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簡述房屋建築的基本組成
房屋建築結構組成
是指根據房屋的梁、柱、牆等主要承重構件的建築材料劃分類別。建築結構有六種類別: 鋼結構, 鋼、鋼筋混凝土結構, 鋼筋混凝土結構,混合結構, 磚木結構,其他結構。
建築結構有六種類別:
(1) 鋼結構:承重的主要結構是用鋼材料建造的,包括懸索結構。如鋼鐵廠房、大型體育場等。
建築結構
(2) 鋼、鋼筋混凝土結構:承重的主要結構是用鋼、鋼筋混凝土建造。如一幢房屋一部分樑柱採用鋼制構架,一部分樑柱採用鋼筋混凝土構架建造。
(3) 鋼筋混凝土結構:承重的主要結構是用鋼筋混凝土建造,包括簿殼結構,大模板現澆結構及使用滑模升板等先進施工方法施工的鋼筋混凝土建造的。
(4) 混合結構:承重的主要結構是用鋼筋混凝土和磚木建造。如一幢房屋的梁是鋼筋混凝土製成,以磚牆為承重牆,或者梁是木材製造,柱是鋼筋混凝土建造的。用預制鋼筋混凝土小梁薄板摟混合二等,其他的為混合一等。
(5) 磚木結構:承重的主要結構是用磚、木材建造的,如一幢房屋是木屋架、磚牆、木柱建造。房屋兩側(指一排或一幢下同)山牆和前沿橫牆厚度為一磚以上的磚木一等;房屋兩側山牆為一磚以上,前沿橫牆厚度為半磚、板壁、假牆或其他單牆,廂房山牆厚度為一磚,廂房前沿牆和正房前沿牆不足一磚的為磚木二等;房屋兩側山牆以木架承重,用半磚牆或其他假牆填充,或者以磚牆、木屋架、瓦屋面、竹桁條組成的為磚木三等。
(6) 其他結構:凡不屬於上述結構的房屋建築結構均歸入此類。
Ⅱ 簡述建築結構檢測的概念
一、當遇到下列情況之一時,應進行建築結構工程質量的檢測: 1 涉及結構安全版的試塊、試件以及權有關材料檢驗數量不足; 2 對施工質量的抽樣檢測結果達不到設計要求; 3 對施工質量有懷疑或爭議,需要通過檢測進一步分析結構的可靠性; 4 發生工程事故,需要通過檢測分析事故的原因及對結構可靠性的影響。二、 當遇到下列情況之一時,應對既有建築結構現狀缺陷和損傷、結構構件承載力、結構變形等涉及結構性能的項目進行檢測: 1 建築結構安全鑒定; 2 建築結構抗震鑒定; 3 建築大修前的可靠性鑒定; 4 建築改變用途、改造、加層或擴建前的鑒定; 5 建築結構達到設計使用年限要繼續使用的鑒定; 6 受到災害、環境侵蝕等影響建築的鑒定; 7 對既有建築結構的工程質量有懷疑或爭議。
Ⅲ 簡述建築構造的設計原則
建築構造設計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1.
結構堅固、耐久
除按荷載大小及結構要求確定構件的基本斷面尺寸外,對陽台、樓梯欄桿、頂棚、門窗與牆體的連接等構造設計,都必須保證建築構、配件在使用時的安全。
2.
滿足建築物的各項功能要求
進行建築設計時,應根據建築物所處的位置不同和使用性質的不同,進行相應的構造處理,以滿足不同的使用功能要求。
3.
美觀大方
除了建築設計中的體型組合和立面處理影響建築的形象外,一些建築細部的構造設計也
會影響建築物的整體美觀。
4.
技術先進
進行建築構造設計時,應大力改進傳統的建築方式,從材料、結構、施工等方面引入先
進技術,並注意因地制宜。
5.
