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程設計 > 中國館建築設計理念

中國館建築設計理念

發布時間:2021-01-01 11:05:41

① 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的含義是什麼該建築的設計者是誰

[編輯本段]設計理念東方之冠、鼎盛中華、天下糧倉、富庶百姓。 [編輯本段]主體構思中國館建築外觀以「東方之冠」的構思主題,表達中國文化的精神與氣質。國家館居中升起、層疊出挑,成為凝聚中國元素、象徵中國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體——東方之冠;地區館水平展開,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態映襯國家館,成為開放、柔性、親民、層次豐富的城市廣場;二者互為對仗、互相補充,共同組成表達盛世大國主題的統一整體。國家館、地區館功能上下分區、造型主從配合,形成獨一無二的標志性建築群體。
除國家館的「斗冠」造型整合了中國傳統建築文化要素外,地區館的設計也極富中國氣韻,借鑒了很多中國古代傳統元素。地區館以「疊篆文字」傳達出中華人文歷史地理信息。在地區館最外側的環廊立面上,將用疊篆文字印出中國傳統朝代名稱的34 字,象徵中華歷史文化源遠流長;而環廊中供參觀者停留休憩的設施表面,將鐫刻各省、市、區名稱34字,象徵中國地大物博,各地團結共同進取。 [編輯本段]技術特點中國館的設計引入了最先進的科技成果,使它符合環保節能的理念。四根立柱下面的大廳是東西南北皆可通風的空間,在四季分明的上海,無論展會期間各種氣候如約而至,讓觀眾都能感到有一股股與人體相宜的氣流在撫摸自己的肌膚。外牆材料為無放射、無污染的綠色產品,比如所有的門窗都採用LOM-E玻璃,不僅反射熱量,降低能耗,還可能會噴塗一種塗料,將陽光轉化為電能並儲存起來,為建築外牆照明提供能量。地區館平台上厚達1.5米的覆土層,可為展館節省10%以上的能耗。國家館頂上的觀景台也可能引進最先進的太陽能薄膜,儲藏陽光並轉化為電能。頂層還有雨水收集系統,雨水凈化用於沖洗衛生間和車輛。主體建築的挑出層,構成了自遮陽體型,已經為下層空間遮陰節能了。所有管線甚至地鐵通風口都被巧妙地隱藏在建築體內。 [編輯本段]象徵意義中國館運用立體構成手法對傳統元素進行開創性的演繹,它的建築語言簡練而直率,傳統建築構件的繁復度大大降低。直線條構成了平衡與穩重,四柱之中的空間感增加了通透。挑空33米形成的巨大空間,增加了建築的通透感和公共性、開放性,與廣場的聯接又增強了它的平民化。層層疊加、向上展開的倒金字塔型有一種振翅飛翔、御風而上的動感,使這個建築具有很強的標志性和不同凡響的外觀,並予人超時空的想像。它的立面也是很豐富的,多層次的,也為光與影的變化、與大自然的對話留下了足夠的空間。
在外觀上,它通體披一層鮮亮的紅色,予人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在廣闊的園區里非常醒目,遠遠望去,它有一種堅固而空靈的雕塑感。外牆參照了故宮外牆的顏色。上層建築的貼面可以是輕質金屬,也可以是輕質陶瓷。柱子是鋼筋水泥的。

② 中國會館建築設計的風格特點是什麼

中國會館的建築設計充分吸取了傳統四合院的精華,牆高、檐寬都十分考究,對當地的日照、通風、節能保溫、四季氣候變化都有全盤的考慮。後現代主義的簡約風格與傳統四合院的空間構架、平面布局有著完美的結合,既保有四合院良好的私密性,又兼有後現代建築的通透視線。本案的每一座院落都堪稱當之無愧的新東方主義建築標本。

③ 世博會中國館建築像什麼,設計者的寓意是

從上海世博園浦東區主入口望去,一眼就能看見巍峨壯觀的中國館。層疊出挑的建築外觀、庄嚴華美的中國紅,使得中國館在眾多場館中十分奪目。作為上海世博會的點睛之筆,中國館將在世博會結束後研究保留。經過我們近一個月的聯系溝通,上周一晚8點,中國館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院長何鏡堂先生,終於在百忙中如約接受了本報記者的電話采訪,並向記者闡述了中國館的設計理念,尤其是他對當代中國城市建築文化的體會和理解。

