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總平面規劃方案圖紙是報建的什麼階段設計的,需要那些前期的文件及資料
規劃許可證、建設用地使用證、建設用地許可證、規劃指標及條件附圖、可研報告、規劃方案總圖指標。
《城鄉規劃法》第六十四條規定,「未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或者未按照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的規定進行建設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責令停止建設;尚可採取改正措施消除對規劃實施的影響的。
限期改正,處建設工程造價5%以上10%以下的罰款;無法採取改正措施消除影響的,限期拆除,不能拆除的,沒收實物或者違法收入,可以並處建設工程造價10%以下的罰款」
(1)建築工程規劃報批總平面圖制圖規定擴展閱讀:
申請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的一般程序:
1、凡在城市規劃區內新建、擴建和改建建築物、構築物、道路、管線和其他工程設施的單位與個人,必須持有關批准文件向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提出建設申請;
2、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城市規劃提出建設工程規劃設計要求。
報建的過程非常長(一般來說),而且需要分階段進行,報修規是報建過程的第一步,這步代表了開發單位提交政府開發土地的開啟,獲得批准了規劃總平面圖。
才具備該地塊的土地使用權,才可以按照規劃總平面圖的規定設計施工方案,施工方案必須經過規劃部門審批辦通過,並按規定的招投標程序發包,才可以進行施工。
② 建築工程規劃報批總平面圖的高度是不是按照最高點
不是,總平面圖標注的高度有室外標高和室內標高,以及樓高,樓高高度是計入樓高度的位置起算,不是單純的最高點
③ 繪制建築總平面圖的一般步驟
一般的步驟如下:
1、了解建築總平面圖中圖例表達符號,熟悉圖名、比例、圖例及有關文字說明的標准範例總平面圖一般採用較小比例繪制,尺寸標注以m為單位,圖中許多內容是通過圖例來表達的。
2、了解建築的性質、用地范圍、地形地貌與周邊環境等情況。
3、繪圖時要遵守圖例要求,如新建建築物用粗實線繪出水平投影外輪廓,原有建築用中實線繪出水平投影外輪廓,對建築的附屬部分,如散水、台階、水池、景牆等,用細實線繪制,也可忽略不畫,種植圖例可依照種植常用圖例符號繪制。
4、標註定位尺寸或坐標網。新建工程的定位通常根據原有建築、道路或其他永久性建築定位。如在新建區域內無參照標志時,可根據測量坐標,繪出坐標方格網,確定建築及其他構築物的位置。
(3)建築工程規劃報批總平面圖制圖規定擴展閱讀:
圖示特點
1、繪圖比例較小:總平面圖所要表示的地區范圍較大,除新建房物外,還要包括原有房屋和道路、綠化等總體布局。因此,在《建築制圖國家標准》中規定,總平面圖的繪圖比例應選用1:500、1:1000、1:2000,在具體工程中,由於國土局及有關單位提供的地形圖比例常為1:500,故總平面圖的常用繪圖比例是1:500。
2、用圖例表示其內容2:由於總平面圖繪圖比例較小,圖中的原有房屋、道路、綠化、橋梁邊坡、圍牆及新建房屋等均是用圖例表示,書中列出了建築總平面圖的常用圖例。在較復雜的總平面圖中,如用了《國標》中沒有的圖例,應在圖紙中的適當位置繪出新增加的圖例。
3、圖中尺寸單位為米,注寫到小數點後兩位。
④ 建施圖制圖標准
房屋建築制圖統一標准(GBT 50001—2001),《建築制圖標准》GB/T 50104-2001,是這兩本圖集,自己版按照編號網路搜索就權找到了。
說實話,畫了這么多年的「建施圖」也基本上沒看過這本圖集,呵呵。
