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建築工程抗震設防類別為戊類是多少抗震等級
工程抗震設防類別與結構抗震等級是兩碼事,是不同的概念,不能混淆;
GB50223《建築抗震專設防分類標准》屬分為四類:甲類(即特殊設防)、乙類(重點設防)、丙類(標准設防)、丁類(普通設防),沒有『戊類』;
GB50011《建築抗震設計規范》中列出了設防類別為丙類(標准設防)時,不同設防烈度地區、不同建築高度、不同結構型式的抗震等級規定表;
設防類別為甲類、乙類、丁類的工程,以丙類規定為基礎,按GB50011規定以提高或降低地區烈度對應查表劃分的等級要求來採取抗震措施。
Ⅱ 請問建築工程上指出建築物抗震等級分為1級、2級等與地震中的震級是否一樣的意思
否,建築工程上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的抗震等級劃分為1級至4級,分別表示能抵抗很嚴重、嚴重、較嚴重及一般的四種級別的地震破壞。
而地震中的震級一般指里氏震級,是計算出來的,根據離震中一定距離所觀測到的地震波幅度和周期,並且考慮從震源到觀測點的地震波衰減,經過特定公式,計算出來的震源處地震的大小。
但抗震等級並非是根據里氏震級劃分的,因為里氏震級不能反映地震造成的破壞強度,所以建築的抗震等級要求是根據所在地區的地震烈度劃分的:
地震烈度是反映地震造成的破壞程度的數值,上圖表示1974年至2073年的100年內各地區可能普遍遭遇的最大地震烈度,建築的抗震等級要求是基於不同地區的具體地理情況的。
Ⅲ 建築工程抗震設防類別為戊類,是抗震等級幾級
工程抗震設防類別與結構抗震等級是兩碼事,是不同的概念,不能混淆;
GB50223《建築抗震設防分類標准》分為四類:甲類(即特殊設防)、乙類(重點設防)、丙類(標准設防)、丁類(普通設防),沒有『戊類』;
GB50011《建築抗震設計規范》中列出了設防類別為丙類(標准設防)時,不同設防烈度地區、不同建築高度、不同結構型式的抗震等級規定表;
設防類別為甲類、乙類、丁類的工程,以丙類規定為基礎,按GB50011規定以提高或降低地區烈度對應查表劃分的等級要求來採取抗震措施。
Ⅳ 建築工程,圖紙中只說明了設防烈度,如何確定抗震等級
烈度指的是地震的強度,與距離震中的距離有關,越靠近震中烈度越大。版 設防烈度是設計時考權慮抵抗地震的大小。 設防烈度越高,抗震等級就越高(一、二、三、四級,數小等級高) 抗震等級指的是建築設計中根據結構重要性、所處地震帶位置等需求劃分的等級。 前者是地震指標,後者是建築等級劃分。
設防烈度
按國家規定的許可權批准作為一個地區抗震設防依據的地震烈度。
確定了抗震設防烈度就確定了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設計特徵周期、設計地震動參數。
在確定地震作用標准值時,用到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抗震規范》3.2.2指出了加速度和設防烈度的對應關系。
通俗的講就是建築物需要抵抗地震波對建築物的破壞程度,要區別於地震震級。
Ⅳ 甲類,乙類建築的抗震等級如何確定
1、甲類、乙類建築:
當本地區的抗震設防烈度為6~8度時,應符合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當本地區的設防烈度為9度時,應符合比9度抗震設防更高的要求。當建築場地為Ⅰ類時,應允許仍按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的要求採取抗震構造措施。
2、丙類建築:
應符合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的要求。當建築場地為I類時,除6度外,應允許按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降低一度的要求採取抗震構造措施。按建築類別及場地調整後用於確定抗震等級烈度,按調整後的抗震等級烈度。
(5)建築工程抗震等級擴展閱讀:
各抗震設防類別建築的抗震設防標准,應符合下列要求:
1、標准設防類,應按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確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達到在遭遇高於當地抗震設防烈度的預估罕遇地震影響時不致倒塌或發生危及生命安全的嚴重破壞的抗震設防目標。
