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建築設計需要注意什麼
高層建築設計的所有注意事項 1.應當注意防震縫的設計,必須留有足夠的寬度。 2.平面形狀或剛度不對稱,會使建築物產生顯著的扭轉,震害嚴重。 3.凸出屋面的塔樓受高振型的影響,產生顯著的鞭梢效應,破壞嚴重。 4.高層部分和低層部分之間的連接構造不合理。 5.框架柱截面太少,箍筋不足,柱子的延性和抗震能力不夠而發生剪切破壞或柱頭壓碎。 6.由於沿豎向樓層質量與剛度變化太大,是樓層變形過分集中而產生破壞。 7.地基的穩定性問題要特別注意。 8.伸縮縫和沉降縫寬度過小,碰撞破壞很多。 9.不應在建築物端部設置樓梯間,樓板有大洞口,因剛度不均勻而產生扭轉。 10.外縱牆門窗洞口過大,連梁尺寸太小,容易產生破壞。 11.中間部分樓層柱子截面和材料改變或取消了部分剪力牆,產生剛度或承載力突變,形成結構薄弱層。 高層抗震設計的基本原則: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高層建築結構應根據房屋高度和高寬比、抗震設防類別、抗震設防烈度、場地類別、結構材料和施工技術條件等因素考慮其適宜的結構體系。 高層建築的高寬比是對結構剛度、整體穩定、承載能力和經濟合理性的宏觀控制。 沉降縫、伸縮縫和抗震縫要注意的問題:高層建築應當調整平面尺寸和結構不止,採取構造措施和施工措施,能不設縫就不設縫,能少設縫就少設縫,如果沒有採取措施或必須設縫時,則必須保證必要的縫寬以防止震害。 鋼筋混凝土高層建築結構的溫度-收縮問題,一般由構造措施來解決。 後澆帶可選擇在對結構受力影響較小的部位曲折通過,不要在一個平面內,以免全部鋼筋都在同一平面內搭接。一般可設置在梁和樓板的1/3處。 目前許多工程是採用調整個部分沉降差,在施工過程中留後澆段作為臨時沉降縫,等到沉降基本穩定後再連為整體,不設永久性的沉降縫。 高層建築的主樓和裙房的層數相差很遠,在下列條件時可不留永久沉降縫: 1.採用端承樁,樁支承在基岩上。 2.地基條件好,沉降差小。 3.有較多的沉降觀測資料,沉降計算比較可靠。 後兩種情況下,可調壓力差,主樓和裙房部分才用不同的基礎,使其沉降接近。 調時間差,先施工主樓,待主樓基本建成,沉降基本穩定,再建裙房。 抗震設計的高層建築在下列情況下宜設防震縫: 1.平面長度和外伸長度尺寸超出了規程限值而又沒有採取加強措施時; 2.各部分結構剛度相差太遠,採取不同材料和不同結構體系時; 3.各部分質量相差很大時; 4.各部分又較大錯層時。 此外,各結構單元之間設了伸縮縫和沉降縫時,其縫寬應滿足防震縫寬度的要求。 防震縫應在地面以上全高設置,當不作為沉降縫時,基礎可以不設防震縫,但要加強構造和連接。 高層建築各部分之間凡是設縫的,就要分得徹底;凡是不設縫的,就要連接牢固。 《高層規程》規定: 1.框架結構房屋,高度不超過15m的部分,可取70;超過15m的部分,6、7、8、9度相應每增加高度5、4、3、2m,宜加寬20. 2.框架-剪力牆結構房屋可按第一項數值的70%採用,剪力牆結構房屋可按第一項規定數值的50%採用,但二者均不宜小於70.結構豎向布置沿豎向剛度突變還由於下述兩個原因產生: 1.抗側力結構(框架、剪力牆、筒體等)的突然改變布置。 2.結構的豎向體型突變。 當小牆肢截面的高度小於等於牆厚的4倍時,應按框架柱設計,箍筋按框架柱全長加密。 抗震設計的軸壓比控制:特一級、一級(9度)為0.4;一級(7、8度)為0.5;二級為0.6.抗震牆的翼牆長度小於其3倍厚度或端柱截面邊長小於2倍牆厚時,視為無翼牆和無端柱。 按照結構延性系數的大小排序:剛結構、鋼管混凝土結構、型鋼混凝土結構、鋼筋混凝土結構、配筋砌體結構、砌體結構。