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程設計 > 明清建築設計

明清建築設計

發布時間:2020-11-27 05:56:22

1. 明清宮建築設計師是哪位大師

是明代的蒯祥

2. 明清時期記載民間住宅和園林的建築設計施工等相關內容的史料有哪些

明清的民間住宅和園林,在空間組織、建築造型、建築裝飾、利用地方材料和設計施工方法等方面仍有很多新的創造和發展。據明代中葉已經流傳的《魯班經》的記載,浙江民居有以明間面闊為基本單位來決定各部分比例、尺寸的設計方法;它的建築內部空間處理結合室內布置使用各種式樣的「軒」,不僅輕巧秀麗,而且富於變化,但天花以上部分仍使用唐宋以來的「草架」結構。明末計成(無否)所著《園冶》,關於相地、立基、屋宇、裝折、門窗、牆垣、鋪地、掇山、選石及借景等方面都有十分精闢的論述,並附有若干圖式,概括了古代造園藝術的豐富經驗,其中頗有值得參考借鑒的地方.是研究園林建築的一部很重要的著作。近人童雋所著《江南園林志》,對於造園藝術與造園技術,從園林的結構特點及歷史沿革方面作了不少的品評和議論,文史和圖片資料相當豐富,也是一部較有價值的參考書。

蘇州姚承祖(補雲),世襲營造業,清代末年蘇州地區許多住宅、寺廟,經他設計修建的有不少,晚年擔任魯班會會長,是當地有名的建築師。遺著《營造法源》一書,對於住宅、庭園建築的設計原則與施工規范都有詳盡的論述,是近代紀述江南古建築的一部技術專著。

此外,清朝在建築技術方面除官書《工程做法則例》外,民間還流傳著一些手抄本,質量有高有低,內容詳略不等,關於傳統的建築技術都有不同程度的記載,特別是某些地方性的傳統做法更是官書中所少見的。這些抄本材料是多年來師徒相傳,從生產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技術經驗,很切合實用,因而過去匠師們往往把它視為技術手冊,隨身攜帶以備查考。然而在我國長期封建社會里,由於受孔孟之道的影響很深,統治階級鄙視建築工人,一向把生產者的技術成就視為「奇技淫巧」和「賤役」,嚴重地阻礙著科學事業的發展,因而流傳下來的專門技術著作寥寥無幾,勞動人民的創造發明大部已湮沒失傳,所以這些傳抄本是值得珍視的。

3. 怎樣從建築設計的眼光看待明清私宅拜託各位大神

由明代營建皇宮和北京城,除募集工匠外,官軍是一支主要力量。因此工部和兵部發生密切關系。太監和工部官員可以公然借營建貪污受賄,而掌管軍隊調動的官員或者和兵部有關系的官員,在撈不到營建肥缺的情況下,要從軍工身上撈一把。有的官僚公然動用大批軍士營建私宅。在成化朝,太監汪直當權,手底下有兩名兵部官員陳鉞(兵部侍郎)、王越,還有一個平衛左所的武官朱永。這些人動用了兩千軍工為自己營建私宅。這件事不見於官史,但通過一件戲劇性的資料留存下來。當時宮廷有一次宴會,當中穿插了一個滑稽節目(這是中國宋金以來雜劇的形式),一個叫阿丑的宮廷御用演員,假扮成穿軍服的太監,挾雙斧,踉蹌而前。人問之,曰:我汪太監也。已,左右顧其手,曰:吾惟仗此兩鉞耳(陳鉞、王越)。又一次,朱永時役兵治私第。阿丑復裝為楚歌者曰:吾張子房,能一歌而散楚兵六千人。曰:(似相聲中之捧哏者)吾聞之楚兵八千人,何以六千?曰:其二千在保國府作役耳!上笑,永懼而罷役。(《國榷》卷三十九) 這個叫阿丑的演員很善於插科打諢,通過這段戲劇性的表演,可以看出當時太監官僚動用軍士為自己建造私第,竟達兩千人之多。那麼用民工和為皇宮准備的木料磚瓦以營私,則可想而知。當時一些御史所不敢彈劾的事,卻由一個服賤役的演員阿丑把它公之於宮廷宴會之上,可見明代政治腐敗到何等地步!

