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程設計 > 第一部分建築設計

第一部分建築設計

發布時間:2021-01-11 05:31:47

建築設計包括哪幾方面的內容

建築設計通常的就這三步:做方案設計,技術設計,和施工圖繪制。

1.方案設計:了解設計要求,獲得必要設計數據,繪制出各層主要平面,剖面和立面,有必要時甚至要畫出效果圖來。要標出房屋的主要尺寸,面積,高度,門窗位置和設備位置等,以充分表達出設計意圖,結構形式和構造特點。這階段和業主,使用該房屋相關人員接觸比較多,如果方案確定,就可以進入下步的技術設計階段。

2.技術設計:一般要是不太復雜的工程,這就省掉了。這一階段主要是和其他建築工種互相提供資料,提出要求,協調與各工種(比如結構,水電,暖通,電氣等)之間的關系,為後續編制施工圖打好基礎。在建築設計上,這一步驟就是要求建築工種標明與其他技術工種有關的詳細尺寸,並編制建築部分的技術說明。

3.施工圖繪制:這是建築設計中,勞動量最大,也是完成成果的最後一步,主要功能就是繪制出滿足施工要求的施工圖紙,確定全部工程尺寸,用料,造型。在建築設計上就是要完成建築施工圖的全套圖紙。

最後建築施工圖完成後,審核,蓋注冊建築師章,設計院出圖章,設計人員審核人員等相關人員簽字,並配合其他結構施工圖,水電施工圖,電氣施工圖等,這套圖紙就可以出圖了,這份建築圖就具有法律效力,相關人員就要為這設計的房屋承擔相應責任。
============
想詳細了解個步驟細化程度,可以參閱:
建築工程設計文件編制深度規定http://www.supnow.com/articles/banfaguiding/design/guiding-sjsd.htm

② 在城市一般建築地區局部突出屋面的哪些部分可不計入建築控制高度

從消防分類的角度應參照《建築設計防火規范》GB 50016—2006 的第1.0.2條,從規劃控制的角度應參照《民用建築設計通則》GB 50352一2005的第4.3.1、4.3.2條。
參考條文:
《建築設計防火規范》GB 50016—2006 的第1.0.2條:
註:1 建築高度的計算:當為坡屋面時,應為建築物室外設計地面到其檐口的高度;當為平屋面(包括有女兒牆的平屋面)時,應為建築物室外設計地面到其屋面面層的高度;當同一座建築物有多種屋面形式時,建築高度應按上述方法分別計算後取其中最大值。局部突出屋頂的嘹望塔、冷卻塔、水箱間、微波天線間或設施、電梯機房、排風和排煙機房以及樓梯出口小間等,可不計入建築高度內。

《民用建築設計通則》GB 50352一2005的第4.3.1、4.3.2條:
4.3.1 建築高度不應危害公共空間安全、衛生和景觀,下列地區應實行建築高度控制:

1 對建築高度有特別要求的地區,應按城市規劃要求控制建築高度;
2 沿城市道路的建築物,應根據道路的寬度控制建築裙樓和主體塔樓的高度;
3 機場、電台、電信、微波通信、氣象台、衛星地面站、軍事要塞工程等周圍的建築,當其處在各種技術作業控制區范圍內時,應按凈空要求控制建築高度;
4 當建築處在本通則第1章第1.0.3條第8款所指的保護規劃區內。
註:建築高度控制尚應符合當地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和有關專業部門的規定。

4.3.2 建築高度控制的計算應符合下列規定:

1 第4.3.1條3、4款控制區內建築高度,應按建築物室外地面至建築物和構築物最高點的高度計算;
2 非第4.3.1條3、4款控制區內建築高度:平屋頂應按建築物室外地面至其屋面面層或女兒牆頂點的高度計算;坡屋頂應按建築物室外地面至屋檐和屋脊的平均高度計算;下列突出物不計人建築高度內:
1)局部突出屋面的樓梯間、電梯機房、水箱間等輔助用房佔屋頂平面面積不超過1/4者;
2)突出屋面的通風道、煙囪、裝飾構件、花架、通信設施等;
3)空調冷卻塔等設備。

③ 建築設計包括哪幾個方面的設計內容

一樓說的比較全了。設計院有的是分所,分所又有的是根據專業分成建築所,結專構所等。但屬也有一個所里建築結構水暖都有的。
我就細說一下,建築設計是一個由各個專業相互配合完成的過程。專業分為建築,結構,水暖,電氣。而一樓說的給排水,暖通一般都是由建環(也就是以前的供班)做,他們有的時候也是和電器相配合做電氣自動化等(處理空調等樓宇的自動化,智能信息就是自動化)。
建築先做粗率的框架圖紙,再由各個專業根據自己的需要空間進行調整,確認後建築更改圖紙。再給其他專業過圖。而結構就是計算建築的負荷能否承載。暖通說白了就是暖氣,空調,坐便,給排水,也就這點東西(當然,還有什麼鍋爐房的設計,市政管網等等)。

④ 建築設計專業學什麼

學的課程如下:

專業基礎課:設計初步、建築制圖與模型基礎、形態與空間、建築典例分析與解讀、建築技術基礎。

專業課:當代建築歷史與理論、設計策劃、營建與構造、經驗與空間、地域性建築研究、建築經濟與法規、概念設計、城市(景觀)設計、建築與室內設計、建築更新與改造、設計實踐、畢業設計與論文。

建築學是一門藝術學科,因為它涉及到許多對美學的培養和熏陶,可以稱得上是一門建築藝術。所以建築設計要學的東西有很多,不光要學習現代建築的發展,還要將它同其他許多學科互相滲透,涉及到建築力學,空間學等專業學科,強調以實踐的精神展開對建築現象的深度思考與設計創新實踐。

(4)第一部分建築設計擴展閱讀

建築設計專業就業方向:建築設計單位、企業從事建築裝飾設計工作;建築裝飾公司從事裝飾設計、裝修施工技術與管理等工作;建築公司、房地產企業從事設計咨詢、技術與管理工作;勝任室內外建築設計師、建築工程制圖、虛擬現實製作、建模模型製作等崗位。

建築設計專業需要學習的基礎軟體:

1、Photoshop:基本操作界面及常用工具的應用。包括:圖像模式、解析度;圖層的創建及應用,通道和蒙板的使用;文字處理、濾鏡的應用;特殊效果製作等。

2、AutoCAD:繪圖命令的使用與技巧,二、三維機械制圖、建築圖、裝飾工藝圖、布局圖、電路圖。Autocad只是CAD的一種軟體之一,由美國的Autodesk公司創建,類似的軟體還有像BobCAD,DeltaCAD等.

