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建築企業競爭力分析
我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經營管理和市場營銷能力
公司不斷深入理解和准確把握業主意圖,不斷打造企業的信譽和品牌、服務的能力。服務能力的重要一環是如何把無形的服務轉換成有形的商品去和業主溝通,能夠把為業主增加的價值信息傳遞給業主。
(二)項目管理能力
項目管理能力包含了組合社會資源能力、技術創新能力、風險控制能力等。創新能力就是組合各種社會資源的能力,通過對已有資源的集成來實現。技術創新並不是一般所指的技術進步,而是指通過對已有產品或者技術的組合來產生新的產品和新的功能,不必要求企業一定要有自己的專利產品、專有技術,更主要的是要求企業要有集成各種知識、信息、技術、產品、人才的能力。
(三)服務創新能力
服務創新能力包含了制度安排、企業的文化和靈活並最大限度接近市場的工作流程。硬體環境容易被模仿,而企業的制度安排、企業文化等「軟體」是難以簡單復制的,因此成為企業競爭力的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
二、從核心競爭力要素出發不斷培育和發展民營建築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一)不斷培養市場營銷能力
業主在簽訂一項新的建設工程合同時,無法預先選擇有形的建築產品,也無法預先檢測工程的質量,因此企業的信譽和品牌往往成為至關重要的評判標准,業主通過比較企業以往的業績和在行業中的信譽來做出決策。對施工企業來說,信譽就意味著對建築師或設計意圖的理解能力和工程質量保證能力以及履約能力。
對標書的深刻理解來自於比競爭對手更理解業主,了解業主的追求、業主的理念,甚至主動發現業主潛在的意識,與業主結成夥伴,引導業主的需求,培育業主的個性化需要,提供競爭對手不可替代的服務,形成自己的優勢。
(二)不斷提高項目管理能力
建築施工企業對不同的項目類型,對其技術創新能力的要求是不同的,不一定都表現為企業擁有自己的核心施工技術。如房屋建築工程,施工技術創新的前提主要表現在方案設計的新穎性方面,如果對結構沒有特殊要求,它所需要的施工技術基本沒有特殊性,或者說施工技術基本上都是通用技術,創新更應注重對施工工藝的改進,以力求降低成本、提高建築質量,從而提高競爭力。因此,從事房屋工程施工的企業掌握發展核心技術,可能更多地體現在一些大型的標志性公共建築,建築師的設計方案創新會對結構產生特殊要求,因而要求提供總承包或施工服務的企業具備相應的技術創新能力。對於新的結構,總是先有設計,才有施工技術和設備的改進,因此只有把設計與施工方法相結合才有施工的核心技術。結構體系的設計創新是施工技術創新的動力。對許多為建築工程配套的專業公司,如帷幕牆系統、樓宇智能系統等,首先從產品體系的研發需要體現出自己的核心技術,再到工程設計、生產工藝的改進直至施工安裝工藝,都需要較強的技術創新能力。
(三)不斷發展創新服務能力
在創新服務能力中,制度安排體現在企業的內部運行規則必須符合企業的市場需要和戰略發展,其核心是產權制度,最突出的作用是人力資本化,人才作為一種可以組合配置的資源,直接構成到企業的競爭力中去。制度的創新表達了企業的戰略選擇、經營觀念、組織體制、管理方式以及對人的價值的理解,企業文化是人的價值觀的體現,要為用戶帶來價值並能夠被用戶所認可,在一定程度上可稱之為「文化營銷」。企業內部管理的思想、組織、方法、手段等,都可以融入到企業文化中,文化是一種能力,在把低成本作為競爭優勢的純粹施工企業則應有嚴密控制的精細生產文化。內在表現為能夠激發企業成員的創造性思維和持續創新的能力,外在表現出來則為企業的團隊精神、企業成員之間的協作關系,充分體現為追求業主利益最大化的服務創新能力。
服務創新能力還意味著通過靈活的工作流程保證迅速轉型以開發新的市場。工作流程的創新意味著企業服務能力的重組或升級換代,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服務的模式也應有一個優化升級的過程,原來的高端產品市場現在可能會變為中間產品市場,所以雖然還是原來的服務模式,甚至表現為增長,但實際上競爭力已淪為中等水平,最明顯的特徵就是產值不斷上升,但利潤率在下降,甚至利潤總額也在下降。許多企業被由於經濟增長而帶來的營業額增長所迷惑,(有時由於原有的競爭對手已經採用新的服務模式,騰出了原有市場的部分空間),而沒有看到自己在項目管理服務鏈中的位置在後移,也就意味著核心競爭力的下降。因此簡單的為市場份額領先而競爭,容易導致混淆競爭的原因和結果,實際上營業額增長本身對於競爭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具有競爭優勢。
