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古建築住宅如何申請國家整修
您好。古建築住宅整修......文物保護法有明文規定,條文記不清了,您可以自己查一下版,大約權分幾種情況:
1、國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由所對應的文物主管部門整修。如縣里的古建築,由縣文物局整修,做到「四有」。
2、私有文物保護單位,由所有者或使用者負責整修,文物主管部門負責制定整修方案並監督施工。
3、國有有價值的文物建築,但未列入文物保護單位名錄的,文物主管部門負責整修。
4、私有有價值的文物建築,由所有者或使用者負責整修。無力整修的,由文物主管部門負責整修。
估計您的問題是第4種:您可以先到文物局領表,填寫古建築的基本情況,而後請文物局的工作人員將古建築列入文物清單(八十年以上,具有歷史、科學、藝術價值的)。文物局的工作人員會根據文物調查報告提出維修建議。然後您去填表,說明自己無力維修,然後文物局的工作人員去申請維修經費,經費落實就能修了。
大概是上面的程序,要點是:必須認定為文物,可以不是文物保護單位,但必須是文物建築。國家在這方面資金支持在加大,認定為文物建築,您不修,也會有人來修的。
❷ 古建築中"進深"指什麼
進深
一幢建築物來(房子自)從前牆皮到後牆皮的距離(長度)
在建築學上是指一間獨立的房屋或一幢居住建築從前牆皮到後牆壁之間的實際長度。進深大的房屋可以有效地節約用地,但為了保證建成的建築物有良好的自然採光和通風條件,進深在設計上有一定的要求,不宜過大。目前我國大量城鎮住宅房間的進深一般要限定在5米左右,不能任意擴大。
❸ 中國古建築有哪些特徵
中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國家,在各個歷史時期建造了許許多多、各種各樣、不同用途的房屋,按照梁思成先生的劃分,我們可以將1912年之前的建築稱為古代建築。梁思成先生認為,民國初年,建築活動頗為沉滯,繼而歐式建築之風大盛。隨後十幾年,建築師不若以前之唯傳統是尊。
雖然這些建築都各有它自身的特徵,但是我們講古建築的特徵,也只能概括地講。
第一,中國的房屋建築不論大小均以「間」為單位。
我們祖先就是這樣定出房屋尺度,世代傳承,人們居住也方便,所以年代久了,人們要蓋房子,就根據這個「間」作為尺度標准。有需要,那就由3間改5間,由5間改7間,廂房各5間,後院再建一個院子又有17間,3個院子,就有60多間房屋,怎樣住也住不完。在浙江東陽縣城有一戶人家姓盧,他家前後有5個院子,兩旁又各有5個院子,房屋達200多間,成為一大片,這是比較大的住宅。因此說中國的「間」非常靈活,可多可少,再大也可以,這主要是看看你家裡有沒有錢?
若是有錢,那是沒有問題的。「間」這個單位往往是靈活的,且是方便的,自古以來,一直到今天,在中國蓋房屋還是用這個「間」作蓋房子的基本的布局標准。
我們買布做衣服,要買幾尺?吃飯要吃多少?也要用斤兩來做標准,或用碗來做量度。人們蓋房屋,進行建築也是這個樣子,所建的建築無論多大,分期或一次性建設完畢都要用「間」來作為標准。人們習慣說:「你家住幾間屋?他家住幾間房子?」可見「間」在中國人生活中的重要性。古代造房子以木結構為主,人們用木材作為建築材料,每一棵樹一般只有7~8米高,如果用其二分之一作為橫梁,只有3.5~4米左右,而房間的開間(面闊)定為4米左右,進深方向為6~7米,所以用一棵大樹就可以解決問題了。這個尺度的來源是根據大樹成材尺寸來確定的,時間久了成為習慣尺度。一間房就成為4米×7米的矩形,用這樣的「間」來作為單位標准,有多有少都用奇數,這是中國人的習慣,因為凡是奇數,中心就有一間作為主體。一般平民百姓蓋房都是以3間為主,有錢的蓋5間或更多,多少間數是隨意而靈活的。
第二,多數建築是由許多房屋組合而成。
