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填空題】施工建築業常發生的五大傷害是( )。
建築業最常發生的「五大傷害」事故是指:
1、高處墜落
2、坍塌
3、觸電
4、物體打擊
5、機械傷害
Ⅱ 建築行業有幾大傷害發生率較高
五大傷害發生率較高,分別是:(1)高處墜落;(2)觸電事故;(3)物體打擊;(4)機械傷害;(5)坍塌事故。
安全施工要杜絕的「三違」是:違章指揮、違章作業,違反勞動紀律。
Ⅲ 建築業四大改革和五大環境是怎樣的
建築業事故的特點是由建築施工的特點決定的。(一)建築施工的特點1.產品固定,人員流動建築施工最大的特點就是產品固定,人員流動。任何一棟建築物、構築物等一經選定了地址,破土動工興建它就固定不動了,但生產人員要圍繞著它上上下下地進行生產活動。建築產品體積大、生產周期長,有的持續幾個月或一年,有的需要三五年或更長的時間。這就形成了在有限的場地上集中了大量的操作人員、施工機具、建築材料等進行作業,這與其他產業的人員固定、產品流動的生產特點截然不同。建築施工人員流動性大,不僅體現在一項工程中,當一座廠房、一棟樓房完成後,施工隊伍就要轉移到新的地點去建設新的廠房或住宅。這些新的工程可能在同一個街區,也可能在不同的街區,甚至是在另一個城市內,施工隊伍就要相應在街區、城市內或者地區間流動。改革開放以來,由於用工制度的改革,施工隊伍中絕大多數施工人員是來自農村的農民工,他們不但要隨工程流動,而且還要根據季節的變化(農忙、農閑)進行流動,給安全管理帶來很大的困難。2,露天高處作業多,手工操作,繁重體力勞動建築施工絕大多數為露天作業,一棟建築物從基礎、主體結構、屋面工程到室外裝修等,露天作業約占整個工程的70%。建築物都是由低到高構建起來的,以民用住宅每層高2.9m計算,兩層就是5.8m,現在一般都是七層以上,甚至是十幾層幾十層的住宅,施工人員都要在十幾米、幾十米甚至百米以上的高空從事露天作業,工作條件差。我國建築業雖然有了很大發展,但至今大多數工種仍然沒有改變,如抹灰工、瓦工、混凝土工、架子工等仍以手工操作為主。勞動繁重、體力消耗大,加上作業環境惡劣,如光線、雨雪、風霜、雷電等影響,導致操作人員注意力不集中或由於心情煩躁、違章操作的現象十分普遍。3.建築施工變化大,規則性差;不安全因素隨形象進度的變化而改變每棟建築物由於用途不同、結構不同、施工方法不同等,不安全因素不相同;即使同樣類型的建築物,因工藝和施工方法不同,不安全因素也不同;即使在一棟建築物中,從基礎、主體到裝修,每道工序不同,不安全因素也不同;即使同一道工序,由於工藝和施工方法不同,不安全因素也不相同。因此,建築施工變化大,規則性差。施工現場的不安全因素,隨著工程形象進度的變化而不斷變化,每個月、每天,甚至每個小時都在變化,給安全防護帶來諸多困難。從上述的特點可以看出,在施工現場必須隨著工程形象進度的發展,及時調整和補充各項防護設施,才能消除隱患,保證安全。(二)易發和多發事故的類別從建築物的建造過程以及建築施工的特點可以看出,施工現場的操作人員隨著從基礎一主體一屋面等分項工程的施工,要從地面到地下,再回到地面,再上到高空。