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世界十大著名設計師,世界設計師排名國際知名建築設計師
建築設計鬼才戴帆,他提出了21世紀的新設計宣言「超解放主義」,北京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視頻設計,滲透了這位瘋狂設計師的天賦異凜和對歷史的思考。
❷ 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築設計師是那幾位
戈地(Antoni Gaudi, 1852-1926) 戈地是西班牙最有名的建築師之一,也是加泰羅尼亞建築史上最負國際聲譽的人物。這 種盛名是基於他將傳統與現代融為一體的能力、他技術手法的大膽創新以及他對明艷,風 格獨特和富有創造性的裝飾品的使用。戈地生於流斯的一個銅匠家庭中,十七歲時到巴 塞羅那學習建築。這座城市成為他盛年時的活動中心,在這里發展了他自己的主要風格。 戈地對於所謂風格的單純從來沒有興趣,他的設計充滿了各種風格的折衷處理,對於他 來說,所有他喜歡的過去的風格都是可能借鑒的源泉。因為對於哥特式風格的情有獨鍾 ,他前期的作品大部分都有哥特式風格的明顯特徵。從中年開始,戈地逐漸擺脫了單純 哥特式風格的影響,開始逐步走出了自己的風格道路,他的新風格具有有機的特徵,同 時又具有神秘的,傳奇的色彩,不少裝飾圖案都有很強烈象徵性。1904-1910年間,他設 計了巴塞羅那的巴特羅公寓和米拉公寓,極具浪漫的塑性藝術特色,標志著他的個人風格 的形成。戈地設計的神聖家族大教堂成了巴塞羅那市的標志性建築。 龐蒂(Gio Ponti,1892-1979) 龐蒂出生於米蘭,是義大利著名建築師和設計師,1918-1921年在米蘭學習建築學。他廣 泛參與了建築、室內、傢具、燈具、包裝、展示及玻璃等領域的設計。1928年起,龐蒂 先後創辦過《多姆斯》和《風格》兩種設計刊物,大力宣傳現代設計思想,曾發表過依 據功能結構重新塑造產品形態,摒棄傳統求得"真實形式"的見解。他還是義大利蒙扎設 計雙年展和米蘭設計三年展積極的組織者,"金羅盤獎"的發起者、"設計工業協會"的共 同創辦者。從1936年起,龐蒂擔任米蘭理工大學的建築學教授。他的晚期設計作品包括 :為卡西那公司設計的"超輕型椅子" (1957年)、為帕瓦尼公司設計的咖啡機(1949)、 為阿雷多盧西公司設計的公園燈(1957年)和為理想標准公司設計的衛生潔具(1954年 )。龐蒂在戰後最重要的建築作品,是與著名工程師納爾維共同設計的皮瑞利大廈,該 作品被公認為是具有國際水準的傑作。 塔特林(Vladimir Tatlin,1885-1953) 塔特林是俄羅斯構成派的中堅人物。他出身於工程技術家庭,很早就在社會上獨立謀生 ,當過水兵、畫家助手、劇院美工等。1902-1910年間塔特林先後就讀於莫斯科等地的藝 術學校並獲得"風景寫生畫家"的職業證書。由舞台美術工作開始,他嘗試進行繪畫與雕 塑相互轉化的實踐。他的早期設計大多是藉助於自然的類比。1913年他在巴黎受到了畢 加索用木材、紙張和其他材料所作的三維空間建築的啟發,開始利用玻璃、金屬、電線 、木材等工業材料來進行抽象浮雕的創作。他1919-1920年完成的第三國際紀念塔是構成 派最重要的代表作,對歐洲新建築運動產生丁莫大的影響,成為構成主義的宣言式作品。 他對材料、空間和結構有著深入的研究。他認為藝術家要熟悉技術、應該也能夠把生活 的新需求傾注到設計創意的模式中來。在設計上有目的創造出的結構形態,同樣是合乎 功能要求的,而不必局限於實用功能狹義的設計或藝術范圍。塔特林把藝術家、設計師 看成是創造生活、富於探索精神的人,這正是他與其他構成派成員不同的地方。
❸ 世界著名的建築設計師有哪幾位
義大利工程師兼建築師。1891年6月1日生於義大利北部小鎮桑德利奧,1913年從波侖亞大學土木工程系畢業後在波侖亞市混凝土學會工作兩年。1915—1918年在義大利工程兵部隊服役,1920年同奈比渥西合組工程公司,1932年起同巴托利合作,組織奈爾維-巴托利工程公司,1947年任羅馬大學教授。 皮瑞里大廈
