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肇庆的发展规划
肇庆市位于广东省中西部,西江干流中下游,东部和东南部与佛山市、江门市接壤,西南与云浮市相连,西及西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和贺州市交界,北部和东北部与清远市相邻。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境域内设置的四会县,是广东省4个最早建制县之一。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高要县;隋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置端州;宋元符三年(1100年)改端州为兴庆军, 重和元年(1118年)易名肇庆府,意为"开始吉庆"。1988年1月设立地级市。享有地方立法权。
肇庆是远古岭南土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考古发现表明,距今14万年左右,肇庆已有人类活动;距今1万年左右,这里已开始向新石器时代过渡;大约5000年前,肇庆的先民已有锄耕农业、家畜饲养业、编织业以及较先进的制陶业。境内的春秋晚期至战国墓葬出土的青铜器,有受中原商周文化和长江流域楚越文化影响的痕迹,也有岭南文化的显著特征。从汉代到清代,肇庆多次成为岭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中国传统文明与西方文明交汇较早的地区之一。
建于明万历二十七年的楼阁式的砖砌宝塔德庆三元塔被当今古建筑界列为中国“古塔四绝”之—。江滨公园北回归线标志塔为中国大陆第一座北回归线标志塔。
2. 想知道:肇庆市 肇庆新区规划展览馆在哪
在肇庆新区管委会里面,地址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金华路1号,即“肇庆医专”旁,市内坐24号,25B公交可到达。
3. 规划局是按照什么来改变原来的规划
就是日新月异的城市变化。
端州,这座千年古城,沉厚凝重的历史文化与美仑美奂的现代气息水乳交融,她所焕发出来的青春魅力,让每一个肇庆人都感到格外舒心,格外惬意,格外自豪。
外地游客进入肇庆,总是首先要为肇庆的市容市貌发出由衷的赞叹。沿着端州大道前行,宽敞的八车道柏油路面呈流线型贯穿市区,各种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先进完善。街道两侧,绿树成荫,经过统一美化亮化工程后的沿街楼宇清新亮丽。漫步徜徉在夜色中的大街小巷,街道平坦整洁,到处灯光通明。经过拓宽改造的建设路、天宁路,霓虹闪烁,繁花锦簇。全线开通的宋城西路,将宋城墙北侧的巍峨雄姿全部展现在游人面前,使原来的古城墙更加壮观,更赋予魅力。我们走近风景如画的星湖牌坊极目远望,五光十色的灯饰,将美丽的星湖映衬得缤纷异彩,湖光山色,美不胜收。八方宾客,纷至沓来。
“三个最适宜”引起强烈共鸣
在肇庆市民十分关注的中共肇庆市第九次党代会上,市委书记林雄在报告中提出,实现肇庆新发展,必须夯实发展基础,加快构筑体制新平台、构筑科技新平台、构筑城市化新平台。在构筑城市化新平台方面,要树立经营城市理念,加快推进中心城市建设。积极实施“南连东扩”的规划和建设,加快构筑一江两岸、超百万人口的区域中心大城市,把肇庆建设成为最适宜旅游的花园式风景城市、最适宜人居的生态型山水城市、最适宜创业的现代化工业城市。
在中共肇庆市委九届三次全会上,市委书记林雄在阐述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时再一次提出,要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大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体的投资,这是改善投资环境营造发展载体的客观要求,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培育新一轮增长动力的重大举措。必须进一步强化经营城市的理念,增强城市承载能力,实现城市经营和城市发展的良性互动。
“谋全局以治一域”,200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肇庆人民进入了一个“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新阶段。
采访肇庆市民,谈起城市变化,老百姓们对“三个最适宜”津津乐道,让我们深深感受到群众对“三个最适宜”的强烈认同,对肇庆美好明天的无比憧憬。
离休老干部标叔的一席话,说出了肇庆市民的心声:肇庆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文明城市,发展旅游产业具有很大的潜力和良好的先决条件。然而,由于长期缺乏经营城市的理念,整座城市综合功能低下,突出表现在道路破旧,街道狭窄,路灯不明,城市应有的特色和魅力不能凸现,旅游业该旺不旺,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也难以发挥。“三个最适宜”,以科学发展观明确了肇庆城市今后的发展方向。
我们乘坐出租车外出采访,20多岁的司机将车子开得又快又稳,我们称赞司机技术好,司机说:“不是我技术好,是路好,全城几乎都是这样平坦的柏油路,驾车行驶在这样的路上,简直就是一种享受!”
