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勞動防護用品不同於一般的商品,直接涉及到勞動者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故要求其必須符合國家標准
正確勞動防護用品是保護勞動者安全與健康所採取的必不可少的輔助措施,是勞動者防止職業毒害和傷害的最後一項有效措施。同時,它又與勞動者的福利待遇以及防護產品質量、產品衛生和生活衛生需要的非防護性的工作用品有著原則性的區別。具體來說,勞動防護用品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特殊性。勞動防護用品不同於一般的商品,是保障勞動者的安全與健康的特殊用品,企業必須按照國家和省、市勞動防護用品有關標准進行選擇和發放。尤其是特種防護用品因其具有特殊的防護功能,國家在生產、使用、購買等環節中都有嚴格的要求。如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第1號令《勞動防護用品監督管理規定》中要求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必須由取得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安全標志的專業廠家生產,生產經營單位不得采購和使用無安全標志的特種勞動防護用品;購買的特種勞動防護用品須經本單位的安全生產技術部門或者管理人員檢查驗收等。
(2)適用性。勞動防護用品的適用性既包括防護用品選擇使用的適用性,也包括使用的適用性。選擇使用的適用性是指必須根據不同的工種和作業環境以及使用者的自身特點等選用合適的防護用品。如耳塞和防雜訊帽(有大小型號之分),如果選擇的型號太小,就不會很好地起到防護雜訊的作用。使用的適用性是指防護用品需在進入工作崗位時使用,這不僅要求產品的防護性能可靠、確保使用者的安全,而且還要求產品適用性能好、方便、靈活,使用者樂於使用。因此,結構復雜的防護用品,需經過一定時間試用,對其適用性及推廣應用價值作出科學評價後才能投產銷售。
(3)時效性。防護用品均有一定的使用壽命。如橡膠類、塑料等製品,長時間受紫外線及冷熱溫度影響會逐漸老化而易折斷。有些護目鏡和面罩,受光線照射和擦拭,或者受空氣中的酸、鹼蒸汽的腐蝕,鏡片的透光率逐漸下降而失去使用價值;絕緣鞋(靴)、防靜電鞋和導電鞋等的電氣性能隨著鞋底的磨損,將會改變電性能;一些防護用品的零件長期使用會磨損,影響力學性能。有些防護用品的保存條件也會影響其使用壽命,如溫度及濕度等。
❷ 安全生產檢查一般包括哪五個步驟
安全檢查工作一般包括以下五個步驟:
(一)安全檢查准備
1、確定檢查的對象、目的及任務;
2、查閱、掌握有關法規、標准及規程的要求;
3、了解檢查對象的工藝流程、生產情況、可能出現危險及危害的情況;
4、制定檢查計劃,安排檢查內容、方法及步驟;
5、編寫安全檢查表或檢查提綱;
6、准備必要的檢測工具、儀器、書寫表格或記錄本;
7、挑選和訓練檢查人員並進行必要的分工等。
(二)實施安全檢查
1、安全檢查的主要內容
①查責任。查實體單位各級安全生產責任制是否健全,特別是主要崗位、關鍵部位人員的責任清不清楚,工作程序及方法要領掌握與否。
②制度落實。查安全生產制度有沒有制定,內容全不全,符合不符合實際,各種記錄規范與否,依據制度規定一項一項進行核實、一條一條嚴格檢查。
③查證照。從業人員有沒有經過安全培訓,是否持證上崗;特殊工種是否具有操作證,已有的操作證是否過期。
④查現場。查生產場所秩序、工作環境是否符合勞動安全衛生環境標准;操作人員是否穿戴勞動防護用品,勞動防護用品是否符合國家標准,操作人員是否正確佩帶、正確使用;有沒有不安全行為,有無違反操作規程、操作方法的人和事;生產崗位上有無遲到早退、脫崗、串崗、打盹睡覺現象;員工有無在工作時間干私活,做與生產、工作無關的事。
⑤查設施設備。相關生產設施設備運轉是否正常,儀器儀表是否顯示正常值;安全設施設備是否配備,人員會不會操作。
⑥查標識。查有沒有設置安全警示牌及警示標志,從業人員是否知道相關要求,是否掌握自我保護知識。
⑦查培訓。查「三級」教育是否落實,有沒有教育資料,內容是否合理,記錄是否真實,效果是否突出。
⑧查事故處理。對發生的事故是否按「四不放過」的原則進行處理。
2、安全檢查的主要方式
安全檢查方式可通過訪談、查閱文件和記錄、現場檢查及儀器檢測等渠道獲取信息。
①訪談。通過與有關人員談話來了解相關部門、崗位執行規章制度的情況;