經常處在露天、高處和交叉作業的環境中。建築施工的傷亡事故主要有高處墜落、物體打擊、觸電和機械傷害4個類別。這4個類別的傷亡事故多年來一直居高不下,被稱為四大傷害。隨著建築物的高度從高層到超高層,其地下室亦從地下一層到地下二層或地下三層,土方坍塌事故增多,特別是在城市裡拆除工程增多,因此,在四大傷害的基礎上增加了坍塌事故,據2004年全國建築施工傷亡事故分析,高處墜落占建築業死亡總數的53.10%,坍塌佔14.43%,物體打擊佔10.57%,機械傷害佔9.82%,觸電佔7.18%,五類事故佔95%以上。建築施工也就從四大傷害變成了五大傷害。(三)建築施工中的危險源的識別五類事故發生的主要部位就是建築施工中的危險源。(1)高處墜落。人員從臨邊、洞口,包括屋面邊、樓板邊、陽台邊、預留洞口、電梯井口、樓梯口等處墜落;從腳手架上墜落;龍門架(井字架)物料提升機和塔吊在安裝、拆除過程墜落;安裝、拆除模板時墜落;結構和設備吊裝時墜落。(2)觸電。對經過或靠近施工現場的外電線路沒有或缺少防護,在搭設鋼管架、綁扎鋼筋或起重吊裝過程中,碰觸這些線路造成觸電;使用各類電器設備觸電;因電線破皮、老化,又無開關箱等觸電。(3)物體打擊。人員受到同一垂直作業面的交叉作業中和通道口處墜落物體的打擊。(4)機械傷害。主要是垂直運輸機械設備、吊裝設備、各類樁機等對人的傷害。(5)坍塌。施工中發生的坍塌事故主要是:現澆混凝土梁、板的模板支撐失穩倒塌、基坑邊坡失穩引起土石方坍塌、拆除工程中的坍塌、施工現場的圍牆及在建工程屋面板質量低劣坍落。
Ⅳ 建築業為什麼有五大傷害和六大傷害之分
一、現階段全國建築施工傷亡事故類別主要是:
1.高處墜落
2.坍塌
3.物體打擊
4.機械傷害
5.起重事故
6.觸電
這六大類,常簡稱為「六大傷害」。
二、六大傷害預防措施
(一)預防高處墜落事故的措施
1、對高處作業的人員上崗前必須進行體檢,並定期檢查。 2、遇有六級以上強風、濃霧時,不得進行高處作業:雨天和雪天必須採取可靠的防滑、防寒和防凍措施。凡水、冰、霜、雪、應及時清除。
3、對施工人員進行加強自我保護教育,自覺遵守施工規范。 4、危險地段或坑井邊,陡坎處增設警示、警燈、維護欄桿,夜間增加施工照明亮度。
5、購進符合規范的「三寶」、圍護桿、柵欄、架桿、扣件、梯材等,並按規定安裝和使用。
6、洞口、臨邊、交叉作業、攀登作業懸空作業,必須按規范使用安全帽、安全網、安全帶,並嚴格加強防護措施。
7、提升機具要經常維修保養、檢查,禁止超載和違章作業。
(二)預防坍塌事故的措施
1、按照建築施工安全技術標准、規范編制施工方案,制定專項安全技術措施。
2、基坑開挖前必須做好降(排)水工作,並採取保護措施。 3、基坑(槽)、邊坡和基礎樁孔邊堆置各類建築材料的,應按規定距離堆置。
4、為保證模板的穩定性,除按照規定加設立柱外,還應沿立柱的縱向及橫向加設水平支撐和剪刀撐。
5、拆除作業現場周圍應設禁區圍欄、警戒標志,派專人監護,禁止非拆除人員進入施工現場,拆除建築物應該自上而下依次進行,禁止數層同時拆除,禁止掏挖。
6、各類施工機械距基坑(槽)、邊坡和基礎樁孔的距離,應根據設備重量、基坑(槽)、邊坡和基礎樁的支護、土質情況確定,並不得小於1.5m.