結構的延性系數大,說明結構抗震的變形能力大,結構的耐震性能好。有條件時,建築的主體結構可採用延性系數較大的結構材料。 地下室頂板應採用現澆梁板結構,其樓板厚度不小於180,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宜小於C30,並應採用雙層雙向配筋,且每個方向的配筋率不宜小於0.25%.抗震框架柱配筋要注意的三個方面:最小配箍率、最小體積配箍率、最小縱筋配筋率。 當地下室做為上部結構的嵌固端時,地下一層的抗震等級應按上部結構採用,地下一層以下結構的抗震等級可根據具體情況採用。 地下室柱截面每側的縱向鋼筋面積除應符合計算要求外,不應少於地上一層對應柱每側縱向鋼筋面積的1.1倍。 短柱:柱凈高與截面寬度之比小於4的柱子。箍筋需全長加密。 剪跨比柱剪跨比:柱子凈高與2倍柱子截面高度的比值。 梁剪跨比:剪跨與梁截面有效高度的比值。廣義剪跨比=M/Vh=a/h.剪跨比反映了截面上正應力和剪應力的相對比值,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截面上彎矩與剪力的相對比值。它對梁的斜截面受剪破壞形態和斜截面受剪承載力,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 高寬比6、7度抗震設防烈度的A級高度建築,其高寬比限值分別為:框架4,框剪5,剪力牆6,筒體6. 抗震設計一般剪力牆結構底部的加強部位:牆肢總高度小於50m時取其總高度的1/6,大於50m時取 1/8,超過150m,取1/10.裙房與主樓相連時,加強范圍也宜高出裙房至少一層。 對於框剪結構或框筒結構,採用模擬演算法2是比較合理的,可以避免剪力牆軸力遠大於實際的不合情形。 振型個數一般可以取振型參與質量達到總質量的90%所需的振型數。振型個數至少取3,最好為3的倍數。 當考慮扭轉耦聯計算時,振型數應不少於9.對於多塔結構振型個數應大於12.高規要求有效質量系數不應小於90%.樓梯柱可視為短柱,箍筋需全長加密。 高層結構設計需要控制的六個比值1、軸壓比:主要為控制結構的延性,規范對牆肢和柱均有相應限值要求,見抗規6.3.7和6.4.6. 2、剪重比:主要為控制各樓層最小地震剪力,確保結構安全性,見抗規5.2.5. 3、剛度比:主要為控制結構豎向規則性,以免豎向剛度突變,形成薄弱層,見抗規3.4.2. 4、位移比:主要為控制結構平面規則性,以免形成扭轉,對結構產生不利影響。見抗規3.4.2. 5、周期比:主要為控制結構扭轉效應,減小扭轉對結構產生的不利影響,要求見高規6、剛重比:主要為控制結構的穩定性,以免結構產生滑移和傾覆,要求見高規。********************************建築設計作圖注意事項1. 建築方案設計基本為平面設計,理清各種人流線(包括外部車流、內部職員流、不同方向的客戶流等)是其中關鍵,而首先為確認主要功能板塊(大面積)在基地位置、垂直方向的功能關系等,尤其注意的是:1.1. 疏散口到樓梯的疏散距離(帶形走道40米,兩樓梯之間80米以內)1.2. 以及大空間的消防滿足(室內任何一點到疏散口的距離不超過15 米),注意如超過400平米的多功能廳、審判廳、游泳館、候機廳的消防滿足大空間疏散口前的人流疏散是設計要點之一,否則易造成人流聚集後疏散的困難,應做成類似「小過廳」的設計。05年「法院審判樓」考試的設計關鍵是解決以下問題:1) 人流線走向確認,重點是:犯人流線—大審判廳及底層與其它人流的 區隔,絕對不能產生交叉干擾。2) 大(500)、中(2X200)、小(10 X 100)審判庭及其附屬合議廳、法官休息廳、衛生間的垂直關系,位置、消防疏散等。3) 建議:大審判庭位於二層中間位置,在2個中審判廳之上,兩側為疏散樓樣,面積較為合適。