「中國特色,時代精神」,中國館以斗拱為架構、以斗冠為造型、以九宮格為屋頂,古典大氣,極富中國韻味;許多細節符合節能環保理念,體現了設計者的匠心獨具

作為東道主,國家的展館是上海世博會主題演繹的主要展示區和重要載體,中國館承載了中國民眾的深深期望,同時註定要受到全世界的關注。2007年4月25日,中國館項目設計方案面向全球華人招標。

作為國內一流的建築設計師,何鏡堂深知世博會場館設計的重要性,「每一屆世博會的主辦國都希望通過場館來展示本國的歷史文化,展現文化與科技的最高成果。」 得知消息的何鏡堂當晚就從上海趕回廣東,並很快組建起了競標的團隊。怎樣完美地展示中國5000年文化歷史,展現改革開放30多年來取得的成就,並且契合本屆世博會主題「城市讓生活更美好」,詮釋21世紀的城市與人居文明,何鏡堂提出了「中國特色,時代精神」的8字方針。

「放在美國、法國甚至非洲都可以的場館,那不叫中國館。只有體現中國文化、中國特色,又能與時俱進、體現時代精神的才能成為世博會的中國館。」「中國特色,時代精神」,簡單的8個字怎樣破題?何鏡堂首先想到了很多中國元素:中國紅、漢字、剪紙、中國畫、京劇等。「中國還有著豐富的歷史文物,如以鼎為代表的夏商以來的青銅器文物。中國的傳統建築同樣特色鮮明,其城市布局和園林設計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印跡。」這些都給何鏡堂的創作提供了靈感。

「中國城市往往呈現棋盤式結構,就像是練字的九宮格,相互對稱。而且中國建築是木構架的框架式結構,而西方建築多用石頭建造。」經過深思熟慮,何鏡堂的中國館「中國器」設計方案初步成型,它以斗拱為架構、以斗冠為造型、以九宮格為屋頂,極富中國韻味。

最終,何鏡堂的「中國器」從344個競標方案中脫穎而出,並和清華大學及上海建築設計院組成聯合團隊,由何鏡堂任總設計師。中標後,「中國器」改名為「東方之冠」,更能體現場館的外觀特點及上海「東方明珠」的美譽。

④ 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的設計者及詳細介紹

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的設計者為何鏡堂,他於年4月出生於廣東省東莞市。

何鏡堂被譽為「校園建築設計掌門人」,他是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院長兼設計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特許一級注冊建築師、建築設計及其理論專家、總建築師,中國建築學會副理事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建築學會教育建築學術委員會主任、廣東省科協副主席、廣東省注冊建築師協會會長。

曾主持設計深圳市科學館、西漢南越王墓博物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2008北京奧運會摔跤館等。多年來,何鏡堂院士獲國家、部委及省級以上優秀設計獎100多項,2001年,獲中國建築師的最高榮譽———首屆「梁思成建築獎」,曾獲得中國勘察設計協會國慶60周年「十佳具有行業影響力人物」大獎。

(4)中國館建築設計理念擴展閱讀:

何鏡堂個人榮譽

2000年評為廣東省勞動模範;

2001年獲國家首屆梁思成建築獎;

第九、十屆全國政協委員;

2004年榮獲「全國模範教師」稱號;

2005年度全國勞動模範稱號建築特點;

2010廣東十大創新人物;

2010廣東十大新聞人物;

2010廣東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

智慧東方——2010中華文化人物;

2013年中國僑界傑出人物;

2015年獲廣府人十大傑出人物。

⑤ 中國館十六字的設計理念

設計者:何鏡堂

基本情況:1938年4月出生於廣東省東莞市。「中國館之父」,版中國工程院權院士,中國工程設計大師,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院長兼設計院院長、總建築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建築學會副理事長,科技部亞熱帶建築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曾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建築學科評議組召集人,全國模範教師,全國勞動模範,南粵傑出勞模。獲國家首屆梁思成建築獎(中國建築界最高獎)。獲中國勘察設計協會國慶60周年「十佳具有行業影響力人物」大獎。世博會中國館設計者。