2、重點設防類,應按高於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強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設防烈度為9度時應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採取抗震措施,地基基礎的抗震措施,應符合有關規定。同時,應按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確定其地震作用。
3、特殊設防類,應按高於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強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設防烈度為9度時應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採取抗震措施。同時,應按批準的地震安全性評價的結果且高於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的要求確定其地震作用。
4、適度設防類,允許比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的要求適當降低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時不應降低。一般情況下,仍應按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確定其地震作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結構抗震等級
Ⅵ 成都建築抗震級別是多少烈度是多少
主城區上世紀年代後所建的房屋均按7度抗震設防設計,這些住房一般來說能夠經受7級地震,即便遇7級地震,房屋也會震而不壞、裂而不倒。除上世紀80年代之前所建的,沒有抗震設防措施的房屋和少數歷史遺留的舊房外,全市的房屋基本上為完好房,均具備抗震7級地震的能力。
建築抗震,是指在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及以上地區必須進行抗震設計建築。
地震區劃是根據可能的地震破壞程度和強地面運動參數的大小所做的地震區域劃分。地震安全性評價系指對具體建設工程區域或場地周圍的地震地質、地球物理、地震活動性、地形變等的研究,採用地震危險性概率分析方法,按照工程應採用的風險概率水準,科學地給出相應的工程規劃和設計所需要的有關抗震設防要求的地震參數和基礎資料。地震安全性評價結果,即可作為該具體建設工程的抗震設防要求。
重大工程與生命線工程的地震破壞,危害性大,損失嚴重,有時會造成城市功能的癱瘓,因此,相對於一般的建築結構,要求對重大工程與生命線工程提高相應的抗震設防要求。
使建築物具有抗震能力:地震災害主要是由於工程結構物的破壞而造成的。因此,加強工程結構抗震設防,提高現有工程結構的抗震能力是減輕地震災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建設工程必須按照抗震設防要求和抗震設計規范進行抗震設計,並按照抗震設計進行施工。抗震設計是根據設防要求和規范進行的,而施工要根據設計進行。抗震設計與施工是減輕地震災害的重要措施。良好的抗震設計應盡可能考慮下述原則:選擇堅硬地;結構體形要均勻規整;提高結構和構件的強度和延性;設計多道抗震防線;防止脆性和失穩破壞。
現有工程結構的抗震鑒定與加固:現有工程結構由於建造年代不同,依據的設計規范不同,結構形式不同,因而其抗震能力差別較大。特別是歷史較長的結構,往往沒有考慮抗震設防,應當進行抗震鑒定,並針對薄弱環節進行抗震加固,提高抗震能力。
工程結構的減震、隔震技術:建築物遭地震波的侵襲而會破壞,利用隔震技術緩解地震波對建築物的沖擊,是有效防禦地震的新方法。如:用特種橡膠、多層鉛芯和鋼芯做成建築物的支撐坐墊等技術都能達到隔震消能、緩沖地震能量的效果。
Ⅶ 基礎工程抗震等級,是否是基礎比主體等級要高
基礎沒有抗震等級,只有地基基礎設計等級
甲級
重要的工業與民用建築專物
30層以上的高層建屬築
