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論科學技術對建築裝飾設計的影響
這個題目有意思
我想聊聊
科學技術對裝修的影響甚大
1 新型的建築裝飾材料可以解決很版多裝修中的權問題
2新型的建築裝飾材料可以大大提升裝修的速度
3新型的建築裝飾材料更加環保更加人性化更加符合今時今日的生態環境
4新型的建築裝飾材料及工藝是在原有基礎上升級更加符合現代人的審美觀點
大體說了幾點 總結下
科技帶來的成果不但運用在軍事上,科學上,同時也在慢慢的改變生活。
現在都有集成樓房的出現,幾天可以蓋好一座大樓,這都是現代科技的成果。
裝修也是一樣,隨著材料,工藝的不斷進化,會越來越方便快捷,好別吃自助餐一樣,真正的實現集成概念。也許N年以後裝修裡面沒有了設計師,沒有了工人,只有電腦選擇,機械施工。
我的概念裝修,就是一個儀器放在房子中就會自動繪制好原始結構圖紙,輸入功能要求與風格要求,就會自動繪制平面布置圖與效果圖···
那一天···我就下崗了···哈哈
Ⅱ 安東尼·高迪的建築設計分析
這段話來自《科學大觀園》雜志2008年24期中一篇名為「聖家族大教堂內」的文章。裡面有段話是容這樣說的。
高迪早期作品都有精心繪制的圖紙,以後僅畫草圖,主要靠模型推敲設計,在漫長的設計周期中反復推敲、精益求精,幾乎是無止境地追求藝術上的完美,是名副其實的研究性設計。教堂設計的後期反映高迪的創作思想進一步發展,造型趨向純凈、抽象和粗獷。可惜高迪並沒有將設計最終完成,未完成的教堂以成為建築藝術上的重要里程碑。令人不解的是教堂至今始終不停地在建設,據說是根據高迪藝術傳人的理解在進行,連天才本人還不滿意的作品,一般傳人怎麼有能力去完成呢?
如果樓主需要這篇或者關於高迪的其它文章,請留下郵箱或hi我。
Ⅲ 考研各科目的考試時間
沒有風平浪靜的海面,沒有一帆風順的人生,也沒有不經歷風雨就能隨隨便便看到的彩虹,人總是要經歷過一系列挫折、磨礪、犯錯之後,才能收獲成長。考研路也是如此,多少經驗和教訓都是從犯錯中得來,因此希望大家都不怕犯錯,珍惜犯錯的機會,從失敗中收獲成長。
考研各科目的考試時間:它一共分兩天考,第一天上午政治,早上的8:30到11:30,下午英語,14:00到17:00。第二天上午數學或專業基礎課早上8:30到11:30,下午專業課14:00-17:00。
考研前決定
對於考研,當我們決定了,那麼就全力以赴,無論最後結果如何。在這里祝考研學子成功。
Ⅳ 我國未來五年科學規劃的十大方略是什麼
科學發展的十大方略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基於對「十一五」時期我國發展面臨的國內外環境新變化、新特點、新趨勢的判斷,不僅提出了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戰略方針,而且第一次提出了全面推進科學發展的十大方略,從實踐的角度,回答了人們普遍關注的「怎樣實現科學發展」的問題。
第一方略:堅持做好「三農」工作,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統籌城鄉發展的重大戰略決策。「三農」問題是決定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的關鍵問題,也是關系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問題。目前,制約農業和農村發展的深層矛盾尚未消除,促進農民持續穩定增收的長效機制尚未形成,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滯後的局面也還沒有根本改變,解決「三農」問題依然是一項長期的歷史任務,必須始終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
第二方略:堅持轉變增長方式,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不轉變,能源資源瓶頸制約就難以打破,經濟運行就不可能進入良性循環,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勢頭也難以長期保持。要把轉變增長方式作為「十一五」時期的戰略重點,使經濟增長建立在提高人口素質、高效利用資源、減少環境污染、注重質量效益的基礎上,並努力取得突破性進展。
第三方略:堅持自主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自主創新能力則是一個國家競爭力的核心。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是保持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的重要支撐,是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重要支撐,也是提高我們國家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的重要支撐。要努力建設創新型國家,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科學技術發展的戰略基點和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大力提高原始性創新能力、集成創新能力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努力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科技創新之路。