一名交警告诉我们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如今城区街道宽阔了,漂亮了,汽车、摩托车驾驶员遵守交通秩序的意识也在明显提高,不但交通事故减少了,偶尔处理一些交通肇事,当事人的相互礼让,温和文雅有时让交警也颇感意外。
或许就是这样一种道理,人在改造环境,美好环境同样反过来也改变影响着城市里的每一位公民,提升着这座城市的形象。
市政建设投入10个亿
有什么样的指导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动。
2004年,市委、市政府投入城市建设的资金高达10亿元,这在肇庆历史上前所未有!
市政管理局的负责人告诉我们,2004年肇庆大规模城市改造建设,真正做到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城区的道路改造和路灯工程建设包括原来路基病害处理,路面的摊铺,路灯的造型,灯距的设置,绿化树种的选定都会同有关专家、学者反复进行了可行性分析论证,并征求广大市民的详细意见。
2004年,仅市政管理局就完成了包括建设路部分路段、宝月路、工农路、人民路、康乐北路、城中路等11条道路沥青砼路面的重新拓宽和铺设,17条路段的绿化补植,一年内改造整治城区道路路面达23项,新建绿地3万多平方米,天宁路、建设三路、端州路等城区一些主要路段还增设了园林小景,提高了城市绿化品位。
针对城区的一些内街巷道灯不明和有路无灯的现象,市政管理局还相继完成了包括芙蓉路、天宁南路、康乐中路、豪居路等22条有路无灯的新路灯安装。对蓓蕾路、古塔路等38条路段的旧路灯和古塔中路、工农北路等9处道路交叉口的高杆灯进行了重新改造,对华侨大厦楼顶、阅江楼、崇禧塔等重点灯饰工程进行了彩灯改造,凸显醒目的外形。修铺靓道路路通,华灯璀璨不夜天。
为改善肇庆环境,我市对一些道路两旁的建筑物进行了“穿衣戴帽”美化亮化,这在城区还是首次。2004年4月到7月,具体负责施工的市政管理局完成了对端州二路至端州七路长达9公里街道两旁建筑物的美化和灯饰工程,使这些路段两旁的建筑物焕然一新,有效地提升了肇庆城区的环境质量。
新一届肇庆市委、市政府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百姓看在眼里,甜在心头。从去年9月开始,市政府继续开展对建设路、康乐中路实施美化亮化工程,首先需要拆除沿街住宅、商铺1100户的防盗网。市政局有关方面的负责感慨地告诉我们,市政建设牵一发而动全身,工程需要拆除大量的防盗网和临时建筑物,施工单位事先把各种困难都考虑到了,没想到工程进展出乎意料的顺利,广大市民都非常配合,许多市民说:“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切实为市民办好事、办实事,我们这座城市越建越漂亮,我们相信政府,有什么需要配合的尽管吩咐。”
在广大市民的积极配合下,居民住户防盗网和一些临时建筑物的拆除只用了1个月的时间便顺利完成。肇庆新一届党委、政府真诚为民,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和爱戴,更感动了肇庆人民,政府和群众之间的融洽和默契在城市的发展中迅速提升。相互支持,相互依赖,如水乳交融。
见证宋代城墙“大突围”
浩浩西江,滚滚东流,哺育了中华奇葩的岭南文化。肇庆是岭南土著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其中古建筑宋代城墙,就是肇庆最具意义的古建筑文化标志性之一。
多少年来,肇庆市民一直希望能够打通宋城西路,将古代宋城墙北侧全部开发出来,为肇庆城区增光添色。2004年,新一届肇庆市委、市政府帮助市民完成了这个梦寐以求的心愿。
肇庆市民记住了这一时刻。2004年5月5日,伴随着宋城西路的全线开通,古代宋城墙北侧建筑全面惊现世人面前,巍峨雄姿,风采依然。
