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在現場施工中怎樣放線與定位呢
方法如下:
一、建築物定位,是房屋建築工程
開工後的第一次放線,建築物定位參加的人員是:城市規劃部門(下屬的測量隊)及施工單位的測量人員(專業的),根據建築規劃定點陣圖進行定位,最後在施工現場形成(至少)4個定位樁。放線工具為「全站儀」或「比較高級的經緯儀」。
二、基礎施工放線,建築物定位樁設定後,由施工單位的專業測量人員、施工現場負責人及監理共同對基礎工程進行放線及測量復核(監理人員主要是旁站監督、驗證),最後放出所有建築物軸線的定位樁(根據建築物大小也可軸線間隔放線),所有軸線定位樁是根據規劃部門的定位樁(至少4個)及建築物底層施工平面圖進行放線的。放線工具為「經緯儀」。
基礎定位放線完成後,由施工現場的測量員及施工員依據定位的軸線放出基礎的邊線,進行基礎開挖。放線工具:經緯儀、龍門板、線繩、線墜子、鋼捲尺等。小工程可能沒有測量員,就是施工員放線。
注意:基礎軸線定位樁在基礎放線的同時須引到擬建建築物周圍的永久建築物或固定物上,防止軸線定位樁破壞了,用來補救。
三、主體施工放線,基礎
出正負零後,緊接著就是主體一層、二層...直至主體封頂的施工及放線工作,放線工具:經緯儀、線墜子、線繩、墨斗、鋼捲尺等。根據軸線定位樁及外引的軸線基準線進行施工放線。用經緯儀將軸線打到建築物上,在建築物的施工層面上彈出軸線,再根據軸線放出柱子、牆體等邊線等,每層如此,直至主體封頂。
施工放線有多種方法,條件允許的場地只要釘多一次龍門樁就可以搞定,一般龍門樁主要用於基礎施工放線,基礎完工後再把軸線及水平引測到基礎上部四大角的側面,用墨線彈出垂直、水平線做出三角標記,在引之前需用基準點校驗龍門樁是否准確,這樣不管你放N多次線只要以基礎側面的基點用儀器或鉛垂向上引測軸線,用鋼尺量測標高,這樣就可以到主體封頂。這種方法是最簡單實用的。說白了就是把圖紙上的形狀按1:1的比例投放到地面上,但要學會看圖紙,學會必要的儀器操作。
線工是個綜合性很強的工種,不僅要掌握各種儀器的操作,而且得能識圖,並且能快速地記憶數值,要求精確的操作等等。首先學會水準儀、經緯儀的操作,然後
識圖,最好是能畫圖,接著熟悉圖紙,從放大線開始,確定軸線位置,最後放局部軸線,彈出牆體留置洞口等等,只有多練習,勤問人,等你放一兩棟樓的線就會慢慢熟練的。
施工放線現場操作有多種放線方法;一般分有龍門板定位尺量放線和儀器測量放線,前者根據圖紙已知的控制點或現場確定的控制點,在要放線的建築物基礎外四周一定距離打樁、架設龍門板,在龍門板上用施工線拉一個大至的直角線,盡量把線拉緊,然後用勾股定理採用鋼尺合尺,尺寸要大一點,一般用6、8、10m,這樣比較准確,首先在兩控制線上量取尺寸用紅鉛筆放點,然後兩人拉尺,一人擺動可以任意那根線與鋼尺的尺寸穩合,然後龍門板上固定施工線,用鋼尺從頭再校對一次,確認無誤後四周掛線、鋼尺校核,根據圖紙上的軸線尺寸用鋼尺量取放點,用鉛垂垂於地面,這樣就可以用石灰粉分別放開挖線了,用水準儀在龍門板上測放控制高程。
後者如果會用經緯儀或全站儀那就簡單多了,只要根據圖紙已知的控制點或現場確定的控制點,圖紙上的距離、角度關系就可測量確定軸線的具體位置。
㈡ 定位放線的施工順序
進場後首先對甲方提供施工定點陣圖進行圖上復核,以確保設計圖紙的正確。其次,與甲方一道對現場的座標點和水準點進行交接驗收,發現誤差過大時應與甲方或設計院共同商議處理方法,經確認後方可正式定位。
現場建立控制座標網和水準點。現場平面控制網的測設方法見後。水準點由永久水準點引入,水準點應採取保護措施,確保水準點不被破壞。
工程定位後要經建設單位和規劃部門驗收合格後方可開始施工。
大面積的建築小區、大型建築物或創市優重點工程,必須測設場區平面控制網,作為場區的整體控制,它是建築物平面控制的上一級控制,應結合建築物平面布置的圖形特點來確定這種控制網的圖形,可布置成十字形、田字形、建築方格網或多邊形。