3、3DMAX:CAD文件輔助建模、3D高級建模、材質、燈光的使用,室內家裝、公共空間、建築外裝、別墅設計等案例製作。

⑤ 建築設計的派別

建築派系分類

浪漫主義建築(ROMANTICISM ARCHITECTURE)18世紀下半葉到19世紀下半葉歐美一些國家在文學藝術中的浪漫主義思潮影響下流行的一種建築風格。浪漫主義在藝術上強調個性,提倡自然主義,主張用中世紀的藝術風格同學院派的古典主義藝術相抗衡。這種思潮在建築上表現為追求超塵脫俗的趣味和異國情調。18世紀60年代至19世紀30年代是浪漫主義建築發展的第一階段,又稱先浪漫主義。出現了中世紀城堡式的府邸,甚至東方式的建築小品。19世紀30~70年代是浪漫主義建築的第二階段,它已發展成為一種建築創作潮流。由於追求中世紀的哥特式建築風格,又稱為哥特復興建築。

古典復興建築:18世紀60年代到19世紀末在歐美流行的復古思潮的一種表現形式。它可分為羅馬復興和希臘復興兩種傾向。在建築方面,古羅馬的廣場、凱旋門、紀功柱等紀念性建築成為效法的榜樣。但他們沒有簡單地抄襲古典建築式樣,古典復興建築體形單純、獨立、完整,細部處理朴實,形式合乎邏輯,純裝飾構件較少。採用古典古典復興建築風格的主要是國會、法院、銀行、交易所、博物館、劇院等公共建築和一些紀念性建築。

折衷主義建築ECLECTIC ACHITECTURE19世紀上半葉在歐美興起的一種建築創作思潮。折衷主義為了彌補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在建築創作中的局限性,任意模仿歷史上的各種風格,或自由組合各種式樣,故有「集仿主義」之稱。折衷主義建築師不講固定的法式,只講求比例均衡,注重純形式美。刻意求新,立足於創造豐富多彩的建築。他們將羅馬、希臘、拜占廷、中世紀、文藝復興和東方情調的各式各樣融會於自己的建築作品裡,以求擺脫一脈相承的譜系,創造本時代的建築風格。

工藝美術運動(Arts and Crafts Movement):亦稱手工藝運動。19世紀後期英國出現的設計改革運動,提倡用手工藝生產表現自然材料,以改革傳統形式,反對粗製濫造的機器產品。在建築上主張建造「田園式」住宅來擺脫古典建築的束縛。因建築風格打破傳統手法,根據功能需要自由設計平面與造型,又得名為「自由建築運動」。代表人物是拉斯金和莫里斯。代表作品是魏伯設計的「紅屋」。

新藝術運動(Art Nouveau):19世紀80年代始創自比利時,它的特點在於運用自由曲線模仿自然形態。代表人物有凡•德•費爾德(Henry van de Velde)、霍爾塔(Victor Horta)等。在建築風格上反對歷史式樣,採用流動的曲線和以熟鐵裝飾的表現方式,試圖創造適合工業時代精神的簡化形式。但由於僅限於在建築形式上尤其是室內裝飾的創新,而未能解決建築形式、功能、技術之間的結合,因而很快就逐漸衰落。

維也納學派(Vienna School):19世紀90年代末受新藝術運動的影響在奧地利的維也納形成的以瓦格納為代表人物的建築家集團。他們主張建築形式應是對材料、結構與功能的合乎邏輯的表述,反對歷史樣式在建築上的重演。代表作品是瓦格納設計的維也納郵政儲蓄銀行。
分離派(Secession):1897年維也納學派中的部分成員成立的建築派系。主張造型簡潔和集中裝飾,裝飾的主題採用直線和大片光牆面以及簡單的立方體。代表人物是奧別列去、霍夫曼(J.Hoffmann),代表作品是奧別列去設計的分離派展覽館。

風格派:1917年由萬•陶斯伯主編的期刊《風格》在荷蘭問世,並把風格一詞作為同時成立的集團名稱。成員有畫家、雕刻家、建築家和作曲家。風格派的目標是把藝術從個人情感中解放出來,尋求一種客觀的、普遍的、建立在對時代的一般感受上的形式。建築造型基本以純凈的幾何式:長方
德意志製造聯盟:在沐迪修斯的倡導下,1907年德國成立了由企業家、工程技術人員、藝術家參加的全國性的的組織「德意志製造聯盟」。目的在於提高工業產品的質量以開辟國際市場。提出的指導思想是運用先進的工業技術,經過優良的設計,生產質地優良,美觀實用的產品,范圍包括從日用品到房屋建築。聯盟促進了德國建築領域的創新活動向與工業結合的方向發展,聯盟成員的建築作品如貝倫斯的AEG透平機車間、格羅皮烏斯和梅耶的法古斯工廠都具有了現代建築的特徵。
風格派(Stijl De) 風格派的目標是把建築、雕刻和繪畫有機地組成一個明白易懂的、基本的、不動感情的結構。主張把藝術從個人情感中解放出來,尋求一種客觀的、普通的、建立在對時代的一般感受上的形式。風格派建築師努力尋求尺寸、比例、空間、時間和材料之間的關系,否定建築中封閉構件的作用,消除其內部和外部的兩重性,打破室內的封閉感與靜止感而強調向外擴散,使建築成為不分內外的空間和時間結合體。建築造型基本以純凈的幾何式:長方、正方、無色、無飾、直角、光滑的板料作牆身,立面不分隔區別作用,認為最好的「藝術」是基本幾何形象的組合和構圖。風格派的主要成員有畫家蒙德里安、萬•陶斯伯、雕刻家萬頓吉羅(G•Vantongerloo)、建築師萬特霍夫(Matn』Hoff)、奧德(J.J.P.oud)、里特維德(G.T.Rietveld)等。,風格派代表作是1924年由里特維德設計的烏德勒支(Utrecht)的施羅德住宅。