② 為什麼在中國,建築市場會出現過度競爭情況
幾方面可以回答:
1. 需求:在對房地產實行從緊政策之前,地方靠著土地財政收入維版持收支平衡,同權時房地產市場火熱,導致建築需求旺盛,利潤相對較高,因此會有更多的公司希望進入這個產業賺取更多利潤。
2. 供給:2009年的時候四萬億投資大部分都是投放到了基建產業,面對巨大的資金投入和銀行瘋狂放貸,資金源充沛導致企業過度投資,廠商也逐漸增多。
3. 進入壁壘:進入壁壘低,技術含量低,資金回報快,導致更多企業進入。
4. 歷史發展:在最近的對房市的調控中投機性需求逐漸減小,因此建築行業受到冷落,加上企業較多,為了維持盈虧平衡實行價格戰,借貸成本高企,導致期望利潤都是負的。
5. 退出機制: 企業前期的投入需要收回,而建築業前期投入的成本會比較高,因此想全身而退是非常困難的,很多情況下收回不了投入,因此很多企業寧可虧損運營而不想退出行業造成巨虧。
③ 建築行業的行業狀況
2011年全國建築業總產值高達117734億元,比2010年增長22.6%。2011年我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301933億元,比2010年增長23.8%,扣除固定資產投資價格上漲因素,實際增長16.1%。2011年我國新開工項目332931個,比上一年增長431個,全國建築業房屋建築施工面積84.62億平方米,增長19.5%,2011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61740億元,比上年增長27.9%,其中,住宅投資44308億元,增長30.2%,占房地產開發投資的比重為71.8%。按施工面積統計,房屋施工面積50.80億平方米,比上年增長25.3%。其中住宅施工面積38.84億平方米,增長23.4%。房屋新開工面積19.01億平方米,增長16.2%;住宅新開工面積14.60億平方米,增長12.9%。房屋竣工面積8.92億平方米,增長13.3%;住宅竣工面積7.17億平方米,增長13.0%。分地區來看,東部地區房地產開發投資35607億元,比上年增長27.2%;中部地區房地產開發投資13197億元,增長25.5%;西部地區房地產開發投資12936億元。
建築行業包括的范圍廣,行業的企業數量眾多,行業的企業集中度不高。在我國眾多的建築業企業中,僅上市公司就達三四十家,小型企業尤其是承包隊更是數不勝數,僅就這一點來說,行業內現有企業之間的競爭就足夠激烈,但由於規模的不同,企業之間競爭的項目或者環節也不同。研究認為大型上市公司主要競爭於房地產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等大型項目的承包,小型企業主要競爭於建築裝飾裝潢等子行業或者大型項目的分包項目等。
④ 大型建築施工企業相比中小建築施工企業有哪些競爭優勢
生存和發展是每個企業時刻面臨的現實問題,也是企業各項經營管理活動的基本目標。能否生存且持續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企業的競爭能力。所以,如何構建企業核心競爭能力便成為企業管理領域的一個重要話題,也是企業高層必須關注的問題。至於施工企業,無論是從事國際工程承包,還是專注於國內市場;也無論聚焦於房建市場,還是走電力、路橋等多元化業務發展道路,都無法繞過構建市場競爭能力這一問題。 那麼,什麼是企業的競爭能力,如何構建施工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呢?本文就此話題,在試圖理解波特競爭理論的基礎上,結合施工企業生產經營的特點,談一些粗淺看法。 1、企業的競爭優勢 按照邁克爾·波特的競爭理論,企業競爭戰略的選擇必須要考慮兩個核心問題:其一,產業(或行業)的長期盈利能力(因為每個產業的盈利水平是不一樣的,所謂朝陽產業、夕陽產業正是就產業的持續盈利能力而言);其二,企業在產業當中的競爭地位。 對於前者,波特提出了著名的「五力模型」,即現有競爭者的競爭能力、潛在競爭者的進入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以及賣方的談判能力和買方的談判能力。這五種競爭力綜合起來決定了不同產業盈利能力的不同。 對於後者,波特提出了企業在同一產業中...
