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威海于1987年建立了地级市,二十余年以来,我们的家乡在交通建设等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根据下面两幅交
(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大力推进交通运输建设,交通线路总长度、运输工具数量均大幅度增长,对比威海市2008年和1982年的交通地图可知,有了高速公路,公路运输能力增大.有了国际海运航线,海运能力增大.有了国内和国际航空运输.有了铁路运输,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交通运输格局,也明显改进了城乡居民的出行方式.
(2)威海机场地处威海市域中心地带,位于威海市文登区,距环翠区30公里,距文登区、荣成市15公里,距乳山市40公里,前身为空军机场.从威海沿②高速公路可到达青岛.
(3)货运要根据货物的性质、数量、运输距离、价格、时效等情况,选择运输方式.一般来说,贵重或急需的货物而数量又不大的,多由航空运送;大宗笨重的货物,远距离运输,尽可能利用水运或铁路运输.所以500袋血浆、100箱急救药品从威海到成都应该选择航空运输,重5000吨的建筑材料、机械设备从威海运往绵阳,应该选择铁路运输.
故答案为:(1)有了高速公路,公路运输能力增大;有了国际海运航线,海运能力增大;有了国内和国际航空运输;有了铁路运输;(2)文登;②;(3)
援救物资 | 到达方式 | 出发地 | 到达地 | 运输方式 |
500袋血浆、100箱急救药品 | 直接到达 | 威海 | 成都 | 航空 |
重5000吨的建筑材料、机械设备 | 中转到达 | 威海 | 绵阳 | 铁路 |
B. 文登荣成龙口,哪个城市建设的更好哪个城市商业更繁荣
这三个城市我都待过。都属于县级市。要说建设的好各有千秋。先说龙口;龙口市公路交通发达,航运方便,已基本形成了水陆空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24.8公里,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58.8公里。公交车辆达155辆,日发车600班次,遍布整个城乡区域。大莱龙铁路龙口段已全线铺通,11.6公里进港线于今年开工建设,建成通车后,港口腹地将扩展至西北、华北等地,港口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大大促进龙口经济尤其是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206线高速公路龙口段路基和桥涵工程已全部完成,将与烟青、烟威、同三、济青高速公路一起形成四通八达的运输网络,到烟台机场仅需40分钟。烟台机场现已开通国际航线2条(至香港和汉城)、国内航线20多条,可直达国内各大中城市,平均每周起落飞机40多架次。全国最大的地方港--龙口港是国家一级对外开放口岸,拥有码头岸线3000余米,生产泊位20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8个,设有危险品、煤炭、集装箱、客滚专用及多用途泊位和散杂泊位等,年货物吞吐能力达1500多万吨,客运量50多万人次,目前已与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及国内各港通航,并开通了龙口至东南亚、韩国、日本及国内黄浦和沿海内贸集装箱班轮航线。2002年集装箱吞吐量达5.7万TEU,预计今年可达8万TEU。龙口港总体布局规划已经山东省政府批准,属国家重点建设港口。规划中的港口陆域布局分东港区、中港区、西港区三部分。东港区以老港区为基础,属于建成区,中港区位于东港区北面,可建设万吨级以上泊位30至40个。2020年前规划建设集装箱、钢材、盐、水泥等专用泊位7个,港口吞吐能力可达2000万吨以上。西港区位于屺母岛端部,是预留深水泊位区域,具备建设10-25万吨级码头的自然条件,拟建10万吨级以上的大宗散货、石油化工深水码头。随着大莱龙铁路的开通和渤海天然气、石油进行开采,龙口港将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海上辅助设施齐全。胜利油田在我市设立了海洋石油船舶公司,作为该公司陆上生产生活基地。该基地拥有拖轮、货轮、油轮、浮吊、驳船等各型船舶29艘,拥有5000吨级泊位3个,3000吨级泊位4个,石油专用码头1座,可承担各类钻采、作业平台的拖航就位、物资供应、应急守护及油类运输、试油作业、大型海洋工程吊装、港池航道疏浚、特大型结构件江海直达运输、海上消防救护等任务。通讯事业发达。全市每年用于通讯建设的资金均在4000万元以上,通讯网络规模不断扩大。全市程控交换机总容量达到21万门,固定电话用户18万户,电话普及率29部/百人,建成全省第二个电话市。全市已经铺设光缆700多公里,形成了环形网结构,拥有宽带接入能力和小区接入能力。百年电力公司是全国第一座由中央和地方集资兴建的坑口电厂,装机总容量106万千瓦,2002年发电量56.2亿千瓦时。境内共有大中型水库3座,蓄水能力达2.2亿立方米,建有亚洲最大的地下水库----黄水河地下水库,城区日供水能力达到9万吨。城市面貌日新月异。设立了新区和海滨经济园区,目前正在加紧建设中,初步形成了"东城西城相融、南山北海呼应、新区居中、组团式发展"的城市建设新格局,目前建成区面积达到28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达到44%。再说文登。其境内公路建设始于1924年,至1936年,有9条县道通车。建国后,干线公路建设纳入国家计划,县级公路建设贯彻“民办公助”方针,进展迅速。1970年,县乡公路通达各乡镇驻地,1975年实现村村通公路。