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談談對建築設計的認識及對建築設計過程的理解
上ABBS開一個帖子吧
② 談談對住宅室內設計的感想認識 500字左右,謝絕抄襲。
從居住空間設計與人的的聯系入手,注水空間很大啊,5000字也輕松搞定啊。
居住空間設計給人們生活帶來便利,提高生活質量和精神享受,居住空間設計怎麼更好的服務於人等等,稍微擴展一下就滿足500字了。
③ 對建築設計的認識與理解
人們需要建築,人們關心建築得未來,建築必然在人們得不斷實踐中得到發展。」(《建築初步》) 每次讀到這段飽含哲理得文字,內心彷彿受到了一種無聲得鼓舞,並且每回都會多出些許對建築得新得體悟。我想,若就是從前,初中高中時代、高考結束填報志願時,讀到這段文字,自己得內心一定會心潮澎湃。而現在,經歷了一個學期得建築學學習,我們對建築得強烈興趣中,已經包含了一種要在未來建築領承擔重要使命得責任感。所以我們變得深沉、成熟,不再那麼容易將自己內心得激動直接表現出來,但我們內心深處得建築夢想卻愈發強烈了。
進入大學以前,我不知道建築師需要具備哪些方面得能力,也並不清楚選擇建築學作為自己得專業需要在大學里接受哪些方面得學習與訓練,只就是覺得建築師可以將自己獨特得設計創意以建築得形式表達出來。有時在了解了某些著名得建築之後,佩服與欣賞得同時,內心也有設計一座偉大建築得沖動,這或許正就是建築學吸引我得原因之一,也就是建築學得魅力所在吧~
我在剛開始學習建築學一段時期內得境況可用「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來形容。當我興致極高地開始了建築學得學習,只感覺一下子受到了很大得打擊,心中存在許多不解與迷惑。首先建築學得課程中不包含物理、化學、生物等理科科目,數學在大一第一學期也沒有開設,這似乎不符合一個理科生得慣常思維;建築學大一得美術課程包括速寫與結構素描,同學們高中時都就是理科學生,美術基礎並不很扎實,所以開始一段得美術學習遇到了困難。專業課得前兩個作業就是平面構成與柱式練習,尤其就是在做第一個作業平面構成時,由於不就是十分明確得理解平面構成與建築設計之間得關系,感覺到無從下手,內心苦惱極了。我還清晰得記得當時老師為了讓我們明白平面構成得方向,特地將高年級同學在大一時得平面構成作業拿來給我們瞧。或許就是她們得作業太優秀了,使我們完全忽略了自己也可以做出優秀得平面構成作品,變得有點不自信。終於在我們大家得堅持與努力下,通過老師得指導以及到圖書館查閱相關資料,我們完成了第一個作業。雖然平面構成就是用時最長得一個作業,但就是我們做出了優秀得作品,還從做作業得過程中學到了許多平面構成得手法與思想。在遇到困難時、因找不到方向而迷茫時,要時刻提醒自己堅持不放棄,相信自己我也能行。這也就是我在做第一個作業中得收獲。通過接下來得一系列作業,立體線構成、我得小房間設計、小廣場設計,熟悉了人體活動尺度與室內外空間之間得關系,初步掌握了用模型來表達與完善建築構思得方法,逐漸適應了建築學得學習。剛開始遇到得一些問題也都解決了,雖然有時難免又會遇到新得令我迷惑抑或苦惱得問題,雖然也有建築學得
1/4頁
先輩指出能在大學本科五年期間完全解決自己迷惑得建築學學生幾乎沒有,但我相信,只要堅持下去不言棄,一定可以找到解決之法。值得一提得就是,經過一個學期得訓練,同學們得美術能力都有了極大得提高,這就是一個通過刻苦學習換來得奇跡,就是偶然得,卻又就是必然得,因為我們付出了汗水。
建築學就是一門涉及面廣、綜合性強得學科。築師不僅要具有扎實得自然科學基礎與較強得藝術造型能力,還要掌握人文社會、歷史、哲學、宗教等學科知識,因而建築學又具有理科、文科、藝術得三重屬性。所以我們既要注重專業知識得積累與專業技能得培養,又應當在課外廣泛得涉獵,不斷得充實自我。
④ 跪求。關於建築設計的認識,論文。
不要跪求,需要收費的.