建築物平面控制網是建築物定位和施工放線的基本依據,它是場區內的二級平面控制。建築物平面控制網的圖形,可以是一字形基線(兩個控制點組成的)、十字形控制網或平行於建築物外廓軸線的其他圖形。
高程式控制制網是建築場區內地上、地下建(構)築物高程測設和傳遞的基本依據。
高程式控制制網的等級為國家三、四等水準測量或等外水準測量等。以上各等級都可作為建築場區的首級高程式控制制。當場區長、寬大於100 m時,可在場區內布置4個以上高程起始點,與已知高程點構成閉合水準路線進行測量。
高程式控制制網布點的密度應恰當,一般每幢樓房應設置1~2個點,主要建築物應設置3個點。其測量方法可採用水準測量和光電測距中的三角高程測量方法。
㈢ 工程定位測量放線怎麼做
6.1 工程測量
6.1.1 平面控制及軸線控制
6.1.1.1 建築物的紅線及定位均由城建規劃局測定,我們根據城建所提供的測量標志和建築平面圖,進行 復測,依據建築物的軸線和開間建立矩形控制網,作為平面控制的依據。對平面控制的四個頂點,設立牢固的標准,為防止施工過程中由於各種原因造成了對標志的影響,對四角頂點的觀測要定期核准以保證測量的精度。
6.1.1.2 本工程主樓軸線控制網擬定以1軸,35軸,A軸,F軸組成軸線控制網。控制網布設埋點時,應將控制點埋在開挖區外,並利用混凝土保護,將前後視標志的控制線都應該做好標志,以檢查、復核控制線的變化。
6.1.2 主體工程的施測
6.1.2.1 建立軸線垂直引測基準網點
根據圖紙軸線關系,在一層樓板鋼筋混凝土上精確埋設6快200×200鋼板作為控制點的測量標志。精確測量各控制點之間的距離和夾角度數,距離應用檢驗過的尺量,角度應用經緯儀(J級的精密儀器專用測量。在各個控制點上,分別作標記,反復測設各點的尺寸、角度,無誤後整理原始資料做為每一次投測復核的基準點原始點。
根據控制點布置尺寸,將1-6點精確測設於基點6快鋼板上。各點之間的丈量尺寸誤差應在0.5mm以內,測出各柱到軸線與矩形的方位關系,作為上面各層投點進行樓面放樣、校正復核的原始資料。
6.1.2.2 主體軸線的投測
投測點設置後,在各層樓板投測點處必須留置200×200孔洞作為投測通道(該點基於通道的中間)。採用吊線法將軸線引到各樓層。
主體結構施工中,考慮到上層澆水、雜物、堆物等因素,在控制鋼板旁邊磚砌490×490保護圈加預制板保護蓋,並在每層預留的垂直傳遞孔四周砌100mm高阻水圈,防止各層施工用水影響放樣。
6.1.2.3 主體的主體的標高測量
主體結構標高34.50m,按照規范允許偏差不能≥25mm。根據附近水準點,先於底層柱上測設+0.5m線,並用紅油漆劃上「▲」標記,後用專用捲尺從三角標志+0.5m標高線沿柱身逐層向上丈量,取四點平均值,劃上相對標高線,寫明相對高程,並用水平儀按每層樓層設計標高抄平。
在逐層丈量時,為避免偏差積累,必須每隔2層從底層+0.5m標高線丈量一次高程,如發現誤差,及時調整,使其達到規范要求。
6.1.2.4 建築物的沉降觀測
測量基準點的確定,建築物四角埋設4個水準基點A、B、C、D組成的水準網,進行相互校核。為檢查此水準網的穩定性,要定期進行檢測,以保證主樓沉降觀測成果的正確無誤。
水準基點設定後,要測出其絕對高程,根據市測設的附近永久水準點進行聯測,按三等水準測量方法及要求進行環行閉合觀測,其閉合差不超過0.5√nm(n為測數)。
3)主樓沉降觀測點的埋設,按照設計院對大樓沉降觀測布設及《測量規范》要求埋點。在澆灌一層柱混凝土時,預埋好沉降觀測點位。
4)主樓沉降觀測次數。根據設計要求,工程進度在主體施工到竣工這一時間內,定期和不定期不間斷的進行觀測。根據主體施工的進度每上一層觀測一次,在主體封頂後可根據沉降量的大小變化情況適當的減少次數,每隔一月觀測一次,工程竣工後的一年內,兩個月觀測一次。
5)主樓每次沉降觀測結束後,及時檢查記錄,計算正確,精度合格進行誤差分配,最後將本次所測各個觀測點的高程與上次各點高程核對無誤後,填寫沉降觀測記錄匯總表,且需經甲方及監理單位簽字和蓋章,作為工程驗收技術資料。