奈爾維具有把工程結構轉化為美麗的建築形式的卓越本領。他的主要貢獻是,認識了鋼筋混凝土在創造新形狀和空間量度方面的潛力。他的作品大膽而富有想像力,常以探索新的結構方案而形成他的構思。他擅長用現澆或現場預制鋼筋混凝土建造大跨度結構,這種建築具有高效合理,造價低廉,施工簡便,形勢新穎美觀等特點。他是運用鋼筋混凝土的大師,他的作品形勢優美,具有詩一般的非凡表現力。奈爾維的代表作品有羅馬小體育宮(1956—1957,與A.維泰洛齊合作)、大體育宮(1958—1960)、皮瑞里大廈、(1956—1959,與蓬蒂合作)、都靈展覽館B廳(1947—1949)等,而最富戲劇性和令人震驚的一件新結構是1971年建於梵蒂岡城的梵蒂岡會堂的內部空間。1963年美國哈佛大學授予他榮譽學位,其後他又獲得美國建築師學會金質獎章。諾依特拉,R.J. (Richard Joseph Neutra ,1892~1970)
洛杉磯市勞維爾住宅(1929)
美國建築師。1892年4月8日生於奧地利維也納,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畢業於維也納高等技術學校。1921~1922年在柏林建築師E.門德爾松事務所工作。1923年移居美國,在芝加哥市荷勒柏-洛歇事務所工作。1924年,在建築師F.L.賴特處的工作對他的事業產生重大影響。1929年入美國籍。1970年 4月16日逝於聯邦德國伍珀塔爾。諾依特拉的作品主要是小住宅。這些住宅因特別適合美國中產階級的生活要求和加利福尼亞州南部地區的特點,而在美國獨樹一幟。
洛杉磯市勞維爾住宅(1929)
諾依特拉的早期作品洛杉磯市勞維爾住宅(1929)引起建築界的注意。這所住宅為輕鋼框架結構,以鋼筋混凝土板和金屬材料圍護,結構符合機械裝配施工的要求和美學原則。他設計的加利福尼亞州考夫曼住宅(1946)和特里邁尼住宅(1948),標志著諾依特拉開始形成自己的風格。前者明顯地帶有L.密斯·范·德·羅的影響,後者則有新型田園風格。他在50~60年代設計的住宅,充分發展了後一種風格,其建築平面布置適應樑柱結構體系,簡潔、明了,大面積玻璃外隔斷使室內外空間互相滲透,巧妙利用地形和背景以加強建築與周圍環境的關系,並反映了當地氣候的特點。他利用鋼、玻璃、木材、塊石和混凝土這些不同材料的質感來豐富建築的藝術表現力。這些建築是諾依特拉對人在建築空間環境中的各種感覺進行深入研究的結果。1956年設計的洛杉磯塞爾魯尼別墅可以作為代表作品。 諾依特拉設計的公共建築雖規模不大,但有所創新,對美國同類建築有一定影響。1935年設計的洛杉磯市考羅那初級小學,結合當地氣候特點,使每一間教室都有露天活動場地,教室之間有推拉隔斷,教室中的坐位不固定,以適應小學生自由發展的需要。幼兒園部分則利用草坪和綠籬代替慣用的瀝青地面和圍牆。1948年設計的梅列海濱的汽車旅館、1953年設計的洛杉磯市鷹石俱樂部也都是諾依特拉負有盛名的作品。 諾依特拉生前曾獲得多種榮譽獎和榮譽博士學位。1977年,美國建築師協會還追授他金獎。 尼邁耶 (Oscar Niemeyer,1907-)
三權廣場
尼邁耶是巴西建築師,拉丁美洲現代主義建築的倡導者。1907年12月15日生於里約熱內盧,1934年畢業於里約熱內盧國立美術學院建築系,後在L·科斯塔的事務所工作。他們一起設計了巴西教育衛生部大樓(1936-1937)和紐約世界博覽會巴西館(1939)。1937年尼邁耶在里約熱內盧開設事務所,1947年代表巴西參加了紐約聯合國總部大廈的十人規劃小組(中國代表為梁思成教授)。1956-1961年參加了巴西利亞的建設工作,設計了三權廣場、總統府、巴西議會大廈、大教堂、巴西利亞宮等主要建築,達到其事業的頂峰。1960年以後移居巴黎和以色列。尼邁耶受到勒·柯布西耶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但他又增加了表現主義和巴洛克的因素。
三權廣場
尼邁耶重視體形的表面,尤其愛用「自由的和有感情的曲線」。他的作品具有現代主義建築的形象特徵,又有強烈的個人風格—曲線體形。尼邁耶的著作有《我在巴西的經驗》(1961)、《論建築形式》(1978)。 邁克爾·格雷夫斯 (Michael Graves,1934-)
佛羅里達天鵝飯店