第四方略:堅持擴大國內需求,擴大消費的拉動作用。在國際市場不斷波動的情況下,更要深刻認識擴大內需的戰略意義,處理好外需與內需的關系,堅定不移地擴大國內需求,牢牢把握發展的主動權。
第五方略:堅持深化改革,增強發展活力。不失時機地推進改革,既是形成更具活力更加開放的體制機制、從根本上解決我國生產力發展諸多矛盾和問題的必由之路,也是適應日趨激烈的國際經濟技術競爭的迫切需要。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敢於攻堅、銳意進取,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加大改革力度,著重推進體制創新,爭取在一些關鍵領域和重要環節上取得突破,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動力和體制保證。
第六方略:堅持對外開放,實現互利共贏。在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聯系日益緊密的情況下,必須樹立全球戰略意識,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揚長避短,趨利避害,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和競爭,使對外開放更好地促進國內發展。
第七方略:堅持統籌區域發展,推動東中西部良性互動。要按照中央提出的方針政策和工作部署繼續積極推進,總的目標是,通過健全市場機制、合作機制、互助機制、扶持機制,逐步扭轉區域發展差距拉大的趨勢,形成東中西部相互促進、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新格局。
第八方略:堅持節約優先,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解決好能源資源不足的矛盾,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個重大問題。必須充分認識節約能源資源的極端重要性,把節約能源資源作為一項基本國策,堅持開發節約並重、節約優先,加快建立資源節約型社會。
第九方略:堅持保護環境,促進發展與生態環境相協調。保護生態環境,關系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關系中華民族發展的長遠利益。必須充分認識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艱巨性、長期性,堅持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加大保護生態環境的力度,逐步改善生態環境,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第十方略:堅持從解決群眾最關心的現實問題入手,推進和諧社會建設。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要求,從解決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現實問題入手,扎扎實實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
這十大方略,凝結著共產黨作為執政黨的幾代人帶領人民群眾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心血,也反映了多年來世界各國發展的經驗教訓。十大方略相輔相成,是一個整體、一個系統、一個目標,這就是切實把經濟社會發展轉入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軌道
Ⅳ 設計主要有那些分類
1.工業設計
工業設計(Instrial Design),簡稱ID。指以工學、美學、經濟學為基礎對工業產品進行設計。工業設計分為產品設計、環境設計、傳播設計、設計管理4類;包括造型設計、機械設計、電路設計、服裝設計、環境規劃、室內設計。
2.機械設計(machine design),
根據使用要求對機械的工作原理、結構、運動方式、力和能量的傳遞方式、各個零件的材料和形狀尺寸、潤滑方法等進行構思、分析和計算並將其轉化為具體的描述以作為製造依據的工作過程。
3.環境設計