尽管如此,仍然存在干线公路少、通车里程短、公路等级差等问题,铁路、航空运输业更无从谈起。经济要振兴,交通必先行。为尽快改变交通落后状况,撤县设市后,尤其是“八五”末以来,文登市委、市政府把加快交通建设作为国民经济和对外开放的重要基础条件来抓。十年来,坚持高起点、高投入、高速度、高质量的发展要求,累计投资10多亿元,展开了气势恢宏、规模空前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以市区为中心,沟通各镇、村,连结相邻城市,并向周边辐射的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相继实施了以建设“三纵三横”高等级公路为主要内容的“奋战三年,改变全市公路状况”规划,和以改造硬化连村路为主要内容的“奋战三年,改变全市农村交通状况”规划,先后改造建设了青威汽车专用线、初张路、309国道文登段、上泽线、俚李线、文朱线、道呼线、寺五线等国道和县乡路,新建改建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4条共223公里。309国道文登段的竣工通车,结束了文登没有一级公路的历史;“三纵三横”高等级公路网络的形成,实现了镇与镇之间二级路相连的目标。到2003年底,全市县乡以上公路养护里程达607.6公里(其中国道56.5公里,省道281.3公里,县道211.8公里,乡道58公里),干线公路铺装率达100%,公路密度达到44.3公里/百平方公里。
2、主要道路
309国道 又名荣兰线,东起荣成市,西至兰州市,文登境内全长58.1公里,途经大水泊、文登营、天福、环山、龙山、米山、葛家等镇(办事处),是境内最长的干线公路。1992年对文城以东24.1公里按二级公路标准进行拓宽改造。1994年10月对文城以西26.7公里按一级公路标准进行拓宽改造,1995年11月竣工通车。1999年对城区过境段8.6公里按一级公路标准进行改线扩建,2000年9月竣工。
青威汽车专用路 北起威海市,南至青岛市,为全封闭二级汽车专用线,文登境内长54.16公里,途经苘山、文登营、文城、宋村、泽头、小观6个镇。1988年3月开工,1991年11月竣工通车。
初张公路 北起威海市环翠区初村镇,南至文登市张家埠港,全长53.8公里,文登境内长46.6公里,途经汪疃、■山、文城、张家产等镇。1995年10月动工改造,1997年10月全线竣工通车。
威石公路 北起文登市汪疃镇郝家庄,途经环翠区江家寨立交桥、文登市文登营和大水泊镇,南至荣成市上庄镇,全长63.7公里,文登境内27.5公里,是威海市“三纵一横一环”公路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按一级公路标准设计施工。1998年1月开工,2000年9月全线竣工通车。
上泽公路 北起烟台市牟平区上庄,南至文登市泽头镇,文登境内全长31.6公里,按二级公路标准改造扩建,1997年10月动工,1999年7月竣工。
撤县设市前,荣成市建成区只有4平方公里、人口3.8万人,市政基础设施严重落后,脏乱差现象突出。建市后,荣成市选准城市建设为突破口,把城市的发展方向定位于建设滨海生态花园城市, 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多渠道投融资实施重点工程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营造绿色家园。特别是近年来,荣成市强化“城市就是品牌,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的理念,连续多年投巨资实施城市重点工程建设,城市载体功能和生态环境质量发生了历史性巨变,连续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节水城市”、“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 等殊荣。
荣成市重视生态与环境建设,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建市以来,全市用于生态保护和城市绿化投资达15亿元,建设了一大批绿化精品工程,对城区所有的主干道进行了高标准绿化,形成了环境优美的沿街绿色长廊,建成区绿化总面积达到1204公顷。目前,我市已建成了伟德山、槎山两个国家级和石岛山地(市)级森林公园,成山头和赤山国家4A级、圣水观3A级风景名胜区,大天鹅省级自然保护区,桑沟湾首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全市自然保护区覆盖率达到16.45%。实施路网建设,修建市域公路578公里,城市道路209公里,城市公共交通覆盖每个角落。投资建成的中国县级市规模最大的博物馆,还荣获中国建筑工程最高奖——“鲁班奖”。
建市以来,荣成市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荣成市坚持新区开发与旧城改造相结合,先后建成了14处高标准住宅小区,海景山庄、曙光花园小区设计突出了以人为本,外观造型体现滨海风格,社区内配套设施齐全,功能科学合理,绿化覆盖率达到48%以上,市民安居乐业,开创了荣成市住宅小区建设智能化、生态化、个性化的新时代。近年来,荣成市用于住宅建设投资20亿元,旧城改造率达到28.7%,拆除旧房12.6万平方米,新建商住楼房40.9万平方米,建设经济适用房35万平方米。目前,我市城控区面积120达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7.5平方公里、人口18万,城市化水平达到52%。
