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工程需要地探物探
多層、高層民抄用建築,工業襲建築、公路、、鐵路、水利、水庫、大壩等工程都需要工程地質勘探;
地質情況復雜、變化大 的地區,埋藏有地質隱患的地區進行建設就應該進行物探。如 石灰岩地區、斷裂構造發育地區該進行物探。
工程物探——工程地球物理勘探的簡稱,它是以地下岩土層(或地質體)的物性差異為基礎,通過儀器觀測自然或人工物理場的變化,確定地下地質體的空間展布范圍(大小、形狀、埋深等)並可測定岩土體的物性參數,達到解決地質問題的一種物理勘探方法。
按照勘探對象的不同,工程物探技術又分為三大分支,即石油工程物探、固體礦工程物探和水工環工程物探(簡稱工程物探),我們使用的為工程工程物探。
工程物探技術方法門類眾多,它們依據的原理和使用的儀器設備也各有不同,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工程物探技術的發展日趨成熟,而且新的方法技術不斷涌現,幾年前還認為無法解決的問題,幾年後由於某種新方法、新技術、新儀器的出現迎刃而解的實例是常見的。它是地質科學中一門新興的、十分活躍、發展很快的學科,它又是工程勘察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某種程度上講,它的應用與發展已成為衡量地質勘察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志。
Ⅱ 隧道工程的幾個名詞解釋
隧道:以任何方式修建,最終使用於地表以下的條形建築物,其空洞內部凈空面積在2平方米以上者均為隧道。
物探:凡是以各種岩土物理性質的差別為基礎,採用專門的儀器,觀測天然或人工的物理場變化,來判斷地下地質情況的方法,統稱為物探,是地球物理勘探的簡稱。
隧道凈空:指隧道襯砌的內輪廓線所包圍的空間,包括隧道建築界限通風及其他所需的斷面積。
空間效應:洞室在掘進過程中,由於受到開挖面的約束。使開挖面附近的圍岩不能立即釋放其全部位移,這種現象稱為開挖面的空間效應。
噴錨支護:是噴射砼、錨桿、鋼筋網噴射砼等結構組合起來的支護形式。
隧道圍岩:指隨到周圍一定范圍內,對隧道穩定性能產生影響的岩(土)體。
岩爆:埋藏較深的隧道工程,在高應力、脆性岩體中、由於施工爆破擾動原岩、岩體受到破壞,使掌子面附近的岩體突然釋放潛能,產生脆性破壞,這時圍岩表面發生爆裂聲,隨之有大小不等的片狀岩塊彈射剝落出來。
隧道建築界限:為了保護隧道內各種交通的正常運行與安全,而規定在一定寬度和高度范圍內不得有任何障礙物的空間界限。
新奧法:以控制爆破為開挖方法,以噴射砼和錨桿作為主要的支護手段,通過監測控制圍岩的變形,動態修正設計參數和變動施工方法的一種隧道施工方法。
岩石質量指標RQD:指鑽探時岩心復原率或稱岩心採取率。
P.S.大致應該是對的,我憑印象記得,之前考過隧道工程。
Ⅲ 物探專業可以報考一級建造師嗎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1)在工程或工程經濟類對照表中沒有物探專業。
(2)因此個人認為物探專業不能報考一級建造師。
Ⅳ 工作經驗
(一)區域性工程物探重要性日益明顯,應超前安排
工程物探所涉及的領域和方面較寬,但多在點或線上工作,而大面積區域性的工作較少。需了解區域地質背景時往往是收集、利用已有的區域物探資料,針對工程地質問題進行再解釋,個別情況也還開展一定的補充性工作。例如,三峽壩區的穩定性評價及核電站選址時均利用區域性物探資料進行了研究和評價,有的還補做了剖面性電法和地震測量。隨著大型—特大型工程建設項目增加,在其選址、選線的地質背景研究中,必然要更多使用區域性工程物探的成果;除可充分利用已有的區域重力和航磁、航放資料外,應補做一定的深部電法、地震測量剖面;除人工源方法,還可採用天然場源的方法。這類工作屬於基礎性地質工作,應超前進行,而不是待工程上馬後再去補做。為此,應根據國家建設的總體部署,與區域性工程地質工作一起安排區域性工程物探調查。
(二)工程物探工作領域和規模擴大緣於其解決了工程地質和工程建設中的問題