7、雨季和冬季解凍期施工時,施工現場要進行全面檢查和維護,保證排水暢通和無異常情況後方可施工。
8、機械開挖土方時,作業人員不得進入機械作業范圍內進行清理和找坡作業。
(三)預防物體打擊的措施
1、拆除工程應有施工方案,並按要求搭設防護隔離棚和護欄,設置警示標志和搭設圍網。
2、安全防護用品要保證質量,及時調換、更新。
3、經常檢查地錨埋設的牢固程度和攬風繩的使用情況。 4、嚴格按照吊裝技術操作規程作業。
5、改正不良作業習慣,嚴禁往下或向上拋擲建築材料、雜物、垃圾和工具。
6、清理腳手架上堆放的材料,做到不超重、不超高、不亂堆亂放。
(四)預防機械傷害事故的措施
1、機械設備要安裝固定牢靠。
2、增設機械安全防護裝置和斷電保護裝置。
3、對機械設備要定期保養、維修,保持良好運行狀態
4、經常進行安全檢查和調試,消除機械設備的不安因素。
5、操作人員要按規定操作,嚴禁違章作業。
(五)預防起重事故的措施
1、起重機選型合理,道路平坦堅實,不得在斜坡上工作。
2、 起重機要做到「十不弔」: 吊物重量不明或超負荷不弔、指揮信號不明不弔、違章指揮不弔、吊物捆綁不牢不弔、吊物上有人不弔、起重機安全裝置不靈不弔、吊物被埋在地下不弔、作業場所光線陰暗或視線不清不弔、斜拉吊物不弔、有稜角的吊物沒有採取相應的防護措施不弔。並禁止在六級及六級以上強風的情況下進行吊裝作業。
3、避免帶載行走,短距離帶載行走載荷≯允許起重量的70%,構件離地面≯1250px。
4、雙機抬吊合理負荷分配,統一指揮,密切配合。
5、吊索需經計算,綁扎方法可靠。起重工具定期檢查。
6、吊點應與重物的重心在同一垂直線上,吊點應在重心之上。
7、指揮人員必須持證上崗,與起重機司機密切配合。
8、嚴禁起吊重物長時間懸掛在空中。
9、吊鉤吊環檢查,吊鉤吊環嚴禁補焊。
(六)預防觸電事故的措施
1、加強勞動保護用品的使用管理和用電知識的宣傳教育。
2、建築物或腳手架與戶外高壓線距離太近的,應按規范增設保護網。
3、在潮濕、粉塵或有爆炸危險氣體的施工現場要分別使用密閉式和防爆型電氣設備。
4、經常開展電氣安全檢查工作,對電線老化或絕緣降低的機電設備進行更換和維修。
5、電箱門要裝鎖,保持內部線路整齊,按規定配置保險絲,嚴格一機一箱一閘一漏配置。
6、根據不同的施工環境正確選擇和使用安全電壓。
7、電動機械設備按規定接地接零。
8、手持電動工具應增設漏電保護裝置。
9、施工現場應按規范要求高度搭建機械設備,並安裝相應的防雷裝置。
Ⅳ 建築業的「五大傷害」是什麼
建築業的五大傷害是指高處墜落、觸電、物體打擊、機械傷害及坍塌。這五種傷害占建築業傷害事故的85%以上,為建築業中重點預防的傷害。
1、高處墜落:在兩米以上高處墜落發生的傷亡事故叫做「高處墜落」。
2、觸電事故:建築工程離不開用電,由於不安全用電,觸電事故多發。
3、物體打擊:指失控物體的慣性力造成的人身傷害事故。如落物、滾石、錘擊、碎裂、崩塊等。
4、機械傷害:是指機械做出強大的功能作用於人體的傷害。
5、坍塌事故:是指物體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過自身的強度極限或因結構穩定性破壞而造成的事故,如挖溝時的土石塌方、腳手架坍塌、堆置物倒塌、建築物坍塌等。
Ⅵ 建築行業中的起重傷害表現在哪些方面
建築施工傷亡事故五大類別:主要是高處墜落、坍塌、物體打擊、觸電、起重傷害。
1、根據近年來所發生在建築業「三大傷害」(高處墜落、坍塌、物體打擊)事故中,高處墜落事故的發生率最高、危險性極大。高處墜落事故是由於高處作業引起的,故可以根據高處作業的分類形式對高處墜落事故進行簡單的分類。
2、坍塌,指物體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過自身的強度極限或因結構穩定性破壞而造成傷害、傷亡的事故,如挖溝時的土石塌方、腳手架坍塌、堆置物倒塌等,不適用於礦山冒頂片幫和車輛、起重機械、爆破引起的坍塌。