構成主義(Construction) (亦稱構成派)前蘇聯「十月革命」以後,雕刻藝術家K•馬里維奇(Kasimir Malevich 1878~1933)和N賈波(Naum Gabo 1890~1977)、A•佩夫斯納(Antoine Pecsner)兩兄弟把未來主義與立體主義的機械藝術相結合,發展成為構成主義,其綱領為:謀求造型藝術成為純時空的構成體,使雕刻、繪畫均失其特性,用實體代替幻覺,構成既是雕刻、又是建築的造型,建築的形成必須反映出構築手段。代表作品是1920年踏特林設計的第三國際紀念碑模型、1924年維斯寧兄弟設計的「列寧格勒真理報分社」方案、1925年梅爾尼柯夫(Konstantin Menikov)設計的巴黎國際現代裝飾工業藝術博覽會蘇聯館。

未來主義(Futurism)(亦稱未來派)1908年由義大利青年詩人托馬索•馬利內蒂(Tommaso Marinetti)在米蘭發起,次年在巴黎發表未來主義宣言。1914年義大利建築家安東尼奧•聖•埃利亞在米蘭加入未來主義行列,並發表「未來主義建築宣言」。他在城市建設工程中提出「動」與「變」,用構圖方案表達高層建築物的電梯以及地鐵和多層車道的高速關系及新時代精神,形成了建築領域中的未來主義傾向。未來主義者反對古典的、莊重的、祭祀的、戲劇性的、裝飾的、紀念性的、輕巧的及一切取悅於人的建築,反對保護、修復和重建古典建築。他們反對垂直線和水平線,反對立方體、方錐體和圓,提倡斜線和橢圓的創造的富有動態的建築機體。

表現主義(Expressionism)(亦稱表現派)產生於20世紀的德國和奧地利,於1910年前後趨於成熟。表現主義畫家重個性、重感情、重主觀需要,設想通過外在表現、扭曲形象或強調某些色彩,把夢想世界顯示出來,以引起觀者情緒上的激動。表現主義建築師採用奇特、誇張的建築形體來表現某些思想情緒、象徵某種時代精神。最能代表表現主義風格的作品是由門德爾松1920年設計的德國波茨坦市愛因斯坦天文台。

純粹主義(Purism) 以新帕拉圖哲學為基礎,涉及到所有塑性表現的造型設計傾向。由建築師兼畫家勒•柯布西耶和畫家奧占芳發展起來的。1920年以後,在柯布西耶的力主下,建築領域出現了純粹主義創作思潮。它以「數學」即秩序為基礎建立新的美學觀,提倡由經濟法則和數字計算形成不自覺的美。建築師應該注意的是構成建築自身的平面、牆面和形體,並應在調整它們的相互關系中創造純凈與美的形式。「法線」是在創造純凈與美的形式的過程中,用來作為構圖參考的。在建築造型上,純粹主義摒棄個人情感,反對裝飾,認為比例是處理建築體量與形式中最為重要的問題,提倡表現立方體,圓錐體以及它們在陽光下的光影變化為主的構圖手法。薩伏伊別墅是純粹主義的經典作品。

理性主義(Rationalism)簡稱Rats。20世紀初期,歐美建築界揚棄古典理性主義思想,科學地探索現代建築發展方向的創作思潮。理性主義的基本原則是:1、注重建築目的的邏輯性,將房屋與使用者聯系在一起,把經濟放在首要的地位。試圖以建築參與或解決部分社會問題。2、注重建造過程的邏輯性。系統地引進工業技術、標准化和在環境設計的各個層次進行預制化。反對裝飾,提倡建築形式與結構體系及建造過程協調一致,建築外形能如實地反映建築結構及構造特點。3、注重建築使用的邏輯性。提倡簡潔、清晰、明朗的建築風格,視空間為建築的實質,強調空間設計的重要性,建築應盡可能地滿足功能要求。理性主義不是一種流派,而是一種創作思潮。

國際式 International Sryle(亦稱「國際風格」)20世紀20年代以後,各國的建築相互影響,在條件相似的情況下,出現的一種彼此接近的形式風格。1925年,格羅皮烏斯編印過一本建築圖集,其中收集了德國建築師貝倫斯、法國建築師貝瑞、勒•柯布西耶等人,以及他自己的作品,這本圖集題名為《國際建築》。這個書名在20年代末期轉變為一種特定建築風格的名稱——「國際式」。1932年,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展出過75幅歐美新建築圖片,約翰遜和希契科克(R.H.Hirchcock)為此編寫了一本書,名為《國際式:1922年以來的建築》(International Style,Architecture Since 1922)。從此,「國際式」這個名稱在許多地方被當作現代建築的同義語了。國際式不是一種創作思潮,而是現代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一種極為普遍的建築形象。國際式建築的特點是手法洗練,以矩形體為主,平頂、多窗、少裝飾,房間布局自由,把秩序作為設計的要素之一。

功能主義(alism)在現代建築中設計中,將實用作為美學主要內容、將功能作為建築追求目標的一種創作思潮。芝加哥建築師沙里文是功能主義的奠基者。提出「形式服從功能」的口號。早期功能主義的重點是解決人的生理需要,其設計方法為「由內向外」逐步完成。在功能主義發展的晚期。人的心理需要被引進建築設計之中,建築形式成為功能的一個組成部分。

芝加哥學派 (Chicago School) 美國最早的建築流派,是現代建築在美國的奠基者。芝加哥學派突出功能在建築設計中的主要地位,明確提出形式從功能的觀點,力求擺脫折衷主義的羈絆,探討新技術在高層建築中的應用,強調建築藝術應反應新技術的特點,主張簡潔的立面以符合時代工業化的精神。芝加哥學派的鼎盛時期是1883年~1893年之間,它在建築造型方面的重要貢獻是創造了「芝加哥窗」,即整開間開大玻璃,以形成立面簡潔的獨特風格。在工程技術上的重要貢獻是創造了高層金屬框架結構和箱形基礎。工程師詹尼(William Le Baron Jenney 1832~1907)是芝加哥學派的創始人,他1879年設計建造的第一拉埃特大廈。1885年他完成的「家庭保險公司」十層辦公樓(Lnsv rancr uilding),標志芝加哥學派的真正開始,是第一座鋼鐵框架結構。沙利文是芝加哥學派的一個得力支柱,他提倡的「形式服從功能」為功能主義建築開辟了道路。