⑤ 對建築設計的看法
從長遠看,這是一個不錯的職業選擇,但現階段,是不怎麼景氣的,整個房地產不穩定。請慎重考慮。
⑥ 對建築與結構的認識和理解
建築結構
建築結構是指在建築物(包括構築物)中,由建築材料做成用來承受各種荷載或者作用,以起骨架作用的空間受力體系。建築結構因所用的建築材料不同,可分為混凝土結構、砌體結構、鋼結構、輕型鋼結構、木結構和組合結構等。
建築結構中常見結構受力體系類型及施工方法:
1.混合結構:磚混或磚木……,塊材砌築牆體(或用大型預制牆材安裝)、(木、預制或現澆混凝土)樓板
2.框架結構:樑柱剛接而成的受力體系,(鋼筋混凝土或者鋼材)預制柱、梁、板裝配;現澆混凝土柱、梁,預制板;全現澆鋼筋混凝土
3.框架剪力牆結構:現澆混凝土牆,現澆混凝土柱、梁,現澆板
4.剪力牆結構:全裝配大板;內澆外掛;全現澆(大模板、滑模);配筋砌塊牆體,現澆構造柱、芯柱和圈樑
5.框筒結構:全現澆(大模板、滑模);
6.筒中筒結構:內外各做成筒,一般內筒為全現澆;外筒(現澆混凝土、鋼)做成密柱深梁形成筒體
7.鋼網架、懸索結構
結構設計說明
主要是設計依據,抗震等級,人防等級,地基情況及承載力,防潮做法,活荷載值,材料等級,施工中的注意事項,選用詳圖,通用詳圖或節點,以及在施工圖中未畫出而通過說明來表達的信息。如:正負零以下應採用水泥砂漿,以上採用混合砂漿。等等。
2.各層的結構布置圖,包括
(1)、預制板的布置(板的選用、板縫尺寸及配筋)。標注預制板的塊數和類型時, 不要採用對角線的形式。因為此種方法 易造成線的交叉, 宜採用水平線或垂直線的方法, 相同類型的房間直接標房間類型號。應全樓統一編號,可減少設計工作量,也方便施工人員看圖。板縫盡量為40,此種板縫可不配筋或加一根筋。布板時從房間裡面往外布板, 盡量採用寬板, 現澆板帶留在靠窗處,現澆板帶寬最好≥200(考慮水暖的立管穿板)。如果構造上要求有整澆層時, 板縫應大於60.整澆層厚50,配雙向φ6@250 ,混凝土C20.應採用橫牆或橫縱牆(橫牆為主)混合承重方案,抗坍塌性能好。構造柱處不得布預制板。建議使用PMCAD的人工布板功能布預制板,自動布板 可能不能滿足用戶的施工圖要求,僅能滿足定義荷載傳遞路線的要求。對樓層凈高很敏感、跨度超過6.9米或不符合模數時可採用SP板,SP板120厚可做到 7.2米跨。
(2)、現澆板的配筋(板上、下鋼筋,板厚尺寸)。盡量用二級鋼包括直徑φ10的二級鋼。鋼筋宜大直徑大間距,但間距不大於 200,間距盡量用200.(一般跨度小於6.6米的板的裂縫均可滿足要求)。跨度小於2米的板上部鋼筋不必斷開,鋼筋也可不畫,僅說明鋼筋為雙向雙排φ8@200 . 板上下鋼筋間距宜相等,直徑可不同,但鋼筋直徑類型也不宜過多。頂層及考慮抗裂時板上筋可不斷,或50%連通,較大處附加鋼筋。一般磚混結構的過街樓處板 應現澆,並且鋼筋雙向雙排布置。板配筋相同時,僅標出板號即可。一般可將板的下部筋相同和部分上部筋相同的板編為一個板號,將不相同的上部筋畫在圖上。當板的形狀不同但配筋相同時也可編為一個板號。宜全樓統一編號。當考慮穿電線管時,板厚≥120,不採用薄板加墊層的做法。電的管井電線引出處的板因電線管 過多有可能要加大板厚。宜盡量用大跨度板,不在房間內(尤其是住宅)加次梁。說明分布筋為φ6@250 ,溫度影響 較大處可為φ8@200 . 板頂標高不同時,板的上筋應斷開或傾斜通過。現澆挑板陽角加輻射狀附加筋(包括內牆上的陽角)。現澆挑板陰角的板下應加斜筋。頂層應建議甲方採用現澆樓板,以利防水,並加強結構的整體性及方便裝飾性挑沿的穩定。外露的挑沿、雨罩、挑廊應每隔10~15米設一10mm的縫,鋼筋不斷。盡量採用現澆板,不採用預制板加整澆層方案。衛生間做法可為70厚+10高差(取消墊層)。8米以下的板均可以採用非預應力板。L、T或十字形建築平面的陰角處附近的板應現澆 並加厚,並雙向雙排配筋,附加45度的4根16的抗拉筋。