3、物體打擊傷害是建築行業常見事故中「五大傷害」的其中一種,指由失控物體的慣性力造成的人身傷亡事故。物體打擊會對建築工作人員的安全造成威脅,容易砸傷,甚至出現生命危險。特別在施工周期短,勞動力、施工機具、物料投入較多,交叉作業時常有出現。這就要求在高處作業的人員對機械運行、物料傳接、工具的存放過程中,都必須確保安全,防止物體墜落傷人的事故發生。
4、觸電是電擊傷的俗稱,通常是指人體直接觸及電源或高壓電經過空氣或其他導電介質傳遞電流通過人體時引起的組織損傷和功能障礙,重者發生心跳和呼吸驟停。超過1000V(伏)的高壓電還可引起灼傷。閃電損傷(雷擊)屬於高壓電損傷范疇。
5、起重傷害事故是指在進行各種起重作業(包括吊運、安裝、檢修、試驗)中發生的重物(包括吊具、吊重或吊臂)墜落、夾擠、物體打擊、起重機傾翻、觸電等事故 。適用於統計各種起重作業引起的傷害。起重作業包括:橋式起重機、龍門起重機、門座起重機、塔式起重機、懸臂起重機、桅桿起重機、鐵路起重機、汽車吊、電動葫蘆、千斤頂等作業。如:起重作業時,脫鉤砸人,鋼絲繩斷裂抽人,移動吊物撞人,鋼絲繩刮人,滑車碰人等傷害;包括起重設備在使用和安裝過程中的傾翻事故及提升設備過卷、蹲罐等事故。
Ⅶ 建築業頒發的五大傷害
建築業高處墜落、觸電、物體打擊、機械傷害及坍塌等五大傷害
Ⅷ 建築業的「五大傷害」是什麼
建築業的五復大傷害是指高處墜制落、觸電、物體打擊、機械傷害及坍塌。這五種傷害占建築業傷害事故的85%以上,為建築業中重點預防的傷害。
1、高處墜落:在兩米以上高處墜落發生的傷亡事故叫做「高處墜落」。
2、觸電事故:建築工程離不開用電,由於不安全用電,觸電事故多發。
3、物體打擊:指失控物體的慣性力造成的人身傷害事故。如落物、滾石、錘擊、碎裂、崩塊等。
4、機械傷害:是指機械做出強大的功能作用於人體的傷害。
5、坍塌事故:是指物體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過自身的強度極限或因結構穩定性破壞而造成的事故,如挖溝時的土石塌方、腳手架坍塌、堆置物倒塌、建築物坍塌等。
Ⅸ 建築行業中的「六大傷害」具體是指什麼
一、現階段全國建築施工傷亡事故類別主要是:
1.高處墜落
2.坍塌
3.物體打擊
4.機械傷害
5.起重事故
6.觸電
這六大類,常簡稱為「六大傷害」。
二、六大傷害預防措施
(一)預防高處墜落事故的措施
1、對高處作業的人員上崗前必須進行體檢,並定期檢查。 2、遇有六級以上強風、濃霧時,不得進行高處作業:雨天和雪天必須採取可靠的防滑、防寒和防凍措施。凡水、冰、霜、雪、應及時清除。
3、對施工人員進行加強自我保護教育,自覺遵守施工規范。 4、危險地段或坑井邊,陡坎處增設警示、警燈、維護欄桿,夜間增加施工照明亮度。
5、購進符合規范的「三寶」、圍護桿、柵欄、架桿、扣件、梯材等,並按規定安裝和使用。
6、洞口、臨邊、交叉作業、攀登作業懸空作業,必須按規范使用安全帽、安全網、安全帶,並嚴格加強防護措施。
7、提升機具要經常維修保養、檢查,禁止超載和違章作業。
(二)預防坍塌事故的措施
1、按照建築施工安全技術標准、規范編制施工方案,制定專項安全技術措施。
2、基坑開挖前必須做好降(排)水工作,並採取保護措施。 3、基坑(槽)、邊坡和基礎樁孔邊堆置各類建築材料的,應按規定距離堆置。
4、為保證模板的穩定性,除按照規定加設立柱外,還應沿立柱的縱向及橫向加設水平支撐和剪刀撐。
5、拆除作業現場周圍應設禁區圍欄、警戒標志,派專人監護,禁止非拆除人員進入施工現場,拆除建築物應該自上而下依次進行,禁止數層同時拆除,禁止掏挖。
6、各類施工機械距基坑(槽)、邊坡和基礎樁孔的距離,應根據設備重量、基坑(槽)、邊坡和基礎樁的支護、土質情況確定,並不得小於1.5m.