4. 紫禁城內建築特色和明朝北京城布局特點,體現了明清建築設計的什麼思想

故宮總體分為南部的「前朝」和北部的「後寢」兩部分。南部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為中心,兩側輔以文華、武英兩殿,是皇帝上朝接受朝賀、接見群臣和舉行大型典禮的地方。

三大殿建在高8米多的呈「工」字形的須彌座式三層平台上,四周環繞著石雕欄桿,氣勢磅礴,為故宮中最壯觀的建築群,表現出不同凡響的崇高地位。其中太和殿是故宮中等級最高,體量最大的建築,也是我國現存的一座最大的古代木結構殿宇。
北半部則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後三宮及東、西六宮和御花園為中心,其外東側有奉先殿、皇極殿等,西側有養心殿、雨花閣、慈寧宮等,是皇帝與後妃、皇子和公主們居住、舉行祭祀和宗教活動以及處理日常政務的地方。
由天安門、端門、午門的前序、太和門的過渡、到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的高潮、再經過乾清門的過度到乾清宮的高潮,最後以御花園結尾幾個部分組成,抑揚頓挫一氣貫通。

「宮城居中,四方層層拱衛,主座朝南,中軸突出,兩翼均衡對稱」。這是明北京城在規劃布局上的最大特色。

朱棣在奪取皇位之後,便於永樂元年(1403年)正月改北平為北京,二月改北平府為順天府,永樂四年(1406年)決定遷都,並於第二年即下詔開始營建宮殿、壇廟。永樂十八年(1420年)初步完工,第二年正式遷都北京。

明北京城是在元大都城的基礎上建成的,但比元大都更加雄偉壯麗。從整個城的平面布局來看,明北京城是一座呈「凸」字形結構的城,且外城包著內城的南面,內城包著皇城,皇城又包著紫禁城。從外城到紫禁城,城牆的外面繞以寬且深的護城河。這樣皇帝居住的紫禁城就成為全城的中心,處在層層拱衛之中。在城的四周再布以天、地、日、月壇,紫禁城儼然是「宇宙的中心」了。

北京城的建築,又是以一條縱貫南北的中軸線為依據進行布設的。外城南邊正中的永定門,是這條中軸線的起點,皇城後門——地安門以北的鍾鼓樓,則是這條中軸線的終點。全城最宏大的建築和場景都安排在了這條中軸線為基礎,在其兩側作有機的布置和組合,其周圍再部署以低矮,青灰色的四合院。整個城的規劃布局形成了一個完整和諧,舉世無雙的巨大建築群。金碧輝煌的宮殿,在數以千計,布置有序,掩映在綠陰底下的四合院的襯托下,更顯得宏偉壯麗了。
(一)紫禁城 紫禁城(今故宮)是京城的核心。 (二)皇城 包圍紫禁城、西苑(三海)、景山之城曰皇城。 (三)內城 (四)外城 蒙古騎兵多次南侵,時常迫近京城。 (五)城門 明京城城門"內九外七",明初內城各門之名皆沿用大都舊名。 (六)其他建築 明代京城是按"左祖右社"的封建傳統規制而建的,在皇城左建太廟(今勞動人民文化宮),用以祭祀皇帝的祖先,右建社稷壇(今中山公園)用以祭祀土地和五穀之神。在內城南郊建天壇,以祭天,北郊建方澤壇(地壇),以祭地,東郊建朝日壇(日壇),以祭太陽,西郊建夕月壇(月壇),以祭月亮。此外,在今天橋南還建有先農壇,太歲壇等。明朝各皇帝為死後也能居於超人的地位,生前就在昌平縣的十三陵大興土木,為自己修築了規模浩大的陵寢。拱衛著北京的萬里長城,是明朝北京的主要防禦建築,從徐達攻下大都後,為防備元皇室卷土重來,就開始重新加固、修築居庸關等處長城,城牆不但加高加寬,而且一律用磚包砌,使得居庸關、八達嶺等處長城格外雄偉險絕。

總之,簡單一點的說的話就是建築體現了極大的對稱性,突出了皇權的至高無上

5. 明清兩代的建築設計與建築彩畫的藝術特色是什麼

建築設計規模宏偉,抄布局嚴整,主次分明。外觀上,運用木構的特點,創造了屋頂舉折和屋面其翹,出翹,形成了鳥翼伸展般的檐角和屋頂各部分柔和優美的曲線。布局上以「間」單位構成單座建築,再一單座建築組成「庭院」。明朝的建築彩畫取宋朝《營造法式》,在實踐中又有改進。清代建築彩畫承明代程式而規劃化,出現南北兩大派系,三大類型。北派「和璽彩畫」以梁枋為主的彩畫,南派「蘇式彩畫」以山水。人物、花草、鳥獸的中國畫形式。