1998年,荣成市在全国县级城市首批荣获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2000年顺利通过国家保护模范城市第一次复查。2004年以来,我市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若干问题的说明》要求,持续完善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扎实推进生态市建设,不断加大环保工作力度,全面巩固和扩大创建工作成果,推动了全市环保事业向更高层次迈进。2003年-2005年,荣成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成绩分别列山东省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的第一、第三和第六位。2005年,城市环境保护投资达到7.38亿元,环境保护投资指数提高到2.07%。省爱卫会已经向国家爱卫会推荐我市进行国家卫生城市验收。目前,我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三个基本条件,25项指标全部达到“十五”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考核指标要求。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按照“规划先行、科技先行、环境先行”的方针,确立生态产业优先发展战略,积极引导各企业开展“节能、降耗、减污、增效”,全市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烟尘、工业粉尘均控制在省政府下达的指标内,万元GDP能耗、水耗逐年下降,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按照 “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要求,大力加强了环境建设,城市功能显著增强,环境面貌明显改善。建设了一处有效填埋面积7.6万平方米、使用年限10年的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实现垃圾无害化填埋处理。俚岛镇、港西镇、虎山镇、东山街道相继投巨资建起了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嘉盛乳业、好当家、青啤(荣成)公司等27家重点企业,共投资1.2亿元,配套改造了各自的污水处理设施,实现了工业废水的全面达标排放。市委、市政府明确规定在建设项目审批中环境保护、投资密度、投资强度、建筑密度和建筑容积率的“门槛”决不能降低,积极引导项目向园区集聚,实现园区化管理,污染物统一集中治理,2004年以来,我市共审批各类建设项目531个,建设项目审批率为99.3%,拒批选址不当、不符合环保产业政策的建设项目27个,所有审批项目全部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加强了水资源建设保护,投资1.98亿元扩建了总库容1.05亿立方的八河水库;投资3000多万元对境内20多条河流、10余个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另外谈到城市商业繁荣,我个人体会龙口要好于其他两个城市,荣成适于居住,而文登城市休闲则更为突出。
C. 威海的城市建设
2012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630元,增长13.2%;农民人均纯收入13962元,增长13.2%。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8549元,增长9.1%;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547元,增长10.6%。城市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32.3%,农村居民为34.9%。2012年末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2.31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0.2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住房面积39.63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0.84平方米。年末城市建成区面积138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7.9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25.08平方米。全年发电153.8亿千瓦时,增长12.8%。实际用电量97.5亿千瓦时,增长3.8%,其中工业用电量66.8亿千瓦时,增长3.5%。全年供水总量6378万立方米,增长5.4%。市区天然气用气人口55.89万人,燃气普及率100%,天然气供气量5762万立方米,增长2.3%。集中供热面积达2985万平方米,增长8.4%。年末市区公共汽车运营线路54条,线路网长度220公里,运营线路总长度770公里。公共汽车846辆,全年公共汽车客运总量10960万人次,平均日客运量30万人次。市区出租汽车1527辆。年末全市环境保护系统共有环境监测站4个,环境监测人员85人。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12个,面积1406平方公里。全年完成污染减排项目65个,投资额4.4亿元。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53天,良好率达到96.4%,其中173天为“优”。