邁克爾·格雷夫斯是美國後現代主義建築師。1934年生於印第安納波利斯。在辛辛那提大學畢業後,又在哈佛大學獲碩士學位。1960年獲羅馬獎後又在羅馬美國藝術學院留學,1962年開始在普林斯頓大學任教,1964年在該地開設事務所,1972年成為該大學教授,此外還在加利福尼亞大學任教。格雷夫斯首先以一種色彩斑駁、構圖稚拙的建築繪畫,而不是以其建築設計作品在公眾中獲得了最初的聲譽。有人認為,他的建築創作是他的繪畫作品的繼續與發展,充滿著色塊的堆砌,猶如大筆塗抹的舞檯布景。邁克爾·格雷夫斯的代表作品有波特蘭市政廳、和佛羅里達天鵝飯店,這兩座建築都是後現代主義的代表作。
波特蘭市政廳
馬塞爾·布勞耶 (Marcel Lajos Breuer,1902-1981)
法國戛得國際商用機器公司
研究中心(IBM)大廈
馬塞爾·布勞耶是國際式建築最有影響的建築師之一。1902年5月21日生於匈牙利佩奇市。1920-1924年在包豪斯學習,畢業後任教至1928年。1928年柏林開設事務所,1937-1946年在美國哈佛大學設計研究生院任教,以後開業。1944年入美國籍,1946後遷居紐約,1968年獲美國建築師協會金質獎章,1977年退休。
法國戛得國際商用機器公司
研究中心(IBM)大廈
馬塞爾·布勞耶在美國主要從事住宅設計,1938-1960年與格羅皮烏斯合作在馬薩諸塞州坎布里奇市設計過一些住宅,把包豪斯的國際式與新英格蘭地方風格融為一體,簡潔、明快、新穎,對當時美國的傳統建築觀念是一次突破,對美國各地的住宅建築很有影響。布勞耶後來還設計了不少大型公共建築,比較重要的有紐約薩拉·勞倫斯學院劇場(1952)、巴黎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大廈(1953-1958,與P.L奈爾維,B.采爾福斯合作)、鹿特丹比仁考夫百貨商店(1955-1957)、法國戛得國際商用機器公司研究中心(IBM)大廈等。布勞耶的作品風格嚴謹,功能組織簡潔,細部簡明完整,注意利用材料的對比,有明確的特徵和一貫性。羅伯特·文丘里 (Robert Charles Venturi,1925-)
費城母親之家
美國建築師。1925年6月25日生於費城,就學於普林斯頓大學建築學院,1950年獲碩士學位,1954-1956年在羅馬的美國藝術學院學習,後曾在O·斯托諾洛夫、E·沙里寧、L·卡恩等人的事務所任職。1957-1965年在賓西法尼亞大學建築系任教。1958年起在費城開設共同事務所。1964年和洛奇一起開辦事務所。1965年曾代表美國國務院赴蘇聯講學。1966年任羅馬美國藝術學院住宅建築師及該學院理事(1966-1971),1977年任普林斯頓大學建築與城市設計學院顧問。
費城富蘭克林故居
羅伯特·文丘里的作品與著作與20世紀美國建築設計的功能主義主流分庭抗禮,成為建築界中非正統分子的機智而又明晰的代言人。他的著作《建築的復雜性和矛盾性》(1966年)和《向拉斯維加斯學習》(1972年)被認為是後現代主義建築思潮的宣言。他反對密斯·范·德·羅的名言「少就是多」,認為「少就是光禿禿」。他認為現代主義建築語言群眾不懂,而群眾喜歡的建築往往形式平凡、活潑,裝飾性強,又具有隱喻性。他認為賭城拉斯維加斯的面貌,包括狹窄的街道、霓虹燈、廣告牌、快餐館等商標式的造型,正好反映了群眾的喜好,建築師要同群眾對話,就要向拉斯維加斯學習。於是過去認為是低級趣味和追求刺激的市井文化得以在學術舞台上立足。
倫敦國家美術館
羅伯特·文丘里的代表作品有費城母親之家、費城富蘭克林故居、倫敦國家美術館、俄亥俄州奧柏林大學的艾倫美術館、新澤西州大西洋城馬爾巴羅·布朗赫姆旅館的改建等。 文丘里聲明自己是「現代的」建築師,他批評後現代派「只強調回收歷史,是復舊」。路易·康 (Louis Isadore Kahn,1901-1974)
賓西法尼亞大學理查德醫學研究中心
美國現代建築師。1901年2月20日生於愛沙尼亞的薩拉馬島,1905年隨父母移居美國費城,1924年畢業於費城賓西法尼亞大學,後進費城J·莫利特事務所工作。1928年赴歐洲考察,1935年在費城開業。1941-1944年先後與G·豪和斯托諾洛夫合作從事建築設計,1947-1957任耶魯大學教授,設計了該校的美術館(1952-1954)。1957年後又在費城開業,兼任賓西法尼亞州立大學教授。