6.1.3技術依據及施工測量設備
本工程執行建設部頒發標准《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2007及《水準測量規范》按二等水準測量要求施測。施工測量儀器配備情況詳見下表
編號 型 號 生產廠家 性 能 精 度
1 Ni005 德國蔡司廠 S1 精密水準測量 0.5mm/測回
2 J2 -JD 蘇光一光 J2 級精密水平角測量 二秒級
3 DS3 北 京 普通高程測量 S3級
4 5m 鋼捲尺 上 海
5 50m鋼捲尺 上 海 3公里
6.1.4施工測量技術要求
6.1.4.1 沉降量觀測
應嚴格的執行國家規范中的各種觀測技術指標和施測要求。
6.1.4.2
㈣ 建築放線測量依據什麼規范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國家測繪局《關於印發測繪資質管理規定和測繪資質分級標準的通知》。
1、測量工作的基本要求:按照測量規范,以及合理的天氣條件。遵守先整體後局部和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工作程序。要有嚴格的校核制度。建立一切定位放線工作要自檢、互檢合格後,方可申請項目部驗收的工作制度。
2、測量儀器必須按規定進行檢測,鋼捲尺應送法定專業機構檢定。
3、測量人員應提前熟悉施工圖紙和現場各種高程坐標,控制點及精密導線網點,精密水準點,平面方格網點,仔細檢查審核施工放線依據。
4、測量放線是確保施工質量的最關鍵的工序,必須嚴格按施工工藝進行,為保證測量精度,除熟悉圖紙,採用合理的測量步驟外,還要選用比較精確的經緯儀、水平儀、鉛垂儀等儀器設備進行測量放線,測量工作開始之前,必須與總承包方取得聯系,與土建單位確認三項基準數值,由總包方移交控制網點等測量情況。
5、測量放線時應控制分配誤差,不使誤差累計。
6、測量點要統一;測量結構要隨時記錄,記錄清單要清楚明了,同時要有據可查。
(4)建築工程定位放線擴展閱讀
施工放線
1、建築物定位
是房屋建築工程開工後的第一次放線,建築物定位參加的人員是:城市規劃部門(下屬的測量隊)及施工單位的測量人員(專業的),根據建築規劃定點陣圖進行定位,最後在施工現場形成(至少)4個定位樁。放線工具為「全站儀」或「比較高級的經緯儀」。
2、基礎施工放線
建築物定位樁設定後,由施工單位的專業測量人員、施工現場負責人及監理共同對基礎工程進行放線及測量復核,最後放出所有建築物軸線的定位樁,所有軸線定位樁是根據規劃部門的定位樁(至少4個)及建築物底層施工平面圖進行放線的。放線工具為「經緯儀」。
3、主體施工放線
基礎工程施工出正負零後,緊接著就是主體一層、二層,直至主體封頂的施工及放線工作,放線工具:經緯儀、線墜子、線繩、墨斗、鋼捲尺等。根據軸線定位樁及外引的軸線基準線進行施工放線。
㈤ 工地放線是什麼怎麼去放
建築施工放線是施工管理人員的基本技能之一。每項建築工程施工開始就是施工定位放線,它關繫到整個工程的成敗。由於放線錯誤造成的房屋錯位,不能滿足功能設施要求的現象,屢見不鮮。施工放線是保證工程質量至關重要的一環。
一般矩形建築物放線技術
施工放線的第一步是復核規劃定點位置一般施工總平面圖上繪出的坐標,由規劃技術人員現場定位,而規劃定位是理論值與現場建築物的實際位置有差別,一定要復核、糾正。、面積特大,相關尺寸多,用有關坐標設計的理論有錯誤,設計圖改正後,再規劃定點,重新放線,與之相連的外廣場又不吻合,只能根據現場實際調整合適。需綜合設計意圖,根據現場實際情況確定位置,然後將控制點引出建築物場外,保護好樁位。
第二步是測定
建築物軸線、標高。常規做法是打龍門樁、釘鐵釘,標記紅三角標高。再接各分層工序,依次往上彈線;挖土方灑灰線,搗制墊層後彈墨線,特別注意,墊層上要彈出柱子的位置,且用紅油漆標記四個角,以便柱子鋼筋定位。在地梁處(±0.000)准確彈出各軸線網,且要復核,如A—B軸間5000,復核時應從B—A測量,再測建築物總長與各軸線間相加是否吻合。