注意:大審判庭及2中型審判庭因功能元素麵積較大,應作為設計最核心的重要元素來考慮,根據人流、消防疏散放置好,是設計重點。完成建築方案設計的要點是:1) 作圖工具准備好,包括1號圖版、拷貝紙、比例尺、丁字尺及三角板、 自動鉛筆及各種粗細的馬克筆等。2) 考試時間分配妥當,草圖時間最多控制在2小時以內,草圖開始必須按 比例繪制,之前完成:「准確的功能板塊水平位置及垂直位置關系圖,表示出其垂直流線及水平流線的關系,注意交通及人流節點的分布」。3) 平時必須根據猜題動向,實戰性的完成2-4個綜合公建平面設計,可 安排在周六或周日,完全根據實戰要求完成。4) 必須首先確認最大功能塊在首層及其它各層的位置及流線關系。部分臨場考試之後的體會:共計6個小時,包括平面及總圖設計,完成難點:人流較復雜,空間較復雜,有大、中、小空間的變換,審判樓設計包括:主人流、犯人流及信訪人流等設計計劃:1) 功能構思即功能塊的組織,主要是較大功能塊的組合,如中央大廳、主 審判廳等。1-2小時2) 按比例繪圖並設計柱網,一定要用比例尺。2小時3) 完成總圖等。2小時設計要點:大空間、大功能塊的如審判廳、中庭、門廳等為設計主體,應以其為設計核心進行構思,必須使其符合消防規范。設計大廳任何一點距出入口應不大於15米,距樓梯口距離應在20米以內。工具關鍵;拷貝紙必須裁好,工具包括:美工刀+膠帶+針管筆+馬克筆+自動鉛筆+刀片+計算器+1號圖版
❷ 建築設計方案是什麼意思
建築設計的定義
建築設計是指為滿足一定的建造目的(包括人們對它的使用功能的要求、對它的視覺感受的要求)而進行的設計,它使具體的物質材料在技術、經濟等方面可行的條件下形成能夠成為審美對象的產物。
在廣義上,它包括了形成建築物的各相關設計。
按設計深度分,有建築方案設計、建築初步設計、建築施工圖設計。
按設計內容分,有建築結構設計、建築物理設計(建築聲學設計、建築光學設計、建築熱學設計)、建築設備設計(建築給排水設計、 建築供暖、通風、空調設計、建築電氣設計)等。
在狹義上是專指建築的方案設計、初步設計和施工圖設計。
建築設計作為建築業的一個重要環節,產生了專業從事建築設計的公司,例如:SOM、KPF、上海現代建築設計有限公司、同濟大學建築設計院
國內外一些著名的設計師:沙里寧、密斯、賴特、安藤忠雄、保羅.安德魯、庫哈斯、齊康、張錦秋等。
❸ 求:建築設計方案或建議
你需要了解沿街建築退紅線多少米、用地的商業房對後面現有的宿舍住宅等擋光的要求、沿街道管線的埋設現狀等等等等,如果條件比較苛刻,你這塊狹長的地可能都建不了什麼東西了。建議你們委託專業的設計單位進行設計,不過實話實說,除非你給的價錢高,這么小的項目大設計院一般是不會做的。
如果你有誠意,我可以幫你聯系在省級設計單位的朋友看看。
❹ 建築設計方案怎麼寫
方案階段的建抄築設計說明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寫:
1.方案的設計構思和特點。
這一部分可以談談設計理念、創作靈感,多一些抽象的、概念性的內容。比如平面的推演,造型的變化,方案怎樣體現出建築本身的特質,建築與周圍環境、或當地文化的契合等等。
2. 建築群體和單體的空間處理。
這一部分要具體一些,談談建築的平面和豎向構成、立面造型和環境營造、環境分析等等,比如你對於日照、通風、採光的考慮。
3.建築的功能布局。
這一部分要說明建築的功能布局,交通流線布置,各種出入口的布置,垂直交通運輸設施的設置(包括樓梯、電梯、自動扶梯)等。
4.其他方面的說明。
這一部分包括建築的防火、安全疏散設計、無障礙設計等。如有建築節能設計或特殊聲學考慮等,也應在此說明。
只要按照以上羅列的方面分項來寫,保證你能寫夠字數。另外要注意的就是要根據建築的特性突出重點。加油吧!