如果你看不懂建施圖最好還是看看符號的含義,畫圖時線性及線形粗細不用太標准,呵呵。
⑤ 建築設計總平面報批方案的深度要求
規劃總平面圖(比例為1:500,特殊情況下(如地塊面積較大),比例為1:1000):
(1)設計內容應符合規劃有關強制性要求;
(2)總平面圖應在劃定的相應規劃控制線范圍內設計布置,不能擅自改變規劃控制線外用地和道路現狀;
(3)總平面圖應准確反映建築層數、建築正負零標高、場地設計標高、建築間距(含與用地邊界的半間距及與建築間的全間距)、建築與道路關系等內容。坡地建築應完整表達豎向設計及反映設計堡坎的位置;
(4)總平面圖中地形圖應清晰,與新設計的內容在線條深度上應明確區分,圖紙比例准確;
(5)總平面圖上的建築、道路及環境的各種設計線型應粗細有別,層次分明;
(6)地塊內須保留的建築應特別註明;
(7)總平面圖須與平、立、剖面圖相吻合;
(8)總平面圖須表達符合要求的總指標與分項指標的技術經濟指標列表(指標數據須真實、准確);
(9)設計單位資質應符合有關要求並蓋章、簽字齊全;
(10)電子文檔與紙質文件內容一致。
規劃報批一般需要總平面圖、建築設計方案圖(平面圖、立面圖)、效果圖、用地紅線圖、土地測繪部門出得土地坐標、規劃用地指標等。
⑥ 建築結構制圖標准
建築結構制圖標准規范是廣大工程建設者必須遵守的准則和規定,在提高工程建設科學管理水平,保證工程質量和安全,降低工程造價,縮短工期,節能、節水、節材、節地,促進技術進步,建設資源友好型社會等方面起到了顯著的作用。參考書籍:建築結構可靠度設計統一標准GB50068,建築結構荷載規范(2006年版)GB50009,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砌體結構設計規范GB50003。
建築制圖是指按有關規定將建築設計的意圖繪製成圖紙,是為建築設計服務的,在建築設計的不同階段,要繪制不同內容的設計圖。在建築設計的方案設計階段和初步設計階段繪制初步設計圖,在技術設計階段繪制技術設計圖,在施工圖設計階段繪制施工圖。
內容建築制圖是為建築設計服務的,因此,在建築設計的不同階段,要繪制不同內容的設計圖。在建築設計的方案設計階段和初步設計階段繪制初步設計圖,在技術設計階段繪制技術設計圖,在施工圖設計階段繪制施工圖。
初步設計圖通常要畫出建築總平面圖、建築平面圖、建築立面圖、建築剖面圖和建築透視圖(圖1)或建築鳥瞰圖(圖2)。初步設計圖要求能表現出建築中各部分、各使用空間的關系和基本功能要求的解決方案,包括建築中水平交通和垂直交通的安排,建築外形和內部空間處理的意圖,建築和周圍環境的主要關系,以及結構形式的選擇和主要技術問題的初步考慮。這個階段的設計圖應能清晰、明確地表現出整個設計方案的意圖。
在研究制訂建築方案時,建築師習慣使用半透明的草圖紙進行繪制,這種作圖方法有利於設計的構思和方案的探討。此外,在繪制初步設計圖的同時還常常製作建築模型,以彌補圖紙的不足。
技術設計圖對初步設計進行深入的技術研究,確定有關各工種的技術作法,使設計進一步完善。這一階段的設計圖紙要繪出肯定的度量單位和技術作法,為施工圖紙的製作準備條件。
施工圖按照施工圖的制圖規定,繪制供施工時作為依據的全部圖紙。施工圖要按國家制定的制圖標准進行繪制。一個建築物的施工圖包括:建築施工圖、結構施工圖,以及給水排水、供暖、通風、電氣、動力等施工圖。其中建築施工圖包括:①總平面圖,表示出構想中建築物的平面位置和絕對標高、室外各項工程的標高、地面坡度、排水方向等,用以計算土方工程量,作為施工時定位、放線、土方施工和施工總平面布置的依據。工程復雜的,還應有給水、排水、供暖、電氣等各種管線的布置圖、豎向設計圖等。②建築平面圖,用軸線和尺寸線表示出各部分的尺寸和准確位置,門窗洞口的做法、標高尺寸,各層地面的標高,其他圖紙、配件的位置和編號及其他工種的做法要求。建築平面圖是其他各種圖紙的綜合表現,應詳盡確切。③建築立面圖,表示出建築外形各部分的做法和材料情況,建築物各部位的可見高度和門窗洞口的位置。④建築剖面圖,主要用標高表示建築物的高度及其與結構的關系。⑤建築施工圖,包括建築外檐剖面詳圖、樓梯詳圖、門窗等所有建築裝修和構造,以及特殊做法的詳圖。其詳盡程度以能滿足施工預算、施工准備和施工依據為准。
