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程設計 > 湖南工業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

湖南工業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

發布時間:2021-01-21 19:00:22

A. 湖南工業大學土木工程專業好就業嗎路橋方面吃香還是民工建方面吃香要達到什麼程度才能進本地建築設計

湖南工業大學是一所不錯的學校,就業完全不是文體。該校連續十年湖南省內就業先進單位,2013年全國高容校就業50強。尤其是電氣,機械,土木,冶金,計算機等工科專業就業很不錯。至於路橋還是工民建都吃香,具體看你喜歡什麼。個人認為路橋趨勢偏好。湖南工大畢業就有進本地設計院的,畢竟很多校友在裡面。

B. 湖南株洲有幾個建築設計院,都在哪裡,謝謝

株洲市建築設計院 湖南工業大學設計研究院 湘楚建築設計院 北京世紀千府建築設計院 株洲建築規劃設計院 城鄉建築設計院

C. 湖南工業大學的建築學怎麼樣

超級妞 B!尤其是 工業設計的藝術淚 !非常妞 B

D. 湖南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專業怎麼樣

還不錯了
包裝設計的名聲挺不錯的
設計類專業要選擇特色點的~~
那樣對就業才有好處
即使很好的學校
他的藝術類也可能不咋樣的
除了學校非常好

E. 我要學土木工程專業,湖南理工學院與湖南城市學院還有湖南工業大學哪個更好

要選的的話,肯定是在城院和工大之間,土木是城院最好的專業,去版年學校的分數線是512,但土權木居然要539,足以證明城院土木的地位,但工大整體分數要比城院高,如果你有把握進工大的土木的話,就看自己的選擇了

F. 長沙理工大學 武漢科技大學 沈陽建築大學長沙理工大學 湖北工業大學 湖南工業大學的建築學那個好一點

長沙理工大學年9月成立建築系,2006年5月更名為長沙理工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學院前身為長沙交通學院建築系。建築學專業於1995年創建,學制四年;1997年,學制改為五年。2000年成立建築系,同年開始掛靠結構工程專業,招收建築學碩士研究生;2001年,增設藝術設計專業,學制四年(2003年劃入設計藝術學院);2002年增設城市規劃專業,學制四年。2001年,長沙交通學院管理系設立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2003年該專業劃入建築系。2003年9月成立長沙理工大學建築系,下設建築學、城市規劃、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三個專業。2004年開始招收建築與土木工程專業工程碩士。

目前共有在讀本科生804人,專職教師37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級職稱教師16人,教師平均年齡31歲左右,具有碩士及碩士以上學位教師比例達到73%,初步形成了一支結構層次合理,綜合素質過硬,作風嚴謹務實,能力強、年輕化的師資隊伍。

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設有建築設計基礎、建築設計、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建築美術、城市規劃5個教研室和建築設計研究所、建築技術研究所、城鄉發展規劃研究所3個研究所,以及學院實驗中心。

學院實驗中心包括圖形圖像實驗室、建築物理實驗室、建築模型實驗室、畫室、地理與資源環境綜合實驗室、城市規劃與景觀綜合實驗室等6個實驗室,實驗教學用房面積達800平方米,擁有各類教學科研儀器134台,總值達122萬元,設備管理規范,有健全的設備管理制度。

近年來,我院科研工作有較大進步,科研項目立項達20多項,其中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項,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湖南省教育廳青年項目1項,湖南省教育廳一般項目6項,湖南省科技廳一般項目2項,湖南省社會科學規劃立項3項,其他縱、橫向項目5項,2005年全院科研經費達到100萬。全院公開發表科研和教研教改論文年均70餘篇;出版專著3本。教研教改項目立項10項,其中校級重點教研教改項目2項,獲校級教研教改項目一等獎1項,省級以上教研教改獲獎項目3項,獲校級教學優秀獎2項。2006年嚴鈞副教授獲第十屆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高校青年教師獎教學類三等獎1項。

長期以來,我們一直堅持教學為主的方針,始終把培養全面發展的專業人才放在第一位。本著為學生、為社會負責的態度,我們切實加大教學投入,努力加強教學教改力度,苦心孤詣地提高本科教育水平。在高校大規模擴招的教育環境下,我們的學生素質在激烈的競爭中呈現出穩步上升的良好態勢。2003年開始,廣州加拿大築原設計事務所在我院設立了「築原建築設計獎學金」。近年來,我院學生在全國性學習競賽中捷報頻傳、高歌猛進,2002~2005年在全國建築學專業指導委員會舉辦的全國大學生建築設計優秀作業評選活動中,我院連續4年有9項作業獲獎;2006年獲「U+L」全國城市規劃專業大學生設計競賽三等獎1項;2人獲湖南省三好學生稱號;2003~2005年先後有6人次獲得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二、三等獎;2人次獲國家獎學金一、二等獎,以及其他各項學習競賽等。這些獎勵為我校贏得巨大榮譽的同時也極大地提升了我院的知名度。另外,我們以活躍校園文化為宗旨,以拓展學生素質為目的,以多姿多彩的活動為載體,全方位地為學生提供一個可以發掘自我潛力、展示自我風采、實現自我價值的平台。團學工作有聲有色,第二課堂活動五彩斑斕。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懷著對明天的美好憧憬,對未來的無限希望,我們將堅忍不拔、排除萬難、負重前行,用無怨無悔的青春和汗水譜寫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更加輝煌的篇章!

