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建築工程單體佔地面積在多少時要設置臨時消防救援場地
第十三抄條 對大型的人員密集場所和其他特殊建設工程的施工現場進行消防監督檢查,應當重點檢查施工單位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職責的情況:
(一)是否明確施工現場消防安全管理人員,是否制定施工現場消防安全制度、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
(二)在建工程內是否設置人員住宿、可燃材料及易燃易爆危險品儲存等場所;
(三)是否設置臨時消防給水系統、臨時消防應急照明,是否配備消防器材,並確保完好有效;
(四)是否設有消防車通道並暢通;
(五)是否組織員工消防安全教育培訓和消防演練;
(六)施工現場人員宿舍、辦公用房的建築構件燃燒性能、安全疏散是否符合消防技術標准。
按照以上要求,沒有固定要求的多大面積標准。
⑵ 本工程佔地面積10000平米,總建築面積近3萬平米。下圖為地下室平面。圖一布置4台塔吊,qtz63
這個要考慮綜合復工期和用電制負荷。假如工期較緊,作業人員較多,建議採用四台塔吊,可互不影響交叉使用。假如工期不是很急,作業人員適中,三台塔吊可以滿足工程垂直運輸要求,可以安裝三台。不管是幾台一定要確保塔吊交互運輸不能互相碰撞,有安全距離。
⑶ 請問建築面積,建築基底面積,佔地面積,使用面積,建築用地都有什麼區別不太了解~
建築面積是整個房子所有樓層的面積總和;建築基底面積就是建築物第一層占的面積;使用面積是所有你能走到的面積,所以不包括牆;建築用地面積就是整個地塊的面積;佔地面積就是建築物一幢或者整個地塊占的面積。
具體區別如下:
1、建築面積:是指住宅建築外牆勒腳以上外圍水平面測定的各層平面面積之和,每層建築面積按建築物勒腳以上外牆圍水平截面進行計算,它包括三項,即使用面積、輔助面積和結構面積。
2、使用面積:使用面積是房間實際能使用的面積,不包括牆、柱等結構構造、復合保溫層和管道井的面積,簡單說來就是減去牆體的面積,這點比較好理解,牆不是直接為生活生產使用的;
3、建築基底面積:一般指一個建築物首層的外牆邊線內的面積;
4、建築用地面積:項目用地總面積,即規劃批準的用地范圍(紅線內地面積),通常會在地塊出讓信息中有公示;
5、佔地面積:當指建築佔地面積時為建築基底面積;當指項目佔地面積時為建築用地面積。
(3)建築工程佔地面積計算規范擴展閱讀:
建築面積劃分
建築面積=有效面積+結構面積=使用面積+輔助面積+結構面積=結構面積+輔助面積+套內使用面積
按成套房屋建築面積構成劃分:
成套房屋的建築面積=套內建築面積+分攤的共有公用建築面積
公用面積分攤:
一、房屋公用建築面積分攤以幢為單位。公用建築面積分攤僅限於本幢內的公用建築面積。與本幢房屋不相連的公用建築(如變電房、水泵房、門衛房等)不得分攤到本幢房屋內。
二、房屋公用建築面積按各戶套內建築面積乘以房屋內相關面積的比例進行分攤。公用建築面積分攤後,不劃分各戶攤得面積的具體部位。公用建築面部位一經分攤,任何人不得侵佔或改變其原始設計的使用功能。
三、商、住、辦綜合樓,其房屋內各部位使用功能,房型分隔差異較大,應根據其用途或房型分隔的不同,按相關面積比例先行分攤全幢公用建築面積(此次分攤的最小單位為層),然後再分攤各自公用建築面積。
四、商品房按「套」或「單元」出售。商品房的銷售面積即為購房者所購買的套內或單元內建築面積(以下稱套內建築面積)與應分攤的公用建築面積之和。
套(單元)建築面積=套內建築面積+分攤的公用建築面積。
公用建築面積由以下幾部分組成:
一、電梯井、樓梯、垃圾道、變電室、設備間、公共門廳和走廊、地下設備、值班警衛室等。
二、套(單元)與公用建築空間之間的分隔牆以及外牆(包括山牆)牆體水平投影面積的一半。公用建築面積=全幢建築面積-全幢各套內建築面積之和-單獨具備使用功能的獨立使用空間的建築面積(如地下車庫、倉庫、人防工程等)。
三、公用建築面積分攤系數整幢建築物的公用建築面積除以整幢建築物各套內建築面積之和,得到建築物的公用建築面積分攤系數。分攤的公用面積=套內建築面積*公用建築面積分攤系數。
⑷ 工程的佔地面積和建築面積是怎麼算的
通常一個工程有四個面積三個指標,四個面積分別指:使用面積、建築面積、佔地面內積和綠化面積。三個指標容如下:
1、使用面積/建築面積=得房率;
2、建築面積/佔地面積=容積率;
3、綠化面積/佔地面積=綠化率。
上述三個指標是建築規劃中最基本的指標。