肇庆市民对宋代古城墙素有深厚的感情。史料记载,宋城墙始为土城墙,宋政和三年?穴公元1113年?雪将土城扩大,并筑为砖城。宋代古城墙历史上曾经有过20多次修葺,但城墙和城门的位置始终未改,宋代始建的城墙至今仍然保存完整,全国罕见。近年来,肇庆市政府为保护名城的标志性建筑,曾多次拨专款抢修北段城墙,恢复了“朝天门”、墩台和雉堞,并重建了披云楼,使肇庆古城墙得以重现。但宋城墙除了北侧一段,四周仍处在后世建筑的包围之中。如何使城墙摆脱包围,恢复本来面目?按照广大市民的意愿,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将开通宋城西路,进一步开发宋城墙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指示,宋城西路的开通和宋城墙的建设要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惜代价,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完成。工程施工期间,市主要领导们又多次亲临现场,就一些具体问题召集有关部门进行现场办公,保证了施工进程。
宋城西路的建设,为2004年肇庆城市建设写下了辉煌的一笔。开通后的宋城西路平坦宽敞,绿树成行,繁花似锦。两旁的路灯也独具特色,不但选择了古朴现代相结合的华贵造型,而且特意加强了灯柱的密度,市民和游客在夜晚也可以清楚地观赏到古城墙的雄姿和壮美,成为肇庆现代旅游开发与历史文化挖掘的新亮点,光彩夺目。
4. 肇庆新区的详情
一、规划建设肇庆新区,是肇庆市委实施“两区引领两化”战略,以肇庆新区引领新型城市化,将我市建设成为能够代表珠三角科学发展成果的理想城市的重大举措。规划建设肇庆新区,以引领肇庆城市化进程,这是今年9月市委常委会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二、肇庆新区以鼎湖为主体,是一个随着城市发展需要不断与时俱进的动态区域概念。目前,我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正在开展《肇庆新区概念规划》的编制工作,其主要任务是研究确定肇庆新区及协调区范围、空间拓展时序、用地布局建议、发展模式建议等。是否将市级行政中心东移至肇庆新区(鼎湖),仍要待规划方案编制完成并经市委研究确定后,才有定论。
三、以鼎湖为主体规划建设肇庆新区,是市委充分意识到鼎湖在区位、生态、交通和土地方面的发展潜力与机遇,这意味着未来肇庆城市规划建设、城市东扩和肇庆新区建设重点在鼎湖,意味着发展资源配置重点在鼎湖;但这并不意味着放弃端州,也不意味着端州区将被边缘化。一定时期内,端州区仍将发挥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体育、商业中心的作用。
2012年3月21日至3月22日,肇庆新区管委会(党工委)成立仪式暨全体干部工作会议举行,标志着肇庆新区建设开启新纪元。
2012年10月11日,广东省省政府省长朱小丹主持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广东肇庆新区发展总体规划(2012-2030年)》,肇庆新区已成为广东省重点发展区域。
2012年10月27日,在第十届“肇庆金秋”经贸洽谈会上,肇庆新区在新办公楼前隆重举行了揭牌仪式,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少华,省政协副主席唐国忠,市委书记徐萍华、市长郭锋等市四套班子领导出席仪式。随着万众瞩目的肇庆新区正式挂牌,肇庆“两区引领两化”战略正式步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肇庆新区规划面积115平方公里、协调区总用地面积585平方公里。规划到2030年建设用地控制在60平方公里左右,人口达到60万,开发强度控制在50%左右。本规划区域范围包括肇庆市鼎湖区珠三角环线高速公路以西的莲花镇、永安镇、凤凰镇、广利街道、桂城街道辖区内的部分行政区域和周边相关区域,规划区面积115平方公里。
5. "近年来肇庆端州城区道路规划"的信息有哪些
过去的2004年里,肇庆市民谈论最多的一个话题,就是日新月异的城市变化。