索克大學研究所
路易·康發展了建築設計中的哲學概念,認為盲目崇拜技術和程式化設計會使建築缺乏立面特徵,主張每個建築題目必須有特殊的約束性。他的作品堅實厚重,不表露結構功能,開創了新的流派。他在設計中成功的運用了光線的變化,是建築設計中光影運用的開拓者。在有的設計中他將空間區分為「服務的」和「被服務的」,把不同用途的空間性質進行解析、組合、體現秩序,突破了學院派建築設計從軸線、空間序列和透視效果入手的陳規,對建築師的創作靈感是一種激勵啟迪。路易·康的代表作品有賓西法尼亞大學理查德醫學研究中心(02、03、04、05)、耶魯大學美術館、索克大學研究所(02、03)、愛塞特圖書館(02)、孟加拉國達卡國民議會廳(02、03、04)、艾哈邁德巴德的印度管理學院(02、03、04、05)、等。路易·康的著作有《建築是富於空間想像的創造》、《建築·寂靜和光線》、《人與建築的和諧》等。雅馬薩基 (Minoru Yamasaki,1912-1977)
印度世界農業博覽會
美國館(1959)
即山崎實,美國建築師,祖籍日本。1912年12月1日生於西雅圖,曾就學於西雅圖的華盛頓大學和紐約大學,1934年後在紐約擔任過很多設計工作,1943-1945年在哥倫比亞大學任教。山崎實的作品特徵是裝飾手法的運用。他認為建築應帶有裝飾,應注意細部處理,將裝飾建立在技術美的基礎上,並從結構的規律出發,使結構構件裝飾化,如使牆體成為裝飾構件,猶如一種編織的屏風。他是現代建築中典雅主義的代表人物之一,主要作品有沙烏地阿拉伯達蘭機場候機樓〔1953-1955〕、印度世界農業博覽會美國館(1959)、聯邦科學館、普林斯頓大學威爾遜學院、雷諾茲金屬公司大廈、西雅圖世界博覽會美國科學館〔1962〕、紐約世界貿易中心〔1972〕等。</FORM>
❹ 國際著名設計師有誰世界十大設計師有哪些頂尖建築師
大家熟知的;包括在世的、不在世的有這些:
1、貝聿銘(Pei,Leoh Ming):追求內外協調統一
2、安東尼奧·高迪(Antonio Gaudi):屬於現代主義建築風格
3、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現代建築的旗手
4、約翰·伍重( Jorn Utzon):是第三代建築師的代表人物
5、安藤忠雄:混凝土的代表性人物
6、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建築界的「解構主義大師」
。。。。。。
還有一些,就不一一列舉出來了,你們可以去設計能平台看一下這篇文章:世界十大著名建築師
❺ 世界十大著名建築師世界建築師排名
建築設計專業作為一個非常成熟的專業,正越來越受到藝術留學生的歡迎。下面將詳細為大家剖析世界建築學專業排名詳情,希望對建築設計留學生有所幫助。
1.麻省理工學院-美國
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簡稱MIT,位於美國馬薩諸塞州劍橋市的一所世界頂級研究型私立大學。建築世界第一,藝術設計世界第二。成立於1868年的建築系是麻省理工大學最早的四個院系之一,也是在美國第一個有正式建築課程的學校。
MIT尤其重視學生的動手能力,並且為同學們准備了世界上一流的硬體設備做prototype,如3D Print, CNC, Water Jet, Laser Cut等等。MIT建築設計最大的特點就是跨學科、交叉應用。同學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於各個領域內的探索以及各種設備的應用都是為他們提供不同的思考維度,讓視野更加廣闊。
2.倫敦大學學院(巴特萊特建築學院)-英國
倫敦大學學院創建於1826年,是倫敦歷史最悠久最大的學院,與劍橋、牛津、帝國理工、倫敦政經並稱「G5超級精英大學」,代表了英國最頂尖的科研實力、師生質量、經濟實力,在經濟危機時期政府財政預算不減反增,是英國金三角的名校之一。