②查閱文件和記錄。檢查設計文件、作業規程、安全措施、崗位責任制度及操作規程等是否齊全,是否有效;查閱相應記錄,判斷上述類別是否被執行;
③現場檢查。到作業現場尋找不安全因素、事故隱患及事故徵兆等;
④儀器檢測。利用一定的檢測、檢驗儀器設備,對在用的設施、設備、器材狀況及作業環境條件等進行測量,以發現隱患(如採用歐姆表測量接地電阻,判斷是否合格等)。
(三)通過分析做出判斷
掌握情況(獲得信息)之後,就要進行分析,判斷和檢驗。可憑經驗、技能進行分析、判斷,必要時可通過儀器檢驗得出正確結論。
(四)及時做出決定進行處理
做出判斷後,應針對存在的問題做出採取措施的決定,即下達《安全檢查隱患整改通知書》,包括整改意見、整改時間、落實責任人及整改情況的反饋時間。
(五)整改落實
通過復查整改落實情況,獲得整改效果的信息,以實現安全檢查工作的成效
❸ 什麼是化工企業
化工企業:凡運用化學方法改變物質組成或結構、或合成新物質的,都屬於化學生產技術,也就是化學工藝,所得的產品被稱為化學品或化工產品。
法律依據:《化工企業安全管理制度》第二條 凡化工企業(包括化學礦山、化工機械、化工基建施工單位)均應嚴格遵守本制度。
(3)建築施工作業勞動防護用品配備及使用標准擴展閱讀:
農業支柱:
長期以來,人類的食物和衣著主要依靠農業。而農業自遠古的刀耕火種開始,一直依靠大量人力勞作,受各種自然條件的制約,發展十分緩慢。19世紀,農業機械的運用,逐步改善勞動狀況。然而,在農業生產中,單位面積產量的真正提高,則是施用化肥、農葯以後的事。
實踐證明,農業的各項增產措施中,化肥的作用達40%~65%。在石油化工蓬勃發展的基礎上,合成氨和尿素生產大型化,使化肥的產量在化工產品中占據很大比重。1985年世界化肥總產量約達140Mt,成為大宗化工產品之一。
早期,人類採用天然作物病蟲害。直到19世紀末,近代化學工業形成以後,採用巴黎綠(砷制劑)殺馬鈴薯甲蟲、波爾多液防治葡萄霜霉病,農業才開始了化學防治的新時期。
20世紀40年代生產了有機氯、有機磷、苯氧乙酸類等殺蟲劑和除草劑,廣泛用於農業、林業、畜牧業和公共衛生。但這一代農葯中有些因高殘留、高毒,造成生態污染,已被許多國家禁用。
❹ 酒廠關於勞保發放的規定
你好,不同酒廠規定的勞保發放規定也不相同,下面是國家對勞保用品發放管理的規定,供你參考:
一、勞動保護用品發放的原則
1、勞動保護用品的發放、使用、管理,必須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使發放的勞動保護用品確實起到保護勞動者安全、健康的作用。
2、勞動保護用品的發放,必須依據工作性質和勞動條件,對不同工種、不同勞動條件,發給不同的勞動保護用品。勞動保護用品是為勞動提供保護的必要物質條件,職工上崗作業必須按規定使用,勞動保護用品不得移作他用或領而不用。
3、職工對領用的防護用品要本著節約的原則,不多領、冒領、不送人、不變賣。
4、勞動保護用品不是生活福利待遇,應按規定標准以實物形式發放給職工,不得以幣代物發放,更不得以發放勞動保護用品的名義發放其它物資。
二、勞動保護用品發放范圍及使用標准
1 、本規定適應於公司的在職人員。
2、職工按其所從事的崗位(工種)領取勞動保護用品,職工崗位(工種)變動後勞動保護用品按新崗位(工種)標准發放。
3、領用防護用品按不同工種、不同工作環境、不同勞動條件及不同勞動強度,規定發放及使用期限。(見附表)
三、 勞動防護用品的其它規定
1、 員工在企業內部調動崗位、改變工種的,可按新工種崗位標准發放防護用品,如臨時從事本工種以外的工作,勞動條件差異較大,原發放的防護用品不適用的,可暫時借給使用,用畢收回。
2、由於特殊任務、緊急搶修等工作需加發防護用品時,經公司領導批准後給予解決。
3、公司所發放的勞動防護用品(安全帽www.dehsm.com/category-94.html、雨衣、膠鞋<靴>、眼護具)由各處、站安全群監員統一領取、保管,並自行管理。
4、為更好的開展勞動防護,預防工傷事故及職業病,凡經公司安全檢查在上班時間未使用相應規定的防護用品,按違章作業進行通報批評。
❺ 施工現場安全防護用具及機械設備使用監督管理規定是否有效
施工現場安全防護用具及機械設備使用監督管理規定,目前有效。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建委(建設廳)、工商行政管理局、技術監督局,計劃單列市建委、工商行政管理局、技術監督局:
現將《施工現場安全防護用具及機械設備使用監督管理規定》印發給你們,請結合本地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附件:施工現場安全防護用具及機械設備使用監督管理規定
一九九八年九月四日
施工現場安全防護用具及機械設備使用監督管理規定
為加強對施工現場上使用的安全防護用具及機械設備的監督管理,防止因不合格產品流入施工現場而造成傷亡事故,確保施工安全,制定本規定。
凡從事建築施工(包括土木建築、線路管道設備安裝、裝飾裝修)的企業和個人以及為其提供安全防護用具及機械設備的單位和個人,必須遵守本規定。
本規定所指的安全防護用具及機械設備,是指在施工現場上使用的安全防護用品、安全防護設施、電氣產品、架設機具和施工機械設備:
(一)安全防護用具
1.安全防護用品,包括安全帽、安全帶、安全網、安全繩及其他個人防護用品等;
2.安全防護設施,包括各種「臨邊、洞口」的防護用具等;
3.電氣產品,包括手持電動工具、木工機具、鋼筋、機械、振動機具、漏電保護器、電閘箱、電纜、電器開關、插卒及電工元器件等;
4、架設機具,包括用竹、木、鋼等材料組成的各類腳手架及其零部件、登高設施、簡易起重裝機具等。
(二)施工機械設備
包括大中型起重機械、施工電梯、挖掘機、打樁機、混凝土攪拌機等施工機械設備。
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對施工現場安全防護用具及施工機械設備的使用實施監督管理。施工現場安全防護用具及機械設備使用的具體監督管理工作,可以委託所屬的建築安全監督管理機構負責實施。
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負責查處市場管理和商標管理中發現的經銷摻假或假冒的安全防護用具及機械設備;質量技術監督機關負責查處生產和流通領域中安全防護用具及機械設備的質量違法行為。
為施工現場提供安全防護用具及機械設備的生產、銷售單位,必須遵守有關的法律、法規,規章和標准,設計、生產、銷售符合施工安全要求的產品。
向建築施工企業或者施工現場銷售安全防護用具及機械設備的單位,應當提供檢測合格證明及下列資料:
(一)產品的生產許可證(指實行生產許可證的產品)和出廠產品合格證;
(二)產品的有關技術標准、規范;
(三)產品的有關圖紙及技術資料;
(四)產品的技術性能、安全防護裝置的說明。
建築安全監督管理機構要對建築施工企業或者施工現場使用的安全防護用具及機械設備,進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抽檢,發現不合格產品或者技術指標和安全性能不能滿足施工安全需要的產品,必須立即停止使用,並清除出施工現場。
建築施工企業和施工現場必須采購、使用具有生產許可證、產品合格證的產品,並建立安全防護用具及機械設備的采購、使用、檢查維修、保養的責任制。
施工現場新安裝或者停工6個月以上又重新使用的塔式起重機、龍門架(井字架)、整體提升腳手架等,在使用前必須組織由本企業的安全、施工等技術管理人員參加的檢驗,經檢驗合格後方可使用。不能自行檢驗的,可以委託當地建築安全監督管理機構進行檢驗。
建築施工企業及其項目經理部必須對施工中使用的安全防護用具及機械設備進行定期檢查,發現隱患或者不符合要求的,應當立即採取措施解決。
建設、工商行政管理、質量技術監督行政主管部門根據職能分工,可以對施工現場安全防護用具及機械設備組織聯合檢查,並公布合格或者不合格產品名錄。
有條件的城市可以建立安全防護用具及機械設備交易市場,為生產、銷售單位和建築施工企業提供服務,並加強監督管理。
對於違反本規定的生產、銷售單位和建築施工企業,由建設、工商行政管理、質量技術監督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各自的職責,依法作出處罰。
本規定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❻ 企業如何做好安全生產工作
企業是安全生產的責任主體,容不得一絲一毫的鬆懈和僥幸。但安全意識不高、責任不落實、基礎薄弱、專業人員缺乏、安全投入不足等仍是企業存在的普遍現象。如何做好企業安全生產管理工作,談幾點淺見。
1、強化責任落實
企業是安全生產的責任主體,法定代表人是安全生產的第一責任人,對安全生產負全面的領導責任,分管領導負具體的領導責任。要強化安全生產的主動意識,由過去被動抓安全變為自我主動抓安全,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安全第一」的安全生產理念,充分認識企業的安全主體責任,建立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各類人員的崗位責任制,從高層管理人員到項目經理人員、現場操作人員,把安全責任落實到生產過程的每一個崗位和每一個環節,形成人人抓安全的局面。