專業介紹:

建築學專業 學制五年。培養具備建築設計、城市設計、景觀設計、城市規劃設計、室內設計、建築工程技術等方面的基本理論與基本知識,受到土建工程設計的基本訓練,具有獨立進行項目的策劃、方案設計、施工圖設計、設計意圖表達和多設計工種間組織協調等方面的能力,以及較強的計算機輔助設計能力,並具有多種職業適應能力的通才型、復合型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畢業生主要在設計部門從事設計工作,主要包括建築設計、城市設計、室內設計和景觀設計等,以及相關的管理、科學研究和教學工作。

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 是國家根據我國資源環境問題和城鄉建設與規劃的實際情況及社會需要於1998年起新設置的應用型本科專業,學制四年,2001年長沙交通學院設立該專業。本專業培養具有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的專門人才。

畢業生能在企事業單位、相關行政管理部門、科研機構及學校從事資源開發利用、城鄉規劃、區域規劃、環境監控與保護、土地管理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管理、科研及教學工作。

城市規劃專業 學制四年。本專業培養具備城市規劃設計、城市設計、景觀設計、建築設計等方面的基本理論與基本知識,受到工程規劃設計與管理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工程項目策劃、規劃設計與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較強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城市規劃學科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畢業生主要在城市規劃設計、建築設計、城市規劃管理、決策咨詢、房地產開發等部門從事城市規劃、建築等設計與管理,開展城市道路交通規劃、城市市政工程規劃、城市生態規劃、園林遊憩系統規劃,並參與城市社會與經濟發展規劃、區域規劃、城市開發、房地產籌劃以及相關政策法規研究等方面工作。
沈陽建築大學曾隸屬於國家建設部, 2000 年劃歸遼寧省管理,實行省部共建。建校歷史可追溯到1948年成立的東北兵工專門學校。學校是以建築土木學科為優勢,集工、管、理、文、農、法等學科門類的多科性大學。

學校總佔地面積 1832.7畝,建築面積 63.68萬平方米。位於沈陽渾南新區的主校區佔地面積 1428.6畝,建築面積 37.17萬平方米。主校區規劃設計體現了以人為本、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規劃布局合理,建築形式現代、質朴、簡練,功能設施齊全。教學區為網格式、具有東方文化底蘊的庭院組合,有利於資源共享和學科交流。一座長達 756 米的亞洲第一長廊將教學區、圖書館、 實驗區、辦公區、生活區等巧妙地連接在一起,形成校園一道獨特的風景。學校擁有開放式圖書館、國內首座建築博物館、多功能體育中心(包括:游泳館、籃排球館、乒乓球館、體操館、文娛館)、方便快捷的校園網和有線電視網。

學校設有15 個學院,現有教職工160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877人。專任教師中具有副高級以上技術職稱的407人、碩士及以上學位459人。具有博士生導師資格11人,碩士生導師350人。學校目前有各類在校生23000人,其中本科生15800人、研究生1500人。

學校為教育部批準的聯合培養博士學位研究生工作單位,有1個聯合培養博士點,6個一級碩士學位授權學科,30個碩士點,學校為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單位,在建築與土木工程等 6個工程領域招收工程碩士生。本科教育包括六大學科門類的35個專業,建築學專業和土木工程專業分別通過了國家級的專業評估,均為遼寧省省級示範專業。學校招生范圍覆蓋31個省區,其中在11個省區進入一批次錄取,在遼寧省有13個專業進入一批次錄取。學校是國家教育部確定的培養高水平運動員試點單位之一。 學校2002-2006年的本科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連續5年在遼寧省高校名列前茅。