其中,巴特萊特建築學院(The Bartlett,以下簡稱Bartlett)又是倫敦大學學院中最負盛名的一所學院,由贊助人Herbert Bartlett爵士命名,也是全英最早的建築學院之一,成立於1841年。
巴特萊特建築學院是世界領先的設計學院之一。在建築學,城市規劃,景觀設計,發展規劃,建築項目管理及其他空間研究領域領域擁有全球化的明星師資力量。科學和研究覆蓋了這個領域的各個方面。
3.代爾夫特理工大學-荷蘭
代爾夫特理工大學是荷蘭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專業涉及范圍最廣、最具有綜合性的理工大學,其專業幾乎涵蓋了所有的工程科學領域,被譽為「歐洲的麻省理工」,是世界頂尖理工大學之一。
其高質量的教學、科研水平在荷蘭國內和國際都具有極高的知名度,其化學工程,土木建築等學科在世界上都具有領先地位和卓越聲望。
新的建築學院是一座由100多年前的化學樓改造而成的新建築,建築學院之大可以從這座樓的名字中可見一斑(BK CITY)。整個建築學院包括建築學系(Architecture),城市規劃系(Urbanism),建築環境管理系(Management in the Built Environment),建造技術系(Building Technology),景觀建築學系(Landscape Architecture)等不同系(track)組成。在每個不同的系裡面,根據不同的年級會有不同的studio,來構成日常的教學組織。Studio會根據年級而不同,需要學生自己在每學期規定的選課時間內做出選擇。
4.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美國
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是美國頂尖研究型大學,伯克利在世界范圍內擁有崇高的學術聲譽,在其所擁有的100多個子學科里,有眾多世界級的學術大師。
伯克利建築系堅定多學科合作和尊重實驗的原則。作為環境設計學院的一部分,該系的發展已經孕育了社會,文化和環境價值,體現在創新教學,學術研究,關鍵設計查詢和綜合實踐活動。
通過對於建築學各個領域的研究與學習,學生在建築設計與表現、建築技術與建築性能、建築史、社會學等各方面都能夠掌握扎實的基礎。
5.蘇黎世聯邦理工大學-瑞士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是享譽世界的頂尖理工大學,連續多年位居歐洲大陸理工高校翹首,享有「歐陸第一名校」的美譽。建築構造與建築設計的緊密結合作為該校的重要教學特點之一,自一百五十多年前學院創立至今經過一代代教授們的不斷發展,形成了一套獨具特色的既相對獨立、自成體系,又並非一成不變,而是始終在各個方向上保持著活躍的探索的系統。
6.曼徹斯特建築學院-英國
曼徹斯特建築學院成立於1996,是曼徹斯特大學與曼徹斯特城市大學的一項創新協作。由兩所學校超過一百年教學經驗的建築系聯合產生的,英國最大的一所建築學校。是一所規模小型(10000以下)的公立藝術/設計院校。
曼徹斯特建築學院是一所聯合學校,是由曼徹斯特大學環境、教育與發展學院(School of Environment, Ecation and Development-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UoM)和曼徹斯特都市大學藝術學院(Manchester School of Art-Manchester Metropolitan University, MMU)聯合而成的。
曼徹斯特建築學院這樣的組合使得學生能夠利用兩所學校的資源。曼徹斯特建築學院的學生畢業後,學位是由兩所大學共同授予的。
7.哈佛大學-美國
哈佛大學的藝術史教授查理艾略特諾頓在1874年開始了哈佛大學的第一堂建築課,而真正的建築系則在1913年成立,後來直到1936年才以建築學、城市規劃與景觀設計三大專業組建了設計學院,轉年由格羅皮烏斯執教,並陸續培養出貝聿銘、菲利普約翰遜、保羅魯道夫、楨文彥等眾多傑出的建築師。