我國的四合院房屋,就是用間組合起來的,每面3間,四面共計12間。一個院不夠住,可做2個院或者3個院,隨時可以就地擴大房屋的數量。我在甘肅河西考察時,看見窮苦人家只有半間屋,有錢的大宅,一家享有百間房,從這個情況可以說明房屋間數的靈活性。在西方,大的建築組群多數以一棟建築為一個單體,互相之間並沒有什麼有機聯系。在中國就不同,中國多數以大建築群組出現,各單體房屋之間都是有機聯系的。在中國大的建築群中,無論是廟宇、皇宮、佛寺都是由許多房屋組合而成的。
第三,建築本身具有封閉性。
中國古代生活,以家族為中心,因此在建築上也反映出家庭觀念。每人都固守其家,家家戶戶為了安全把自家的房屋用高牆包圍起來。一方面,為了防衛;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安全,其實主要的還有封建的觀念,希望閉關自守,不願敞開互相往來。
第四,布局橫向延展。
中國建築均以單層平房為主,樓房數量比較少,平房互相連接,橫向發展,這與西方高樓大廈林立的布局,是迥然不同的。
第五,禮制貫穿於建築當中。
中國是古禮之邦,對建築也做出了禮制方面的規定。自西周以來,在造房建築時就做出相應的約束,是中國古代社會重要的典章制度之一,體現出嚴格的封建等級制度。例如,在《周禮》、《禮記》中,關於建築的規模和形制,依爵位之不同,都有嚴格的規定。在單體建築或大型建築,乃至城市規劃中,都貫穿中軸線,如主要建築都安排在軸線上,中軸線左右建築對稱,左祖右社,前朝後寢,前為大朝即辦公之處,後部為居住要地,這樣一來,對建築產生了一套規定,時間久了,成為習慣,也就成為後人必然遵守的一種禮制。
第六,房屋建築以木結構為主。
中國人蓋房子,一直就是以木材作為主要的建築材料。在當時狀況下,樹木成林,原始森林很多,這是一個客觀因素。木材本身又是一種良性植物,它具有溫暖性,當人們接觸時給人一種柔和溫暖的感覺,同時加工操作時極其容易,所以人們就大量地使用木材建造房屋,延續至今已有7000年的歷史。木材成為建造房屋的主要材料。
第七,在重點部位進行裝飾。
一座建築不單純是工程技術,同時也應是一種綜合藝術,這是缺一不可的。在綜合藝術中要體現雕刻、彩畫、壁畫、色彩以及各種裝飾,中國古代建築的藝術性相當豐富,往往在一座建築中的一些部位做重點裝飾。以一個佛殿為例,柱壁石、屋檐、斗拱、瓦當、正脊、門窗等部位都做得很精緻;在梁架部位,斗拱、梁頭瓜柱上都有雕刻,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第八,防禦性強。
中國古代城池、宮廷、廟宇、佛寺、陵墓、書院、會館等類型之建築,都體現出一種軍事防禦思想。民居建築中也是如此。每一戶大宅都築高牆、修炮台、設望樓、安設水井、開設後門,這一系列設計,都體現出防禦性。
❹ 古建築中的開間進深和現在的開間進深有區別嗎
是一樣的就是說話不一樣,以前是說多少尺現在說的是米,其實沒有什麼改變,在中國以前沒有樓房的嘛,樓房也是從西方傳進來的,所以在修建樓房的時候都是說長或寬,內空就是層高。
❺ 上到宮殿下到民宅的古代建築,為何都選擇坐北朝南
”坐北朝南“是說房屋的朝向問題,很多古代建築上到宮殿下到民宅都選擇坐北朝南,這是有一定科學根據和講究的,下面跟著小編的思路一起來看看叭。
一、地理位置
中國所處的地理位置是在北半球中緯度和低緯度地區,因此房屋坐北朝南的話,夏天迎風,減少燥熱,冬天背風,採光也好。由於這種因素,使得古代人建築房屋時基本選擇坐北朝南,這也慢慢形成了房屋建造的一種規范。
而富貴權勢等輩可能皆有效仿之意,便慢慢的上至宮殿,下至民宅皆為坐北朝南。並且,朝向北面吹來的風是寒風,而朝向南面吹來的風是暖風,因此人們認為朝南才能讓家中保持空氣的充分流通,冬暖夏涼。
綜上所述,這些方面的影響就是為什麼古人上至宮殿下至民宅的房屋建築都是坐北朝南的原因。古代流傳的一些說法很多還是適用於現代的,這些都是老祖宗們沉澱下來的寶貴經驗,也是一種文化。短短的幾個字背後可能是不斷地研究或者實踐所積累出來的,其背後的東西也是一種文化。雖然很多東西我們現在已經知道了怎麼做,但是很少人思考為什麼要在這么做,因此我們還是應該富有研究精神。
❻ 以古建築(或住宅)為例論述文化的四種現象.