回顧工程物探的發展歷程,因為工程物探解決了「用戶」提出的問題,才取得工程方面的信任和重視,因而拓展了這一領域。例如,早期物探只能對第四系粗分層、求基岩埋深、發現或追索斷層破碎帶;而後能發現隱伏岩溶發育帶及岩溶洞;再後進一步能對第四系詳細分層,並能測定其速度,對基岩的風化程度能有了解;由陸地擴大到能在水域進行工作;不僅了解地質情況,還對岩土的工程力學參數能進行原位測定;在隧道施工掌子面超前預報不良地質體等等問題。根據「用戶」需要和物探隊伍進入市場競爭的需要,開展了探測地下管線、檢測建築基樁、公路面質量、邊坡及檔牆質量、洞壁襯砌質量、堤壩隱患以及其他各種檢測、監測類的工作,進入了工程建築的質檢領域。
所以能進入這些領域並不斷滿足工程界需要,除了工程物探界的執著追求和努力,更重要的是技術上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三)改進常規物探方法和技術,學習和採用建築工程界的一些方法技術,使工程物探技術能適應工程建設需要
為適應工程的一些特殊需要及工作環境,要改進原有的物探方法使之能在強干擾條件下工作並有高的解析度。為探測小和超淺層的目標物,物探發展了高密度電阻率法、探地雷達、聲波探測等方法。為在坑道、隧道的掌子面及壁上進行探測,發展了地震反射負速度法、陸地聲納及聲波測井等方法。為探測管線而開發和引進了專用的管線探測儀。為檢測建築樁基的質量和承載力,開發了專用的測振系統。為多種探測目標,發展了淺層地震折射波、反射波法和面波法的相關技術。
在方法的運用上,針對工程的需要,因地而異的靈活運用不同方法,打破常規的布置工作,及時做出解釋或結論,以滿足「用戶」的需要。
(四)重視新方法新技術的引進和採用,重視經驗交流和學術活動,保持技術進步的動力是用戶和市場競爭的需要
工程物探界早期的技術更新主要靠各部門的投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已進入市場的工程物探單位主要靠自己引進或更新技術(例如,我國已進口數以百計的探地雷達和其他設備,多數為這些單位)。近十多年,工程物探界組織的各類學術活動十分頻繁,有「官」方的,也有民間的;各類學會均有工程物探的活動,在交流和提高方面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與其他領域物探工作形成鮮明對照。
(五)成熟的方法技術和工作領域納入相應的規范、規程及建設工程的流程中,推動了物探的應用、促進了物探進步
20世紀60年代後期,工程地質的規范中開始提到要使用物探方法探測一些工程地質問題。進入20世紀80年代,水利部頒發了《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物探規程》,核電站的勘測設計的有關規定中明確了物探應進行的工作。20世紀90年代,水利部和能源部頒布了《水利水電工程物探規程》。鐵道部門也有類似的規定、規程。建設部等部門在樁基檢測、地下管線探測等方面也制定了要使用相應物探方法的規定。地質部門在有關的工程地質規范中進一步明確了運用物探方法技術的問題;在物探的一些方法技術規程、規范中對解決工程地質問題的可能與要求均有相應的內容,特別是各類電法及淺地震法規范中更為明確。這些規程、規范、規定既是對物探在建設工程中作用的肯定,也因此推動了物探在這些領域廣泛使用,進而也促進了這些領域物探的技術進步。
Ⅳ 地球物理勘探 前景
研究和查明工程建設場地的地質地理環境特徵,及其與工程建設相關的綜合性應用科學。為了城市建設、工業和民用建築、鐵路、道路、近海港口、輸電及管線工程、水利與水工建築、采礦與地下等工程的規劃、設計、施工、運營及綜合治理,工程勘察通過對地形、地質及水文等要素的測繪、勘探、測試及綜合評定,提供可行性評價與建設所需的基礎資料。它是基本建設的首要環節。搞好工程勘察,特別是前期勘察,可以對建設場地做出詳細論證,保證工程的合理進行,促使工程取得最佳的經濟、社會與環境效益。
中國的工程勘察專業體系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專業。
