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說明文 鳥巢的答案
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的主會場,位於北京奧林匹克公園內、北京城市中軸線北端的東側。建築面積25.8萬平米,用地面積20.4萬平米。2008年奧運會期間,承擔開幕式、閉幕式、田徑比賽、男子足球決賽等賽事活動,能容納觀眾10萬人,其中臨時坐席2萬座。奧運會後,可容納觀眾8萬人,可承擔特殊重大體育比賽、各類常規賽事以及非競賽項目,並將成為北京市提供市民廣泛參與體育活動及享受體育娛樂的大型專業場所,成為全國具有標志性的體育娛樂建築。
國家體育場的設計方案,是經全球設計招標產生的、由瑞士赫爾佐格和德梅隆設計事務所、奧雅納工程顧問公司及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設計聯合體共同設計的「鳥巢」方案。該設計方案主體由一系列輻射式門式鋼桁架圍繞碗狀坐席區旋轉而成,空間結構科學簡潔,建築和結構完整統一,設計新穎,結構獨特,為國內外特有建築。其業主單位是由北京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和中信集團聯合體共同組建的國家體育場有限責任公司。國家體育場有限責任公司負責項目的投融資、設計、建設、運營和管理。國家體育場於2003年12月24日開工,2006年建成並投入試運行。
「鳥巢」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主體育場。由2001年普利茨克獎獲得者赫爾佐格、德梅隆與中國建築師李興剛等合作完成的巨型體育場設計,形態如同孕育生命的「巢」,它更像一個搖籃,寄託著人類對未來的希望。設計者們對這個國家體育場沒有做任何多餘的處理,只是坦率地把結構暴露在外,因而自然形成了建築的外觀。
② 北京萬里長城資料用來寫說明文
貝聿銘設計建造的玻璃金字塔,高二十一米,底寬三十米,聳立在庭院中央。它的四個側面由六百七十三塊菱形玻璃拼組而成。總平面面積約有二千平方米。塔身總重量為二百噸,其中玻璃凈重一百零五噸,金屬支架僅有九十五噸。換言之,支架的負荷超過了它自身的重量。因此行家們認為,這座玻璃金字塔不僅是體現現代藝術風格的佳作,也是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的獨特嘗試。在這座大型玻璃金字塔的南北東三面還有三座五米高的小玻璃金字塔作點綴,與七個三角形噴水池匯成平面與立體幾何圖形的奇特美景。人們不但不再指責他,而且稱「盧浮宮院內飛來了一顆巨大的寶石」。同一年,他還獲得了被稱為建築界諾貝爾獎的普茨克獎。這個獎是一九七九年由「凱海」基金會設立的一項世界性最佳建築成就榮譽獎金,每年頒發一次。貝聿銘是獲得此項殊榮的第五人。這個獎是近幾十年來的工作加起來評估的。中國傳統的建築藝術在貝聿銘的心中留有極其深刻的印象。蘇州庭園的長廊曲徑、假山水榭,尤其是建築屋宇與周圍自然景觀相輔相成的格局,以及光影美學的運用,在他數十年的建築設計生涯中都有軌可尋。而坐落在北京香山公園內新建的香山飯店,更是他將現代建築藝術與中國傳統建築特色相結合的精心之作。一九七九年,貝聿銘接受了香山飯店的設計工作。他以一貫的認真細致的作風,不但多次到香山勘察地形、攀登峰頂、俯覽周圍環境。而且不辭勞苦地走訪了北京、南京、揚州、蘇州、承德等地。考察當地的大建築和園林。最後採取了建築一系列不規則院落的布局方式,使它與周圍的水光山色,參天古樹融為一體。因此,這座新建的香山飯店,外貌似很普通,就像一個內秀的姑娘,初看似乎貌不驚人,但是愈看就愈會感到她輕妝淡抹的自然美。與過去設計的那些摩天大廈相比,香山飯店的規模不算大。但是貝聿銘說「香山飯店在我的設計生涯中佔有重要的位置。我下的功夫比在國外設計有的建築高出十倍」。