哈佛大學建築系只設有碩士學位,且該專業對學生的要求很高。你必須學習歷史、工藝、社會環境等領域的知識。建築專業的老師很重視培養你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解決設計相關問題的能力。哈佛大學設計學院是一個充滿開發和創意的地方。
8.劍橋大學-英國
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是一所位於英國劍橋市的世界頂級研究型大學。始創於1209年,亦是英語世界裡第二古老的大學。劍橋大學本身沒有一個指定的校園,沒有圍牆,也沒有校牌。絕大多數的學院、研究所、圖書館和實驗室都建在劍橋鎮的劍河兩岸,以及鎮內的不同地點。
劍橋大學的建築學院在世界上都比較出名,學院建立於1912年,其設立有建築與都市研究中心,即馬丁研究中心,是全英歷史最悠久,最著名的建築研究中心,曾被過國際著名建築刊物評為建築研究的領跑者。其建築學院在各英國大學排名中都名列前茅。
9.新加坡國立大學-新加坡
新加坡國立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是新加坡首屈一指的世界級頂尖大學,建築系旨在成為區域傑出的建築設計、技術、城市規劃、建築歷史與理論的研究中心。
在設計技術方面,建築系的研究重點是可持續建築、建築環境與設計計算;在建築歷史與理論方面,則是側重亞洲建築的傳統與現代研究;在城市研究方面,著重亞洲城市規劃、可持續城市發展以及城市的高密度發展,目標是開發高容量的模型,以應付高速城市化的需求。
在新加坡國立大學建築學研究生專業課程在教育培養目標上,主要培養掌握工程力學、土力學、測量學、房屋建築學和結構工程學科的基礎理論,負責土木工程專業建築工程方向的教學與管理。
10香港大學-香港
香港大學建築學院於1950年創立。建築學士學位旨在培養學生具備基本建築技術與知識,為日後繼續攻讀建築學碩士學位及其他碩士課程,如城市規劃、園境規劃及建築文物保護等打下堅實的基礎。建築系的學生必須修讀建築、經濟、金融、工程管理和法律等核心課程。
這些課程均結合了建築系獨具特色的"測量工作室"的方式,即解疑為本,以真實案例為教材,幫助學生掌握理論應用以及解決房地產和建設的實際問題。在實踐中,這套理論被證明可以非常有效地培養每個學生的專業技能和領導才能。建築系的教師是來自經濟、工程、法律、測量和規劃等專業領域的學者和專業人士。所獲獎項頗豐。
11.清華大學-中國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的前身清華大學建築系由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先生於1946年10月創辦。至今經過了六十餘年的發展歷程,累計有5,000餘名畢業生完成學業,成為活躍在國內外建築前沿領域的專業帥才。按照學科思想的演變可大致劃分為兩個階段。
前三十年以建築學院的創辦者梁思成先生提倡的建築「體形環境論」為特色,後三十年以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吳良鏞先生提出的 「人居環境科學」為指導,建築教育學科領域不斷拓展,始終引領中國建築教育的發展。
12.哥倫比亞大學-美國
哥倫比亞大學的建築系成立於1881年,身處曼哈頓這個充滿活力的大都會自然地在現代城市規劃相關的領域有著先天優勢。師資方面也能夠時常引進年輕的紐約新銳建築師。最著名的教授有老牌評論家弗蘭姆普敦,仍在進行活躍的建築實踐活動的史蒂文霍爾、弗蘭克蓋里,新生代的建築師格雷戈林等等。
哥大的風格總是給我們以未來的即視感,這確實是件很酷的事情。所以在二十世紀末二十一世紀初期的計算機設計大潮中,GSAPP一直處於無法被撼動的領頭羊地位。
以上就是對世界建築學專業排名詳情介紹,學校的排名是大家擇校的一個重要參考,但是小編覺得,地域、城市還有學校氛圍同樣也是需要考慮的因素。總之,在選擇一所學校的時候,我們更看重的是它的特色研究領域,而不是學校的排名和聲望。
❻ 世界頂級建築設計師排名世界十大建築設計師
戴帆(DAI FAN)是當今國際頂尖的建築設計師,在戴帆的中國浙江台州「海城新區」佔地13平方公版里的城市規劃與城權市設計中,此項目包括佔地面積1300畝的江南水鎮的規劃,佔地1200畝的高新科技產業園區的規劃與一系列交通建築、綜合型醫院、商業綜合體、酒店度假區、沿河風光游覽區、音樂廳、美術館、政府行政與金融中心的建築規劃與設計。