端州,这座千年古城,沉厚凝重的历史文化与美仑美奂的现代气息水乳交融,她所焕发出来的青春魅力,让每一个肇庆人都感到格外舒心,格外惬意,格外自豪。
外地游客进入肇庆,总是首先要为肇庆的市容市貌发出由衷的赞叹。沿着端州大道前行,宽敞的八车道柏油路面呈流线型贯穿市区,各种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先进完善。街道两侧,绿树成荫,经过统一美化亮化工程后的沿街楼宇清新亮丽。漫步徜徉在夜色中的大街小巷,街道平坦整洁,到处灯光通明。经过拓宽改造的建设路、天宁路,霓虹闪烁,繁花锦簇。全线开通的宋城西路,将宋城墙北侧的巍峨雄姿全部展现在游人面前,使原来的古城墙更加壮观,更赋予魅力。我们走近风景如画的星湖牌坊极目远望,五光十色的灯饰,将美丽的星湖映衬得缤纷异彩,湖光山色,美不胜收。八方宾客,纷至沓来。
“三个最适宜”引起强烈共鸣
在肇庆市民十分关注的中共肇庆市第九次党代会上,市委书记林雄在报告中提出,实现肇庆新发展,必须夯实发展基础,加快构筑体制新平台、构筑科技新平台、构筑城市化新平台。在构筑城市化新平台方面,要树立经营城市理念,加快推进中心城市建设。积极实施“南连东扩”的规划和建设,加快构筑一江两岸、超百万人口的区域中心大城市,把肇庆建设成为最适宜旅游的花园式风景城市、最适宜人居的生态型山水城市、最适宜创业的现代化工业城市。
在中共肇庆市委九届三次全会上,市委书记林雄在阐述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时再一次提出,要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大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体的投资,这是改善投资环境营造发展载体的客观要求,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培育新一轮增长动力的重大举措。必须进一步强化经营城市的理念,增强城市承载能力,实现城市经营和城市发展的良性互动。
“谋全局以治一域”,200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肇庆人民进入了一个“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新阶段。
采访肇庆市民,谈起城市变化,老百姓们对“三个最适宜”津津乐道,让我们深深感受到群众对“三个最适宜”的强烈认同,对肇庆美好明天的无比憧憬。
离休老干部标叔的一席话,说出了肇庆市民的心声:肇庆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文明城市,发展旅游产业具有很大的潜力和良好的先决条件。然而,由于长期缺乏经营城市的理念,整座城市综合功能低下,突出表现在道路破旧,街道狭窄,路灯不明,城市应有的特色和魅力不能凸现,旅游业该旺不旺,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也难以发挥。“三个最适宜”,以科学发展观明确了肇庆城市今后的发展方向。
我们乘坐出租车外出采访,20多岁的司机将车子开得又快又稳,我们称赞司机技术好,司机说:“不是我技术好,是路好,全城几乎都是这样平坦的柏油路,驾车行驶在这样的路上,简直就是一种享受!”
一名交警告诉我们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如今城区街道宽阔了,漂亮了,汽车、摩托车驾驶员遵守交通秩序的意识也在明显提高,不但交通事故减少了,偶尔处理一些交通肇事,当事人的相互礼让,温和文雅有时让交警也颇感意外。
或许就是这样一种道理,人在改造环境,美好环境同样反过来也改变影响着城市里的每一位公民,提升着这座城市的形象。
市政建设投入10个亿
有什么样的指导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动。
2004年,市委、市政府投入城市建设的资金高达10亿元,这在肇庆历史上前所未有!