企業各級安全管理機構要認真履行其監管職責;項目經理是施工現場安全的第一責任人,是落實主體責任的具體組織者;項目技術負責人、工長和安全員是施工現場安全措施的制定者,對作業人員進行安全技術交底。施工現場僅靠幾個安全員管理安全是不夠的,必須充分調動廣大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發動廣大職工參與現場管理。控制自身不安全行為,減少人為失誤。
2、加強安全教育培訓
人是安全生產的主體,人的不安全行為是事故發生的最大隱患,只有加強對人的安全教育,不斷強化人的安全意識,提高人的安全文化素質,增強人的防範意識,規范和提高從業人員的安全行為,才能築起牢固的安全生產的思想防線。
單位領導要增強做好安全工作的責任感、緊迫感,切實負起責任,把"安全第一"的方針真正落到實處。根據施工特點進行安全教育,針對不同工種和不同部位,告知他們本崗位存在哪些危險及危害因素,如何消除隱患,控制不安全行為,減少人為失誤。
3、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機構、配備安全管理人員
企業應嚴格按照《安全生產法》的規定,設置安全管理機構和配備安全管理人員。現代安全管理對安全管理人員提出了很高的專業素質要求,他們不僅要組織開展風險防範工作,還必須了解本單位的施工生產,掌握並熟練應用系統安全工程的理論和方法,參與並指導,監督危害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的具體實施,高素質的安全管理隊伍建設變得越來越迫切。
企業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機構,把責任心強、具備專業知識、業務能力強、熟悉管理知識的人員充實到安全管理崗位上來,讓他們充分發揮職能作用,提高安全管理工作水平。
4、強化施工現場管理
企業生產施工現場是動態的,要結合施工現場環境,合理布置施工設備、確保機械設備安全運行,確保各項安全防護和用電設施到位,做到施工標牌化,材料堆放標准化、安全標志規范化、環境防治意識化、作業過程有序化,對施工機具和人的各種不安全行為等進行全面檢查,及時發現設備隱患,及時整改,認真排除物的不安全狀態。對於檢查出的問題,必須按照「三定」原則(定人、定時、定措施)進行整改,及時消除事故隱患。
5、加大安全投入
安全投入是企業和工人的「救命錢」,也是預防事故的最有力保障。安全投入減少,導致安全技術裝備、防護設施不能到位,不安全因素不能及時消除,極易導致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因此,要預防和杜絕事故的發生,就必須持續有效地進行安全投入。
購買新設備時,必須同時購買與其配套的安全防護裝置,必須對安全設備進行經常性維護、保養,並定期檢測,使之處於良好的技術狀態。維護、保養、檢測應當作好記錄。在有較大危險因素的生產經營場所和有關設施、設備上,設置明顯的安全警示標志,提醒操作人員對不安全因素的注意,預防事故的發生。
為員工提供符合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準的勞動防護用品,並監管教育從業人員按照使用規則佩戴、使用。工傷保險是勞動安全的「保護傘」,企業要依法參加工傷保險,保障員工的合法權益。
6、加強部門間協調配合
安全生產工作涉及到企業各個部門和各個生產環節的系統工程,安全不是單純哪一個部門的工作,單靠某個部門的努力是絕對不行的。這就要求各部門結合自身工作性質,在履行好自身職能的基礎上,加強協調配合,形成合力。如安全培訓作為提高員工安全素質的手段,是一項涉及面廣而又復雜的工作,不可能也不應該由人力資源部單獨完成。如果將安全工作看作是某個部門的事情,那麼安全工作肯定做不好。
7. 嚴格獎懲,增強員工愛崗敬業的責任心
安全生產同時建立獎罰機制,目的在於獎勤罰賴、獎優罰劣。對那些提出重要建議,消除事故隱患、避免重大事故發生的,要給予獎勵。尤其對那些對認認真真、任勞任怨、在工地上正確履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的專兼職安全員,要給予必要的激勵和獎勵,使他們在安全管理的崗位乾的更踏實、更有干勁。
