文化的沖擊不再是伴隨著侵略而來,但中國建築師仍始終跳不出中華民族悠久而燦爛的幾千年歷史文明所造成的耀眼光環。雖然中國近代建築史上第一代建築師設計創作的許多重要建築物,都成為今日中國的寶貴財富,值得我們珍惜和保護,但他們的作品似乎也不能成為當代中國建築師創作的樣板。我想,這當是我們對中國近代建築認識的一個方面。

對作為多元文化下的歷史見證的中國近代建築應予以積極的保護

我們對中國近代建築認識的另一個方面是:

中國近代建築作為中國近代社會發展歷史時期多元文化下的歷史見證,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保護巍然屹立的歷史建築,作為先輩辛苦耕耘的歷史見證,是我輩的光榮,也是對後代所應盡的責任。只要我們努力,前景也不一定完全灰暗;問題是我們一定要正視這個課題,仔細想想我們是否能付出失去所有寶貴歷史文物的代價。」《活的歷史棗保護香港的歷史建築》(1982年)一書中的這一段話,寫得是何等地好啊!

關於近代建築的保護,有兩方面的工作:

1、對具體建築物調查、實測,進行建築歷史研究。

這項工作主要由民間學術團體開展。

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是中國近代建築史研究的第一時期,有部分初步成果問世。但在六、七十年代受到了一定的局限和干擾,除偶有文章在報刊上發表外,大陸上對中國近代建築史的研究實際上是處於停頓狀態。

進入八十年代以來,中國建築歷史學界,隨著對涌進國門的五彩紛呈的眾多國外建築流派的介紹、評論,進而變為對其發生、發展之淵源的關心,並引發了如何認識建築傳統與現代風格關系的討論。這樣一來,中國建築歷史中處於承上啟下的中介環節和中西交叉的匯合狀態的近代一段再次引起了注意。1985年8月,由清華大學建築系教授汪坦發起的「中國近代建築史研究座談會」在北京舉行,揭開了中國近代建築史研究進入第二時期的序幕。

第二時期的中國近代建築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建設部城鄉建設科學技術基金會的聯合資助,從1985年到1995年的十年間,舉行了五次全國性會議,提出論文 179篇,出版四本論文集(收入論文92篇)。同時,通過中日合作,至1995年底共進行了哈爾濱、青島、煙台、南京、武漢、廣州、北京、廈門、重慶、昆明以及廬山16個城市(地區)的近代建築調查,填制調查表2612份,出版《中國近代建築總覽》十六個分冊。上述工作對於推動中國近代建築史研究的開展和深入,發揮了重要作用。

當前,第二時期的中國近代建築史研究正處在深入發展的階段。定於1996年9月在江西廬山舉行的「第五次中國近代建築史研究討論會」,將是一次承上啟下的盛會。

2、對有價值的近代建築保護、再利用。這項工作主要由政府機構推進。

1988年11月10日,建設部、文化部聯合發出《關於重點調查、保護優秀近代建築物的通知》,體現了在新的形勢下,國家主管部門對近代建築價值的認識和評價,並開始重視其保存與再利用問題。《通知》發出後,在各地主管部門的主持下,同中日合作進行的中國近代建築調查互相配合,經過多年努力,提出了一批推薦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近代優秀建築名單和資料。

1995年9月,北京市政府批准公布了「北京市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共56項。其中27項為近代建築。

同時,各地對有價值的近代建築保護、再利用的具體工作也逐步進行。清華大學建築學院近年來亦做了部分工作:

1993年7月,在首都規劃建設委員會和北京市規劃局支持下,受北京鐵路分局文化宮委託對1906年建成的原京奉鐵路正陽門東車站建築進行復原改建設計,以保護北京的歷史風貌;1993年10月,受國家文物局委託對三峽工程淹沒區四川境內的近代建築進行考察,對有重要價值的進行論證,提出保護與再利用方案,以保護長江沿岸景觀;1994年6月,受西城區文化局文物管理所委託對西城區北京水準原點、陸徵祥家族墓廬等近代建築進行實測,以建檔定級保護;1995年6月,受宣武區建設委員會委託對宣武區大柵欄、天橋、白紙坊地區14棟近代建築進行實測,以提出保護與再利用方案。

隨著中國國內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近代建築的保護日益受到重視,逐步付諸實踐。作為多元文化下的歷史見證的中國近代建築,對其進行保護的現實意義正在逐漸為人們所認識,其歷史文化價值也正在逐漸體現出來。

⑽ 古代被稱為建築業的鼻祖是

鯀(公元前?年-公元前2029年):中國上古時代漢族神話傳說人物。姓姒,字熙。是黃帝的曾專孫、昌意的孫子、屬顓頊的兒子、大禹之父、夏啟的祖父。被堯封於崇地,為伯爵,故稱崇伯鯀或崇伯,約公元前2037年至公元前2029年在崇伯之位。鯀禹治水是中國最著名的洪水神話。後因治水失敗,被刑罰致死。鯀與歡兜、三苗、共工並稱「四罪」。
記得百家講壇裡面說過,史料裡面記載,鯀是城郭最早發明者,城郭也就是現在的城牆,當時治水的時候,鯀就是用堵的方法來治理水,而他的兒子大禹是用疏導的方法來治理水,城郭算是最早古代的建築了,那麼古代建築業的鼻祖應該是鯀

閱讀全文

與建築業鼻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司社保賬戶變更說明 瀏覽:719
威遠縣嚴陵建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瀏覽:797
鄂州住房公積金帳號 瀏覽:250
江都區建設局與引江棚戶區 瀏覽:717
揚州住房公積金比例 瀏覽:516
無業買社保還需要買公積金嗎 瀏覽:403
退伍軍人住房補貼新政策 瀏覽:385
工資5000深圳交社保後最後拿到多少 瀏覽:373
管城區城鄉建設和交通運輸局招聘 瀏覽:777
杭州濱江住房公積金 瀏覽:856
社保繳費基數有試用期工資嗎 瀏覽:377
建築工程城市規劃專業 瀏覽:656
現代設計建築設計 瀏覽:9
2014年天津社保繳納基數是多少 瀏覽:758
社保交基數高 瀏覽:275
南京社保卡每月返還多少 瀏覽:732
北京社保卡辦理點 瀏覽:827
黃陂前川衛生院生化分析儀中標公告 瀏覽:677
安徽和君建築工程有限公司亳州市 瀏覽:455
社保卡上沒有錄入繳費信息嗎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