環境設計(environment design)是一門復雜的交叉學科,涉及的學科包括建築學、城市規劃學、景觀設計學、人類工程學、環境心理學、設計美學、社會學、史學、考古學、宗教學、環境生態學、環境行為學等學科。
環境設計是指對於建築室內外的空間環境,通過藝術設計的方式進行設計和整合的一門實用藝術。
4.建築設計
建築設計(Architectural Design )是指建築物在建造之前,設計者按照建設任務,把施工過程和使用過程中所存在的或可能發生的問題,事先作好通盤的設想,擬定好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方案,用圖紙和文件表達出來。
5.室內設計
室內設計是根據建築物的使用性質、所處環境和相應標准,運用物質技術手段和建築設計原理,創造功能合理、舒適優美、滿足人們物質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內環境。這一空間環境既具有使用價值,滿足相應的功能要求,同時也反映了歷史文脈、建築風格、環境氣 氛等精神因素。
6.服裝設計
服裝設計師(Apparel Designer)直接設計的是產品,間接設計的是人品和社會。隨著科學與文明的進步,人類的藝術設計手段也在不斷發展。信息時代,人類的文化傳播方式與以前相比有了很大變化,嚴格的行業之間的界限正在淡化。
服裝設計屬於工藝美術范疇,是實用性和藝術性相結合的一種藝術形式。設計(Design)意指計劃、構思、設立方案,也含有意象、作圖、造型之意,而服裝設計的定義就是解決人們穿著生活體系中諸問題的富有創造性的計劃及創作行為。
7.網站設計
網站設計,要能充分吸引訪問者的注意力,讓訪問者產生視覺上的愉悅感。因此在網頁創作的時候就必須將網站的整體設計與網頁設計的相關原理緊密結合起來。
網站設計是將策劃案中的內容、網站的主題模式,以及結合自己的認識通過藝術的手法表現出來;而網頁製作通常就是將網頁設計師所設計出來的設計稿,按照W3C規范用html(標准通用標記語言下的一個應用)將其製作成網頁格式。
8.平面設計
平面設計(graphic design),也稱為視覺傳達設計,是以「視覺」作為溝通和表現的方式,透過多種方式來創造和結合符號、圖片和文字,藉此作出用來傳達想法或訊息的視覺表現。
平面設計師可能會利用字體排印、視覺藝術、版面(page layout)、電腦軟體等方面的專業技巧,來達成創作計劃的目的。平面設計通常可指製作(設計)時的過程,以及最後完成的作品。
9.影視動畫設計
影視動畫,顧名思義就是動畫電影。
影視三維動畫涉及影視特效創意、前期拍攝、影視3D動畫、特效後期合成、影視劇特效動畫等。
(5)建築設計是一個科學問題擴展閱讀:
設計
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知識社會的到來、創新形態的嬗變,設計也正由專業設計師的工作向更廣泛的用戶參與演變,以用戶為中心的、用戶參與的創新設計日益受到關注,用戶參與的創新2.0模式正在逐步顯現。
用戶需求、用戶參與、以用戶為中心被認為是新條件下設計創新的重要特徵,用戶成為創新2.0的關鍵詞,用戶體驗也被認為是知識社會環境下創新2.0模式的核心。設計不再是專業設計師的專利,以用戶參與、以用戶為中心也成為了設計的關鍵詞,Fab Lab、Living Lab等的創新設計模式的探索正在成為設計的創新2.0模式。
最簡單的關於設計的定義、就是一種「有目的的創作行為」。
然而設計也是一種職業。例如在電影業中有場景設計一職,在印刷業中,有包裝設計一職。與英文使用不同的是、英文的Designer一詞、在中文使用時、設計與設計師兩個詞都能共同稱呼。而由「設計」這個詞,沿伸出來有相當多的理論和議題,以「設計」為職業的社會環境通常就叫做「設計界」。
設計界因在歐美國家理論發展歷史悠久,故設計史和相關理論,常以歐美的工業設計,建築設計為兩大主流。
由於設計行為一般都解釋為有明確目標的,因此在近代將與設計意涵相反的創作,稱為亂數、隨機等等。
在西方,大型的設計系統,往往以Architecture建築來稱呼。這邊指的建築並非具體的建築學、而是一種抽象的形容。
設計目前在中國已成為一種新興發展職業。
Ⅵ 中國建築上海設計研究院十所是否正規那麼多的所有什麼區別么
肯定正規,因為這是國企啊。
下面是簡介:
中國建築上海設計研究院是指中國建築上海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是以建築設計為主的國家大型甲級建築設計院,是世界500強企業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的核心成員企業。 上海院是中國最大的建築設計集團——中國中建設計集團的核心成員。
其他設計院那麼多所都是掛靠的,實際每個所按照每個所的自己管理,等於就是一個個私企,一塌糊塗,龍蛇混雜,合同都是簽私企合同的,根本不是簽院里的,什麼事又有,還欠工資,騙方案也很正常,流動量很大,一個大糞坑。
(6)建築設計是一個科學問題擴展閱讀:
研究院,在學術界,稱其為科學試驗的研究機構。是大學之後的進階教育研究機構,一般設於大學中,以「某大學某研究生院」的形式存在,也有獨立設立者。