現澆板的配筋建議採用PMCAD軟體自動生成,一可加快速度,二來盡量減小筆誤。自動生成樓板配 筋時建議不對鋼筋編號,因工程較大時可能編出上百個鋼筋號,查找困難,如果要編號,編號不應出房間。配筋計算 時, 可考慮塑性內力重分布,將板上筋乘以0.8~0.9的折減系數,將板下筋乘以1.1~1.2的放大系數。值得注意的是,按彈性計算的雙向板鋼筋是板某幾處 的最大值,按此配筋是偏於保守的,不必再人為放大。支承在外牆上的板的負筋不宜過大,否則將對磚牆產生過大的附加彎距。一般:板厚>150時採用φ10@200 150時採用φ10@200 ;否則用φ8@200. PMCAD 生成的板配筋圖應注意以下幾點:
1.單向板是按塑性計算的,而雙向板按彈性計算,宜改成一種計算方法。
2.當厚板與薄板相接時,薄板支座按固定端考慮是適當的,但厚板就不合適,宜減小厚板支座配筋,增大跨中配筋。
3.非矩形板宜減小支座配筋,增大跨中配筋。
4.房間邊數過多或凹形板應採用有限元程序驗算其配筋。T.板一般可按塑性計算,尤其是基礎底板和人防結構。但結構自防水、不允許出現裂縫和對 防水要求嚴格的建築, 如坡、平屋頂、櫥廁、配電間等應採用彈性計算。室內輕隔牆下一般不應加粗鋼筋,一是輕隔牆有可能移位,二是板整體受力,應整體提高板的配筋。只有垂直單向板長邊的不可能移位的隔牆,如廁所與其他房間的隔牆下才可以加粗鋼筋。坡屋頂板為偏拉構件,應雙向雙排配筋。
(3)、圈樑、構造柱布置及其剖面詳圖。圈樑要澆圈閉合拉通,穿過中間走廊,並隔一定距離將截面加強。注意圈粱(包括地基圈樑)在外牆樓梯、入 口等處可能被截斷,應在相應位置附加一道並滿足搭接長度。坡屋頂為雙層圈樑。單層空曠房屋層高超過4米宜在窗頂處增加一道圈樑。說明圈樑、構造柱縱筋的搭接及錨固長度。構造柱箍筋在上下端應加密。說明構造柱生根何處,當地面為剛性地面時,應將構造柱伸 至基底。較大洞口兩側宜加構造柱(2.4米以上)。構造柱與下層相同的,可不標構造柱編號,但應在圖中說明。圈樑、構造柱縱筋宜採用一級鋼筋。為減少圈樑 受溫度變化的影響,和清水磚牆的立面效果,360外牆圈樑的外側宜有120磚牆。設置構造柱後必須設置圈樑或暗圈樑。設置圈樑不一定設構造柱。斜交磚牆的交接處應增設構造柱,且構造柱間距不宜大於層高。建築四角包括陰角,考慮到應力復雜和應力集中,應增大截面和配筋。請參照《設置鋼筋混凝土構造柱多層磚房 抗震技術規程JGJ/T13-94》
(4)、過梁布置。核算圈樑下的高度是否足夠放預制過梁,如果不夠,則應圈樑兼過梁或圈樑局部加高。盡量採用過梁與圈樑整澆方式。此法方便施工 並對抗震有利。當過梁與柱或構造柱相接時,柱應甩筋,過梁現澆。過梁配筋不得過小,以考慮地震時過樑上牆體出現裂縫不能形成拱的作用。當有大梁壓在過樑上 時,過梁一般用較大截面,兼梁墊用。過梁支承長度改360,並應驗算過梁下砌體的局部承壓。360牆可用一120矩形過粱加一120帶挑沿過粱。現澆過梁 荷載取值參見《砌體結構設計規范GBJ3-88》
(5)、雨蓬、陽台、挑檐布置和其剖面詳圖。注意:雨棚和陽台的豎板現澆時,最小厚度應為80,否則難以施工。豎筋應放在板中部。當做雙排筋 時,高度900時,最小板厚120.陽台的豎板應盡量預制,與挑板的預埋件焊接。雨棚和陽台上有斜的裝飾板 時,板的鋼筋放斜板的上面,並通過水平挑板的下部錨入牆體圈樑(即挑板雙層布筋)。兩側的封板可採用泰柏板封堵,鋼筋與泰柏板的鋼絲焊接,不必採用混凝土 結構。陽台的門聯窗處窗檯應使用輕體材料砌築,方便以後裝修時鑿掉。挑板挑出長度大於2米時宜配置板下構造筋。挑板內跨板上筋長度應大於等於挑板出挑長 度,尤其是挑板端部有集中荷載時。內挑板端部宜加小豎沿,防止清掃時灰塵落下。當頂層陽台的雨搭為無組織排水時,雨搭出挑長度應大於其下陽台出挑長度 100.挑板配筋應有餘地,並應採用大直徑鋼筋,防止踩彎。挑板內跨板跨度較小,跨中可能出現負彎距,應將挑板支座的負筋伸過全跨。