7、雨季和冬季解凍期施工時,施工現場要進行全面檢查和維護,保證排水暢通和無異常情況後方可施工。
8、機械開挖土方時,作業人員不得進入機械作業范圍內進行清理和找坡作業。
(三)預防物體打擊的措施
1、拆除工程應有施工方案,並按要求搭設防護隔離棚和護欄,設置警示標志和搭設圍網。
2、安全防護用品要保證質量,及時調換、更新。
3、經常檢查地錨埋設的牢固程度和攬風繩的使用情況。 4、嚴格按照吊裝技術操作規程作業。
5、改正不良作業習慣,嚴禁往下或向上拋擲建築材料、雜物、垃圾和工具。
6、清理腳手架上堆放的材料,做到不超重、不超高、不亂堆亂放。
(四)預防機械傷害事故的措施
1、機械設備要安裝固定牢靠。
2、增設機械安全防護裝置和斷電保護裝置。
3、對機械設備要定期保養、維修,保持良好運行狀態
4、經常進行安全檢查和調試,消除機械設備的不安因素。
5、操作人員要按規定操作,嚴禁違章作業。
(五)預防起重事故的措施
1、起重機選型合理,道路平坦堅實,不得在斜坡上工作。
2、 起重機要做到「十不弔」: 吊物重量不明或超負荷不弔、指揮信號不明不弔、違章指揮不弔、吊物捆綁不牢不弔、吊物上有人不弔、起重機安全裝置不靈不弔、吊物被埋在地下不弔、作業場所光線陰暗或視線不清不弔、斜拉吊物不弔、有稜角的吊物沒有採取相應的防護措施不弔。並禁止在六級及六級以上強風的情況下進行吊裝作業。
3、避免帶載行走,短距離帶載行走載荷≯允許起重量的70%,構件離地面≯1250px。
4、雙機抬吊合理負荷分配,統一指揮,密切配合。
5、吊索需經計算,綁扎方法可靠。起重工具定期檢查。
6、吊點應與重物的重心在同一垂直線上,吊點應在重心之上。
7、指揮人員必須持證上崗,與起重機司機密切配合。
8、嚴禁起吊重物長時間懸掛在空中。
9、吊鉤吊環檢查,吊鉤吊環嚴禁補焊。
(六)預防觸電事故的措施
1、加強勞動保護用品的使用管理和用電知識的宣傳教育。
2、建築物或腳手架與戶外高壓線距離太近的,應按規范增設保護網。
3、在潮濕、粉塵或有爆炸危險氣體的施工現場要分別使用密閉式和防爆型電氣設備。
4、經常開展電氣安全檢查工作,對電線老化或絕緣降低的機電設備進行更換和維修。
5、電箱門要裝鎖,保持內部線路整齊,按規定配置保險絲,嚴格一機一箱一閘一漏配置。
6、根據不同的施工環境正確選擇和使用安全電壓。
7、電動機械設備按規定接地接零。
8、手持電動工具應增設漏電保護裝置。
9、施工現場應按規范要求高度搭建機械設備,並安裝相應的防雷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