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么是“两不愁三保障”
2015年11月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强调,“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的目标是专,到2020年稳定实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同时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以“时不待我,只争朝夕”拚搏精神,激活民力“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定能夺取收官阶段的决战胜利。按照缺什么补什么要求,倒排工期,挂图作战, 不完成扶贫目标任务决不罢休。
要深入开展感恩奋进教育,宣传十九大精神特别是关于脱贫攻坚重大部署,引导群众在“四好村”创建中比学赶超,勤劳致富、脱贫奔康。
⑵ 什么是“两不愁三保障”
“两不愁,三保障”是指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要求,,到2020年我国扶贫开发针对扶贫对象的总体目标是:“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简称“两不愁、三保障”。
2015年11月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强调,“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的目标是,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同时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2)医疗教育住房三保障扩展阅读:
我国脱贫攻坚面临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在脱贫目标上,实现不愁吃、不愁穿“两不 愁”相对容易,实现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三保障”难度较大。
实现 从“两不愁”到“三保障”的跨越,难点和重点在于攻坚深度贫困地区。这些地方要开创脱贫攻坚新局面,必须打好组合拳:针对产业扶贫、交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建设扶贫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出台针对性强的解决措施;
依照中央出台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办法,强化“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扶贫管理体制,形成合力攻坚格局;资金投入方面,向社会保障方面倾斜,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
“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实现从“两不愁”到“三保障”的跨越,撑起社会保障之网,是确保到2020年实现脱贫总目标的关键之举。筑牢社会保障之底,提高扶贫质量和水平,才能扭转贫困人口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社会福利保障差距拉大的局面,切实巩固扶贫、脱贫成果。
⑶ 什么是"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
“两不愁三保障”指的是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四个好”指的是四川省提出的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2011年中央召开了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部署了新的十年扶贫开发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
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帮助困难群众特别是革命老区、贫困山区困难群众早日脱贫致富,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是中央确定的目标。
(3)医疗教育住房三保障扩展阅读
总书记要求:
习近平强调,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各地区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统一思想,抓好落实,一鼓作气,顽强作战,越战越勇,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扎实做好今明两年脱贫攻坚工作,为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统一思想,抓好落实。要摸清底数,聚焦突出问题,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加大工作力度,拿出过硬举措和办法,确保如期完成任务。
⑷ 贫困户的一有二不愁三保障指的是什么
1、“一达标”即“一有”是指农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家庭年有超过当年全国扶贫标准的人均可支配收入
2、“两不愁“是指不愁吃、不愁穿。要求巩固温饱成果,使扶贫对象的生存和温饱问题从基本解决到稳定解决,不仅仅关注扶贫对象吃饭、穿衣、居住等基本物质生活消费。
3、”三保障”是指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扶贫中关注其享受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状况,居住等基本物质生活。注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改善生产生活生态条件。
(4)医疗教育住房三保障扩展阅读
2011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勾画了全国扶贫开发愿景,提出‘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摘帽,决不让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掉队。
⑸ 精准扶贫中的“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是指什么
“两不愁”:不愁吃(含安全饮水)、不愁穿。
“三保障”:义务教育、安全住房、基本医疗有保障。
“一达标”:农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达到国家现行扶贫标准。
识别范围:
一是将农村人口、户籍制度改革就地农转非的人口作为识别范围。
二是识别以户为单位,户口本为基本原则,共同生活为参考依据。
三是贫困户(整户或单人)因搬迁、婚嫁、外迁、死亡、新生、判刑收监、出国定居的人员要及时动态调整。
四是贫困户识别坚持以乡镇户籍管理为主的原则。
(5)医疗教育住房三保障扩展阅读
贫困户和返贫户识别标准:
一是国家标准:低于国家现行扶贫标准,且“两不愁”、“三保障”未实现的。
二是市级标准:“四进七不进”
“四进”:
一是家庭人均纯收入未达到国家现行扶贫标准的农户;
二是因缺资金有子女无法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农户;
三是无房且自己无能修建的农户,或只有一套住房已经存在安全隐患,自己却无力修建的农户;
四是因家庭成员患重大疾病或长期慢性病等,扣除各类政策补助后,自付医疗费仍然很高,导致家庭处于国家扶贫标准以下的农户。
⑹ 对于三保障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对于“三保障”的理解,不包括的是:学前教育。
“三保障”包括:义务教育、基专本医疗、住房安全。
“三属保障”指:保障贫困家庭孩子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确保有学上、上得起学;保障贫困人口基本医疗需求,确保大病和慢性病得到有效救治和保障;保障贫困人口基本居住条件,确保住上安全住房。
(6)医疗教育住房三保障扩展阅读:
搬迁的主要目标是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两不愁”即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住房安全有保障不是按照比小康还要高的标准,而是按照脱贫的标准,满足搬迁群众基本住房需要,规定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住房建设面积不超过25平方米,这是基本标准。
⑺ 2019年一超过不愁三保障是什么
为“两不愁”即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两不愁三保障”为中国在易地扶贫搬迁中提出的主要目标。“两不愁”即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2019年4月16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重庆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2019年12月2日,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89万人全部搬迁入住;约谈校园食品安全负责人297人次,这是青海省纪委监委牵头开展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整治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7)医疗教育住房三保障扩展阅读:
两不愁三保障的相关要求规定:
1、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保障范围,做到贫困人口常见病、慢性病能够在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获得及时诊治,得了大病、重病基本生活有保障。
2、各市县要切实履行脱贫攻坚主体责任,在准确把握国家基本标准和总体要求基础上,结合全省工作方案,因地制宜细化实化标准并严格抓好贯彻落实。
3、各地区各部门已经实施的“两不愁三保障”政策举措,明显超出基本标准的,要实事求是地予以纠正,同时要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防止“翻烧饼”。
⑻ “两不愁三保障”中的“三保障″是什么
“三保障”就是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两不愁”就是稳定实现农村贫版困人口不愁权吃、不愁穿。
这句话出自:2019年4月16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重庆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8)医疗教育住房三保障扩展阅读:
提出背景: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2015年11月,党中央决定在“十三五”期间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
2014年底,国家还有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7017万人,其中包括约1000万生活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央决定,对这部分贫困群众在自愿的基础上实行易地扶贫搬迁,包括集中安置和插花式分散安置。
对于易地扶贫搬迁这块“硬骨头”,国家采取“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组织实施。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和措施,明确了“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的理念,力求聚集政策合力,通过搬迁来实现这批群众的脱贫。
⑼ 两不愁三保障
“两不愁”就是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
“三保障”就是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
2020年主要目标是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两不愁”即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住房安全有保障不是按照比小康还要高的标准,而是按照脱贫的标准,满足搬迁群众基本住房需要,规定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住房建设面积不超过25平方米,这是基本标准。