包豪斯學派(Bauhaus School)20世紀20年代德國以包豪斯為基地形成與發展的建築學派。格羅皮烏斯是包豪斯的核心人物,他與包豪斯其他成員共同創造了一套新的、以功能、技術和經濟為主的建築觀、創作方法和教學觀。他們重視空間設計;強調功能與結構的效能;把建築美學同建築的目的性、材料性能和建造方式聯系起來;提倡以新的技術來經濟地解決好新的功能問題。包豪斯的教學特點是:反對模仿因襲,將產品設計同機器生產、社會發展及各門藝術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理論素養。包豪斯學派的代表作是包豪斯校舍。

草原式住宅(Prairie Style)美國著名建築師萊特(Frank Lloyd Wright ,1869~1959)於1900年前後設計的一系列住宅,這類住宅大多座落在郊外,用地寬闊,環境優美。建築從實際生活需要出發,在布局、形體、以至取材上,特別注意同周圍自然環境的配合,形成了一種具有浪漫主義閑情逸致及田園詩意般的典雅風格。草原式風格追求表裡一致性,建築外形盡量反映出內部空間關系,注意建築自身比例與材料的運用,力圖擺脫折衷主義的常套,造型效果猶如植物覆蓋於地面一樣。建築往往利用垂直方向的煙囪將高高低低的水平牆垣、坡度平緩的屋面、層層疊疊的水平方向陽台與花台及舒展而又深深的挑檐統一起來。它既具有美國建築的傳統風格,又突破了傳統建築的封閉性,很適合於美國中西部草原地帶的氣候和地廣人稀的特點。建築以磚木結構為主,盡量表現材料的自然本色,重點裝飾部分的花紋大多圖案化的植物圖形或由直線組成的幾何圖形。伊利諾州的威立茨住宅(Willitts House 1902)是草原式住宅的代表。

有機建築 (Organic Architecture)20世紀20年代產生於美國的現代建築理論及創作思潮。1900年,沙里文(Louis Henry Sullivan,1856~1924)明確地提出了有機建築的觀點,他強調整體與細部、形式與功能的有機結合。真正把有機建築發揚光大,並推動其成為現代建築創作思潮的是美國著名建築師萊特。有機建築特點可概括為四個方面:1、建築的整體性與統一性。特別突出視覺和藝術的統一,常以母題構圖貫穿全局;2、空間的自由性、連貫性和一體性。主張「開放布局」(Open planning);3、材料的視覺特色和形式美;4、形式與功能的統一。主張從事物事物的本質出發,提倡由內而外的設計手法。流水別墅(亦稱考夫曼別墅1936~1939)是有機建築的代表作。有機建築的代表人物還有哈里寧(Hugo hlaring)、阿爾托•夏隆(Hans Scharoun)、奧托(F.Otto)等。

國際現代建築協會 (CIAM the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Modern Arohitecture)簡稱:「國際建協」,亦譯「國際新建築會議」。1928年,由24位代表各國的建築師(法國6人、瑞士6人、德國3人、荷蘭3人、義大利2人、西班牙2人、奧地利1人、比利時1人)在瑞士一古堡聚會,成立了「國際現代建築協會」。其目的是反抗學院派的勢力,討論科學對建築的影響、城市規劃以及培訓青年一代等問題,為現代建築確定方向。CIAM的基本觀點是:建築是與人類生活有密切關聯的基本活動;建築師的使命是用新建築反映現代精神、物質生活;建築形式隨社會、經濟等條件的改變而改變;要謀求調和各種不同的因素,把建築在經濟與社會方面的地位擺正。它的宗旨是堅持研究與創作的權力,樹立獨特見解。

機器美學 其含義有三方面:其一,建築應象機器一樣符合實際的功用,強調功能和形式之間的邏輯關系,反對附加裝飾;其二,建築象機器那樣可以放置在任何地方,強調建築風格的普遍適應性;其三,建築應象機器那樣高效,強調建築和經濟之間的關系。柯布希耶的「房屋是居住的機器」就是基於這種思想而提出的。

模度(Molor)又稱模數理論。柯布希耶從人體尺度出發,選定下垂手臂、臍、頭頂、上伸手臂四個部位為控制點,與地面距離分別為86、113、183、226cm。這些數值之間存在著兩種關系:一是黃金比率關系;另一個是上伸手臂高恰為臍高的兩倍,即226和113cm。利用這兩個數值為基準,插入其他相應數值,形成兩套級數,前者稱「紅尺」,後者稱「藍尺」。將紅、藍尺重合,作為橫縱向坐標,其相交形成的許多大小不同的正方形和長方形稱為模度。但有人認為柯布希耶的模度不能為工業化所利用,因為其數值系列不能用有理數來表達。

居住單位 柯布希耶把他所設計象馬賽公寓那樣帶有服務設施的居住大樓當作組成現代城市的一種基本單位而稱做「居住單位」。

少就是多 密斯把他先結構、後形式,先空間、後功能和講究條理的設計方法歸結為把他在1928年說過的這句話「少就是多」,其具體內容寓意於兩個方面:一是簡化結構體系,精簡結構構件,使產生沒有屏障或屏障很少的可作任何用途的建築空間;二是凈化建築形式,精確施工,使之成為不附有任何多餘東西的只是由直線、直角組成的規整和純凈的鋼和玻璃方盒子。

十次小組 (Team X)以史密森夫婦為首的一個青年建築師組織。他們因在CIAM十次大會上公開倡導自己的主張,並對過去的方向提出創造性的批評而得名。十次小組形成於1954年1月在杜恩召開的CIAM十次大會的准備會議。十次小組提倡以人為核心的城市設計思想:建築與城市設計必須以人的行為方式為基礎,其形態來自於生活本身的結構發展。

典雅主義 (Fornalism)亦譯「形式美主義」,又稱「新古典主義」、「新帕拉蒂奧主義」、「新復古主義」。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官方建築的主要思潮。它吸取古典建築傳統構圖手法,比例工整嚴謹,造型簡練輕快,偶有花飾,但不拘於程式;以傳神代替形似,是戰後新古典區別於30年代古典手法的標志;建築風格莊重精美,通過運用傳統美學法則來使現代的材料與結構產生規整、端莊、典雅的安定感。典雅主義發展的後期出現兩種傾向:一是趨於歷史主義,另一是著重表現純形式與技術特徵。典雅主義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國建築師菲利蒲•約翰遜(P.Johnson 1906~)、斯東(Edwand.D.Stone,1902~1978)、和雅馬薩基(M..amasaki,1912~)。斯東設計的美國在新德里的大使館(U.S.Embassy New Delhi 1955~1958)於 1961年獲美國AIA獎,是典雅主義代表作。

