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鋼筋植筋長度規范
植筋是一種不得已而採用的施工工藝,如由於建築功能變化、設計變專更、結構加固改造等屬情況下使用的一種工藝,它不是應該提倡的主流技術,因為它的錨固強度依靠錨固膠而不是鋼筋與混凝土之間的粘結力,並且錨固膠代價不菲,雖然植筋長度比鋼筋錨固長度短但造價卻比正常的鋼筋混凝土錨固要高。
一些施工單位採用國內生產的劣質錨固膠根本達不到錨固強度。我經常在施工現場看到植入牆內拉結筋可以輕松用人力拉下來,根本起不到拉結的作用,形成安全隱患和抗震薄弱環節。
植筋使用的粘結劑分為兩類:以水泥為主要成份,與微膨脹劑組成的普通粘結劑和以聚氨酯甲基丙烯酯等組成的高性能粘結劑。錨固膠的性能應通過專門的試驗確定,施工時不得隨意添加摻料。「當被植筋的混凝土結構可提供足夠錨固長度,且受靜力作用時,可採用普通粘結劑;若被植筋的混凝土結構受動荷載作用,或其構造上難以增大錨固長度而又要求所植鋼筋不致發生脆性破壞時,應選用高性能粘結劑。」如使用環氧基錨固膠,錨固膠的性能指標應符合《混凝土結構後錨固技術規程》JGJ 145-2004的規定。
Ⅱ 構造柱植筋時的技術規范要求是什麼
構造柱植筋沒有專門的技術規范條文要求。房屋的層數不同、地震烈度不同,構造柱的設置要求也不一致。
構造柱的最小截面尺寸為 240mm×180mm,豎向鋼筋多用4 12 φ ,箍筋間距不大於 250 mm, 隨烈度和層數的增加建築四角的構造柱可適當加大截面和鋼筋等級。
(2)建築工程植筋規范擴展閱讀:
「植筋」技術針對混凝土結構較簡捷、有效的連接與錨固技術;可植入普通鋼筋,也可植入螺栓式錨筋;
現已廣泛應用於已有建築物的加固改造工程,如:施工中漏埋鋼筋或鋼筋偏離設計位置的補救,構件加大截面加固的補筋,上部結構擴跨、頂升對梁、柱的接長,房屋加層接柱和高層建築增設剪力牆的植筋等。
採用植筋技術對混凝土結構進行加固改造時,原構件的混凝土強度等級應按現場檢測結果確定。
當採用HRB335級鋼筋種植時,原構件的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得低於C15;當採用HRB400級鋼筋種植時,原構件的混凝土不得低於C20。
Ⅲ 建築工程中二次結構植筋規定多少做一次拉拔試驗
《混凝土結構後錨固技術規程》JGJ145-2013中附錄C有明確規定,檢驗批小於等於100個的抽檢20%,但不少於5根;500以下含500的抽檢10%;不大於1000根的抽檢7%;不大於2500根的抽檢4%;大於等於5000個的抽檢3%。
每組試驗塊體不少於5個,由受檢膠和植入帶肋鋼筋的混凝土試塊組成,鋼筋公稱直徑25mm,鋼筋等級不低於400,C30混凝土塊體鋼筋植入深度150mm(6倍鋼筋直徑),C60混凝土塊體鋼筋植入深度125mm(5倍鋼筋直徑)。
重要結構構件應抽取每一驗收批錨固件總數的3%且不少於5件進行非破損檢測,一般結構構件應抽取每一驗收批錨固件總數的1%且不少於3件進行非破損檢測。當不同行業標準的抽樣規則與該規范不一致時,對承重結構加固工程的錨固質量檢測,必須按該規范的規定執行。
(3)建築工程植筋規范擴展閱讀
「植筋」技術是一項針對混凝土結構較簡捷、有效的連接與錨固技術;可植入普通鋼筋,也可植入螺栓式錨筋;現已廣泛應用於已有建築物的加固改造工程,如:施工中漏埋鋼筋或鋼筋偏離設計位置的補救,構件加大截面加固的補筋,上部結構擴跨、頂升對梁、柱的接長,房屋加層接柱和高層建築增設剪力牆的植筋等。
採用植筋技術對混凝土結構進行加固改造時,原構件的混凝土強度等級應按現場檢測結果確定。
當採用HRB335級鋼筋種植時,原構件的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得低於C15;當採用HRB400級鋼筋種植時,原構件的混凝土不得低於C20。
小註:若需採用HPB235級鋼筋種植時,鋼筋的直徑不得大於12mm,原構件的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得低於C20。
技術標准
國《混凝土結構後錨固技術規程》(JGJ 145-2013 )中明確規定了植筋加固的相關要求參數。
工藝流程
(1)混凝土梁澆築工藝:彈線定位→鑽孔→洗孔→注膠 →植筋→固化養護→抗拔試驗(抽檢)→綁筋澆混凝土。
(2)磚砌體工藝:彈線定位→鑽孔→洗孔→注膠 →植筋→固化養護→抗拔試驗(抽檢)→磚砌體砌築施工。
Ⅳ 構造柱、拉牆筋植筋規范
1、端構造柱,只有一邊牆,一邊要放2根拉結筋,上下間距500mm。
2、角構造柱,內是轉角牆,兩牆各要容放2根拉結筋,上下間距500mm(2根拉結筋彎成直角)。
3、中構造柱,兩面有牆,兩邊邊各放2根拉結筋,上下間距500mm(2根拉結筋通長)。