(5)建築工程定位放線擴展閱讀:
施工放線是通過對建設工程定位放樣的事先檢查,確保建設工程按照規劃審批的要求安全順利地進行,同時兼顧完善市政設施、改善環境質量,避免對相鄰產權主體的利益造成侵害。
基礎施工
建築物定位樁設定後,由施工單位的專業測量人員、施工現場負責人及監理共同對基礎工程進行放線及測量復核(監理人員主要是旁站監督、驗證),最後放出所有建築物軸線的定位樁(根據建築物大小也可軸線間隔放線),所有軸線定位樁是根據規劃部門的定位樁(至少4個)及建築物底層施工平面圖進行放線的。放線工具為「經緯儀」。
基礎定位放線完成後,由施工現場的測量員及施工員依據定位的軸線放出基礎的邊線,進行基礎開挖。放線工具:經緯儀、龍門板、線繩、線墜子、鋼捲尺等。小工程可能沒有測量員,就是施工員放線。
主體施工
基礎工程施工出正負零後,緊接著就是主體一層、二層...直至主體封頂的施工及放線工作,放線工具:經緯儀、線墜子、線繩、墨斗、鋼捲尺等。根據軸線定位樁及外引的軸線基準線進行施工放線。用經緯儀將軸線測繪到建築物上,在建築物的施工層面上彈出軸線,再根據軸線放出柱子、牆體等邊線等,每層如此,直至主體封頂。
㈥ 建築工程中怎麼放線求方法要具體點步驟啥的
土建/房屋工程施工放線是從建築物定位開始的,一直到主體工程封頂都離不開施工放線。(這里你沒有提到「操平」的問題我就略了)
大致分三個階段:建築物定位(放線)、基礎施工(放線)和主體施工(放線)。
一、建築物定位,是房屋建築工程開工後的第一次放線,建築物定位參加的人員是:城市規劃部門(下屬的測量隊)及施工單位的測量人員(專業的),根據建築規劃定點陣圖進行定位,最後在施工現場形成(至少)4個定位樁。放線工具為「全站儀」或「比較高級的經緯儀」。
二、基礎施工放線,建築物定位樁設定後,由施工單位的專業測量人員、施工現場負責人及監理共同對基礎工程進行放線及測量復核(監理人員主要是旁站監督、驗證),最後放出所有建築物軸線的定位樁(根據建築物大小也可軸線間隔放線),所有軸線定位樁是根據規劃部門的定位樁(至少4個)及建築物底層施工平面圖進行放線的。放線工具為「經緯儀」。
基礎定位放線完成後,由施工現場的測量員及施工員依據定位的軸線放出基礎的邊線,進行基礎開挖。放線工具:經緯儀、龍門板、線繩、線墜子、鋼捲尺等。小工程可能沒有測量員,就是施工員放線。
注意:基礎軸線定位樁在基礎放線的同時須引到擬建建築物周圍的永久建築物或固定物上,防止軸線定位樁破壞了,用來補救。
三、主體施工放線,基礎工程施工出正負零後,緊接著就是主體一層、二層...直至主體封頂的施工及放線工作,放線工具:經緯儀、線墜子、線繩、墨斗、鋼捲尺等。根據軸線定位樁及外引的軸線基準線進行施工放線。用經緯儀將軸線打到建築物上,在建築物的施工層面上彈出軸線,再根據軸線放出柱子、牆體等邊線等,每層如此,直至主體封頂。
㈦ 土建中的放線是指什麼什麼叫做放線怎樣放線
施工放線是指建設單位或者個人建設單位在建設工程場地平整完畢,依據設計圖紙進行的施工圖定位。
基礎施工放線
建築物定位樁設定後,由施工單位的專業測量人員、施工現場負責人及監理共同對基礎工程進行放線及測量復核(監理人員主要是旁站監督、驗證),最後放出所有建築物軸線的定位樁(根據建築物大小也可軸線間隔放線),所有軸線定位樁是根據規劃部門的定位樁(至少4個)及建築物底層施工平面圖進行放線的。放線工具為「經緯儀」。
基礎定位放線完成後,由施工現場的測量員及施工員依據定位的軸線放出基礎的邊線,進行基礎開挖。放線工具:經緯儀、龍門板、線繩、線墜子、鋼捲尺等。小工程可能沒有測量員,就是施工員放線。
注意:基礎軸線定位樁在基礎放線的同時須引到擬建建築物周圍的永久建築物或固定物上,防止軸線定位樁破壞了,用來補救。
主體施工放線
基礎工程施工出正負零後,緊接著就是主體一層、二層...直至主體封頂的施工及放線工作,放線工具:經緯儀、線墜子、線繩、墨斗、鋼捲尺等。根據軸線定位樁及外引的軸線基準線進行施工放線。用經緯儀將軸線打到建築物上,在建築物的施工層面上彈出軸線,再根據軸線放出柱子、牆體等邊線等,每層如此,直至主體封頂。
