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潮汕環線高速的規劃與發展
項目一期工程位於揭陽市榕城區空港區地都鎮、汕頭市金平區鮀蓮街道、潮陽區西臚鎮、河溪鎮、金浦街道、文光街道、潮南區井都鎮,起點位於揭陽市榕城區地都鎮軍民村北側,設置Y型樞紐互通立交接既有汕梅高速公路,路線向南設置隧道穿越桑浦山,沿汕頭變電站西側進入汕頭市金平區,經小坑、福斗,路線向南經牛田洋,設置特大橋跨越榕江,路線向南經過西臚鎮、河溪鎮,在西環山脈前上跨擬建的汕湛高速,穿越西環山脈,跨越練江,路線進入潮南區內,在井都鎮與瀋海高速公路相接。同時,一期工程還在潮陽區設潮汕連接線。潮汕連接線起於汕頭市潮陽區西臚鎮,通過桑田樞紐立交連接主線,路線經西臚鎮,跨省道S234,穿過廈深鐵路,隨後路線並入省道S234走廊,設高架橋於省道S234上,直到蛇仔龍附近與省道S234分離,從後院村與新溪村、樹下村與大東湖村之間的空地穿過,終於汕頭市潮陽區金灶鎮金溪西村東面,通過金灶樞紐互通與在建的潮惠高速(潮莞高速)相接。主線長約35.947km,設置隧道4725m/4處,橋梁長度28874m/11座,其中特大橋長25867m/5座,榕江特大橋主橋為跨徑40+160+400+160+40m的斜拉橋,大中橋3007m/6座;設置互通立交9處(含6處服務型互通立交,3處樞紐互通立交)及其他構造物等,橋隧比為93.5%。潮汕連接線長約15.152km,設橋梁12420m/8座(含主線上跨分離),其中特大橋11718m/3座,大、中橋702m/5座,橋梁占路線長度的比例為82%;設互通立交3座,與高速公路相接的立交2座,與地方道路相接的立交1座。
項目二期工程位於汕頭市澄海區、潮州市潮安區,揭陽市榕城區空港區及揭東區境內,推薦方案起點設置於汕頭市澄海區蓮華鎮碧砂村附近,接省道S335,路線沿溪頭村、奕湖村南側向西展線,在隆都鎮北側與汕汾高速相交設置樞紐互通,然後路線下穿廈深鐵路,路線繼續向西布線,在井美村、江東鎮北側跨越韓江東溪和西溪,在龍湖鎮上閣州附近路線沿東升村南側折向西南,經湖邊村、後郭村以南,在松昌中學北側跨越潮汕路,在廈深鐵路北側以高架橋形式路線沿既有興潮大道走廊繼續向西,在程畔村西北側通過改建既有登崗互通與汕梅高速相接,和汕梅高速並線後終於一期工程起點溪頭互通。澄海連接線長約8.8km,主線長約20.46km,汕梅高速共線段長約10.8km。全線共設置橋梁長度22.5km/7座,其中特大橋長21.252km/3座,大橋1.142km/2座,中橋0.106km/2座;共設置互通立交5處,含3處服務型互通立交,2處樞紐互通立交(其中一處為T型樞紐互通)以及其他構造物等。 潮汕環線高速串起汕潮揭三市,總投資約130億元。2015年7月15日,項目業主廣東省南粵交通投資建設有限公司已進行潮汕環線高速公路(含潮汕連接線)工程勘察設計咨詢招標。
在「十二五」規劃即將收官之際,汕頭市交通建設大會戰傳來喜訊!省委、省政府確定建設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潮汕環線高速公路(一期)工程昨天上午在汕頭市委會議廳舉行建設啟動儀式,這標志著「十二五」期間我市計劃建設的四個高速公路項目已全部啟動。汕頭市委書記陳茂輝與省路橋建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希元共同按動啟動球,潮陽金灶施工現場同步開工建設。
㈡ 潮汕的傳統建築有哪些,設計理念是什麼
普寧洪陽德安里,在深汕高速潮陽境內,可以看到路旁的一些村莊,一排排具有特色的房子整齊排列,頗有氣勢。
這里有不少村子,規模都挺大,民居連片而成,整齊劃一。
這些民居有的已有數十年到百年的歷史,也有是解放後和改革開放以後建成的,大部分都保持潮汕民居的傳統風格。因此潮陽民居建築特色其實也是潮汕民居的傳統風格。
潮汕傳統民居是平房,為尋找拍攝的制高點,我們選擇廢棄的碉樓,這往往是全村最高的地方。解放前這些村子為了防禦土匪盜賊,往往都建有碉樓。
但大部分都已經廢棄或坍塌了,有的是外面的框架猶存,內里樓梯甚至樓板都盪然無存,無法登上。
潮汕的民居傳統上有「四點金」、「駟馬拖車」和「下山虎」三種。「四點金」一般是有錢人的居所,式樣和北京的四合院類似,相傳也是仿自四合院;「駟馬拖車」規模比「四點金」大,往往是富豪才擁有。
潮汕地區現在保存得較好的「駟馬拖車」是號稱「南粵第一僑宅」的澄海陳慈黌故居。
潮汕農村一般平民百姓的房子是「下山虎」格式。「下山虎」也可以叫「跑獅」,是潮汕地區最常見的傳統民居建築形式,也是其它民居建築的基礎。它採用中軸線布局,只有一廳兩房。進門是天井,天井直接進去是中廳,中廳的兩側各有一間大房,天井的兩側又有俗稱「伸手」的小房和大房相接。整個結構的平面近似於北方民居中的三合院。下山虎的屋頂是硬山頂,也就是後高前低,形狀被形容為下山的老虎,因此有「下山虎」之稱。這樣的設計既通風又便於瀉水,是為了適應潮汕地區炎熱多雨的氣候。這里拍攝的民居就是這種「下山虎」的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