⑤ 建築行業的上下游產業各是什麼
1、上遊行業種類繁多,包括鋼鐵、水泥、磚瓦、建築陶瓷、平板玻璃、鋁材加工、傢具、化工、紡織、五金、電梯等行業。
這些行業隨著國家「節能減排」政策的推行,以及油價、礦產價格、勞動力價格的上漲,可能導致產品出廠價格上漲,最終可能引起建築企業成本的上升。
2、下遊行業為房地產行業。
在在未來較長時期內,中國的房地產行業將穩步發展,供需關系決定房屋建築業的發展亦有保障。
(5)建築業行業中現有企業的競爭擴展閱讀:
建築行業包括的范圍廣,行業的企業數量眾多,行業的企業集中度不高。在我國眾多的建築業企業中,僅上市公司就達三四十家,小型企業尤其是承包隊更是數不勝數,行業內現有企業之間的競爭就足夠激烈,但由於規模的不同,企業之間競爭的項目或者環節也不同。
研究認為大型上市公司主要競爭於房地產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等大型項目的承包,小型企業主要競爭於建築裝飾裝潢等子行業或者大型項目的分包項目等。
⑥ 報表中有哪些方面可以體現企業在行業中的競爭優勢
具體我們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
1、查看應收賬款。大家知道,一個競爭力強的公司,對應的收取貨款的能力必定是很強的。我們可以通過將應收賬款與營業收入的比值與同行業公司進行比較,比值小的,很大程度上說明收取貨款的能力較強,公司的競爭力,話語權較強,反之較弱。
2、查看預收賬款。很顯然,能要求先付款,後發貨的公司,產品的競爭力一定不會差。我們可以將預收賬款與營業收入的比值同公司歷年相同時期的比值進行比較,分析公司競爭力變化情況,同時也可以和同行業公司進行比較,分析公司在同行業中產品地位。
3、查看應付賬款。應付賬款這一項我們需要區別來看。對於欠有大量債務的公司,同時產品在市場的競爭力不是很強的,應付賬款越多,是一件非常不好的事情。但是本人認為,對於那些沒有長短期負債,公司又是行業龍頭的公司,應付賬款多的,則能說明公司的信譽度比較高,像這種沒有利息的欠款,對公司來說也是一件非常有利的事。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說明公司的競爭力比較強,當然這同時需要配合良好的現金流。
4、查看毛利率。毛利率是大家很熟悉的指標,毛利率高,說明公司對產品的定價能力越強。公司能在毛利率上一直高於同行業的公司,則說明公司產品在行業中具有很高的競爭優勢,同時高毛利率還能有效抵禦各種風險。
5、查看銷售費用。在營業收入大幅增長的情況下,公司的銷售費用能有效控制,則說明公司的產品擁有一定的競爭優勢。反之,營業收入沒有增長,而銷售費用大幅增長,則說明,公司產品的競爭優勢正在喪失。在查看銷售費用時,我們要結合主營業務收入來看,並對公司往年的業績進行縱向比較。
⑦ 中國的建築行業現在是什麼情況
中國的建築行業狀況如下:
2011年全國建築業總產值高達117734億元,比2010年增長22.6%。2011年我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301933億元,比2010年增長23.8%,扣除固定資產投資價格上漲因素,實際增長16.1%。2011年我國新開工項目332931個,比上一年增長431個,全國建築業房屋建築施工面積84.62億平方米,增長19.5%,2011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61740億元,比上年增長27.9%,其中,住宅投資44308億元,增長30.2%,占房地產開發投資的比重為71.8%。按施工面積統計,房屋施工面積50.80億平方米,比上年增長25.3%。其中住宅施工面積38.84億平方米,增長23.4%。房屋新開工面積19.01億平方米,增長16.2%;住宅新開工面積14.60億平方米,增長12.9%。房屋竣工面積8.92億平方米,增長13.3%;住宅竣工面積7.17億平方米,增長13.0%。分地區來看,東部地區房地產開發投資35607億元,比上年增長27.2%;中部地區房地產開發投資13197億元,增長25.5%;西部地區房地產開發投資12936億元。
建築行業包括的范圍廣,行業的企業數量眾多,行業的企業集中度不高。在我國眾多的建築業企業中,僅上市公司就達三四十家,小型企業尤其是承包隊更是數不勝數,僅就這一點來說,行業內現有企業之間的競爭就足夠激烈,但由於規模的不同,企業之間競爭的項目或者環節也不同。研究認為大型上市公司主要競爭於房地產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等大型項目的承包,小型企業主要競爭於建築裝飾裝潢等子行業或者大型項目的分包項目等。
參考鏈接:建築行業_網路
http://ke..com/view/1102633.htm#3
⑧ 出現哪些情況意味著行業中現有企業之間競爭的加劇
一般抄來說,出現下述情況將意味著行業中現有企業之間競爭的加劇:行業進入障礙較低,勢均力敵的競爭對手較多,競爭參與者范圍廣泛;市場趨於成熟,產品需求增長緩慢;競爭者企圖採用降價等手段促銷;競爭者提供幾乎相同的產品或服務,用戶轉換成本很低;一個戰略行動如果取得成功,其收入相當可觀;行業外部實力強大的公司在接收了行業中實力薄弱的企業後,發起進攻性行動,結果使得剛被接收的企業成為市場的主要競爭者;退出障礙較高,即退出競爭要比繼續參與競爭的代價更高。在這里,退出障礙主要受經濟、戰略、感情以及社會政治關系等方面考慮的影響,具體包括:資產的專用性、退出的固定費用、戰略上的相互牽制、情緒上的難以接受、政府和社會的各種限制等。
⑨ 何種情況下現有企業之間的競爭會變得很激烈
1 競爭者眾多或勢均力敵; 2 行業增長緩慢; 3 行業具有非常高的固定成本或庫存成本;專 4 行業的產品沒有差屬別或沒有行業轉換成本; 5 行業中的總體生產規模和能力大幅度提高; 6 競爭者在公司戰略管理、目標以及組織形式等方面千差萬別; 7 行業對企業興衰至關重要,而且取得成功的可能性越大,行業中企業之間的競爭也會更加激烈而反復無常; 8 退出行業的障礙很大。 不知這些是否能幫助樓主解決問題,如有更多企業管理方面的問題,可以去中國企管網( http://www.themanage.cn/?guo )咨詢,專業人士也許能給你一個滿意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