❼ 世界上近代最有名的設計師有哪些舉出10個
卡爾·拉格菲爾德、三宅一生、瓦倫蒂諾·加拉瓦尼、川久保玲、華倫天奴、高田賢三、山本耀司、克里斯汀-迪奧、亞歷山大·麥昆、喬治·阿瑪尼。
1、卡爾·拉格菲爾德
卡爾·拉格斐(1933年9月10日-2019年2月19日,Karl Lagerfeld),出生於德國漢堡市,德國著名服裝設計師。
人們稱他為「時裝界的凱撒大帝」或是「老佛爺」。2013年11月因涉嫌歧視胖子的言論被法國女性團體起訴。
說起卡爾·拉格斐,腦海里的第一反映永遠是Chanel的藝術總監招牌式的表情,佩戴著墨鏡,手拿抓扇、腦後拖著辮子,就是這永恆的墨鏡白發長辮的人卻佔領時尚圈制高點。
他永遠像「吃飽人參」一樣精力旺盛,精通德、英、法、意文,妙語連珠,他情迷傳統,又憧憬未來,被傳媒封為「當代文藝復興的代表」。
2019年2月19日,卡爾·拉格斐逝世,享年85歲。
2、三宅一生
三宅一生(1938年4月22日-),1938年4月22日出生,日本著名服裝設計師,他以極富工藝創新的服飾設計與展覽而聞名於世。
其後創建了自己的品牌,它根植於日本的民族觀念、習俗和價值觀,成為知名的世界優秀時裝品牌。
3、瓦倫蒂諾·加拉瓦尼
Valentino(瓦倫蒂諾·加拉瓦尼登),這位以富麗華貴、美艷灼人的設計風格著稱的世界服裝設計大師,用他那與生俱來的藝術靈感,在繽紛的時尚界引導著貴族生活的優雅,演繹著豪華、奢侈的現代生活方式。
他經營的Valentino瓦倫蒂諾品牌以考究的工藝和經典的設計,成為追求十全十美的社會名流們的忠愛。
他出色的成就被世界時裝界公認為雄居於包括法國的聖·洛朗、皮爾·卡丹等人在內的世界八大時裝設計師之首。
具傳奇色彩的時裝大師 Valentino Garavani 與他的商業夥伴 Giancarlo Giammetti 於 1960 年創立了 Valentino。
以 Valentino Garavani 命名的男女配飾系列,包括:手袋,皮鞋,小型皮具,腰帶以及手飾。高級訂造服的設計細節亦可見於凡此精美配飾系列,且多屬手工製造。
Valentino 的經典元素如花卉圖案、蝴蝶結和蕾絲亦予重新詮釋,令極富現代感的 Valentino 配飾更優雅精緻。
4、川久保玲
川久保玲(かわくぼ れい,英文:Rei Kawakubo,1942年10月11日-)是一位日本的服裝設計師,出生於東京,畢業於慶應義塾大學。1973年,她在東京建立了自己的公司,並向世界展示了一種革命性的新型穿衣方式。
1980年代前期,她以不對稱、曲面狀的前衛服飾聞名全球,受到許多時尚界人士的喜愛,從那開始,她就一直在為實驗而奮斗,永遠創造著比時裝界流行超前得多的原型和概念服裝。
此外,日本的知名服裝設計師當中,川久保玲是少數幾個未曾到國外留學,而且未曾主修過服裝設計的特殊設計師。
5、華倫天奴
卓凡尼·華倫天奴(GIOVANNI VALENTINO),著名時裝設計師,出生於義大利那不勒斯市(NAPLES),為世界頂級名牌[華倫天奴]始創家族之第三代繼承人。
6、高田賢三
高田賢三(1939年2月27日-),生於日本兵庫縣姫路市,日本時尚設計師。著名時尚品牌Kenzo(包括香水,化妝品及時裝)的創始人。
高田賢三這位法國籍的日本時裝設計師用自己的名賢三命名的KENZO品牌,已經不僅僅是時裝業的精品,在化妝品、香水領域也是大名鼎鼎。
KENZO的時裝不是那種標新立異的拔高,它有一點點傳統,有許多熱情的顏色,有活生生的圖案,還有幾分狂野。幾乎每一款都能找到實際穿著的場合,但吸引力之強卻使你絕不厭倦。
在雲集中提到:高田賢三還是青年的時候,他遠赴巴黎開始他的國際時裝設計師生涯,他有備而來,已經在日本對服裝有了深入的研究,雖然,他設計的服務對象從東方人轉為西方人,但絲毫沒有礙障,而從此,他開始了不以國界為設計范疇的國際性工作。
7、山本耀司
山本耀司,1943年出生於日本,日文名Yohji Yamamoto,是世界時裝日本浪潮的設計師和新掌門人。他以簡潔而富有韻味,線條流暢,反時尚的設計風格而著稱。
8、克里斯汀-迪奧