「十五」期間,學校獲得科技總經費12623.5萬元,累計科研立項 1000 余項,其中國家和省部級近 400 項, 115 項科研成果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獎勵。學報(自然科學版)被國家教育部評為全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一等獎並於2005年被美國工程索引(EI)確定為核心刊源。2004、2005兩年學生申請專利176項,列遼寧省高校之首。學校有6個省部級重點學科和6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學校與20多個國家的40多所大學建立了校際交流或科研、合作辦學關系,是國家教育部選定的招收國內訪問學者單位,是國務院確定的全國首批可以招收外國留學生學校。學校教學改革取得豐碩成果,「十五」以來,學校承擔教改立項國家級8項,省部級69項。「十五」期間編寫並出版教材、著作144部,教改成果獲國家和省部級獎勵56項。 2005 年被評為首屆全國「優秀高等教育研究機構」。
武漢科技大學是一所以理工科為主,醫學、經濟學、文學、管理學、法學等學科協調發展的綜合性大學,學校位於長江之濱的武漢市。
武漢科技大學辦學歷史悠久,最早可以上溯到1898年清末湖廣總督張之洞創辦的湖北工藝學堂。1958年,學校開始設置本科。1995年5月,經原國家教委,冶金工業部批准,由三所學校合並組建為武漢冶金科技大學。1999年4月28日,經國家教育部同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武漢冶金科技大學更名為武漢科技大學。
學校校園佔地面積2300餘畝,校舍建築面積100餘萬平方米。圖書館藏書180多萬冊。設有17個學院,設置44個本科專業。學校是博士學位授權單位,有3個博士學位點、25個碩士學位點及10個工程碩士授權領域,11個學科為省部級重點學科,並建有1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及3個省級重點實驗室。目前各類在校學生3萬餘人。
湖北工業大學是一所以工科為主的湖北省屬重點多科性大學,其前身是由原湖北輕工業學院和湖北農業機械專科學校於1984年合並組建的湖北工學院。2004年5月,經國家教育部批准,湖北工學院更名為湖北工業大學。學校是湖北省「七五」、「八五」、「九五」計劃重點建設高校、「十五」計劃骨幹建設高校,湖北省最佳文明單位,武漢市綠化紅旗單位。

湖北工業大學座落在素有「九省通衢」之稱的武漢市。校本部位於武昌南湖,藝術設計學院位於武昌馬房山,機電研究設計院位於武昌石牌嶺。校園佔地面積1600畝,校舍建築面積50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近8000萬元。圖書館藏書資料106萬冊,中外文期刊2000餘種。後勤服務體系完善,師資力量雄厚。學校現有專任教師818人,其中教授104人,副教授319人,碩士生導師107人,受聘於重點院校的博士生導師7人,聘請校外兼職教授74人。有楚天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3人,27人分別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湖北省「111」人才工程、湖北省高校新世紀學科帶頭人和學術骨幹,24人獲省、部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17人分別獲得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和湖北省優秀教師、湖北省勞動模範和湖北名師榮譽稱號,35人享受國務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貼。花園式的校園里,一座座現代化建築風格的教學大樓、科技大樓、實驗大樓、圖書館、體育館矗立其間,樓宇間綠草如茵,樹影婆娑,環境幽靜宜人,是育人、成才和科技創新的理想園地。

學校現設有機械工程學院、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計算機學院、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生物工程學院、土木工程與建築學院、管理學院、經濟與政法學院、藝術設計學院、理學院、外國語學院、工程技術學院、商貿學院、職業與成人教育學院、體育部及機電研究設計院等16個院(部)級教學單位及科研機構。同時,學校還設有全國重點建設職業教育師資培訓基地、中。英湖北職業教育與培訓中心、湖北省高等學校工程實訓中心、湖北省產品質量檢驗基地、湖北省城市職業技術教育師資培訓中心。學校設有37個本科專業, 19個碩士學位授權點, 10個省級重點學科,2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同時,擁有在職人員以同等學歷申請碩士學位和工程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並參與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全國5所重點大學若干學科的博士生培養工作。各類在校學生20000餘人,其中博士、碩士研究生800餘人。

學校重視開展科研和對外交流活動。近幾年來共承擔包括國家「火炬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級重點攻關計劃等在內的各類科研項目836項。其中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發明獎8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科技成果獎和社會科學獎104項。學校先後與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高等學校或科研機構建立了交流、合作關系,派出並接受留學生。

湖南工業大學是一所以工科為主,以包裝教育為特色的多科性高等學校。1996 年通過原國家教委組織的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價。 2003 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碩士學位授權單位。學校坐落在南方工業重鎮湖南省株洲市,校園環境幽雅,交通十分便利。

一、歷史沿革
湖南工業大學的前身為株洲工學院。株洲工學院建校於1979年,經歷了株洲大學、中國包裝工程學院(籌)、株洲工學院的變遷,原隸屬於中國包裝總公司,2000年高校體制改革後,實行以湖南省和中國包裝總公司、中國包裝聯合會共建的新體制,是我國目前唯一以包裝為辦學特色的高等院校,素有「中國包裝教育的旗幟」、「中國包裝人才的搖籃」、「中國包裝科研的基地」之稱。
2003年7月17日,省長辦公會議決定以株洲工學院為基礎,整合株洲的高等教育資源,籌建湖南工業大學,為湖南工業化、包裝的現代化和株洲老工業基地的振興服務。2004年8月18日,教育部批准籌建湖南工業大學。依靠省、市政府以及中國包裝總公司的大力支持,經過一年多的精心籌備,學校辦學條件明顯改觀,辦學實力大幅提升。2005年11月17日,教育部高校設置評議委員會派出9人專家組來校對湖南工大籌建情況進行評估,一致同意提交教育部會議表決; 12月29日,教育部組織50名專家在南京投票表決,會議全票通過株洲工學院更名為湖南工業大學;2006年2月14日,教育部正式發文,同意株洲工學院更名為湖南工業大學。