研究院與研究生院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港澳地區一般將「研究生院」稱為「研究院」。
教育性質
研究院,台灣稱為研究所,一般是大學之後的進階教育研究機構,設於大學中,以「某大學某研究生院」的形式存在,也有獨立設立者。研究生院需大學畢業及同等學歷才能取得報考或申請入學資格,主要為培養碩士、博士人才及進行基礎研究工作,許多大學教授也會在研究生院開課並領導研究工作。
企業性質
企業性質的資金很大部分來自企業,為企業提供技術支撐、為企業持續發展服務。
企業性質的研究院的研究機構(智庫),但只是同名,不具教育性質,也無法取得學歷證明。
政府性質
政府性質的資金當然來自國家撥款,研究政治、經濟、科技等方面前沿的東西,為國家服務。研究院一般都不具體生產什麼,只是研究和找到完成一件事的可行方法:如某企業研究院在原料中加入一定量某稀土大大改善了磁性材料的磁性能,再如中物院激光研究所做出了激光摧毀衛星的理論模型。
參考資料:網路-中國建築上海設計研究院
Ⅶ 關於室內設計,平面前景問題
我來回答,參考以下資料,希望對你有用
室內設計原理
第一章 室內設計的含義和基本觀點
人的一生,絕大部分時間是在室內度過的,因此,人們設計創造的室內環境,必然會直接關繫到室內生活、生產活動的質量,關繫到人們的安全、健康、效率、舒適等等。室內環境的創造,應該把保障安全和有利於人們的身心健康作為室內設計的首要前提。人們對於室內環境除了有使用安排、冷暖光照等物質功能方面的要求之外,還常有與建築物的類型、性格相適應的室內環境氛圍、風格文脈等精神功能方面的要求。
由於人們長時間半生活活動於室內,因此現代室內設計,或稱室內環境設計,相對地是環境設計系列中和人們關系最為密切的環節。室內設計的總體,包括藝術風格,從宏觀來看,往往能從一個側面反映相應時期社會物質和精神生活的特徵。隨著社會發展的歷代的室內設計,總是具有時代的印記,猶如一部無字的史書。這里由於室內設計從設計構思、施工工藝、裝飾材料到內部設施,必須和社會當時的物質生產水平、社會文化和精神生活狀況聯系在一起;在室內空間組織、平面布局和裝飾處理等方面,從總體說來,也還和當時的哲學思想、美學觀點、社會經濟、民俗民風等密切相關。從微觀的、個別的作品來看,室內設計水平的高低、質量的優劣又都與設計者的專業素質和文化藝術素養等聯系在一起。至於各個單項設計最終實施後成果的品位,又和該項工程具體的施工技術、用材質量、設施配置情況,以及與建設者的協調關系密切相關,即設計是具有決定意義的最關鍵的環節和前提,但最終成果的質量有賴於:設計——施工——用材——與業主關系的整體協調。
室內設計的含義
室內設計是根據建築物的使用性質、所處環境和相應標准,運用物質技術手段和建築美學原理,創造功能合理、舒適優美、滿足人們物質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內環境。這一空間環境既具有使用價值,滿足相應的功能要求,同時也反映了歷史文脈、建築風格、環境氣氛等精神因素。
上述含義中,明確地把「創造滿足人們物質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內環境」作為室內設計的目的,即以人為本,一切圍繞為人的生活生產活動創造美好的室內環境。
同時,室內設計中,從整體上把握設計對象的依據因素則是:
使用性質——為什麼樣功能設計建築物和室內空間;
所在場所——這一建築物和室內空間的周圍環境狀況;
經濟投入——相應工程項目的總投資和單方造價標準的控制。
設計構思時,需要運用物質技術手段,即各類裝飾材料和設施設備等,這是容易理解的;還需要遵循建築美學原理,這是因為室內設計的藝術性,除了有與繪畫、雕塑等藝術之間共同的美學法則之外,作為「建築美學」,更需要綜合考慮使用功能、結構施工、材料設備、造價標准等多種因素。建築美學總是和實用、技術、經濟等因素聯結在一起,這是它有別於繪畫、雕塑等純藝術的差異所在。
現代室內設計既有很高的藝術性的要求,其涉及的設計內容又有很高的技術含量,並且與一些新興學科,如:人體工程學、環境心理學、環境物理學等關系極為密切。現代室內設計已經在環境設計中發展成為獨立的新興學科。
對室內設計含義的理解,以及它與建築設計的關系,從不同的視角、不同的側重點來分析,許多學者都有不少具有深刻見解、值得我們仔細思考和借鑒的觀點,例如:
認為室內設計「是建築設計的繼續和深化,是室內空間和環境的再創造」。
認為室內是「建築的靈魂,是人與環境的聯系,是人類藝術與物質文明的結合」。
我國前輩建築師戴念慈先生認為「建築設計的出發點和著眼點是內涵的建築空間,把空間效果作為建築藝術追求的目標,而界面、門窗是構成空間必要的從屬部分。從屬部分是構成空間的物質基礎,並對內涵空間使用的觀感起決定性作用,然而畢竟是從屬部分。至於外形只是構成內涵空間的必然結果」。
建築師普拉特納則認為室內設計「比設計包容這些內部空間的建築物要困難得多」,這是因為在室內「你必須更多地同人打交通,研究人們的心理因素,以及如何能使他們感到舒適、興奮。經驗證明,這比同結構、建築體系打交道要費心得多,也要求有更加專門的訓練」。