❺ 建築設計醫院方案設計需要注意什麼呢
需要考慮綜合布線系統,比較復雜,比如病人呼叫系統,醫生電子葯方與葯房互聯互通系統,廣播系統,還要考慮氧氣輸送系統,等等
❻ 建築設計需要注意些什麼
一、分格設計時,要考慮如下因素:
1、分格比例的協調性。就單個玻璃板塊來說,長寬比接近黃金分格比是美的,不宜設計成正方形和長寬比達1:2以上的狹長矩形。
2、門窗立面分格既要有一定的規律,又要體現變化,在變化中求規律;分格線條疏密有度;等距離、等尺寸劃分顯示了嚴謹、莊重、嚴肅;不等距自由劃分則顯示韻律、活潑和動感。
3、至少同一房間、同一牆面門窗的橫向分格線條要盡量處於同一水平線上,豎向線條盡量對齊。
4、門窗立面設計時要考慮建築的整體效果要求,比如建築的虛實對比、光影效果、對稱性等
二、建築外窗每個朝向的窗牆面積比均不應大於0.70。當窗牆面積比小於0.40時,玻璃的可見光透射比不應小於0.4。
二、門窗安全性設計
1.門窗鋁型材壁厚要求 。
2.門窗玻璃安全設計。
(1)玻璃的選擇:玻璃厚度經計算確定,並不宜小於5mm。
建築下列部位的門窗必須採用安全玻璃(鋼化玻璃或夾層玻璃)。
(a)7層及7層以上建築外開窗。
(b)面積大於1。5㎡的窗玻璃。
(c)玻璃底邊離最終裝修面小於500mm的落地窗。
(d)與水平夾角小於75°傾斜屋頂且距室內地面大於3m的傾斜窗。
(e)玻璃面積大於0。5㎡的有框玻璃門。
(f)無框玻璃門應採用厚度不小於10mm的鋼化玻璃。
(2)玻璃與槽口搭接量和其它配合尺寸應符合《鋁合金窗》(GB/T8479)中表5和表6的規定。
(3)玻璃與鋁合金框槽應採用橡膠墊片柔性接觸。
(4)玻璃應進行機械磨邊處理,磨輪的目數應在180目以上。
3.五金配件的選擇和設計。
4.推拉門窗窗扇與上下框導軌搭接量應不小於10mm,並且必須安裝防脫落塊和防撞塊等安全措施,防止窗扇掉落和開啟時碰撞傷人。
5.建築外牆面玻璃窗活動扇下框距室內地面高度應不低於900mm。特殊情況下如果低於900mm時應採取其它防護安全措施(如增加防護欄桿等)。
6.鋁合金門窗連接固定採用的螺釘、螺栓必須採用優質不銹鋼製品,以防止電化腐蝕產生螺釘松動。不銹鋼螺釘盡量採用機制螺紋,盡量避免使用自攻釘,螺釘連接最好設計成受剪狀態。
7.門窗應與牆體可靠連接固定
門窗與牆體連接方法主要有鋼附框連接、燕尾鐵腳焊接連接、燕尾鐵腳與預埋件連接、固定鋼片射釘連接、固定鋼片金屬膨脹螺栓連接等幾種。燕尾鐵腳厚度應≥3mm。固定鋼片厚度≥1.5mm,寬度≥15mm。所有燕尾鐵腳和固定鋼片表面應進行熱浸鍍鋅處理。門窗連接固定點間距一般在300mm~500mm之間,不能大於500mm。
(1)鋼附框適用於門窗與各種牆體的連接,安裝精度高,連接可靠,但成本較高。
(2)門窗與鋼結構的連接可採用燕尾鐵腳焊接連接方法。燕尾鐵腳與鋼結構的連接用鋼條或鋼角碼焊接調節。
(3)門窗與輕質牆體的連接宜採用燕尾鐵腳與預埋件焊接連接方法。燕尾鐵腳與預埋件之間用鋼條或鋼角碼焊接調節。
(4)門窗與鋼筋混凝土牆體的連接可用固定鋼片(或燕尾鐵腳)射釘或金屬膨脹螺栓連接等。當採用固定鋼片連接固定門窗時,門窗四周邊框與牆體之間的縫隙應採用水泥砂漿塞縫。水泥砂漿塞縫能使門窗外框與牆體牢固可靠地連接,並對門窗的框料起著重要的加固作用。當縫隙採用聚胺脂泡沫填縫劑或其它柔性材料填塞時,固定鋼片應採用燕尾鐵腳代替,以保證門窗與牆體的連接固定可靠度。