市政管理局的负责人告诉我们,2004年肇庆大规模城市改造建设,真正做到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城区的道路改造和路灯工程建设包括原来路基病害处理,路面的摊铺,路灯的造型,灯距的设置,绿化树种的选定都会同有关专家、学者反复进行了可行性分析论证,并征求广大市民的详细意见。
2004年,仅市政管理局就完成了包括建设路部分路段、宝月路、工农路、人民路、康乐北路、城中路等11条道路沥青砼路面的重新拓宽和铺设,17条路段的绿化补植,一年内改造整治城区道路路面达23项,新建绿地3万多平方米,天宁路、建设三路、端州路等城区一些主要路段还增设了园林小景,提高了城市绿化品位。
针对城区的一些内街巷道灯不明和有路无灯的现象,市政管理局还相继完成了包括芙蓉路、天宁南路、康乐中路、豪居路等22条有路无灯的新路灯安装。对蓓蕾路、古塔路等38条路段的旧路灯和古塔中路、工农北路等9处道路交叉口的高杆灯进行了重新改造,对华侨大厦楼顶、阅江楼、崇禧塔等重点灯饰工程进行了彩灯改造,凸显醒目的外形。修铺靓道路路通,华灯璀璨不夜天。
为改善肇庆环境,我市对一些道路两旁的建筑物进行了“穿衣戴帽”美化亮化,这在城区还是首次。2004年4月到7月,具体负责施工的市政管理局完成了对端州二路至端州七路长达9公里街道两旁建筑物的美化和灯饰工程,使这些路段两旁的建筑物焕然一新,有效地提升了肇庆城区的环境质量。
新一届肇庆市委、市政府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百姓看在眼里,甜在心头。从去年9月开始,市政府继续开展对建设路、康乐中路实施美化亮化工程,首先需要拆除沿街住宅、商铺1100户的防盗网。市政局有关方面的负责感慨地告诉我们,市政建设牵一发而动全身,工程需要拆除大量的防盗网和临时建筑物,施工单位事先把各种困难都考虑到了,没想到工程进展出乎意料的顺利,广大市民都非常配合,许多市民说:“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切实为市民办好事、办实事,我们这座城市越建越漂亮,我们相信政府,有什么需要配合的尽管吩咐。”
在广大市民的积极配合下,居民住户防盗网和一些临时建筑物的拆除只用了1个月的时间便顺利完成。肇庆新一届党委、政府真诚为民,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和爱戴,更感动了肇庆人民,政府和群众之间的融洽和默契在城市的发展中迅速提升。相互支持,相互依赖,如水乳交融。
见证宋代城墙“大突围”
浩浩西江,滚滚东流,哺育了中华奇葩的岭南文化。肇庆是岭南土著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其中古建筑宋代城墙,就是肇庆最具意义的古建筑文化标志性之一。
多少年来,肇庆市民一直希望能够打通宋城西路,将古代宋城墙北侧全部开发出来,为肇庆城区增光添色。2004年,新一届肇庆市委、市政府帮助市民完成了这个梦寐以求的心愿。
肇庆市民记住了这一时刻。2004年5月5日,伴随着宋城西路的全线开通,古代宋城墙北侧建筑全面惊现世人面前,巍峨雄姿,风采依然。
肇庆市民对宋代古城墙素有深厚的感情。史料记载,宋城墙始为土城墙,宋政和三年?穴公元1113年?雪将土城扩大,并筑为砖城。宋代古城墙历史上曾经有过20多次修葺,但城墙和城门的位置始终未改,宋代始建的城墙至今仍然保存完整,全国罕见。近年来,肇庆市政府为保护名城的标志性建筑,曾多次拨专款抢修北段城墙,恢复了“朝天门”、墩台和雉堞,并重建了披云楼,使肇庆古城墙得以重现。但宋城墙除了北侧一段,四周仍处在后世建筑的包围之中。如何使城墙摆脱包围,恢复本来面目?按照广大市民的意愿,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将开通宋城西路,进一步开发宋城墙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指示,宋城西路的开通和宋城墙的建设要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惜代价,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完成。工程施工期间,市主要领导们又多次亲临现场,就一些具体问题召集有关部门进行现场办公,保证了施工进程。
宋城西路的建设,为2004年肇庆城市建设写下了辉煌的一笔。开通后的宋城西路平坦宽敞,绿树成行,繁花似锦。两旁的路灯也独具特色,不但选择了古朴现代相结合的华贵造型,而且特意加强了灯柱的密度,市民和游客在夜晚也可以清楚地观赏到古城墙的雄姿和壮美,成为肇庆现代旅游开发与历史文化挖掘的新亮点,光彩夺目。