美國前室內設計師協會主席亞當指出「室內設計涉及的工作要比單純的裝飾廣泛得多,他們關心的范圍已擴展到生活的每一方面,例如:住宅、辦公、旅館、餐廳的設計,提高勞動生產率,無障礙設計,編制防火規范和節能指標,提高醫院、圖書館、學校和其他公共設施的使用效率。總之一句話,給予各種處在室內環境中的人以舒適和安全」。
白俄羅斯建築師E&S226;巴諾瑪列娃認為,室內設計是設計「具有視覺限定的人工環境,以滿足生理和精神上的要求,保障生活、生產活動的需求」,室內設計也是「功能、空間形體、工程技術和藝術的相互依存和緊密結合」。
室內裝飾、裝修和設計的區別與聯系
室內裝飾或裝潢、室內裝修、室內設計,是幾個通常為人們所認同的,但內在含義實際上是有所區別的詞義。
室內裝飾或裝潢:裝飾和裝潢原義是指「器物或商品外表」的「修飾」,是著重從外表的、視覺藝術的角度來探討和研究問題。例如對室內地面、牆面、頂棚等各界面的處理,裝飾材料的選用,也可能包括對傢具、燈具、陳設和小品的選用、配置和設計。
室內裝修:Finishing一詞有最終完成的含義,室內裝修著重於工程技術、施工工藝和構造做法等方面,顧名思義主要是指土建施工完成之後,對室內各個界面、門窗、隔斷等最終的裝修工程。
室內設計:如本節上述含義,現代室內設計是綜合的室內環境設計,它既包括視覺環境和工程技術方面的問題,也包括聲、光、熱等物理環境以及氛圍、意境等心理環境和文化內涵等內容。
室內設計的基本觀點
現代室內設計,從創造出滿足現代功能、符合時代精神的要求出發,強調需要確立下述的一些基本觀點:
一、以滿足人和人際活動的需要為核心
「為人民服務,這正是室內設計社會功能的基石。」室內設計的目的是通過創造室內空間環境為人服務,設計者始終需要把人對室內環境的要求,包括物質使用和精神兩方面,放在設計的首位。由於設計的過程中矛盾錯綜復雜,問題千頭萬緒,設計者需要清醒地認識到以人為本,為人服務,為確保人們的安全和身心健康,為滿足人和人際活動的需要作為設計的核心。為人服務這一平凡的真理,在設計時往往會有意無意地因從多項局部因素考慮而被忽視。
現代室內設計需要滿足人們的生理、心理等要求,需要綜合地處理人與環境、人際交往等多項關系,需要在為人服務的前提下,綜合解決使用功能、經濟效益、舒適美觀、環境氛圍等種種要求。設計及實施的過程中還會涉及材料、設備、定額法規以及與施工管理的協調等諸多問題。可以認為現代室內設計是一項綜合性極強的系統工程,但是現代室內設計的出發點和歸宿只能是為人和人際活動服務。
從為人服務這一「功能的基石」出發,需要設計者細致入微、設身處地地為人們創造美好的室內環境。因此,現代室內設計特別重視人體工程、環境心理學、審美心理學等方面的研究,用以科學地、深入地了解人們的生理特點、行為心理和視覺感受等方面對室內環境的設計要求。
針對不同的人,不同的使用對象,相應地應該考慮有不同的要求。例如:幼兒園室內的窗檯,考慮到適應幼兒的尺度,窗檯高度常由通常的900~1000cm降至450~550cm,樓梯踏步的高度也在12cm左右,並設置適應兒童和成人尺度的二檔扶手;一些公共建築顧及殘疾人的通行和活動,在室內外高差、垂直交通、顧所盥洗等許多方面應作無障礙設計;近年來地下空間的疏散設計,如上海的地鐵車站,考慮到老年人和活動反應較遲緩的人們的安全疏散時間的計算公式中,引入了為這些人安全疏散多留1min的疏散時間餘地。上面的三個例子,著重是從兒童、老年人、殘疾人等人們的行為生理的特點來考慮。
在室內空間的組織、色彩和照明的選用方面,以及對相應使用性質室內環境氛圍的烘托等方面,更需要研究人們的行為心理、視覺感受方面的要求。例如:教堂高聳的室內空間具有神秘感,會議廳規正的室內空間具有庄嚴感,而娛樂場所絢麗的色彩和繽紛閃爍的照明給人以興奮、愉悅的心理感受。我們應該充分運用現時可行的物質技術手段和相應的經濟條件,創造出首先是為了滿足人和人際活動所需的室內人工環境。
二、加強環境整體觀
現代室內設計的立意、構思,室內風格和環境氛圍的創造,需要著眼於對環境整面的考慮。現代室內設計,從整體觀念上來理解,應該看成是環境設計系列中的「鏈中一環」。
室內設計的「里」,和室外環境的「外」,可以說是一對相輔相成辯證統一的矛盾,正是為了更深入地做好室內設計,就愈加需要對環境整體有足夠的了解和分析,著手於室內,但著眼於「室外」。當前室內設計的弊病之一——相互類同,很少有創新和個性,對環境整體缺乏必要的了解和研究,從而使設計的依據漢於一般,設計構思局限封閉。看來,忽視環境與室內設計關系的分析,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現代室內設計,或稱室內環境設計,這里的「環境」著重有兩層含義:
一層含義是,室內環境是指包括室內空間環境、視覺環境、空氣質量環境、聲光熱等物理環境、心理環境等許多方面,在室內設計時固然需要重視視覺環境的設計,但是不應局限於視覺環境,對室內聲、光、熱等物理環境,空氣質量環境以及心理環境等因素也應極為重視,因為人們對室內環境是否舒適的感受,總是綜合的。一個悶熱、雜訊背景很高的室內,即使看上去很漂亮,待在其間也很難給人愉悅的感受。一些涉外賓館中投拆意見比較集中的,往往是晚間電梯、鍋爐房的低頻雜訊和盥洗室中潔具管道的雜訊,影響休息。不少賓館的大堂,單純從視覺感受出發,過量地選用光亮硬質的裝飾材料,從地面到牆面,從樓梯、走馬廊的欄板到服務台的檯面、櫃面,使大堂內的混響時間過長,說話時清晰度很差,當然造價也很高。美國室內設計師費歇爾來訪上海時,對落腳的一家賓館就有類似上述的評價。