(7)建築工程定位放線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對核發「一書兩證」的相關事項進行了明確,但對建設工程開工和竣工核准沒有作具體的規定,致使部分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對開工驗線與竣工驗收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僅僅將此簡單視為一般行政檢查,申請核准工作滯後的現象時有發生。
實質上,開工驗線與竣工驗收是規劃實施管理不可或缺的兩個行政許可環節。因此,許多地方在實踐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國家測繪局《關於印發測繪資質管理規定和測繪資質分級標準的通知》(國測管字[2009]13號)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地實際,制定了建設工程放線、驗線管理規定。
施工放線技術要求
(1)測量工作的基本要求:按照測量規范,以及合理的天氣條件。遵守先整體後局部和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工作程序。要有嚴格的校核制度。建立一切定位放線工作要自檢、互檢合格後,方可申請項目部驗收的工作制度。
(2)測量儀器必須按規定進行檢測,鋼捲尺應送法定專業機構檢定。
(3)測量人員應提前熟悉施工圖紙和現場各種高程坐標,控制點及精密導線網點,精密水準點,平面方格網點,仔細檢查審核施工放線依據。
(4)測量放線是確保施工質量的最關鍵的工序,必須嚴格按施工工藝進行,為保證測量精度,除熟悉圖紙,採用合理的測量步驟外,還要選用比較精確的經緯儀、水平儀、鉛垂儀等儀器設備進行測量放線。
測量工作開始之前,必須與總承包方取得聯系,與土建單位確認三項基準數值,由總包方移交控制網點等測量情況。
(5)測量放線時應控制分配誤差,不使誤差累計。
(6)測量點要統一;測量結構要隨時記錄,記錄清單要清楚明了,同時要有據可查
㈧ 怎樣定位放線
定位放線一般是將鋼板嵌入預先選定的內部控制點,在經緯儀的鋼板上設置交點和槽口作為垂直測量軸線的基點,便於大線錘向上提。使用線錘尖端對齊軸的基點。線錘與基準點對准後,用對講機通知樓層人員定位。
下錘找正時,點計數器應從兩個相互垂直的方向觀察錘尖與鋼板的點差,並及時通知樓上人員調整鋼絲位置。當錘尖與兩側十字重合時,可通知上層固定。
由於高層建築和外腳手架的高度,線錘法和外控法不適用。可採用內窺鏡法。也就是說,在每個樓層的同一位置留下兩個預留孔,下部樓層的軸可以通過該孔保留。如果留下三個孔,經緯儀就不能使用了。只有線錘和鋼尺才能完成放樣。
內部控製法是高層建築放樣中常用的方法。具體地,在建築軸線和平行軸線之間找到合適的距離。我們的第一班將找到一個大約1米的地方嵌入鋼板,找到鋼板上的交點和得分,作為垂直測量軸的基點,然後用鉛錘儀或激光經緯儀測量N層軸向上。
例如,從一樓到二樓,你瞄準一樓的點,用激光經緯儀把它打起來。在二樓,你用玻璃從底部抓住要點。然後從二樓的點測量1米,這是建築軸線的位置。
(8)建築工程定位放線擴展閱讀:
施工放樣是為了方便工人,也是為了嚴格按照設計圖紙施工。一般來說,所有的建築軸線都可以稱為大線,相應的小線就是結構構件的邊界線和尺寸線。放樣的主要思想是根據圖紙尺寸將設計圖紙尺寸復制到地面。
此外,放樣的目的也是為所有施工提供尺寸依據。鋼筋工綁扎鋼筋要按線,找位置,木工模板也要按線,砌牆也要按線。
㈨ 如何根據建築方格網進行建築物的定位放線
工程定位放線方法:
(1) 進場後首先對甲方提供施工圖進行復核,以確保設計圖紙的正確。其次,與甲方一道對現場的座標點和水準點進行交接驗收,發現誤差過大時應與甲方或設計院共同商議處理方法,經確認後方可正式定位。