全年累计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320起,下降2.1%;死亡180人,下降5.8%;受伤115人,下降11.5%;直接经济损失1099.36万元,增长23.0%。威海设卫以前只有私塾教育。设卫以后300多年间,卫内仅有一处官卫儒学,受教育者多是官宦子弟,启蒙教育仍靠私塾。明清两代威海所设的社学和义塾,基本上都属于书塾一类。清末曾设有北洋水师学堂、武备学堂和水雷学堂等专业学校。英国强租期间,“废科举,兴学堂”盛行全国,威海地方绅商、外国教会、威海卫行政长官署相继在城内和租借地兴了几所中小学堂,但规模都较小,受教育的人不多,文盲占80%左右。1930年以后,威海卫管理公署整顿学校,取缔私塾,增加经费,培训师资以及开展民众教育、幼儿教育和职业教育等,但受教育者依然很少。2012年末共有普通高等院校7所,国家985工程院校2所,国家211工程院校1所,在校学生60588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10所,在校学生17526人;成人中专6所,在校学生5054人;职业中专14所,在校学生10828人;普通高中21所,在校学生39349人;普通初中89所,在校学生87036人;小学106所,在校学生98504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特殊教育招生20人,在校生401人;幼儿园291所,幼儿园在园幼儿57878人,全市三至五岁幼儿入园率达到98.5%。2014年,市教育局以“教育综合改革年”为主题,紧紧抓住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两大任务,各类教育实现健康快速发展,列为全国“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化”7个实验区之一、全省校长职级制改革3个试点城市之一;成为全国唯一实现新模式校车对市域内农村学校全覆盖的城市;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市域内无非法园;比全省提前2年实现每县1所规范化中等职业学校“满堂红”;在全省科学发展群众满意度调查中,我市教育工作连续5年排名第一;连续2年被省政府评为“全省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市教育局被市委、市政府评为2014年度工作优秀单位、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十佳示范单位”。截至2014年底,全市共有幼儿园284所,在园幼儿6.13万人,公(含公性质)幼儿园比例为70%,省、市级示范幼儿园比例为75%。小学90所,在校生为10.69万人;普通初中86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35所),在校生7.90万人;普通高中20所(含十二年一贯制学校1所),在校生3.62万人;特殊教育学校4所,在校生392人;中小学省级规范化学校比例为60%。中等职业学校28所,在校生3.38万人。高等院校8所,在校全日制大专以上学生6.43万人。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到100%,义务教育入学率和在校生巩固率均为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103.59%(含外地考入学生)。威海市行政区域内高等院校院校主管部门备注地理位置山东大学教育部985工程”、“211工程”、”111计划”、“珠峰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威海市环翠区(高区)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工业和信息化部威海市人民政府国家海洋局“985工程”、“211工程”、”2011计划“、”111计划“、“珠峰计划”、“卓越计划威海市环翠区(高区)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教育部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威海市文登区(南海新区)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黑龙江省教育厅普通本科威海市荣成县级市山东海运学院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和威海市人民政府公立大学威海市环翠区威海职业学院威海市人民政府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威海市环翠区威海海洋职业学院威海市人民政府北方唯一的一所海洋职业学院威海市荣成县级市威海境内的古文化遗址及出土文物表明,早在新石器时代的中后期,威海一带已有了比较发达的原始文化,出土的西周至战国时期的各种青铜器,更足以表明当时文化的发达程度。秦汉以后,这里一直为州县所属之边地,文化发展缓慢。明清两代,卫学、社学和私塾等学校相继建立,文人学士著述不少,可惜保存下来的不多。民间文艺活动主要是戏剧、杂耍,每逢过年过节十分活跃。中华民国时期,威海城区设有戏院、游艺场、茶社(俗称落子园)、舞台、电影院和通俗图书馆、民众教育馆等,先后了九种报纸和两种周刊。建国以来,中共威海市委和市人民政府大力发展各种文化事业,至1982年,威海市有文化馆一处,新华书店二处,图书馆一处,电影院二处,剧院一处。还有专业和业余剧团、电影放映队等。