6. 我要买房子,所以想看一下肇庆市的规划建设图,选择一个有发展潜力的地方买房,请问在哪里有
看吧网络地图
本数据来源于网络地图,最终结果以网络地图最新数据为准。
7. 端州城区规划存在问题
过去的2004年里,肇庆市民谈论最多的一个话题,就是日新月异的城市变化。端州,这座千年古城,沉厚凝重的历史文化与美仑美奂的现代气息水乳交融,她所焕发出来的青春魅力,让每一个肇庆人都感到格外舒心,格外惬意,格外自豪。外地游客进入肇庆,总是首先要为肇庆的市容市貌发出由衷的赞叹。沿着端州大道前行,宽敞的八车道柏油路面呈流线型贯穿市区,各种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先进完善。街道两侧,绿树成荫,经过统一美化亮化工程后的沿街楼宇清新亮丽。漫步徜徉在夜色中的大街小巷,街道平坦整洁,到处灯光通明。经过拓宽改造的建设路、天宁路,霓虹闪烁,繁花锦簇。全线开通的宋城西路,将宋城墙北侧的巍峨雄姿全部展现在游人面前,使原来的古城墙更加壮观,更赋予魅力。我们走近风景如画的星湖牌坊极目远望,五光十色的灯饰,将美丽的星湖映衬得缤纷异彩,湖光山色,美不胜收。八方宾客,纷至沓来。“三个最适宜”引起强烈共鸣在肇庆市民十分关注的中共肇庆市第九次党代会上,市委书记林雄在报告中提出,实现肇庆新发展,必须夯实发展基础,加快构筑体制新平台、构筑科技新平台、构筑城市化新平台。在构筑城市化新平台方面,要树立经营城市理念,加快推进中心城市建设。积极实施“南连东扩”的规划和建设,加快构筑一江两岸、超百万人口的区域中心大城市,把肇庆建设成为最适宜旅游的花园式风景城市、最适宜人居的生态型山水城市、最适宜创业的现代化工业城市。在中共肇庆市委九届三次全会上,市委书记林雄在阐述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时再一次提出,要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大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体的投资,这是改善投资环境营造发展载体的客观要求,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培育新一轮增长动力的重大举措。必须进一步强化经营城市的理念,增强城市承载能力,实现城市经营和城市发展的良性互动。“谋全局以治一域”,200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肇庆人民进入了一个“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新阶段。采访肇庆市民,谈起城市变化,老百姓们对“三个最适宜”津津乐道,让我们深深感受到群众对“三个最适宜”的强烈认同,对肇庆美好明天的无比憧憬。离休老干部标叔的一席话,说出了肇庆市民的心声:肇庆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文明城市,发展旅游产业具有很大的潜力和良好的先决条件。然而,由于长期缺乏经营城市的理念,整座城市综合功能低下,突出表现在道路破旧,街道狭窄,路灯不明,城市应有的特色和魅力不能凸现,旅游业该旺不旺,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也难以发挥。“三个最适宜”,以科学发展观明确了肇庆城市今后的发展方向。我们乘坐出租车外出采访,20多岁的司机将车子开得又快又稳,我们称赞司机技术好,司机说:“不是我技术好,是路好,全城几乎都是这样平坦的柏油路,驾车行驶在这样的路上,简直就是一种享受!”一名交警告诉我们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如今城区街道宽阔了,漂亮了,汽车、摩托车驾驶员遵守交通秩序的意识也在明显提高,不但交通事故减少了,偶尔处理一些交通肇事,当事人的相互礼让,温和文雅有时让交警也颇感意外。或许就是这样一种道理,人在改造环境,美好环境同样反过来也改变影响着城市里的每一位公民,提升着这座城市的形象。市政建设投入10个亿有什么样的指导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动。2004年,市委、市政府投入城市建设的资金高达10亿元,这在肇庆历史上前所未有!市政管理局的负责人告诉我们,2004年肇庆大规模城市改造建设,真正做到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城区的道路改造和路灯工程建设包括原来路基病害处理,路面的摊铺,路灯的造型,灯距的设置,绿化树种的选定都会同有关专家、学者反复进行了可行性分析论证,并征求广大市民的详细意见。