6. 明清古建築設計風格是什麼樣的

明時古建築風格特點,中國古建築經過唐宋時期的飛越發展,明開始進入了轉型階段,從提高質量,標准化,講群龍無首的古建築正式納入到政府統治管理的范疇,整體而言,明建築風格造型穩重大方,正脊平直,裝飾漂亮輕巧,豪華而不繁縟,所以現在大部分建築以明清樣式為樣式進行設計建造。

清代建築風格特點,到了這個時期建築風格開始實施標准化化建造和運作,並且有多種建築書籍開始出版印刷普及,例如《營造法式》開始惠及眾人,對於前期的明式建築樣式進行修正,多樣式進行發展,這個時期的建築風格最為霸氣,漂亮,絢麗多彩,百姓非常喜歡!
明代(公元1368—1644年)開始,中國進入了封建社會晚期。這一時期的建築樣式,大都繼承於宋代而無顯著變化,但建築設計規劃以規模宏大、氣象雄偉為主要特點。

這一時期的城市規劃和宮殿建築均為後世所沿用:都城北京和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古城南京均得益於明代的規劃和經營,清代帝王的宮殿也是在明宮殿的基礎上不斷擴展完善而來的。這一時期的都城北京是在原有基礎上改建的,建後分為外城、內城和皇城三部分。
明代繼續大力修築宏偉的防禦建築——長城,長城許多重要段落的牆體和城關堡寨都用磚砌,建築水平達到最高。明長城東起鴨綠江邊,西至甘肅嘉峪關,長達5660公里。山海關、嘉峪關等著名關城,是中國建築藝術中獨具風格的傑作;北京八達嶺段長城、司馬台段長城等還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這一時期,建築方面進一步發展了木構架藝術、技術,官式建築形象較為嚴謹穩重,其裝修、彩畫、裝飾日趨定型化;裝修陳設上也留下許多磚石、琉璃、硬木等不同材質的作品,磚已普遍用於民居砌牆。 明代,中國建築群的布置更為成熟。
南京明孝陵和北京十三陵是善於利用地形和環境形成陵墓肅穆氣氛的傑出實例。 此外,此時江南官僚地主的私家園林建設非常發達,明式傢具也聞名世界。
值得一提的是,風水術在明代已達極盛時期,這一中國建築史上特有的古代文化現象,影響一直延續到近代。

明清時期是中國古代建築體系的最後一個發展階段。這一時期,中國古代建築雖然在單體建築的技術和造型上日趨定型,但在建築群體組合、空間氛圍的創造上,卻取得了顯著的成就。
明清建築的最大成就是在園林領域。明代的江南私家園林和清代的北方皇家園林都是最具藝術性的古代建築群。中國歷代都建有大量宮殿,但只有明清的宮殿——北京故宮、沈陽故宮得以保存至今,成為中華文化的無價之寶。現存的古城市和南北方民居也基本建於這一時期。明清北京城、明南京城是明清城市最傑出的代表。北京的四合院和江浙一帶的民居則是中國民居最成功的典範。壇廟和帝王陵墓都是古代重要的建築,目前北京依然較完整的保留有明清兩代祭祀天地、社稷和帝王祖先的國家最高級別壇廟。其中最傑出的代表是北京天壇,至今仍以其溝通天地的神妙藝術打動人心。明代帝陵在繼承前代形制的基礎上自成一格,清代基本上繼承了明代制度。明十三陵是明清帝陵中藝術成就最為突出者。
以往的建築歷史研究者,常常因明清時期單體建築藝術性的下降而貶低明清建築。實際上,明清建築不僅在創造群體空間的藝術性上取得了突出成就,而且在建築技術上也取得了進步。明清建築突出了梁、柱、檁的直接結合,減少了斗拱這個中間層次的作用。這不僅簡化了結構,還節省了大量木材,從而達到了以更少的材料取得更大建築空間的效果。明清建築還大量使用磚石,促進了磚石結構的發展。其間,中國普遍出現的無梁殿就是這種進步的具體體現。
總之,明清時期的建築藝術並非一味地走下坡路,它彷彿是即將消失在地平線上的夕陽,依然光華四射。