二、基本情況
學校佔地面積3700畝,分為東、西兩校區;現有校舍面積74.2萬㎡,教學儀器設備總值1.9億元,館藏紙質圖書194萬冊;擁有設備先進、功能齊全的體育場館。現有全日制在校學生28822人(其中新校區7000人),教職工2100人,其中專任教師1450人,具備正高職稱的158人,副高職稱的621人,具有博士學位、碩士學位的479人,在讀博、碩士402人,聘有4名院士、20餘名教授為兼職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16 人;湖南省「 121 人才工程」、「百人工程」及學科帶頭人 15 人;湖南省青年骨幹教師和培養對象 21 人。另外,有碩士生導師 47 人,兼職博士生導師 8 人。
學校現有碩士點19個,其中一級學科2個;聯合培養博士點10個,有3個省級重點學科,學科覆蓋工學、文學、管理學、理學、經濟學、教育學、法學等7大學科門類;現有4個省級重點專業,46個本科專業,其中7個教育部確立的「國家管理專業」、14個湖南省確立的「熱門專業」;有7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和研究基地。

三、辦學特色
學校十分重視本科教學,始終把人才培養質量放在第一位,並形成了自己的辦學特色。
一是包裝教育特色。基本構建了比較完整的包裝專業體系,設立了包裝工程等4個包裝類專業和包裝設計等12個專業方向,編寫了3套34本全國包裝類通用教材,建立了11個包裝類實驗室,對包裝學科體系也進行了積極探索。以包裝特色學科為龍頭,環境、材料、機械、自控、藝術等多學科協調發展,大大促進了學校的學科建設,同時學校在全國包裝教育中也起著龍頭和核心作用,教育部全國高校包裝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中國包裝聯合會包裝教育委員會、中國包裝技術培訓中心均設在學校,學校均為主任單位,學校還是我國第一個被國際包裝學會(IAPRI)接納的會員單位。在加強包裝學科建設、完善包裝教育體系的同時,學校注重包裝科學研究,承擔了大量的包裝科研項目,取得了大批成果,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十分顯著,為推動我國包裝事業的發展作出了較大貢獻。
二是實踐教學特色。重視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推動全程化、多元化的實踐教學;在校內建設了6個生產實習基地和開放型、創新型實驗室;在中國包裝印刷生產基地廣東中山建立了由60餘家企業組成的實踐教學基地——中山包裝學院,組織學生參加科研實踐和課外創新活動,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學校獲2002年度全國大學生CCTV英語比賽團體一等獎,獲2003年全國機器人大賽亞軍,獲2004年韓國釜山舉行的第九屆國際機器人賽亞軍,獲2005年全國大學生電子競賽二等獎。由於學校注重辦學特色,注重人才培養質量,生源狀況和學生就業歷年來都在全省高校名列前茅。
三是貧困助學特色。為了支持並鼓勵品學兼優的貧困大學生克服生活困難,順利完成大學學業,學校設立了湖南工業大學特困生助學基金會。目前有20多家企業加入了基金會,籌措資金達100萬元。每年都有一批特困學生得到資助。