設計理念:東方之冠、鼎盛中華、天下糧倉、富庶百姓。

精神:建築本身融合了中國哲學思想,比如「天人合一」、「和諧共生」,「道法自然」等。國家館與地區館的整體布局隱喻「天地交泰、萬物咸亨」的願望,展現了對理想人居社會環境的憧憬,與本屆世博會的口號是一致的。
它有四根粗大的方柱,托起斗狀的主體建築。斗拱是層層疊加的,秩序井然,越抱越緊,看似零碎的部件,卻有難以估量的承載力,可以托起千鈞重量。 象徵了中國人民「只要團結,沒有什麼做不到」的思想主旨。

⑥ 中國館設計的特點

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國國家館,以城市發展中的中華智慧為主題,表現出了「東方之冠,鼎盛中華,天下糧倉,富庶百姓」的中國文化精神與氣質。 展館的展示以「尋覓」為主線,帶領參觀者行走在「東方足跡」、「尋覓之旅」、「低碳行動」三個展區,在「尋覓」中發現並感悟城市發展中的中華智慧。世博會結束後,更名為中華藝術宮(位於上海地鐵8號線中華藝術宮站)。

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的設計的特點:

1)「中國紅」展民族形象

大紅外觀、斗拱造型——上海世博會中國國家館,是五千年中華文明奉獻給159年世博會歷史的「中國紅」,是堅持改革開放的中國呈現給世界的「中國紅」。「我們稱她為『中國紅』。」每次遇到外賓,中國館館長徐滬濱都會自豪地說,「這是從中國古建築營造法則中,特別是故宮的紅色中,採集而來的。

2)極具中國特色的「東方之冠」的外形設計

中國館以「城市發展中的中國智慧」為主題,由於外形酷似一頂古帽,而被命名為「東方之冠」。

3)篆字的二十四節氣印於其上

既突出「冠」的古樸,又可以讓人們饒有有興趣的辨識這48個字。

4)屋頂花園:「新九洲清晏」初露風采

九州清宴原本是圓明園中的景觀設計,設計人員將其「移植」到國家館周圍,成為國家館的景觀。經過重新設計後,新「九州清宴」——田、澤、漁、脊、林、甸、壑、漠呈半月形圍在「東方之冠」(雍)的周圍,將城市景觀與自然景觀共同融在一起,非常值得游賞。


5、設計者採用中國古老的文字——篆書來記錄中國漫長的朝代,傳達中華人文地理信息。在外牆上還會適時地鑲嵌一個2.7米見方的窗口,用簡稱來標明牆體後面展館所屬的省份。建築邊界引入江南園林的理念,以現代園林空間園柔化建築與城市的關系。「當然,我們也可以種植一些農作物,讓遊人參與或目睹它們的成長過程,然後到了收獲的季節就加工成糧食或新能源,完成一次現代農業的實驗,全面提高中國館的科技生態環保示範作用。」戴柳透露了一個富有想像力的構思。


6、中國傳統建築體現的是圍牆思維,內斂而封閉的文化暗示影響深遠,但國家館突破了這個數千年來的「城牆」,它不再是一個封閉的場館,沒有「行人止步」的命令。它的挑空設計為民眾自由進入與穿行提供了極大方便。紅色的斗拱以前所未有開放度和包容度,展現了改革開放30年後中國人民的自信心及親和力。


7、展現中華文明,傳遞中國智慧

中華文明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源遠流長。中國館將向參觀者呈現中華文明的發展脈絡,表達中國傳統哲學中「天人合一」、「物我兩忘」的思想和傳統詩歌「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詩意棲居的意境。

中國館本身展現了完整統一的空間藝術。從中國館外觀到中國館館內的布局設計,既突出中國的元素和中國的特色,又融合現代展示設計理念,呼應「自然、城市、和諧――生活的藝術」這一中國館主題。


8、展現中國地域文化的多元性和民族文化的多樣性

中國地域遼闊,民族眾多,在悠久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中國具有代表性的14個省市,將首次亮相中國館,通過各自為期一周的省市系列活動和其它活動,展示具有濃厚地域色彩、民族色彩的戲曲、歌舞、民間手工藝術、旅遊資源和旅遊文化等,使參觀者集中領略中國文化的多樣性。


9、展現中國多姿多彩的城市生活

中國城市起源甚早。隨著近年來經濟的迅速發展,中國成為世界上城市化進程最快的國家之一。中國館將選取眾多的中國城市,向觀眾呈現目前中國城市生活的狀態,以及在促進自然與城市和諧發展方面所作的探索。