(5)門窗與磚牆的連接可用固定鋼片(或燕尾鐵腳)金屬膨脹螺栓連接。在磚牆上嚴禁採用射釘固定門窗。同鋼筋混凝土牆體一樣,當採用固定鋼片時縫隙應採用水泥砂漿塞縫,當縫隙採用聚胺脂泡沫填縫劑或其它柔性材料填塞時,應採用燕尾鐵腳固定。
❼ 醫院建築設計應該注意哪些方面
1、裝配整體式建築設計應符合國家現行各類建築設計標准規范的要求及相關防火、防水、節能、隔聲、抗震及安全防範等標准規范的要求,滿足適用、經濟、美觀的設計原則。同時應符合建築工業化及綠色建築的要求。
2、裝配整體式建築設計應做到基本單元、連接構造、構件、配件及設備管線的標准化與系列化,採用少規格、多組合的原則,組合多樣化的建築形式。
3、裝配整體式建築設計所選用的各類預制構配件的規格與類型、室內裝修系統與設備管線系統等,應符合建造標准和建造功能的需求,並適應建築主要功能空間的靈活可變性。
4、對有抗震設計要求的裝配整體式建築,其建築的體型、平面布置及構造應符合抗震設計的原則。
5、裝配整體式建築宜採用土建與裝修、設備一體化設計。同時將室內裝修與設備安裝的施工組織計劃於主體結構施工計劃有效結合,做到同步設計、同步施工,以縮短施工周期。
6、裝配整體式建築的施工圖設計文件應完整,預制構件的加工圖紙應全面准確反映預制構件的規格、類型、加工尺寸、連接形式。
(7)建築設計方案注意擴展閱讀:
建築設計遵循的設計要求
一、藝術形象
1、由於人們在建築物內是循著交通路線往來的,建築的藝術形象又是循著交通路線逐一展現的,所以交通路線的巧妙設計還影響人們對建築物的藝術觀感。
2、與使用功能布局同時考慮的,還有不同大小、不同高低空間的合理安排問題。這不只為了節省面積、節省體積,也為了內部空間取得良好的藝術效果。考慮藝術效果,通常不但要與使用相結合,而且還應該和結構的合理性相統一。
二、建築物形式
1、至於建築物形式,常是上述許多內容安排的合乎邏輯的結果,雖然有它本身的美學法則,但應與建築物內容形成一個有機的統一體。脫離內容的外形的美,是經不起時間考驗的;而紮根於建築物內在因素的外形美,即內在美、內在哲理的自然表露,才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美。
2、技術設計的內容包括整個建築物和各個局部的具體做法,各部分確切的尺寸關系,內外裝修的設計,結構方案的計算和具體內容,各種構造和用料的確定,各種設備系統的設計和計算,各技術工種之間各種矛盾的合理解決,設計預算的編制等。
3、這些工作都是在有關各技術工種共同商議之下進行的,並應相互認可。技術設計的著眼點,除體現初步設計的整體意圖外,還要考慮施工的方便易行,以比較省事、省時、省錢的辦法求取最好的使用效果和藝術效果。
三、建築圖紙
1、施工圖和詳圖主要是通過圖紙,把設計者的意圖和全部的設計結果表達出來,作為工人施工製作的依據。這個階段是設計工作和施工工作的橋梁。施工圖和詳圖不僅要解決各個細部的構造方式和具體做法,還要從藝術上處理細部與整體的相互關系 。