4、構造柱三面有牆,三面各放2根拉結筋,上下間距500mm。
1、構造柱是指為了增強建築物的整體性和穩定性, 多層磚混結構建築的牆體中還應設置鋼筋混凝土構造柱,並與各層圈樑相連接,形成能夠抗彎抗剪的空間框架,它是防止房屋倒塌的一種有效措施。
2、構造柱的設置部位在外牆四角、錯層部位橫牆與外縱牆交接處、較大洞口兩側,大房間內外牆交接處等。此外,房屋的層數不同、地震烈度不同,構造柱的設置要求也不一致。
3、構造柱的最小截面尺寸為240mm×180mm,豎向鋼筋多用4 12 φ ,箍筋間距不大於 250 mm, 隨烈度和層數的增加建築四角的構造柱可適當加大截面和鋼筋等級。
來源構造柱設計專題簡介
Ⅳ 關於鋼筋植筋有國家規范嗎
有以下規范:GB 50367-2006混凝土結構加固設計規范;JGJ 145-2004混凝土結構後錨固技術規程
Ⅵ 建築植筋一般使用什麼規范
JGJ145-2004《混凝土結構後錨固技術規程》。
Ⅶ 植筋的孔徑要求
植筋的孔徑要求因鋼筋的大小,植筋深度不同而不同,還應遵循系列規范,按規范植筋,保證安全。
植筋鑽孔孔徑的允許偏差,系以鑽頭最大直徑為依據確定的。因為該直徑對制定允許偏差較有參照價值,也便於復核設計的有關參數。同時,工程實踐表明,只要使用質量合格的鑽頭,一般孔徑偏差均能控制在允許范圍內。
對於孔徑垂直度允許偏差的規定,系參照國內外施工經驗制定,基本上是取傾斜度為1.8進行控制的。這對一般長度的鋼筋是合適的,但在某些情況下可能偏嚴。
當鑽孔垂直度偏差較大時,該孔洞是否可用,應由設計單位進行確認。這也就意味著該允許偏差值可根據工程實際要求的控製程度進行調整。
(7)建築工程植筋規范擴展閱讀:
採用植筋技術對混凝土結構進行加固改造時,原構件的混凝土強度等級應按現場檢測結果確定。
當採用HRB335級鋼筋種植時,原構件的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得低於C15;當採用HRB400級鋼筋種植時,原構件的混凝土不得低於C20,若需採用HPB235級鋼筋種植時,鋼筋的直徑不得大於12mm,原構件的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得低於C20。
植筋是指在混凝土,牆體岩石等基材上鑽孔,然後注入高強植筋膠,再插入鋼筋或型材,膠固後將鋼筋與基材粘接為一體,是加固補強行業較常用的一種建築技術。
植筋施工藝優點眾多:承載快,耐老化,抗拉力大,抗疲勞震動;施工方便,節約時間和人力財力,成本低;錨固效果如同預埋;密實性能良好,耐酸,鹼,鹽,及大氣環境腐蝕,高效解決建築物難題。
「植筋」技術是一項針對混凝土結構較簡捷、有效的連接與錨固技術;可植入普通鋼筋,也可植入螺栓式錨筋;現已廣泛應用於已有建築物的加固改造工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植筋
Ⅷ 化學植筋技術規范
00 該工程方案編制、植筋施工、檢測驗收均以《混凝土結構加固技術規范》CECS25︰90為標准,其實該標准對於「植筋技術」並無非常具體的規定,這個古老的規范已經被《混凝土結構加固設計規范》GB50367-2006(以下簡稱GB50367-2006)所替代, GB50367-2006第12章「植筋技術」對植筋提出了更具體的要求。
00 與植筋驗收關系更大的標准應該是《混凝土結構後錨固技術規程》JGJ145-2004(以下簡稱JGJ145-2004),同時不同地區還有地方標准,比如重慶市地方標准《混凝土無機錨固材料植筋施工及驗收規程》DBJ/T50-032-2004(以下簡稱DBJ/T50-032-2004)。
JGJ145-2004第2.1.5條的術語:化學植筋—以化學粘結劑(錨固膠),將帶肋鋼筋及長螺桿等膠結固定於混凝土基材錨孔中的一種後錨固生根鋼筋;
GB50367-2006第2.1.10條的術語:植筋—以專用的結構膠粘劑將帶肋鋼筋或全螺紋螺桿錨固於基材混凝土中。
這兩個關於什麼叫「植筋」的術語中限定了植筋所用鋼筋的種類:帶肋鋼筋或全螺紋螺桿。帶肋鋼筋的橫肋能夠使植筋膠體在錨固段形成與鋼筋橫肋相咬合的肋體,這些肋體是保證所植鋼筋長期錨固性能的機械牙鍵,牙鍵太淺不能形成與鋼筋橫肋的有效咬合,牙鍵太深則不能抵抗與鋼筋橫肋咬合作用的剪切,GB50367-2006第12.1.4條規定帶肋鋼筋的相對肋面積應滿足0.055≤Ar≤0.08,就是為了控制牙鍵的深淺。
00冷軋扭鋼筋的外形不但不能形成機械牙鍵,還會使膠體局部過厚導致較大收縮影響錨固效果,而且還使錨固段膠體厚薄相差較大,膠體越厚在鋼筋受力後的剪切作用下剪切變形就越大,剪切應力相應變小,而膠體較薄的位置剪切應力相應增大,從而導致鋼筋與膠體之間的粘結剪切應力不均勻而影響植筋效果。所以該工程屋面板設計植筋用冷軋扭鋼筋是不恰當的!