建築人文化設計思想論文 摘要 闡述了對近代建築設計思想的幾個影響因素:它包括了人物的影響; 畫境的影響;文學的影響;繪畫與雕塑的影響;科學和理性主義的影響。正是這些影響 賦予這個時期以統一性,並對日後產生難以估量的巨大震懾。 關鍵詞 影響;建築設計;畫境;理性主義 鑒於後現代社會的復雜化和多元化,包括建築在內的各類設計相互影響,以及與人文、科技和派生的各類新學科的交叉,使得「博就是專」成為新的原則。與此同時,這個咨詢滿天,處處都是轉眼即消的電子形象的高科技世界又引起「反智」、「弱智」風的後現代反思,解構向結構的質問和環保主義者的抨擊而再次陷入與1750-1950年建築設計思想演變類似的掙扎與錯綜復雜之中。 1750-1950,那是一個為革新而努力的光榮時代,是經歷浪漫主義、復古主義、折衷主義和理性主義、功能主義的時代,建築的設計思想由受考古學、歷史學、宗教繪畫,鄉村畫境的影響向受機械、土木、材料與功能和新的空間觀念的影響轉變。十八世紀的建築師們愛好歷史的暗示,為比擬辯護,不對稱的造景,畸形的細部,東方的原型和形象化的手法,這些新的想法,並非循序漸進,簡單地一個接替著一個,而是在以後整個兩世紀中,它們用不同的組合與不同的表現,總是不斷地出現。正是這點賦予1750-1950這個時期以統一性,並對日後產生難以估量的巨大震懾。 1、 十八世紀末的四大巨匠(人物的影響) 十八世紀末的建築中有四位建築師的工作是卓越的:既約翰·索恩,E·L·部雷,C·N·勒杜,J·N·L·迪朗。當復古主義的巨大鴻溝將它們的建築與勒·柯西耶和包豪斯的建築隔開的時期中,它們的建築的確是一個新時代的建築。 索恩接受了先輩近乎於巴洛克式的設計語言並加以升華,以至於帶有些離經叛道的風味。在它的作品裡可以看到一種滿不在乎主義的影子,隨心所欲地設計並不在乎是哥特式的或古典的,拋棄所謂的原則。另外,他有著約翰·薩默森稱之為的「對考古學的病態激情」,它的作品同樣表現出在部雷,勒杜作品中發現的兩個特點:對空牆壁和死窗戶的一種憂郁的偏愛和從石棺中尋找創造山花的靈感。他擁護新奇為主的學說,用顛倒古典題材和正常結構關系的手法,或混合古典部件成為奇怪的組合方法,以得到新穎的構圖。部雷的貢獻在於他認為「建築效果的起因是光」,「球形是最可愛的形象」,因為它顯示出極端的多樣性寓於最大的一致性,它能造成對心靈單一的和更有力的一擊,「因為振奮的心靈不願為細致的裝飾而掃興」。部雷以輕視古代大師而自豪,他企圖代之以研究自然的方法,將思想馳騁於他認為的「尚屬開端」的藝術之中。勒杜很可能是「隱喻風格」和「表現主義」的先驅,他開創了「會說話的建築」的先例。正如他設計的妓院平面圖表徵著對男性生殖器的崇拜,他提出建築多少應具有象徵性這個概念:「一座大廈的平面並不是從功能而來的某種結果,而是運用概念在設計中有意識地表現功能」,這也許可以稱之為早期的概念設計萌芽。迪朗的實用與造價最低原則顯現出他超人的經濟預念,「公共的或私人的用途,使人愉快和保護人類乃是建築的目標」將設計第一次與藝術區分開來。 讓人感動的是迪朗還熱情接受了法國國庫僅負擔得起純功利性的建築物的限制,他實在是一個很能適應環境和以愉悅心境設計的大師,這一點尤其值得學習和贊賞。 2、 畫境的影響 在古希臘,主導的建築類型是神廟;在歐洲中世紀是教堂;在文藝復興時期是府邸;而1750年之後能對建築一般理論的影響最大的,那就是別墅了。由於其多樣性,相對有限的規模和不受限制的地盤,使對浪漫主義的嗜好得以充分表現。當時敏感性結合著叫做美學的新學科出現了,它的前提基於兩種藝術:文學和風景畫。作者將新美學理論總結在三點上:既美麗、崇高、畫境。由此建築變成了詩歌的一種,它的動人效果來自在觀察者心中一幻思激起的浪漫形象的力量,更易於以文化教養和性情去加以聯想。 崇高通常被歸之於多洞穴的山巒和其它使人敬畏的景物的一種性質。在熱衷於傷感詩歌的年代,它與建築聯系的特性就是陰暗朦朧。