(6)、樓梯布置。採用X型斜線表示樓梯間,並註明樓梯間另詳。盡量用板式樓梯,方便設計及施工,也較美觀。
(7)、板頂標高。可在圖名下說明大多數的板厚及板頂標高,廚廁及其它特殊處在其房間上另外標明。
(8)、梁布置及其下的梁墊布置。也可在梁支座處將梁加寬至500來代替梁墊。
(9)、板上開洞(廚、廁、電氣及設備)洞口尺寸及其附加筋,附加筋不必一定錨入板支座,從洞邊錨入La即可。板上開洞的附加筋,如果洞口處板 僅有正彎距,可只在板下加筋;否則應在板上下均加附加筋。留筋後澆的板宜用虛線表示其范圍,並註明用提高一級的膨脹混凝土澆築。未澆築前應採取有效支承措 施。住宅躍層樓梯在樓板上所開大洞,周邊不宜加梁,應採用有限元程序計算板的內力和配筋。板適當加厚, 洞邊加暗梁。
(10)、屋面上人孔、通氣孔位置及詳圖。
(11)、在平面圖上不能表達清楚的細節要加剖面,可在建築牆體剖面做法的基礎上,對應畫結構詳圖。
3. 基礎平面圖及詳圖
(1)、在牆下條基寬度較寬(大於2米,部分地區可能更窄)或地基不均勻及地基較軟時宜採用柔性基礎。應考慮節點處基礎底面積雙向重復使用的不利因素,適當加寬基礎。
(2)、當基礎上留洞、首層開大洞的洞口寬度大於洞底至基底高度時,如要考慮洞口范圍內地基的承載力,洞口下基礎應做暗梁。或將基礎局部降低。
(3)、素混凝土基礎下不必做墊層,但其內有暗梁時應註明底部鋼筋保護層厚為70,或做墊層。地下水位較高時或冬季施工時,不得做灰土基礎。剛性基礎一般300厚。
(4)、建築地段較好,基礎埋深大於3米時,應建議甲方做地下室。地下室底板,當地基承載力滿足設計要求時,可不再外伸。地下室內牆可採用磚 牆,外牆宜用混凝土牆。每隔30~40米設一後澆帶,並註明兩個月後用微膨脹混凝土澆注。不應設局部地下室,且地下室應有相同的埋深。地下室頂板應考慮施 工時材料堆積荷載。
(5)、地面以下牆體如被管溝消弱較多,應考慮抗震的不利影響,地下牆體宜加厚。
(6)、抗震縫、伸縮縫在地面以下可不設縫。但沉降縫兩側牆體基礎一定要分開。
(7)、新建建築物基礎不宜深於周圍已有基礎。如深於原有基礎,其基礎間的凈距應不少於基礎之間的高差的1.5至2倍。
(8)、條形基礎偏心不能過大,柔性基礎必要時可作成三面支承一面自由板(類似筏基中間開洞)。一般情況下,基礎底部不應因荷載的偏心而與地基脫開。
(9)、當有獨立柱基時,獨立基礎受彎配筋不必滿足最小配筋率要求,除非此基礎非常重要,但配筋也不得過小。獨立基礎是介於鋼筋混凝土和素混凝土之間的結構。
(10)、基礎圈樑在建築入口處或底層房間地面下降處應調低標高。當基礎圈樑頂標高為-0.060時可取消防潮層。當地基不均勻時基底應增設一道基礎圈樑。
(11)、基礎平面圖上應加指北針。
(12)、基礎底板混凝土不宜大於
(13)、在軟土地基上的建築應控制建築的總沉降量,在地基較不均勻地區應控制建築的沉降差,磚混結構對差異沉降很敏感。因建築的實際沉降和計算值是有差異的,很難算準,所以應從構造上入手,採用整體性強的基礎形式。
(14)、可用JCCAD軟體自動生成基礎布置和基礎詳圖。應注意,在使用磚混抗震驗算菜單產生的磚混荷載生成基礎圖時,其牆下荷載為整片牆的 平均壓力,牆體各段的荷載差異較大時,荷載較大處的牆下基礎是不安全的,應人工調整。生成的基礎平面圖名為JCPM.T,生成的基礎詳圖名為JCXT?。
4. 暖溝圖及基礎留洞圖
(1)、溝蓋板在遇到樓梯間和電線管時下降(500),室外暖溝上一般有400厚的覆土。
(2)、註明暖溝兩側牆體的厚度及材料作法。暖溝較深時應驗算強度。
(3)、基礎留洞大於400的應加過梁,暖溝應加通氣孔
(4)、基礎埋深較淺時暖溝入口底及基礎留洞有可能比基礎還低,此時基礎應局部降低。
(5)、首層有門洞處不能用挑磚支承溝蓋板