另一層含義是,把室內設計看成自然環境——城鄉環境——社區街坊、建築室外環境——室內環境,這一環境系列的有機組成部分,是「鏈中一環」,它們相互之間有許多前因後果,或相互制約和提示的因素存在。
香港室內設計師D&S226;凱勒先生在浙江東陽的一次學術活動中,曾認為旅遊旅館室內設計的最主要的一點,應該是讓旅客在室內很容易聯想到自己是在什麼地方。明斯克建築師E&S226;巴諾瑪列娃也曾提到「室內設計是一項系統,它與下列因素有關,即整體功能特點、自然氣候條件、城市建設狀況和所在位置,以及地區文化傳統和工程建造方式等等」。環境整體意識薄弱,就容易就事論事,「關起門來做設計」,使創作的室內設計缺乏深度,沒有內涵。當然,使用性質不同,功能特點各異的設計任務,相應地對環境系列中各項內容聯系的緊密程度也有所不同。但是,從人們對室內環境的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的綜合感受說來,仍然應該強調對環境整體應予充分重視。
三、科學性與藝術性的結合
現代室內設計的又一個基本觀點,是在創造室內環境中高度重視科學性,高度重視藝術性,及其相互的結合。從建築和室內發展的歷史來看,具有創新精神的新的風格的興起,總是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相適應。社會生活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價值觀和審美觀的改變,促使室內設計必須充分重視並積極運用當代科學技術的成果,包括新型的材料、結構構成和施工工藝,以及為創造良好聲、光、熱環境的設施設備。現代室內設計的科學性,除了在設計觀念上需要進一步確立以外,在設計方法和表現手段等方面,也日益予以重視,設計者已開始認真的以科學的方法,分析和確定室內物理環境和心理環境的優劣,並已運用電子計算機技術輔助設計和繪圖。貝聿銘先生早在80年代來滬講學時所展示的華盛頓藝術館東館室內透視的比較方案,就是以電子計算機繪制的,這些精確繪制的非直角的形體和空間關系,極為細致真實地表達了室內空間的視覺形象。
一方面需要充分重視科學性,另一方面又需要充分重視藝術性,在重視物質技術手段的同時,高度重視建築美學原理,重視創造具有表現力和感染力的室內空間和形象,創造具有視覺愉悅感和文化內涵的室內環境,使生活在現代社會高科技、高節奏中的人們,在心理上、精神上得到平衡,即現代建築和室內設計中的高科技和高感情問題。總之,是科學性與藝術性、生理要求與心理要求、物質因素與精神因素的平衡和綜合。
在具體工程設計時,會遇到不同類型和功能特點的室內環境,對待上述兩個方面的具體處理,可能會有所側重,但從宏觀整體的設計觀念出發,仍然需要將兩者結合。科學性與藝術性兩者決不是割裂或者對立,而是可以密切結合的。義大利設計師P&S226;納維設計的羅馬小體育宮和者靈展覽館,尼邁亞設計的巴西利亞菲特拉教堂,屋蓋的造型既符合鋼筋混凝土和鋼絲網水泥的結構受力要求,結構的構成和構件本身又極具藝術表現力;荷蘭鹿特丹辦理工程審批的市政辦公樓,室內拱形頂的走廊結合頂部採光,不作裝飾的樑柱處理,在辦公建築中很好地體現了科學性與藝術性的結合。
從宏觀整體看,正如前述,建築物和室內環境,總是從一個側面反映當代社會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特徵,銘刻著時代的印記,但是現代室內設計更需要強調自覺地在設計中體現時代精神,主動地考慮滿足當代社會生活活動和行為模式的需要,分析具有時代精神的價值觀和審美觀,積極採用當代物質技術手段。
同時,人類社會的發展,不論是物質技術的,還是精神文化的,都具有歷史延續性。追蹤時代和尊重歷史,就其社會發展的本質講是有機統一的。在室內設計中,在生活居住、旅遊休息和文化娛樂等類型的室內環境里,都有可能因地制宜地採取具有民族特點、地方風格、鄉土風格,充分考慮歷史文化的延續和發展的設計手法。應該指出,這里所說的歷史文脈,並不能簡單地只從形式、符號來理解,而是廣義地涉及規劃思想、平面布局和空間組織特徵,甚至設計中的哲學思想和觀點。日本著名建築師丹下健三為東京奧運會設計的代代木國立競技館,盡管是一座採用懸素結構的現代體育館,但從建築形體和室內空間的整體效果,確實可說它既具時代精神,又有日本建築風格的某些內在特徵;阿聯酋沙加的國際機場,同樣的,也既是現代的,又凝聚著伊斯蘭建築的特徵,它不是某些符號的簡單搬用,而是體現這一建築和室內環境既具時代感、又尊重歷史文脈的整體風格。
五、動態和可持續的發展觀
我國清代文人李漁,在他室內裝修的專著中曾寫道:「與時變化,就地權宜」「幽齋陳設,妙在日異月新」即所謂「貴活變」的論點。他還建議不同房間的門窗,應設計成不同的體裁和花式,但是具有相同的尺寸和規格,以便根據使用要求和室內意境的需要,使各室的門窗可以更替和互換。李漁「活變」的論點,雖然還只是從室內裝修的構件和陳設等方面去考慮,但是它已經涉及了因時、因地的變化,把室內設計以動態的發展過程來對待。