2004年,仅市政管理局就完成了包括建设路部分路段、宝月路、工农路、人民路、康乐北路、城中路等11条道路沥青砼路面的重新拓宽和铺设,17条路段的绿化补植,一年内改造整治城区道路路面达23项,新建绿地3万多平方米,天宁路、建设三路、端州路等城区一些主要路段还增设了园林小景,提高了城市绿化品位。针对城区的一些内街巷道灯不明和有路无灯的现象,市政管理局还相继完成了包括芙蓉路、天宁南路、康乐中路、豪居路等22条有路无灯的新路灯安装。对蓓蕾路、古塔路等38条路段的旧路灯和古塔中路、工农北路等9处道路交叉口的高杆灯进行了重新改造,对华侨大厦楼顶、阅江楼、崇禧塔等重点灯饰工程进行了彩灯改造,凸显醒目的外形。修铺靓道路路通,华灯璀璨不夜天。为改善肇庆环境,我市对一些道路两旁的建筑物进行了“穿衣戴帽”美化亮化,这在城区还是首次。2004年4月到7月,具体负责施工的市政管理局完成了对端州二路至端州七路长达9公里街道两旁建筑物的美化和灯饰工程,使这些路段两旁的建筑物焕然一新,有效地提升了肇庆城区的环境质量。新一届肇庆市委、市政府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百姓看在眼里,甜在心头。从去年9月开始,市政府继续开展对建设路、康乐中路实施美化亮化工程,首先需要拆除沿街住宅、商铺1100户的防盗网。市政局有关方面的负责感慨地告诉我们,市政建设牵一发而动全身,工程需要拆除大量的防盗网和临时建筑物,施工单位事先把各种困难都考虑到了,没想到工程进展出乎意料的顺利,广大市民都非常配合,许多市民说:“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切实为市民好事、实事,我们这座城市越建越漂亮,我们相信政府,有什么需要配合的尽管吩咐。”在广大市民的积极配合下,居民住户防盗网和一些临时建筑物的拆除只用了1个月的时间便顺利完成。肇庆新一届党委、政府真诚为民,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和爱戴,更感动了肇庆人民,政府和群众之间的融洽和默契在城市的发展中迅速提升。相互支持,相互依赖,如水乳交融。见证宋代城墙“大突围”浩浩西江,滚滚东流,哺育了中华奇葩的岭南文化。肇庆是岭南土著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其中古建筑宋代城墙,就是肇庆最具意义的古建筑文化标志性之一。多少年来,肇庆市民一直希望能够打通宋城西路,将古代宋城墙北侧全部开发出来,为肇庆城区增光添色。2004年,新一届肇庆市委、市政府帮助市民完成了这个梦寐以求的心愿。肇庆市民记住了这一时刻。2004年5月5日,伴随着宋城西路的全线开通,古代宋城墙北侧建筑全面惊现世人面前,巍峨雄姿,风采依然。肇庆市民对宋代古城墙素有深厚的感情。史料记载,宋城墙始为土城墙,宋政和三年?穴公元1113年?雪将土城扩大,并筑为砖城。宋代古城墙历史上曾经有过20多次修葺,但城墙和城门的位置始终未改,宋代始建的城墙至今仍然保存完整,全国罕见。近年来,肇庆市政府为保护名城的标志性建筑,曾多次拨专款抢修北段城墙,恢复了“朝天门”、墩台和雉堞,并重建了披云楼,使肇庆古城墙得以重现。但宋城墙除了北侧一段,四周仍处在后世建筑的包围之中。如何使城墙摆脱包围,恢复本来面目?按照广大市民的意愿,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将开通宋城西路,进一步开发宋城墙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指示,宋城西路的开通和宋城墙的建设要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惜代价,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完成。工程施工期间,市主要领导们又多次亲临现场,就一些具体问题召集有关部门进行现场公,保证了施工进程。宋城西路的建设,为2004年肇庆城市建设写下了辉煌的一笔。开通后的宋城西路平坦宽敞,绿树成行,繁花似锦。两旁的路灯也独具特色,不但选择了古朴现代相结合的华贵造型,而且特意加强了灯柱的密度,市民和游客在夜晚也可以清楚地观赏到古城墙的雄姿和壮美,成为肇庆现代旅游开发与历史文化挖掘的新亮点,光彩夺目。
8. 肇庆新区管理委员会发展规划局怎么样
肇庆新区管理委员会发展规划局,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网络企业信用查看肇庆新区管理委员会发展规划局更多信息和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