7. 明清皇陵在建築設計上有什麼特點

明代(公元1368—1644年)開始,中國進入了封建社會晚期。這一時期的建築樣式,大都繼承於宋代而無顯著變化,但建築設計規劃以規模宏大、氣象雄偉為主要特點。

這一時期的城市規劃和宮殿建築均為後世所沿用:都城北京和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古城南京均得益於明代的規劃和經營,清代帝王的宮殿也是在明宮殿的基礎上不斷擴展完善而來的。這一時期的都城北京是在原有基礎上改建的,建後分為外城、內城和皇城三部分。
明代繼續大力修築宏偉的防禦建築——長城,長城許多重要段落的牆體和城關堡寨都用磚砌,建築水平達到最高。明長城東起鴨綠江邊,西至甘肅嘉峪關,長達5660公里。山海關、嘉峪關等著名關城,是中國建築藝術中獨具風格的傑作;北京八達嶺段長城、司馬台段長城等還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這一時期,建築方面進一步發展了木構架藝術、技術,官式建築形象較為嚴謹穩重,其裝修、彩畫、裝飾日趨定型化;裝修陳設上也留下許多磚石、琉璃、硬木等不同材質的作品,磚已普遍用於民居砌牆。 明代,中國建築群的布置更為成熟。
南京明孝陵和北京十三陵是善於利用地形和環境形成陵墓肅穆氣氛的傑出實例。 此外,此時江南官僚地主的私家園林建設非常發達,明式傢具也聞名世界。
值得一提的是,風水術在明代已達極盛時期,這一中國建築史上特有的古代文化現象,影響一直延續到近代。

明清時期是中國古代建築體系的最後一個發展階段。這一時期,中國古代建築雖然在單體建築的技術和造型上日趨定型,但在建築群體組合、空間氛圍的創造上,卻取得了顯著的成就。
明清建築的最大成就是在園林領域。明代的江南私家園林和清代的北方皇家園林都是最具藝術性的古代建築群。中國歷代都建有大量宮殿,但只有明清的宮殿——北京、沈陽得以保存至今,成為中華文化的無價之寶。現存的古城市和南北方民居也基本建於這一時期。明清北京城、明南京城是明清城市最傑出的代表。北京的四合院和江浙一帶的民居則是中國民居最成功的典範。壇廟和帝王陵墓都是古代重要的建築,目前北京依然較完整的保留有明清兩代祭祀天地、社稷和帝王祖先的國家最高級別壇廟。其中最傑出的代表是北京天壇,至今仍以其溝通天地的神妙藝術打動人心。明代帝陵在繼承前代形制的基礎上自成一格,清代基本上繼承了明代制度。明十三陵是明清帝陵中藝術成就最為突出者。
以往的建築歷史研究者,常常因明清時期單體建築藝術性的下降而貶低明清建築。實際上,明清建築不僅在創造群體空間的藝術性上取得了突出成就,而且在建築技術上也取得了進步。明清建築突出了梁、柱、檁的直接結合,減少了斗拱這個中間層次的作用。這不僅簡化了結構,還節省了大量木材,從而達到了以更少的材料取得更大建築空間的效果。明清建築還大量使用磚石,促進了磚石結構的發展。其間,中國普遍出現的無梁殿就是這種進步的具體體現。
總之,明清時期的建築藝術並非一味地走下坡路,它彷彿是即將消失在地平線上的夕陽,依然光華四射。

8. 從明清時期的園林可以學到什麼對今天建築設計的啟發

作為外來的學科詞彙,這兩個層次范圍有所不同,在與中國傳統的園林學科等的融合的過程中,但是景觀建築設計也有一些內容不屬於風景園林設計的內容,如城市博物館、景觀建築進行的研究和實踐;而風景園林設計的研究范圍相對較廣、水體設計、小品設計、建築學成為同等地位的一級學科。也就是說從學科翻譯角度來說,這兩個之間並沒有差別,從設計對象來講,不僅涉及到設計層面的內容,還能夠涉及到規劃層次的內容,如風景區旅遊規劃、展覽館等城市內部特色景觀建築。因此,如景觀設計學,這都是由於個專家學者對於外來學科的不同理解造成的,國內對「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翻譯為風景園林設計,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回答對於你的問題。
因此。
首先,從國內學科翻譯的角度來講、植物景觀設計、景觀建築設計等眾多內容;也就是說、道路設計、地形設計,當然也有其它的翻譯,風景園林學成為正統的學科名稱,與城市規劃學,它包括硬質鋪裝景觀設計,如果從設計要素方面上講、森林公園規劃等,是一致的內容,不同的表象而已。
其次,從設計研究對象來講,景觀建築設計研究對象以景觀建築為主,是對特殊園林建築,風景園林設計包含了景觀建築設計的一部分,Landscape Architecture直面翻譯就是景觀建築設計,但是,對於你的問題,需要依據你的問題的切入點進行解讀;但是在2013年國家學科專業命名中,兩者之間具有一定的交集