現代室內設計的一個顯著的特點,是它對由於時間的推移,從而引起室內功能相應的變化和改變,顯得特別突出和敏感。當今社會生活節奏日益加快,建築室內的功能復雜而又多變,室內裝飾材料、設施設備、甚至門窗等構配件的更新換代也日新月異。總之,室內設計和建築裝修的「無形折舊」更趨突出,更新周期日益縮短,而且人們對室內環境藝術風格和氣氛的欣賞和追求,也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在改變。
據悉,日本東京男子西服店近年來店面及鋪面的更新周期僅為一年半,我國上海市不少餐館、理發廳、照相館和服裝商店的更新周新也只有2-3年,旅館、賓館的更新周期約為5-7年。隨著市場經濟、競爭機制的引進,購物行為和經營方式的變化,新型裝飾材料、高效照明和空調設備的推出,以及防火規范、建築標準的修改等等因素,都將促進現代室內設計在空間組織、平面布局、裝修構造和設施安裝等方面都留有更新改造的餘地,把室內設計的依據因素、使用功能、審美要求等等,都不看成是一成不變的,而且以動態發展的過程來認識和對待。室內設計動態發展的觀點同樣也涉及其他各類公共建築和量大面廣居住建築的室內環境。
「可持續發展」一詞最早是在80年代中期歐洲的一些發達國家提出來的,1989年5月聯合國環境署發展了《關於可持續發展的聲明》,提出「可持續發展系指滿足當前需要而不削弱子孫後代滿足其需要之能力的發展」。199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國際建築師協會共同召開了「為可持續的未來進行設計」的世界大會,其主題為各類人為活動應重視有利於今後在生態、環境、能源、土地利用等方面的可持續發展,聯繫到現代室內環境的設計和創造,設計者必須不是急功近利、只顧眼前,而要確立節能、充分節約與利用室內空間、力求運用無污染的「綠色裝飾材料」以及創造人與環境、人工環境與自然環境相協調的觀點。動態和可持續的發展觀,即要求室內設計者既考慮發展有更新可變的一面,又考慮到發展在能源、環境、土地、生態等方面的可持續性。
綜上所述,現代室內設計的基本觀點可以歸納為:
第二章 室內設計的內容、分類和方法步驟
現代室內設計,也稱室內環境設計,所包含的內容和傳統的室內裝飾相比,涉及的面更廣,相關的因素更多,內容也更為深入。
室內環境的內容和感受
室內環境的內容,涉及到由界面圍成的空間形狀、空間尺度的室內空間環境,室內聲、光、熱環境,室內空氣環境(空氣質量、有害氣體和粉塵含量、放射劑量……)等室內客觀環境因素。由於人是室內環境設計服務的主體,從人們對室內環境身心感受的角度來分析,主要有室內視覺環境、聽覺環境、觸感環境、嗅覺環境等,即人們對環境的生理和心理的主觀感受,其中又以視覺感受最為直接和強烈。客觀環境因素和人們對環境的主觀感受,是現代室內環境設計需要探討和研究的主要問題。
室內環境設計需要考慮的方面,隨著社會生活發展和科技的進步,還會有許多新的內容,對於從事室內設計的人員來說,雖然不可能對所有涉及的內容全部掌握,但是根據不同功能的室內設計,也應盡可能熟悉相應有關的基本內容,了解與該室內設計項目關系密切、影響最大的環境因素,使設計時能主動和自覺地考慮諸項因素,也能與有關工種專業人員相互協調、密切配合,有效地提高室內環境設計的內在質量。
例如現代影視廳,從室內聲環境的質量考慮,對聲音清晰度的要求極高。室內聲音的清晰與否,主要決定於混響時間的長短,而混響時間與室內空間的大小、界面的表面處理和用材料關系最為密切。室內的混響時間越短,聲音的清晰度越高,這就要求在室內設計時合理地降低平頂,包去平面中的隙面,使室內空間適當縮小,對牆面、地面以及座椅面料均選用高吸聲的紡織面料,採用穿孔的吸聲平頂等措施,以增大界面的吸聲效果。上海新建影城中不少的影視廳,即採用了上述手法,室內混響時間400HZ高頻僅在0.7S左右,影響演播時的音質效果較好,而音樂廳由於相應要求混響時間較長,因此廳內體積較大,裝飾材料的吸聲要求及布置方式也與影視廳不同。這說明對影視廳、音樂廳室內的藝術處理,必須要以室內聲環境的要求為前提。
又如近年來一些住宅的室內裝修,在居室中過多地鋪設陶瓷類地磚,也許是從美觀和易於清潔的角度考慮而選用,但是從室內熱環境來看,由於這類鋪地材料的導熱系數過大,給較長時間停留於居室中的人體帶來不適。
上述的二個例子說明,室內舒適優美環境的創造,一方面需要富有激情,考慮文化的內涵,運用建築美原理進行創作,同時又需要以相關的客觀環境因素作為設計的基礎。主觀的視覺感受或環境氣氛的創造,需要與客觀環境因素緊密結合在一起;或者說,上述的客觀環境因素是創造優美視覺環境時的「潛台詞」,因為通常這些因素需要從理性的角度去分析掌握,盡管它們並不那麼顯露,但對現代室內設計卻是至關重要的。
室內設計的內容和相關因素
現代室內設計涉及的面很廣,但是設計的主要內容可以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這些方面的內容,相互之間又有一定的內在聯系:1、 室內空間組織和界面處理
室內設計的空間組織,包括平面布置,首先需要對原有建築設計的意圖充分理解,對建築物的總體布局、功能分析、人流動向以及結構體系等有深入的了解,在室內設計時對室內空間和平面布置予以完善、調整或再創造。由於現代社會生活的節奏加快,建築功能發展或變換,也需要對室內空間進行改造或重新組織,這在當前對各類建築的更新改建任務中是最為常見的。室內空間組織和平面布置,也必然包括對室內空間各界面圍合方式的設計。