源泉山莊設計的像一座誇張的舞檯布景,由一座高276英尺的八角塔樓放射出巨大的過高的翼廳組成。它那些雕刻模仿古老橡木油飾的木構件,以及它的彩色玻璃窗造成使來訪者形容為「一種與崇高差不多的效果」。 畫境起源於英國人對自然風景的喜愛,這導致對花園和私人園林布局不要刻板的普遍願望。與中國式的園林或自由布局有關,早在1685年,公眾的注意力就被非正規的優點和新穎新奇的喜好吸引了?「你會認為它不是真的,而是畫得精美絕倫的一幅風景畫」,這是小普林尼形容他在托斯卡的別墅環境的用語。在人工設置的山石和瀑布之中引進建築物作為景色組成部分使得鄉村建築基本上看成能使自然風景更有「畫意」。事實上,僅僅堅持窗戶一定要對著最好的風景這一點就能迫使一位建築師創造出許多他未曾夢見的如畫般的形式和組合。不規則不僅有突出的畫境,而且是調整不同大小和形狀房間的最便利的方法,由此,實用和畫境便統一起來了。 3、文學的影響 確實存在一兩座公認有藝術價值的建築物,既造得質量差,住進去又很難受。如果一座建築物的藝術價值主要依靠在文學浪漫主義的隱喻上,或是出於形式上隨心所欲的「雕刻的」性質,則這種房子根本不是建築,而使用其它藝術中借來的美麗裝飾打扮起來的想入非非的構築物。但矛盾的是此種構築物卻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建築師爭相模仿和變形,從這里可以看到建築所要傳達的哲學意義上的「真、善、美」已被文學中的某種觀念打斷,像對丑的藝術價值的一種感受,對真實的重要性的一種過敏,這些對建築都產生了激烈的影響,同時也確實影響了所有的視覺藝術。從建築多少帶點感覺的東西這點來講,它的影響是根本性的。「新奇使得一個怪物也顯得迷人,並甚至使自然的缺陷也能引起快感」。 美感不但與美麗有關,也可由崇高和畫境引起,藝術與丑未必是不相容這個觀念,使「真實之光輝」作為柏拉圖主義者的美的定義。人們也早已懂得那些現實生活中抽的東西,在藝術中可能是美的。狄德羅曾說過「在詩歌中是可以容忍醜陋和恐怖的」。雨果認為「美,不過是人們喜歡的自然界中小小的和幾乎微不足道的部分,而萬物的生機都是上帝所喜歡的」。由此粗俗與醜陋不再是戲劇成分,而成了先鋒派的圈子裡完全成了精神生活之崇高的同義詞。中世紀的宗教雕刻,博希的奇異繪畫,威廉·巴特菲爾德的「行動建築」,在十九世紀中葉,對某些藝術家來說,醜陋具有一種特別的吸引力,它使人喜愛坦率的真實,盡管有些生硬,喜愛男性的樸素,盡管有些粗俗,但丑的風格至少具有不至於成為嬌里嬌氣的價值。由此產生了反學院派傾向,哲學上的是實證主義和對傳統的好與壞持無所謂態度的放任主義,和具有強大設計氣魄的「野蠻狀態」。然而有趣的是建築師本人通常都確信自己正在創作異常美麗的作品。 更普遍,更敏感的文學影響,就是渴望表現真誠。言語並不構成罪體,它們反之棲息在思想中。格拉斯哥藝術學院就具有一種「無情的坦率」。賴特在《自然住宅》中指出「第一感覺,就是渴望現實,渴望真誠」。盧梭作為一個極端民主主義者在《懺悔錄》中寫道:「藝術的真誠是現時代的特色。」盧梭的氣質與許多革命建築師的氣質相一致,極端熱情,充滿了以不朽形式來祭奉他認為獨特經歷的沖動,並為將個人的贖罪啟示傳達給人類而竭盡心力。在崇拜真誠中,設計者極力強調自發的價值,「動了真情」來自絕對真誠的高度嚴肅性。真誠同時隱藏著一種刺激的願望,使他與野性聯系在一起,粗糙混凝土表面展現了「新粗野主義」的真誠含義,它受真誠的極端主義和裸露主義分子的影響,也受所有對妖嬈和嫵媚的清教圖式的厭惡的影響。追求真誠有助於對風格的懷疑,但其強烈的個人主義色彩和不受外界奴役的性格,使得建築難以與環境調和。
❼ 古建築的名稱
宮:古代帝王的住所或神廟,前者如:故宮,後者如:雍和宮。
殿:高大的房屋,特指供奉神佛或帝王受朝理政的房屋,前者如:大雄寶殿,後者如:太和殿。
室:房屋或內室。前者仲長統《昌言·理亂》有句:豪人之室,連棟數百。後者《禮記·問喪》有句:入室又弗見也。