(2) 現場建立控制座標網和水準點。現場平面控制網的測設方法在下面。水準點由永久水準點引入,水準點應採取保護措施,確保水準點不被破壞。
(3) 工程定位後要經建設單位和規劃部門驗收合格後方可開始施工。
二.根據本工程的平面形狀,決定採用矩形網控制。
按工程定點陣圖,以建築縱橫兩個方向為座標軸,每30m測設一條控制線,形成30m×30m的現場控制網,建築物的定位即以控制網軸線為准。
三.根據本工程的平面形狀,適宜於採用多邊形現場控制網。
以與工程主軸線相對應的互成120°方向的三根線作為控制網的軸線,控制軸線的間距為30m,形成現場控制網。工程定位即以該軸線為准。
四.取工程縱橫向的主軸線作為現場控制網軸線,組成現場控制網。工程的其它軸線依據主軸線位置確定。
五.在土方開挖期間,對於標高的測定,採用專人負責,隨挖隨測的方法。在接近基底時,應將標高點引到基坑內,可在工程樁鋼筋上做記號。作為底板施工階段墊層澆築、支底板模板的依據。
六.地下室施工階段標高測量方法
為了保證建築全高控制的精度要求,在基礎施工中就應注意准確地測設標高。為±0.00以上的標高傳遞打好基礎。
採用經緯儀將現場水準點標高引測至地下室基坑內,可在基坑四周的擋土樁上畫出整米數的水平線,作為地下室標高測量的依據。標高控制線應根據施工需要畫出多處,對於各條標高線,應予校測,誤差較大時(>5mm)應予調整。
七.外控法施工要點:
施測時將經緯儀安置在建築附近進行豎向投測。
(1)測前要對經緯儀的軸線關系進行嚴格的檢校,觀測時要精密定平水平度盤水準管,以減少豎軸不鉛直的誤差。
(2)軸線的延長樁點要准確,標志要准確、明顯,並妥善保護好。應盡量以首層軸線位置為准,直接向施工層投測,避免逐層上投造成誤差積累。
(3)取正倒鏡向上投測的平均位置,以抵消經緯儀的視准軸不垂直橫軸和橫軸不垂直豎軸的誤差影響。
八.垂直度的控制採用吊線墜法:
採用較重的特製線墜懸吊,以確定的軸線交點為准,直接向各施工層懸吊引測軸線。
(1)線墜的幾何形體要規正,重量要適當(1~3kg)。 吊線用編織的和沒有扭曲的細鋼絲。
(2)懸吊時要上端固定牢固, 線中間沒有障礙,尤其是沒有側向抗力。
(3)線下端(或線墜尖)的投測人,視線要垂直結構面,當線左、線右投測小於3~4mm時,取其平均位置,兩次平均位置之差小於2~3mm時,再取平均位置,作為投測結果。
(4)投測中要防風吹和震動,尤其是側向風吹。
(5)在逐層引測中,要用更大的線墜(如5kg)每隔3~5層,由下面直接向上放一次通線,以作校測。
九.上部結構標高測法:
±0.00以上的標高測法,主要是用鋼尺沿結構外部向上豎直測量,在四周共設三處,以便於相互校核。施測要點:
(1) 起始標高線用水準儀根據水準點引測,必須保證精度。
(2) 由±0.00水平線向上量高差時,所用鋼尺應經過檢定,量高差時尺身應鉛直並用標准拉力,同時要進行尺長和溫度改正。
(3) 觀測時盡量做到前後視線等長。並採用鋁合金直尺以硬鉛筆劃水平線,以確保精度。
(4) 當高度超過一尺長時,應精確地定出第二基點,由第二基點向上量測。
十.採用天頂準直法傳遞軸線:
天頂準直法是使用能測設天頂方向的儀器,進行豎向投測。
儀器採用:
配90°彎管目鏡的經緯儀。
激光經緯儀。
激光鉛直儀。
自動天頂準直儀。
自動天頂——天底準直儀。
將儀器安置在施工層的下面。因此,施測中要注意對儀器的安全採取保護措施,防止落物擊傷,並經常對光束的豎直方向進行檢校。
十一. 採用建設激光測量儀進行軸線垂直傳遞:
(1) 測量儀器
建設激光測量儀是一種能自動保持工作精度,可適用於各類工程建設的多工序檢測的攜帶型儀器,它具有6種功能(自動安平激光水平儀、自動安平激光水準儀、自動安平激光水平面儀、自動安平激光鉛直平面儀、自動安平任意傾角激光束準直儀、自動安平激光圓錐面儀),是一種多功能、多用途、性能好、精度高的新穎測量儀,有助於提高測量精度和效率,節約勞力,提高工程質量和加快工程進度。
(2) 施工方法