室內界面處理,是指對室內空間的各個圍合——地面、牆面、隔斷、平頂等各界的使用功能和特點的分析,界面的形狀、圖形線腳、肌理構成的設計,以及界面和結構的連接構造,界面和風、水、電等管線設施的協調配合等方面的設計。
附帶需要指明的一點是,界面處理不一定要做「加法」。從建築的使用性質、功能特點方面考慮,一些建築物的結構構件,也可以不加裝飾,作為界面處理的手法之一,這正是單純的裝飾和室內設計在設計思路上的不同之處。
室內空間組織和界面處理,是確定室內環境基本形體和線形的設計內容,設計時以物質功能和精神功能為依據,考慮相關的客觀環境因素和主觀的身心感受。
2、 室內光照、色彩設計和材質選用
正是由於有了光,才使人眼能夠分清不同的建築形體和細部」,光照是人們對外界視覺感受的前提。
室內光照是指室內環境的天然採光和人工照明,光照除了能滿足正常的工作生活環境的採光,照明要求外,光照和光影效果還能有效地起到烘托室內環境氣氛的作用。
色彩是室內設計中最為生動、最為活躍的因素,室內色彩往往給人們留下室內環境的第一印象。色彩最具表現力,通過人們的視覺感受產生的生理、心理和類似物理的效應,形成豐富的聯想、深刻的寓意和象徵。
光和色不能分離,除了色光以外,色彩還必須依附於界面、傢具、室內織物、綠化等物體。室內色彩設計需要根據建築物的性格、室內使用性質、工作活動特點、停留時間長短等因素,確定室內主色調,選擇適當的色彩配置。
材料質地的選用,是室內設計中直接關繫到實用效果和經濟效益的重要環節,巧於用材是室內設計中的一大學問。飾面材料的選用,同時具有滿足使用功能和人們身心感受這兩方面的要求,例如堅硬、平整的花崗石地面,平滑、精巧的鏡面飾面,輕柔、細軟的室內紡織品,以及自然、親切的本質面材等等。室內設計畢竟不能停留於一幅彩稿,設計中的形、色,最終必須和所選「載體」——材質,這一物質構成相統一,在光照下,室內的形、色、質融為一體,賦予人們以綜合的視覺心理感受。
3、 室內內含物——傢具、陳設、燈具、綠化等的設計和選用
傢具、陳設、燈具、綠化等室內設計的內容,相對地可以脫離界面布置於室內空間里,在室內環境中,實用和觀賞的作用都極為突出,通常它們都處於視覺中顯著的位置,傢具還直接與人體相接觸,感受距離最為接近。傢具、陳設、燈具、綠化等對烘托室內環境氣氛,形成室內設計風格等方面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室內綠化在現代室內設計中具有不能代替的特殊作用。室內綠化具有改革室內小氣候和吸附粉塵的功能,更為主要的是,室內綠化使室內環境生機勃勃,帶來自然氣息,令人賞心悅目,起到柔化室內人工環境,在高節奏的現代社會生活中具有協調人們心理使之平衡的作用。
上述室內設計內容所列的三個方面,其實是一個有機聯系的整體:光、色、形體讓人們能綜合地感受室內環境,光照下界面和傢具等是色彩和造型的依託「載體」,燈具、陳設又必須和空間尺度、界面風格相協調。
人們常稱建築學是工科中的文科,現代室內設計能否認為是處在建築藝術和工程技術、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交匯點?現代室內設計與一些學科和工程技術因素的關系極為密切,例如學科中的建築美學、材料學、人體工程學、環境物理學、環境心理和行為學等等;技術因素如結構構成、室內設施和設備、施工工藝和工程經濟、質量檢測以及計算機技術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等等。 22478希望對你有幫助!
Ⅷ 有誰知道廣西建築科學研究設計院工程建設監理公司薪酬問題 1、基本工資(監理員、監理工程師、總監、資
廣西監理員1500-2000,監理工程師2000-4000,總監4000-6000吧。差不了很多。
Ⅸ 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就業問題
學給排水的畢業後從事本專業的話主要有兩大方向:設計與施工。
搞設內計的話又分建容築給排水和水處理,一般是去設計院或環保公司。其中建築給排水是配合土建、結構的配套工程,要求熟悉室內給水設計規范和建築防火設計規范。水處理中給排水專業是主體專業,其餘的土建和電氣都得配合著干,搞水處理設計要熟悉室外排水設計規范以及給排水設計手冊;
搞施工的話一般能去中建集團、安裝公司、房地產公司等,對專業知識的要求沒有搞設計的高,但是非常注重工程經驗。
一般來說,搞設計的工作環境舒適,天天坐辦公室,女孩子做設計好些。搞工程的工作環境比較艱苦,天天跑工地,適合男孩子些。
做設計的剛開始工資可能就2000左右,有些公司會有提成,將來干個5年左右能獨立完成工程的設計就比較出息了,可以掙點外快,這時候的收入才會比較多一點。做施工的話剛開始工資可能3、4千,將來要是能當上項目經理就比較有前途,當不上就一輩子拿那點工資了。
大學期間最重要的還是把主幹學科學好,CAD一定要熟練,這樣將來不管上那個單位都有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