(6)、濕陷性黃土地區或膨脹土地區暖溝做法不同於一般地區。應按濕陷性黃土地區或膨脹土地區的特殊要求設計。
(7)、暖溝一般做成1200寬,1000的在維修時偏小。
5. 樓梯詳圖
(1)、應注意:梯梁至下面的梯板高度是否夠,以免碰頭,尤其是建築入口處。
(2)、梯段高度高差不宜大於20,以免易摔跤
(3)、兩倍的梯段高度加梯段長度約等於600.幼兒園樓梯踏步宜120高。
(4)、樓梯折板、折梁陰角在下時縱筋應斷開,並錨入受壓區內La,折梁還應加附加箍筋
(5)、樓梯的建築做法一般與樓面做法不同,注意樓梯板標高與樓面板的銜接。
(6)、樓梯梯段板計算 方法 : 當休息平台板厚為80~100,梯段板厚100~130,梯段板跨度小於4米時,應採用1/10的計算系數,並上下配筋;當休息平台板厚為80~100, 梯段板厚160~200,梯段板跨度約6米左右時,應採用1/8的計算系數,板上配筋可取跨中的1/3~1/4,並不得過大。此兩種計算方法是偏於保守 的。任何時候休息平台與梯段板平行方向的上筋均應拉通,並應與梯段板的配筋相應。
(7)、注意當板式樓梯跨度大於5米時,撓度不容易滿足。應註明加大反拱。
6. 梁、柱詳圖
(1)、樑上集中力處應附加箍筋和吊筋,宜優先採用附加箍筋。樑上小柱和水箱下, 架在板上的梁, 不必加附加筋。
(2)、折梁陰角在下時縱筋應斷開,並錨入受壓區內La,還應加附加箍筋
(3)、樑上有次梁時,應避免次梁搭接在主梁的支座附近,否則應考慮由次梁引起的主梁抗扭,或增加構造抗扭縱筋和箍筋。
(4)、有圓柱時,地下部分應改為方柱,方便施工。圓柱縱筋根數最少為8根,箍筋用螺旋箍,並註明端部應有一圈半的水平段。方柱箍筋宜使用井字箍,並按規范加密。角柱應增大縱筋並全柱高加密箍筋。幼兒園不宜用方柱。
(5)、原則上柱的縱筋宜大直徑大間距,但間距不宜大於200.梁縱筋宜小直徑小間距,有利於抗裂,但應注意鋼筋間距要滿足要求,並與梁的斷面相應。布筋時應將縱筋等距,箍筋肢距可不等。
(6)、梁高大於300,並與構造柱相連接的進深梁,在梁端1.5倍梁高范圍內箍筋宜加密。端部與框架梁相交或彈性支承在牆體上的次梁,梁端支座可按簡支考慮,但梁端箍筋應加密。
(7)、考慮抗扭的梁,縱筋間距不應大於300和梁寬,即要求加腰筋,並且縱筋和腰筋錨入支座內La.箍筋要求同抗震設防時的要求。
(8)、反梁的板吊在梁底下,板荷載宜由箍筋承受,或適當增大箍筋。梁支承偏心布置的牆時宜做下挑沿。
(9)、挑梁宜作成等截面(大挑梁外露者除外)。與挑板不同,挑梁的自重占總荷載的比例很小,作成變截面不能有效減輕自重。變截面挑梁的箍筋,每個都不一樣,難以施工。變截面梁的撓度也大於等截面梁。挑梁端部有次梁時,注意要附加箍筋或吊筋。
(10)、樑上開洞時,不但要計算洞口加筋,更應驗算梁洞口下偏拉部分的裂縫寬度。一般挑梁根部不必附加斜筋,除非受剪承載力不足。梁從構造上能保證不發生沖切破壞和斜截面受彎破壞。
(11)、梁凈高大於500時,宜加腰筋,間距200,否則易出現垂直裂縫。挑梁出挑長度小於梁高時,應按牛腿計算。
(12)、梁應按層編號,如L-1-XX,1指1層,XX為梁的編號。
7. 關於牆體問題 : 樓梯間的牆體水平支撐較弱,頂層牆體較高,在8度和9度時, 頂層樓梯間橫牆和外牆宜沿牆高每隔500設2φ6的通長筋,9度時,在休息平台處宜增設一鋼筋帶。頂層, 為防止牆體裂縫, 可採取如下措施: 保溫層聚苯板由45加厚。為防止聚苯板在施工時被踩薄,可用水泥聚苯板代替普通聚苯板。圈樑加高, 縱筋直徑加大。架設隔熱層, 不採用現澆板帶加預制板(為了解決挑檐抗傾覆)的方式。頂部山牆全部、縱牆端部( 寬度為建築寬度B/4范圍)在過梁以上范圍加鋼筋網片。構造柱至洞口的牆長度小於300時,應全部做成混凝土的,否則難以砌築。小截面的牆 (計算。抗震驗算時應特別注意場地土類別。大開間房屋,應注意驗算房屋的橫牆間距。小進深房屋,應注意驗算房屋的高寬比。外廊式或單面走廊建築的走廊寬度不計入房間寬度。應加強垂直地震作用的設計,從震害分析 ,規范要求的垂直地震作用明顯不足。