四、人才培養
學校形成了以本科教育為主,積極發展研究生教育的多層次人才培養格局。現有全日制在校學生28822人。學校下設 16 個二級學院(系)(包裝設計藝術學院、包裝與印刷學院、機械工程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傳播系、電氣工程系、法律系、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科技學院、社會科學部、體育部、土木工程系、外語系、信息與計算科學系、中山包裝學院、財會學院),現有本科專業 46 個(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信息工程 ( 引導 ) 、測控技術與儀器、建築學、土木工程、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業設計、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機械工程及其自動化 ( 引導 )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包裝工程、印刷工程、英語、新聞學、廣告學、藝術設計、動畫、藝術設計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工商管理、市場營銷、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公共事業管理、信息與計算科學、應用物理學、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國際經濟與貿易、法學)等,分布在工學、人文學科、管理學、理學、社會學科等 5 大學科門類和 17 個一級學科之中,其中包裝工程、印刷工程、藝術設計、自動化 4 個專業為省級重點專業,藝術設計、包裝工程、印刷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工業設計、自動化、廣告學 7 個專業為國管專業。設有機械設計及理論、計算機應用技術、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企業管理、材料學、設計藝術學等 19 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其中機械設計與理論、材料學、設計藝術學被批准為湖南省「十五」重點建設學科。初步建成了以包裝類專業為主體、特色鮮明的專業結構體系和優勢學科群。
學校堅持以教學為中心,把人才培養質量視為生存和發展的生命線,以教育創新促進教育質量的提高。高度重視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建立了一批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實施了「 3+1 」人才培養模式,其中與中山張家邊企業集團、中國包裝印刷生產基地等單位共同創建的「中山包裝學院」,為包裝類專業學生的創新與創業提供了良好的開放式平台,是工科專業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成功模式。學校注重教學內容、課程體系及教學手段的改革與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得到優化,「現代包裝人才培養的研究與實踐」項目獲得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近年來獲得省級教學成果獎 14 項,其中一等獎 2 項。在全國和湖南省大學生各類競賽活動中,我校學生表現出了良好的綜合素質,獲得了上百項榮譽。近幾年來,畢業生就業率均超過 95% , 2003 年名列湖南省高校第一,其中包裝設計、印刷工程專業畢業生供不應求。
學校新的辦學理念和模式,得到教育部、湖南省的充分肯定,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2000 年 11 月教育部在三峽召開的 「全國大學生生產實習與社會實踐基地建設會議」上我校作了大會典型發言; 2001 年 7 月,湖南省委省政府領導率本省高校領導 120 人考察了中山包裝學院並推廣其經驗; 2001 年 10 月湖南省教育廳在我校召開了全省高校教學工作現場會;全國先後有 30 余所高校的領導、專家來我校考察、交流;《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等新聞媒體將我校譽為「中國包裝教育的旗幟」、「中國包裝人才的搖籃」、「中國包裝科研的基地」。

五、科學研究
學校實施了「科技創新工程」,科研投入與獎勵力度逐年增大,科研水平顯著提高。學校建立了「中國包裝設計專業中心」、「湖南省包裝經濟研究基地」、「湖南省現代包裝設計理論及應用研究基地」三個具有包裝特色的科研基地和「包裝工程設計研究院」、「現代水射流技術研究所」、「環境保護研究所」等 33 個研究院所。2001年以來,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34項,省部級項目460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3項、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獎76項、國家專利44項,獲國家教學成果獎2項、省級教學成果獎17項。近五年出版學術專著、教材432部,在國內重要期刊發表學術論文6843篇,2003年以來被SCI等「三大檢索」收錄312篇;主持「包裝學術研討會」等大型國際學術會議10餘次。其中「智能圖像信息處理方法及其在工業系統中的應用」、「決策應用軟體開發平台 Smart Decision 」、「交流傳動系統及其高性能控制技術的研究與應用」等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建成了7 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分別是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湖南省重點實驗室、綠色包裝與生物納米技術應用重點實驗室、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技術重點實驗室、湖南省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高壓水射流湍流應用技術及設備實驗室、中國包裝總公司重點實驗室、包裝新材料與技術重點實驗室。

六、對外合作
學校實行開放式辦學,重視和外界的聯系,與中南大學等 10 所高校聯合培養博士,與德國斯圖加特媒體大學、美國密執根州立大學和法國蘭斯大學等 4 所海外大學建立了合作關系,先後聘請美、德、日、澳等 10 多個國家的學者擔任兼職教授,並與德、美、韓、香港等國家和地區 36 家包裝、印刷企業開展廠校協作辦學。
學校還長期與地方大中型企業合作,開展科學研究和聯合攻關,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強力支撐。目前,學校依託在高新技術產業區建設新校區的優勢,正在積極探索高校校區、高新技術產業區、城市社區「三區融合、聯動發展」的新模式。

G. 株洲有哪些設計院

水利水電工程的,在株洲最好的是進株洲市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了,不過這個單位版招聘可能需要權有一定關系才行,還要求有本科文憑吧?其它的建築設計院你這水利水電工程專業估計進不了,別人也不需要。另外株洲各縣都有水利水電設計室的,也可以進。
一般水利單位招人的程序是通過公開招考,不過這都是表面的,其實一般招考之前,對於特定的崗位,都有了人選,但如果你夠強悍,也有很大可能擠掉內定人選的哦,這種事情發生的機率還是非常高的。並且不一定要有多牛比的關系,只要有一點就行。

H. 湖南工業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位置在哪

湖南省益陽市銀城南路

I. 湖南工業大學怎麼樣實話!急~~~~~~~~~

湖南工業大學是一所以工科為主,以包裝教育為特色的多科性高等學校。1996 年通過原國家教委組織的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價。 2003 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碩士學位授權單位。學校坐落在南方工業重鎮湖南省株洲市,校園環境幽雅,交通十分便利。