他還說「我們不能每有新建築都往外看,中國建築的根還在,還可以發芽。當然,光尋歷史的根還是不夠的,還要現代化。有了好的根可以插枝,把新的東西,能用的東西,接到老根上。從香山飯店的設計,我企圖探索一條新的道路:在一個現代化的建築物上,體現出中國民族建築藝術的精華」。在這位多產的建築設計師的事務所只放著兩個設計樣子。一個是美國國家藝術館東樓的設計,另一個就是北京香山飯店的設計。可見香山飯店的設計在他心目中確實佔有重要的位置。貝聿銘的作品,他為產業革命以來的現代都市增添了光輝,可以說與時代步伐一致。到了1988年,貝聿銘決定不再接受大規模的建築工程,而是改為慎重地選擇小規模的建築,他所設計的建築高度也越來越低。也就是說越來越接近於地干線,我認為這是向自然的回歸。美秀美術館更明顯地顯示了晚年的貝聿銘對東方意境,特別是故鄉那遙遠的風景——中國山水理想風景畫的握憬。日本的評論界講得好,這件作品標志著貝聿銘在漫長的建築生涯中一個新的里程。美秀美術館最初的構思,來自中國東晉田園詩人陶淵明的散文《桃花源記》,在日本,它也是家喻戶曉的中國古典名著。所以美術館的策劃人小山美秀子一見這四個漢字,便立即高興地接受了貝聿銘的構思。一位出身於中國而立業在美國的建築家,在有大的日本,建造一座典型中國風景的美術館,這是多麼豐富而錯綜的情結。
③ 關於孔學堂的說明文550字
貴陽孔學堂地處花溪十里河灘國家城市濕地公園中段,大將山下佔地130畝,建築面積2萬多平方米。主要建築包括大成殿、杏壇、講堂群、六藝學宮、鄉賢祠、陽明祠、奎文閣等。
這座孔學堂,出自貴州省建築設計研究院總設計師劉兆豐的手筆。
孔學堂的建築風格,具有四個特點:
1、遵循孔廟基本規制、保留核心元素為基礎,像孔廟,但不是孔廟。所謂「像孔廟」,是說具有孔廟的核心元素,「但又不是孔廟」,是說它的祭祀功能弱化,學習傳播功能強化。
2、結合貴州地域文化,設置了祭祀貴州名儒的鄉賢祠、陽明祠;建材大量使用本地石材;選用貴州本土木建築的特色,以灰、黑、白為主色調。
3、順應山形地勢:孔學堂主軸線建築坐西南、朝東北,前有文案山、下有花溪河、背靠大將山,依山傍水,這是自然山水走勢,未按平原地區的坐南朝北取勢。
4、大膽創新,自成一格:以漢唐風格為建築特點,一改各地孔廟主要採用的明清風格,主要體現視覺上的恢弘大氣和孔子時代的文化氛圍。
早在2010年,劉兆豐就已經成功競標,取得了世界銀行貸款在曲阜和鄒城進行的孔孟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的設計權,對孔廟、孔府、孔林的文化和建築風格都極為了解。2011年受邀,劉兆豐參加了貴陽市孔學堂設計方案的競賽。經過一次次的推敲後,劉兆豐與他的團隊終於拿出了整體構思和方案。雖然這個設計方案因一票之差只獲得競賽第二名,但由於更符合和貼近貴陽市對本項目的要求,最終劉兆豐和他的團隊獲得了孔學堂的設計權。
「最後實施的設計方案,已經是修改的第9稿了。」劉兆豐說,他的設計理念是「漢唐氣度、現代表達」,以建築彰顯人文精神文化。
據劉兆豐介紹,孔學堂建築設計以漢唐風格為建築特點,一改各地孔廟主要採用的明清風格,主要體現中國文化的恢弘大氣。以中國傳統的井字型布局為基礎的創新布局,呈一縱兩橫「三軸交聯」之勢。
縱軸即「禮軸」,由西北至東南縱貫,象徵孔學的核心思想「禮」與「仁」,起於欞星門,經大成門、禮儀廣場、大成殿,止於杏壇。大成門前廣場立有孔子行教像,高9.28米,以紀念孔子誕辰日;大成殿為孔學堂核心,是祭祀孔子的中心場所。
兩橫軸即「風軸」、「行軸」,都由東北至西南並橫。「風軸」象徵儒家「治國平天下」的實踐,軸上左有講堂群、溪山書院,是今後進行會議研討、學者講學的主要區域。「行軸」象徵孔學的智慧與實踐,軸上有鄉賢祠、陽明祠、奎文閣等建築,鄉賢祠供奉貴州歷代賢達名士,陽明祠祀奉明代大儒王陽明,奎文閣典藏儒學文化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