做好企業安全生產管理方法如下:
安全承諾書:在每個企業都有單位主管的支持,安全不僅僅是安全部門的責任,更的每個員工的職責。安全承諾書需要註明隱患部分,部門全體成員必須承諾有隱患要及時清除,做到預防為主。
消防設施完善:安全部門根據現場的區域劃分,一定要匹配足夠的消防設施,如消防栓、滅火器等設備。
安全培訓到位:安全部門定期組織現場人員培訓安全知識,課程內容可設計,消防器材操作,安全意識培養,現場隱患查詢、案例分析等。
現場稽核保持:安全部門人員每日去現場查核現場人員有無安全隱患或不利安全行為。及時改善隱患部分。現場主管同樣每日現場查核,並時刻保持警惕。
隱患及時改善:所有關涉的安全的行為和隱患都有運用安全的標准去改善。簡單易行的要及時改善,遇到難題可動用財力和物力解決,也可以運用PDCA改善。
OK狀況持續執行:如無異常要時刻保持安全狀況,加強安全行為。
具體表現在:
1、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根據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不同的崗位,要制訂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到每個崗位。 加強企業安全教育,對新進廠的職工必須經過三級安全教育,對轉崗復崗人員必須進行安全教育後方可上崗。
2、加強安全生產檢查工作,責任部門必須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安全生產檢查,車間、班組要進行周檢或日巡檢,操作人員開前必須做好設備檢查,在確保設備、電器完好的情況下方可開機生產。對檢查中發現的事故隱患必須及時整改。、加強勞動保護用品的管理 。不同工種勞動防護用品的發放應不同,企業必須根據防護用品發放標准發放,職工工作時須穿戴勞動防護用品上崗。
3、對特殊作業人員必須進行專業培訓,考試合格後持證上崗。對外來施工單位的管理,外來施工單位承接本單位施工項目的,施工單位必須三證齊全(法人、資質、營業執照),並簽訂協議書,明確各自責任。
4、廠區交通須設立限速標志牌,防火重點區域應明確標志,並有專人管理。建立健全各崗位操作規程。 建立健全企業安全生產管理台帳,加強基礎管理工作。
注意:企業安全第一,生產安全管理同樣是重要管理之一。
(6)建築施工作業勞動防護用品配備及使用標准擴展閱讀:
所謂「安全生產」,是指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為了避免造成人員傷害和財產損失的事故而採取相應的事故預防和控制措施,使生產過程在符合規定的條件下進行,以保證從業人員的人身安全與健康,設備和設施免受損壞,環境免遭破壞,保證生產經營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的相關活動。
「安全生產」這個概念,一般意義上講,是指在社會生產活動中,通過人、機、物料、環境、方法的和諧運作,使生產過程中潛在的各種事故風險和傷害因素始終處於有效控制狀態,切實保護勞動者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也就是說,為了使勞動過程在符合安全要求的物質條件和工作秩序下進行的,防止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等生產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險有害因素,保障勞動者的安全健康和設備設施免受損壞、環境的免受破壞的一切行為。
安全生產是安全與生產的統一,其宗旨是安全促進生產,生產必須安全。搞好安全工作,改善勞動條件,可以調動職工的生產積極性;減少職工傷亡,可以減少勞動力的損失;減少財產損失,可以增加企業效益,無疑會促進生產的發展;而生產必須安全,則是因為安全是生產的前提條件,沒有安全就無法生產。
❼ 《勞動防護用品監督管理規定》第十八條規定:生產經營單位不得采購和使用無( )的特種勞動防護用品。
《勞動防護用品監督管理規定》第18條規定,生產經營單位不得采購和使用無安全標志的特種勞動防護用品;購買的特種勞動防護用品須經本單位的安全生產技術部門或者管理人員檢查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