粗野主義 (Brutalism)亦譯「野性主義」或「樸野主義」。以著名建築師勒•柯布西耶比較粗獷的建築風格為代表的一種設計傾向。1、粗野主義同純粹主義一樣,以表現建築自身為主,講究建築的形式美,認為美是通過調整構成建築自身的平面、牆面、空間、車道、走廊、形體、色彩、質感和比例關系而獲得;2、把表現與混凝土的性能及質感有關的沉重、毛糙、粗魯作為建築美的標准。粗野主義在建築材料上保持了自然本色;3、以大刀闊斧的手法使建築外形造成粗野的面貌。突出地表現了混凝土「塑性造型」的特徵。馬賽公寓是粗野主義達到成熟階段的標志。粗野主義對現代建築思潮演變起了較大的作用,但它正式得名是在1954年史密森夫婦(A.&P.Smithon)提出「新粗野主義」概念之後。史密森夫婦追隨柯布西耶粗獷的建築風格,熱衷於對建築材料特性的表現,並將之理論化、系統化,形成一種有理論、有方法的設計傾向。他們自稱是「新粗野主義」,即柯布西耶以前的探索則為「粗野主義」。兩者一脈相承,並無本質上的差異。

高技派 (High-Tech)亦稱「重技派」。20世紀50年代後期起的、建築造型、風格上注意表現「高度工業技術」的設計傾向。高技派理論上極力宣揚機器美學和新技術的美感,它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1、提倡採用最新的材料——高強鋼、硬鋁、塑料和各種化學製品來製造體量輕、用料少,能夠快速與靈活裝配的建築;強調系統設計(Systematic Planning)和參數設計(Parametric Planning);主張採用與表現預制裝配化標准構件。2、認為功能可變,結構不變。表現技術的合理性和空是的靈活性既能適應多功能需要又能達到機器美學效果。這類建築的代表作首推巴黎蓬皮杜藝術與文化中心;3、強調新時代的審美觀應該考慮技術的決定因素,力求使高度工業技術接近人們習慣的生活方式和傳統的美學觀,使人們容易接受並產生愉悅。

密斯風格 (Miesian Architecture)又稱「簡素主義」、「純凈主義」由著名建築師密斯•凡•德•羅(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1868~1970)提倡的,40年代末到60年代盛行於美國的一種建築設計傾向,以「少就是多」為理論根據,以「全面空間」、「純凈形式」和「模數構圖」為特徵的設計方法與手法,其設計原則是「功能服從空間」。它具有表現主義傾向、提倡忠實於結構和材料,特別強調簡潔嚴謹的細部處理手法。

象徵主義 (Symbolisn)20世紀60年代較為流行的一種建築設計傾向。象徵主義追求建築個性的強烈表現,設計的思想及意圖常寓意於建築的造型之中,能激起人們的聯想。象徵主義建築在滿足功能的基礎上,把藝術造型和環境設計作為首要考慮的問題。它可分為具體的象徵和抽象的象徵二種形式。E•薩里寧(Eero Saarinen 1910~1961)設計的紐約環球航空公司航空站(TWA Terminal , Keunedy Airport,1956~1960)是象徵主義代表作。

銀色派 (The Silvers 亦稱:「光亮派」slick style)20世紀60年代流行於歐美的一種建築思潮。銀色派在建築創作中注重先進技術、綜合平衡、經濟效益和裝修質量。其風格特徵主要表現在大面積的玻璃幕牆上。其建築特點是:1、通過大面積鏡面或半反射玻璃使建築融合在四周環境的映象或藍天的背景之中,並能創造出影像不斷變化的動態效果;2、反映工業化的時代特點,反映出新的藝術觀,它光澤晶瑩、現代感強;3、由於建築材料的限制,它具有風格程式化的趨向,缺乏地方特色;4、由於透明,反射的效果,給街上的汽車駕駛帶來了一定困難。銀色派的代表人物是耶魯大學建築學院院長佩利。1971年佩利創造了銀色派的經典作品——洛杉磯太平洋設計中心。

灰色派 (The Grays 亦稱:「兼俗主義」或「包含主義」)20世紀60年代流行於歐美的一種建築思潮。灰色派公開宣布與現代主義分道揚鑣,認為建築應該歉收並蓄各種形式,可以將古往今來不同建築特點結合在一起。開放的、包羅萬象的、聯系傳統的建築。灰色派的建築理論基礎來自於美國著名建築師文丘里(Robert Venturi 1925~)。文丘里所著的《建築的復雜性與矛盾性》(Complexity and Contracdiction in Architecture.1966)和《向拉斯維加斯學習》(Learning from Las Vegas.1972)是灰色派的經典著作。灰色派是後現代派的主要創作思潮。

白色派 (The Whites) 以「紐約5[埃森曼(Peter Eisenman)、格雷夫斯(Michael Graves)、格瓦斯梅(Charles Graves)、赫迪尤克(John Hedjuk)、和邁耶(Richard Meier)]」為核心的建築創作組織,在本世紀70年代前後最為活躍。他們的建築作品以白色為主,具有一種超凡脫俗的氣派和明顯的非天然效果,被稱為美國當代建築中的「陽春白雪」。「紐約5」與「白色派」常為互代。他們的設計思想和理論原則深受風格派和柯布西耶的影響,對純凈的建築空間、體量和陽光下的立體主義構圖、光影變化十分偏愛,故被稱為早期現代主義建築的復興主義。白色派建築的主要特點是:1、建築形式純凈,局部處理於凈利落、整體條理清楚。2、在規整的結構體系中,通過蒙太奇的虛實的凹凸安排,以活潑、跳躍、耐人尋味的姿態突出了空間的多變,賦予建築以明顯的雕塑風味;3、基地選擇強調人工與天然的對比,一般不順從地段,而是在建築與環境強烈對比,互相補充、相得益彰之中尋求新的協調;4、注重功能分區,特別強調公共空間(Public Spaces)與私密空間(Private Spaces)的嚴格區分。邁耶設計的道格拉斯住宅(Douglas House 1971~1973)是白色派作品中較有代表性的一個。80年代以後,白色派的五位主要成員各自沿著自己的創作方向奮力前進,他們獲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是,白色派做為一個建築組織卻隨之逐漸消失了。