府:舊指大官、貴族的住宅,今指國家元首辦公或居住的地方。前者如:賈府,後者如:總統府。
邸:高級官員的住所,如:官邸。
宅:居住地方。《韓非子·詭使》有句:無宅容身。
廂:正房兩側房屋,如:西廂房。
宇:屋檐,後泛指房屋。《史記·秦始皇本紀》有句:各安其宇。
院:院子,如:四合院兒。
牌坊:上刻題字宣揚忠孝節義,標榜功德的門洞式建築。如:貞節牌坊。
闕:宮廟、墓門前記官爵、功績和裝飾之用的雙柱樓觀,如:宮闕。
塔:用來藏舍利和經卷的建築,以方形、八角形為多,如:大雁塔。
剎:佛塔和佛寺的統稱,即佛教的寺廟,如:古剎。
寺:僧眾供佛的處所,如:少林寺。
廟:奉祀祖宗、神佛或前代賢哲的處所,如家廟、土地廟、孔廟。
祠:比廟規模小一些的建築,如:宗祠。
觀:道教的廟宇,如:白雲觀。
庵:尼姑住的佛寺,如:尼姑庵。
陵:帝王的墓地,如:明十三陵。
城:都邑四周防禦的城垣,如長城。
堡:圍有土牆的城鎮或鄉村,如吳堡,讀「補」音。
亭:有頂無牆的小型建築,如:醉翁亭。
壇:古代舉行祭祀、誓師等大典用的台,如:天壇。
樓:二層以上的房屋,如:岳陽樓。
榭:建築在台上的房屋,如:水榭。
閣:四周設欄桿迴廊的樓,如:滕王閣。
廊:屋檐之下的過道,如:九曲迴廊。
軒:有窗的長廊或小室,如:惜抱軒。
❽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法中83條中「農民自建低層住宅的建築活動,不適用本法」的底層住宅如何認定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法中83條中「農民自建低層住宅的建築活動,不適用本法」釋義。
搶險救災及其他臨時性房屋建築,因其具有的時效性、臨時性和簡易性等特點,不可能也沒有必要按照本法的規定進行管理;農民在農村自建的低層住宅,量大面廣、情況千差萬別,目前仍以較為簡易的居多,要將這類農村自建住宅都納入國家的行政管理之中,目前難以做到,從執法成本考慮,也沒有大的必要。因此,本條規定,這兩類房屋建築不適用本法規定。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法釋義:第八十三條
1,第八十三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確定的小型房屋建築工程的建築活動,參照本法執行。
依法核定作為文物保護的紀念建築物和古建築等的修繕,依照文物保護的有關法律規定執行。
搶險救災及其他臨時性房屋建築和農民自建低層住宅的建築活動,不適用本法。
2,【釋義】本條是關於本法適用范圍問題的特別規定。
按照本法第二條的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進行的各種房屋的建造活動,都應當適用本法,但本條對幾種特殊的房屋建築工程的法律適用作了特別規定:
(1)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確定的小型房屋建築工程,參照本法執行。「參照」不同於「依照」,有著可以部分執行以及根據情況予以變通的含義。本法有關建築活動監督管理的規定,對一些規模很小的房屋建築(如比較簡易的平房建築)來說,難以全部適用,要求參照執行,比較符合實際。至於可以參照執行本法的小型房屋建築的具體標准,本法授權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予以確定。