9. 明清時期的圜丘是一個怎樣的建築設計

圜丘。始建於明代嘉靖九年(1530),清代乾隆十四年(1749)改建,至今已近470年了。這是一座高大的圓形石台,高三層,象徵「天」。祭天須露祭,台上不能造房子。台由青石砌成,石頭的數目以「九」為基數。長度也以「九」計:石台上層壇面直徑九丈,中層為十五丈,下層為二十一丈。壇面鋪石,最中心是一塊圓石,外鋪九塊扇形青石成環狀,再外一圈共十八塊。然後每擴一圈遞增九塊。中層與下層各砌九圈,三層共砌二十七圈,底層最外圈用石二百四十三塊,總計用石三千四百另三塊。每層石台各設四門,門前各有台階九級。欄桿闌板也以九數遞增:上層每面九塊,四面三十六塊;中層每面十八塊,四面七十二塊;下層每面二十七塊,四面一百另八塊。總共二百一十六塊。圜丘上層中心圓石叫太極石,有「億兆景從」之說,這是一個科學古跡:當你站在太極石上輕輕呼喚一聲,立即從四面八方傳來回聲,好似眾人齊鳴,一呼百應。古代帝王附會是皇天上帝在向凡間發「聖諭」。其實這種現象是聲波被阻的迴音,與在曠野深山及高大建築旁呼喊時聽到回聲的道理一樣,只是單迴音和復迴音的不同而已。這是圜丘的特殊地勢所決定的,因為天壇南部的中心點,就是圜丘上的中心石。台很高,台下四周又有不同形狀和高度的牆以及牆外的宮殿、林木等,使聲浪回傳,似有萬眾呼應之感。

10. 北京明清的太廟是怎樣的建築設計

北京明清的太廟是由前中後殿和廊廡等建築組成:正南為前門,外周設圍牆,入內三條道,有御河。中門設三橋,另外東西兩邊各有兩橋,故御河上共有七座橋。然後是一門,即戟門,門內一個院子,左右為廊廡配殿,院北正中(中軸線)即主體建築太廟前殿。廟後中軸線上還有中殿、後殿,其兩邊均設配殿,最北有後門。太廟前殿是一座我國古代建築中等級規格最高的建築。面寬十一間,進深四間,屋頂為廡殿二重檐,上鋪黃色琉璃瓦,下設三層漢白玉台基。太廟始建於明代永樂十八年(1420),嘉靖萬曆和清代順治年間曾多次重修,乾隆元年(1736)大修,歷時四年之久。乾隆皇帝退位前又將三座大殿及配殿全部擴建。殿字均為黃色琉璃瓦頂,建築雄偉壯麗。前殿主要樑柱外包沉香木,其餘木構件均為金絲楠木,天花板及柱皆貼赤金花,製作精細。太廟雖經清代改建,其規制和木石部分大體還保持原構。太廟還以古柏著稱,在外層圍牆之間排列成行,樹齡多達幾百年。

閱讀全文

與明清建築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司社保賬戶變更說明 瀏覽:719
威遠縣嚴陵建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瀏覽:797
鄂州住房公積金帳號 瀏覽:250
江都區建設局與引江棚戶區 瀏覽:717
揚州住房公積金比例 瀏覽:516
無業買社保還需要買公積金嗎 瀏覽:403
退伍軍人住房補貼新政策 瀏覽:385
工資5000深圳交社保後最後拿到多少 瀏覽:373
管城區城鄉建設和交通運輸局招聘 瀏覽:777
杭州濱江住房公積金 瀏覽:856
社保繳費基數有試用期工資嗎 瀏覽:377
建築工程城市規劃專業 瀏覽:656
現代設計建築設計 瀏覽:9
2014年天津社保繳納基數是多少 瀏覽:758
社保交基數高 瀏覽:275
南京社保卡每月返還多少 瀏覽:732
北京社保卡辦理點 瀏覽:827
黃陂前川衛生院生化分析儀中標公告 瀏覽:677
安徽和君建築工程有限公司亳州市 瀏覽:455
社保卡上沒有錄入繳費信息嗎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