使用建設激光測量儀進行軸線豎向引測,首先選定控制點,將控制點選在1層或2層。經測角、量邊核准後,得引測控制點,組成控制網。將新建立的控制網作為施工全過程中豎向控制和施工放樣的依據,在以上各層樓面澆築砼時,在對應於這4個控制點的位置處均預留150×150mm垂線投遞孔,並在留孔處四周砌200mm高阻水圈,以阻擋投點時施工用水流灑在儀器上。為減少激光束衍射而產生的誤差,利用最有效可靠的測程(30~40m),分段進行投點。
投測時,將儀器置於控制點,調平,讓激光束垂直投測到新測樓面留孔處放置的有機玻璃平板(300×300)接受靶上,記下激光束的光斑圓心位置,則可進行所測樓面的放線工作。
十二.建築物的定位放線
(1) 建築物的定位應以其平面布置形式和佔地面積大小不同而異:當以城市控制點或場區控制網定位時,應選擇精度較高的點位和方向為依據;當以建築紅線樁定位時,應選擇與主要街道中心線平行的建築紅線為依據,並應以較長的已知邊測設較短的邊;當以原有建(構)築物或道路中心線定位時,應選擇外廓(或中心線)較完整的永久性建(構)築物為依據。
(2) 定位的方法,在控制網上測定建築物軸線控制樁。定位的方法應以建築物的形狀不同而異,矩形建築物宜用直角坐標法定位;任意形狀建築物宜用極坐標法定位;當量距有困難時,宜選用角度交會法定位。
十三.採用天底準直法傳遞標高:
天底準直法是使用能測設天底方向的儀器,進行豎向投測,也叫俯視法。
採用儀器:
垂准經緯儀。
自動天底準直儀。
自動天頂——天底準直儀。
將儀器安放在施工層,通過向天底方向投測的光束與在±0.00m層上的軸線控制點相重合,即將軸線傳遞到施工層。
十四.軸線的垂直傳遞
採用內控法和外控法相結合的方法。首先在首層的適當位置留設控制點,採用預埋鐵板的方法,制點固定。在施工上部結構層時,在控制點的施工層的相應位置留設孔洞,採用鉛垂儀將控制點位置投影到各施工層。同時採用激光經緯儀對各控制點的位置進行校核。
十五.變形觀測的基本措施:
為了保證變形觀測成果的精度,除按規定時間一次不漏的進行觀測外,在觀測中應採取「一穩定、四固定」的基本措施。
(1) 變形觀測依據的基準點、工作基點和被觀測物上的變形觀測點,其點位要穩定。基準點是變形觀測的基本依據,因此設三個穩固可靠的基準點,並每半年復測一次;變形觀測點應設在被觀測物上最能反映變形特徵且便於觀測的位置。
( 2) 變形觀測所用儀器、設備要固定;觀測人員要固定;觀測的條件、環境基本相同;觀測的路線、鏡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
十六.對鄰近建築物影響的觀測
地下室施工過程中,為了及時掌握施工對鄰近建築物影響的程度,因此對鄰近建築物進行觀測。在基礎施工影響范圍以外設基準點,再根據設計要求,對距基坑一定范圍的建築物,設置沉降觀測點,並精確地測出其原始標高。以後根據施工進展,及時進行復測,以便針對變形情況,採取安全防護措施。
十七.施工塔吊基座的沉降觀測:
為了避免塔吊基座沉降(尤其是不均勻沉降) 而影響正常施工,和發生意外事故 ,因此對塔吊基座進行觀測,檢查塔吊基礎下沉和傾斜狀況,以確保塔吊運轉安全,工作正常。
十八.日照對高層建築上部位移變形的觀測:
由於考慮到日照對建築豎向偏差具有重要影響,因此需進行觀測。觀測隨建築物施工高度的增加,每30m實測一次,實測時應選在日照有明顯變化的晴天天氣進行,從清晨起每一小時觀測一次,至次日清晨,以測得其位移變化數值與方向,並記錄向陽面與背陽面的溫度。豎向位置使用天頂法
工程沉降觀測是施工中一項重要工作。當澆築基礎墊層時,在墊層上埋設臨時觀測點。當建築施工到±0.00層時,再根據設計位置和要求埋設永久性觀測點。然後每施工一層、測設一次,直至竣工。
沉降觀測必須由專業測量師負責,採取定人員、定儀器、定時間的三定方針。以確保觀測結果的准確。
沉降觀測點位置與埋設方法見圖示。
工程竣工時,沉降觀測提供以下成果:
(1)建築物平面圖:圖上標有觀測點位置及編號;