體型復雜,層數相差超過10層的高低層連成一體建築物
大面積的多層地下建築物(如地下車庫,商場.運動場等)
對地基變形有特殊要求的建築物
復雜地質條件下的坡上建築物(包括高邊坡)
對原有工程影響較大的新建建築物
場地和地基條件復雜的一般建築物
位於復雜地質條件及軟土地區的二層及二層以上地下室的基坑工程
乙級
除甲級,丙級以外的工業與民用建築物
丙級
場地和地基條件簡單,荷載分布均勻的七層及七層以下民用建築及一般工業建築物;次要的輕型建築物
Ⅷ 施工測量的精度高低,和建築物的抗震等級有關系不
抗震等級是設計部門依據國家有關規定,按「建築物重要性分類與設防標准」,根據設防類別、結構類型、烈度和房屋高度四個因素確定,而採用不同抗震等級進行的具體設計。以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為例,抗震等級劃分為一級至四級,以表示其很嚴重、嚴重、較嚴重及一般的四個級別。在中國建築業中,已經開始嚴格執行這個等級標准。
各抗震設防類別的高層建築結構,其抗震措施應符合下列要求:
1)甲類、乙類建築:當該地區的抗震設防烈度為6~8度時,應符合該地區抗震設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當該地區的設防烈度為9度時,應符合比9度抗震設防更高的要求。
當建築場地為Ⅰ類時,應允許仍按該地區抗震設防烈度的要求採取抗震構造措施;
⑴框架柱應符合下列要求:
①宜採用型鋼混凝土柱或鋼管混凝土柱;
②柱端彎矩增大系數`Η_C`、柱端剪力增大系數`Η_VC`.應增大20%;
⑵框架梁應符合下列要求:
①梁端剪力增大系數≈「應增大20%;
②梁端加密區箍筋構造最小配箍率應增大10%。
⑶框支柱應符合下列要求:
①宜採用型鋼混凝士柱或鋼管混凝土柱;
②底層柱下端及與轉換層相連的柱上端的彎矩增大系數取1.8,其餘層柱端彎矩增大系數`Η_R`應增大20%;柱端剪力增大系數`Η_VR`應增大20%;地震作用產生的柱剪力增大系數取1.8,但計算柱軸壓比時可不計該項增大;
⑷筒體、剪力牆應符合下列要求:
②一般部位的水平和豎向分布鋼筋最小配筋率應取為0.35%,底部加強部位的水平和豎向分布鋼筋的最小配筋率應取為0.4%;
③約束邊緣構件縱向鋼筋最小構造配筋率應取為1.4%.配箍特徵值宜增大20%;構造邊緣構件縱向鋼筋的配筋率不應小於1.2%;框支剪力牆結構的落地剪力牆底部加強部位邊緣構件宜配置型鋼,型鋼宜向上、下
各延伸一層。
⑸剪力牆和簡體的連梁應符合下列要求:
①當跨高比不大於2時,應配置交叉暗撐;
②當跨高比不大於1時,宜配置交叉暗撐;
③交叉暗撐的計算和構造宜符合本書第10章10.7條的規定。
Ⅸ 抗震設防類別有幾級怎麼劃分
抗震設防類別有四級,劃分情況如下:
1、特殊設防類:指使用上有特殊設施,涉及國家公共安全的重大建築工程和地震時可能發生嚴重次生災害等特別重大災害後果,需要進行特殊設防的建築。簡稱甲類。
2、重點設防類:指地震時使用功能不能中斷或需盡快恢復的生命線相關建築,以及地震時可能導致大量人員傷亡等重大災害後果,需要提高設防標準的建築。簡稱乙類。
3、標准設防類:指大量的除1、2、4款以外按標准要求進行設防的建築。簡稱丙類。
4、適度設防類:指使用上人員稀少且震損不致產生次生災害,允許在一定條件下適度降低要求的建築。簡稱丁類。
(9)建築工程抗震等級擴展閱讀:
1、抗震設防目標是指建築結構遭遇不同水準的地震影響時,對結構、構件、使用功能、設備的損壞程度及人身安全的總要求。建築設防目標要求建築物在使用期間,對不同頻率和強度的地震,應具有不同的抵抗能力。
2、對於非抗震設防地區農村危改房,也應參照該基本要求並按6度設防標准採取相應的抗震構造措施。對於9度設防地區的農村危改房建設,其抗震構造措施則應高於該基本要求的標准。
3、我國的抗震設計仍然是以概念設計為主。只有少數工程結構才使用抗震驗算或模型實驗等輔助設計手段。在概念設計中的抗震措施要求,是根據國內外震害經驗的總結而規定的。所以,我國現行的各抗震設計規范大都是以「設防烈度」或「設計烈度」為依據的。
Ⅹ 建築工程抗震等級由什麼決定
抗震等級是由抗震設防烈度、檐口高度和結構形式來決定的。安全等級是由建築的使用功專能來決定(有規屬范來規定的)。兩個不是同一范疇,你算量只用得到抗震等級 規范要求: 建築結構設計時,應根據結構破壞可能產生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