(2)依法核定作為文物保護的紀念建築和古建築等建築的修繕,與一般的房屋建築工程有較大的不同,除了「必須遵守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文物保護法》第十四條)等特殊要求外,在管理上也有所不同。本條規定,對依法核定作為文物保護的紀念建築和古建築等的修繕,應當依照文物保護的有關法律規定執行。這里所說的「依法核定作為文物保護的紀念建築和古建築」,是指依照《文物保護法》的規定,經有關主管機關按法定許可權和程序確定作為文物保護單位的紀念建築和古建築。《文物保護法》第七條規定:「革命遺址、紀念建築物、古文化遺址、古墓葬、古建築、石窟寺、石刻等文物,應當根據它們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分別確定為不同級別的文物保護單位。」「縣、自治縣、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由縣、自治縣、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並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備案。」「省、自治區、直轄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並報國務院備案。」「國家文化行政主管部門在各級文物保護單位中,選擇具有重大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作為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或者直接指定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報國務院核定公布。」凡依上述規定被核定作為文物保護的紀念建築和古建築的修繕,都應按照文物保護的有關法律規定執行。
(3)搶險救災及其他臨時性房屋建築,因其具有的時效性、臨時性和簡易性等特點,不可能也沒有必要按照本法的規定進行管理;農民在農村自建的低層住宅,量大面廣、情況千差萬別,目前仍以較為簡易的居多,要將這類農村自建住宅都納入國家的行政管理之中,目前難以做到,從執法成本考慮,也沒有大的必要。因此,本條規定,這兩類房屋建築不適用本法規定。
❾ 古代建築名稱(例:軒)
這是我從別處找到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宮:古代帝王的住所或神廟,前者如:故宮,後者如:雍和宮。
殿:高大的房屋,特指供奉神佛或帝王受朝理政的房屋,前者如:大雄寶殿,後者如:太和殿。
室:房屋或內室。前者仲長統《昌言·理亂》有句:豪人之室,連棟數百。後者《禮記·問喪》有句:入室又弗見也。
府:舊指大官、貴族的住宅,今指國家元首辦公或居住的地方。前者如:賈府,後者如:總統府。
邸:高級官員的住所,如:官邸。
宅:居住地方。《韓非子·詭使》有句:無宅容身。
廂:正房兩側房屋,如:西廂房。
宇:屋檐,後泛指房屋。《史記·秦始皇本紀》有句:各安其宇。
院:院子,如:四合院兒。
牌坊:上刻題字宣揚忠孝節義,標榜功德的門洞式建築。如:貞節牌坊。
闕:宮廟、墓門前記官爵、功績和裝飾之用的雙柱樓觀,如:宮闕。
塔:用來藏舍利和經卷的建築,以方形、八角形為多,如:大雁塔。
剎:佛塔和佛寺的統稱,即佛教的寺廟,如:古剎。
寺:僧眾供佛的處所,如:少林寺。
廟:奉祀祖宗、神佛或前代賢哲的處所,如家廟、土地廟、孔廟。
祠:比廟規模小一些的建築,如:宗祠。
觀:道教的廟宇,如:白雲觀。
庵:尼姑住的佛寺,如:尼姑庵。
陵:帝王的墓地,如:明十三陵。
城:都邑四周防禦的城垣,如長城。
堡:圍有土牆的城鎮或鄉村,如吳堡,讀「補」音。
亭:有頂無牆的小型建築,如:醉翁亭。
壇:古代舉行祭祀、誓師等大典用的台,如:天壇。
樓:二層以上的房屋,如:岳陽樓。
榭:建築在台上的房屋,如:水榭。
閣:四周設欄桿迴廊的樓,如:滕王閣。
廊:屋檐之下的過道,如:九曲迴廊。
軒:有窗的長廊或小室,如:惜抱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