合理降低造價
在經濟上注意降低建築造價,降低材料的能源消耗,又必須保證工程質量,不能單純追
求效益而偷工減料。降低質量標准,應做到合理降低造價,即注重綜合效益。也就是各種構造設計,均要注重整體建築物的經濟、社會和環境的三個效益之間的關系。
知識點延伸:
建築結構設計主要分為三個階段:結構方案階段、結構計算階段與施工圖設計階段。其中結構方案階段的內容是:根據建築的重要性,工程地質勘查報告,建築所在地的抗震設防烈度,建築的高度和樓層的層數以及建築場地的類別來確定建築的結構形式。在確定了結構的形式之後,就需要根據不同結構形式的要求和特點來布置結構的受力構件和承重體系。
Ⅳ 簡述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國建築風格以及代表性的建築構造
唐:
我們的民族,總算擁有這么一個讓後人可以自敖的朝代。英國學者威爾斯說:「當西方人的心靈為神學所纏迷而處於蒙昧黑暗之中時,中國人的思想卻是開放的、兼收並蓄而好探求的」。唐文化博大精深,全面輝煌,澤被東西,獨領風騷。我唐都長安,那時是世界上最為繁華、最為富庶和文明的城市,為各國人民所嚮往。唐代的建築發展到了一個成熟的時期,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建築體系。它規模宏大,氣勢磅礴,形體俊美,莊重大方,整齊而不呆板,華美而不纖巧,舒展而不張揚,古樸卻富有活力——正是當時時代精神的完美體現!唐代的木建築實現了藝術加工與結構造型的統一,包括斗拱、柱子、房梁等在內的建築構件均體現了力與美的完美結合。唐代建築舒展朴實,莊重大方,色調簡潔明快。山西省五台山的佛光寺大殿是典型的唐代建築,體現了上述特點。
宋:
宋朝在經濟、手工業和科學技術方面都有發展,使得宋代的建築師、木匠、技工、工程師、斗栱體系、建築構造與造型技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建築方式也日漸趨向系統化與模組化,建築物慢慢出現了自由多變的組合,並且綻放出成熟的風格並且擁有更專業的外型。為了增強室內的空間與採光度,採用了減柱法和移柱法,樑柱上碩大雄厚的斗拱鋪作層數增多,更出現了不規整形的樑柱鋪排形式,跳出了唐朝樑柱鋪排的工整模式。宋朝建築物的類型多樣,其中傑出的建築都是佛塔、石橋、木橋、園林、皇陵與宮殿。
元:
在建築方面,各民族文化交流和工藝美術帶來新的因素,使中國建築呈現出若干新趨勢。此時期大量使用減柱法,但正式建築仍采滿堂柱網, 喇嘛教建築有了新的發展。漢族傳統建築的正統地位在此時期並沒有被動搖,並繼續發展。官式建築斗拱的作用進一步減弱,斗拱比例漸小,補間鋪作進一步增多。此外,由於蒙古族的傳統,在元朝的皇宮中出現了若干盝頂殿、棕毛殿和畏兀爾殿等,這是前所未有的
明:
這一時期的城市規劃和宮殿建築均為後世所沿用:都城北京和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古城南京均得益於明代的規劃和經營, 這一時期,建築方面進一步發展了木構架藝術、技術,官式建築形象較為嚴謹穩重,其裝修、彩畫、裝飾日趨定型化;裝修陳設上也留下許多磚石、琉璃、硬木等不同材質的作品,磚已普遍用於民居砌牆。
清:
明清時期是中國古代建築體系的最後一個發展階段。這一時期,中國古代建築雖然在單體建築的技術和造型上日趨定型,但在建築群體組合、空間氛圍的創造上,卻取得了顯著的成就。
明清建築的最大成就是在園林領域。明代的江南私家園林和清代的北方皇家園林都是最具藝術性的古代建築群。中國歷代都建有大量宮殿,但只有明清的宮殿——北京故宮、沈陽故宮得以保存至今,成為中華文化的無價之寶。現存的古城市和南北方民居也基本建於這一時期。明清北京城、明南京城是明清城市最傑出的代表。北京的四合院和江浙一帶的民居則是中國民居最成功的典範。壇廟和帝王陵墓都是古代重要的建築,目前北京依然較完整的保留有明清兩代祭祀天地、社稷和帝王祖先的國家最高級別壇廟。其中最傑出的代表是北京天壇,至今仍以其溝通天地的神妙藝術打動人心。明代帝陵在繼承前代形制的基礎上自成一格,清代基本上繼承了明代制度。明十三陵是明清帝陵中藝術成就最為突出者。