群众文化创作、歌咏比赛和书法、绘画、摄影展览等也经常举行。有线广播线路总长365公里,喇叭入户率达95.4%;电视差转台一座,复盖人口70,000多;家庭拥有电视机20,000余台。重新修建环翠楼公园、北洋海军提督署和收回威海卫纪念塔等名胜文物古迹。2012年全市现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4个,艺术表演场馆2个,文化馆6个,公共图书馆4个,博物馆7个,电影公司5个,电影院11座,广播电台4座,电视台4座。有线数字电视用户84.83万户。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和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均达到100%。据当代作家田茂泉介绍说,威海文化以建设“千里海疆长廊”为主线,群众文化蓬勃发展,民俗文化、特色文化得传承和发展,涌现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全国剪纸艺术之乡”、“全国歌咏文化之乡”等,乳山被评为全国边疆文化长廊建设先进县。在社会文化先进县创建活动中,文登、荣成、乳山已步入全国、全省社会文化先进县行列。广场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威海市有五个广场先后被评为山东省“十佳”广场。乳山大鼓乳山大鼓,俗称“瞎子唱”,据说西河大鼓传入乳山后,当地盲艺人在世代传唱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方言俚语,逐步演化而成的。由于唱词随乡入俗,通俗易懂,从而激发了群众的欣赏兴趣。从旧社会到新中国成立初期,成为乳山乡村最主要的文艺娱乐形式。盲人演唱组合,各村争相请艺,很受欢迎。演唱的剧目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依次有《封神榜》、《绒线记》、《秦香莲》等。乳山大鼓的伴乐有,小鼓、三弦、坠琴、胡琴、钢板、笛子等,合奏起来美妙动听。唱主角的要边打鼓、边打钢板,其他人员或伴奏或和唱。秧歌闻名山东的乳山夏西火龙秧歌,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与海阳大秧歌同宗同族,均负盛名。乳山大秧歌闹起来的时候,遥看恢弘豪放,近看节律紧凑,像行走的乐队,像高歌的方阵,像气派的大戏,把节日的喜庆气氛、庆典的祥和氛围一下子就提了起来。秧歌起源,民间有周朝秧歌唐朝戏的说法,但从上古神话等典籍中看,秧歌起源显然早于周朝;起源事因上,源于劳动这是无可争议的。秧歌与插秧等农事有关,后来融入了抗洪、战争等诸多元素。秧歌是发展的,现代秧歌冠名“大”与“小”,不能以起源早晚为依据。秧歌多在大年正月表演,若在农历正月到山东,总可置身于秧歌的海洋。明代,威海卫署设训科一员管理卫生事务。城区居民数百户,只有一家中药堂珍病,世代相习。清代,卫署守备李标,曾捐俸设立药局,搜集验方,炮制药材,以供病人求治之需。乡村医药奇缺,百姓患病,或求教于巫婆,或叩拜于鬼神。从1898至1945年,威海仅有公医院一处,先后称为大英民医院、威海卫公立医院、威海卫新民医院,设备简单,病房10余间,床位30张,医护人员20名左右。此间,私医院、诊所和药房,最多时不足20处,有医生60余人。霍乱、天花、伤寒、痢疾、疟疾等传染病几乎年年流行。由于缺医少药,许多人患病无法医治而死亡。1902年,仅合庆一个村死于霍乱病的就有200多人。1945年威海解放后,威海卫市政府设置卫生科,成立卫生管理委员会和抢救急性传染病委员会,管理医疗、预防、卫生、保健等工作。至1982年,有市、社医院10处,职工医院(诊所)2处,机关、工厂、学校卫生室72处,农村大队合作医疗室169处,烟台地区威海疗养院1处,四一五疗养院1处,驻军医院2处;共有病床1,006张,医务人员1,669人(病床和医务人员均不含驻军医院)。威海市平均126人有1名医务人员。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使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1981年,威海市死亡1,207人,平均寿命61.3岁,死亡率为5.92%。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城乡卫生面貌不断更新。1981年、1982年,威海市被评为山东省城市卫生工作第一名。2012年末全市拥有卫生机构773所,其中医院28所,卫生院66所,门诊部9所,采血机构1所,专科疾病防治院4所,疾病防疫中心(防疫站)4所,妇幼保健机构4所,诊所、卫生所、医务室573所。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17457张,其中医院拥有床位11389张。卫生技术人员16991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6248人。体育活动历史较长,主要是武术、游泳和象棋等。1898年以后兴起足球,民国时增加一些田径项目。建国以后,体育活动得到普遍开展,传统项目有足球,重点项目有足球、篮球和田径。增建灯光球场、旱冰场、游泳池等许多体育设施设备,新建的威海体育场可容纳观众14,000人,国家、省级足球和其他项目的比赛及表演在此举行多次。2012年全市成功举了2012威海国际帆船赛、威海国际长距离铁人三项赛、国际青少年网球巡回赛等品牌赛事。积极组队参加了23项山东省锦标赛,共计获得156.5枚奖牌,其中金牌78.5枚。全年新建了1337处农民体育工程、43处社区健身设施。新建橄榄球训练场、沙滩排球场、室外网球场和水上训练基地,改造了小轮车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