一、歷史沿革
湖南工業大學的前身為株洲工學院。株洲工學院建校於1979年,經歷了株洲大學、中國包裝工程學院(籌)、株洲工學院的變遷,原隸屬於中國包裝總公司,2000年高校體制改革後,實行以湖南省和中國包裝總公司、中國包裝聯合會共建的新體制,是我國目前唯一以包裝為辦學特色的高等院校,素有「中國包裝教育的旗幟」、「中國包裝人才的搖籃」、「中國包裝科研的基地」之稱。
2003年7月17日,省長辦公會議決定以株洲工學院為基礎,整合株洲的高等教育資源,籌建湖南工業大學,為湖南工業化、包裝的現代化和株洲老工業基地的振興服務。2004年8月18日,教育部批准籌建湖南工業大學。依靠省、市政府以及中國包裝總公司的大力支持,經過一年多的精心籌備,學校辦學條件明顯改觀,辦學實力大幅提升。2005年11月17日,教育部高校設置評議委員會派出9人專家組來校對湖南工大籌建情況進行評估,一致同意提交教育部會議表決; 12月29日,教育部組織50名專家在南京投票表決,會議全票通過株洲工學院更名為湖南工業大學;2006年2月14日,教育部正式發文,同意株洲工學院更名為湖南工業大學。

二、基本情況
學校佔地面積3700畝,分為東、西兩校區;現有校舍面積74.2萬㎡,教學儀器設備總值1.9億元,館藏紙質圖書194萬冊;擁有設備先進、功能齊全的體育場館。現有全日制在校學生1萬多人(其中新校區7000人),教職工2100人,其中專任教師1450人,具備正高職稱的158人,副高職稱的621人,具有博士學位、碩士學位的479人,在讀博、碩士402人,聘有4名院士、20餘名教授為兼職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16 人;湖南省「 121 人才工程」、「百人工程」及學科帶頭人 15 人;湖南省青年骨幹教師和培養對象 21 人。另外,有碩士生導師 47 人,兼職博士生導師 8 人。
學校現有碩士點19個,其中一級學科2個;聯合培養博士點10個,有3個省級重點學科,學科覆蓋工學、文學、管理學、理學、經濟學、教育學、法學等7大學科門類;現有4個省級重點專業,46個本科專業,其中7個教育部確立的「國家管理專業」、14個湖南省確立的「熱門專業」;有7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和研究基地。

三、辦學特色
學校十分重視本科教學,始終把人才培養質量放在第一位,並形成了自己的辦學特色。
一是包裝教育特色。基本構建了比較完整的包裝專業體系,設立了包裝工程等4個包裝類專業和包裝設計等12個專業方向,編寫了3套34本全國包裝類通用教材,建立了11個包裝類實驗室,對包裝學科體系也進行了積極探索。以包裝特色學科為龍頭,環境、材料、機械、自控、藝術等多學科協調發展,大大促進了學校的學科建設,同時學校在全國包裝教育中也起著龍頭和核心作用,教育部全國高校包裝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中國包裝聯合會包裝教育委員會、中國包裝技術培訓中心均設在學校,學校均為主任單位,學校還是我國第一個被國際包裝學會(IAPRI)接納的會員單位。在加強包裝學科建設、完善包裝教育體系的同時,學校注重包裝科學研究,承擔了大量的包裝科研項目,取得了大批成果,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十分顯著,為推動我國包裝事業的發展作出了較大貢獻。
二是實踐教學特色。重視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推動全程化、多元化的實踐教學;在校內建設了6個生產實習基地和開放型、創新型實驗室;在中國包裝印刷生產基地廣東中山建立了由60餘家企業組成的實踐教學基地——中山包裝學院,組織學生參加科研實踐和課外創新活動,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學校獲2002年度全國大學生CCTV英語比賽團體一等獎,獲2003年全國機器人大賽亞軍,獲2004年韓國釜山舉行的第九屆國際機器人賽亞軍,獲2005年全國大學生電子競賽二等獎。由於學校注重辦學特色,注重人才培養質量,生源狀況和學生就業歷年來都在全省高校名列前茅。
三是貧困助學特色。為了支持並鼓勵品學兼優的貧困大學生克服生活困難,順利完成大學學業,學校設立了湖南工業大學特困生助學基金會。目前有20多家企業加入了基金會,籌措資金達100萬元。每年都有一批特困學生得到資助。