Ⅳ 簡述骨架結構建築主體施工順序的特點
框架結構主體的施工順序一般是基礎部分(包括樁基、承台、基礎梁、基礎柱等),地上部分按柱、梁、板的順序進行施工。
Ⅵ 簡述建築構造柱的作用及構造要求
1)砌體類型結構或構件的受力或穩定要求,以及其他功能或構造要求,在牆體中的規定部位設置現澆混凝土構造柱;
2)對於大開間荷載較大或層高較高以及層數大於等於8層的砌體結構房屋宜按下列要求設置構造柱:
(1)牆體的兩端,
(2)較大洞口的兩側,
(3)房屋縱橫牆交界處,
(4)構造柱的間距,當按組合牆考慮構造柱受力時,或考慮構造柱提高牆體的穩定性時,其間距不宜大於4M,其他情況不宜大於牆高的1,5——2倍及6M,或按有關的規范執行,
(5)構造柱應與圈樑有可靠的連接;
3)下列情況宜設構造柱:
(1)受力或穩定性不足的小牆垛,
(2)跨度較大的梁下牆體的厚度受限制時,於梁下設置,
(3)牆體的高厚比較大如自承重牆或風荷載較大時,可在牆的適當部位設置構造柱,以形成帶壁柱的牆體滿足高厚比和承載力的要求,此時構造柱的間距不宜大於4M,構造柱沿高度橫向支點的距離與此同時與構造柱截面寬度之比不宜大於30,構造柱的配筋應滿足水平受力的要求。
構造柱是磚混結構建築中重要的砼構件。為提高多層建築砌體結構的抗震性能,規范要求應在房屋的砌體內適宜部位設置鋼筋混凝土柱並與圈樑連接,共同加強建築物的穩定性,這種鋼筋混凝土柱通常就被稱為構造柱。構造柱主要不是承擔豎向荷載的,而是用於抗擊剪力、抗震等橫向荷載的。
Ⅶ 建築構造設計原則是什麼
建築構造設計的原則
1、堅固實用;2、技術先進;
3、經濟合理;4、美觀大方。資料選自二級建造師實務科目
Ⅷ 簡述一棟教學樓的建築構造
教學樓的建築構造,我認為全是框架式的建築構造,因為教學樓,他需要空曠,所以框架式的構造最適合學學校了
Ⅸ 簡述民用建築的構造組成及作用
民用建築的構造包括承重結構、維護結構組成,還有輔助設施及設備
承重結構是建築的受力部分,是建築的骨架
維護機構是使用及分隔空間的部分
輔助設施設備使保證使用功能更加完善必須的配套設施
Ⅹ 簡述民用建築的構造組成及作用
民用建築構造:建築物一般都由基礎、牆或柱、樓板與地面、樓梯、屋頂和門窗六大部分組成。
基礎:位於建築最下部的承重構件,並將之傳給土層及地基。必須有足夠的強度和穩定性,並能抵禦地下水、地震、冰凍等的侵蝕。
牆(或柱):柱是框架結構建築的主要承重構件;牆既是承重構件,又是圍護構件(內牆可以起到分隔空間的作用)。牆體需要滿足保溫、隔熱、隔聲、防水、防火等要求。
樓板層及地坪層(樓地層):地板將所承受的荷載直接付給下面的支撐土層,應具有堅固、耐磨、防潮、防水、保溫等功能;樓板承受著人體、傢具、設備等荷載,並聯同自重一起傳給牆和柱(同時對牆體起著水平支撐作用),應具有隔聲、防火、防水、防潮等性能。
屋頂:承重、圍護、影響立面效果。
樓梯:承重、通行、安全疏散。在寬度、坡度、數量、位置、布局、形式、防火性能等方面有嚴格要求。
門窗:採光通風;通行、安全疏散。應滿足保溫、隔熱的要求,某些特殊要求的房間還應具有隔聲、防火等性能。
(10)簡述建築構造施工擴展閱讀
影響建築構造的因素
影響建築構造的因素很多,大致可歸納為以下幾方面:
1、外力作用的影響:分為活荷載(人;傢具、設備)與靜荷載(建築自重)。如,風荷載(颶風的破壞),作用在屋頂的雪荷載等。
2、自然環境的影響:風、雪、霜、雨等。
3、人為因素的影響:雜訊、振動、化學輻射、火災、爆炸等。
4、物質技術條件的影響:應綜合處理技術因素,設計出合理的構造方案。
5、經濟條件的影響:要根據社會經濟水平的提高、行業發展的現狀和趨勢不斷調整,推陳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