⑦ 規劃部門批準的總平面圖是什麼
是建設單位向規劃部門報送的,且被規劃部門批准了的的總平設計圖。
總平面圖,亦稱「總體布置圖」,按一般規定比例繪制,表示建築物,構築物的方位、間距以及道路網、綠化、豎向布置和基地臨界情況等;表示整個建築基地的總體布局,具體表達新建房屋的位置、朝向以及周圍環境(原有建築、交通道路、綠化、地形等)基本情況的圖樣。
(7)建築工程規劃報批總平面圖制圖規定擴展閱讀:
總平面設計在整個工程設計、施工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而建築總平面圖則是總平面設計當中的圖紙部分,在不同的設計階段作用有所不同。
總平面圖在方案設計階段著重體現擬建建築物的大小、形狀及周邊道路、房屋、綠地和建築紅線之間的關系,表達室外空間設計效果。
在初步設計階段,通過進一步推敲總平面設計中涉及到的各種因素和環節,推敲方案的合理、科學性。初步設計階段總平面圖是方案設計階段的總平面圖的細化,為施工圖階段的總平面圖打基礎。
施工圖設計階段的總平面圖,是在深化初步設計階段內容的基礎上完成的,能准確描述建築的定位尺寸、 ± 0.00相對標高、道路豎向標高、排水方向及坡度等。是單體建築施工放線、確定開挖范圍及深度、場地布置以及水、暖、電管線設計的主要依據,也是道路及圍牆、綠化、水池等施工的重要依據。
⑧ 規劃部門已經批準的平面圖屬於工程建設的哪個階段
可行性研究階段是發改委系統的劃分,與工程建設系統的方案報批或修建性詳細內規劃報批沒有直接的容對應關系。或前或後或沒有都是有可能的。
可行性研究是項目立項工作中的第二步,可行性研究批復後即完成立項;項目總平面圖批復屬於規劃審批階段中的方案(初步)設計批復階段或規劃工程證許可階段,工程證批復後即完成規劃許可工作,可進入施工招標及具體施工建設階段
⑨ 建築工程施工圖紙設計的依據是什麼
1、建設地區的原始資料:
(1)自然條件調查資料。用來解決由於天氣(冰凍、洪水、風、雹等)、運輸等產生的相關題目;也用於布置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排水溝;確定易燃、易爆及有礙人體健康的設施布置等。
(2)建設地域的豎向設計資料和土方平衡圖。用來解決水、電管線的布置和土方的填挖及棄土、取土位置。
(3)建設單位及工地四周可供租用的房屋、場地、加工設備及生活設施。用來決定臨時建築及設施所需面積及其空間位置。
2、設計資料:
(1)總平面圖。用來正確確定臨時建築及其他設施位置,以及修建工地運輸道路和解決排水等所需的資料;
(2)一切已有和擬建的地下、地上管道位置。用來決定原有管道的利用或拆除以及新管線的敷設與其他工程的關系,並留意不能在擬建管道的位置上搭設臨時建築。
3、施工圖預算的內容:
施工圖預算有單位工程預算、單項工程預算和建設項目總預算。單位工程預算是根據施工圖設計文件、現行預算定額;費用定額以及人工、材料、設備、機械台班等預算價格資料。
一般匯總到單項工程施工圖預算即可。
(9)建築工程規劃報批總平面圖制圖規定擴展閱讀
施工圖預算的編制依據:
(1)施工圖紙及說明書和標准圖集:是編制施工圖預算的重要依據。
(2)現行預算定額及單位估價表:是編制施工圖預算確定分項工程子目、計算工程量、選用單位估價表、計算直接工程費的主要依據。
(3)施工組織設計或施工方案:包括了與編制施工圖預算必不可少的有關資料。
(4)材料、人工、機械台班預算價格及調價規定:合理確定材料、人工、機械台班預算價格及其調價規定是編制施工圖預算的重要依據。
(5)建築安裝工程費用定額:是各省、市、自治區和各專業部門規定的費用定額及計算程序。
預算員工作手冊及有關工具書:是編制施工圖預算必不可少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