(2)下沉量統計表:是根據沉降觀測原始記錄整理而成的各個觀測點的每次下沉量和累積下沉量的統計值;
(3)觀測點的下沉量曲線。
二十. 為了基礎施工階段的安全,及時掌握擋土體的變形狀況,對擋土體進行監測。在護坡樁基坑一側設置平行控制線,用經緯儀准線法,定期進行觀測,以確保護坡樁的安全。
二十一.建立平面控制網及高程式控制制網
所謂控制網是由一定等級(滿足一定精度要求)的控制點所組成的相鄰點互相通視並構成一定圖形的測量網。平面控制網是建築物定位的基本依據,要分清場區平面控制網還是建築物平面控制網,根據整體控制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則,以場區平面控制網控制建築物平面控制網。
3.3.1大面積的建築小區、大型建築物或創市優重點工程,必須測設場區平面控制網,作為場區的整體控制,它是建築物平面控制的上一級控制,應結合建築物平面布置的圖形特點來確定這種控制網的圖形,可布置成十字形、田字形、建築方格網或多邊形。
建築方格網應在場區平整完成後在總平面圖上進行設計,其設計原則如下。
(1) 方格網的主軸線應盡可能選擇在場區的中心線上(宜設在主要建築物的中心軸線上)。其縱橫軸線的端點應盡量延伸至場地邊緣,既便於方格網的擴展又能確保精度均勻。
(2) 方格網的頂點應布置在通視良好又能長期保存的地點。
(3) 方格網的邊長不宜太長,一般小於100 m,為便於計算和記憶,宜取10 m的倍數。
(4) 軸線控制樁應盡量投測在方格網邊上。
(5) 方格網全部施測完成後,採用將所有建築物一次性定位的方法來檢驗其准確性,對於未進行平差的方格網是一種較好的檢驗方法。
建築方格網的測設方法是先測設主軸線,後加密方格網,並按導線測量進行平差。
3.3.2建築物平面控制網是建築物定位和施工放線的基本依據,它是場區內的二級平面控制。
建築物平面控制網的圖形,可以是一字形基線(兩個控制點組成的)、十字形控制網或平行於建築物外廓軸線的其他圖形(圖1)。
3.3.3高程式控制制網是建築場區內地上、地下建(構)築物高程測設和傳遞的基本依據。
高程式控制制網布點的密度應恰當,一般每幢樓房應設置1~2個點,主要建築物應設置3個點。其測量方法可採用水準測量和光電測距中的三角高程測量方法。
高程式控制制網的等級為國家三、四等水準測量或等外水準測量等。以上各等級都可作為建築場區的首級高程式控制制。當場區長、寬大於100 m時,可在場區內布置4個以上高程起始點,與已知高程點構成閉合水準路線進行測量。
二十二.控制樁的埋設和保護
控制樁應按照規程規定的標准進行埋設,一般應埋設在距基坑放坡線1 m以外的堅固地方,其深度應大於當地的凍土線深度,樁頂周圍應砌築20 cm高的保護台或設置其他保護措施(
二十三.基礎施工測量
基礎施工測量包括樁基施工測量、基槽開挖的抄平放線、基礎放線、±0.000標高以下的抄平放線。在這些工作中,±0.000標高線的測定對確保槽底標高無誤是至關重要的,此外還應根據建築物的大小適當考慮沉降測量。
二十四.結構施工測量
(1) 一般民用建築物±0.000標高以上的結構施工測量工作主要包括:首層軸線放線與抄平,施工層主軸線的豎向投測、施工層標高的豎向傳遞、大型預制構件的彈線及結構安裝測量等。
(2) 首層放線驗收後,應將控制軸線引測(彈出)在外牆立面上,作為各施工層主軸線豎向投測的依據。若視線不夠開闊,不便架設經緯儀時,應改用激光鉛直儀通過預留孔洞向上投測。這時的控制網由外控轉為內控,其圖形應平行於外廓軸線。
(3) 控制軸線最好選在建築物外廓軸線上、單元或施工流水段的分界線上、樓梯間或電梯間兩側的軸線上。由於施工現場情況復雜,利用這些控制線的平行線進行投測較為方便。
(4) 標高的豎向傳遞,可用鋼尺以首層±0.000線為基準向上豎直量取。當傳遞高度超過鋼尺整尺長時,應另設一道標高起始線。為了便於校核,每棟建築物應由3處分別向上傳遞標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