項目規模以建築面積為衡量標准。
⑸ 綠色施工中建築物佔地面積是什麼意思
建築基地面積
⑹ 施工許可證上的建設規模這個面積是佔地面積還是各個樓盤的建築面積總和還是其它什麼呢
建設規模應該是建築面積總和。預售許可證上的面積總和如果一起開發的應專該是一樣大的。有的樓盤分幾期開屬發。比如一期。二期開發。這種情況預售許可證的面積可能比建築規模面積小。都是建築面積來算的。最終房子交工時。房產局有個測繪部門或委託中介測繪計算出測繪報告的面積。應該是測繪報告面積3%上下浮動都算正常。每戶的建築面積會加上走廊的公用面積的分攤和為你戶服務功能性佔地面積的分攤。
⑺ 建設工程勘察報告送審委託書是按建築面積還是佔地面積算
佔地面積算
⑻ 施工許可證上的建設規模這個面積是佔地面積還是各個樓盤的建築面積總和還是其它什麼呢
建設規模應該是建築面積總和。預售許可證上的面積總和如果一起開發的專應該是一樣大的。有屬的樓盤分幾期開發。比如一期。二期開發。這種情況預售許可證的面積可能比建築規模面積小。都是建築面積來算的。最終房子交工時。房產局有個測繪部門或委託中介測繪計算出測繪報告的面積。應該是測繪報告面積3%上下浮動都算正常。每戶的建築面積會加上走廊的公用面積的分攤和為你戶服務功能性佔地面積的分攤。
⑼ 建築面積與佔地面積有什麼區別
區別非常的大。
建築面積亦稱建築展開面積,它是指住宅建築外牆外圍線測定的各層平面面積之和。它是表示一個建築物建築規模大小的經濟指標。它包括三項,即使用面積、輔助面積和結構面積。
而佔地面積是指項目取得的土地使用證上所載面積指標。
建築面積中地上部分面積÷佔地面積=該土地的容積率。
(9)建築工程佔地面積計算規范擴展閱讀:
一。對於建築物而言,佔地面積是指建築佔地面積物所佔有或使用的土地水平投影面積,計算一般按底層建築面積。通常用於計劃地塊的建築密度,計算公式是:建築密度=佔地面積/土地面積。
二。可以指到手的空白地皮的平米面積,即地塊總面積。在最初進行報批立項時,會經常用到「佔地面積」這個詞,就是這個意思。用地面積乘以容積率等於建築面積。
含義
對於建築物而言
佔地面積是指建築物所佔有或使用的土地水平投影面積,計算一般按底層建築面積。
通常用於計劃地塊的建築密度,計算公式是:建築密度=基底面積/用地面積。
對於平地而言
可以指到手的空白地皮的平米面積,即地塊總面積。
在最初進行報批立項時,會經常用到「佔地面積」這個詞,就是這個意思。
用地面積乘以容積率等於計容建築面積。
建築面積是指建築物各層水平面積的總和。包括使用面積、輔助面積和結構面積。使用面積是指建築物各層平面中直接為生產和生活使用的凈面積。
輔助面積是指建築物各層平面中為輔助生產或輔助生活所佔的凈面積,例如居住建築物中的樓梯、走道、廁所、廚房所佔的面積。使用面積和輔助面積的總和稱為「有效面積」。結構面積是指建築物各層平面中牆、柱等結構所佔的面積。
簡介
建築面積也稱建築展開面積,是建築行業的專業有名詞,與實用面積及實用率計算有直接關系。它是指住宅建築外牆勒腳以上外圍水平面測定的各層平面面積之和,是一個表示建築物建築規模大小的經濟指標,也是以平方米反映房屋建築建設規模的實物量指標。
每層建築面積按建築物勒腳以上外牆圍水平截面進行計算,它包括三項,即使用面積、輔助面積和結構面積。
在中國內地,與建築面積有關的法規有《商品房銷售面積計算及公用建築面積分攤規則》及現行的《建築面積計算規則》。
而在中國香港,建築面積及使用面積的計算則需遵循香港測量師學會發布的《量度作業守則》。在中國台灣則有建築技術規則,其第九章之容積管制即是關於容積率和建築面積的規范。
建築面積作為一個技術經濟指標使用於建設工程中的各個領域,它也是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指標之一。
建築面積是指以平方米為單位計算建築物結構外圍的水平面積的實物量化指標,它是反映建築物建築規模的技術參數,在房地產市場中它作為一項基礎性指標,成為政府、開發商及購房人最為關心的核心數據。
工程的建築面積和實際面積不一致。使用面積也叫地毯面積/凈面積,就是往地下鋪地毯,鋪滿以後地毯的面積。
使用面積實際上就是套內面積,而工程的建築面積是在套內面積的基礎上加上了每戶所佔的公攤面積。
關於建築面積規定的《建築工程建築面積計算規范》為國家標准,編號為GB/T50353-2013,自2014年7月1日起實施。原《建築工程建築面積計算規范》GB/T50353-2005同時廢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