克里斯汀·迪奧(Christian Dior),1905年年出生於格蘭維爾,是一名設計師,也是迪奧的創始人,畢業於科學政治學院。1957年不幸卒於心臟病。
9、亞歷山大·麥昆
亞歷山大·麥昆(Alexander McQueen,本名:Lee Alexander McQueen,1969年3月17日-2010年2月11日),出生於倫敦,英國著名服裝設計師,有「壞孩子」之稱,被認為是英國的時尚教父。
1991年,進入聖·馬丁藝術設計學院,獲藝術系碩士學位。1992年,自創品牌。1993年起相繼在英國、日本、義大利等國的服裝公司工作。
在倫敦的一次時裝展中被《Vogue》的著名時裝記者IsabellaBlow采訪報導,使他從此走上國際舞台。1994年,擔任聖·馬丁藝術設計學院的裁縫教師。
1996年,為法國著名的「紀梵希」(Givenchy)設計室設計成衣系列。1997年,取代John Galliano擔任Givenchy這法國頂尖品牌的首席設計師。
1998年,他設計的「紀梵希』99春/秋時裝展」在巴黎時裝周上獲得一致好評。他在1998年裡為影片《泰坦尼克號》的女主角扮演者凱特溫絲萊特設計了她出席奧斯卡頒獎晚會的晚裝。
2010年2月11日,Alexander McQueen在倫敦家中自縊身亡。
10、喬治·阿瑪尼
喬治·阿瑪尼(Giorgio Armani),是一位著名的義大利時裝設計師。出生於義大利皮亞琴察,學習過醫葯及攝影,曾在切瑞蒂任男裝設計師,1975年創立喬治·阿瑪尼公司。
現在已成為時裝界最響亮的品牌之一。曾獲奈門-馬科斯獎、美國國際設計師協會等獎項,曾在14年內包攬了全球30多項服裝大獎。
2018年12月,世界品牌實驗室發布《2018世界品牌500強》榜單,喬治·阿瑪尼排名第367。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卡爾·拉格菲爾德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三宅一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瓦倫蒂諾·加拉瓦尼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川久保玲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卓凡尼·華倫天奴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高田賢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山本耀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克里斯汀·迪奧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亞歷山大·麥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喬治·阿瑪尼
❽ 世界十大建築師及其代表作品
四大現代建築大師是 密斯凡德羅(范斯沃斯住宅) 勒柯布西耶(馬賽公寓 朗香教堂 薩伏伊別墅) 弗蘭克賴特 (流水別墅) 格羅皮烏斯(開辦包豪斯)
與他們四個齊名的還有阿爾瓦阿爾托(瑪利亞別墅)
至於你說的十大,我就不知道哪十大了。太多了根本舉不完
我簡單的說幾個比較有影響力 也是我比較喜歡的
1 白色派代表:理查德邁耶 (羅馬千禧年堂 史密斯住宅 )
2現代主義:貝律銘(中銀大廈 香山飯店 盧浮宮擴建工程)
3解構主義:弗蘭克蓋里 (古根海姆博物館) 扎哈哈迪德( Vitra消防站)
4高技派 :我最最最最愛的 倫佐皮亞諾 (巴黎皮蓬杜文化藝術中心) 諾曼福斯特(香港匯豐銀行大廈)
5後現代:文丘里(母親之家) 馬里奧博塔(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
這些夠了嗎? 不夠我再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