(2)、雨蓬、陽台、挑沿及挑梁的抗傾覆驗算,挑梁入牆長度為1.2L(樓層)、2L(屋面)。大跨度雨蓬、陽台等處梁應考慮抗扭。考慮抗扭時,扭矩為梁中心線處板的負彎距乘以跨度的一半。
(3)、梁支座處局部承壓驗算(尤其是挑梁下)及梁下樑墊是否需要(6米以上的屋面梁和4.8米以上的樓面梁一般要加)。支承在獨立磚柱上的 梁,不論跨度大小均加梁墊。與構造柱相連接的梁進行局部抗壓計算時,宜按砌體抗壓強度考慮。梁墊與現澆梁應分開澆注。局部承壓驗算應留有餘地。
(4)、由於某些原因造成梁或過梁等截面較大時,應驗算構件的最小配筋率。
(5)、較高層高(5米以上)的牆體的高厚比驗算,不能滿足時增加一道圈樑。
(6)、樓梯間和門廳陽角的梁支撐長度為500,並與圈樑連接。
(7)、驗算長向板或受荷面積較大的板下預制過梁承載力。
(8)、跨度超過6米的梁下240牆應加壁柱或構造柱,跨度不宜大於6.6米,超過時應採取措施。如梁墊寬小於牆寬,並與外牆皮平, 以調整集中力的偏心。
(9)、當採用井字梁時,梁的自重大於板自重,梁自重不可忽略不計。周邊一般加大截面的邊梁或構造柱。
(10)、問清配電箱的位置,防止配電箱與洞口相臨,如相臨,洞口間牆應大於360,並驗算其強度。否則應加一大跨度過梁或採用混凝土小牆垛,小牆垛的頂、底部宜加大斷面。嚴禁電線管沿水平方向埋設在承重牆內。
(11)、電線管集中穿板處,板應驗算抗剪強度或開洞。豎向穿梁處應驗算梁的抗剪強度。
(12)、構件不得向電梯井內伸出, 否則應驗算是否能裝下。
(13)、驗算水箱下、電梯機房及設備下結構強度。水箱不得與主體結構做在一起。
(14)、當地下水位很高時,磚混結構的暖溝應做防水。一般可做U型混凝土暖溝,暖氣管通過防水套管進入室內暖溝。有地下室時,混凝土應抗滲, 等級S6或S8,混凝土等級應大於等於C25,混凝土內應摻入膨脹劑。混凝土外牆應註明水平施工縫做法(階梯式、企口式或加金屬止水片),一般加金屬止水 片,較薄的混凝土牆做企口較難。
(15)、上下層(含暖溝)洞口錯開時,過粱上牆體有可能不能形成拱,所以過粱所受荷載不應按一般過粱所受荷載計算,並應考慮由於洞口錯開產生的小牆肢的截面強度。
(16)、突出屋面的樓電梯間的構造柱應向下延伸一層,不得直接錨入頂層圈樑。錯層部位應採取加強措施。出屋面的煙筒四角應加構造柱或按 97G329(七)P3地震區做法。女兒牆內加構造柱,頂部加壓頂。出入口處的女兒牆不管多高,均加構造柱,並應加密。錯層處可加一大截面圈樑,上下層板 均錨入此圈樑。
(17)、磚混結構的長度較長時應設伸縮縫。高差大於6米和兩層時應設沉降縫。
(18)、在地震區不宜採用牆梁,因地震時可能造成牆體開裂,牆和混凝土梁不能整體工作。如果採用,建議牆梁按普通混凝土梁設計。也不宜採用內框架。
(19)、當建築布局很不規則時,結構設計應根據建築布局做出合理的結構布置,並採取相應的構造措施。如建築方案為兩端較大體量的建築中間用很小的結構相連時(啞鈴狀),此時中間很小的結構的板應按偏拉和偏壓考慮。板厚應加厚,並雙層配筋。
(20)、較大跨度的挑廊下牆體內跨板傳來的荷載將大於板荷載的一半。挑梁道理相同。
(21)、挑梁、板的上部筋,伸入頂層支座後水平段即可滿足錨固要求時,因鋼筋上部均為保護層,應適當增大錨固長度或增加一10d的垂直段。
(22)、應避免將大梁穿過較大房間,在住宅中嚴禁梁穿房間。
(23)、構造柱不得作為挑梁的根。
9. 常用磚牆自重(含雙面抹灰):120牆:2.86,240牆:5.24,360牆:7.62,490牆:
10.關於降水問題:當有地下水時,應在圖紙上註明採取降水措施,並採取措施防止周圍建築及構築物因降水不能正常使用(開裂及下沉),及何時才能停止降水(通過抗浮計算決定)。