阿基格拉姆學派 (Archigram亦譯「建築電訊團」或「阿基格拉姆集團」)1960年以彼得•庫克(Peter Cook)為核心,為倫敦二建築專業學生集團為主體成立的建築集團,他們把使用建築的人看成是「軟體」、把建築設備看成是「硬體」,是建築的主要部分。「硬體」可依據「軟體」的意圖充分為之服務。至於建築本身,他們強調最終將被建築設備所代替,因此被看成是「非建築」(Non-Architecture)或「建築之外」(Beyond Architecture)。阿基格拉姆學派反對傳統、反對專制、反對任何形式的束縛,提倡自由,對技術抱著樂觀的態度。

新陳代謝派 (bolism)在日本著名建築師丹下健三的影響下,以青年建築師大高正人、植文彥、菊竹清川、黑川紀章以及評論家川添登為核心,於1960年前後形成的建築創作組織。他們強調事物的生長、變化與衰亡,極力主張採用新的技術來解決問題,反對過去那種把城市和建築看成固定地、自然地進化的觀點。認為城市和建築不是靜止的,它像生物新陳代謝那樣是一個動態過程。應該在城市和建築中引進時間的因素,明確各個要素的周期(Cycle),在周期長的因素上,裝置可動的、周期短的因素。1966年,丹下健三完成了山梨縣文化會館。它較為全面地體現了新陳代謝派的

⑥ 想要學習建築設計從哪裡開始

想自學???

第一部分 大學畢業生如何找工作。
大學畢業生找工作的確是一件很大事情。在找工作之前,要明確自己究竟想要從事什麼工作,自己的水平能幹什麼。如果你只是一個不太有名氣的學校畢業的,還是先找到工作為妙,不要幻想太多。土木行業很重視經驗的,不管是從事設計也好,施工也好。能吃苦的同學、失戀的、想逃避社會的、喜歡當官的、喜歡大自然的、性格孤僻的可以去施工單位,在施工單位混出來人基本都是很能吃苦的人,而且身體好,在工程管理上絕對是個好手,因為建築工程的特點決定了對它的管理要比一般的管理難的多,因為在施工單位你要和多方人士打交道,是動態的管理,隨時有新的事件、突發的事件出現,對我們是個極好的鍛煉。干工程沒有不出事的,而且層出不窮,就象防水工程一樣,沒有不漏的,否則哪有那麼防水堵漏公司?處理工程事故是最能學到東西的,你能記住一輩子,據統計,在工程質量事故中,真正因為工程技術人員責任心不強造成的不多,絕大多數(90%以上)是經驗不足造成的。

女生或性格象女生的、喜歡談戀愛的、不想有太多的出息的、喜歡呆在城市的可以考慮進設計院,大的設計院進不去,可以先去一般城市的設計院練練手,差不多了再去大城市。沒有施工經驗的人也可以搞設計,但設計質量不一樣。在施工單位呆過的人搞設計,他的設計圖紙非常合理,為施工單位著想,盡量簡化施工。沒有施工經驗的人設計的圖紙,最怕施工的人問他,在現場服務也是比較費勁。但也沒有必要非得去施工干不可,也可以經常去施工現場看看,時間長了也行。

不喜歡土木行業的也可以考慮改行,自己做點小生意,開個小公司。

因此為自己定位很重要,一定要為自己定個方向。為自己定位後就有針對性寫簡歷,簡歷一定不要超過三篇,最好是一篇。在外面找工作最好不要帶畢業證的原件,因為發生過許多丟證的事,很麻煩的。在簡歷上寫上畢業證編號就行了。不能輕易將證件交給用人單位,有些單位為了控制學生,就扣證件。還有的給安家費,但到了用人單位一打聽,原來要分幾年給付,還要扣證。在投簡歷時,不要硬給人家,一般他們主動收下的有戲。

新畢業最好是去正規的單位,比如國企。只有在國企練成手了,才能去私企和民營企業。
尤其是女生,最好不要去私人的建築公司,那裡的從業人員有一部分素質很差,女生去了很危險,但如果去了國企就沒什麼事了。

第二部 面試中需注意的事項。
面試時回答問題一定要實事求是,有什麼想法就說什麼。要強調自己想從基層干起,不怕吃苦。衣著不要太過於華麗,搞技術的人都比較樸素。我當年晉工程師的時候,只穿著勞動服,對面試的人說我剛從工地過來,沒來得換,雖然答的不太好,但也通過,印象很重要的。不要遲到,有條件的最好要提前一天去看看。到了面試單位要四處走走,看看公司的管理怎麼樣,借機和人聊幾句,了解一下新單位。如果公司很破,辦公室內的衛生很差,我勸你還是別浪費時間了。另外看看面試的人,是不是對你們很和善的,總之要多留點心眼。千萬不要把證件給他們,不要交押金。

第三部 初到一個新單位要注意什麼。

FIRST 不要亂說話。討論技術問題時,由於我們剛畢業,發言的可能較小,正確率更低,所以好最是聽,不要亂插嘴。不要亂評論公司中的某個人,比如太丑,太漂亮,太不正經了等。我剛參加工作的時候,看公司的一個女的很不順眼,穿的花枝招展的,就想和對桌的*工程師說說,虧了那天我沒說,很快我就知道了那個女的是他的小姨子。在一個新單位的人際關系你沒有摸清之前,一定要少評論人。總是批評的人一般來說是好人,一定要聽話啊!同事之間的聊天如果是無關緊要的,可以參加,否則不要參與。在施工單位聊天是一門必修課,很重要的,要和監理聊、和甲方聊,只有聊天才能聊出感情。到了施工現場不要指手劃腳的,不要不懂裝懂。對待老同志要尊重,盡管現在大學生很多,但在單位里大學生人們還是喜歡的,尤其是施工單位,大學生並不多的。對待那些沒有文化的人,不要輕視,他們畢竟在單位幹了一輩子,在許多方面還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比如說敬業精神和工作經驗。

SECOND 要勤快點。早上早來一會,打掃打掃衛生,整理辦公桌。沒有特殊的情況不要遲到,不要總請假。別人工作忙時,主動幫一下也是必要的。集體活動要參加,不能象在學校那樣,想來就來,想走就走了。

THIRD要善於學習。由於土木工程的復雜性決定了我們必須要善於學習。一個是向實踐學,一個是向有經驗的人學,還有就是向書本學,多看些工程實例方面的書,看課本就沒有必要了。