⑦ 中國館建築外觀的設計理念(概括)

簡單來說,中抄國館由國家襲館和地區館兩部分組成。這兩部分的空間位置與取向,分別體現了東方哲學對「天」「地」關系的理解。國家館為 「天」,富有雕塑感的造型主體———「東方之冠」高聳其間,形成開揚屹立之勢;地區館為「地」,如同基座般延展於國家館之下,形成渾厚依託之態。

⑧ 中國館的設計理念表達了中華民族的什麼精神

中國館聯合設計團隊總負責人兼總建築師何鏡堂院士介紹設計理念:

世博網12月19日消息:1851年英國世界博覽會為倫敦留下了精美的水晶宮;1889年法國世博會為巴黎留下了標志性的埃菲爾鐵塔;1958年比利時世博會為布魯塞爾留下了造型獨特的原子球館……向我們款款走來的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將在黃浦江畔的世博園里,為世人留下一座什麼樣的中國建築?

昨天,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國館正式開工建設,中國館的設計方案———東方之冠,也首度公布於眾。

中華文化如何體現?

作為世博會主辦國建設的最重要展館之一,中國館以「城市發展中的中華智慧」為核心展示內容,承載著中華民族對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夢想。這樣「重量級」的場館,如何體現中華文化的精髓?

中國館聯合設計團隊總負責人兼總建築師何鏡堂院士說:「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很難用一個具象來代表文化精髓,因此必須從總體意象中提煉。」目前,這個綜合了華南理工大學建築設計院、清華安地建築設計公司和上海建築設計院各家方案之長的中國館,正是以整體大氣的建築造型整合了豐富多元的中國元素。

簡單來說,中國館由國家館和地區館兩部分組成。這兩部分的空間位置與取向,分別體現了東方哲學對「天」「地」關系的理解。國家館為「天」,富有雕塑感的造型主體———「東方之冠」高聳其間,形成開揚屹立之勢;地區館為「地」,如同基座般延展於國家館之下,形成渾厚依託之態。

具體來講,國家館居中升起,形如冠蓋;層疊出挑,制擬斗拱。「匠人營國」中的九經、九緯之道,成為國家館屋頂平台建築構架的文化基礎。傳統建築中斗拱榫卯穿插,層層出挑的構造方式,則成為國家館建築形態的文化表達。從浦江對岸遠眺,其氣勢有城郭牆垣之威武;從世博軸上近觀,其形態如樓台門第之高聳。若沿江而下,輕舟漸近,則可見國家館以浦東陸家嘴現代建築為背景,雄踞浦江之濱。

而平卧於國家館之下的地區館,為人們的活動提供了厚重堅實的平台。它的四面或以台階步道,或以園林小品與周圍環境巧妙銜接;建築外觀上還鐫刻著古代疊篆文字,懸挑在基地最外側的環廊立面,印出中國歷史朝代名稱,象徵中華歷史文化源遠流長;而環廊中為休憩設置的小品表面,則鐫刻中國各省市自治區名稱,象徵中國地大物博和各地區間的團結與進取。

何鏡堂院士說:「國家館主體造型雄渾有力,宛如華冠高聳,天下糧倉;地區館平台基座匯聚人流,寓意社澤神州,富庶四方。國家館和地區館的整體布局,隱喻天地交泰、萬物咸亨,展現了中國文化、東方哲學對理想人居社會環境的憧憬。」

世博主題如何表達?

但是,作為上海世博會的中國館,它不僅僅肩負著文化表達的功能,還必須有效詮釋出本屆世博會的主題。一個建築,應該如何表達「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內涵?

面對2010年即將在中國本土舉行的上海世博會,中國館已經遞交了一份以建築來表述的「環境宣言」。

在21世紀的今天,環境與能源問題是擺在所有國家城市化進程中的現實課題。中國作為一個迅速崛起的發展中國家,同樣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與義務。為此,中國館極度重視在環境與能源問題方面的探討與貢獻。