11. 進行普通磚混結構設計時,設計人員還應掌握如下設計規范:建築結構荷載規范、抗震規范、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等。並應考慮當地地方性的建築法規。設計人員應熟悉當地的建築材料的構成、貨源情況、大致造價及當地的習慣做法,設計出經濟 合理的結構體系。
⑦ 談一談你對中國古代建築設計美學思想的看法500字以上
古代建築美學中房子是自然景物的一部分,多了可以住人這個功能而已。古代人這個思想決定建築美得很多東西,材料選擇,布局等
⑧ 我的理想作文500字(關於想當一名建築設計師的)急急急急急急急!!!!!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我也不例外。 不過要實現自己的理想,首先得樹立一個堅定的信念,那就是為這個小小的理想努力奮斗。俗話說「寶劍峰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我也得知其中的道理。 初一的我,有一個小小的理想——期中考試取得一個優異的成績。 可是目前我的各門功課學習狀況及所存在的問題有:英語、語文、數學、美術等方面的基礎知識還可以,語文閱讀理解稍差,數學計算速度跟不上,英語漢譯英,英譯漢不過關,美術學的還相當不錯,曾經在美術方面也有過小小的成績。 針對以上的問題我做了以下決定:要提高計算速度,閱讀理解要多讀多練,英語要多聽,多讀多寫,總之要做到不恥下問。最後,在期中考試的時候,達到我心中的理想成績。 有人說「理想是寶貴的真情」,也有人說「理想是人生的哲理」。還有人說「理想是打開成功大門的一把鑰匙」。 理想,要實現理想,需要有自信,但在實現理想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挫折,這時只要我有信心,有能力,就一定能夠戰勝它。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點燃熄滅的燈;理想是燈,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正是理想給了我信心,給了我勇氣,使我有一種催人奮進的精神,讓我不斷的前進。 以前,我比較膽小,沒有自信,遇事總是縮手縮腳,心中的想法不敢向老師訴說,壓抑的心情不敢向父母說,膽小讓我失去了展示自我的舞台,讓我失去了不計其數的機會,膽小讓我與成功擦肩而過,膽小是我的剋星,而我則是膽小的俘虜,膽小讓我完全失去了自信,多少理想,多少舞台,多少機會,都從我身邊飄然而過,好像這樣,那樣的成功不是屬於我們,而是屬於我的朋友們。每當看到同學們受到老師的表揚時,我不知道是該鼓勵他,還是該嫉妒他,這時我給自己下定了一個信心:大膽些,說錯了不要緊,只要你敢,就是好樣的。這一句話,使我的勇氣增加百倍,讓我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願望。正應了這句話,自信才能走向成功。 從這以後,我有了自信,經常給自己樹立一個小小的理想,而這次,我的理想是——取得一個優異的成績,要想實現自己的理想,就得有自信,有了自信,還要為這個信念努力奮斗。今天寫下這段文字,希望幾個月後自己看的時候能知道自己的一個小小的理想是否實現,如果實現,就要繼續為這個理想而努力奮斗,如果沒有實現,就要去努力的改正,看自己在哪些方面還有缺陷,不過,我堅信,我一定會把這個願望實現的
⑨ 關於建築的作文500字
未來的建築
「主人,主人,起床了~」隨著優美的歌聲,管家生活Y-690型機器人LINDA把我給催了起來,我迷迷糊糊的走進了換衣間,經過自動洗刷機的整理後,我換上工作服,直奔基地……現在是2038年,我在月球中國基地建築站工作,主要是設計太空建築。我獲得了許多的設計獎,可我仍努力著,希望可以把月球房屋設計的更完美!