FOURTH要善於吃苦。不管是做施工也好,做設計也好。要能吃苦,土木工程本來就是一個艱苦專業,我念大學的時候很多人都不喜歡念,現在不同了,因為找工作比較好找,加之從業人員短缺,現階段學土建的人多了,但其艱苦性仍未改變。只要和土建相關的人,沒有輕松的,就是領導也不象生產單位的領導那麼輕松,生產單位一樣產品生產多少年,人員設備都是固定的,而建築工程產品由於其自身的特點決定了做從業人員的勞累。

FIFTH 對待工作要有責任心。當今社會談責任心彷彿有點過時了,但作為工程技術人員卻要有責任心,而且要強。我當年結婚三天就上班了,因為當時負責一個很大的項目,我放心不下,在家裡呆不住。有的時候,因為責任心不強也會導致一些不必要的浪費和返工。新參加工作的人,如果是工作經驗不足造成的損失有情可原,但如果是因為沒有責任造成的損失,領導會對你有意見的。在任何一個單位,出事故是正常的,外表看著正在施工的宏偉的大樓,其實都有許多的問題,有大有小,只是外人不知道罷了。有的畢業因為出點事故就灰心了,沒有必要,時間長了就會了解,出質量事故是絕對的,不出事故是絕對不可能的。

SIXTH 不要站錯隊。新到一個單位,不要和某些人過於關系甚密,不要參加任何一個幫派,只是努力工作就行了

給土木工程行業的入門者(轉帖)

⑦ 建築設計任務書怎麼寫

給你個小學校建築設計任務書樣本:

小學校設計
教學階段:二年級,第二學期

教學目的:
1. 樹立功能與空間,結構與空間整體與局部的空間意識。強調單元設計與組團布局、有特殊要求的教學空間設計與組合。
2. 培養調查研究、立論思考,探索多方案的綜合設計能力。
3. 運用工作模型幫助設計的能力
4 掌握學校建築設計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設計方法。

設計內容:
根據市區內一小學實際建設基地地形圖,擬建一18班完全小學。建築規模為11000m2。
一 總平面設計

功能分區 功能要求
總平面設計
1:1000 1教學及辦公樓:6500 m2 三-四層;
2小禮堂:1200 m2 一層
3食堂與宿舍:3000 m2 四-五層;(應有較好朝向,遠離教學區)
4室外設計200米跑道運動場;100米直跑道;(長軸為南北向)。沙坑等游戲場地。
5傳達室: 50 m2 一層(位於學校大門側)
各項技術指標詳總平面圖
2、3、4、5項僅作總圖布置
室外場地 •綠化:(>1.5㎡/每生)含花圃、動物角(兩種以上)和小品等。
•每班室外課間操活動場地:(>2.4㎡/每生)每班面積≥108㎡,一般以硬地面為主。設砂坑<8㎡(30㎝深)。
•室外球類活動地:籃球場18x30、排球場9x18各不少於 1個。羽毛球場12.1x19.4;( 排球場、羽毛球場可與課間操活動場地共用)乒乓球台若干,7x14
•200米跑道運動場;100米直跑道,(可包括跑道)。運動場及各種球場方位長軸為南北向
•場地位置應避免大量人流穿行。

二 教學及辦公樓
功能分區 功能要求
普通教室 每班學生定員45人,普通教室18間,70平方米/間;並有存放衛生用具、衣物、雨具等設施。須作視線分析。
畫1:100詳圖。凈高不低於3.4米,窗地比不小於1:6。
專用教室 1勞動課教室二間;主要考慮手工勞動課,置4人(500x1000)或6人(1500x1000)合用的勞作桌,應附設准備室。140平方米/間;
2 計算機課教室二間;座位應垂直於採光窗,應附設准備室、軟體資料室。(計算機桌800x900 或800x1200) 140平方米/間;
3自然科學課教室二間;置4或6人合用的實驗桌,(400-450x1200或 2400)應附設准備室。140平方米/間
4音樂課教室二間;平面宜近似方型,並防止聲音聚焦,附設准備室。
140平方米/間
5語音教室教室二間;雙人桌(550x1500),需設錄音、准備室及觀察窗。
140平方米/間;
6美術教室教室二間;需有穩定的自然光,主採光宜北光或北頂光。應附設准備室140平方米/間;准備室可合用
專用教室凈高不低於3.9米,窗地比不小於1:6。
公共教學用房 1學生閱覽室70平方米;
2教師閱覽室70平方米;
3視聽合班教室200平方米,裝備有放映(如投影、幻燈)和播出(錄像、電視等)圖像及擴聲功能並安裝有多種視聽媒體的公用教室。
兩個班以上或全年級的學生上大班課的大教室,它還可兼做視聽教室、集會等多種用途。合理計算座席升高。前3~5排可做平地面,後部可按每二排升高一階,每階可升高80~100mm;
前後排的間距:900~950mm 。走道的寬度保證兩股人流通過,最小為1100。疏散門不少於兩個,門洞寬度不應小於1500mm。
合班教室第一排座位與黑板的距離不應小於2.5m。最後排座位與黑板的距離不宜大於15m。
要考慮電教器械及其它教學設施的布置,可將電視機懸掛在頂棚上;
良好的聲環境和視覺環境。
教室凈高為4m左右 ,教室須作視線分析。窗地比不小於1:6。
三 辦公及輔助用房
辦公用房 校長、教務、行政、醫務室各一間30平方米;
教師辦公室 18間;20平方米/間;
行政辦公室宜設在下層,教學辦公室設在上層。
教師廁所:男女各一間;20平方米/間
輔助用房 廁所: 男女各一-二間;共120平方米 男女各半,男蹲位40人/ 位
女蹲位20人/ 位 小便池:40人/米;洗手盆 90人/個 或0.6m
飲水設備: 按每班一個設置 共180平方米 房間可與其它設施共用

交通空間 教學樓的交通體系包括出入口、門廳、以及與之相聯系的水平交通道一走廊,垂直交通道——樓梯。
內廊凈寬不小於2100mm;外廊凈寬不小於 1800mm;行政及教師辦公用房走道凈寬度不小於1500mm。
房間位於兩個樓梯間之間時,兩房間門距離小於等於65米;如房間位於袋形走道兩側或盡端時距離小於等於20米。
共2400平方米
備注

•總建築面積控制在6500㎡左右,上下浮動不超過5%。
•視聽合班教室需考慮防火疏散要求,門洞寬≥1.50米,門扇對外開啟。
•服務用房凈高不低於2.5米,窗地比不小於1:8。
•門廳、過道設計應便於展示學生作品。
•建築層數不得超過四層,建築細部尺寸和傢具尺寸需符合中小學建築設計規范。