四、人才培養
學校形成了以本科教育為主,積極發展研究生教育的多層次人才培養格局。現有全日制在校學生28822人。學校下設 16 個二級學院(系)(包裝設計藝術學院、包裝與印刷學院、機械工程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傳播系、電氣工程系、法律系、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科技學院、社會科學部、體育部、土木工程系、外語系、信息與計算科學系、中山包裝學院、財會學院),現有本科專業 46 個(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信息工程 ( 引導 ) 、測控技術與儀器、建築學、土木工程、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業設計、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機械工程及其自動化 ( 引導 )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包裝工程、印刷工程、英語、新聞學、廣告學、藝術設計、動畫、藝術設計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工商管理、市場營銷、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公共事業管理、信息與計算科學、應用物理學、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國際經濟與貿易、法學)等,分布在工學、人文學科、管理學、理學、社會學科等 5 大學科門類和 17 個一級學科之中,其中包裝工程、印刷工程、藝術設計、自動化 4 個專業為省級重點專業,藝術設計、包裝工程、印刷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工業設計、自動化、廣告學 7 個專業為國管專業。設有機械設計及理論、計算機應用技術、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企業管理、材料學、設計藝術學等 19 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其中機械設計與理論、材料學、設計藝術學被批准為湖南省「十五」重點建設學科。初步建成了以包裝類專業為主體、特色鮮明的專業結構體系和優勢學科群。
學校堅持以教學為中心,把人才培養質量視為生存和發展的生命線,以教育創新促進教育質量的提高。高度重視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建立了一批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實施了「 3+1 」人才培養模式,其中與中山張家邊企業集團、中國包裝印刷生產基地等單位共同創建的「中山包裝學院」,為包裝類專業學生的創新與創業提供了良好的開放式平台,是工科專業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成功模式。學校注重教學內容、課程體系及教學手段的改革與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得到優化,「現代包裝人才培養的研究與實踐」項目獲得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近年來獲得省級教學成果獎 14 項,其中一等獎 2 項。在全國和湖南省大學生各類競賽活動中,我校學生表現出了良好的綜合素質,獲得了上百項榮譽。近幾年來,畢業生就業率均超過 95% , 2003 年名列湖南省高校第一,其中包裝設計、印刷工程專業畢業生供不應求。
學校新的辦學理念和模式,得到教育部、湖南省的充分肯定,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2000 年 11 月教育部在三峽召開的 「全國大學生生產實習與社會實踐基地建設會議」上我校作了大會典型發言; 2001 年 7 月,湖南省委省政府領導率本省高校領導 120 人考察了中山包裝學院並推廣其經驗; 2001 年 10 月湖南省教育廳在我校召開了全省高校教學工作現場會;全國先後有 30 余所高校的領導、專家來我校考察、交流;《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等新聞媒體將我校譽為「中國包裝教育的旗幟」、「中國包裝人才的搖籃」、「中國包裝科研的基地」。

五、科學研究
學校實施了「科技創新工程」,科研投入與獎勵力度逐年增大,科研水平顯著提高。學校建立了「中國包裝設計專業中心」、「湖南省包裝經濟研究基地」、「湖南省現代包裝設計理論及應用研究基地」三個具有包裝特色的科研基地和「包裝工程設計研究院」、「現代水射流技術研究所」、「環境保護研究所」等 33 個研究院所。2001年以來,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34項,省部級項目460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3項、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獎76項、國家專利44項,獲國家教學成果獎2項、省級教學成果獎17項。近五年出版學術專著、教材432部,在國內重要期刊發表學術論文6843篇,2003年以來被SCI等「三大檢索」收錄312篇;主持「包裝學術研討會」等大型國際學術會議10餘次。其中「智能圖像信息處理方法及其在工業系統中的應用」、「決策應用軟體開發平台 Smart Decision 」、「交流傳動系統及其高性能控制技術的研究與應用」等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建成了7 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分別是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湖南省重點實驗室、綠色包裝與生物納米技術應用重點實驗室、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技術重點實驗室、湖南省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高壓水射流湍流應用技術及設備實驗室、中國包裝總公司重點實驗室、包裝新材料與技術重點實驗室。

六、對外合作
學校實行開放式辦學,重視和外界的聯系,與中南大學等 10 所高校聯合培養博士,與德國斯圖加特媒體大學、美國密執根州立大學和法國蘭斯大學等 4 所海外大學建立了合作關系,先後聘請美、德、日、澳等 10 多個國家的學者擔任兼職教授,並與德、美、韓、香港等國家和地區 36 家包裝、印刷企業開展廠校協作辦學。
學校還長期與地方大中型企業合作,開展科學研究和聯合攻關,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強力支撐。目前,學校依託在高新技術產業區建設新校區的優勢,正在積極探索高校校區、高新技術產業區、城市社區「三區融合、聯動發展」的新模式。

六、發展目標
以本科教育為主體,積極發展研究生教育,以工科為主,注重理工結合,文理滲透,弘揚包裝學科特色,促進多學科協調發展。按照「兼顧行業與地方需要,鞏固優勢專業,突出特色專業,發展新興專業」的原則,進一步優化專業結構,重點發展對包裝類主幹專業起支撐作用的相關專業,同時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增設一些地方急需的專業;穩定規模、改善結構、提升層次、提高水平,為湖南工業化服務,為包裝業現代化服務,為振興工業基地株洲服務,把學校建設成為特色鮮明、省屬先進的多科性大學。
-----------------------------------------------------------------------------------------------

全國工業大學排名
1、哈爾濱工業大學(985,211)
2、西北工業大學 (985,211)