我設計的太空建築種類層次不窮,需要發揮你的想像哦!
第一種,抽式建築,大家可能會想,難道是能抽出來的房屋嗎?是的,就是能抽出來的房屋。這種的房屋專門採取了月球引力小的優點,把房屋給設計成活動狀態,只是專門給上班白領的款式,因為上班族們有的來自於地球,也有的來自於其它星球,所以沒有固定的居所,而有可能剛在一個地方安頓好了又要搬,所以這種抽式的房屋能帶去四面八方,就可以不用那麼麻煩了。
第二種,就是安居建築,我們家庭住的房子首先就要安全、隱秘,我們從門窗牆三點進行設計,首先是門,門上有一種觸感鑰匙,可是這絕對不是指紋,因為指紋會被復制,而科學家利用近電解開了人體電能的秘密,並可加以控制,這就是DNB,而門會自動識別DNB並為你開門。然後是窗,窗戶是微晶玻璃製成,還有空氣能發電系統,里看外一清二楚,外看里若明若暗。最後是牆壁,牆壁是透明的,只有帶自己專屬的熱感眼鏡才能看見自己家在哪,而看不到別人家。這樣的三重防盜相信所向披靡了,小偷就算有再好的技術也傷不了房子的一點皮毛了。
第三種,是隨處可見的普遍房屋,可別看這些,他其實就是把許多特殊房屋的優點綜合起來,只是沒有那麼效果顯著,再加上價格便宜,可以當辦公室等許多設施。
今天我向大家介紹了2038年的房屋,大家覺得怎麼樣?在這個日新月異的世界裡,等著你去發明創造更多的東西去報效社會吧!
⑩ 建築結構總結500字
建築結構總結
在教師宿舍樓處,我們進行了一次比較全面的實習。對於之前學到的結構類知識,我從中得到了一定的理解。同時,關於平法規范的了解,如何識圖以及對結構的認識,我都收獲了不少。
「平法」就是混凝土結構施工圖平面整體表示方法。對於梁的平法施工圖,它是系在梁平面布置圖上採用平面注寫方式或截面注寫方式表達。梁的平面注寫方式包括集中標注和原位標注,集中標注表達梁的通用數值,原位標注表達梁的特殊數值。當集中標注中的某項數值不適用於梁的某部位時,則將該項數值原位標注,施工時,原位標注取值優先。
當梁支座上部縱筋多於一排時,用斜線「/」將各排縱筋自上而下分開。例如:梁支座上部縱筋注寫為6(二級鋼筋)254/2,則表示上一排縱筋為4(二級鋼筋)25,下一排縱筋為2(二級鋼筋)25。當同排縱筋有兩種直徑時,用加號「+」將兩種直徑的縱筋相聯,注寫時將角部縱筋寫在前面等等。
此宿舍樓主要採用框架剪力牆結構,它是框架結構和剪力牆結構兩種體系的結合,吸取了各自的長處,既能為建築平面布置提供較大的使用空間,又具有良好的抗側力性能。這種結構是在框架結構中布置一定數量的剪力牆,構成靈活自由的使用空間,滿足不同建築功能的要求,同樣又有足夠的剪力牆,有相當大的剛度。
建築結構如樓蓋是由梁、板等水平方向的構件組成的水平承重結構體系,其基本作用是:
1.在豎向,直接承受樓蓋中梁、板構件及裝修面層的重量;承受施加在樓面、屋面上的使用荷載,並傳給豎向結構。
2.在水平方向,把水平力傳給豎向結構或分配給豎向結構構件,同時樓蓋結構在房屋中起到水平隔板和連接豎向構件的作用,以保證與豎向結構構件空間工作和整體穩定
對於現澆肋梁樓蓋結構一般由板、次梁和主梁三種構件組成,在肋梁樓蓋結構布置時,首先應根據房屋的平面尺寸、使用荷載的大小以及建築的使用要求確定承重牆位置和柱網尺寸。
在肋梁樓蓋中,柱或牆的間距往往決定了主梁和次梁的跨度,根據設計經驗及經濟效果,一般次梁的跨度以4~6m為宜,主梁的跨度以5~8m為宜。
本次實習,時間雖短,但基本達到了為實習目的,進一步完善所學知識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多重目的。
在實習工程中,我了解了房屋建築結構的相關知識,發覺自己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鍛煉和培養,為未來走向工作崗位做好思想准備。此外,通過實習,我開闊了視野,增加了對建築施工的理性認識,同時給我們後面要學的專業課打下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