00 植筋不能使用冷軋扭鋼筋,能使用光圓鋼筋嗎?筆者曾經在某工程中看到用直徑8mm的Ⅰ級鋼筋運用於剪力牆豎向分布鋼筋植筋錨固的實例。對於Ⅰ級鋼能否用於「植筋」,目前業界爭議較大。JGJ145-2004和GB50367-2006規定不使用光圓鋼筋,原因在於光圓鋼筋不能形成機械牙鍵,所植鋼筋長期錨固性能不能得到保障。
00DBJ/T50-032-2004第3.0.1條規定:混凝土植筋技術不適用於各種輕質混凝土結構、砌體結構以及採用圓鋼作為植入鋼筋的承重結構,對非承重結構的拉接構造的植筋施工可參照本規程執行。根據這個規定區分結構構件的重要性,框架結構填充牆拉結筋如果設計光圓鋼筋採用植筋方式施工應該允許,而運用Ⅰ級鋼筋剪力牆豎向分布筋植筋錨固則不太恰當。
00應該注意的是,地方標准西南05G701系列圖集中的填充牆拉結筋推薦了三種做法,第一種是預留拉結筋法,第二種是預埋鐵件法,最後一種是才是植筋法。然而在其後頒發的國家標准06SG614圖集中卻限定使用預留拉結筋和預埋鐵件兩種方法,並不主張採用植筋方式施工填充牆拉結筋
Ⅸ 國標植筋深度規范是什麼
國《混凝土結構後錨固技術規程》(JGJ 145-2013 )中明確規定了植筋加固的相關要求參數。
「植筋」技術是一項針對混凝土結構較簡捷、有效的連接與錨固技術;可植入普通鋼筋,也可植入螺栓式錨筋;現已廣泛應用於已有建築物的加固改造工程,如:施工中漏埋鋼筋或鋼筋偏離設計位置的補救,構件加大截面加固的補筋,上部結構擴跨、頂升對梁、柱的接長,房屋加層接柱和高層建築增設剪力牆的植筋等。
採用植筋技術對混凝土結構進行加固改造時,原構件的混凝土強度等級應按現場檢測結果確定。當採用HRB335級鋼筋種植時,原構件的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得低於C15;當採用HRB400級鋼筋種植時,原構件的混凝土不得低於C20。
小註:若需採用HPB235級鋼筋種植時,鋼筋的直徑不得大於12mm,原構件的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得低於C20。
(9)建築工程植筋規范擴展閱讀
工藝流程:
(1)混凝土梁澆築工藝:彈線定位→鑽孔→洗孔→注膠 →植筋→固化養護→抗拔試驗(抽檢)→綁筋澆混凝土。
(2)磚砌體工藝:彈線定位→鑽孔→洗孔→注膠 →植筋→固化養護→抗拔試驗(抽檢)→磚砌體砌築施工。
注意事項:
1、植筋後,一般不允許在所植鋼筋上焊接,如確實需要焊接時,焊點距離基材混凝土表面應大於15d,且應採用冰水浸漬的毛巾包裹植筋外露部分的根部(防止焊接熱量把混凝土燒炸,用於降溫用)。
2、承台圍堰必須牢固,確保在植筋期間不能有水流入承台范圍,承台要保持乾燥。如果不能保障承台乾燥,那此方案不可行。
3、注意天氣變化,植筋施工開始前要查看天氣預報,要確保在植筋施工期間天氣狀況良好,不要在陰雨天氣施工。
4、鋼筋必須按要求除銹,鋼筋表面不能有油漬等雜物。
5、植筋所用的錨固膠必須是合格產品,各項性能指標要符合規范要求。
6、為了保證植筋質量,必須避免第四條中提到的影響植筋質量缺陷的各個因素發生,我們要從工、料、機、工藝、環境以及方法等幾個方面綜合考慮,要做到萬無一失。
7、植筋施工用電要按照項目的用電規程操作,避免違章。
8、植筋所用的設備及機具必須按找該設備或機具的操作規程操作,不允許違章操作。
9、植筋所用的材料不能到處亂扔污染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