2、設計者能夠虛心體察客觀實際,綜合各種條件,善於利用其有利方面,避免其不利方面,那麼所設計的每一個建築物就不僅能取得最好的效果,而且會顯示出各自的特色,每個地方也會形成各自特色的建築風格,避免千篇一律。
❽ 建築設計方案的步驟
1。任務分析 設計要求的分析
內外環境條件的調查分析
經濟技術因素分析
相關資料的調研與搜集
2.構思 設計立意
方案構思
多方案比較
3,調整方案 深化方案,, 然後呢,,就一直深化 調整了。。
這只是簡單的流程, 主要是看建築的性質,越是帶有文化類的,前期的調研收集就越重要。
一般性的商業 ,居住建築反而考慮的東西沒那麼復雜,因為這方面考慮的 都是以人為本,以物為本。這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都比較熟悉。而一個設計要做出建築的內涵,建築的文化,這些考慮的就要比較多,同一個東西,能上到藝術的層次,那意義就完全不同
❾ 如何做好建築設計方案
從寫的步驟上來說,一般不適宜上來就動筆。這個和寫文章一樣嘛,總得要構思一下。我想這樣應該比較合適:
(1)分析清楚業主真正想要的是什麼。這個如果拿捏不準就慘了。
(2)分清楚這個系統的用戶有哪些角色。這將有助於找出業務內容。
(3)確定這個方案的產品的最終部署結構、網路結構。這是大問題,因為如果開始不考慮這些,後面再考慮會很難;
(4)確定這個方案的重點在哪裡,因為有的重視業務模型,有的重視技術實現(這個有時很難做,而且要看評標人的背景)。
(5)討論確定投標方案的框架,這中間要特別熟讀招標要求,需要注意的地方特別畫出來。
(6)接著就瘋狂的到網上搜索資料吧,然後根據自己的思維和框架把方案的內容豐滿起來。一般來說,很多方案都是這樣「拼」起來的,不過好的方案還是要自己花功夫在裡面。一分錢一分貨嘛!
(7)相互審閱。這一點很重要,因為這么短的時間寫這么多內容(還有很多內容是「拼」來的),很難保證內容「圓潤」。別人看一遍能夠找出很多顯然的毛病和問題;能夠從內容的全面性、通暢性等方面找出問題。這期間最好能再反復閱讀招標需求。
(8)投標方案各部分合成,審閱。
(9)列印、裝訂、簽字敲章、密封。這個其實有專門的公司做裝訂的,有條件的話可以交給別人去做,因為這個過程其實還是蠻痛苦的。
從內容上看,一般包括(但不限於):
(1)概論:說一些方案書目的、項目背景等。
(2)用戶需求分析:通常會對業主的相關系統做個業務建模。
(3)系統設計:對業主的狀況做一個解決方案,可能是一個系統的功能設計說明,也有可能是一些設計模型。
(4)項目技術方案:對技術平台路線、相關設備需求(技術參數)、技術架構、關鍵技術等進行說明和設計。
(5)根據需要,通常還有系統的安全解決方案、存儲方案、備份與恢復方案等。
(6)系統項目實施方案:主要包括項目計劃、質量保證計劃、配置管理計劃、售後服務計劃等等。
從技巧或注意點上看,主要有:
(1)所說方案的面上一定要說得通。
(2)多用圖,大段大段的篇文字人家不願意看,圖形能夠非常有效的幫助別人理解你的意思。
(3)排版一定要整齊、美觀。這個似乎與「技術」無關,不過,這相當重要。道理跟我們寫高考作文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