工程地質勘察 研究各種對工程建設的經濟合理性有直接影響的岩土工程地質問題,如岩土滑移、活動斷裂、地震液化、地面侵蝕、岩溶塌陷及各種復雜地基土等,以及由於人類活動所造成的環境地質問題(如地下采空塌陷、邊坡挖填失穩、地面沉降等),提出工程建設的方案和設計、施工所需的地質技術參數並對有關技術經濟指標作出評價(見工程地質勘察)。著名的工程地質學與土力學家K.泰爾扎吉早在40年代就倡導將工程地質與土力學結合為一體。70年代後,由於工程建設對勘察、設計、施工各環節在相互配合上的要求更高,國際上已形成了以工程地質學、土力學與岩體力學三門學科為基礎的岩土工程科學技術體制,顯著提高了傳統工程地質技術的深度與廣度。中國一些勘察單位已開始推行這種技術體制。工程地質學本身也隨著不同的研究對象,發展了一些新的學科,例如地震工程地質、海洋工程地質、環境工程地質等。
工程測量 研究工程建設場地的地形地貌特徵以及施工與安全使用的監測技術,為規劃設計、施工興建及運營管理各階段提供所需的基本圖件,測繪資料與測繪保障。工程測量包括城市建設測量(見城市地形測量、市政工程測量)、建築工程測量、鐵路和道路測量、隧道與地下工程測量,以及精密工程測量等,盡管技術內容和重點不一,但其基本原理與方法很多都是相同的。目前,各國工程式控制制測量已向優化設計,光機電相結合和數據處理方向發展,攝影測量向著數字化、自動化方向發展;開拓發展了非地形攝影並用於古建築文物測繪、模型試驗、變形觀測及微觀測量等方面,擴大了工程測量技術的應用范圍。
水文地質勘察 地下水是水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經濟建設不可缺少的天然資源之一,例如地下淡水是重要的生產生活給水水源;地下鹵(鹽)水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溫度較高和有特殊化學成分的地下水是一種可供旅遊和醫療應用的(見地下水資源評價)資源。而地下水位過淺或含鹽量過高時,則易造成某些環境公害,如土地的沼澤化、鹽鹼化和岸坡失穩等。在一些大型建設工程和城市建設中又常會遇到一些與地下水有關的工程問題,如防止水庫滲漏,保持邊坡穩定,防止地下水污染,以及預防由於對地下水的不合理開采造成的地面沉降和地面坍陷問題等(見地下水合理開采、地下水人工補給)。因此,水文地質的理論研究和水文地質勘察工作的提高與發展,就成為工程建設的重要一環。
中國水文地質勘察多採用「探采結合」的方式,從水文地質勘探、測試到開鑿成井,連成配套的程序(見水文地質鑽探),因此,鑽井工程在水文地質專業技術中佔有重要的地位。現代鑽井技術的發展,不僅反映在鑽探工程機械方面的重要革新,也反映在石油鑽探及成井等新工藝的引入。
工程水文 研究河流或其他水體的水文要素變化和分布規律,預估未來徑流的情勢,為工程的規劃設計及施工管理提供水文依據。工程水文對於水利、鐵路、公路、隧道、橋梁、疏干排水等工程建設,以及研究地下水資源的補給、排泄規律及其管理等尤為重要,是工程勘察的重要組成部分。工程水文隨著自動化測驗設備、遙感航測技術及電子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從觀測技術到理論分析、計算方法都有了很大的發展,對提高水文分析計算、水文預報、水文測驗及水文調查的精度,保證工程設計的合理與運營的安全,都具有重要意義。
工程地球物理勘探 現代地球物理勘探技術用來為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勘察服務,可加快勘察速度,減少投資,充實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勘察所需的物理參數,使勘察效果更趨完善,是有廣闊前景的重要勘察手段。例如,利用這一先進的手段可探查隱蔽的地質構造和地層、含水層的空間分布、取得岩土物理力學及動力學參數的原位測試數據等。近年來,除常用的電阻率法、淺層地震折射勘探及電測井外,淺層地震反射、橫波地震、工程測震及聲波、水聲、放射性、電磁波勘探和綜合測井以及空間遙感技術等均有所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