據介紹,中國館有一套完整的環境保護與能源節約策略體系,共由4個部分組成。

第一部分,在規劃和群體整合層面,中國館力爭實現靠近世博軸,使中國館與世博主題館部分設備資源,能夠形成共享與協調。

第二部分,在建築形體的設計層面,力爭實現單體建築自身的減排降耗。國家館造型層層出挑,在夏季上層形成對下層的自然遮陽;地區館外廊為半室外玻璃廊,用被動式節能技術為地區館提供冬季保溫和夏季拔風;地區館屋頂「中國館園」還將運用生態農業景觀等技術措施有效實現隔熱。這些措施將使中國館比國家要求進一步節能近10%。

第三部分,在建築表皮技術層面,充分考慮環境能源新技術應用的可能性。比如,所有的窗戶都是使用低耗能的雙層玻璃,國家館屋頂上還使用大量的太陽能板,有望使中國館實現照明用電全部自給。

第四部分,在景觀設計層面,加入循環自潔要素。在國家館屋頂上設計的雨水收集系統,可以實現雨水的循環利用;在地區館南側大台階水景觀和南面的園林設計中,引入小規模人工濕地技術,利用人工濕地的自潔能力在不需要大量用地的前提下,為城市局部環境提供生態化的景觀。

何鏡堂院士希望,這座中國館,能把中國化的可持續發展與人居文明給予形象化的表現。

世界眼光如何看待?

一方面要凝聚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一方面又要表達上海世博會的主題,肩負諸多「使命」的中國館,還有沒有能力關照到國際性的審美?還能不能吸引世界的目光?對此,何鏡堂院士自信滿滿。

他笑著給記者列出三大理由:

首先,中國館為人們之間的自由交流提供了充分的開放空間。而這種開放性、公共性的現代意識,是國際建築設計中的重要理念。根據設計,國家館63米的絕對高度中,下部33米完全挑空,這些中心對稱空間和地區館平坦延伸的空間之間,能夠自如地引入各種不同模式的人的活動。除此之外,始於中國館南面的廣場和公園,拾階而上的平台,地區館周邊自然折轉的空中游廊以及中國館園等,都以舒展懷柔的親切,展現著和諧的人文關懷。

其次,中國館對傳統元素進行了開創性的現代轉譯。在這里,中國傳統的斗拱造型有了大膽的革新,傳統的曲線設計被拉直,層層出挑的主體造型顯示了現代工程技術的力度美與結構美。這種簡約化的裝飾線條,自然完成了傳統建築的當代表達。

第三,中國館選擇了容易被世界理解的中國元素。如中國館將大面積地採用大氣、沉穩的「故宮紅」,作為建築物的主色調;地區館在建築邊界上引入江南園林的理念,以現代園林空間軟化建築與城市的關系等。

時間會對任何建築有最公平的考驗。我們期待著,黃浦江畔的「東方之冠」盡情展現上海海納百川的情懷,氣宇軒昂地印證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盛況,長久地成為面向世界的一個中國舞台。

⑨ 關於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的建築設計問題

抄襲和模仿還是有區別吧。日本文化受中國影響那麼大,要抄也是他們先抄的我們。
這么重要的一個設計,專家委員會的人會不好好的審核嗎?就算是中國的專家,那也不會是一點見識沒有的吧,相像有可能,但是模仿某一建築而設計我想是幾率很小的。
話說回來,什麼樣的房子沒被造過?像是很正常的。
我不是這個專業的,純自己的理解。

閱讀全文

與中國館建築設計理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司社保賬戶變更說明 瀏覽:719
威遠縣嚴陵建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瀏覽:797
鄂州住房公積金帳號 瀏覽:250
江都區建設局與引江棚戶區 瀏覽:717
揚州住房公積金比例 瀏覽:516
無業買社保還需要買公積金嗎 瀏覽:403
退伍軍人住房補貼新政策 瀏覽:385
工資5000深圳交社保後最後拿到多少 瀏覽:373
管城區城鄉建設和交通運輸局招聘 瀏覽:777
杭州濱江住房公積金 瀏覽:856
社保繳費基數有試用期工資嗎 瀏覽:377
建築工程城市規劃專業 瀏覽:656
現代設計建築設計 瀏覽:9
2014年天津社保繳納基數是多少 瀏覽:758
社保交基數高 瀏覽:275
南京社保卡每月返還多少 瀏覽:732
北京社保卡辦理點 瀏覽:827
黃陂前川衛生院生化分析儀中標公告 瀏覽:677
安徽和君建築工程有限公司亳州市 瀏覽:455
社保卡上沒有錄入繳費信息嗎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