3、北京工業大學 (211、8個院士、2個國家級重點學科、1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1個國家大學科技園、37個博士點)
4、合肥工業大學 (211,1個國家級重點學科、與其他學校共建1個國家大學科技園、25個博士點)
5、南京工業大學 (3個院士、1個國家重點學科、1個國家工程技術中心、21個博士點)
6、河北工業大學 (211,2個國家重點學科,1個國家大學科技園、17個博士點)
7、沈陽工業大學 (1個院士、1個國家重點學科、1個國家工程技術中心、1個國家大學科技園、10個博士點)
8、浙江工業大學 (與其他學校共建1個國家大學科技園、12個博士點)
9、廣東工業大學 (10個博士點)
10、天津工業大學 (1個國家級重點學科 7個博士點)

以下學校沒有博士點,不予排列
11、北方工業大學
12、內蒙古工業大學
13、長春工業大學
14. 河南工業大學(原鄭州工程學院與鄭州工業高專2004.5合並組建)
15、安徽工業大學
16、上海第二工業大學
17、湖北工業大學
18、湖南工業大學(籌)(原株洲工學院)

可以看出在工業大學中是比較差的一個。當然我不是說讓你一味的看排名,但是找工作時,你的大學不出名,對你的前途很有影響!!!

J. 湖南工業大學建築與城鄉規劃學院的系部介紹

我院建築系成立於1997年,當時稱「建築工程系」,實施四年制的建築專業教育。2007年,五年制建築學專業開始招生,並更名為「建築學系」,畢業授與「工學學士」學位。
建築學系擁有優秀的師資陣容,除學院固定專業教師外,一直努力網羅具有國內外學習經驗,高度的教育熱忱,廣闊的國際視野,獨特的創意見解和卓越設計能力的老師前來任教或擔任客座教授。在引進國外最新設計思潮之餘,老師們也努力發掘當代地域性建築與都市的問題,並不斷有新的創意和解決方法。
注重專業教育,重視創意表現,深入當地本土文化,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強化課程設計訓練,密切師生互動的教學模式,造就了學子專業設計上突出成績,為其將來在社會的傑出貢獻打下良好基礎。
提高美學修養,安排豐富多彩的專業活動(如建築學年會,校際專業交流,設計競賽,構建作品展示等)使學生學習過程充滿豐富的趣味性,本院培育的學生,除具專業的工程能力外,還擁有良好的人文精神及較高的藝術涵養。
建築學系治學嚴謹,教學秩序穩定,教學配備設施完善,以培養高級應用型人才為目標。歷年來,畢業生遍布全國各地,均受到用人單位的普遍好評。2012年,畢業生考研率已達15%,建築行業就業率超過七成,其它就業於政府機關,學校,建築公司,建材,室內設計等部門,出國深造者也不在少數。 城市規劃橫跨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是一門交叉類、綜合性較強的學科,涉及理、工、文、藝諸多學科領域,是一門對一定時期內城鄉的空間布局、經濟和社會發展、土地利用以及各項建設的綜合部署、具體安排和實施管理的學科。
2010年我校整合建築學、城鄉與區域規劃、區域經濟學、人文地理學、土地科學、景觀生態學與城市設計等科教資源,並實現充分的學科融合交叉,開辦城市規劃本科專業。我院城市規劃教學與科研團隊現共有18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7人,具有博士學位的4人,碩士學位的12人。團隊中有湖南省「121人才」1人,「湖南省青年骨幹教師」1人。團隊成員學源分布范圍廣,分別來自全國著名的土建城規類和綜合性院校;成員知識結構合理,具有建築學、城市規劃學、經濟學、地理學和林學、環境科學等多學科專業交叉背景。他們都有著從事城市規劃設計、建築設計、景觀設計、環境工程專業方向的長期工作經驗,曾主持過多個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
2011年城市規劃五年制本科專業首次招收一個班,在學人數26人。

閱讀全文

與湖南工業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司社保賬戶變更說明 瀏覽:719
威遠縣嚴陵建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瀏覽:797
鄂州住房公積金帳號 瀏覽:250
江都區建設局與引江棚戶區 瀏覽:717
揚州住房公積金比例 瀏覽:516
無業買社保還需要買公積金嗎 瀏覽:403
退伍軍人住房補貼新政策 瀏覽:385
工資5000深圳交社保後最後拿到多少 瀏覽:373
管城區城鄉建設和交通運輸局招聘 瀏覽:777
杭州濱江住房公積金 瀏覽:856
社保繳費基數有試用期工資嗎 瀏覽:377
建築工程城市規劃專業 瀏覽:656
現代設計建築設計 瀏覽:9
2014年天津社保繳納基數是多少 瀏覽:758
社保交基數高 瀏覽:275
南京社保卡每月返還多少 瀏覽:732
北京社保卡辦理點 瀏覽:827
黃陂前川衛生院生化分析儀中標公告 瀏覽:677
安徽和君建築工程有限公司亳州市 瀏覽:455
社保卡上沒有錄入繳費信息嗎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