四、課程進程及學習安排
階段 周次 周一上午、周四下午 教學要求
布置 10 布置課程作業講解作業要求(多媒體教室授課) (1) 一草圖紙要求:
總圖(1/1000),首層及標准層平面(1/300),軸測圖1個,尺規繪制
(2) 交調研報告

一草
階段 11 觀看基地,進行小學校調研(多媒體教室授課)
12 多媒體教室授課
二草
階段 13 專業教室課堂輔導 模型製作 二草圖紙要求:
總圖(1/1000),首層及標准層平面立面2個(1/300),剖面1個(1/300);單元放大1個,(1:100);軸測圖1個;鉛筆尺規繪制,模型1個(1:300)
14、15 專業教室課堂輔導模型製作
繪圖
評圖
階段 16 工草 最終圖紙要求:
•總圖(1:1000)
•平面(1/300,一層包含場地設計)
•立面2個,(1/300),剖面1-2個(1/300),
•普通教室布置(1/100)
•設計分析圖若干(功能,流線,空間)
•設計說明及規劃設計指標。
•表現方法:彩色軸測圖或透視,圖幅550×800,共兩張。
17、18 繪制最終圖紙
18 年級評圖
參考書:
1. 彭一剛《建築空間組合論》第三章<空間與結構>一、二、四節文字部分及附圖p.113-136,重點學習最基本的結構組成形式及原理。
2. 《建築設計資料集》第1冊樓梯部分,重點學習樓梯的基本結構形式和設計要求。
3. 建築設計資料集第8冊,樓梯部分,重點為p.94-98,樓梯基本結構形式。
4. 建築構造資料集(上),樓梯部分,重點學習不同形式樓梯的結構支撐方式。
5. 《中小學校建築設計》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6. 《城市中小學校設計規范》

⑧ 建築設計的2010年版

【作者】王夢林 編著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度】2010-4-20 【ISBN】ISBN 978-7-301-16082-4
【語種】中文
【版次】1
【責任編輯】孫明
【印次】1
【頁數】176
【千字】267
【開本】16開
【裝幀】平裝、四色
【定價】40.00
【內容簡介】 本書是關於建築空間及建築室內空間設計思維方式的教材,內容分為空間的概念、空間的基本要素、基本形狀、形式、形式限定空間、組合、空間的秩序原理、空間的創意思維8部分內容。以較嚴謹的文字表述並結合輕松、簡潔的概念圖形和真實場景的案例圖片。圍繞目前本科教學方式變化的需要,以提煉歸納,明快對比地形式,簡潔明了地傳達出對建築及室內空間設計的思維步驟,本書圖片新穎、內容翔實、選材深度和廣度適當,注重前瞻性、系統性和實用性。既可作為高等院校室內外設計、建築設計等相關專業的教材,也可作為從事環境藝術設計的相關從業人員選用。
【目錄】
第一章 空間的概念
第一節 空間的分類
第二節 空間的形式
第二章 空間的基本要素
第一節. 空間中點的要素
第二節. 空間中線的要素
第三節. 空間中面的要素
第四節. 空間中體的要素
第三章 基本形狀
第一節. 圓形、球體及圓柱體
第二節. 三角形、圓錐及棱錐
第三節. 正方形、立方體
第四章 形式
第一節.規則的形式
第二節. 不規則的形式
第三節. 形式的變化
第四節. 量度的變形與變化
第五節. 削減的形式
第六節. 增加的形式
第七節. 增加與削減的形式
第八節. 集中式
第九節..組團式
第十節. 網格式
第五章 形式限定空間
第一節. 基面
第二節. 基面抬起
第三節. 基面下沉
第四節. 頂面
第五節. 垂直的線形式
第六節. 垂直的面形式
第六章. 組合
第一節. 基本形式的組合
第二節. 集中式組合
第三節. 線式組合
第四節. 輻射式組合
第五節. 組團式組合
第六節. 網格式組合
第七章 空間的秩序原理
第一節. 軸線
第二節. 對稱
第三節. 等級
第四節. 基準
第五節. 韻律
第八章 空間的創意思維
第一節. 抽象形式創意
第二節. 具象形式創意
第三節. 文化作支撐的創意
第四節. 歷史文脈作依據的創意
參考文獻

⑨ 建築設計的原則是什麼

1、建築設計首先必須滿足使用要求:根據建築物的使用目的,按照相應的專設計規范進行設計。比如:屬空間要求、環保要求、採光要求、消防要求及結構的耐久要求、抗震要求等。
2、建築設計必須採用合理技術措施原則:正確選用建築材料、合理安排使用空間,合理設計結構和構造,考慮方便施工、縮短工期。實現經濟目的。
3、、建築設計考慮建築物的美觀性。對於居住、辦公類、及其他公用建築應當創造一個舒適、優美的環境。對於建築物外形構造、表面裝飾、顏色都要做合理的設計。

⑩ 我國第一部有關建築設計及技術經驗總結的完整巨獻

北宋有了我國第一部有關建築設計及技術經驗總結的完整巨著《營造法式》,主要記錄官家大式、大木等做法、系統反映出官式建築的發展水平。

閱讀全文

與第一部分建築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司社保賬戶變更說明 瀏覽:719
威遠縣嚴陵建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瀏覽:797
鄂州住房公積金帳號 瀏覽:250
江都區建設局與引江棚戶區 瀏覽:717
揚州住房公積金比例 瀏覽:516
無業買社保還需要買公積金嗎 瀏覽:403
退伍軍人住房補貼新政策 瀏覽:385
工資5000深圳交社保後最後拿到多少 瀏覽:373
管城區城鄉建設和交通運輸局招聘 瀏覽:777
杭州濱江住房公積金 瀏覽:856
社保繳費基數有試用期工資嗎 瀏覽:377
建築工程城市規劃專業 瀏覽:656
現代設計建築設計 瀏覽:9
2014年天津社保繳納基數是多少 瀏覽:758
社保交基數高 瀏覽:275
南京社保卡每月返還多少 瀏覽:732
北京社保卡辦理點 瀏覽:827
黃陂前川衛生院生化分析儀中標公告 瀏覽:677
安徽和君建築工程有限公司亳州市 瀏覽:455
社保卡上沒有錄入繳費信息嗎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